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最新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资料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按照现代军衔制度,评定唐朝十位元帅、十位大将、十位上将

按照现代军衔制度,评定唐朝十位元帅、十位大将、十位上将军衔代表军人荣誉,以职位、资历、才干、功勋综合因素评定。
有唐一代二百九十余年,名将济楚,不可胜数,按照现代军衔制度评定,以下三十位名将,皆无愧于所授军衔。
一、唐朝十大元帅1.卫国公李靖:陕西三原人,南平荆扬、北清沙漠,功盖全唐,出将入相,为一代楷模。
享年七十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
2.英国公李勣:山东菏泽东明人,击薛延陀、破吐谷浑、败北突厥、灭高句丽,历辅三朝,出将入将。
享年七十六,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3.邢国公苏定方:河北武邑人,开定四夷,“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享年七十六,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4·汾阳郡王郭子仪: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四朝静乱,五福其昌,自古人臣之最。
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5.临淮郡王李光弼:辽宁朝阳人,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名将推为第一。
享年五十七,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6.西平郡王李晟:甘肃临潭人,为世虎臣,万人之敌。
击吐蕃,讨河朔。
平朱泚,复京师。
享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7.南康郡王韦皋:陕西西安人,镇蜀二十一年,摧吐蕃、服南诏,开拓万里,功烈为西南之最。
享年六十一,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8.闻喜公裴行俭:山西闻喜人,孤军收复西域,计俘都支,于碎叶城立碑纪功,前后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享年六十四,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献。
9.乐城郡公刘仁轨:河南尉氏人,夷百济、败日本、镇吐蕃,出将入相。
享年八十四,累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10·临洮郡公王忠嗣:陕西渭南华州人击吐蕃、破契丹,攻必克、战必胜。
享年四十五,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以上十位名将,论功业,爵位、才干,资历,名声、品行,授以元帅军街,理所当然,众望所归。
二、唐朝十大将1.河间郡王李孝恭:甘肃秦安人,平巴蜀、定荆场建方面之功。
享年五十,追赠司空、扬州都督,谥号元。
大唐名将录:李姓十大名将

大唐名将录:李姓十大名将有唐一代295年,名将济楚,可谓冠绝历朝历代。
而其中李姓名将,一枝独秀,出类拔萃,势盖全唐。
以下十人,或佐命开国,或戡乱御侮,皆忠勤王室,览其功业,皆不失为当世名将。
然而同途殊归,有人功成名立、有人马革裹尸、有人令名不终,结局天壤之别。
1·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孝恭李孝恭是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之堂侄。
沉敏有识量,为将独当方面,平巴蜀,擒朱粲;下荆襄,俘萧铣;招抚岭南诸州,克丹阳,摛辅公祐,平定江南。
累封河间郡王,性奢豪,厚自崇重,然而宽恕退让,立盖世之功无骄矜自大之色,唐太宗李世民甚加亲重,宗室之中莫与为比。
贞观十四年暴毙,时年五十,追赠司空、扬州都督,谥号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二。
位列武庙六十四将。
2·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之侄。
军谋武勇,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一生戎马,平刘武周、摛王世充,佐命开国。
从征四方,击东突厥、破吐谷浑、摧薛延陀、灭高句丽,功勋显著。
唐太宗李世民称其为当世名将,与李勣、薛万彻相提并论。
封江夏郡王,晚年卷入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于途中病死,时年五十四,后来追复官爵。
3·卫国公李靖李靖是陕西三原人,将家之子,绰有渭阳之风。
临戎出师,凛然威断。
南平荊扬,北清沙漠,破吐谷浑、灭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直斥大漠。
出将入相,累封卫国公。
位重能避,功成益谦,唐太宗李世民称其为一代楷模。
享年七十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武庙十哲。
4·英国公李勣李勣李勣是山东东明人,原名徐世勣。
奋起草莽,振黥、彭之迹。
弃暗投明,际会风云,勒功唐室。
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从平四方,两击薛延陀、破东突厥、灭高句丽。
历辅三朝,出将入相,累封英国公。
为人处世,常能以义藩身,与物无忤,遂得功名始终。
累享年七十六,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武庙十哲。
唐朝十大名将排行榜都有哪些人上榜

唐朝十大名将排行榜都有哪些人上榜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同时也是人才辈出、名将云集的年代,如果给唐朝的名将进行一个排名,你觉得能排进前十的会是哪些人?上期我们讲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李世民、李靖、苏定方、这期我们讲4到10的排名。
第四名郭子仪:以武状元入世从军,早年默默无名,历经七朝帝王。
58岁时平定安史之乱,扭转李唐根基,被称为平定安史第一人,它曾两次帮助皇帝收复长安。
将大唐帝国从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之后更是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立下盖世奇功,以一己之力肩负国家安危20年,,再造大唐荣耀,正是他的存在让唐朝得以延续统治。
他一生中多次被人陷害,导致被罢官多次。
但他也被称为中国千古第一完人,因为他是历史上罕见的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于一生的五福完人、第五名薛仁贵:薛仁贵是唐朝诸多名将中唯一一个从底层上来的,他的经历最传奇,也最励志。
他曾大败九姓铁勒、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相州城、脱帽退万敌、为李唐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脱帽退敌还被评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十大奇迹之一。
第六名李孝恭:李孝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且排名第二。
他是唐朝开国之初统一南方的主帅,要不是被李靖抢了风头,李孝恭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应该会更高的,李渊起兵后,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主要负责巴蜀地区的战役,连续攻下了三十多个州。
之后又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辅公祏等,平定了江南。
在当时就连名将李靖、李勣都曾在其麾下受其统辖。
第七名李勣:李勣就是赫赫有名的徐茂公,是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寨的创始人之一,归顺李唐王朝后,屡建奇功,所以被赐李姓,改名李世勣,到了唐太宗时期为了避讳李世民又改名李勣。
此后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先后两击薛延陀,大败东突厥,并带兵击破高句丽176城,灭亡高句丽,为大唐开疆42州,100县,与大唐军神李靖并列称为大唐的双子星。
第八名李光弼:他和郭子仪齐名,被称为唐代双雄,为大唐的中兴名将,李光弼身为契丹族的将领,一生都在匡扶大唐江山。
唐朝十大名将排行榜

唐朝⼗⼤名将排⾏榜唐朝⼗⼤名将排⾏榜⾏⾛的历史君 2017-11-13 16:19唐朝作为中国最顶峰的朝代,⽂⾂武将竟出的年代,⼩编都不知道怎么去定义这个朝代的名将,再次,⼩编以⾃⼰个⼈的观点总结了⼏个,各位朋友们如果⼩编⼜做的不周到的地⽅希望给我⼀个建议。
1.李靖李靖(571年-649年7⽉2⽇),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
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
后效⼒李唐,为唐王朝的建⽴及发展⽴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浑。
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贞观⼆⼗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九。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
为凌烟阁⼆⼗四功⾂之⼀。
唐⽞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
后⼈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2.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今陕西旬⾢⼟桥镇侯家村)⼈,凌烟阁⼆⼗四功⾂之⼀。
唐朝名将。
官⾄兵部尚书。
封陈国公。
早期不学⽆术,⽽以勇武⾃称。
后⼊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劝李世民发动⽞武门事变。
唐统⼀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开始学习,参与选拔⼈才等。
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
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领⼤军灭⾼昌国。
功勋卓著,开始居功⾃傲,因讨灭⾼昌时私取宝物⽽被下狱,得释后开始⼼⽣怨恨,先后劝⼤将张亮、太⼦李承乾谋反。
贞观⼗七年,侯君集因太⼦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家⼈被迁⾄岭南。
3.李勣李勣(jì)(594年—669年12⽉31⽇),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东菏泽市东明县)⼈。
唐朝初期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平北祖上房徐⽒,他早年投⾝⽡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积(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隋唐武将排行

9、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10、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11、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12、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扁锤将梁师泰——隋唐第15条好汉。挂锤庄庄主,颇有膂力,曾做李元霸驾前开路先锋,后死于伍天锡的镋下。兵器:扁式镔铁锤,重160斤,座骑:挠头狮子黑
小孟尝秦琼——隋唐第16条好汉。字叔宝,曾做历城县捕快,为人极重义气,后成开唐元勋。身长8尺,兵器:瓦面金装锏,重130斤、虎头錾金枪,重82斤,座骑:黄骠透骨龙,绝招:杀手锏
天保将军宇文成都——隋唐第2条好汉。宇文化及长子,身长1丈,隋炀帝的护卫将军,武艺绝伦,后被李元霸撕了。兵器:凤翅镏金镋,重200斤,座骑:浑红兽,师父:鱼俱罗
银锤太保裴元庆——隋唐第3条好汉。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三子,纯真可爱,力量过人,能接李元霸三锤。
兵器:梅花亮银锤,重300斤,座骑:抓地虎,绝招:尽命三锤
四宝将尚师徒——隋唐第10条好汉。临潼关总兵,身戴四宝,故称“四宝上将”,后兵败于瓦岗军,自刎而死,宝贝都归秦琼所有。兵器:吸水提炉枪,重120斤,座骑:呼雷豹,披挂:夜明盔、绵竹连环铠,师父:邱瑞
八马将新文礼——隋唐第11条好汉。红泥关总兵,身长丈二,相貌惊人,孔武有力,后死于瓦岗寨众将围攻之下。兵器:铁方槊,重200斤,座骑:金睛骆驼
勇三郎王勇——字伯当,瓦岗寨的头号射手,与谢科谢映登是好朋友,后忠于李密,两人一道被乱箭射死。兵器:方天画戟、李广弓,座骑:赛龙五斑驳,绝招:百步穿扬
赛白猿侯春——字君集,瓦岗寨的轻功高手,与“地里飞星”尚智尚怀忠是好朋友。兵器:鱼肠剑,座骑:无
震铄古今:大唐帝国十大著名将领

震铄古今:大唐帝国十大著名将领唐朝,一个存在289年的庞大帝国,它有过血腥,黑暗并最终没落,但人们记住的是他的灿烂与辉煌,是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是将星璀璨,攻伐敌国,征战四方的豪情万丈。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唐朝历史上的十大著名将领李靖一、李靖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
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
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
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
二、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三、苏定方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
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
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
乱世隋唐名将表

1.樊梨花唐朝征西大元帅.薛丁山之妻,樊洪之女,樊龙、樊虎之妹.形貌如昭君出塞、西子还魂.贞观年间,西凉国兴兵作乱,进犯边境,唐太宗御驾亲征,先胜后败,战事不利.监国殿下李治任薛丁山为二路元帅领兵增援.至寒江关,樊梨花尊师命归唐,嫁薛丁山,并协助大唐继续平西.不久薛仁贵身亡,樊梨花登台挂帅,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平定了西凉国之乱,樊梨花居功厥伟,高宗时加封为威寧侯. 资料《薛丁山征西》.另《神明聖纪》中有记载.2.杜如晦克明唐初大臣。
京兆杜陵人。
杜楚客之兄长。
父祖世代为官。
隋末曾任滏阳尉。
唐兵入关,初任秦王府兵曹参军、陕州总管府长史,后迁陕东道行台司勋郎中。
曾随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并助其取得帝位。
是参与谋划的重要人物之一。
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死后徙封莱国公)。
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杜”。
3.褚遂良登善唐初大臣,书法家。
钱塘人,一作阳翟人。
博通文史,精于书法。
以善书由魏徵推荐给太宗,后任谏议大夫。
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次年任黄门侍郎,参预朝政。
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反对太宗亲征。
22年为中书令,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
竭力反对高宗废立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后又贬爱州刺史。
显庆三年死于任所。
他的传世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4.裴寂玄真唐朝初期大臣。
蒲州桑泉人.隋末为晋阳宫副监,与李渊友善。
世民以钱赂之,使劝渊起兵。
及兵起,以宫女、米帛甲仗助渊,为大将军府长史。
及渊入长安,寂为大丞相府长史,继而又劝渊即帝位。
唐建,拜尚书右仆射,受渊隆宠极等,贵震当世。
619年,率兵击刘武周,图收复太原,大败,被属吏治罪,俄释之,待遇如初。
因与刘文静不偕,谮杀之。
高祖末年,册拜司空。
629年,坐与妖言僧交结,免官削封,放归故郡,旋又因罪贬静州。
唐朝十大良将、四大名将、四大猛将、四大谋士

唐朝十大良将、四大名将、四大猛将、四大谋士网上常有人自行列出唐朝名将榜,个人以为这些排榜认识上存在着模糊认识。
实际上,名将不等于良将,从不同角度来看,军事人才可分为四类,一曰良将,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才略过人。
二曰名將,功劳不小,但这主要凭借各种明显优势而取得,并未显示出超人才略。
三曰猛将,主要靠个人战力建树功勋。
四曰谋士,并未独立统军作战,只在运筹帷幄方面显示出超人的战略远见和谋略。
下面,个人从用兵特点、战功、军事思想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列出唐朝十大良将、四大名将、四大猛将和四大谋士。
十大名将一、唐太宗李世民战绩:指挥了平灭了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之战,亲自指挥并赢得了驻跸山之战,他也是灭东突厥之战及诺真水之战的战略决策者。
是大唐无敌武功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用兵特点:先胜而后求战,打有把握之战,最善于利用主力会战,一战灭人国。
经典战例: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关一战锁双龙,驻跸山之战三万歼敌十五万,破突厥之战在选将用人和把握战机方面更有超人之处。
军事思想及影响:留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被宋人列为《武经七书》之一,至今流传于世。
列为第一的原因:战功无人能及,在把握战机和选将用人方面独步历史。
二、李靖战绩:平萧铣、辅公祏,灭东突厥、吐谷浑,皆一战灭人国。
硖石之战击退颉利主力的胜利。
为大唐开疆拓土大业打下第一块基石。
此外,他还曾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过夜袭萧铣军寨、硖石之战击退颉利主力的胜利。
用兵特点:着眼全局、察微识渐、先胜后战丶总是尽力削弱乃至化解主力决战,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经典战例:沉舟惑梁兵、三千骁骑袭定襄。
军事思想:著有《六军镜》。
留传于世的著作除《唐李问对》外,还有《李卫公兵法辑本》一部。
三、裴行俭战绩,在唐朝国势极速下滑之际,一破西突厥、粉碎了吐蕃勾结西域反唐势力削弱唐朝的战略企图,两破东突厥,稳定了唐朝北部边境,重新稳固了唐朝天下共主的宝座。
用兵特点:与李靖相似,力求避免化解主力决战,力争不战屈人之兵。
隋唐四猛四绝十三杰

隋唐四猛四绝十三杰隋唐四猛四绝十三杰是指隋唐时期,以其勇猛无敌和卓越绝技而著称的十三位英雄豪杰。
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技能和过人的能力,以及为了正义和国家利益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印在历史的篇章中,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传说。
隋唐四猛,分别指的是独眼将军裴元庆、二郎神李靖、铁扇公主杨玉环和霸王李世民。
他们的勇猛威武、智勇双全,成为隋唐时期的武将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裴元庆,字元素,是唐朝将领中名声最盛的独眼将军。
他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单目如鹰,神准无比。
他在战场上跳起七尺多高,手中刀剑如飞,威震敌阵。
他在东突厥的战斗中屡建战功,被封为独目将军,并且成了唐朝上层领导的得力干将。
李靖,被尊为文武双全的二郎神。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非常重视文化,能借天文地理之术预知天灾人祸。
他在战场上机智灵活,军略过人,在捍卫国土和巩固唐朝统一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玉环,是唐朝名妓杨贵妃的妹妹,被尊为铁扇公主。
她出生于武将世家,从小便练就了一身了不起的武艺。
她精通五行八卦,擅长使用铁扇,神出鬼没。
她的美貌和勇猛的战斗力使得她在唐朝武将中独树一帜,成为无人能及的存在。
李世民,是隋朝末期的一位人才出众的君主。
他聪明机智,善于用兵,对内外政策一丝不苟。
他经过多年的辅佐隋朝,最终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
在国家统一后,他继续拓展领土,征服了许多敌对的国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
十三杰是指在隋朝和唐朝期间,为了追求正义、保护百姓而英勇奋斗的十三位豪杰。
其中有战场上的英雄将领,也有侠义之士。
他们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抵御敌人,保卫国家和人民,成为了当时社会的英雄。
其中有如雷贯耳的战将千手观音,他手下不仅有千军万马,还可呼风唤雨、分身术等神奇能力。
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威震东南亚。
还有阎罗王,他是冥界的主宰,拥有无上的权力和智慧。
他以其公正无私和明智善于分配资源的能力而受到尊敬。
在他的统治下,冥界安定和谐,邪恶势力节节败退。
李世民十大铁杆猛将:程咬金第三,秦琼第四,第一位号称百万人敌

李世民十大铁杆猛将:程咬金第三,秦琼第四,第一位号称百万人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皇帝,为什么有成就,因为他有一大帮铁杆猛将,算起来大概有十多位。
当年有十一位猛将跟他一起制造玄武门之变,除了侯君集最后反他被杀外,其余十位猛将都一直对他忠心耿耿。
第十位:刘师立(?—640),唐初将领,宋州虞城(今商丘虞城)人。
初侍王世充,后附李世民,参与玄武门兵变。
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病卒。
第九位:独孤彦云,生卒不详,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长孙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德宗即位后,以独孤彦云乃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而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第八位:张公谨(594-632),唐朝将领,魏州繁水人,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随李靖征讨东突厥,病逝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后改封郯国公。
第七位:公孙武达,生卒不详,唐初将领。
京兆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
以豪爽狭义著称。
在隋朝时做骁果。
武德初年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拼死力战功劳大,多次升任后为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
参与玄武门之变,后率领两千名骑兵战突厥,与其殊死搏斗,突厥几乎全部被斩杀或淹死。
永徽年间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陪葬昭陵。
第六位:翟长孙,生卒不详,唐代名将,初随薛举在金城建立西秦,唐军大败薛仁杲后,翟长孙果断率部归降李唐,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又是玄武门之变主要战将,和张士贵共同组建著名的玄甲军,成为一代赫赫战功的战将。
第五位:屈突通(557—627)。
唐朝开国猛将,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
”民间有谚:“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为玄武门之变主要干将,参与唐朝历次大战,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病故。
善终。
第四位:秦琼(?—638年)。
唐朝开国猛将,参加李世民指挥的历次战役,每战必先,手持马槊勇闯万军。
玄武门之变主要干将,晚年因作战负伤太多疾病缠身,病死,后与尉迟恭并为门神。
大唐名将录:出类拔萃,有唐一代之十大名将

大唐名将录:出类拔萃,有唐一代之十大名将有唐一代,出类拔萃之十大名将,浏览多个版本,李靖、李勣、苏定方、郭子仪、李光弼、李晟此六人俱皆当选,确是不容置疑,但有的版本将秦琼、尉迟恭、薛仁贵排在全唐十大名将之列,感觉三人虽名头响亮,但在唐朝众多名将之中,其功业不足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等六人相提并论。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以一国之尊,万乘之主,如何与众将并列。
以下全唐十大名将排名,力求客观公正。
一家之言,抛砖以引玉,诸君见仁见智,请予以批评指教!十、抚众安边——王忠嗣王忠嗣陕西渭南人,少孤,唐玄宗抚为养子。
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少以勇敢自负,从薛嵩击吐蕃,玉川之役,轻骑袭敌,致吐蕃赞普狼狈逃亡,以功迁陇右节度使。
北击契丹,三战三捷,全歼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
大破突厥叶护部,诛杀可汗乌苏米施;参加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路大军,致吐蕃二王子阵亡,吐谷浑归附唐廷。
历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
忠嗣立功绝域,为世虎臣。
及为节帅,佩四镇之印,掌万里之疆,以持重安边为务,不欲竭中国之力以幸功名。
声名日盛,为在朝权臣诬陷,因青绳之点,几危其身,贬汉阳太守、迁汉东太守。
终年四十五,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九、开定四夷——刘仁轨刘仁轨字正则,河南尉氏人。
少恭谨好学,博涉文史。
历官给事中、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镇百济。
仁轨虽起自儒生,将略卓绝一时,白江口之役,夷百济、败倭国(曰本),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功成微外,名震天下。
攻新罗、御吐蕃,所至有功。
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专任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
仁轨甘言接人,以收物誉,出入中外,进退之间,曲尽情礼,君臣之际,良史美谈。
虽贵显,不自矜踞。
然逞其私忿,陷人之不能,使李敬玄卒败军事,贻国之耻,不能无憾。
唐朝供奉的64名将

唐朝供奉的64名将唐朝供奉的64名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设武庙十哲,分别为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吴国大将军孙武,魏国西河太守吴起,燕国昌国君乐毅,秦国武安君白起;西汉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即徐世绩)。
安史之乱后经颜真卿奏请,议定名将六十四人,名单如下:左列: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西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西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刘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右列: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西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东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西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刘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晚唐十大名将,扶大厦之将倾!

晚唐十大名将,扶大厦之将倾!十、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历官左散骑常侍。
黄巢之乱时,任招讨副使,镇守洛阳。
黄巢掠蕲黄,被曾元裕击败,斩首四千余人,黄巢遁逃濮州。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阳)以东大破王仙芝的部队,击杀万余人。
招讨使宋威老病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为招讨使(“诸道行营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
宋威还驻青州(今山东益都)。
至此,王仙芝一路败退。
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击破王仙芝。
王仙芝被俘斩。
以功任平卢节度使,镇守青州。
曾元裕九、东川节度使颜庆复唐人。
懿宗咸通间,为左神武将军。
十年,南诏进陷黎、雅,受诏统兵往援成都。
右武卫上将军宋威先至,破敌居多。
庆复疾之,夺威军。
十一年,拜东川节度使。
南诏兵退去后,教蜀人守备之策。
南诏知有备,不复犯成都。
颜庆复八、归义节度使张淮深张淮深(831年-890年),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哥哥张议潭的儿子。
张议潮的女婿索勋发动政变,杀张淮深夫妻和六子,自立归义军节度使。
张淮深七、武威郡王李载义李载义(?—837年6月4日),初名李再义,字方谷。
唐朝藩镇、将领,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存疑)。
李载义少年时以勇力见称,被卢龙节度使刘济招入亲军,累升衙前都知兵马使。
宝历二年(826年),李载义发动兵变,杀卢龙节度使朱延嗣,自称留后。
旋即获朝廷承认,授为卢龙节度使,封武威郡王。
他对朝廷颇为恭顺,又参与平定沧景之乱,因功加衔同平章事。
大和四年(830年),相继击败奚族及契丹的入侵。
次年,被部将杨志诚驱逐,辗转入朝,受到唐文宗的礼遇。
此后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并加兼侍中。
开成二年(837年),李载义逝世,年五十。
获赠太尉。
李载义六、武宁节度使王式唐末名将。
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
祖恕,官扬州,遂居扬州。
唐朝宰相王播之子。
初以门荫为太子正字,累迁殿中侍御史。
因通过郑注求见宦官王守澄,被弹劾,出为江陵少尹。
“五代十国”十大名将

“五代十国”十大名将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段大分裂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十国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诸国林立,战乱不断,却也早就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将领。
一、李存孝代州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
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
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
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唐朝武将排名,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包括谁?

唐朝武将排名,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包括谁?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包括谁?主要包括李靖、李世绩、苏定方等。
唐朝有哪些武将官职?唐朝武将官职:正一品:天策上将(唯李世民一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中都督、上都护、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大都护府副都护;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上府折冲都尉、上都护府副都护、上轻车都尉、军器监、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从四品:宜威将军、明威将军、轻车都尉、太子左右卫、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上骑都尉、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太子亲勋翊卫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下府折冲都尉;从五品:游击将军、骑都尉、亲王府副典军、驸马都尉、奉车都尉、下都督府上州司马;正六品:昭武校尉、骁骑尉、昭武副尉、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上镇将;从六品:振威校尉、振威副尉、飞骑尉、诸率府左右司阶、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云骑尉、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中镇将、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下镇将;从七品:翊麾校尉、翊麾副尉、武骑尉、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
唐朝的28大将唐朝的二十八员大将应该是长孙无忌(齐国公),李孝恭(河间王),杜如晦(莱国公),魏征(郑国公),房玄龄(梁国公),高士廉(申国公),尉迟敬德(鄂国公),李靖(卫国公),萧瑀(宋国公),段志玄(褒国公),刘弘基(夔国公),屈突通(蒋国公),殷开山(勋国公),柴绍(谯国公),长孙顺德(薛国公),张亮(勋国公),侯君集(陈国公),张公瑾(郯国公),程咬金(鲁国公),虞世南(永兴公),刘政会(邢国公),唐俭(莒国公),李绩(英国公),秦叔宝(胡国公),罗成(越国公),薛仁贵(平阳郡公),薛丁山(两辽王),樊梨花(威宁侯)。
忠烈慷慨——唐末十大名将

忠烈慷慨——唐末十大名将唐朝未年,阉竖弄权于内,藩镇跋扈于外,裘甫、庞勋、王仙芝、黄巢、秦宗权先后揭竿而起,弄得天下大乱,幸赖一班英烈,前仆后继,终于削平大难。
以下十人,虽才非韩、白,然用兵制胜,为国效劳,亦足称一时名将。
十、王式王式山西太原人,历官晋州刺史,整治器用,以严备称,贼不敢犯其境。
迁安南都护,修治濠栅,镇抚叛乱,封疆清晏。
值浙东裘甫起义,攻城略地。
奉命以渐东观察使平定叛乱,摛获裘甫,押解京师斩首。
后率兵镇压徐州银刀军兵变,设计尽杀乱兵。
擢武宁节度使,入朝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五。
九、康承训康承训宁夏宁武人,出身将门,历官义武节度使,颇立功勋。
迁岭南西道节度使,防御南诏。
擢为义成军节度使,前后二载,平定徐州庞勋起义,以功迁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受宰相弹劾,屡贬至恩州司马,后授左千牛卫大将军,享年六十六。
八、曾元裕曾元裕历官左散骑常侍,南诏犯境,率兵入援成都,于新都斩虏二千余,迁招讨副使征讨黄巢,于蕲黄斩首四千余。
于信都大破王仙芝,以功代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终于于黄梅歼敌五万余,擒杀王仙芝,以功迁平卢节度使,镇青州。
七、王处存王处存陕西西安人,世藉神策军,历官义武军节度使,黄巢陷长安,唐僖宗出逃蜀中。
处存闻讯,义愤填膺,不待朝命,举义师于安喜,勤王讨贼,与李克用、王重荣收复京师,合诸军击黄巢于泰山。
以功迁侍中、检校太尉。
享年六十六,追赠太子太师,谥号忠肃。
六、王重荣王重荣山西祁县人,当唐之未,再逐其帅。
值长安沦陷,斩贼使于近关,起兵勤王,横身赴难。
平黄巢、馘朱玫、仆朱熅、定王室,有功于一时。
官至太尉,同平章事,封瑯琊郡王。
然阻兵召乱,又伤于峻法,待下少恩,而为部将杀害。
五、杨复光杨复光福建人,出自权宦世家,屡为诸镇监军,虽出自黄门近幸,然慷慨有大志,善抚士卒,御下有恩。
镇压黄巢起义,劝降朱温归顺,其功不细。
病逝河中,军中闻其死,皆恸哭。
而麾下多立功名者,如其讨贼立功,宦寺之中,岂无贤才。
威震殊俗,名动天下——大唐三十六名将

威震殊俗,名动天下——大唐三十六名将谈论历史,强汉盛唐,为人喜闻乐道,唐朝二百九十年历史,名将辈出,或南征北伐,佐命开国,或守边辟土,威震绝域,或平叛讨逆,力挽狂澜,今选择其中出类拔萃的名将三十六人,按照三十六天罡星排列如下:1.天魁星卫国公李靖2.天罡星晋国公裴度3.天机星邺县候李泌4.天闲星河间王李孝恭5.天勇星汾阳郡王郭子仪6.天雄星临淮郡王李光弼7.天猛星鄂国公尉迟恭8.天威星西平郡王李晟9-天英星英国公李勣10.天贵星江夏王李道宗11.天富星南康郡王韦皋12.天满星北平郡王马煫13.天孤星邢国公苏定方14.天伤星临洮郡公王忠嗣15.天立星中山郡公王晙16.天捷星乐城郡公刘仁轨17.天暗星扶风郡王马璘18.天祐星闻喜公裴行俭19.天空星韩国公张仁愿20-天速星代国公郭元振21.天异星咸宁郡王浑瑊22.天微星宋国公唐休璟23.天究星凉国公李愬24.天杀星武威郡王李嗣业25.天退星东都留安张齐丘26.天寿星阳翟郡公郭孝恪27.天剑星耿国公王孝杰28.天平星凉国公薛讷29.天罪星雁门郡王田承嗣30.天损星陇西郡王李宝臣31.天败星西平郡王哥舒斡32.天军星星南平郡王高崇文33.天慧星陈国公候君集34.天暴星大宁郡王仆固怀思35.天哭星凉国公李抱玉36.天巧星胡国公秦琼以上三十六名将,李孝恭、李靖、尉迟恭、李勣、秦琼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靖、尉迟恭李孝恭、苏定方、张仁愿、郭元振、裴行俭、王晙、王孝杰、张齐丘、郭子仪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
李晟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
李靖、李泌、郭子仪、裴度、李晟配飨历代帝王。
裴度威名播于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二十年,李泌运筹帷幄之中。
参赞克复之功,是以二人名列其中。
哥舒翰威名之将,弗克令终,仆固怀恩功冠诸将,为臣不终。
田承嗣、李宝臣开藩镇割据之祸端,四人正合天败、天暴、天罪、天损之名,何况四人亦唐朝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是以名列其中。
图片来自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评说: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败过,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哥舒翰为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护神,行军千里灭小勃律;张守珪连挫后突厥、吐蕃、契丹经营边疆;李祎有西破吐蕃夺石堡之功,又东平奚契丹叛乱,不愧为太宗的后人;张孝嵩经营西域,连挫突骑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开元诸将中名列前茅;郭知运先后居北庭、陇右,甚为蕃夷所惮;张仁愿独挡一面,扭转了唐朝对后突厥的形势;唐休璟先策划了收复安西四镇,后在洪源屡破吐蕃,为武周朝诸将之首;盛唐诸将和中唐诸将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千里马皆出自于王忠嗣这位伯乐的培养和提拔。
盛唐仍然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将之外,还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张忠亮、郭元振、张齐丘、萧炅、章仇兼琼、夫蒙灵察、阿史那献、来曜、何履光、孙仁献、韩思忠、张审素、李多祚、程千里、鲁炅、张九节等名噪一时的将领。
中唐十大名将(755-826):汾阳郡王郭子仪(697~781)、临淮郡王李光弼(708~764)、西平郡王李晟(727~793)、南康郡王韦皋(746~806)、咸宁郡王浑瑊(736~800)、扶风郡王马璘(721~777)、大宁郡王仆固怀恩(?~765)、凉国公李愬(773~821)、陈国公李光颜(760~826)、北平郡王马燧(726~795)。
评说: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首功之将,成再造大唐之伟业,郭子仪后又屡败吐蕃,有单骑退回纥的传奇;李晟、浑瑊、马燧为平定二帝四王之乱的功勋,又屡挫异族入侵;韦皋有诸葛遗风,在唐蕃第二战场重创吐蕃,其功为西南据;李光颜、李愬为元和中兴的两员顶级名将;马璘有从破安史之功,后又屡挫吐蕃入侵;中唐诸将中,自天宝末至贞元初的,皆受过郭子仪领导;中唐后期的名将都各挡一面,镇一方。
中唐相对于初盛唐,战绩或有缺少,但名将却不亚于盛唐,在中唐十将之外,还有张巡、高崇文、崔宁、曲环、郝玼、李抱玉、白元光、李嗣业、郭昕、李抱真、范希朝、段秀实、张光晟、王思礼、田缙、史敬奉、严武、刘济、李元忠、杜叔良、李光进、路嗣恭、王翃、李文悦、野诗良辅、张舟、刘昌、桂仲武、张伯仪、李皋、严震、王佖、严砺、李进诚、来瑱、曹高仕、阳旻等中兴大唐的将领。
晚唐十大名将(827-888):南阳郡公张义潮(799~872)、渤海郡王高骈(?~887)、兰陵郡王张仲武(?~849)、东阳郡王刘沔(?~846)、河阳节度使石雄(?~847?)、武宁节度使王式(?~867?)、武威郡王李载义(?-837)、归义节度使张淮深(831~890)、东川节度使颜庆复(?~875?)、平卢节度使曾元裕(?~880?)。
评说:张义潮为晚唐民族英雄,归义大军孤军奋起,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吐蕃自是衰绝;高骈为有唐一代破南诏之首,复安南、镇西川、击黄巢;张仲武为晚唐一代名将,破獯鬻之众,帐盈七千;拓鲜卑之疆,地开千里;万狄稽颡,百蛮投诚;数击党项、西羌,大败回鹘乌介,进讨昭义,史赞:孰称善将?刘沔、石雄;王式有才略以文入武,南复交趾,东定江浙;李载义镇卢龙,削藩破奚;张淮深独挡西北要地,屡抗群蛮;颜庆复统领西南,重创南诏;曾元裕先有破南诏之劳,后有诛王黄乱之功。
晚唐诸将,以河西、西蜀、卢龙、河东、岭南各边地镇将为主,击回鹘、复河西、溃吐蕃、收党项、定交趾、败南诏、御奚契丹,为唐末五代的中原混战提供了边疆安全。
此处评说的晚唐已经在群雄割据的前夕,各地人才日趋归入地方,忠于皇室的将领越来越少,就整个唐朝名誉下的著名将领,在晚唐十将之外,还有李可举、杨复光、卢耽、郑从谠、李鄠、董昌龄、史元、宋威、毕减、张仲至、萧鄴、赫连铎、黄景复、李思忠、石公绪、康承训、崔珙、刘潼、王宰、张璘、高仁厚等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等进入五代割据的节度使不在其列)。
888年唐昭宗以后的二十年属于诸侯纷纷建国的时期,天下文武都各为其主,故不列入晚唐的名将评说之列。
唐朝一百零八名将录(按出生年或去世年排序,由唐初列至唐末,唐代皇帝以及五代十国称帝者不在其内)【三十六帅】.卫国公李靖(571~649),兵家亚圣、凌烟功臣、武庙十哲.霍国公柴绍(?~638),开国驸马、凌烟功臣.河间王李孝恭(591~640),开国宗室、凌烟功臣、武庙名将.陈国公侯君集(?~643),凌烟功臣.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652),贞观名将.江夏王李道宗(?~653),开国宗室名将.毕国公阿史那社尔(?~655),贞观名将.邢国公苏定方(592~667),药师真传、武庙名将.英国公李世勣(594~669),药师齐名、凌烟功臣、武庙十哲.凉国公契苾何力(?~677),初唐名将.安东都护高侃(?~678?),初唐名将.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大帝名将.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药师二代、武庙名将.燕国公李谨行(?~682),大帝名将.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药师三代.平原郡公程务挺(?~685),药师三代.宋国公唐休璟(627~712),武周名将.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药师三代.耿国公王孝杰(632~697),武庙名将.韩国公张仁愿(?~714),武庙名将.南阳郡公张孝嵩(?~727?),开元名将.中山郡公王晙(653~732),武庙名将.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开元名将.南阳郡公张守珪(?~740),开元名将.信安王李祎(663?~743),宗室名将.北庭都护盖嘉运(?~750?),玄宗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697~781),再造唐室、武庙十哲.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四镇节度、玄宗名将.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天宝名将.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天宝名将.临淮郡王李光弼(708~764),再造唐室、武庙名将.西平郡王李晟(727~793),再造唐室、武庙名将.南康郡王韦皋(746~806),诸葛遗风、西南名将.兰陵郡王张仲武(?~849),东北名将.南阳郡公张义潮(799~872),归义之魂、西北名将.渤海郡王高骈(?~887),晚唐名将【七十二将】.蒋国公屈突通(557~628),凌烟功臣.彭国公王君廓(?~627),武德名将.胡国公秦琼(?~638),凌烟功臣.鄂国公尉迟恭(585~658),凌烟功臣、武庙名将.武阳公李大亮(586~644),贞观名将.虢国公张士贵(586~657),初唐名将.卢国公程知节(589~665),凌烟功臣.潞国公薛万均(?~641),贞观名将.阳翟郡公郭孝恪(?~649),贞观名将.琅玡郡公牛进达(595~651),贞观名将.褒国公段志玄(598~645),凌烟功臣.果毅都尉席君买(?~650?),传奇小强.东平郡公程名振(?~662),大帝名将.朝散大夫王玄策(?~662?),传奇小强.同安郡公郑仁泰(?~663),初唐名将.安国公执失思力(?~663),贞观名将.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669?),初唐名将.黎阳公刘仁愿(?~670?),大帝名将.右威卫将军孙仁师(?~671?),大帝名将.鸿胪卿萧嗣业(?~680),大帝名将.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大帝名将.同平章事娄师德(630~699),盛唐名将.平阳郡公薛讷(649~720),盛唐名将.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720?),盛唐名将.潞国公郭虔瓘(?~720?),盛唐名将.代国公郭元振(656~713),武庙名将.虢国公杨思勖(659~740),开元名将.河西节度使王君涣(?~727),开元名将.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735?),开元名将.左监门将军杜宾客(?~735?),传奇小强.河西节度使崔希逸(?~738),开元名将.北庭副使张思礼(?~740?),开元名将.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747),玄宗名将.徐国公萧嵩(668~749),玄宗名将.陇右节度使杜希望(?~750?),玄宗名将.浑崖峰骑将臧希液(?~750?),传奇小强.凉国公李抱玉(704~777),中唐名将.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756),天宝名将.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756),天宝名将.昌化郡王乌承玼(?~762?),盛唐名将.河南节度副使张巡(708~757),传奇小强.武威郡王李嗣业(?~759),传奇小强.大宁郡王仆固怀恩(?~765),再造唐室.朔方节度使张齐丘(?~766?),武庙名将.冀国公路嗣恭(710~780),中唐名将.张掖郡王段秀实(718~783),中唐名将.扶风郡王马璘(721~777),中唐名将.礼部尚书崔宁(722~783),西南名将.振武节度使张光晟(?~784),中唐名将.南阳郡王白元光(?~786),中唐名将.陈许节度使曲环(725~799),中唐名将.郑国公严武(726~765),西南名将.北平郡王马燧(726~795),再造唐室.礼部尚书王翃(730?~802),中唐名将.昭义节度使李抱真(733~794),中唐名将.武威郡王郭昕(?~800?),西域名将.咸宁郡王浑瑊(736~800),再造唐室.南平郡王高崇文(746~809),中唐名将.河东节度使范希朝(?~814),中唐名将.陈国公李光颜(760~826),中唐名将.凉国公李愬(773~821),元和名将.安南都护张舟(?~820?),元和名将.保定郡王郝玼(?~820?),西北名将.灵武军将史敬奉(?~830?),西北名将.盐州刺史李文悦(?~830?),西北名将.武威郡王李载义(?~837),东北名将.东阳郡王刘沔(?~846),晚唐名将.河阳节度使石雄(?~847?),晚唐名将.武宁节度使王式(?~867?),晚唐名将.东川节度使颜庆复(?~875?),西南名将.平卢节度使曾元裕(?~880?),晚唐名将.归义节度使张淮深(831~890),西北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