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41页PPT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 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为( wé i,是)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故王(wá ng)之不王(wà ng),不为也, 非不能也。” 独何与,独,副词,究竟。与,通“欤”。之, 提宾标志。为不用明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 。不 为也,非不能也。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无伤,没有妨害。乃,是。见牛未见羊也,(原 因在于您)看到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没看到羊。君子,有道德 的人。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以, 以是,因此,所以。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王说(yuè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cǔnduó)之。’─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 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 以羊易之也。” 然,对。诚,的确,确实。何,怎么。即,就是 。 故,所以。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 何择焉?” 无,通“毋”,不要。异,意动,感到奇怪。于 ,表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之,主谓间。小 ,大,都是形容词的名词用法。恶,疑问代词, 怎么。之,代词,文中指“您的用意”。若,如 果。隐,怜悯,痛惜。则,那么。何择焉,有什
何如,如何文,言怎否么定样句。中则代,词才作。宾矣语,,呢宾。语前置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安抚。莫,没有什么人。之,他。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 若,像。者,……的人。乎哉,语助词 曰:“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 闻之 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于)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动词,往。而,连词,顺承(修饰)。(把 )牛(牵)到哪里去? 对曰:“将以(之)衅钟。”王曰:“舍之!吾 不忍其觳觫(hú sù ),若无罪而就死地。” 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 。若,如此。就 ,接近,走向。而,连词,转折。

齐桓晋文之事详解(课堂PPT)

齐桓晋文之事详解(课堂PPT)
明:视力 明察秋毫
则王许之乎? 许:相信,认可
•曰:“否。”
26
❖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 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 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 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 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 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27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
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仁”的学说, 44岁时开始周游列
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
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
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
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
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
21
❖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 之于禽兽也
伤:妨碍 乃:表判断,就是
之:助词,无义
❖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2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 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 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 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 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 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 君子远离厨房。”
老:形容词作 老:形容词活用 幼:形容词 幼:形容词
动词,尊敬。 作名词,长辈。 作动词,爱 作名词,孩
抚。
童。
天下可运于掌。” 30
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 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
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 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长辈弯腰作揖, 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 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 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长辈弯腰作 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 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 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 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31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孟子》生活 时 代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 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 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
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 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 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号称强国, 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 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 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 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重点实词:舍
• 1、舍南舍北皆春水 •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3、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 4、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房屋 建房
放下 停止
重点实词:与
• 1、然则废衅钟与 • 2、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3、孰与君少长 • 4、蹇叔之子与师 • 5、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同“欤”,吗 给予 和 参与 交好
朗读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 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2、转移话题: 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
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 乎?”使宣王难以拒绝。
朗读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ɡ)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文本翻译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通过特洛伊战争等故事,展现了 古希腊时期的权力争夺和英雄主 义。
02
中世纪欧洲的王位 争夺战
如英法百年战争等,反映了欧洲 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 盾。
03
日本战国时代的权 力斗争
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物为 代表,展现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政 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跨文化交流中的启示和思考
0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权 力斗争具有普遍性
详细介绍两位君主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如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晋文公的“和戎政策 ”等,并分析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及反馈收集
1 2 3
学生课堂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小组 活动等,以及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 指导和补充。
作品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 借鉴和启示,对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作为一部反映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齐桓公与晋文公简介 • 文章内容分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评析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主张仁政、民本思 想。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驳斥得当

善于铺陈

抑王兴甲兵...... 快于心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连续追问 逼王就范 说出大欲
缘木求鱼,注定无果
以邹敌楚,注定失败
比喻类比 阐明后果 击碎梦想
如何

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 可以王矣?”
安抚 ,使……安定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宾语前置 “莫能御之也”
表顺承
阻挡,抵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像,如同
加强疑问语气,“吗”
曰:“可。”
根据什么 ( 由何)(宾语前置)
曰:“ 何由知吾可也?”
齐宣王的近臣
状语后置
受君主宠爱的人
表示推测或选择,可译为“还是”
为了这些
耳与?便pián嬖bì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通"矣“语气词,
这样
那么
相当于”了"
使....朝见
安抚, 表并列 使……归顺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凭借
如此
思考2:孟子引用“老吾老…”“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旨 在说明什么?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天下可运于掌 御于家邦
最后,孟子引经据典再次说明 “推恩”是“保民而王”的现实途 径 。以君主的“不忍之心”为基础, 推恩于他人 , 推恩于百姓 , 才 能治理好国家 。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孟 子》篇幅较长,内容更具体,描绘更细致,语言 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充分 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梁惠王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词 类活用、特殊句式,培 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
句意思的能力。
创设情境,师生借助情 景感受、探讨孟子的思
想魅力。
梳理学习孟子阐述“王 道”的政治主张,提高
论辩艺术的能力。
感受孟子的王道思想, 探讨孟子思想在当今社
会中的现实意义。
战国第一嘴,国家级辩手,如果 能上网,他必定顶帖如潮、掌声如雷, 他说理的艺术,必得五星好评。
题目五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何以:怎么 异:区分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 诚不能挟也:。挟为着长者超折:枝跃,过语人曰语::‘告我诉不能。’是不为 也判,断非句不能也。 “枝”通“肢”,肢体
(孟子)说:“用胳膊夹着泰山去跃过渤海,告诉别 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 行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 不是不能做。
你知道哪些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母断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 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 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 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 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德:德曰行:“何保如民:而如王何,则莫:之才能御王也:。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翻译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 能御之? 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 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 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 谁还能抵挡您呢? 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 试之。
1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 哪里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 反复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 着、顶着东西。 2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 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齐,莫之能御也 安抚百姓然后称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本来知道您是 不忍心的。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 知之? 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 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 又有什么区别呢?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 心有戚戚焉。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 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 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 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推及不到老百姓 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 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 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子翻译课件
古义指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 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指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 关系的关联词。
一词多义
“之”可以表示代词,如“齐桓晋文 之事”,也可以表示助词,如“寡人 之于国也”。
“若”可以表示好像,如“若不胜衣 ”,也可以表示你,如“若为佣耕” 。
“国”可以表示国家,如“寡人之国 ”,也可以表示国都,如“迁于乔木 ”。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 文言知识与重点句 子翻译课件
目录
• 重点文言知识 • 重点句子翻译 • 重点篇章理解 • 重点问题探究
01
重点文言知识
通假字
01
02
03
04
“没”通“殁”:表示 死亡。
“说”通“悦”:表示 高兴、满意。
“莫”通“暮”:表示 夜晚。
“辩”通“辨”:表示 辨别、区分。
词类活用
01
推动经济发展
称霸过程中,两国都加强了国内改革 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提升国家地位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称霸,提高了各自 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治国理念、军事策略、外交手 腕等对后世的国家治理和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提高军事力量
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士兵素质和装备水平, 增强军事实力。
重振国内政治,发展经济
晋文公回国后,整顿朝纲,推行改革,促进 经济发展。
运用外交策略,取得支持
与其他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争取国际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逐步扩大影响。
齐桓晋文称霸的意义
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称霸,有助于稳定 地区局势,减少战争和冲突。
02
总结词:赏析语言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 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 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 子)说:“(假如)有人禀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 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尖端,却看不到整车的柴 火。’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介绍——视频播放
《孟子》是记录_孟__子__言__行_的著作,一 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 人共同编著的,现存七篇。内容涉及孟 子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 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致意。《孟 子》属于以为_记__言_主的对话体_散__文_,其 编纂沿袭了《论语》的体裁,其主要特 点是多_比__喻__论__证_,气势磅礴,逻__辑__性__强__, 既尖锐机智,又从容舒缓,对后世的散 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 《告子》《尽心》每篇各分上下两卷,共十四卷。
忖度:揣测,估量
复:禀告
生的细毛
乃:这样
钧:30斤为一钧
舆薪:整车的柴
戚戚:有所领悟
而:表转折
则:那么
所以....者: ...的原因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许:赞同,认可
第二部分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 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 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第一部分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 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第一部分(1—20)
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21—33)
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 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34—35)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疏通文意,研读文本
研读第一部分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 值很高。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 “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 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 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 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 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 实行“王道”的主张。
赏析孟子智慧
以 "羊”易 "牛” 不忍之心
“保民而王”的基础
揣测,估量
宾前,谓夫子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
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禀报
30斤为一钧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译文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 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 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齐恒晋文之事》原文及注释、翻译、重点实词

《齐恒晋文之事》原文及注释、翻译、重点实词

齐桓晋文之事〔先秦〕《孟子》一、原文及注释齐宣王问曰:“齐桓(huán)、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田氏,名辟疆,齐国国君,前年至前年在位。

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孟子对曰:“仲(zhòng)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wàng)乎?”仲尼:孔子的字。

道:述说,谈论。

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不主张“霸道”,所以孟子这样说。

无以:不得已。

以,同“已”,作止讲。

王: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yù)也。

”保:安。

莫之能御:没有人能抵御他。

御:抵御,阻挡。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xìn)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ú)觫(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胡齕:齐王的近臣。

之:往,到…去。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

若:如此。

就:接近,走向。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

易:交换。

识:知道。

诸:“之乎”的合音。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wàng)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是:代词,这种。

足以王:足够用来王天下。

爱:爱惜,这里含有吝啬之意。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诚:的确,确实。

褊小:土地狭小。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
13
齐桓晋文之事
听课文朗读
.
14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部分【齐宣王问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重点实词: 以 :通 “已” , 止,不得不。
1. 无以,则王乎? 王:王道 2.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3. 以羊易之 易:替代 4.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惜 5. 齐国虽褊小 褊小:狭小 6.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觉得……奇怪 7.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
15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部分---重点虚词
重点虚词
1. 莫之能御也
莫:没有谁
2. 牛何之 之:动词,往,到
3. 将以衅钟 以:介词,用
4. 不识有诸 诸:相当于“之乎”,这件事,吗
5.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之:取消句子独
7.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立性,不译
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头发少,颈部喉结比男人
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好大年纪未出嫁。当时执政
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欢被
人吹棒,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钟离春虽然貌丑,但
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她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
的危险,当着齐宣王的面一一陈述他的劣迹,并指
出如果不悬崖勒马,就会国破家亡。齐宣王听后不
2. 王许之乎 许:相信,认可
3.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视力
4. 为长者折枝 枝:通“肢”,肢体 5. 语人曰 语:告诉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
7.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爱护 8. 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
9. 权,然后知轻重 权. :用枰称
18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句子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句子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句翻译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8、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6、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译:安抚百姓然后称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

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的。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翻译: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翻译: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和重点句子翻译专业知识讲座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和重点句子翻译专业知识讲座
本齐文档宣所王提供问的曰信息:仅供“参齐考之桓用、,不晋能作文为之科学事依可据,得请勿闻模乎仿。?文”档如有不 得,能,可。当之闻处,,请使联动系本,人或使网…站删…除听。 到 。乎,吗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对,回答。徒:门徒(类)。 无道,没有称道
。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无 以,则王(wàng)乎?” 。
•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 与?
• 为,因为。肥甘,轻暖,都是形容词作名 词,肥美的食物,又轻又暖的衣服。
• “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 的衣服不够穿呢?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 与?便嬖(piánbì)不足使令于前与?
曰本文:档所“提否供的。信”息仅“当供之参今处考,之恩请用足联,系不以能本及作人为或禽科网学站兽依删,据除,。而请勿功模不仿。至文于档如百有不 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为( wéi,是)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故王(wáng)之不王(wàng),不为也, 非不能也。” 独何与,独,副词,究竟。与,通“欤”。之, 提宾标志。为不用明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 。不 为也,非不能也。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说,通“悦”,高兴。乃,这样。先生您说的这 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 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 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复,禀告。明,名词,视力。则,那么。许,赞 同。……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我的)视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方:方圆 集:会集,总算起来 服:使....降服 盖:通”盍“,何不 反:同”返“,回到
本:根本 疾:憎恨,怨恨 其:如果 若:这样
zh.y.windows
第三阶段对话
孟子连续发问,指出齐宣王的大欲,指出“霸道”的危害,并敦 促齐宣王“反本行王道”。
步步紧逼陈述利弊。 先列举了霸道的种种害处,引导齐宣王说出自己的“大欲”; 点明齐宣王的“大欲”后,马上以“缘木求鱼”比喻,彻底打碎了他 的幻想; 再步步进逼,以邹与楚战类比,说明齐若与天下对抗,强弱不均之势 显而易见,假设论证(今王发政施仁……)从而导出小不敌大、寡不敌众 、弱不敌强的结论,以使齐宣王彻底放弃“霸道”。
zh.y.windows
(27-29)段
字词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 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已:通"矣"相当于“了” 辟:开拓 朝:使....朝见 莅:临,这里指统治 中国:指中原地区
zh.y.windows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
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 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 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但始终不 受重用。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 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 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 和孔子并称;到元、明时称为“亚圣”。
巧设比喻指出问题。 比喻论证:“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比喻“百姓之不见保”。 对比论证:①恩足以及禽兽VS功不至于百姓。②不能挟太山以超北海 VS不能为长者折枝。③推恩足以保四海VS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引用论证:《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好复习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好复习PPT课件
• 重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教育他们,那么须发斑白的 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
第32页/共49页
• 二、默写。 • 1、(04辽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 2、(08四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_______________ ;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
第4页/共49页

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
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在内容上既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
强感情,使文章气势盛壮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则能使文彩裴然,行而远矣。
第5页/共49页
• 如“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 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它的 浅显易懂,还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 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第2页/共49页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
保 民 而 王
思路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艺术特色
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 朴素真诚 比喻贴切
第3页/共49页
写作特点:
• 善用比喻和排比: • 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
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 • “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 不过是举手之劳。 • “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 “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用的成语,它形象 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 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7、何以异以何异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主谓倒装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树之以桑三、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行军用兵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动词,往)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5)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四、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五、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PPT

《齐桓晋文之事》PPT
内容要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推恩足以保四海。”
引导方法: 引《诗经》 说明“推恩”与“保民” 的关系。
第四步引导: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 而王”并非“不能”而是 “不为” 。
内容要点:“ 姓者今,恩独足何以与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引导方法: 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 折枝”为喻,
说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实“不为”。
第五步引导:指出宣王的 大欲 ,并明言
“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 内容要点: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
侯,然後快于心与?”
“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 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内容要点: “无以,则王乎?”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 统治天下 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 “保民而王” 的条件。
内容要点: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是乃仁术也。”
引导方法:举出 以羊易牛 的事例。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 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
对 反比
诘对 引偶 用排 比比 喻
本 文 主 旨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孟子 通过这次对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 道”,使齐宣王接受了他对观点,并自愿受教, 从而宣扬了他“保民而王”对“仁政”思想。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孟 子
——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14):孟子指出齐桓、晋文之事不足道,通过“以牛易羊”这件事 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 第二部分(15-20):孟子论述齐宣王的“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并进一步说 明“不为”与“不能”的区别。 第三部分(21-33):孟子指出齐宣王的大欲,论证其不可能实现,指出应该反 本行王道。 第四部分(34-35):孟子在齐宣王心动的基础上,为齐宣王阐述了施行王道的 具体办法:“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文言知识与重点句 子翻译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