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王顺洪

提要本文对二十年来汉日语言比较研究的状况与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

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汉日语言对比

一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

越多,外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和汉语是可比性很强的两种语言,它们虽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字、发音、词汇、语

法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对比。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和日本分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语热”和“汉语热”,日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倍受青睐。每年都有大量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不仅日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通过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

从论文情况看,二十年前,在报刊上很少看到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进入20世纪80

年代以后,这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多,到了90年代更是如雨后春笋。有的刊物还专门开辟了“汉语和日语比较研究”专栏。根据对《日语学习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二十多种相关刊物、学报、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

来,全国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章共发表约250篇。1980年到1989年61篇,1990年到1999年175篇,90年代发表论文的数量是80年代的2.8倍。比较研究的范围涉及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汉日汉字对比17篇,1980年到1989年5篇,1990年到1999年12篇;汉日语音对比24篇,1980年到1989年7篇,1990年到1999年17篇;汉日词汇对比105篇,1980年到1989年22篇,1990年到1999年83篇;汉日语法对比90篇,1980年到1989年27篇,1990年到1999年63篇。既有以现代汉语、日语为对象,考察二者异同的共时比较,也有追溯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渊源,考察它们相互影响、各自演变的历时比较。

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队伍看,二十年前中国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很少,即使有也

仅限于日语教师;80年代以后,不但日语教师增多,而且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有利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化与扩展。1997年8月2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汉日语言对比研72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涵着该民族与国家特殊的文化习俗,体现着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本文试以特殊的文化现象———数字文化为突破口,对俄汉两民族独特的数字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 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视阈来看,数词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词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特点。如汉语成语“九霄云外”,俄语成语“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其中“九”和“七”的使用,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俄汉两个民族迥异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此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数字文化在俄罗斯文化和汉民族文化中均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需要我们对俄汉数字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二、俄汉两个民族数字文化对比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例如:3、4、5、7、8、9 等是汉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而3(或3 的倍数)、4、5、7、10、40 等是俄罗斯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由于学者们对3、7 、9 等数字研究较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研究数字1、4、5、8 在俄汉语言中的文化意义。 1.数字“一” 我们知道,被数学家尊为“万数之母”的最小的自然数是“一”,而“一”重复累加的结果则构成了一切自然数。俄罗斯民族将“一”视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有了“一”才有其它的事物,没有“一”就无从谈起世上的一切。因此,“一”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经过研究,带数字“一”的俄语成语大约有100 条、俄语谚语有近400 条,而“一”的义项更有10 多个,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数词。可见,这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和同一性。这里有必要指出,“一”和“十”这两个数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被视为最神圣的数字,象征着“圆满、完美”。在俄语中随处可见借用“一”来表达此义或其他意义的词语。此外,数字占卜术用生日诠释人生、用数字预测福祸,这样的做法向来在俄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例如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假如一个人是一日出生的,那么就会认定这个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鉴别力和勇敢坚强的性情,他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会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们汉民族更是怀有崇拜的心态对待“一”、解释“一”,在“一”的诸多文化含义中最根本的是把“一”视为“始”和“全”,即与中国人的宇宙观相通相连的东西,像一律、一力、一盘棋、一带而过、一扫而空、一目了然、一概而论等词语就是鲜明例证。 2. 数字“四”

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

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 摘要: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在汉语言文字学习中,怎样才能对汉语言文字进行 准确又广泛的学习与掌握,这不仅是对汉字教育的一种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学生 对汉字学习和掌握一种新的尝试。只有认真地分析文字的特点,掌握其书写规律 才能提高对文字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更多的学习者去充分的了解汉字的形、义、 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其学习记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特点;教学 前言: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都体现在每一个汉语言文字中,而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 特点主要以方块字为主的汉字,每一笔都是文化的沉淀,而汉字的构造又是复杂 多样的,笔画的组合样式也是很繁杂的,这就造成汉字的数量是庞大的,要想对 汉字进行深入的学习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汉字是形、义、音三者结合 的产物,它是“音节”为基础单位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汉语言教学中文字是其 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能更好掌握汉字的学习与应用,就需要对 学生加强汉字的用法认知方面的学习,使其能够实现对汉字的识别与阅读书写等 方面的连续性,提高整个教学质量。 一、会意字教学 会意字学习是汉字学习中比较有意思的,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例子来 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认知,更加方便学习记忆。“久未居住的房间,一阵风过后,窗台上落下了许多的灰尘,而这些灰尘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随处可见的,如一个一个的小土粒,这就是‘尘土’”,对于‘尘’的学习就是这种直观性的,上下结构,如小土粒一样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尘’,还有一 些‘尘埃、烟尘’等。除了这以外,还有一些如‘品’字结构的字,这些字的存在让人 觉得有意思的同时却又很形象,比如我们常见的‘森’,木多了就形成了‘林’林多了 就形成了‘森’,是不是很形象?还有许多‘品’字结构的字,不过有些是我们常见的,而有些却是不常见的,比如夏天都爱去吃大排档时,会常见到在其牌子上出现这 三个字,分别是‘犇、鱻、羴’,不过它们只是用了其形象,并不是用其义。这些 字在实际的生活中,虽然见得多,但是真正知道其义的人却不多,很多人对其读 法都是通过感觉而读的,但是往往真正的读音与人们臆测的读法差别是很大的, 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要掌握真正对的读法,而不能只是凭主观意识去记忆,一旦 错误的意识形成了想要再纠正就变得比较困难,所以从开始就要掌握正确的读写法。尤其是在象形字与会意字的学习中,尤其需要注重读写方面的学习。 二、形声字教学 在汉字的造字中,形声字是用的最多的一种造字法,也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一 种文字。有一首简短歌谣对形声字描述的非常的准确,其主要就是表现了形声字 的几个特点,比如说其声旁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指导这个字怎么读,而形旁主要 就是为了让人们理解这个字的意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形声字教学的时候,可以有 效的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其教学的效率。 比如老师在教“健”这个字的时候,学生对字形进行分析,左边是形旁“单立人旁”,右边则是声旁“建”,读音“jian”,然后老师发问“单立人旁”表示什么?那说明 这个字和人的身体有关,所以这个字表示健康,指人的身体。通过这样的学习可 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和读字。在比如和“女”字旁有关的字,像“妈、娘和婶”等这些字都是形声字,一个“女”字旁,表示都是女性,而另一边,则表示其读音。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王顺洪 提要本文对二十年来汉日语言比较研究的状况与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 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汉日语言对比 一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 越多,外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和汉语是可比性很强的两种语言,它们虽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字、发音、词汇、语 法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对比。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和日本分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语热”和“汉语热”,日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倍受青睐。每年都有大量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不仅日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通过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 从论文情况看,二十年前,在报刊上很少看到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进入20世纪80 年代以后,这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多,到了90年代更是如雨后春笋。有的刊物还专门开辟了“汉语和日语比较研究”专栏。根据对《日语学习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二十多种相关刊物、学报、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 来,全国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章共发表约250篇。1980年到1989年61篇,1990年到1999年175篇,90年代发表论文的数量是80年代的2.8倍。比较研究的范围涉及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汉日汉字对比17篇,1980年到1989年5篇,1990年到1999年12篇;汉日语音对比24篇,1980年到1989年7篇,1990年到1999年17篇;汉日词汇对比105篇,1980年到1989年22篇,1990年到1999年83篇;汉日语法对比90篇,1980年到1989年27篇,1990年到1999年63篇。既有以现代汉语、日语为对象,考察二者异同的共时比较,也有追溯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渊源,考察它们相互影响、各自演变的历时比较。 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队伍看,二十年前中国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很少,即使有也 仅限于日语教师;80年代以后,不但日语教师增多,而且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有利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化与扩展。1997年8月2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汉日语言对比研72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42024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练习内容与讲授内容紧密相连,练习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俄语科技类文章的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以及科技文翻译水平。 3.成绩构成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文学文化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 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 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 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文化: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姚小平)。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这里,语言作为认知中介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其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揭示这种差异对民族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一切语言研究的理由和终极目的均在于此”。 对此,姚小平先生论道,“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就彼此有别。 “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的关系(三位一体): 将文化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就是一门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 语言文化学坚持对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进行文化阐释,不仅是对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对语言自身纯在本质和结构系统的深层文化释义。 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功能对世界的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 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 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 号的信技术 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 7、信息的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 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 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第 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 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 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 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 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 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 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 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 ' 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 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 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 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 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在日本广岛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计算,就是由Mark-I完成的 21、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8——1958);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④第四代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22、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3、任何一个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②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 通道;③一些保证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规则 : 24、OSL模型分为两组共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一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为应用组,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有效应用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有效应用 【摘要】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特点,与其他民族、种族的文字符号,共同的构成了人类社会辉煌灿烂的文明。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与人文素养,促进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审美特点;应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它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中的,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加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一面。教学过程中,运用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丰富的语码信息,所谓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就是说在创造汉语言文字的最初阶段,就是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参考依据的,古人通过仔细观察、模拟创造出每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字,以表达每一个事物。以甲骨文为例,透过它们,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而又形象的古人生活图景,研究出我国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因而,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表达意义和审美效果。 一、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审美特点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辞”文化。区别于西方民族的子母文字的是汉语言文字自身所具有的象形特征与意义,它将表意作为最初的创作目的,使得其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特点。 1、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 汉语言文字与埃及文字一样,都是象形文字,主要用来表达意象。因而,研究每一个象形文字可以发现,其具有表意功能,每一个象形文字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意象。随着中国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汉字也逐步的发生着变化,但无论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如何的,其最初的“表意”目的是明确而又始终如一的。并且,中国古人历来所推崇的是书法艺术,这也是与汉字的形象美有密切关系的。中国传统汉字中,“东方式的线条是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缆索,在创造过程中又是主题力量盈缩收纵的网络。”因而,可以说汉语言文字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与人文关怀的,而我国古人对于宇宙苍穹的探索与思考,对于人类及自然万物的生命的思考,也蕴含在了汉语言文字当中。所有这些,都使得汉语言文字具有了独特的形象美。 2、汉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汉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是独到的,这种特点尤其体现在古代汉语文化体系中。

俄汉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4年6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un.,2004 第22卷第3期 JO U RN A L OF SOCIA L SCIEN CE O F JIA M U SI U N IV ERSIT Y V ol .22N o .3 俄汉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王丽萍 (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长期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归纳总结出俄汉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词汇的理解和翻译、语法现象的理解和翻译两方面。 [关键词]俄汉语;翻译;词汇;语法现象 [中图分类号]H3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4)03-0124-02 全国俄语四级考试大纲规定“俄译汉“一题为10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规定“俄译汉”为20分。两个大纲除在大纲难度指标和翻译速度的要求上有差别外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原文内容,这需要一定的翻译基础训练。实践证明:要提高翻译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的能力,必须加大翻译练习中次常用词的重复率,也就是说,既要提高选材的覆盖面,也要提高翻译练习的难度。此外,还要提高翻译的准确率,这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词汇的理解和翻译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实质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词在句子中的实际意义往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用词确切 俄汉语大多数词都是一词多义。但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意义。原文词的一个意义,在意文中又可以找到几个同意表达手段。选词时,要根据原文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和语义搭配模式,例如á?±?这个词。 1) ??o????à??à1μ±?oá?±??à3à′à′à?àμ±.建筑师们绘制出了新城市的平面图。2) ±2àéo??±ê?′à1±3àμ±3íáà??o?o????é?í? á?ào13àμ??3??í?á?±?3??o??μ??o .我们厂的工人用三个星期完成了全月生产计划。3) ??μ??±?μà??±μáà1±?±????à??±3????à??á?±??.他按预先拟订的提纲做了报告。2.词汇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词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表示亲昵、爱怜和憎恶等色彩。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好恶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这种态度,必须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或相应的手段来表达。俄汉语中都有一部分词本身即有感情色彩,这样的词语翻译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许多中立词,如其在使用中无任何褒贬可言,当然应译为 中立词,但如果他们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一定的褒义或贬义,那在翻译时应给予体现。例如: 1) ?à-′?à?±μ?à?1±3à?3±?o?,?à3±?o?o,à?à?à?à????à?????é?±???oàμ?à2????±1?à?′à??μ±???3à,2?μ?à?à?±?í?é?à?o?±????“μ??à??±?oé???o?”′à??μ±???3à?. 同志们,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这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哪怕是最“民主的”国家,做梦也想不到的。 2) ?èíà?3à2àμ?o?é±???????é?±?o,1±??à??±?±?o?????±1. 父辈们过去一直向往自由和幸福,他们为此进行过无数次的战斗。 ??é?±??是修辞上的中立词,但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就带有褒贬的色彩。 俄汉语中有一些词除词汇意义、感情色彩之外,还带有特殊的色彩——语体色彩。语体色彩限定某些词只适用于某种场合或某种语体中。原文中带有这样色彩的词,翻译时也应选用同样色彩的词来表达。例如: à′à3à?3???á±??3?o???àμ???′àáàμáo?±?o?.条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3.词量的增减 俄语词与词的搭配习惯,许多情况下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情况是词与词搭配缺少中间过渡词,如直接按字面译成汉语,或者不符合汉语习惯,或者会使中国人产生误解,这时译成汉语须加词;另一种情形则相反,几个词搭配之后产生重复,直接译成汉语显得罗嗦,这时汉译文中须减词。 1)加词 ?????à??à-3íéo??o?????í?????à???3±à2??′é±?o???à??????μé??à3??,à?3à2àμ???′àà?àμ?àà2?±1?à?±?o????oé???à??±2à?í. 电子计算机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人的劳动效率,把人从单调的算术运算中解放出来。 2)减词 ±3????à??±?±3?o3±????±??o???á??±?oμà??o???o??,à??áà??ào?±??à?éo3à?±2à?±?μ±??ê?. — 124—1 [收稿日期]2003-06-15 [作者简介]王丽萍(196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讲师。

语言的概论论文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而在这个网络时代里,就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的语言交流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在发展变化上,由于人们所具有审美、兴趣的阶段性特点,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现代网络程度的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未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必然具有很强生命力。 关键词:网络语言产生定义特点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也随着电脑的普及,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QQ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日常的沟通习惯,采用文字的形式来进行沟通;随着电子邮箱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随着微博的出现,我们也创造出了另一种关心其他人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看别人的照片,文字来相互了解和关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新型交流方式的出现,网络语言也就随之而产生了。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而在这个网络时代里,就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的语言交流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 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由于字形怪异,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被称之为火星文、脑残文。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 “何谓网络语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①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②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 ①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02-106. ②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上述特点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虚词。如果说语文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学一点语法的话,那么虚词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序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另一方面,虚词,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比如副词“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 为例。这句话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让学生去掉“才”试试,立刻变得冷冰冰的;再换一个“已经”试试,更糟糕,好像嫌他活得长了。这样学生就能生动地领悟到恰当使用虚词的重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

俄汉语言对比

俄汉语言对比 1、俄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观点着眼,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据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汉语是较为典型地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 2、词类的划分遵循的三原则:语义原则、形态原则、句法原则。俄语主要遵 循形态原则划分词类。 3、俄汉语词汇总体特征的对比 语言中的词通常有如下两个特征:1、词是句子汇总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2、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4、1960年,我国的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词典》收词10万余。1988年,黑 龙江大学编写的四卷本《俄汉详解大词典》收词量为24.6万余条。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判断:俄语中大约有24.6万个词。 最普及的汉语字典收字量在12000左右,最大型的汉语字典收字量为6万左右。但这6万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如果除去异体字,汉语中大约有22000个汉字。 5、俄语中大约有近25万个词。词典《》 中对俄罗斯文学、剧本等中的用词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材料总用词1056380个,删除复现的词为39268个,其中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词有9044个。词的数量和覆盖率情况如下: 俄语词覆盖率 100067.46% 300082% 434885.45% 904492.4% 11100 97.6% 20世纪末,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普通词汇学和计算机词汇学与词汇编纂学 实验室承担了项目《20世纪俄语报纸计算机文本语料库》,该项目表明,俄罗斯一些伟大作家实际用词量为2至3万个词。现代俄语奠基人、杰 出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全部作品中的世纪用 词量只有2万多个。而一般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常用词为3000左右。6、汉语有丰富的词汇系统。从先秦时期开始,复音词不断增加, 而复音词中,双音词的必中最大。现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双音词占优势的语言。在双音词中,复合构词法组成的词又比附加构词法组成的词多得多。 汉语中作为语言构词单位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用方块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字。从历史上看,他们在古代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同一个语素,根据他们的构词情况,可以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在后。由于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7、汉字统计学家曾对7000多篇文章、总共2100多万汉字作了统计,其中实 际所用汉字仅为6300个左右。统计学家根据以上语言材料编写了《汉字频度表》,汉字字数及覆盖率如下: 汉字数覆盖率 94290%

语言学概论论文

浅折现代流行语及其让会文化心理 提要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 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 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 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 系。 关键词:现代流行语;语言现象;文化心理因素。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流行语 的主体就是新词语。但是流行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新词语,它与新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产生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只有由于各种因素流行开来的新词语才能被称为流行语; 流行语也不完全是由新词语构成的,有一部分流行语是一直沿用下来的,如“小白脸”、“拉皮条”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新词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新月异 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新词语是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的折射反映。而流行语的流行除了 客观的社会文化条件以外,部分流行语的产生也跟群众的主观心理因素有关,有些流行语 的产生并非完全由于客观的需要,更多的是人们的心理表现,甚至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 一、流行语的来源 流行语的来源众多,包括网络用语、影视用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等等。 (一)网络用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 里所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 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 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 BBS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它又可以分为五类:(1)字母类,如“GG——哥哥”、“JJ——姐姐”、“IC—— (ISEE)知道了”等等。(2)单字类,如:“当——(DOWN)”、“表——‘不要’的合音(比如‘表太好’是‘不要太好’的意思)” 等等。(3)词汇类,如:“酱紫——‘这样子’的合音”、“东东——东西”等等。(4)数 字类,如:“886——拜拜了”、“5454——我是我是”、“82475——被爱就是幸福” 等等(5)符号类,如:“一)——微笑”、“P——吐舌头”等等。 这些网络语言主要通过谐音、替代、拟形等手段来表情达意,不仅简单便捷,而且幽 默诙谐、符合网络快捷化的要求,也弥补了网络无表情性的缺陷,所以在网络世界备受青睐,为网民广泛使用,有的词语,比如“886”、“恐龙”、“BF”、“酱紫”、“菜鸟” 等等,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的口语中。 (二)影视用语 随着电影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一媒介传播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所及,当然也包括人们的语言。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经典语言,成为人们争相模仿 的对象,成为一种时尚的流行语言。中国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便引起 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出现,套用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产生了“将独身进行到底”、“将 考研进行到底”、“将胜利进行到底”等一系列说法。又如,近几年来中国走红的贺岁片 导演冯小刚的作品,几乎年年都会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作品的名字比如《没完没了》、 《不见不散》等都成了时尚的流行语。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影视语言,就是广告语。越来 越多的广告语转变为能反映出一些社会进步的潮流和流行趋势,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流行语。例如奥柯玛冰柜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诺基亚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等。 (三)方言词语 近年来,许多颇具特色的方言词语因其独有的表现力而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现代流 行语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比如四川方言中的“雄起”、“假打”,东北方言中的“忽悠”,

汉语在语言上的表达特点

汉语在语言上的表达特点 一、独特的表意性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表意特点的形成:构字方法基本是据意构形。我们智能的先人应用字形表意与声音结合创造了汉字。由于它是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阅读时我们基本上可以因形而知意。而写作时则思想与表达可以顺畅无碍的进行,远远优越于那些音不辨形,形不知意的拼音文字。 二、灵活的构词能力 随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创造新词,特别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如历史上的春秋战国、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等。吸收外来词而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单音词转变发展为双音词连绵词如双声词如参差、淋漓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婆娑等重音词如悠悠、翩翩、滔滔。原有的字重新组合制造新名词。 例如:把字重新组合即可构成新的词语,如电影、电视、电脑,电器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雷电的电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新构造文字。 三、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汉语的又一特点,表现在语法上具有所谓“孤立语”的特征,即指汉语很少有构词上的形态变化。在印欧语系中,词语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有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则不同,它的形态变化较少,对于

词性、格位、数量、时间等的处理,既不需增添附加语,也不表现在语形变化上,而是用一种有系统的“词序”来解决,也就是说,词在句中的功用,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句子中的次序。 这就使得汉语语法简单,效率极高,而不象英语那样你越学越觉得它复杂难记。 四 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字形美字音美字美。 五 众多的同音字 汉文字是单音节字,人类思维发展越来越复杂后,语音的表达性能就不行了,同音字多起来了。汉字可以用字形来区别,比之西方用拉长音节或使用复杂的语法来增加区别读方便多了。因此要把握中国文字,光靠听觉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同时用眼睛看,否则会生出许多误解。信息时代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正如刘志琴先生‘汉字的魅力”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和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