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作者:王恩哥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8期
科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要考虑父母及相关人员一起努力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下面将通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英才计划”的介绍,分享一些对爱好科学的优秀高中生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培养人才,促进发展
今天,我们的世界瞬息万变,科技发展非常快,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但目前的现状是,青少年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意愿较低。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5年对15岁青少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其36个成员国近3年“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平均仅为24.5%,和2006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只
上升了3.9%。与过去10年相比,虽然期望将来进入科学领域行业的总人数的确变多了,但是增长得非常少。这里所说的科学相关行业包括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卫生专业人员、科学技术人员和助理专业人员、信息和通讯技术专业人员等。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情况是:德国15.3%,中国16.7%,日本18%,英国29.1%,美国38%。呈现这种结果,主要与学生对科学的参与度和兴趣及学习科学的动机有很强的关系,与各国人均GDP、国家对发展和研究的人均投入等指标的相关性较弱。
青少年疏远科学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提升了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日本在2001年成立了“疏远科学技术、理科对策委员会”,通过调研明确疏远科学技术的原因并设立推行“超级科学高中计划”“下一代科学家培育计划”等多种科技教育项目,加强高中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在科学领域的下一代人才的培养。美国进行STEM创新教育改革,通过持续、大力的STEM教育投资,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支撑未来的经济竞争力,MIT开展了实验室扩展计划,将大学实验室向参与的高中生开放,使其能够提前感受科研过程,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启发科学兴趣。英国修改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学校的科学专业发展,推行“你的科学生活”计划,开发科学在线课程品牌与青少年互动,激励更多青少年学习科学。在德国,教育和科研部、科技机构发起了科普活动,将科技资源向青少年开放,使青少年能与科学家直接对话,接触最前沿科技。以色列则设置了特殊班级、英才中心、导师计划等面向英才培养的特殊项目和场所,而且其中有一些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班,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很早的时期就接触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研过程,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国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2009年,教育部发起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中国大学里的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生物5个基础学科专业进行试点,每年选出1 000名本科生进行培养。10年来,这个项目不断注重个人兴趣,注重一流学者的引领,激发创新能力,开展多层次的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探索能力。经过10年发展,这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例如,2014年毕业的拔尖计划学员曹原,现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读博。就在去年,即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他在《自然》杂志上以第1作者的身份连续发表了2篇文章,荣登《自然》2018年十大科学家之首。这个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室温超导有望实现重大突破。如今,数百位世界级科学家,正试图拓展他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全面实施“拔尖计划”2.0版,去掉了“试验”二字。
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后来,随着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日渐成熟,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从全国各地的优质高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方面具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促进大学与中学的衔接,共同培养未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这个计划就是“英才计划”。总的来说,英才计划的架构有2层: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
第一,政府主导,逐步实施。这有助于统一设计,形成人才选拔、培养、追踪3个阶段统一规划,并提供系统的人力、财力、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推动建设国家青少年科技英才培育体系。从中学选拔开始,学生通过自己所在中学的推荐、笔试、面试等环节后,参加为期1年的培养,通过分学科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和科学实践等活动培养才能。英才计划强化培养过程动态跟踪,在培养期对参与各方进行动态评估和人员调整,构建立体化评议,完善奖惩机制,以便激发参与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学校参与,共同推进。大学里的图书馆、实验室、暑期课程等教育资源,主动对中学生开放。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学生可以在不耽误正常课业进度的前提下,走进高校参与英才计划培养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与一些中学合作,建立了一个早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指导中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并且还建设了培养创新素养课程体系,英才计划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课程体系选修夏季学科课程。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学校可以拟认定学分。天津市实验中学根据英才计划学员的个性特长需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本校教师,共同研发英才计划课程体系,并纳入学校大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中,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日常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英才培养的课程化。
第三,大师指导,精心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家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下图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英才计划中培养学生的部分导师。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47名来自大学的导师参加到英才计划中来,他们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形式,从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将其创新思维逐渐引导出来,鼓励学生尝试和实践。
第四,扩大交流,开拓视野。英才计划项目努力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拓展科研视野,每年都推荐学生到日本参加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还会选拔、推荐学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以色列世界科学家大会等国际赛事、大型论坛和会议。
初见成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