有机化学中各种物质的转换

合集下载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基本概念: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物质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2、N 2、O 2 、稀有气体_____性氧化物,例:SO 2、CO _____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酸 例: HCl H 2SO 4碱 例: NaOH盐 例: NaCl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①钠放置在空气中。

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2 === 2Na2O②镁条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22MgO③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互转化

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互转化

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互转化5-fH 3O +Hg 2+ / CH 3CN (aq)C=C-OR C=C-SROCH 3OH 3O+SCH 3OHg 2+3OH 3O Hg 2+3H 3O +OO O SSS SSRSR O O OR OR 5-gHg 2+ / H 3O +H 3O + / solv (aq)H 3O + / solv (aq)Hg 2+ / H 3O +OR OROH OHH 3O + / solv (aq)a very common protecting group, deprotect back to ketoneHC OEt OEt OEtRMgX / H 3O +HC OEt OEt OEtRMgXRCHON H+2Cr 2O 7-2N HCl.CrO 3Ag 2O:1. a mild oxidizing agent2. must be freshly prepared: NaOH into AgNO 3 (aq)3. may involve surface change, react with CO 2, lightSwern oxidation: (DMSO, oxalyl chloride, Et 3N)drawback: react at low T Collins reagent: (CrO 3 - 2 Py)1. drawback: use 6 equivalent, a messy reaction 2. must be very dry, fire easily; purify by CaH 23. an old oxidizing material, isolated by Collin.i. PCCii. PDCix. K 2R C OHO aldehyde1st alcohol2nd alcohol1st alcoholR C OHOR C ROR C HO 5-h i. PCC ii. PDCJOC, 1985, 50, 1332.N OCH 3OHPDC (pyridinium dichormate)(H 2Cr 2O 7 + 2 Py)PCC (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Py-HCl-CrO 3)most widely used use 1 - 1.2 eq.Pfitzner-Moffatt oxidationOO BrDMSOO OOH360 %Synth. Commun., 1986, 16, 1343.JOC, 1977, 42, 1991.Synthesis, 1981, 165.O I OOAcAcOpH 6: weak acid buffer, avoid interfere with ketal groupMcMurray reactioni. Corey approach: subtituted-quinone // H 3O +ii. Watt approacha. PhCHO // MCPBA // H 3O +b. ArPhO // MCPBA // H 3O +c. NBS // KOH // H 3O +PhOPh PhOPhNH 2Ph PhNH 2NC O H // H 3O +O O5-i.15-i.2i. Et 3N // H 3O +Nef reactionii. TiCl 3 / pH 1 or 6iii. SiO 2 / NaOH // H 3O + JACS, 1977, 99, 3861.iv. LDA / MoO 5-Py -v. NaOH // CH 3O OH 3O +vi. KMnO 4 / KOHChem. Rev. 1955, 55, 137.5-k IOOOH O(3 eq.)JACS, 2001, 123, 3183.CH 3CHO2. DDQ / TFA.Synthesis, 1979, 537.JCS, 1932, 1875.Ph-F / DMSO 3.1. SeO 2a select oxidantindrect: change to RC-OH followed by oxidation direct:1. DMAPO / DBU / CH 3CN i. DMSO / AgBF 4RBr DMSO / AgBF 4- Me 2SBull Soc. Jpn., 1981, 54, 2221.THL, 1974, 917.2. NaIO 4 / DMFO Br84 %oNaIO 4 / DMF a new method 3. DMSO reagents:ii. DMSO / ZnSRCHBrMeRC(O)MeDMSO BrOH OOH JACS, 2003, 68, 2480.ROAgBFTHL, 1975, 4467.C C R CHOHRR C C HC C R R'R C C HR C C ArR C C HC C R PhR C C Hsteric base, prevent Nu attack n -BuLi: not MeLi, or t -BuLi,fire easily RX: R-Br, R-TOS, RCHO, RC(O)Rn -BuLi / R'CHO // Ac 2O // KO t BuClOMeN Liiii.ii. (Ph 3P)2PdCl 2, CuI, Et 2NH / PhIi. n-BuLi / RX6-b6-a b c d e g 6-aC CC CC Csulfonic acid: PhSO 3H; sulfinic acid: PhSO 2H; sulfenic acid: PhSOHiv. CuI, NaI, Na 2CO 3, RC C CH 2ClR C C HCl CH 2CC R'RCCCH 2CCR'Synthesis, 2000, 691.RCH 2-SO 2Ph RC CHh f iRCH(CO 2H)-CH 3-C(O)-CH 3O OOXCRR'=CHXin fact: convert to C=C firstlyii. protect - deprotecti. move to terminal 6-cNH 2NHKuse: KAPAuse: Co (CO)8 // Fe(NO 3)3, EtOHJACS, 1975, 97, 891.6-duse: i. Br 2 / CCl 4 // KO t Bu6-euse: Pb(OAc)4, LiCl // KO t Bu // Br 2/CCl 4 // KO t Fe(NO 3)3: weak oxidizing agentii. Br 2 // KOHJA CS, 1941, 63, 1180.PhPhPhPh6-fi. NaBH 4, H 3O +, Br 2, KOtBuii. NH 2OH, NaNO 2 / H 2SO 4 // Ac 2O / DMAPiii. LDA, ClPO(OEt)2ON NODMAP:4-N,N-D i m ethyl a minop y ridinemixture ofAc 2O / DMAP:N NC CH 3O6-guse: TsNHNH 2 / EtOH, heatTHL, 1967, 3943.OHO3(l)O(MVK)CH 3CH CH 2Robinson Annulation German invention, as acylating agent LDA: Li N(iPr)2, ignored a long time, re-introduced by Michigan State U. became famous, appeared every week HORLiNH 2 / NH 3 (l)RXuse: LiNH 2 / NH 3 (l) / R-XO Cl6-h6-i.JA CS, 1958, 80, 4599.JA CS, 1955, 77, 3293.Me PhHOSO 2CF 3Me C C PhMe CPhJOC, 1978, 43, 364.ArAr'H Br Ar C C Ar'NaOEtvia:Ar Ar'Br i. NaOEt (when X = Br)ii. BuLi (when X = -OSO 2CF 3)heatRCH=CH 2:PBu RCH 2CH 2-O-PBu 3RCH 2CH 2-OHPh-Se-PBu 3Ph-Se-CNmechanism:MCPBA OAc CO 2MeOAcMeO MeO 2CNO 2SeNOAcCO 2MeOAc MeOMeO 2Cminorapplied for reactions: without rearrangement; no regiosiomerC (CO 2H)2 / benzeneOH PhPhOO Cl ClClClOCl Cl NC NCO iii. Pd-C; or Ni; Pt, Rhii. chloronaili. DDQ use base: DBNi. CH 3I / Ag 2ii. HCHO / HCO 222use: heatuse: heatb 7-i. p-TSOH.H 2O or CSA ii. weak acid: HOAc; HCO 2H; H 2C 2O 4use:C C HIC C H NH 2C C H OC(S)SMe C C H OAc C C H OMs C C H OH a7-i h gCCX C C C CC CHC O C Cf e dc b a 7--C(O)-CH 3CH-CH CH-CX C-OHjCX-CYNaI / Zn (Cu)i. Zn / acetonei. CSCl 2/C COMs OMs C C BrBrCCOH OHc7-CCOH Iii. CSCl 2 / P(OMe)3P NNPhPOCl 3 / py // Snvia:C C IIapplication: i. protect alkene: via Br 2 // Zn CCCCC 36 o C CCCC=C 31 o C CCCC C Cl Cl 148 o CS OR ORC C BrOAcZn / HOAcOAcO AcOAcOBrOAcZn OOAc OAcOAcJOC, 1978, 43, 364.HOAc/doc/e915102442.html,, 1998, 2113.ii. In / MeOH ii. purify compoundd7-e7-i. WCl 6 / RLi ii. LiPPh 2 / CH 3I product retention product inversionNa R C HC HCH 2CH 2CH 2OH OClRiii. Na(special structure):7-d.7-d.S R 1R 2R 1R 2(EtO)3Puse: (EtO)3PSynthesis , 1977, 1134.via : betaine, oxaphosphetane (NMR)Onot good for Ph 3P=CH 2function as base:expensivedifficult to prepareOEtCNPPh 3CNPPh 3H OPPh 3O CO 2Me+notPh 3P CH EtH C OCO 2Me notPh 3P CH CO 2MeEtH O++++stable ylid gives trans (E)unstable ylid gives cis (Z)water soluble, removed by extraction(comparison: O=PPh 3 highly soluble in organic solvent)use:LiPh SON MeCH 2// Al (Hg)Me 3SiCHR -Li +Ph 3SiCH 2-Li + === Ph 3SiCH 2Br + n-BuLi (exchange)Me 3SiC -H-MgBr === Me 3SiCH 2Cl + Mg (metal reduction) Ph 3SiC -HCH 2Ph === Ph 3SiCH=CH 2 + PhLi (addition to vinylsilane)Me 3SiC -HCO 2Et === Me 3SiCH 2CO 2Et + Li (metalation)Me 3SiCH=PPh 3 === Me 3SiCH 2PPh 3+ X - + KH RO = MeO-, EtO-use: (RO)2PO-CHR'use: Ph 3P-CHR'vi. Sulfoximide (Johnson C.)iii. Silyl Wittig Reaction (Peterson Reaction)ii. Phosphonate Wittig Reaction (Horner-Emmons Modification)i. Wittig Reaction 7-f7-f.Synthesis, 1984, 384.THL, 1981, 2751.JOC, 1968, 33, 780.iv. CH 2(ZnI)2Chem. Lett, 1995, 259.Synlett, 1988, 12, 1369.2CH 2(ZnI)2v. CH 2CHBr 2, Sm, SnI 2 / CrCl 3, THFRO Rvii. Grignard reagent:1. TMSCH MgCluse: TMSCH 2MgClTHL, 1973, 3497.THL, 1988, 4339. 2. NaOAc, AcOHmethylenationOC RR'H advantages over the Wittig:1. by-products are more easily removed,2. reaction suffers less from steric effects.via:(olefination reaction)1953 discover7-f.2not for Wittig, ylid unstableJOC, 1978, 43, 3253.JACS, 1974, 96, 4706.Chem. Lett, 1973, 1041.TiCl 3-LiAlH 4 / THF TiCl 3 / Mg TiCl4 / Zn TiCl 4 / K ii. McMurry Couplingi. use: N 2H 4 / H 2S / Pb(OAc)4BASF, 1973, 2147.via:Zn-CuP(OEt)1. H 2S2. Pb(OAc)431. H 2S2. Pb(OAc)4OON SN N N OSN NSON ON NNN NON NO OSO ON NOO OO OTiCl 3N 2H 4。

有机反应中的官能团互换

有机反应中的官能团互换

有机反应中的官能团互换有机反应中的官能团互换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通过官能团的互换,可以合成出各种功能性化合物,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官能团互换反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还可以为新药物、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一、醇的官能团互换醇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官能团,它在有机化合物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醇的官能团互换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通过醇的官能团互换反应,可以合成出不同种类的醇类化合物。

例如,苯酚和溴代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发生互换反应,得到对溴苯醇。

二、醛和酮的官能团互换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另一类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醛和酮的官能团互换反应可以通过亚硫酸氢钠等还原剂的作用来实现,产物通常是醇。

例如,苯甲醛和苯酮在硫代氢氨基的还原反应中分别得到苯甲醇和亚苯甲醇。

三、羧酸和酯的官能团互换羧酸和酯是有机化合物中另外两类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药物合成、香料合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羧酸和酯的官能团互换反应可以通过醇的加成反应或氢化反应来实现。

例如,乙酸和乙酰氯反应得乙酰乙酸乙酯。

四、烃和卤代烃的官能团互换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官能团,它们通过官能团互换反应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化合物。

例如,氯代烷和溴乙烷可以在碘乙烷的存在下通过卤代烷的置换反应得到溴代烷。

通过对有机反应中的官能团互换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为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官能团互换反应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很多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还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脂肪与脂肪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01
脂肪酸合成
02
β-氧化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其中甘油部分来自糖酵解,脂肪酸部分来 自乙酰CoA。
脂肪在β-氧化过程中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其中甘油部分进入糖异 生途径合成糖,脂肪酸部分进一步被分解为乙酰CoA供能。
03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脱氨基作用实现的氨基酸转化
04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 化总结
糖类、脂肪、脂肪酸、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01
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
糖类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经过β-氧化也可以产
生糖类。这种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肪代谢的过程中

02
糖类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糖类可以经过氨基化作用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也可以经过脱氨基作用
脂肪酸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在胞质中通过脂酰CoA合成酶的催化被活化为脂酰 CoA。
β-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中,通过β-氧化过程逐步被分解为乙 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产物利用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利用,脂酰CoA在β-羧化酶和 脱水酶的作用下生成烯醇式羧基酯,并进一步裂解生成不 饱和脂肪酸。
转化为糖类。这种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
过程中。
03
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
脂肪酸可以经过β-氧化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也可以经过合成作用转化
为脂肪酸。这种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脂肪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过程中

有机物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有机物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有机物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是密切相关的。在糖类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起来;在脂肪酸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中,能量以ATP的形式释放出来。

物质转换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转换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转换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转换的定义物质转换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在物质转换的过程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会发生改变,但其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物质转换是化学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之一。

在物质转换中,原有的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这个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二、物质转换的分类根据物质转换的方式和条件,可以将物质转化分为一些基本的类型,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没有改变其分子或原子结构的情况下,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并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变,如固体融化成液体、液体汽化成气体等。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如生成气体、放出能量、产生颜色变化等。

三、物质转换的条件物质转换的过程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不同的物质转换需要不同的条件才能进行。

主要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物质浓度、催化剂等。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促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快物质转换的速率。

例如,水的沸腾温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为100摄氏度。

此外,在化学反应中,温度的升高还能够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收率。

2. 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

在一些物质转换中,增加压力可以促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快转变的速率。

例如,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增加压力可以促进气体分子的碰撞,加快反应速率。

3. 物质浓度:物质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含量。

在化学反应中,提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加物质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题20学案: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P85-86)一、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①引入双键(C=C或C=O)
1)某些醇的消去引入C=C举例:1
2)卤代烃的消去引入C=C举例:2
3)炔烃加成引入C=C举例:3
4)醇的氧化引入C=O举例:4
②引入卤原子(—X)
1)烃与X2取代举例:5
2)不饱和烃与HX或X2加成举例:6
3)醇与HX取代举例:7
③引入羟基(—OH)
1)烯烃与水的加成举例:8
2)醛(酮)与氢气加成举例:9
3)卤代烃的水解(碱性)举例:10
4)酯的水解
2.官能团的消除
①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②通过消去或氧化或酯化或取代等消除羟基;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消除醛基;
④通过消去反应或水解反应可消除卤原子;3.官能团的衍变
a.官能团种类变化:举例:11
b.官能团数目变化:举例:12
c.官能团位置变化:举例:13。

有机化学中的醇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醇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醇的官能团转化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醇(也叫醇类)是一类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OH。

醇的官能团转化反应指的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醇分子中的-OH官能团转化为其他官能团,从而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高分子等领域。

一、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是将醇中的-OH氧化为C=O羰基的一种转化反应。

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氧化和人工氧化两种方法。

1. 自然氧化某些醇在自然环境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烷基醇会在空气中逐渐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这种氧化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不可逆转。

2. 人工氧化为了加速醇的氧化反应,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常常采用一些氧化剂来进行人工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过硫酸铵(NH4HSO4)、酸性过氧化氢(H2O2)等。

这些氧化剂能够有效地将醇氧化为相应的醛或酮。

例如,乙醇可以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醛,或通过酸性过氧化氢氧化为乙酸。

二、醇的还原反应醇的还原反应是将醇中的-OH还原为-CH2-的一种转化反应。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金属钠(Na)、金属锂(Li)、氢气(H2)等。

这些还原剂能够将醇还原为相应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例如,醇通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烷烃。

三、醇的脱水反应醇的脱水反应是醇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失水生成水分子的反应。

常用的脱水剂包括浓硫酸(H2SO4)、浓磷酸(H3PO4)等。

这些脱水剂能够促进醇分子中-OH与α-氢原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如,乙醇可以通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

四、醇的酯化反应醇的酯化反应是醇与酸反应生成酯的一种转化反应。

常用的酸包括无机酸如硫酸(H2SO4)、磷酸(H3PO4)等,有机酸如乙酸(CH3COOH)、苯甲酸(C6H5COOH)等。

醇的酯化反应通常需要酸催化剂,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浓磷酸等。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⑶+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Zn 、Mg 等单质如⑸-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⑹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醇类物质(乙醇等)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⑺苯的同系物变色Mg + Br 2 === MgBr 2(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⑵+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⑶-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⑸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官能团:无;通式:C n H 2n+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有机化学中的烷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烷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烷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有机化学中的烷烃是一类分子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形成碳链。

烷烃的分子结构缺乏活性官能团,使得其反应性相对较低。

为了赋予烷烃分子更多的化学活性,我们可以通过官能团转化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烷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1. 氧化反应烷烃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原子,形成醇、醛、酮等官能团。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例如,甲烷可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甲醇:CH4 + O2 → CH3OH2. 卤代反应烷烃可以通过与卤素发生反应生成卤代烃。

常用的卤素包括氯、溴、碘等。

例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代乙烷:C2H6 + Cl2 → C2H5Cl + HCl3. 亲电取代反应烷烃可以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

在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攻击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取代其中的氢原子。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卤素、质子、磺酸基等。

例如,甲烷可以通过亲电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烷:CH4 + Br2 → CH3Br + HBr4. 脱氢反应烷烃可以通过脱氢反应生成烯烃或芳香化合物。

脱氢反应常常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

例如,乙烷可以通过脱氢反应生成乙烯:C2H6 → C2H4 + H25. 氢解反应烷烃可以通过氢解反应生成较低碳数的烃类化合物。

在氢解反应中,烷烃分子中的碳-碳键被断裂,生成较小碳数的碳氢化合物。

例如,丁烷可以通过氢解反应生成乙烷和甲烷:C4H10 → C2H6 + CH4以上介绍了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几种常见官能团转化反应。

通过这些反应,我们可以在烷烃分子中引入新的官能团,赋予其更多的化学活性。

有机化学中的烷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是许多有机合成的基础,对于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反应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的科学,而官能团则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的结构基团。

官能团转化反应是指通过改变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获得新的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一、醇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醇有甲醇、乙醇等。

醇官能团具有亲核性和酸性,可以参与多种反应。

其中,醇的脱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通过加热醇与酸催化剂反应,羟基上的氢和氢氧化合生成水,从而生成烯烃。

二、醛和酮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醛中含有羰基(C=O),而酮中则有两个碳原子上的羰基。

醛和酮官能团具有亲电性,可以参与多种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通过还原剂如氢气和金属催化剂,醛和酮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三、羧酸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羧酸有乙酸、苯甲酸等。

羧酸官能团具有酸性和亲电性,可以参与多种反应。

其中,羧酸的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通过与醇反应,羧酸可以生成相应的酯。

四、酰氯和酸酐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酰氯是一类含有酰氯基(-COCl)的有机化合物,酸酐则是酸和醇缩合生成的化合物。

酰氯和酸酐官能团具有亲电性,可以参与多种反应。

其中,酰氯和酸酐的酰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通过与醇反应,酰氯和酸酐可以生成相应的酯。

五、胺官能团及其转化反应胺是一类含有氨基(-NH2)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胺有乙胺、苯胺等。

胺官能团具有亲核性和碱性,可以参与多种反应。

其中,胺的取代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通过与卤代烷反应,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胺基取代产物。

总结起来,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反应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不同官能团的转化反应的研究,可以合成出各种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材料等领域。

有机化学反应的官能团转化

有机化学反应的官能团转化

有机化学反应的官能团转化有机化学反应是研究碳元素和其它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官能团转化的重要分支。

在有机合成中,官能团转化是一种关键的方法,通过改变官能团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官能团转化。

一、醇的官能团转化醇是一类官能团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转化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其中,醇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

例如,一级醇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醛,而二级醇则可以转化为酮。

氧化反应可以使用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或碳酸氢钠等实现。

此外,醇还可以通过酸催化的消除反应转化为烯烃。

当醇与酸催化剂反应时,醇分子中的羟基可以被去质子化,形成烯醇中间体,随后通过E1或E2机制发生消除反应形成烯烃。

这种官能团转化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酮和醛的官能团转化酮和醛也是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可以通过多种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化。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

通过还原反应,酮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醇,而醛可以转化为一级醇。

还原反应可以使用氢气和催化剂如铂或铑等实现。

此外,酮和醛还可以通过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进行转化。

例如,酮和醛可以与胺或醇进行加成反应,形成相应的亚胺或醚。

这种官能团转化方法在合成药物和天然产物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酸和酯的官能团转化酸和酯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化。

酸的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通过还原反应,酸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醇。

另外,酸可以通过酰氯化反应转化为酸氯,而酸氯则可以与胺或醇进行取代反应,形成酰胺和酯。

这种官能团转化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酯和酰胺的官能团转化酯和酰胺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化。

其中,水解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

酯和酰胺可以与水反应形成相应的醇和酸或胺。

水解反应可以通过酸催化或碱催化等实现。

此外,酯和酰胺还可以通过胺或醇的加成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化。

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转化反应官能团转化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官能团转化反应,可以将一个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另一个有机化合物,拓展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并为进一步合成更复杂的有机分子奠定基础。

本文将介绍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官能团转化反应,包括醇的氧化、脱羧、脱水等。

1. 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是官能团转化反应中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醇的氧化反应有以下几种:(1) 醇的烷氧化:将醇中的碳氢键氧化为羟基,得到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氯铬酸(H2Cr2O7)等。

(2) 醇的酯化:将醇中的羟基与酸酐反应,生成酯。

此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条件和催化剂,如硫酸。

(3) 醇的脱氧:通过脱除醇中的水分子,生成烯烃。

此反应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催化剂,如磷酸或磷酸酯。

2. 脱羧反应脱羧反应是将羧酸中的羧基脱除,生成酰基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脱羧反应有以下几种:(1) 羧酸的酯化:通过与醇反应,将羧酸中的羧基转化为酯基。

此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条件和催化剂,如硫酸。

(2) 羧酸的酰卤化:通过与卤素酰化剂反应,将羧酸中的羧基转化为卤代酰基。

常用的酰卤化剂有氯化磷(PCl3)、氯化亚砜(SOCl2)等。

(3) 羧酸的脱羧:通过加热或与酸性催化剂反应,将羧酸中的羧基脱除,生成烯烃或炔烃。

此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催化剂,如磷酸或磷酸酯。

3. 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脱除,生成双键或多键的反应。

常见的脱水反应有以下几种:(1) 醇的脱水:通过加热或与酸催化剂反应,将醇中的羟基和邻接的氢原子脱除,生成烯烃。

此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催化剂,如浓硫酸。

(2) 羧酸的脱水:通过加热或与酸催化剂反应,将羧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脱除,生成酰亚胺。

此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催化剂,如浓硫酸。

(3) 醛或酮的脱水:通过加热或与酸催化剂反应,将醛或酮中的羟基和邻接的氢原子脱除,生成烯烃。

此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催化剂,如浓硫酸。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指化学物质中存在的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这种转化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来实现。

在物理上,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可以通过温度、压力、溶剂、光照等外界条件的改变来实现。

例如,某些立体异构体在高温下可以转化为其他立体异构体,或者在特定溶剂中可以发生氢键重排等反应。

在化学上,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通常需要引入催化剂或特定的试剂来促进反应发生。

例如,酶催化的生物转化中,酶作为催化剂可以使同分异构体发生特定的转化反应。

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使用特定的试剂或反应条件来实现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如还原、氧化、酰基化等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底物结构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优化,以获得高效和选择性的转化方法。

有机化学中各种物质的转换

有机化学中各种物质的转换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转变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转变是物质的转移。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可以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从而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种转移过程在有机化学中尤为重要,因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完成的。

一、物质转移的类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质子转移、电子转移和原子转移。

1. 质子转移质子转移是指质子(H+离子)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转移通常伴随着酸碱反应或酸催化反应。

例如,当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时,质子从酸中转移到碱中,形成新的盐。

质子转移也可以发生在有机化合物之间,例如,醇和醚之间的酸碱反应。

2. 电子转移电子转移是指电子从一个原子或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过程。

电子转移反应通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还原)。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反应时,金属失去电子,而非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形成盐。

3. 原子转移原子转移是指原子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的过程。

原子转移通常发生在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中,例如,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转移。

有机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反应,如醇的烷基化、脱羟基化和羟基烷化反应,都涉及碳原子的转移。

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指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将简单的原料转化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选择来实现。

1.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羰基化合物是含有碳-氧双键(C=O)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酮和醛。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是最常用的羰基化合物合成方法之一,通过在双键上加入亲电试剂(如卤代烷或卤代烯)来形成新的碳-碳键。

还原反应是将羰基化合物还原为醇的方法,常用还原剂包括金属和氢化物。

氧化反应是将醇氧化为酮或醛的方法,常用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

有机化学中的烯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烯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烯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烯烃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化合物类别,其具有双键结构,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有机化学中,通过对烯烃进行官能团转化反应,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烯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一、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将烯烃中的双键转化为饱和的碳碳单键的反应。

常见的氢化反应有加氢反应和部分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是在高压、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烯烃的双键与氢气反应生成烷烃。

加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用于烯烃的饱和化和氢化加成反应的合成。

部分氢化反应是在催化剂存在下,烯烃的双键与氢气反应但只发生部分饱和,生成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这种反应可以产生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

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是将烯烃中的双键部分或完全替换为卤素原子的反应。

常见的卤代反应有氯代反应、溴代反应和碘代反应。

氯代反应是将烯烃的双键与氯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代烃。

氯代反应可以通过碳碳双键与氯化亚锡反应、以及碳氢链上的氢原子与次氯酸反应等方式进行。

溴代反应是将烯烃的双键与溴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烃。

溴代反应可以通过碳碳双键与溴化亚锡反应、以及碳氢链上的氢原子与溴在溶液中反应等方式进行。

碘代反应是将烯烃的双键与碘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碘代烃。

碘代反应可以通过碳碳双键与碘化亚锡反应、以及碳氢链上的氢原子与碘在溶液中反应等方式进行。

三、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烯烃中的双键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化学键。

常见的加成反应有氢化加成反应、卤素加成反应和水加成反应。

氢化加成反应是将烯烃中的双键与氢气和一个非氢化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通过部分氢化和加成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卤素加成反应是将烯烃中的双键与卤素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卤代烷烃或二卤代醇等化合物。

水加成反应是将烯烃中的双键与水分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化合物。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有机化学中烯烃的官能团转化反应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转化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转化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转化在有机化学中,分子式和结构式是描述有机分子构成和形状的两种表示方法。

分子式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数目来表示分子的组成,而结构式则通过连接线和原子符号表示分子的化学键和空间结构。

这两种表示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中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分子式到结构式的转化是有机化学学习的基础。

一、分子式到结构式的转化1. 简单有机分子的分子式转化为结构式对于简单的有机分子,分子式的转化为结构式相对简单直接。

以乙醇(C2H5OH)为例,分子式中表明了分子中碳、氢和氧原子的数目,我们可以根据分子式中的原子数目来构建相应的结构式。

乙醇的分子式C2H5OH中共有9个原子,其中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我们可以将两个碳原子连接起来,然后连接相应数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构建出乙醇的结构式CH3-CH2-OH。

2. 多官能团有机分子的分子式转化为结构式对于含有多个官能团的有机分子,分子式转化为结构式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规则。

以乙酸(C2H4O2)为例,分子式中表明了分子中碳、氢和氧原子的数目,但我们需要根据乙酸所含的官能团(羧酸官能团)以及它们在结构中的位置来构建结构式。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中含有一个羧酸官能团(COOH),我们可以先确定羧酸官能团所在的碳原子,并将它连接在乙烷的碳链的一端。

然后将相应数量的氢原子添加到碳链上的其他碳原子,最后连接一个氧原子到羧酸官能团的碳原子上,构建出乙酸的结构式CH3COOH。

二、结构式到分子式的转化将结构式转化为分子式需要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来确定分子中元素的数目。

在结构式中,直线段代表碳-碳单键,双线段代表碳-碳双键,三线段代表碳-碳三键。

同时,连接线上或线的末端的原子符号表示该原子所连接的其他原子。

以乙醇的结构式CH3-CH2-OH为例,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式中的化学键类型和数目来确定分子式。

在结构式中,有一个碳-氧单键、一个碳-碳单键和碳上带有一个甲基(CH3)基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确定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化学反应平衡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化学反应平衡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与化学反应平衡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会发生转移,而且这种转移与反应的平衡性密切相关。

在有机化学中,化学反应的平衡性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移、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其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的应用。

一、物质转移物质转移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相之间转移的过程。

常见的物质转移有气体、溶液和固体之间的转移。

1. 气体的物质转移气体的物质转移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现象之一。

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移可以发生在气相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气体与溶液、固体之间。

在气体与气体之间的转移中,反应物与产物在反应过程中会自由扩散,达到平衡后维持一定的物质浓度。

比如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CO2(g) + H2O(g) ⇌ HCO3-(aq)此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气相之间转移,形成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

2. 溶液的物质转移在溶液中,物质的转移主要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

当溶质溶解入溶剂中时,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离散分散。

常见的溶液物质转移包括固体溶解、气体溶解和液体溶解。

例如,氯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可表示为:NaCl(s) → Na+(aq) + Cl-(aq)在此反应中,氯化钠溶解为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3. 固体的物质转移固体的物质转移通常指的是固体与溶液之间的转移。

当固体与溶液接触时,固体的某些成分可以溶解到溶液中,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硫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可以表示为:CuSO4(s) → Cu2+(aq) + SO4^2-(aq)在此反应中,硫酸铜溶解为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二、化学反应平衡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而且正反应速率相等。

醇转化为酸

醇转化为酸

醇转化为酸

醇转换为酸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其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医药、有机合成、材料加工等。

研究表明,醇转换为酸的反应过程包括醇、醛、酮和酸的变化,这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逆反应,即酸->酮->醛->醇也被称为“还原”。

醇转换为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最常用的是通过使用化学酸原料和金属
催化剂来进行。

最常用的酸类原料有硫酸、硝酸、磷酸和浓硫酸,当使用这些原料时,首先会发生熔盐化反应,然后由金属催化剂产生一个根本性的反应,将醇转化为酸。

除了通过化学反应将醇转换为酸之外,还存在多种物理方法,如超声处理、热
处理、紫外光照射、隔离、萃取和蒸馏法。

其中脱醇是最常用的,它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酸类物质的组合,使醇易于提取出来,而不产生任何残留物。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醇转换为酸,使用上述方法都可以较好地
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从生物反应和有机化学中获得更大的帮助。

虽然生物反应法要求条件更为严格,但它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并具有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因此是一种有前景的可行方案。

总的来说,醇转换为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集化学合成、生物反应和有机
化学等多种方法于一身,对于各种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

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烯和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和水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乙烯和氯化氢CH2=CH2+HCl→CH3-CH2Cl乙烯和氢气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C2H2+2Br2→C2H2Br4乙炔和氯化氢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乙炔和氢气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a(OH)2+C2H2↑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CaC2+2H2O→C2H2+Ca(OH)2C+H2O===CO+H2-----高温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C2H4可聚合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苯和液溴的取代C6H6+Br2→C6H5Br+HBr苯和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苯和氢气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乙酸和镁Mg+2CH3COOH→(CH3COO)2Mg+H2乙酸和氧化钙2CH3COOH+CaO→(CH3CH2)2Ca+H2O乙酸和氢氧化钠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乙酸和碳酸钠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HCHO+4Cu(OH)2→2Cu2O+CO2↑+5H2O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CH3CH 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

属于不饱和烃。

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

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

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 聚合反应: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注意事项: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

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

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

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乙炔又称电石气。

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

化学式C2H2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与水的反应)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带浓黑烟。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与H2的加成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4+H2→C2H6总反应: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

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

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3、醛: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4、酚,官能团,酚羟基具有酸性能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5、羧酸,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6、酯,官能团,酯基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物质的制取: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Na2CO3+CH4 (条件是CaO 加热)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a(OH)2+C2H2↑工业制取乙醇:C2H4+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乙醛的制取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乙酸的制取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加聚反应: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氧化反应: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乙醛的催化氧化: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

如:酚与浓溴水的取代。

如: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

如:酯化反应。

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

如:水解反应。

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

如: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

如:乙酸乙酯的水解: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

乙烯和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和水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乙烯和氯化氢CH2=H2+HCl→CH3-CH2Cl乙烯和氢气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乙炔和溴水C2H2+2Br2→C2H2Br4乙炔和氯化氢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乙炔和氢气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苯和氢气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消去反应。

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 参考资料: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