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WCDMA物理层技术及过程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模块3任务5 WCDMA物理层
1、物理层信道特性
2、编码与复用
3、扩频与调制
4、小区搜索过程
3、实践活动
6
1
物理层信道特性
无线信道分为三层,分别是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
信道类型定义
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 (RLC到MAC)
“What?” 定义何种类型的数据需要传送(控制Control / 业务
TTI内MAC子层传送一个TBS到物理层。
前 言
• 传输格式组合(TFC):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复用到物理层, 对于每一个传输信道,都有一系列传输格式(传输格式集)可
使用。
•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对应的,TFCI用于通知接收侧当前
有效的TFC,即如何解码、解复用以及在适当的传输信道上递 交接收到的数据。
11
公共传输信道
Common Channel
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可以由某一载波频率、码(信道码和扰码)、相位确定。
在采用扰码与扩频码的信道里,扰码或扩频码任何一种不同,都
可以确定为不同的信道。
多数信道是由无线帧和时隙组成,每一无线帧包括15个时隙。
物理信道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
同步信道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捕获指示信道AI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Common Physical Channel
14
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可以由某一载波频率、码(信道码和扰码)、相位确定。 在采用扰码与扩频码的信道里,扰码或扩频码任何一种的不同,都可以认 为是不同的物理信道。
频率、码、相位
(完整word版)WCDMA_物理层层信道详细解读
WCDMA1、WCDMA物理层信道1.1、同步信道(SCH, Synchronisation Channel)SCH是下行物理信道,分为主同步信道(P—SCH, Primary SCH)和从同步信道(S—SCH, Secondary SCH)。
主要用于UE在开机后与系统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过程,以完成物理层同步。
SCH是一个用于在小区搜索过程中UE与网络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下行物理信道。
SCH包括两个子信道,一个是主同步信道(P-SCH),另一个是从同步信道(S-SCH)。
SCH 的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38400chips),分为15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2560chips。
SCH 的无线帧结构如图:P—SCH 上发送的是基本同步码(PSC,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PSC 在每一个时隙的前256个码片的位置发射一次,在图中用cp表示。
系统中每个小区的PSC 都是相同的。
S—SCH 上发送的是辅助同步码(SSC,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
S—SCH 与P-SCH 在时间上并行传输。
SSC 在图中用csi,k来表示,其中i(0~63)表示主扰码组的组号,k(0~14)表示时隙号。
S-SCH 的每一个无线帧重复发射这15个SSC。
每个SSC 是从长为256chips的16个不同的码片序列中选取的.在S—SCH上发送的SSC 序列共有64种确定的组合,对应64个主扰码组,用于指示小区的下行扰码是属于哪一个扰码组的.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小区的主扰码不同,那么这两个小区的S—SCH信道上发送的SSC 序列就不同.图中的参数a用于指示P-CCPCH 是否进行了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进行了STTD 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 未进行STTD 发射分集。
SCH 信道不进行扩频和加扰。
WCDMA物理层信道介绍
8
WCDMA下行信道结构(FDD)
逻辑信道 传输信道
空数据
BCCH BCH
物理信道
CPICH
公共导频信道
P-CCPCH(*)
S/P
Cch 256,0 Gain
S/P
同步码(*)
PSC
广播控制信道
PCCH
广播信道.
PCH
编码 编码
主公共控制信道
Cch 256,1 Gain
SSC i
GP
S
SCH 同步信道
开环模式 STTD 采用
闭环模式 CLTD –
SCH
S-CCPCH DPCH PICH AICH
采用
– –
– –
–
采用
采用
–
– 采用 – 采用
采用 采用
10
OVSF生成树
C4,0 C2,0 1 C1,0 1 C2,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4,1 1 -1 -1 C4,2 1 -1 C4,3 -1 1 1
专用信道
DPDCH (每个UE一个或多个)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
复 用
S/P
S
Cch Gain
I+jQ
I
DTCH
DCH N
专用业务信道
专用信道.
编码
DPCCH (每UE一个)
S
Q
基带滤波 基带滤波
I/Q 调制
Pilot, TPC, TFCI
HS-DSCH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HS-PDSCH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编码
采用STTD发送分集方式
天线1符号
A
A
A
A
WCDMA物理层介绍
上行物理信道
公用物理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捕获指示信道(AI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专用物理信道(DPCH)
公用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分类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物理层 测量
· · ·
上层数据
上层数据
MAC层数据
信道编码 与复用
帧形成
扩频与 调制
无线帧
· · ·
上层数据
上层数据
MAC层数据
解复用与 信道译码
帧拆解
解调与 解扩
无线帧
基带收发过程
概述 物理信道特征及帧结构 信道编码与复用 扩频与调制 物理层过程 物理层的测量
物理信道特征及帧结构
专用物理信道(DPCH)
上 行 链 路 扩 频
PCPCH前导码: PCPCH有两种前导码,接入前导码和CD前导码,其组成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类似,只是对应的前导扰码不同。 PCPCH接入前导码定义:Cc-acc,n,s(k) = Sc-acc,n(k) Csig,s(k) , k = 0, 1, 2, 3, …, 4095; PCPCH CD前导码定义:Cc-cd,n,s(k) = Sc-cd,n(k) Csig,s(k) , k = 0, 1, 2, 3, …, 4095; 其中的Csig,s 与随机接入前导所用的签名相同。
速率匹配
传输信道复用
物理信道分段
第二次交织
物理信道映射
第二次DTX插入
编码复用处理流程
上行
下行
移动通信理论与实战第3章 移动通信的物理层处理技术
分集技术
概念
多路不相关的衰落路径传送相同的信号并合并
目标:
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的关键问题:
如何得到(产生)多路信号? 如何合并多路信号?
本质:
对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频率、空间、极化方向的过采样
分集原理
各独立信号传播路径同时经历深度衰落的概率很低
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 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 起伏的办法。
OQPSK
I信道和Q信道的两个数据流,每次只有其中一个可能发生极性 转换。输出的OQPSK信号的相位只有±π跳变,而没有π的相位跳变, 则经滤波及硬限幅后的功率谱旁瓣较小。
QAM
MQAM正交振幅调制
一种幅度和相位联合键控的调制方式
sMQAM
Amcosct B m sinct
Am Bm
空空山山不不见见人人 但但闻闻人人语语声声 返返景景入入深深林林 复复照照青青苔苔上上
????
传输
空但返复空但返复 山闻景照山闻景照 不人入青不人入青 见语深苔见语深苔 人声林上人声林上
突发错误
解码
空空山??不见见人? 但但闻??人语语声? 返返景??入深深林? 复复照??青苔苔上?
去交织
空但返复空但返复 山闻景照???? ????不人入青 见语深苔见语深苔 人声林上????
信道编码
作用:
增加符号间的相关性,以便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恢复信号
差错控制方式
检错重发(ARQ):只检不纠,错则重传 需要反馈信道,译码设备简单,对突发错误和信道干扰较严重时有 效,但实时性差,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数据通信中。
前向纠错(FEC):自动纠错,能力有限 单向传输,实时性好,传输效率高,但译码设备较复杂。这种纠错 方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中
WCDMA移动通信技术
1.抗干扰性强 2.易于同频使用,提高了无线频 谱利用率 3.安全保密 4.抗多径干扰
扩频通信有两个主要的性能指标:处 理增益Gp和抗干扰容限Mj。
1.处理增益Gp
处理增益又称为扩频增益。如果用Wc 表示码片速率,用Wi表示用户数据速率, 处理增益则表示为
Gp = Wc /Wi
2.抗干扰容限Mj
因此,功率控制在CDMA系统中起着 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系统容量。
在CDMA系统中,当系统容量达到饱 和时,可以以通信质量稍有变坏作为代价 来增加少量用户,这叫做软容量增加。
体现软容量的另一种形式是小区呼吸 功能,即各个小区的覆盖大小是动态的。
当相邻两小区负荷一轻一重时,负荷
重的小区通过减少导频发射功率,使本小 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不足而切换到 相邻小区,使负荷分担,即相当于增加了 容量。这就是CDMA的软容量特性。
3.2.3 软切换
WCDMA中使用了特有的切换类型: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软切换是指切换过程 中和两个或几个基站同时通过不同的空中 接口信道进行通信的切换方式。
和软切换一样,更软切换是指在切换
过程中,移动台和基站同时通过两条空中 接口信道通信。
图3-7 软切换
3.2.4 多用户检测
从接收机性能和系统容量的观点来看, CDMA系统本质上是干扰受限的。
从接收机方面看,这意味着如果用户
第3章 WCDMA移动通信技术
3.1
CDMA基本原理
3.2
WCDMA关键技术
3.3
WCDMA空中接口
3.4
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
3.5
全IP网络
3.6
HSDPA技术
3.7
小结
本章内容
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
上行物理信道的特点
13
上行DPDCH/DPCCH帧构造
DPDCH DPCCH
Data Ndata bits
Pilot Npilot bits
TFCI NTFCI bits
FBI NFBI bits
Tslot = 2560 chips, 10*2k bits (k=0..6)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hysical layer
Logical channels Transport channels
4
物理层的数据处理
来自MAC层的 数据(TB)
信道编码与复 用
扩频和调制
5
物理层技术实现
解复用解码 映射到MAC层
解调解扩
MAC层〔层2〕
传输信道
9
传输信道分类
DCH,专用信道
•DCH信道可以为上行或下行信道
专用传输信道
BCH, 播送信道 FACH, 前向接入信道 PCH, 寻呼信道 RACH,反向〔随机〕接入信道 CPCH, 公共分组信道 DSCH,下行共享信道
公共传输信道
10
物理信道
• 物理信道可以由某一载波频率、码〔信道码和扰码〕、 相位确定。
–上行公共物理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共用分组信道(PCPCH)
上行物理信道
12
上行专用物理信道
• DPDCH和DPCCH在无线帧通过I/Q复用 • DPDCH用来传输层2及更高层产生的专用数据 • DPCCH用来传输层1的控制信息 • 帧长为10ms,分15个时隙,每时隙2560 chips • DPDCH的扩频因子为4到256 • 在一样的层1连接中,DPDCH与DPCCH的扩频因子
WCDMA系统原理概述
探究WCDMA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改进和扩展。
频带分配
探讨WCDMA系统中的频带分配方式,以及如何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并行传输。
网络架构
介绍WCDMA系统的网络架构,包括基站、无线电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结构
这部分将深入讨论WCDMA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结构,以及它们在数据传输中起到的作用。
1
物理层结构
介绍WCDMA系统的物理层结构,包括系
3
网络优化
讲解如何进行网络优化,以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
WCDMA系统优缺点分析
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对WCDMA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系统的特 点和适用性。
1 优点
介绍WCDMA系统的优点,包括高速数据传输、宽广的覆盖范围和优秀的语音质量。
2 缺点
讨论WCDMA系统的缺点,如系统容量限制和复杂的设备要求。
负载均衡
讲解负载均衡技术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覆盖和容量规划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WCDMA系统的覆盖和容量规划策略,以确保系统的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1
覆盖规划
介绍如何进行覆盖规划,包括站址选址、天线参数和功率控制的考虑。
2
容量规划
讨论容量规划的概念和方法,以确保系统能够支持足够数量的用户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数据链路层结构
2
统的频率、时隙分
段、编码和解码过程。
3
实时传输
讲解实时传输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 以及实时传输的特点和限制。
扩展通道和多址技术
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WCDMA系统中的扩展通道和多址技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频谱利用。
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
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WCDMA(广域分组无线接入)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需要考虑到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功率控制、多址接入等关键技术。
其次,终端物理层设计需要兼顾到多路径干扰、多天线技术、信道估计和均衡、信道编码等问题。
此外,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多天线技术、自适应调制编码、功率控制、射频前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在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信道编解码技术,包括卷积编码、交织、解调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调制解调技术也是物理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正交振幅调制(QAM)等技术的应用。
此外,功率控制技术也是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保证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多址接入技术也是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CDMA技术的应用以及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另外,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多路径干扰的处理,采用多天线技术、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来应对多径效应。
同时,信道编码技术也是物理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频谱利用率。
此外,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应用,根据信道质量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率。
功率控制技术也是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保证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射频前端设计也是WCDMA 终端物理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射频链路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功率控制、多址接入、多路径干扰处理、多天线技术、自适应调制编码、射频前端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WCDMA终端物理层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
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CDMA技术和宽带信道的组合,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即终端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是整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WCDMA终端物理层设计方案的关键技术和设计要点。
一、物理层接口在WCDMA系统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物理层接口进行通信。
物理层接口的设计包括传输信道、扰码、调制等技术。
WCDMA 系统中采用了直序扩频技术,通过使用高速码片序列将用户数据进行扩展,使得用户数据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WCDMA系统中还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调制技术,可以在相同带宽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二、天线设计WCDMA终端设备的天线设计对信号接收和发送效果至关重要。
天线设计需要考虑天线增益、辐射模式、频率范围等因素。
为了提高信号接收效果,需要采用多种天线技术,如多天线通信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等。
通过合理设计天线参数和优化天线布局,可以有效提高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和发送性能。
三、功率控制在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是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功率控制需要根据信道质量和信噪比等因素实时调整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降低电池功耗和减少电磁辐射,需要使用功率控制技术对终端设备的功率进行有效管理。
四、频谱分配在WCDMA系统中,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进行频谱分配,以确保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不受干扰。
频谱分配需要考虑用户数量、数据传输速率、业务类型等因素,通过动态频谱分配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五、功耗管理WCDMA终端设备的功耗管理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功耗管理需要根据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用户需求合理调整各个子系统的功耗,以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和工作时间。
02_WCDMA基本原理
28
UTRAN体系结构
Core Network
Iu RNS
Iur RNC Iub Node B Iub Node B Iub Node B RNS
Iu
RNC Iub Node B
29
接口协议及功能
接口协议及功能
– Iu接口 – Iur接口
– Iub接口
– Uu接口
30
接口协议及功能
接口协议及功能
WCDMA基本原理
目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体系架构及协议 WCDMA物理层原理 WCDMA物理层过程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2
目录
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WCDMA系统概述 WCDMA系统体系架构及协议 WCDMA物理层原理 WCDMA物理层过程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3
3G发展概述
32
Iu(CS域)接口协议栈结构
Radio Network Layer Control Plane RANAP User Plane Iu UP Protocol Layer
Transport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Network User Plane
Transport Network Control Plane
streaming
interactive
background
时延
6
3G标准化进程
1985:FPLMTS,1996更名为IMT-2000 1992:WRC92大会分配频谱230MHz 1999.3:完成IMT-2000 RTT关键参数 1999.11:完成IMT-2000 RTT技术规范 2000:完成IMT2000全部网络标准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第3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R5版本在核心网(Core Network,CN)方 面,在R4基础上增加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它和PS域一起实现了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 并可实现与CS域的互操作,包括IMS子系统的R5 版本网络结构如图3-9所示。
图3-9 含IMS子系统的R5版本网络结构
4.R6版本网络结构
表3-1
接口名称
UTRAN接口和协议
接口位置 协 议
Iu
Iur Iub Uu
CN-UTRAN
RNC-RNC RNC-Node B Node B-UE
RANAP
RNSAP NBAP WCDMA
3.核心网(CN)
核心网承担各种类型业务的提供以 及定义,包括用户的描述信息、用户业 务的定义还有相应的一些其他过程。 UMTS核心网负责内部所有的语音 呼叫、数据连接和交换,以及与其他网 络的连接和路由选择的实现。不同协议 版本核心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DRNC不与CN直接相连。DRNC控制 UE使用的小区资源,可以进行宏分集合并、 分裂。 和SRNC不同的是,DRNC不对用户平 面的数据进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而在Iub 和Iur接口间进行透明的数据传输。
(4)UTRAN接口与协议
UTRAN接口均为开放的标准接口, 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地互联互通。 UTRAN接口和协议如表3-1所示。
(3)CRNC、SRNC、DRNC的概念
① 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CRNC):控制Node B的操作与维护、接入控制等功能,并与Node B直接存在物理连接的RNC称为Node B的控制 无线网络控制器(CRNC)。CRNC负责管理 整个小区的资源,命令Node B配置、重配置或 删除对小区资源的使用。
WCDMA系统支持与GSM系统之间 的切换,WCDMA系统能与GSM系统协 同工作,能够在引入WCDMA后达到增 加GSM覆盖的目的。
WCDMA物理层简介
负责处理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物理层功能
02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信道编码、调制、扩频、多址接入等,
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
物理层结构
03
WCDMA物理层结构包括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层过程三
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编码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WCDMA物理层采用了卷积编码、 Turbo编码等信道编码技术,以增加信号的冗余度。
05
wcdma物理层与 其他通信系统的比 较
与td-scdma物理层的比较
双工方式
WCDMA采用频分双工(FDD)方式,而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
帧结构
WCDMA的帧长为10ms,分为15个时隙,每个时隙长度为0.667ms。而TD-SCDMA的帧长 为5ms,分为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
信道编码
WCDMA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进行信道编码,而TD-SCDMA采用卷积码、Turbo码和低密 度奇偶校验码(LDPC)进行信道编码。
与lte物理层的比较
调制方式
WCDMA采用QPSK和16QAM调制方式, 而LTE采用QPSK、16QAM、64QAM等多 种调制方式。
多址技术
WCDMA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而LTE采用 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
调制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WCDMA物理 层采用了QPSK、16QAM等多种调制方式,以适应不同的 传输需求。
扩频
扩频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多址接入能力, WCDMA物理层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概述
25214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 物理层过程: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物理层过程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erface Physical Lay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和缩略语 (1)4 同步过程 (2)4.1 小区搜索 (2)4.2 公共物理信道同步 (2)4.3 DPCCH/DPDCH同步 (2)4.3.1 同步原语 (2)4.3.2 无线链路建立 (3)4.3.3 无线链路监测 (4)4.3.4 传输定时的调整 (5)5 功率控制 (5)5.1 上行功率控制 (5)5.1.1 PRA CH (5)5.1.2 DPCCH/DPDCH (5)5.1.3 PCPCH (13)5.2 下行功率控制 (15)5.2.1 DPCCH/DPDCH (15)5.2.2 PDSCH (20)5.2.3 AICH 205.2.4 PICH 205.2.5 S-CCPCH (20)5.2.6 CSICH (20)6 随机接入过程 (20)6.1 物理随机接入过程 (20)6.1.1 RACH子信道 (22)6.1.2 RACH接入时隙集合 (22)6.2 CPCH接入过程 (23)7 闭环模式发射分集 (26)7.1 反馈信息的确定 (27)7.2 闭环模式1 (28)7.2.1 模式1帧尾调整 (29)7.2.2 模式1的正常初始化 (29)7.2.3 压缩模式下模式1的操作 (30)7.3 闭环模式2 (31)7.3.1 模式2的帧尾调整 (32)7.3.2 模式2的初始化 (32)7.3.3 压缩模式下模式2的操作过程 (33)8 IPDL定位方法的空闲周期 (34)8.1 概述 (34)8.2 IPDL的参数 (34)8.3 空闲周期位置的计算 (34)附录A(信息):天线验证 (35)附录B(信息):功率控制 (36)B.1 功率控制定时 (36)B.2 UE实现的例子 (37)B.3 调整环路 (37)附录C(信息):小区搜索过程 (38)前言本通信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定义了IMT-2000 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Uu接口的内容,主要对Uu接口技术规范中的信令传输部分进行规定和说明。
WCDMA系统的物理层FDD
Turbo码
1993年提出,性能接近香农限 Turbo码的优点
性能优异,接近香农限 适用于长延时和不限延时业务
Turbo码的缺点
长译码延时 高复杂度 误差底限 理论分析困难
Turbo码概述
香农第二定理(无失真传输定理)
当R < C,可以找到使 Pe→0 的编码方法满足:
专用传输信道(DCH)对应2个物理信道
专用数据物理信道(DPDCH) 专用控制物理信道(DPCCH)
高层并没有为所有的物理信道设置相应的传输 信道但是每个基站都必须有传输这些物理信道 的能力
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续)
传输信道
物理信道
专用传输信道 DCH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 DPDCH
Turbo译码器
软输入软输出 (SISO)子译码器
迭代译码器算法
相互传递外部信息
π -1
L(uk)
LE(uk) L(uk) LE(uk)
π
Yk,1 Yk,2
SISO
1
π
SISO
2
π -1
Yk,3
硬判决 uk
Turbo码的迭代译码结构
先验信息 L0(u)
SISO
外部信息 Le(u)
信道信息 子译码器 对数似然比
输入
DD
D
DD
D
D
D
输出0 G0=557(八进制)
输出1 G1=663(八进制)
输出2 G2=711(八进制)
WCDMA中的卷积码
卷积码方案
话音业务在内的速率相对较低的业务
编码 方案
CC
(2,1,9)
(信息与通信)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
用率。
02
技术优势
在信号传输质量方面,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表现出色,能够提供稳
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
应用于不同场景和环境。
03
技术应用
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如手机、平板电
脑等终端设备。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流和业务发展。
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WCDMA在频谱效率、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 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通信需求。
05 结论
技术总结
01
技术特点
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
性能和保密性。同时,该技术还支持高速移动通信,具有较高的频谱利
误码率(BER)
衡量数据传输可靠性 的指标,表示错误比 特与总比特数的比例。
信噪比(SNR)
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 的比值,反映信号质 量的好坏。
抗干扰能力
系统抵抗其他信号干 扰的能力,包括同频 干扰和邻频干扰。
性能评估方法
仿真实验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际无线通信 环境,评估物理层性能。
解码技术
从编码信号中提取出原始信息的过程。在WCDMA中,使用 Viterbi解码、Turbo解码等技术实现信号的解码。
混合ARQ技术
04 WCDMA无线接口物理层 性能分析
物理层性能指标
频谱效率
衡量系统在单位频谱 资源上所能提供的最 大数据传输速率。
覆盖范围
无线信号能够覆盖的 地理区域或建筑物范 围。
调制与解调技术
调制技术
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于传输。在WCDMA中,使用QPSK、QAM 等调制方式。
WCDMA物理层
3.物理层过程 物理层过程 小区同步过程
主同步信道( SCH):由 个长度为256chip的格雷码构成, 主同步信道(P-SCH):由1个长度为256chip的格雷码构成,具有良好的 ): 256chip的格雷码构成 自相关性,每个时隙均发射,所有小区使用同一个码。 自相关性,每个时隙均发射,所有小区使用同一个码。 从同步信道( SCH):由长度为256chip的辅同步码构成, 从同步信道(S-SCH):由长度为256chip的辅同步码构成,辅同步码共 ):由长度为256chip的辅同步码构成 16个 经过排列组合生成64组每组15 64组每组15个 分别对应且唯一对应64 64个主扰 16个,经过排列组合生成64组每组15个,分别对应且唯一对应64个主扰 码组。 码组。 辅同步码特点:一个码序列循环位移结果位移,64个序列中任何一个进 辅同步码特点:一个码序列循环位移结果位移,64个序列中任何一个进 行小于15次的循环位移,都不会与其他序列的循环位移相同, 15次的循环位移 行小于15次的循环位移,都不会与其他序列的循环位移相同,也不会与 自己的任何其他循环序列相同;实际上,不同的小区选用不同的序列, 自己的任何其他循环序列相同;实际上,不同的小区选用不同的序列, 不同的时隙选用不同的辅同步码。 不同的时隙选用不同的辅同步码。
WCDMA_物理层层信道详细解读
W C D M A_物理层层信道详细解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WCDMA1、WCDMA物理层信道1.1、同步信道(SCH, Synchronisation Channel)SCH是下行物理信道,分为主同步信道(P-SCH, Primary SCH)和从同步信道(S-SCH, Secondary SCH)。
主要用于UE在开机后与系统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过程,以完成物理层同步。
SCH是一个用于在小区搜索过程中UE与网络进行时隙同步和帧同步的下行物理信道。
SCH包括两个子信道,一个是主同步信道(P-SCH),另一个是从同步信道(S-SCH)。
SCH 的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38400chips),分为15个时隙。
每个时隙的长度为2560chips。
SCH 的无线帧结构如图:P-SCH 上发送的是基本同步码(PSC,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
PSC 在每一个时隙的前256个码片的位置发射一次,在图中用cp表示。
系统中每个小区的PSC 都是相同的。
S-SCH 上发送的是辅助同步码(SSC,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长为256chips。
S-SCH 与P-SCH 在时间上并行传输。
SSC 在图中用csi,k来表示,其中i (0~63)表示主扰码组的组号,k(0~14)表示时隙号。
S-SCH 的每一个无线帧重复发射这15个SSC。
每个SSC 是从长为256chips的16个不同的码片序列中选取的。
在S-SCH上发送的SSC 序列共有64种确定的组合,对应64个主扰码组,用于指示小区的下行扰码是属于哪一个扰码组的。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小区的主扰码不同,那么这两个小区的S-SCH信道上发送的SSC 序列就不同。
图中的参数a用于指示P-CCPCH 是否进行了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 进行了STTD 发射分集,a=-1,表示P-CCPCH 未进行STTD 发射分集。
WCDMA物理层协议培训
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公用导频信道(CPICH) 同步信道(SCH)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捕获指示信道(AICH) 接入前缀捕获指示信道(AP-AICH) CPCH状态信道(CSICH) 碰撞检测/信道指配指示信道(CD/CA-ICH)
• 在采用扰码与扩频码的信道里,扰码或扩频码任何一 种不同,都可以确定为不同的信道。
• 物理信道码片速率为3.84Mcps,即38400chips/10〕。而无线帧又由15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为 2560码片。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
1 radioframe: Tf =10 ms
➢用于承载FACH和PCH,可分别承载FACH和PCH,也可两者同 时承载。
➢TFCI可有可无,由上层决定;没有TPC,采用开环功控;导 频为8或16比特。
➢传输能力比下行DPCH稍逊,SF为256~4。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
同步信道(SCH)
Tslot = 2560 chips, 10 bits
TPC NTPC bits
Slot #0 Slot #1
Slot #i 1 radio frame: Tf = 10 ms
Slot #14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
随机接入信道接入时隙
radio frame: 10 ms 5120 chips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用于携带 FACH和PCH。
有两类辅助CCPCH:包括TFCI的和不包括TFCI 的,由UTRAN决定是否发送TFCI。
辅助CCPCH可能的速率集和下行DPCH相同。扩 频系数的范围为4~256。
指示符
在传输信道中定义了一系列的指示符功能。 指示符是一种快速的低层信令实体,没有在传输
半静态部分:{10 ms,卷积编码,静态速率匹配 参数=1}。它表示传输时间间隔为10 ms,采用的 纠错编码为卷积编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为1。
传输格式组合集定义为在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的传 输格式组合的集合。
3.1.3 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承载信道,由一个特定的载频、扰 码、信道化码、时延来标记,在上行链路中还有由相位来 标识。时间长度以整数个码片来标识。
一般的物理信道包括3层结构:超帧、帧和时隙。 超帧长度为720ms, 包括72个帧;每帧长10ms。 在每帧内有15个时隙,38400码片,代表一个功率控制周
期。 一个时隙包含2560码片,使用不同的扩频因子,一个时隙
可以传不同数目的比特。
3
物理信道的种类
物理专用信道(DPCH)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公共控制信道(CCPCH) 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分配指示信道(AICH) 同步信道(S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该模式在不对称业务中有着不可比拟的灵活性, TD-SCDMA只需一个不对称频段的频率分配,其 每载波为1.6MHz,所以对于对称业务(语音和多 媒体等)和不对称业务(包交换和因特网等),可充 分利用无线频谱。
TDD高层规范和FDD模式大体相同,差别在物理 层。
3.1 WCDMA的信道
WCDMA有三种类型的信道:
传输块中的比特数定义为传输块的大小。
在一个给定的传输块集中,传输块的大小总是固定的,也 就是说,在一个传输块集中的所有传输块应是相同大小 的。
MAC层是按照固定的传输时间间隔向物理层传输数 据块的。
传输时间间隔(TTI)定义为传输块集的到达间隔, 它等于物理层在无线接口中发送传输块集的周期。
信道上占用的任何实体信息块,而是由物理信道 在物理层直接完成其功能。 发送指示符的物理信道叫做指示信道。 指示符到指示信道的映射是由物理信道决定的。
捕获指示信道(AICH):为用于携带捕获指示 (AI)的物理信道,它给出移动终端是否已得到一 条PRACH的指示。
AI对应于PRACH或PCPCH上的特征码。
公共下行物理信道
公共下行导频信道(CPICH):是固定速率(30 kb/s,SF=256)的下行物理信道,携带预知的 20比特(10个符号)导频序列(且没有任何物理控 制信息)。
公共导频信道有两类:
基本CPICH 辅助CPICH
它们的用途不同, 物理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4
同步信道(SCH):是用于小区搜索的下行信道。
在WCDMA无线接口中,传输的数据速率、信道数、 发送功率等参数都是可变的。为了使接收机能够 正确解调,必须将这些参数在物理层控制信息中 通知接收机。
物理层控制信息由为相干检测提供信道估计的导 频 比 特 、 发 送 功 率 控 制 (TPC) 命 令 、 反 馈 信 息 (FBI)、可选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等组成。
物理层数据传输格式
在物理层和MAC间交互的所有传输信道规定为单向链路, 即上行或下行,移动终端可以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传输信 道。
在物理层和MAC间信息交换的基本单元定义为传输块。典 型的传输块为RLC的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物理层为 每一个传输块添加CRC。
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个传输信道,在物理层和MAC间交换 的一组传输块称作传输块集。
寻呼指示信道(PICH):是固定速率的物理信道 (SF=256),用于携带寻呼指示(PI)。
PICH总是与SCCPCH相关联。
5
3.1.4 信道之间的映射
3.2 WCDMA物理层处理
3.2.1 信源编码
话音业务属于会话类业务,要求低时延,在Iu接口传输时 使用Iu UP的支持模式,在无线接口上传输时使用RLC的 透明模式。
半静态部分:属性包括传输时间间隔、使用的差错保护 方 案 ( 差 错 保 护 类 型 : Turbo 编 码 、 卷 积 编 码 或 不 编 码、纠错编码速率、静态速率匹配参数、凿孔极限)以 及CRC大小。
动态部分:{320 bit,640 bit}。它表示传输块大 小为320 bit;传输块集由两个传输块组成,其大 小为640 b络,但还没有与网络连接的终端;用于在下行 链路中响应这些接入请求。
专用控制信道(DCCH):用于在MS和网络间传 送控制信息的双向点对点的控制信道。在RRC连 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该信道。
业务信道(TCH)
专用业务信道(DTCH):点对点双向信道,专用 于一个UE,传输用户数据。
TTI总是最小交织周期(10 ms)的倍数,MAC层每 个TTI向物理层发送一次传输块集。每一个传输块 集由大量的传输块组成。
可能的TTI大小为10、 20、 40和80 ms。
传输格式定义为在一个传输信道上,在一个TTI中 发送传输块集的格式。
传输格式由两部分组成:
动态部分:属性包括传输块大小、 传输块集大小。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是一条多用户接入 信道, 传送CPCH传输信道上的信息。接入协议 基于带冲突检测的时隙载波侦听多址 (CSMA/CD),用户可以在无线帧中的任何一个时 隙作为开头开始传输。
专用下行物理信道
DPCH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送。每个下行DPCH时隙的 总比特数由扩频因子SF=512/2k决定,扩频因子的 范围:512-4。
公共业务信道(CTCH):单点对多点无方向信 道,用于对所有的UE或者仅仅一个单用户传输用 户数据。只存在于下行链路。
3.1.2 传输信道
UTRA高层数据的发送先经过传输信道,再在物理 层上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这要求物理层能够支 持可变比特速率的传输信道,以提供各种类型带宽 需求的业务,亦能将多种业务复用到同一连接上。
逻辑信道:用来描述传输的类型是什么 传输信道:用来描述怎样的传输数据及数据的特征是什
么 物理信道:物理层的承载信道。
高层信息以逻辑信道的形式从RLC层传输到MAC 层,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然后信息以传输 信道的形式从MAC层传到物理层,传输信道又依 次映射到物理信道。
信道映射
1
3.1.1 逻辑信道
WCDMA系 统 采 用 AMR语 音 编 码。 采用 8种 编码速 率: 12.2kb/s 、 10.2kb/s 、 7.95kb/s 、 7.40kb/s 、 6.70kb/s、5.90kb/s、5.15kb/s、4.75kb/s。
属于线性预测编码,为了降低平均比特率,编码器支持不 连续传输(DTX),使用语音激活检测(VAD)和舒适噪 声生成(CNG)技术。
专用信道(DCH)
传输用户数据,且只能为一个用户使用。 为双向信道,支持快速功率控制、分集技术和软
切换。
2
公共传输信道
广播信道(BCH) 寻呼信道(PCH) 前向接入信道(FACH) 随机接入信道(RACH) 上行链路公共分组信道(CPCH)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
第三章 WCDMA物理层技术及过程
主要内容
WCDMA的信道 WCDMA物理层处理 扩频与调制
同步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 寻呼过程 功率控制过程 发射分集过程
概述
ITU-R为3G的FDD模式和TDD模式划分了独立的 频段,在将来的组网上,TDD模式和FDD模式将 共存于3G网络。
专用上行物理信道
专用上行物理数据信道(DPDCH):用于传送专用 传输信道(DCH)。在每个无线链路中,可能有0、 1或若干个上行DPDCH。
专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DPCCH):用于传输物理 层产生的控制信息。在每一个无线链路中, 只有 一个上行DPCCH。
DPDCH 和 DPCCH 是 并 行 码 分 复 用 传 输 的 。 DPCCH的比特速率是恒定的,DPDCH的比特率 是可以逐帧改变的。
DPDCH:传输数据部分
DPCCH:传输控制信息(导频比特、TPC命令和可选的TFCI)
下行链路可采用多码传输,一个或几个传输信道经 编码复接后,组成的组合编码传输信道(CCTrCH)使 用几个并行的扩频因子相同的下行DPCH进行传输。 此 时 , 物 理 层 的 控 制 信 息 仅 放 在 第 一 个 下 行 DPCH 上,其他附加的DPCH相应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时间不 发送任何信息,即采用不连续发射。
基本SCH和辅助SCH是码分多路的,并且在每个时隙的第 1个256码片中同时传输。
SCH的传输功率可以通过增益因子GP和GS来分别加以调 节,与PCCPCH的传输功率是不相关的。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为固定速率 (SF=256)的下行物理信道,用于携带BCH。
在每个时隙的前256个码片不发送CCPCH的任何 信息(Tx off),因而可携带18比特的数据。
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在每2x5MHz的带宽内提供 第三代业务。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 行的频谱,但对于非对称的业务,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 (由于低上行负载,造成频谱利用率降低约40%),在这点 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TDD模式
在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在同 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 离接收和传送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