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五方五佛
曾经北京景山公园上五座亭子内供奉的乾隆五方佛像都去了哪?
曾经北京景山公园上五座亭子内供奉的乾隆五方佛像都去了哪?北京的景山公园,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苑囿,曾是全北京城的制高点。
说起景山,可谓大有来历。
元代为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青山。
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为建造宫殿,将拆除元代宫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于其上,取名万岁山。
满清入关后,顺治皇帝将其更名为景山。
景山公园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
景山有五峰,东西排列,明朝时,景山上没有什么建筑。
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峰顶各建一座佛亭。
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周赏、观妙、万春、辑芳、富览,以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
五座佛亭中均安放铜铸佛像,称为“五方佛”,老北京习惯称“五味神”,保佑人们延年益寿。
每逢晴朗之日,五尊大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
万春亭景山,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不仅是古都北京的“龙脉”,也是北京城市的“文脉”。
有北京“镇山”之称的景山上,五亭与其中供奉的五方五佛在清代被视为护国佛像,在历史上不仅象征着中国的一统及江山永固,更是乾隆盛世的重要标志。
如今,景山五亭内曾经供奉的五尊铜佛只剩一尊,其余四亭内只留有四座汉白玉石座。
虽然,万春亭内仍供有一尊铜铸贴金的毗卢遮那佛,但也并非清代原物,而是近代恢复的。
那么,曾经景山五亭内供奉的铜佛都去了哪呢?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们不仅对京城百姓大肆屠杀,还对包括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在内的多处皇家御院、各衙署、商号、民宅等公开抢掠。
这些惨无人道的西方列强对京城上下无处不至,无处不搜,凡值钱之物,劫掳一空。
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他们闯入景山,把五亭内的四座铜佛抢走。
因中峰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便将其佛臂砍坏。
后来虽经修复,终在疯狂的岁月中在劫难逃。
如今的景山五亭中,虽然有四座都是空空荡荡的,但还有寿皇殿、绮望楼、观德殿、关帝庙等多组建筑。
春暖花开的季节,很适合去游览一番。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史第一章、佛教常识一、佛,又名“佛陀”、“浮屠”,意为“觉行都圆满者”,又称“两足尊”。
二、三身佛(“身”为体貌,又有聚积之意,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的佛体)三身佛左尊中尊右尊报身佛(智法聚)法身佛(理法聚)化身佛(功德法聚)卢舍那佛三、三世佛1、横三世(空间)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方位东方中西方掌管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婆娑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特征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捏药丸或托药罐、宝塔、药锤禅定、托钵手托灯台或莲台,表示接引众生2、竖三世(时间)佛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时间过去世现世未来世特征身上挂好多彩灯禅定、托钵不坐禅定、不入涅槃,候补佛,居兜率天宫,56亿7千万年后接班四、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即佛有五方智慧,由五方佛掌管,修满五种智慧即可成佛。
佛教文殊菩萨有“五佛宝冠”的佩饰)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西方阿弥陀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或无差别智)五、罗汉1、迦叶:亦即摩诃迦叶,摩诃为“大”的意思,年龄较大,能够“灭尽定”,为禅宗二祖。
法场在云南大理鸡足山。
和其相关的故事:拈花微笑。
2、阿难:佛陀侄子,以“多闻”见长。
水陆道场,“面然大士”3、目犍连:民间称目连,以神通见长,传说目连救母。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神通第一”的称号。
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盂兰盆会”六、菩萨1、西方三圣:大势至、阿弥陀佛、观世音(1)观音(道场:普陀山,藏传佛教认为观世音的道场在布达拉宫)特征:①头戴宝冠,宝冠上有一个其老师阿弥陀佛的佛像;②玉净瓶和杨柳枝;③坐骑为金毛吼(或朝天吼);④道场为浙江普陀山,有“大悲”称号,掌管“莲花世界”(2)大势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显示为代表神通力、现忿怒相的金刚手菩萨)特征:①头戴宝冠,冠上有其老师观世音的宝瓶;②手持法器:一朵金莲;(3)阿弥陀佛:灯台或莲台,多为站相。
五印坛城解说
五印坛城解说五印坛城姓藏,是由地道藏族能工巧匠严格按照西藏传统工艺建造的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称“释迦五印”,分别为“入定印”、“降魔印”、“转法轮印”、“与愿印”和“施无畏印”。
“五印”寓意佛说法度生的五种方法和姿势。
“坛城”,梵文叫作曼荼罗,有会聚之义,是供奉佛菩萨并在此修行的场所。
遥远的西藏,精神与圣洁的殿堂,遥不可及。
灵山将它引领至眼前,让我们在江南以另一种方式去感受她的文化。
五印坛城景观处于灵山大佛景区内,是继灵山梵宫之后的又一旅游精品工程。
它城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清澈水面之中,这片水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香水海,整座城荟萃藏族艺术装饰,融合了彩绘、壁画、木雕、唐卡、镀金等数十种藏地传统建筑装饰技艺,美仑美奂展示独特坛城艺术,使得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精华得以再现与提炼。
有一篇小说《坛城》是以它为背景写的:汉族女孩清浅爱上了年轻喇嘛达瓦,这是爱吗?这样的感觉既让她脸红目眩也让她困惑不解?如果这就是爱,自己是不是也爱着相恋十年又不得不分开的落秦?也爱着益西师兄?不,自己一直爱的是一个叫初一的喇嘛啊……她花了十年恋着倾世容颜却不知爱为何物的情场浪子,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里,爱着那个浅尝世俗情爱而终得离去的喇嘛……从藏南到川北,从北京再回到雪域高原,始终没有离开她的除了伤害只有困惑。
清浅只想在坛城面前,以桑喀古托和大雪山的名义双手合十,诵念《平安经》。
呵呵,不要误会,这一切和欲望无关,只是一个叫干干净净的爱情的东西在作祟。
五印坛城的大门按照拉萨布达拉宫下雪村的大门仿照而建,颇具当地特色。
拾级而上,寓意知足、感恩、精进、服从、忠实、满愿、柔软七种人心的“七政宝”分列两侧,坛城大门两侧的石雕是“供命鸟”,也被称作“迦陵频迦鸟”。
在西藏的寺院建筑中它常见的护法神灵之一,拉萨布达拉宫的屋脊和转角上就装饰有同样的“供命鸟”。
如果光看外观您就觉得坛城已是美轮美奂,是雪域文化与江南风情优良嫁接的重大奇观了,那么进入坛城,您更会感觉山外有山、奇有更奇的。
敦煌显密五方佛图像的转变与法身思想
敦煌显密五方佛图像的转变与法身思想作者:殷光明来源:《敦煌研究》2014年第01期内容摘要:敦煌佛教一直以汉传体系的佛教为主流,随着唐密的兴起,密教逐渐将一些显教的神祇及其功能移植到密教经典中,开始吸收或利用显教的图像内容和构图形式。
密教中央法身大日如来化现四方佛的义理与华严毗卢遮那佛化现“十方三世诸如来”的法身思想有一致性,密教五方佛是以大乘经典和图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神祇系统,敦煌石窟为我们展示了这一图像发展、演化过程。
说明显密结合、显体密用是敦煌密教发展的主流,而敦煌显密五方佛图像的转变就是显体密用的一个典型例证。
关键词:敦煌佛教;显密五方佛;图像转变;法身思想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1-0007-14据学界研究以大日如来为首的密教五佛,是直接依据《金光明经》、《观佛三昧海经》所说的四佛思想发展而来[1-3]。
其中《华严经》中能化现“十方三世诸如来”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晋译卢舍那佛),至《大日经》以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佛)为中方之佛,发展为五方佛,在《金刚顶经》中最终形成了金刚乘的五方佛或五智如来,标志着密教神佛体系的建立和系统化。
密教中央法身大日如来化现四方佛的义理与华严毗卢遮那佛化现“十方三世诸如来”的法身思想有一致性。
密教五方佛是以大乘经典和图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神祇系统,敦煌石窟为我们展示了这一图像发展、演化过程。
一敦煌北朝至隋时期的四方佛大乘佛教以前的佛陀观,认为只有释迦一佛,在同一佛国土佛不并出。
最初的多佛思想是依时间扩展的,首先形成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概念,是以释迦佛为中心的依时间轴发展多佛思想。
同时,与此相对,依空间轴也扩展出了多佛思想,即十方诸佛的概念,以此渐渐形成大乘佛教的“三世十方佛”之说。
十方配十佛是在大乘十方诸佛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较早的经典有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佛驮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和《华严经》(此经十方佛名与前二经不同)等,就是来自从空间方面扩大解释佛陀的多佛思想,或随此而起的多佛国土思想{1}。
佛经里的伏羲氏
【化人间故,没梵宫殿,下生王宫,木德龙身,说示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这个地方要注意“木德龙身”,原来是“大德龙身”,我原来也讲大德龙身,后来根据下面又讲的观世音菩萨化身的“火德牛头”和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土德人质”,这两个地方一个是“火”,一个是“土”,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是“木”,木是讲慈悲的。
这个地方“木德龙身,说示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讲的是伏羲。
伏羲也是咱们中国文化真正的始祖,最初画的八卦是从他开始的。
民间传说天地刚刚生成时,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个人,没有其他的众生,后来他们做了夫妻就产生其他的众生。
但是根据《纲鉴易知录》,(《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官方集结的一部中国通史)这本书当中并没有说伏羲和女娲他们两个人产生的众生,它是说:当时有很多人,伏羲下来了之后,就做了类似于国王,他是有王宫,讲了很多法,并没有说是他生养的一切人。
这个和佛教的讲法有点相似,佛教认为咱们世界的一切众生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下来了很多人,下来之后开始他们是没有男女分别的,因为食用地味之后,身体变得粗重飞不走了,就成为人类的祖先了。
这些人慢慢产生了执着,吃得多的身形变得大,就变成女的;吃得少的,身体比较精神、清明的就变成男的。
有了男女的分别就产生了欲望,之后产生了夫妻。
开始产生夫妻可能是很随便的爱情关系,后来人的欲望越来越重,就产生自私占有的概念,认为仅仅有爱情不行,必须你属于我、我属于你,因为有了互相占有的欲望才建立了家庭。
因为贪欲,地味不生,就产生了自然的粳米,也非常的美好;后来人们还产生贪欲,粳米也不生了,就产生五谷杂粮;刚有五谷杂粮也非常的丰收,人不需要耕种,自然的生产,需要吃的时候去采一点回来就可以了;后来又产生贪欲,不需要的时候也去采,然后堆积起来,为了不让别人采,变成自己的私有,有了这种私心之后五谷杂粮产量也低了,就产生糠;后来糠也会枯竭,也会一季一季的生,产量再不够,就只能人工栽种了;人工栽种再不够,就开始抢了,原来都没有这个分别的,“这块地是我的,你不能占的,大家各占一块”,这样就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私有制之后,慢慢有的人自己的东西不够吃,就偷别人的,就开始产生了偷盗;偷盗产生之后,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确定呀,有的时候大家争论,到底是谁家的呀?怎么办?就推举一个公认有德的,“你来做我们的王,给我们做评判吧!”这个就是第一代的国王,国王是这么来的。
重要神仙表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门神 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 | 厕神紫姑 | 石敢当 | 小儿神项橐 | 朱天大帝崇帧 | 茶神陆羽 |
花神 | 染织二圣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师神鲁班 | 纺织神黄道婆 |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 | 狱神皋陶 | 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中国神仙
中国一共有多少神仙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顺风耳| 金童| 玉女| 雷公|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雨师| 游奕灵官| 翊圣真君| 大力鬼王| 七仙女|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玉兔| 玉蟾| 吴刚|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九天玄女| 十二金钗| 九曜星| 日游神| 夜游神|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武德星君|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 木吒(行者惠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巨灵神| 月老| 左辅右弼| 二郎神杨戬|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天聋| 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 地官| 水官> 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 值月神黄承乙| 值日神周登|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五方五帝
五方五帝:五方五帝又有五方五老君之稱;道的原理,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五老係為鴻濛混沌,天地未具時,元始天王以玄元一氣,化身三清後,續化五行配五色的方位神,在道教神格中居三清之下,即道詩云:「兩儀四象元始尊,八卦六合道德尊,五行大帝下降來,一元復始生陰陽。
」五老包括: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蒼帝九炁天君、南方焚寶昌陽丹靈真老赤帝三炁天君、中央保劫洞清玉寶靈元老黃帝一炁天君、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白帝七炁天君、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黑帝五炁天君;五方五帝即五行精氣與本體,係由陰陽五行配五色的觀念所衍生的道教方位神,包括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及北方黑帝。
東方青帝: 東方青帝,係五方五老君之東方安寶華林青始靈老蒼帝九炁天君所化,配位東方,色尚青,故稱青帝。
主木,司春,乃主掌東方,職司春季方位之神。
據《本行經》記載「東方青帝,姓閻,名開,字靈威仰。
」周制有「兆五帝於四郊」的儀式,即「立春日,天子迎春於東郊;立夏日,天子迎夏於南郊;立秋日,天子迎秋於西郊;立冬日,天子迎冬於北郊」。
按古籍所載,天子於立春之日,率文武百官穿戴青服青帽,東出國境四十六里築壇而祭。
由於立春之日,木氣滋生,當日全國一律不得伐木,以免木氣有損,傷及天道國運。
南方赤帝: 南方赤帝,係五方五老君之南方焚寶昌陽丹靈真老赤帝三炁天君所化,配位南方,色尚赤,故稱赤帝。
主火,司夏。
乃主掌南方,職司夏季方位之神。
據《本行經》記載:「南方赤帝,姓洞浮,名炎,字赤熛怒。
」周制於春盡夏始之時,天子必須穿戴黃衣靜處而思,並於立夏日迎夏於南郊。
中央黃帝:中央黃帝,係五方五老君之中央保劫洞清玉寶靈元老黃帝一炁天君所化,配位中土,色尚黃,故稱黃帝。
主土,司四時,乃主掌中土,職司四時輪替之神。
據《本行經》記載:「中央黃帝,姓通班,名元氏,字含樞紐」。
西方白帝: 西方白帝,係五方五老君之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白第七炁天君所化,配位西方,色尚白,故稱白帝。
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珈蓝九曜星官
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珈蓝九曜星官五方揭谛百科名片五方揭谛分别是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乃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
目录五方揭谛五方揭谛"揭谛"的意为"去"。
从痛苦中走向解脱,从无明中走向觉照,从二走向不二。
戏剧中的揭谛脸谱"揭谛揭谛"的意思是"去呀,去呀"。
"波罗揭谛"的意思是"走过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
所以这个咒语的语气是很强的。
去呀,去呀,走过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
在"波罗僧揭谛"中,"僧"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僧伽,众生的全体。
每个人都到彼岸去。
"菩提"是内在的光明,是觉悟,或者觉醒。
你观照着,这种实相观使你获得了解脱。
"萨婆诃"是一种喜悦或兴奋的呼喊,就像"欢迎!"或"Hallelujah!"。
"去呀,去呀,走过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觉悟了,萨婆诃!"。
语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四值功曹百科名片四值功曹道教所奉的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
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
这四神分别是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目录四值功曹的职责四值功曹的传说1.西游记中的传说2.金瓶梅中的传说四值功曹祭祀时间之神-四值功曹展开四值功曹的职责四值功曹的传说1.西游记中的传说2.金瓶梅中的传说四值功曹祭祀时间之神-四值功曹展开四值功曹的职责值年功曹在中国古代的风水学中,与之有关的神明很多,四值功曹就是其中之一。
四值功曹是道教所信奉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位小神。
功曹本是人间官吏的名称。
在汉朝是洲郡长官的帮手,有功曹,功曹吏等名目。
主要的工作是考察记录功劳,掌管功劳薄。
后代沿用,到明代才废除。
道教理论家在编织神仙天廷世界时,也给玉帝等高级神明配备了这一官职。
论儒佛道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218论儒佛道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圣凯内容提要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交涉最为具体,并且影响到道教伦理。
本文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着重探讨中国佛教如何理解作为在家佛教徒道德规范的五戒,尤其是各种佛教著述中五戒与五常的配对。
认为五戒与五常等的配对,最早是昙靖在制作《提谓波利经》时提出的,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的通说,同时道教也吸收了这种配对,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儒佛道三教在伦理上的交涉及相互影响。
关键词五戒五常《提谓波利经》三教伦理作者圣凯,1972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受持的五条制戒。
因为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进入佛门之后的在家弟子,便应受持,一、问题的提出所以通常称为在家戒。
劳政武先生认为五戒的前四戒具有“自然法”性质④,因为五戒按照解释人类学的说法,每一个族群都是“五大施”⑤,所谓“五戒法是三世诸佛有自己的精神气质。
①印度与中国,由于气之父,依五戒而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⑥。
候、地域、风土人情的不同,所以在思想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仰上有很多的差异。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规范。
这是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必然会受到中国固有的儒家与道教文化的冲时提出的:击,在不断的交涉与调和下,终于形成了具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有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
④王者所当修饰也。
五者修饰,故受天之对于中国佛教伦理的研究,海内外学界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④但是,在一些问群生也。
⑦ 题上仍然有待于深入。
我们以五戒与五常为五常之道是董仲舒的创造。
孔子思想体中心,来探讨中国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交系中虽有仁、义、礼、智、信诸范畴,但并涉与融合。
因为五戒作为在家佛教徒的道德未将其连用,更未从价值体系建构的理论高规范,中国佛教在普及五戒的过程中,为了度、从道德论层面明确予以论述。
孟子虽然能够使中国民众接受佛教的戒律,便与儒家把仁、义、礼、智看作人们不可或缺的四种的“五常”配对,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阐品德,但并未将信与四德并提。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佛教是中国第一大宗教,东汉年间,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宗教信徒接近3亿人,有10多万个宗教活动场所,50多万神职人员,3000多个宗教组织,其中以佛教徒人数最多。
中国约有1万6千座佛教庙宇和寺院,32万名僧尼。
估计佛教徒现占中国人口的8%以上,超过1亿人。
如果加上佛教的居士数量,粗略估计接近2亿人。
“五方五佛”是佛教中的概念。
佛教以时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佛无尽为其根本理念。
佛既然无尽,所以体现在佛像的塑造供养方面有很多仪轨,有供一佛的、有供三佛、五佛、七佛、千佛、万佛的,无非因指则明、借事显理。
其中所谓五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根据密宗教义而设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从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在新的时代里、从构建中国佛教信仰体系的角度出发,前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五方五佛”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
赵朴老认为,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
尽管这五尊佛像的名称与佛经中的五方佛名称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齐,事相上的差别,不碍理性上的平等、一致。
因此,这五尊佛像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上说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
赵朴老认为,中国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设施上的差别性和理论体系上的完整性结合贯通起来,要注意保持像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这种信仰的体系,让这种信仰体系在广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托,有助于信仰情感的落实,有助于整个教团的信仰上形成一种凝聚力。
道家谢五方神
道家谢五方神
因仙师道祖传下说明道教中有五方五帝,也有五方五土龙神,分东南西北中五方中各有龙神职司,即:
东方青帝九气青龙神君
南方赤帝三气赤龙神君
西方白帝七气白龙神君
北方黑帝五气黑龙神君
中央黄帝一气黄龙神君
据载,古时候建筑全部竣工之后,主人会择日举行谢土仪式,是日主人备办三牲果合酒孝敬土地公,并在大厅左壁上方贴镜图,以黄色纸作底,再于纸的东、西、南、北中贴上青、白、红、绿、黑色纸条,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然后再贴剪刀、尺和镜台的剪纸图案,意为敬谢五方神圣,由主持仪式的法师取前日“筛圆”之铜钱及粮米若干,撒放于里面四方,边撒边念吉语:一散东方甲乙木,代代子孙食皇禄;
二散西方庚辛金,代代子孙斗量金;
三散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孙早登科
四散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孙大富贵;
五散中央戊己土,代代子孙寿比彭祖;
然后由主人焚香鸣鞭炮烧金纸,以谢五方土地和五方神圣在建屋期间的庇佑帮助,并祈请日后继续庇佑阖第平安事业兴旺。
五方五老简介
五⽅五⽼简介
五⽅五⽼,亦称“五⽅五帝”。
均是⾮后学⽽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称“元始五⽼”。
东⽅青帝青灵始⽼九炁天君号⽈青帝。
头戴青精⽟冠,⾐九⽓青⽻⾐。
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官将九⼗万⼈.上导九天之和⽓,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
南⽅⾚帝丹灵真⽼三炁天君号⽈⾚帝。
头戴⾚精⽟冠,⾐三⽓丹⽻飞⾐.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万⼈。
上导泰清⽞元之灵化,下和三⽓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
中央黄帝⽞灵黄⽼⼀炁天君号⽈黄帝。
头戴黄精⽟冠,⾐五⾊飞⾐。
常驾黄龙,建黄旗,从神戊⼰,官将⼗⼆万⼈.上等⾃然之和,下旋五⼟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之不倾。
西⽅⽩帝皓灵皇⽼七炁天君号⽈⽩帝。
头戴⽩精⽟冠,⾐⽩⽻飞⾐。
常驾⽩龙,建素旗,从神庚⾟,官将七⼗万⼈.上导洪精于上天,下和众⽣于灵衢。
北⽅⿊帝五灵⽞⽼五炁天君号⽈⿊帝。
头戴⽞精⽟冠,⾐⽞⽻飞⾐。
常驾⿊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万⼈。
上导五帝之流⽓,下拯⽣⽣之众和,护⼆仪⽽不倾,保群命以永安。
(图⽚来源于⽹络)。
上古五方神:中国神话体系中的五方神明
对于这种说法,仅起参考价值,毕竟《易冒》原文道:“兽乃将之名,神乃帝之佐也。”所讲述的 也侧重于帝王取贤择人的方式方法。
其二:黄龙为中央土神神兽
相对于《易冒》中的“勾陈腾蛇说”,《淮南子》中的“黄龙说”则更为可信。
“孟秋之月,日在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 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
由此不仅定义了勾芒、祝融、蓐收、玄冥(禺疆)“四季神”的身份,还提到了:“其虫鳞、羽、 毛、介”,而这就是“五虫”的概念。
“五虫”不应该有五个吗?这里为何却只有四个?
“五虫”也被称为“五类”,出自《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 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 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汉]戴德《礼记·月令》中载: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 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 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
上古五方神:中国神话体系中的五方神明
中国神话体系由于起源年代久远,流传周期漫长以及影响范围深远的等诸多元素的影响,故导 致其体系构成复杂,无论是起源、传承亦或是猜想、推测都有诸多说法。有学者引经据典以古 代文献为基准提出种种假设;有学者则是将文献与民间说法相结合提出更大胆的猜测;更有甚 者则是捕风捉影式的断章取义,以讹传讹,臆想捏造,进而使本就复杂的中国神话更加让世人 捉摸不清。你好妖怪工作室虽然致力于中国志怪文化体系,但中国志怪亦与中国神话有着不可 分割的关系,今天就姑且结合文献记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浅谈中国神话体系中的“五方神”。
中国五方大佛
中国五方大佛一、东方:江苏灵山大佛江苏灵山大佛座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
为释迦牟尼立像,青铜质材料,大佛通高88米,重700吨,佛体79米,莲花瓣9米,1997年建成。
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
二、西方: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乐山市。
为弥勒佛座像,石质材料,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历时90年,803年建成。
佛像高71米,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三、南方:香港天坛大佛香港天坛大佛座落于香港大屿山海拔520米的昂平,坐在268级石阶上,是全球最大的青铜座佛。
为释迦牟尼座像,锡青铜质材料。
大佛通高26.4米,重220吨,1993年建成。
佛像庄严肃穆,无论远观近看,都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四、北方:吉林金鼎大佛吉林金鼎大佛座落于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正觉寺后山顶端,是世界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
坐北面南,青铜材料,像体总高48米,莲花直径32米,莲花座高9.6米,佛身38.4米,是世界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
大佛基座内设有真佛化身之“万佛殿”、住世护法之“五百罗汉堂”及终归极乐之“往生堂”。
五、中方:河南鲁山大佛河南鲁山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上汤赵村佛泉寺内。
2005年建成,总高168米(大佛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15米),重6400吨,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其造型庄重,神态飘逸,气魄独特,称为“佛山金佛”。
五方五土之谜
五⽅五⼟之谜 何来五⽅? 在现代的⽅向学中,只有东南西北四⽅,那第五⽅从何⽽来呢?据古籍堪舆书记载:原来,在古时,所谓“五⽅”指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现在的⽅位多出了⼀个中⽅。
且按照周易河图和后天⼋卦原理,五⽅分别与我国的五⾏与颜⾊对应,如南为⽕其⼟为红⾊,北为⽔其⼟为⿊⾊,东为⽊其⼟为青⾊,西为⾦其⼟为⽩⾊,中央⼟为黄⾊。
中国古代这种五⽅世界观极为重要,在许多⽅⾯都有所体现。
如中国的⿇将牌就是我国先贤⽤春、夏、秋、冬四季加梅、兰、⽵、菊这四种有季节代表性的植物和五⽅五⼟(即东、南、西、北、中),再依据中国⼈的喜好及⼼理,加上升官发财(发、⽩),并配天罡36地⽀72数成144数⽽创的。
五⽅五⼟是何⽅神圣? 风⽔秘笈记载:五⽅五⼟神⼜名“地主”或“地主财神”,全名为“五⽅五⼟龙神,前后地主财神”。
通常地主神牌上会写着“五⽅五⼟龙神,前后地主财神。
”两边还附有对联:“⼟能⽣⽩⽟,地可出黄⾦。
”由此可见,五⽅五⼟神是掌管五⽅龙脉与⼀家之富贵的。
五⽅,除了表⽰东南西北中五个⽅位外,还有另外⼀个寓意,即东南西北中五⽅龙脉归于中⼼,即中位。
五⽅五⼟这种掌管龙脉的思想在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地仪式中得到最⾼体现。
明清两朝皇帝把神州⼤地东南西北中五种不同颜⾊的⼟收集在⼀起,表明中华⼤地龙脉都归属于皇家,并通过祭祖五⾊⼟祈祷风调⾬顺,五⾕丰登,国泰民安。
五⽅五⼟神位如何⽴? 既然五⽅五⼟具有掌管龙脉的重要性,因⽽⽴了五⽅五⼟的神位后,风⽔先⽣通过在此处喝龙、做法事,并能帮助⼀户⼈家把四⽅龙脉之⽓汇聚起来,兴旺家宅。
所以五⽅五⼟的神位并不是随便⽴的,⽽是要经过风⽔先⽣的慎重勘察。
依据秘笈对⽴五⽅五⼟神位进⾏了如下破解:⾸先,风⽔先⽣要通过罗盘准确定出⼀间屋⼦的中宫位,也即中堂。
我们知道,在中堂位置,通常都会摆放了神案,供奉着祖先牌位和⼀些神像。
⽽定出了中堂位置后,五⽅五⼟神牌并不是摆放在神案上,⽽是放在地上。
但是放在地上也是极有讲究的,⾸先需要按着神案的⼤⼩在地上放⼀张黄⾊的⼤理⽯板或是黄⾊地砖瓷⽚。
五路财神财源广招法
五路财神财源广招法
五方五土神又名“地主”或“地主财神”,全名为“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
通常地主神牌上会写着“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
”两边还附有对联:“地藏天下宝,主纳世间财。
”由此可见,五方五土神是掌管五方龙脉与一家之富贵的。
五方五土龙神:主旺财吉祥,大家可会留意,很多商铺,家宅都会供奉地主财神,至于龙神财神主能够旺财的,因为它是供奉于地上,便属于地神,所以又被誉为阴财神,所以做生意的人,安地主有助得益。
五方,除了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外,还有另外一个寓意,即东南西北中五方龙脉归于中心,即中位。
五方五土这种掌管龙脉的思想在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地仪式中得到最高体现。
明清两朝皇帝把神州大地东南西北中五种不同颜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华大地龙脉都归属于皇家,并通过祭祖五色土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西游记》中五方揭谛、四值功曹都是干什么的呢?
《西游记》中五方揭谛、四值功曹都是干什么的呢?《西游记》第七回记载,“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第九十九回也提到,那三层门下,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走向观音菩萨前启道:“弟子等向蒙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行满,菩萨缴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萨准缴法旨。
”这些护法神,可以说是执行观音安排好的一场西游的执行者。
那么这些护法神究竟是何种角色呢?其中五方揭谛指的是: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乃佛教守护五方的大力神。
揭谛是佛教术语,是梵语音译,意思是去那个地方,就是到达彼岸的意思。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一句话:“揭谛,揭谛,般若揭谛,般若僧揭谛,菩提萨婆呵”。
翻译过来就是'走吧,走吧,一起走吧,去大智慧的地方,抛出一切烦恼'。
后来佛教中那些向着彼岸修行的人叫揭谛。
又根据不同的修行程度,分为很多等级。
这就是五位揭谛的由来。
虽然在西游中是干脏活累活的小角色,但要想到满天神佛能够出来混功劳的,那都是领导身边的红人。
这个五位,在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就是牢头角色了。
后来又随着唐僧取西经,996就是福报了,他们这007那不得是祖上积德呀。
可以说比唐僧自己都累。
四值功曹,四值是哪四值呢?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值。
功曹是什么意思呢?功曹,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所以四值功曹就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
这四神分别是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中国各地的城隍庙供奉有四值功曹。
四值功曹除了是记功官,还兼作守护神将。
所以西游记中他们也是和五方揭谛一样暗中保护唐僧。
此外,他们还充当传令官,过平顶山时,值日功曹变了个樵夫,给他们师徒通风报信。
所以他们也是光荣的007上班时间。
所以我觉得这五方揭谛是佛教派的值班人员,四值功曹是玉帝道教派的值班人员。
他们都是为了完成西游,而被派来暗中保护计划顺利执行的人。
五方天帝神话故事
五方天帝神话故事摘要:一、五方天帝神话的起源二、五方天帝的形象与特点三、五方天帝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四、五方天帝神话的当代价值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方天帝神话故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一神话故事起源于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他们把天空分为五个方位,分别由东、南、西、北和中央五位天帝掌管。
五方天帝的形象和特点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宇宙秩序。
东方天帝,又称东皇太一,主管春天和东方。
他身着青色,手持青龙,代表着生命和繁衍。
南方天帝,又称南帝朱雀,主管夏天和南方。
他身着红色,手持火珠,象征着繁荣和昌盛。
西方天帝,又称西皇白虎,主管秋天和西方。
他身着白色,手持瑞兽,代表着威严和正义。
北方天帝,又称北帝玄武,主管冬天和北方。
他身着黑色,手持龟蛇,象征着神秘和稳重。
中央天帝,又称黄帝,主管四季和中央。
他身着黄色,手持轩辕剑,代表着和谐和平衡。
五方天帝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不仅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还是人类命运的庇佑神。
古人在祭祀活动中,常常供奉五方天帝,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五方天帝神话故事也因此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当代社会,五方天帝神话故事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强调和谐共生、敬畏大自然。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五方天帝神话故事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引导人们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五方天帝神话故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为当代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提供创作灵感。
通过对五方天帝神话故事的改编和创新,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之,五方天帝神话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传递着和谐共生、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金秋,灵山五印坛城正式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面向游客开放。
依然是万众瞩目,依然是万众期待;诸多的赞美花雨,也伴随着诸多的惊叹和新奇之情缤纷而至:五印坛城,到底是何方神圣?何故莅临吾乡?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坛城,共同来凝视和欣赏她的精彩诞生。
毋庸赘言,无锡灵山胜境是以佛教为主题文化的旅游景区。
印度的灵山,是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重要场所,《心经》、《妙法莲花经》、《观无量寿佛经》等许多著名经典均在灵山敷演;佛陀涅槃后,佛陀的上座弟子大迦叶尊者组织五百罗汉,历时数月,在灵山金刚窟结集了佛陀的三藏经典。
灵山于是成为了全世界佛教徒向往朝拜的著名圣地。
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慧眼识真,观察无锡的马山氤氲瑞气,含吐万象,且山形颇似印度的灵鹫山,自此“灵山“之美名落户太湖之滨。
以此命名的殊胜缘起,无锡灵山和印度灵山也缔结了血脉因缘,继而成为佛教唯识宗、禅宗的道场,历经千年不衰。
无锡灵山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完整、展示佛祖释迦牟尼一生说法、教化、成就事迹的佛教文化主题景区,也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佛教文化建筑景观群。
1997年,赵朴初老人在灵山大佛开光之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的诗句。
2005年,灵山胜境凭借突出的佛教文化优势,成为“世界佛教论坛”的四个举办地之一,赵朴老诗中所描写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数千年来的传播中,由于地理、种族、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各具千秋的佛教教派,按照所传地域语系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巴利语系、汉语系和藏语系佛教。
这三大语系的佛教,在中国都有广泛的弘传和分布。
因此,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都是一脉相承、法乳同源的,都可追溯到灵山圣地,皆根植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无锡灵山,作为与印度灵山同源的圣地,作为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形象的主题文化景区,统揽涵摄三大语系佛教的特色,正是这一主题思想文化内涵的必然展现。
灵山大佛的建成,完善了中华大地上五方五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间龙门大佛)的格局;五印坛城的落成,也使中华三大语系佛教特色的建筑在灵山圆满毕备。
因此,作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兴盛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灵山走向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一个新起点,作为世界佛教论坛举办地的一个充分条件,代表藏传佛教文化符号的五印坛城应运而生。
2009年三月,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正式召开,灵山梵宫也完成了她令世人震撼的首次亮相,此时的五印坛城,则只初步建成了主体的结构,精心孕育了数年后,终于芙蓉出水般崭露金颜,清新绽放。
在清澈明亮的香水海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重重金顶,边玛红墙,经幢宝瓶……与宏伟的梵宫遥相对应,将悠久的藏地文化魅力尽情展放,传递着雪域高原的豪放和醇美,支撑起一方神秘悠远的纯净空间。
灵山香水海中,五印坛城凌波而出,卓然独立,在灵山佛教文化苑圃中尽情绽放她独特而神秘的花蕾,舒展着雪域高原佛教文化清澈壮美的神韵。
五印,指五方佛所结的手印。
手印,也称为印契,或单称为印,佛教中以不同的手形、姿势来表法,象征独特的秘密涵义。
自然界的纷纭万象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比如,人们用声音来表示某种涵义,这就是语言;用姿态表示某种情绪或涵义,这就是手语等肢体语言;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数字、字母等来表示某种涵义,这就构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诸如文字、乐谱、公式等表征符号系统。
佛菩萨的手印,是以无私的慈悲心、清净的智慧心所化现的最美姿态,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
人类虽有灵巧的四肢和双手,也能够做出舞蹈、体操、武术等各种复杂优美的动作,却是在无明状态下以烦恼为因发动起来的,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当一个人获得了圆满究竟的智慧和慈悲等功德,这个最完美意义上的人,就是成佛了。
成佛后智慧广博、深邃,为了更明晰的表示它,就用五种智慧来分述,这就是五方佛的涵义,因此,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
众生把色、受、想、行、识五蕴(色指肉体,受、想、行、识指精神,蕴是聚集的意思)这个假象迷惑为真实的“自我”,执著于这个虚幻不实的“我”,进而产生了贪、瞋、痴、慢、嫉等种种的烦恼,继而造下无边的业和痛苦之因,最终结出种种的苦果。
相对于众生的执著和烦恼,五方佛则分别代表:断除了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执著和净化了贪、瞋、痴、慢、嫉五种根本的烦恼。
步入坛城一楼,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坛城中柱的四个方向,四座佛像熠熠生辉,这就是著名的五方佛中的“东南西北”四方佛。
在藏地,一座建筑如果四面安立四方佛,那么,中间的主体建筑就可以代表大日如来。
五印坛城中的大日如来则安放在坛城的四楼。
五方佛中,中间大日如来结转法轮印(或者智拳印);东方不动如来结触地印;南方宝生如来结施予印(也称为与愿印);西方阿弥陀如来结禅定印;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结护法印(也称为无畏印)。
转法轮印象征着为众生广转三乘妙法轮,成就无上菩提;触地印象征着降服魔障,消除烦恼;施予印象征着满足一切众生所求之愿,获得幸福;禅定印象征着福慧双运和内心的安乐宁静,而超出轮回杂染;无畏印表示解除众生轮回中的所有恐惧和灾难,成就一切事业。
一个人如果通过认识自心、智悲圆满而达到佛的殊胜境界,他就可以用这五种智慧来利益无边的众生。
五印,是诸佛慈悲心的智慧化现。
利乐有情,既是成佛的终极目标,也是诸佛无尽的事业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