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下学期语文周测(四)试题(含答案)

精品:高三下学期语文周测(四)试题(含答案)
精品:高三下学期语文周测(四)试题(含答案)

高三下学期语文周测(四)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觉得生意人有一个境界,就是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引以为荣。卖《必然》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感觉。我是凯文。凯利的忠实读者,追随他的文字也有很多年了,但自从读了《失控》《科技因素》后,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家伙有一些话没写完,好像前面写的是某一个大事件的序。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我们用一个非常高的代价拿到了独家卖《必然》这本书的权利。

如果你没有系统追踪凯文。凯利以前的著作,你可能会对这本著作出现的某一些味道觉得怪怪的,其实就一层窗户纸。这层“窗户纸”是什么?凯文·凯利是我看到的西方科技研究者当中,第一个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的一个人。与生物学相对立的是机械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生物学和机械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它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是我这一辈子看到最高水平的中国人写的哲学书。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看作是一个打通了的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和一个35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他把所有演化打通了来看,在全人类的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而凯文·凯利所有的思想也是这个潮流中的分支。

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今天只给大家提示两点。第一点: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更关注前和后,也就是说部分构成的总体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你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这才是世界的真相。第二点:空间上的维度。机械学基本上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钟表,我们当小男孩时,基本上都拆过一个闹钟,你会发现只要闹钟少一个零件,它就会不转,所以机械学是力求精确的,但是生物学不是这个样子。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所谓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有充分的容错性。

只有你理解了凯文·凯利一贯是以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再回去看他的《技术因素》时,你会发现实际上他已经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他称之为“第七生物”,前面还有六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在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是一直贯穿了这么一个思维方式的:我们人类只是像35亿年前地球的那一锅原汤,就好比那些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我们今天也是一锅原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我们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只要你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你马上就知道凯文·凯利到底在说什么。你只有理解凯文·凯利把整个世界看成生物体的时候,你才知道他讲的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以及其中的轨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必然》这本书我找到了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后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有以买到它为荣的感觉。

B.作者曾一直在等待有朝一日拿到独家卖凯文·凯利在《失控》《科技因素》中没说完的话的作品的权利。

C.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是作者这一辈子看到的中国人写的最高水平的哲学书。

D.凯文·凯利认为好比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2.下列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机械学认为世界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生长绵延的整体。

B.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认为要把握世界真相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

1

C.在分析空间上的维度时,作者以闹钟为例旨在论证机械学基本上不能容忍错误、力求精确的特点。

D.生物学不像机械学力求精确,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失控的东西,它们造成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证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一直贯穿着一个根本的思维方式时,为了更形象,运用了喻证法。

B.凯文·凯利在作者心中是西方科技研究者中首位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对当前科技的解释中的人。

C.凯文·凯利在《技术因素》中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称之为“第七生物”。 D.要知道凯文·凯利讲的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你必须先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温酒斩华雄

罗贯中

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挑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

2

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写华雄挫孙坚,砍祖茂,斩俞涉,杀潘凤,勇猛凶狠,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为了将关羽和这些人作鲜明的对比。

B.关羽的出场运用了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表现手法,其声惊天动地,其人威风凛凛,可以说关羽一出场就显得雄姿英发。

C.面对关羽这一小马弓手的请战,袁术竟要将其打出帐去,袁绍怕为华雄所笑,唯有曹操不顾二袁的轻视和怀疑,积极支持关羽出战。

D.正当众诸侯想要探听消息的时候,“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一戏剧性的细节,凸显了关羽的英雄形象。

5.文中有关那杯酒的细节处理有何意义?(5分)

6.《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孙坚与董卓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可见“温酒斩华雄”是作者为了塑造关羽形象而虚构出来的。对罗贯中这样的艺术处理向来评价不一。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月10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 57亿,超过总人口的1/6。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

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年轻人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衡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是“不可能!”

(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7年1月)

材料二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 57亿,超过总人口的1/6,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3

4

(《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10月20日01版)

材料三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旋涡里。

(摘自2016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

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一者,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

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升高。

(摘自光明网《别鼓动年轻人“逃离北上广”》,2016年9月10日)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材料一侧重探讨人口流动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材料二侧重对报告内容的介绍。

B .材料一侧重于介绍学者对人口流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所形成的的学术观点,而材料二侧重从客

观数据的角度介绍人口流动的特点。

C .材料一重点在探讨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材料二重点在说明社会卫生保障方面的现状。

D .材料一的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专家方面,材料二的数据主要来自社会调查。

8.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人口流动趋势的总体情况相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

B .在数据使用方面,材料一指出截止到2016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 57亿,而材料二还

将2015年的情况与2013年做了对比。

C .以上几则材料均指出了我国的流动人口基本为青年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的特点,这样的特点

对国家经济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D .材料一、二侧重于对流动事实的列举和分析,材料三、四主要是分析了人口流动现状的利与弊,

引发我们对当下人口问题的思考。

E.材料四指出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有平等竞争的机制,“逃离北上广”主要也是因为这些机制的渐渐丧失。

9.材料四对鼓动青年离开北上广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招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

..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芜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

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授雍州治中,寻检校

..吏部侍郎。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碟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

廷争微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

..弟结社率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浩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彦博以忧国故,耗思禅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谧.曰恭,陪葬昭陵。(《新唐书·温彦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B.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C.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D.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策,汉朝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把策题书写在简册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隋朝开设进士科,也采取对策之法。温彦博就是参加这种考试高中的。

B.检校,是检查、校正之意,唐朝实行检校制度后,在官职前加“检校”,有审查核对的职责,有权行使该事职,温彦博担任的吏部侍郎就是检校官。

C.可汗,又称大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部落首领的尊称,正是由于谋反的人是突厥可汗,唐皇帝才后悔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D.溢,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的称号。温彦博的溢号是“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彦博机警敏悟,善长公文典籍。对策科考高中、谋划幽州罗艺归唐、接纳高丽属国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他的才华与谋略。

5

B.温彦博忠于大唐,有气节。唐军与突厥作战,唐军战败,温彦博誓死抵抗,最终在阴山被俘,但拒绝回答突厥多次的逼问。

C.温彦博也有不足之处。他在选取官吏和安置突厥这两件事上,由于失误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之情和皇帝的后悔之心。

D.温彦博廉洁尽职,深得皇帝嘉许。他死后,太宗皇帝后悔没有让他好好休养,下令给他修建正式的灵寝,并让他陪葬在昭陵的旁边。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2)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肪布浩命,若成诵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二+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哲宗年间,因遭蔡京之流迫害,苏轼被远放檐州等地,前后七年。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夏夜星空,“参”和“斗”都属于天宫二十八宿,“参”的分野为秦地。

B.久雨成灾谓“苦雨”,整日刮风为“终风”,这句写了雨雾云收的景象,“也解晴”透露了喜悦之情。

C.前两联运用双关手法,既写出了海天澄明的景象,也暗示积年所遭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

D.“鲁叟乘桴”化用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轩辕奏乐”代指中原文化。

E.颈联实际在议论政治,表明自己经历了这一番政治遭遇后洞察了圣人之心,不再存有政治抱负。15.有人说这首诗的尾联倘若写于南行之初而不是北归之时,更能表现苏轼的豁达胸襟,你认同吗?

请简述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说明人与人天资差异并不大,只是在借

助外在条件上不同。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两句写出了莺

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3)《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琵琶时,描写乐音暂歇后,转而激越的两句诗是“

,”。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个人掌握的成语数量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学习成语需要细水长流

....。

6

②贵州见证了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东北老字号沈阳机床的发展完全可与之并驾齐驱

....,也踏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道。

③口传心授

....是读诗的重要方法,因此初学者最好能够多多朗诵,并能在朗诵过程中用心体会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意蕴。

④在芜湖一家坚果公司“双119'誓师大会上,员工声嘶力竭

....的呐喊传达着今年“双11破五亿”

的壮志。

⑤优秀的小说作家不仅要有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而且要有向壁虚构

....的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保健、排毒、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B.社交网络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户分享,然而分享者会基于个人趣味和利益考虑筛选选取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C.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承认个人和企业有经济利益诉求、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

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顾炎武在《汉书刑法志》中阐释了自己的法制观念,,,

,,,

。本文或许能为我们反思传统读书人为何缺乏法治思维、传统政治思想缺乏法治理念提供些材料,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思考如何认识公民、国家与法治的关系。

①再以秦汉等时期的法制与人心风俗的演化论证为政之本在正人心,而非用法

②总结了法制致使风俗败坏,国家危亡

③文章开篇摆出论点

④“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而已”

⑤并以明初为例,例证省法必要

⑥继以《论语》、《尚书》等言语论证

A.④③⑥①②⑤B.③④⑥②①⑤C.④②⑤③⑥①D.③②④⑤⑥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右图反映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通常人们会认为发生什么事就引起什么情绪体验,其实,在诱发事件A和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①。正是由于我们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②。因此,受到情绪困扰时,先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③,久之,你会越来越乐观。

21.下面是中国包括工薪阶层在内的历次个税调整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个税的历次调整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

(2)请简要总结个税调整的特点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湖北钟祥市有家长因子女作弊被抓住围攻殴打高考监考人员,还充满正义感地高喊“要的是公平,不作弊就没法公平”。

2016年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尿样进行重新检测,在牙买加接力队队员内斯塔·卡特的尿样中发现兴奋剂,2017年1月25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剥夺以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男子4×100来接力队的北京奥运会金牌。

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一名成年男子为逃票翻越栅栏掉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虎山内被老虎咬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高三下学期语文周测(四)答案

1. C(张冠李戴,原文“最高水平”说的不是哲学书,而是王东岳。)

2. D(以偏概全,“造成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的原因是“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

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

3. D(前后两句话的条件与结果错误地嫁接。)

4. A(A.写这些内容是为了突出华雄的勇猛,进而突出关公,属于侧面描写。)

5. ①战前斟下的一杯酒在战后还有余温,将短暂的时间形象化,体现了关公作战的神速,侧面烘托

他的超人本领与威猛之势。②关公出战前对这杯酒的态度直接显示了他坚决果敢、具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③危急时刻曹操为关羽斟酒称庆,表明了他识人爱才的政治家风度。(5分)(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6.回答“好”与“不好”均可。回答“好”可从以下几点切入分析:①关羽是三国“三绝”之一,地位比孙坚重要,虚构性情节能夸大关羽的战功,以突出其盖世英雄的形象。②历史演义本质上属于文学作品,文学区分于历史的最重要一点是可以虚构。③温酒斩华雄是关羽一生英雄的战斗历史的开端,虚构这一情节表现了关羽作战的特色—以神速的战斗行为显示他内在的威力,以后的斩颜良、诛文丑、斩蔡阳等皆以这一特点为中心来描写。(6分)(每点2分)

7. D(材料一的数据不是来自专家。)

8. CE

9.分歧:材料三更多是从现实生存层面去谈青年们选择在北上广发展所可能遭遇的困境,(2分)而材料四则更多从人生是一个体验过程的哲学层面去谈有挑战的生活对人生的意义。(2分)

10. D(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微不胜其

辩,天子卒从之。)

11, C(C项说造反的人是突厥可汗是错误的,造反的人是突厥可汗的弟弟。)

12. B(B项中的“阴山”不是他被俘的地方,而是他被囚禁的地方。)

13.(1)高丽进贡地方土产,唐高祖打算谢让并不使他们称臣,温彦博坚持认为不可以(这样)。(5

分)(“贡”“让”“臣”“执”各1分,大意1分)

(2)温彦博善于辞令,每次回答皇帝对四方风俗的询问,宣布皇帝命令,好像事先背过了在吟诵

一般。(5分)(第二句2分,其余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温彦博,字大临,通晓公文书信,机警敏悟并且善于论辩。开皇末年,参加朝廷的对策取士,考中优等,被授为文林郎,在内史省值班。隋末天下大乱,幽州总管罗艺推荐他担任司马一职。(后来)罗艺率全州归降大唐,彦博参与了归降的谋划,被授官为总管府长史,并受封为西河郡公。(后来)被召调到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升迁为中书侍郎。高丽进贡地方土产,唐高祖打算谢让并不使他们称臣,温彦博坚持认为不可以(这样),说:“辽东一带本来属于周朝时的箕子国,在汉朝时属于玄菟郡,如果不让他们北面称臣,那么四方边境地区依靠、景仰谁呢?”高祖皇帝接纳了他的建议,停止了自己的做法。

突厥部落入侵,温彦博凭借并州道行军长史的身份在太谷与突厥作战。朝廷的军队被打败了,温彦博被俘虏。突厥首领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的大臣,多次逼问彦博唐兵的多少及国力的虚实,温彦博不肯回答,就被囚押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方。太宗即位,突厥归顺议和,温彦博才能够回到朝廷。他被授职为雍州治中,不久被任命为检校吏部侍郎。温彦博打算淘汰、选取士人官员,但方法太少不能服众,(于是)投诉的奏章满朝廷都是,当时人们都讥讽他烦琐细碎。他再次任中书侍郎,升职为御史大夫,做检校中书侍郎一事。贞观四年,(他)升职为中书令,被封为虞国公。突厥归降,皇帝下诏让大臣讨论安定边塞的方法,温彦博请求采用像汉朝设置让投降的匈奴部落组成五原边塞的安置匈奴的方法,用来作为保卫边关的屏障,他和魏微在朝堂上争论,魏微辩说不过他,皇帝最终听从了温彦

9

博的建议。后来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谋反,皇帝才开始后悔了。

温彦博善于辞令,每次回答皇帝对四方风俗的询问,宣布皇帝命令,好像事先背过了在吟诵一般;举止进退端详有风采,人们都注目观看。高祖曾宴请身边的大臣,派秦王宣布圣旨,不久又看着左右人员说:“(秦王)与温彦博相比怎么样呢?”贞观十年,(彦博)升任为尚书右仆射,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温彦博天性周密谨慎,掌管机要职务后,就谢绝宾客不与人们来往,他进见皇帝一定要陈述政事优劣利害。去世后,皇帝叹息说:“温彦博因为忧劳国事的原因,耗尽了心思精神,我见他精神不济已有两年,很遗憾当时没有让他稍微休息轻闲一下,来让他正常活完他的寿命啊。”温彦博累里贫穷,无力建造正式的灵寝,只好安葬在另外的墓中,皇帝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建造正式的灵寝。赠封他为特进,赠溢号为恭,并让他陪葬在昭陵旁边。

14. AE(A.“参”是蜀地的分野。《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有注解。E.是说自己不用学孔子退出

政治舞台,政局转为平和了。表明自己对实现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15.不认同。(1分)如果这首诗作于南行之初,写他面对生死未卜的南荒之贬,竟能作出游看待,确

实旷达;但“九死”“奇绝”的感受不深切。(2分)写于返归途中,诗人反思此次南行,无辜被贬于九死之地,且长达七年,经历艰难痛苦后不仅“不恨”,而且看作冠平生的奇绝之游,这就不是常人能有的豁达襟怀。(3分)

16.(1) 君子生非异也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分)

17. B(3)“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⑤“向壁虚构”的意思是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

空捏造。)

18. C(A选项种属概念并列,不合逻辑,“保健”包含了减肥、排毒、调节免疫。B选项谓语赘余,“筛

选”“选取”去掉一个。D选项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最后一个分句应加上主语“央视”。)

19. A

20.①对事件A的看法而产生的信念B②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③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

念(答对一句得2分,答对两句得4分,三句全对得5分。如果三句都不准确,最多得3分。)21.本题考查表文转换能力。抓住个税的四次调整,总结出个税起征点额与工薪阶层受益的关系。(1)

我国个税起征点分别经过了800元、1 600元、2 000元、3 500元四次调整。(2)特点:个税起征点逐渐提高;影响:工薪阶层及低收入阶层受益多。(特点:前三次调整幅度小,后一次调整幅度大。影响: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22.(60分)

立意参考:

中心角度:规则、守规则、规则意识。

重要角度:公平。

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