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合集下载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

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

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

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思考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思考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体会,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的相关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运用实验强化形象思维”、“结合生活构建核心理念”、“加强研究掌握变化规律”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和操作价值。

关键词:实验;形象思维;生活;理念;变化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元素与化合物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知识“碎、散、多、繁”,学生学起来感到易懂难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和铺垫化学结构理论,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适当利用化学理论去体会、分析和总结元素化合物知识,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建立知识联想程序,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

从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科学抽象。

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学生引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运用实验手段,强化形象思维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实验不但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硫的转化,需要我们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成及转换关系。

二是要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是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我们可以先播放火出喷发的录像,由这个录像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式,发现硫的常见价态,及每种价态所对应硫元素的各种化合物,接下来引导学生去讨论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低价态的硫向高价态的硫实际上是通过氧化反应实现的,反之是通过还原反应实现的。

通过演示硫跟氧的反应,硫跟铁的反应来说明,硫是既有氧化性又是有还原性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想法: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那么它的氧化性与氯气、氧气比较谁强谁弱呢?我们又设计铁与氯气、铁与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产物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和氧气要弱的结论。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第一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试题并不完全测试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测试重点集中在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上”。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详尽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在于能否“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对比《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传统高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高中化学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是按照元素自然族的方式编排的,教材容量较大,课时安排较多;而高中化学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由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中的六章内容缩减为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中的两章内容,系统学习的分量大大减少。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向少而精变化,是化学科学发展对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选择影响的反映。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等理论研究和方法、手段的进步,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必然要发生变化:在学习宏观物质的组成、变化内容的同时,融合并加强了微观结构与反应原理规律的学习,突出了化学从原子、分子层次研究物质的特点。

由于学习内容拓宽,学时和教材篇幅又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元素化学的教学内容就要压缩,力求“少而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相反,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化学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自然界中与化学有关事物的联系,拓宽并加强了概念原理的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从较高的层次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从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教后反思《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后反思《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后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本节课讲解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
1、导入时,利用了广告词,但是有点赶。

2、在讲解知识时有前松后紧的现象,前面知识点讲得过细,导致后面的时间紧;
3、小组讨论时,组内成员没有全部参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不足,课堂讨论太少;
4、图形分析时,仅仅给了答案,没有提方法,没有带着学生分析。

5、语速偏快,每个知识点结束后,马上又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

5、主板书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6、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记住学生的名字。

7、课堂提问大多是自问自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建议:
1、尽可能做到分层教学形式。

2、练习题可适当有个难度梯度。

3、时间的把控适当再合理性。

4、小组讨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5、图形分析时,教学生方法。

6、放慢语速,每个知识点结束后由几秒的停顿。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描述无机盐等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图片、数据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用于观察细胞中的化合物。

3. 准备一些常见的无机盐等化合物的实物或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

4. 准备一些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的实物或样品,供学生观察和了解其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元素,从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师解释元素的定义,并引出生物体中的元素特点: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并且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元素的相互转化。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对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物进行探究。

每组选择一种元素(如C、H、O、N、P、S等),搜集有关该元素化合物的信息。

可以是网络资料、书籍等,讨论和思考该元素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教师对各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强调元素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3. 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和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理解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点。

4.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搜集一些与生物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细胞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并理解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中的化合物,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分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中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化合物的图片和说明。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需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元素,并引出生物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 讲授新课:(1)元素种类和含量: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体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以及不同生物体中元素的差异。

(2)有机化合物:介绍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作用。

(3)无机化合物:介绍水和无机盐,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定不同生物体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农业生产等实际应用。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与生物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的资料,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多样化的,了解这些差异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作者:来源: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这项学校活动,在准备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总结如下:《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第2章第1节的内容,也是刚上高中的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就会对细胞的知识有全新的认识。

通过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自然地过渡到细胞是由哪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这样就对本节课的接受提供了帮助。

教材的地位本节的内容可以为本章后几节中具体学习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作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本教材中,乃至整个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衔接上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设置是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知识与技能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说出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简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圈与人体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表,培养学生读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百分比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侧重培养学生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崇尚生命物质的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本着高一新生培养兴趣的前提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复习重点和难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法是在新授课过程中,考虑到我校为普通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师生问题衔接法、活动探究法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真正被吸引而参与其中得到自信。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问题衔接法是针对学生基础现状,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再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可以一直吸引学生,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

2. 掌握各种元素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3. 能够理解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各种元素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以及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功能。

2. 难点:理解化合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图片和说明,以及细胞中化合物的功能视频。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试剂等,以便学生观察和实验。

3. 准备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以便学生理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4. 准备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实际问题,以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构成细胞的物质是什么?细胞中的物质有哪些?2. 简要介绍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及其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 能够列举出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并理解元素在生物体中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2. 通过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能够提高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学习1.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形态和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细胞中不同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干系。

3. 组织学生讨论细胞中化合物的作用,如水在细胞中的代谢作用、糖类作为能源物质等。

(四)深入思考1. 提问: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繁多,为什么细胞能够保持相对稳定?2. 展示一些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生物体异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3. 提问:为什么说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五)教室小结1. 总结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

2. 强调元素和化合物与生命活动的干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六)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部分。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东风路高级中学朱妮娜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

由于生物科学的许多问题都是在细胞层次上寻求解答的,要深入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必须要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要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首先要了解细胞这个系统的物质组成。

因此,本章节内容是学习本模块其它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它模块的基础。

教材从组成细胞中的最基本物质——元素,再深入到化合物,这样层层深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

同时,也使学生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后续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豆类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

如何定性地区分这些常见的有机物,可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

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

(2)学会怎样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2、能力方面: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四、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五、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六、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述法、八、教学过程(导学案):【基础知识导学】一、生物异与非生物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基础知识:观察与思考据课本P16问题探讨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是否一致?2.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和细胞中的含量是否相同?种类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归纳与结论1.地壳中和细胞中元素的相同,这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性。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范文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范文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本节学习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比较容易理解,重点在于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三个实验,着重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实验的具体方法。

学生分析本节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需要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好实验技能。

高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做实验的时候阐述清楚实验原理并且做好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探究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同学们的知识结构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阐明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说出生物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以及其中的差异,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命的差异,并能够说出其中的生物学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教学策略上,我是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如下: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2、但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

从而引入组成生物元素的概念。

新课讲授组成细胞的元素分别在黑板上列出常见化学元素,通过画图来区分元素含量所划分的元素类,即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

在讲解过元素分类之后,着重讲解C元素之所以成为基本元素的原因,在此之前,首先使用一组数据对比,即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和细胞湿重的比例,并提出问题:“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占干重最多的元素又是什么?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授课的过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好奇心。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反思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反思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反思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反思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一)教学反思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化学式的有关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尤其是化学用语的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设计思路:第一部分是复习元素及化学式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采取分散法完成该内容的教学,对于这部分容易理解的知识将其放在预习中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借助多媒体,通过形象的事物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意义这个教学重点。

第二部分是符号与数字的意义。

教学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来突破化学用语的难点,主要是反复多次训练便可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互助学习”,利用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延伸三级导学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它强调了学生的“学”。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的较成功的地方是:l、小步前进,化整为零,积小成为大成。

小步前进是为了稳扎稳打,化整为零是为了化难为易。

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循序渐进的成功。

2、体现层次,激励攻关。

逐渐体现出成功的层次,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采用多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避免多数人产生严重的失败感,也用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攻关的精神,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以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3、重点、难点突破方式得当。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好,但极少数同学还是比较差。

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解题能力较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2、本人对班级的定位太高,在教学上有些好高骛远,对于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效果不是太重视,学生们接受地有点囫囵吞枣。

3、在课堂探究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最后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代表个别人的想法。

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反思

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反思

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反思由于初中降低了酸碱盐氧化物转化关系的要求,学生对于一些根本转化规律不熟,加之不少学生对于化合价、化学式记得也不清楚,进入高中元素更为丰富,转化更为复杂,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排列化学反响事实,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光的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老师必须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精确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核心和主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会防止出现知识排列、死记硬背。

教学中应该是通过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指导学生形成“分类观、价态观〞的学习策略,在理解的根底上丰富、开展、衍生出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2、要将其知识放入“鲜活〞的情景之中,毕竟那些物质转化关系是很枯燥的,但引导学生去应用物质性质的知识去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如雷电发生认识氮气化学性质;从海带中提碘认识碘单质的化学性质;从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商量二氧化硫的性质等等,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3、抓住元素化合物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多且杂,教学中要敢于舍弃一些枝节性的一些内容,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核心内容上。

现在不管是高三还是高一,我感觉我们不少老师对于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和要求还停留在以前,总怕给学生的反响方程式少了,所以补充很多,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4、交给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如利用分类观、价态观、元素观等指导我们去理解记忆相关内容。

其它通过实验探究或生动的实验现象也会加深对性质的记忆;再有引导学生采纳比拟、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领会不同元素间的区别和联系。

5、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竞赛〞,检查落实掌握的效果。

最终的结果是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理科的学生常常不太喜欢识记的内容,这一环节也是必要的。

平常我通常会进行听写、限时小测试、头脑风暴等形式来检测掌握情况〔会有奖惩〕,寓教于乐学生会很开心!当然检测时我们不会简单的听写由某物质变为某物质,而应将现象、用途、应用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用化学用语去表达和呈现!。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

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起点是是否感兴趣。

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前提。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设计灵动性,一个好的设计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引入的课题是关键,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可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

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这门课程,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了自信,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元素教学设计反思心得体会(共4篇)

元素教学设计反思心得体会(共4篇)

元素教学设计反思心得体会(共4篇)第1篇:《元素》教学反思《元素》教学反思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一、成功之处: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

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准备了一定的实验,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

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

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二、不足之处:1、在这节课中,上课的内容教多,整堂课较紧绷。

2、上课语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缓慢些,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应多精选习题,充分运用时间。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自己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多从其他老师那学习,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第2篇:教学设计反思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模板反思心得体会想要写《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心得与评价很长时间了,但每次面对屏幕开始写的时候好像又无从下手,或是写到一半终因通不过自己而最终夭折。

或许是我用心不到收获不多,或许是我对自己写下来的东西有过多期待,所以,一直到现在才收尾。

直到那天我突然想起王老师的零存整取策略的时候,我开始深深领会到:不能将现场的体会延期描述,事过境迁,当自己觉得准备充分的时候,即便自己写作的冲动尚在,但可能再也写不出当时的味道。

当时如果能将上课时的体会都写下来的话,到现在谈总结与体会可能更加轻松,而且也更有说服力了。

不过再写本篇心得的时候,我尽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流于完成一个作业而草草收尾,当然也希望我的文字中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引起大家的共鸣或争鸣。

“用意”大于“内容”第一次上王老师课的时候是在小暑假,科目是创新思维训练,当时我一直在想研究生为什么要上这门课。

终究也没有想清楚,当时的我看来,这门课不过是谈一些打破旧有的思维进行创新等比较大和空的话。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

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绪言中提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以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中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对元素已经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还是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含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一样的,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所以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两者之间经常发生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反思。

但长期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不能有效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教师罗列化学反应实事,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光,不用说通过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解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连基本的独立、自主探究的意识也远没有形成。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进行有效教学,而教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技能、学科知识、教学规划、课堂管理能力,还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用、师生关系的营造、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等因此。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1]元素化合物部分[2]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呢?下面从教学策略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的一些探索。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必修一有关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二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
主要是一些认知性学习目标,且层次相对较低,主要是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如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及物质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等,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

基于此,教师不应盲目拔高教学目标,更不应“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按原来的课程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合理、清晰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

下表是笔者所设置的部分章节教学目标:
表1 必修1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等金属的典型物理性质,如硬度和密度等;②学生能说出金属钠、铝、镁、铁等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以及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学生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描述金属钠、镁、铁粉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以及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与综合形成有关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④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写出铝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⑤学生基本掌握将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①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常见金属氧化物进行分类;并知道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写出Al2O3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学生能在小组实验后说出Fe(OH)3、Fe(OH)2、Al(OH)3等氢氧化物的典型物理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物质的常用制备过程和典型化学性质;③学生能在小组探究实验后说出Na2CO3、NaHCO3的主要物理性质如水溶解性、色态等,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过程,能说出它们性质的异同;
④学生能在实验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价铁的氧化性和二价铁的还原性以及能说出这两种离子的检验方法;⑤学生能说出一些常见离子的焰色,并能鉴别一些常见离子。

第四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①学生能说出氯气的水溶性、密度和颜色等主要物理性质;
②学生能写出氯气与H2、Cu、Fe、H2O、NaOH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出次氯酸见光或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能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漂白粉变质的原因;
③学生知道氯气有毒,但也能结合氯气的有关性质以及次氯酸的性质提出一些实用的预防氯气中毒的方法;
④能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新制氯水中粒子的种类;
⑤进一步认识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学习的一般思路。

硫和氮的氧化:
①学生能说出SO2、NO2、NO的主要物理性质如水溶性和色态等
②学生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与H2O、NaOH、O2等物质的反应;并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解释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③学生能用化学方程式描述NO2与H2O、NO与O2反应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酸雨的来源;
④学生能说出酸雨的来源以及危害和预防措施
由于这些明确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学生能较快地明确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能及时、有效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适时调整教学过程或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