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情况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情况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情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情况一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技人才,而优秀的科技人才也需要系统、全面的培养。

我国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青年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未来,他们具有活力、创新意识强等优势。

培养青年人才,不仅可以加强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也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

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鼓励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等各类机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要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强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爱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也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才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迈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大的科技创新成就。

希望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培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字数已超过2000字,此篇文章为示范文章,敬请参考。

】第二篇示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开创城乡结合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开创城乡结合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开创城乡结合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者:黄小梅来源:《教育观察·中旬》2013年第11期[摘要]开展科技活动,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开创城乡结合部学校科技特色教育,一方面要把传统科技活动做细、做实、做强;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契机把科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关键词]科技;活动;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01-03[作者简介]黄小梅(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的。

科技创新是兴国之道,但国家科协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的平均科学素养还较低,创新意识淡薄。

尽管近几年我国国民科技素养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与一些科技强国的国民科技素养的达标率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养,基础教育有不容推卸的责任。

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技教育,在振兴民族的进程中,每个教育者都肩负着这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着力点。

开展科技活动,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条件受限,与城区学校相比,我校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学习途径较单一。

因此,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科技活动新阵地,把科技教育做为特色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由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把传统科技活动做细、做实、做强传统科技活动主要指市、区、学校常年开展的传统活动,如科技活动月、“四个一、六个小”活动、各种传统的兴趣小组、各种科技竞赛。

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

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

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开始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科技人才。

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既是响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对青年一代的一种期许与信任。

下面将从培养模式、教育体系以及科技创新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

一、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需要创新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注重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实践项目,让学生真实接触到科技创新的前沿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小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的创新项目,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二、完善科技教育体系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需要完善科技教育体系。

科技教育体系应该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段。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可以设置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特殊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潜能。

三、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需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应该携手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平台,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资源。

例如,学校可以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科研设备和实验场地,让他们能够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

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可以向学校开放自己的研发平台,让青年人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总结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谈谈语文教学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论文

谈谈语文教学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论文

谈谈语文教学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摘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学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人文素质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 2010年7月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更是基础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实行目标。

中小学是培育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基地,师旷曾经对晋平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可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甚至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说在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小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世界各国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定义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但是,内涵却大同小异,以前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解读,国外主要是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去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如今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界定也日益缜密,强调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并重,强调知识基础与“智以择向”的并重。

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首先是人,是一位合格的公民,不仅拥有科技素质,更应该拥有人文素养,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类的发展。

语文教学,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界定的语文的课程性质就能够明白语文课程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中重要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明确了语文教学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科技创新是未来的生产力,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因此,为了不落后于潮流,我们需要推动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未来的国家竞争力所在。

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可以利用实验课堂让学生亲手实践科学知识,了解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创新的思维能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者创新大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

通过公开的竞赛,学生可以得到与同龄人的较量,从而激发多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资源方面,科技创新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

因此,我们可以建立行业与校园的合作机制,让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研究和开发。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资源共享模式,利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让学校和企业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此外,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应该注重基础科学的学习与思考,注重人才的实战能力训练。

只有这样,学生的科技创新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总之,推动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的命运所在。

而青少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我们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让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浅谈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石城初中张亚东科学技术早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1987年小平同志提出,“打破常规培养杰出人才”起,创新一直没有离开人们关注的视野。

1994年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更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石城初中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提升科学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此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理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国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但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阐释,很少涉及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

而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大都是历史的概念。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今社会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

其次,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真正自由、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工具化、模式化的人。

最后,创新型人才,其视野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全球,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二、明确怎样来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培养的愿望。

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2年6月第24期Jun. 2022No.24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乔 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校长办公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 要] 新时代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通过阐述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以及在科学教育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整合驻地高校科普资源,建立“线上线下”高校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打造高校科教特色品牌,做到科教活动规范化、多样化;组建专兼结合科教队伍,造就科学传播人才;高校与中小学科教交流制度化,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为国家持续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力量。

[关键词] 高校;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金项目] 2019年度秦皇岛市社科联委托课题“驻秦高校助力秦皇岛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19WT002)[作者简介] 乔 潇(1987—),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164-04 [收稿日期] 2021-07-2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2]加强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自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来,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

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计划

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计划

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计划《篇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技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我计划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计划,通过创新实践机会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1.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创新项目实践等,为学生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为学生创新教育资源,如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等,为他们更好的创新环境和学习机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举办创新思维培训课程、创新思维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创新实践平台:积极争取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真实的创新项目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5.短期目标:在接下来的学期内,组织至少一场科技创新比赛或项目实践,为学生实践机会,并争取到学校或企业的支持,相应的创新教育资源。

6.中期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7.长期目标: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努力建立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真实的创新项目中。

工作的设想:通过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计划,我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我相信,通过创新实践机会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能够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1.调研和需求分析:首先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兴趣,以及学校和企业的支持情况。

2.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根据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资源需求等。

3.组织活动: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024年后备人才培养方案(2篇)

2024年后备人才培养方案(2篇)

2024年后备人才培养方案____年后备人才培养方案背景介绍____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多能力、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定位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应对未来社会变革和各种挑战。

一、培养理念1. 发掘潜能:通过科学评估和测试,发现学员的优势和潜能,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养计划。

2.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发展学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实践导向: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实操机会。

4. 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鼓励学员在学习中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二、培养方案设计1. 选拔和评估根据学员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以及潜力进行选拔,包括笔试、面试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确保选拔出最合适的学员进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2. 应用导向培养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项目实施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分制度建立学分制度,根据学员在培养计划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和认证,形成学员综合能力的记录和证明。

4. 师资培养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包括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等,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5. 实践机会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合作,提供学员在实际项目中的实践机会,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6. 多元培养方式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采用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场景。

三、具体实施细节1. 学员选拔:通过笔试、面试和综合评价等方式,选拔适合进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员。

2. 学习计划:根据学员的兴趣和潜能,设计学习计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项目和个人发展计划等。

3. 师资队伍培养:组织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和指导水平。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xx〕324号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第二篇: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地探讨、研究部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目前科技创新教育比过去受到了重视,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式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的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地科技教师及辅导员培训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解决。

关键字: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将面临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大学和高中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应该创设各种科技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和实践。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热情。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和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创新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还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实习基地,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引导。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

同时,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

总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交流、激励和引导,为未来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 1 -。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摘要】科学教育对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开展科技竞赛和项目实践以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能。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科学教育正是培养未来科技领域人才的基础。

结论中指出,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教育的不断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及社会进步。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助力科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科学知识、参与科研活动、科技竞赛、项目实践、实践能力、结论、关键、优秀科技人才。

1. 引言1.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科学教育培养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育,人们学会观察、实验、推理,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了人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这些素质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人们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1.2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社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社会整体竞争力得到增强。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

在今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

那些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摘要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能力,进而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提供基础。

本文探讨科学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言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而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长期以来是各国发展科技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科学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科学教育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增加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科学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科学教育应该将科学知识的普及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

要增加科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加强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此外,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还需要在社会层面上进行推广。

应鼓励科学家们在科普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将科学知识向社会大众普及开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

在科学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不仅需要在科学知识学习中得到培养,更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实践。

科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竞赛、实验课程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些活动,培养其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创新需要团队的合作完成。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特质之一。

科学教育应该通过实验课程、科技竞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的后备人才。

结论在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学教育对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增加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之星。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创新的关键要素。

随着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需求。

一、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和特点。

首先,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涵盖科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技能,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其次,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实践,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引入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工程师等作为导师,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与传统的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技能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现实中,许多青年科技人才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原因之一是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时,应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让青年人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参与,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三、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青年科技人才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拓宽视野,更新思维。

此外,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增强其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提升学术影响力。

同时,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因此,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组织跨学科的研究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才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一定的领导职责,例如指导学术团队、组织学术活动等,培养其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这 20年 的历程 中 , 国的教育 制度 和科 技 后备 人 才 的培 0 我 养 方式也 在不 断发展完 善 。近年 , 着我 国 国民经 济 长期 随 继续 稳定地 高速发 展 和综合 国力 日益提 高 , 国青 少年 科 我
也 存在 早期 化的倾 向。以 由美 国科 技促 进 会主 办 ,ne 公 It r
的奖项 分多 级 别 , 同级 别 之 间 的奖 金 数 额差 别 很 大 。 不
技 活动作为科 技后 备 人 才培 养 手 段 的补 充 也 得 到全 社 会 的共 同关 注。 中国科学 技术协 会统计 ,07年 全国仅 参 加 20 中国科 学技术 协会 主 办 的青 少 年科 技 竞 赛 的人 数 就 达 到
3[0 D 万人 以上 _ 。西方 发 达 国家 有着 全 社会 共 同稳 定 培 2 一
低 的奖项 奖金 多为数百 美 金 , 由获奖选 手 直接 领 取 。而 可 高级别 的奖 项 的奖金 多为数 千或 上万 美金 , 都 不能 直接 但 领取现 金 , 附 加 条 件 为 在 获 奖 后 数 年 内 列美 国学 习深 其 造, 以奖学 金 的形 式 发 放 给 学 生 。美 圉 已 形 成 了政 府 机
中国 人 口 ・ 源与 环 境 2 1 资 00年 第 2 卷 第 l O 期
C NA P U ATONFra bibliotek E OU C S. D E V R ME T V 12 No 1 2 1 HI OP L I R S R E 4 N I ON N o.0 A1 . 00
科 技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的 有 关 问题 探 讨
司 资助 的国 际科 学 与工 程学 大奖赛 为例 , 大 赛是 目前 国 该
际上 水平最 高 的青少 年科 技竞 赛 , 每年 都有 全 世界 几 卜个 国家和地 区 的优 秀青 年选 手参 加 , 竞赛 由美 国 的各 个州 轮 流举 办 , 评审 委员 中甚 至不乏 诺 贝尔奖 的获 奖 者 。该大赛

浅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难点及对策

浅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难点及对策

浅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难点及对策近年来,全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注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难点及相应的对策。

一、应试教育困扰目前,我国教育仍普遍面临应试教育的困扰。

应试教育往往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得高分上,过度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想狭窄、创造力不足,无法成为优秀的后备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逐步改变教育的思路,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校可以注重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此外,多开展有关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思想意识脱节现在的青少年喜欢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的世界之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

这种现象使得很多孩子容易产生思想固化、心理疲惫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发挥出本来的潜能。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青少年的思想觉醒。

学校可以加强课堂教学中思想启迪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学校还需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的竞争大环境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这导致一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未来前途,限制孩子的爱好和发展。

这种做法并不能使孩子变得更出色,反而容易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使得孩子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和精神健康,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和支持。

同时,学校也应该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视角去鼓励学生展示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天赋上做出最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要使得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更加有效,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人;同时还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

“全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开题报告

“全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开题报告

科学创新教师为本---“全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开题报告“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训计划”(以下简称科学教育师训计划),是由教育部师范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项目〖项目号J0421001〗。

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区、实验校),开展课题研究、青少年科技活动、骨干教师研修等方式,影响一大批骨干教师在为我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探索中,共同参与制定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蓝本和青少年科学素养基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全面创新。

一、实施科学教育师训计划的意义20世纪末叶以来,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日益主导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历史。

由此,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迈入了由学科知识教育转型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新阶段。

自美国“2061计划”公布以来,欧美各国都在根据这一计划制定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素养基准,积极调整、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深刻变革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极力重视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掀起了一场波及世界性的以科学教育为主旨的变革运动。

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问题。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既是对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也是对这场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深刻变革的积极回应。

我国已经启动了“985计划”和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进入全面实验阶段。

同时,国家正在组织制定“2049计划”,全民科学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教育创新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它预示着新一轮改革必将迎来一个无比灿烂的科学教育春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和师资素质的影响,学科知识教育至今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

因此,为了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国家将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将面向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招收具有科技创新潜质和能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并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支持。

在培养计划中,学生将接受全面的科技创新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演练和实习实践等环节,以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计划还将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实习机会,支持他们进行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技创新的核心技能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培养计划,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不断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学生能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田起宏;雷涯邻【摘要】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0(020)001【总页数】4页(P171-174)【关键词】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田起宏;雷涯邻【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2自1902年我国正式建立制度化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我国的现代科技教育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在这200年的历程中,我国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近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继续稳定地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手段的补充也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2007年全国仅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青少年科技竞赛的人数就达到3 000万人以上[2]。

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全社会共同稳定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机制,在我国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和基金组织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各项主要问题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科技人才也是保持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作者:王恩哥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8期
科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要考虑父母及相关人员一起努力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

下面将通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英才计划”的介绍,分享一些对爱好科学的优秀高中生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培养人才,促进发展
今天,我们的世界瞬息万变,科技发展非常快,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

但目前的现状是,青少年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意愿较低。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5年对15岁青少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其36个成员国近3年“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平均仅为24.5%,和2006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只
上升了3.9%。

与过去10年相比,虽然期望将来进入科学领域行业的总人数的确变多了,但是增长得非常少。

这里所说的科学相关行业包括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卫生专业人员、科学技术人员和助理专业人员、信息和通讯技术专业人员等。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情况是:德国15.3%,中国16.7%,日本18%,英国29.1%,美国38%。

呈现这种结果,主要与学生对科学的参与度和兴趣及学习科学的动机有很强的关系,与各国人均GDP、国家对发展和研究的人均投入等指标的相关性较弱。

青少年疏远科学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

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提升了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日本在2001年成立了“疏远科学技术、理科对策委员会”,通过调研明确疏远科学技术的原因并设立推行“超级科学高中计划”“下一代科学家培育计划”等多种科技教育项目,加强高中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在科学领域的下一代人才的培养。

美国进行STEM创新教育改革,通过持续、大力的STEM教育投资,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支撑未来的经济竞争力,MIT开展了实验室扩展计划,将大学实验室向参与的高中生开放,使其能够提前感受科研过程,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启发科学兴趣。

英国修改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学校的科学专业发展,推行“你的科学生活”计划,开发科学在线课程品牌与青少年互动,激励更多青少年学习科学。

在德国,教育和科研部、科技机构发起了科普活动,将科技资源向青少年开放,使青少年能与科学家直接对话,接触最前沿科技。

以色列则设置了特殊班级、英才中心、导师计划等面向英才培养的特殊项目和场所,而且其中有一些是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班,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很早的时期就接触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研过程,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国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2009年,教育部发起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中国大学里的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生物5个基础学科专业进行试点,每年选出1 000名本科生进行培养。

10年来,这个项目不断注重个人兴趣,注重一流学者的引领,激发创新能力,开展多层次的科研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探索能力。

经过10年发展,这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例如,2014年毕业的拔尖计划学员曹原,现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读博。

就在去年,即2018年3月5日,年仅22岁的他在《自然》杂志上以第1作者的身份连续发表了2篇文章,荣登《自然》2018年十大科学家之首。

这个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室温超导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如今,数百位世界级科学家,正试图拓展他的科研成果。

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全面实施“拔尖计划”2.0版,去掉了“试验”二字。

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后来,随着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日渐成熟,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从全国各地的优质高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方面具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促进大学与中学的衔接,共同培养未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这个计划就是“英才计划”。

总的来说,英才计划的架构有2层: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

第一,政府主导,逐步实施。

这有助于统一设计,形成人才选拔、培养、追踪3个阶段统一规划,并提供系统的人力、财力、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推动建设国家青少年科技英才培育体系。

从中学选拔开始,学生通过自己所在中学的推荐、笔试、面试等环节后,参加为期1年的培养,通过分学科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和科学实践等活动培养才能。

英才计划强化培养过程动态跟踪,在培养期对参与各方进行动态评估和人员调整,构建立体化评议,完善奖惩机制,以便激发参与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学校参与,共同推进。

大学里的图书馆、实验室、暑期课程等教育资源,主动对中学生开放。

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学生可以在不耽误正常课业进度的前提下,走进高校参与英才计划培养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与一些中学合作,建立了一个早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指导中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并且还建设了培养创新素养课程体系,英才计划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课程体系选修夏季学科课程。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学校可以拟认定学分。

天津市实验中学根据英才计划学员的个性特长需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本校教师,共同研发英才计划课程体系,并纳入学校大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中,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日常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英才培养的课程化。

第三,大师指导,精心培养。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家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下图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英才计划中培养学生的部分导师。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47名来自大学的导师参加到英才计划中来,他们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形式,从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将其创新思维逐渐引导出来,鼓励学生尝试和实践。

第四,扩大交流,开拓视野。

英才计划项目努力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拓展科研视野,每年都推荐学生到日本参加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还会选拔、推荐学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以色列世界科学家大会等国际赛事、大型论坛和会议。

初见成效,砥砺前行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展拔尖计划的高校已经开始对英才计划与拔尖计划的衔接工作进行了尝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按续培养。

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尝试书院制这种更能因材施教的方式,以学生兴趣为主导进行个性化培养。

陈焱教授的学生周正,是2015年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学员,周正说:“在导师的培养下,原本对理论物理学兴趣的星星火苗变成了熊熊火焰。

从高中到大学,我的目标是相同的,道路是连续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一以贯之的。

”经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周正最终选择在复旦大学继续学习,并进入大学的拔尖计划。

复旦大学钱睿哲教授和她的学生樊悦阳,2017级英才计划生物学科学员,同样也是采用以师带徒方式的成功案例。

樊悦阳荣获了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植物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还获得了小行星命名的资格。

@发展合作,共创未来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积累了很多人才培养经验,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孟子说: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不同英才教育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这需要我们在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人,到更多的地方,通过更多的案例,学习不同的实践做法,提高科学和培养人才之间的紧密结合。

最后,我们希望今后能加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交流力度,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相关的交流与培养的合作机制,共享与互通科教资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的共赢与发展,营造共同助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