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主题1.《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3.《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4.《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文体常识(一)小说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3.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古传、当代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5.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二)散文1.概念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

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2.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第一单元的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单元主要围绕着“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交流与沟通的意义与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材,可以了解到交流与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有效的交流技巧与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有效的交流技巧与方法。

比如,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另外,通过学习口语表达技巧,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且能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教材还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通过学习合作性的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团队中如何相互配合,有效地完成任务。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文学欣赏与审美情趣的开发本单元的教材还涉及到了一些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学生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散文等,培养对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材料、课堂练习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方法,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精编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

【精编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第1课《社戏》偏僻( piān pì):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或远离交通要道偏僻的住所。

行辈(háng bèi):辈分。

照例(zhào Iì):遵照常例。

欺侮(qíwǔ):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宽慰(kuān wèi):可做动词,表示宽解安慰;也可做形容词,表示宽畅欣慰。

嘱咐(zhǔfù):叮嘱,吩咐。

怠慢(dài màn):淡漠;不恭敬。

礼数(lǐshù):礼节。

撺掇( 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 fúshuǐ):游泳。

潺潺( chán chán):形容流动的样子。

踊跃(yǒng yuè):指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做某事积极。

屹立(yìIì):高耸挺立。

家眷(jiājuàn):眷属。

皎洁(jiǎo jié):形容很白很亮。

一般指月亮。

好歹(hǎo dǎi):好坏。

第2课《回延安》登时( dēng shí);形容事物的发展脑畔(nǎo pàn):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 yǎn kuàng):眼睛周围的部位。

第3课《安塞腰鼓》瞳仁( tóng rén):指眼珠。

恬静( tián jìng):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亢奋( kàng fèn):极度兴奋。

晦暗( huìàn):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 shùfù):指被拘囚。

羁绊(jībàn):缠住不能脱身,東缚。

闭塞(bìsè):指堵塞不通;交通不便;偏僻。

冗杂(rǒng zá):繁杂。

严峻( yán jùn):严厉、严肃,严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从《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灯笼》一文,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小小的灯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作者赤诚的情感。

“写作”要求“学习仿写”。

仿照学习过的课文或其他课外优秀的文章进行写作,学习它们所运用的体裁、题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

通过假设情景、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措施1.反复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由课本延伸到生活。

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如图片或视频,展示文章中所提及的民俗风情,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安塞腰鼓】(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其代表作《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瞳tóng仁:眼珠。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歌颂了生命之奔腾的力量,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所蕴含的壮阔以及当地人民豪放的气概和精神。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写表演前宁静的氛围,为后面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第5-27段):描绘安塞腰鼓壮阔的表演。

第三部分(第28-30段):鼓声戛然而止,世界寂静,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五、鉴赏品读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它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无限赞美。

2.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歌颂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和阻碍的强烈愿望。

4.关于本文的主旨,应该怎样理解?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多重见解: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1.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及其背景,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
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3.词语解释: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4.句子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等,并能够进行赏析。

5.段落分析: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能够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写作技巧:了解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
括记叙、描写、议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

7.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
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欣赏。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3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3篇】《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4、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5、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方法】1、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2、听录音法、朗读法。

3、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惮dàn 歌吹chuì 漂渺piāo miǎo 归省xǐng 潺chán 皎洁jiǎo 撺摄cuān duo 絮叨xù dāo 凫水fú 行家háng 纠葛jiū gē 怠慢dài 家眷juàn 蕴藻yùn zǎo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⑴倘:连词。

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⑴大抵:副词。

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⑴相仿:大致相同。

仿:类似。

⑴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⑴怠慢:冷淡。

怠:轻慢。

慢态度冷淡。

⑴诚然:副词。

有确实的意思。

⑴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

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⑴通通: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21《<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梳理一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吓(hè)儵鱼(tiáo)濠梁(háo)3、一词多义。

是:于是,鸱得腐鼠(这时)是鱼之乐也(这)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于: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而飞于北海(介词,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7、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三惠子相梁内容解读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回延安】(附知识点解析以及课后习题解答)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等合作,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二、字音词义盏zhǎn:1.小杯子;2.量词,用于灯。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pàn: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眼眶kuàng:眼睛周围的部位。

三、主题概述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

抒写诗人重新踏上久别的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描写诗人与延安血肉相连、母子情深,表现出诗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话延安。

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看延安。

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五、鉴赏品读1.诗歌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①用表示动作幅度大、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

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如果诗人运用的是“激动”“兴奋”等抽象的词语,势必无此效果;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

2.“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八年级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在八年级语文的第1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

其中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语文常识、诗词鉴赏、作文等方面。

下面,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字之一。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义,并翻译出文言文的含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聊斋志异》中的《牵牛狮》、《贾仙》和《青凤》等文章。

这些文章好不好懂取决于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二、语文常识
语文常识是指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情态动词、副词、介词、代词、名词、动词的性、数、态等语文常识。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语言基础和语言规则,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三、诗词鉴赏
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唐诗《登高》、宋词《卜算子》和元曲《西厢记》中的《醉中天》等诗词。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四、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论述文、议论文、记叙文和抒情文等文体。

这些文体有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方式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总之,在八年级语文的第1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文言文阅读、语文常识、诗词鉴赏、作文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语言视野,还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感。

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及解释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及解释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及解释第一课社戏钳qián撮cuō偏僻piān pì行辈hánɡbèi照例zhào lì欺侮qīwǔ宽慰kuān wèi嘱咐zhǔfù怠慢dài màn礼数lǐshù凫水fúshuǐ潺潺chánchán 踊跃yǒnɡyuè屹立yìlì家眷jiājuàn皎洁jiǎojié好歹hǎo dǎi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疏疏朗朗shūshūlǎnglǎng:形容稀疏的样子。

第二课回延安盏zhǎn糜子méizi脑畔nǎo pàn油馍yóumó眼眶yǎn kuàng登时dēngshí:一下子,很短暂的时间.近义词是霎时、顷刻。

第三课安塞腰鼓瞳仁tóng rén 恬静tián jìng亢奋kànɡfèn束缚shùfù闭塞bìsè严峻yán jùn震撼zhèn hàn磅礴páng bó辐射fúshè冗杂rǒnɡzá:繁杂.蓦然mòrán:突然,猛然。

晦暗huìàn:昏暗无光的。

羁绊jī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渺远miǎo yuǎn戛然而止jiárán 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形容彻底醒悟或觉悟。

叹为观止tàn wéi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惊心动魄jīngxīndòngpò:使人神魂震惊。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辅导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辅导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辅导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前预习辅导2020年2月社戏【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33张ppt)

三次波折: 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 去,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八叔公的船回来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 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 喜”。)
易忽略的精彩处
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 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 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 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 儿童的吸引力)
一公公的形象。
看得出来,他对孩子们偷吃他的豆 并不怎么介意,还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迅哥夸奖他的豆 好吃,他又感激又得意。因为细心 播种、耕作的成果受到肯定,他就
这么高兴,这正是劳动者淳朴厚 道本质的表现。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 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 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 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点 磕 退后 上前 架
(2)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 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 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融情人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 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 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 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 神。
视觉:豆麦“碧绿”、连山“淡黑”,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 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
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
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 藻之香的夜气里。
修辞手法: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 迫的心情)
阅读14~21段。讨论: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 到农村居住过,和许多农民亲 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 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 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 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 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 看成就是鲁迅。

第一单元 过关检测试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知识梳理与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 过关检测试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知识梳理与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基础知识积累1.阅读下面语段,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A.yíng zīcuìjíB.yáo zǐcuìjǐC.yíng zǐcuìjǐD.yáo zīcuìjǐ【答案】A.【解析】“魂牵梦萦”的“萦”应读作“yíng”;“滋养”的“滋”应读作“zī”;“淬炼”的“淬”应读作“cuì”;“汲取”的“汲”应读作“jí”。

2.阅读材料,根据语境作答。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

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传统节日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进入你的肌肤,穿透你的灵魂深处。

(1)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浸满弥散记载B.浸满弥散承载C.浸染弥漫承载D.浸染弥漫记载(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写在下面。

(2分)【答案】(1)B(2)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

【解析】(1)浸满:多指物体吸足了水,不能再吸水的。

完全被包围。

浸染:逐渐沾染。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解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解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下第一单元教学任务一一、单元目标1.感知课文,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难点)●感知课文的叙述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重点)3.品味课本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重点)二、教学任务任务一: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任务二: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三、教学过程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新课导入春节刚过(一些禁忌)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习俗。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四篇文章将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民俗。

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民俗生活”。

2感知内容(1)阅读四篇文章,概括文章的内容。

首先需要了解这四篇文章的文体,根据文体确定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社戏》是一篇小说(叙事作品)、《回延安》是抒情诗、《安塞腰鼓》和《灯笼》是抒情散文。

作为一篇小说,我们在概括《社戏》这篇文章时需要以事件叙述为中心,抒情诗则会围绕诗歌章节进行概括,抒情散文则需要注意线索。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下面的几个问题来辅助。

A《社戏》一文中围绕“社戏”写了几件事?请概括出来住平桥村,乡间生活,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六一公公送豆●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平桥概况】●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伙伴游玩】●③看社戏前波折;【无船出行】●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夏夜行船】●⑤赵庄看社戏;【赵庄看戏】●⑥看社戏归航偷豆;【停船吃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公公送豆)B《回延安》一诗共有五节,概括每一部分(章节)的主要内容●①回延安,心情激动(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迎过延河来”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②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忆延安)小米(羊羔羔)/ 东山的糜子 (物质生活) 红旗/手中书 (求知、踏上革命道路)●③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话延安)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单元导语原文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单元导语解读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共四篇课文,一篇小说,一首现代诗,两篇散文。

《社戏》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叙述,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我”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表达了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安塞腰鼓》主要叙写了安塞腰鼓宏大的场面和其给人带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灯笼》一文叙写了一些关于灯笼的记忆,表达了灯笼在不同时代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从单元主题来看,七年级更强调感受与体验,而八年级更侧重于理解与思考。

本单元以“民俗”为主题,每一篇文章都带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可以说“民俗”就是人间烟火,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民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承载我们民族文化的驳船逆水行舟,所以需要我们引领学生热爱民俗、传承文化。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七八九年级的单元教学内容,就会发现是由语文的基础技能向思维系统化层级递进的。

整体来看,七年级以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从八年级开始以文体阅读为主,阅读方法开始转向专业,阅读策略指向文体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和深入分析。

二、本单元的内在逻辑结构及指向的核心素养(一)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二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社戏 课件(共23张PPT)

知识链接
3.绍兴十大风情之一––水乡社戏。
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 辟的论述。绍兴的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 鲁迅在《社戏》中说,外国人以为中国戏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适于剧场演出,但若在野 上演出,“远远地看起来”,却“自有他的风致”。《龙虎斗》《游园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 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拍手叫好。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 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 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 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 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②略写:小旦、小生的表演。
课文精讲
7.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③最怕看“老旦”,他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 些动作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②以动衬静; ③由远及近。
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课文精讲
作者采取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作者 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纯朴可爱的农村孩子形象,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双喜。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 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对六一公公的描写,着墨很少,但仅有 的几笔勾勒,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极其准确,表现了他宽厚、纯朴、好客、热情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词解释
1.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
登dēng时:立即,立刻。

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pàn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

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lín漓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烧灼zhuó:动词。

烧,烫。

灼,火烧、火烫。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4.灯笼
神shén龛kān: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子。

皎jiǎo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凑còu巧:正好赶上。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争讼sòng:因争论而诉讼。

斡wò旋xuán:调停,调解。

静穆mù:安静而严肃。

怅chàng惘wǎng: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美好。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可悯mǐn:令人怜悯。

(二)字词记忆
1.社戏
归省guīxǐng行辈háng bèi
惮dàn用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shuǐ棹zhào着小船
2.回延安
糜méi子
3.安塞腰鼓
狂舞kuáng wǔ闪射shǎn shè
火烈huǒliè飞溅fēi jiàn
亢奋kàng fèn 晦暗huìàn
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
羁绊jībàn冗杂rǒng zá
蓦然mòrán 搏击bójī
烧灼shāo zhuó奔突bēn tū
翻飞fān fēi
4.灯笼
神龛shén kān凑còu巧
人情世故争讼sòng
斡旋wòxuán静穆mù
怅惘chàng wǎng点缀
不甚了然可悯mǐ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