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神奇的眼睛剖析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
A
B
C
D
矫正后,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四、显微镜
由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
聚光作用。
显微镜 :
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凸透镜。
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 目镜的作用
增大视角的方 法
显微镜
使被观察的物 体成一个倒立 的放大的实像, 像投影仪的镜
头
把物镜成的实 像,再一次放 大成虚像相当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薄(太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 太弱,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近处一点的光会聚 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的特点,配戴用凸透镜制作 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一、眼睛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 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玻璃体
视网膜
通住大脑的神经
眼球的结构 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人眼看清物体的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
会聚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 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人眼看清物体的原理——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厚(太凸,焦距太小),折光能力太强。
光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 模糊的光斑。
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配戴用凹透 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神奇的眼睛 (2)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6、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实质上就是一个凸透镜 B.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透镜焦点以内 C.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要想看到更大的像,放大镜须靠近物体移动 7、照相机对世博会期间展出的世博熊猫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甲所示,若相机的 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 )。
(1)放大镜[来源:Z+xx+] ①成像特点:物体在焦点内,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②调节方法:要使像变大,应增大物距;要使像变小,应减小物距。 (2)照相机 ①成像特点:物体在焦点外,离透镜越近,像越大,像距越大;离透镜越远,像越小, 像距越小。 ②调节方法:要使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要使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同 时减小像距。 12、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1)调整距离:调整距离常称“对焦” ,其实质就是调整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相对底 片(光屏)的距离,使所成的实像准确地落在胶卷上。 摄近 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即镜头向外伸出一些,离胶片远一些(暗 箱应拉长些),像大一点;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即镜头往后缩,离 胶片近一些,像小一点。 (2)控制曝光量:通过照相机的快门和光圈来调节。
(3)原理: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如图所示。
放大镜的原理及调节: 放大镜利用的是物体在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越大, 所成的虚像越大。所以,要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大的像,应使放大镜远离物体,但要保证物 体在放大镜的焦点之内。 6、显微镜 (1)用途:观察一些微小的、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物体。 (2)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显微镜由两组 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 凸透镜叫做物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长。 (3)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物 镜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放大、倒立的实像再次放大,最终观 察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神奇的眼睛》教学反思
《神奇的眼睛》教学反思本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学生已经具备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基础知识,现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反思如下:一.亮点1.教学设计上,结合生物学科里已经学过的眼睛结构,通过展示眼球模型,融合渗透学科间的知识。
2.通过照相机成像特点来引出“眼睛成像是调节的哪里?又是如何调节的?”从而开启了学生的研究之路,顺理成章的引出“水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将不便研究的物体变得可以研究是物理实验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
同时用F光源取代传统的蜡烛,实验效果更佳。
在分组实验研究中,每一小组通过KT板展示的眼球模型,有效提醒学生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不能调整的特点。
整节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动手实验并结合学案完成实验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教学设计上,以实验探究为明线,以“眼镜发展”为暗线,眼镜的发展是因为眼睛的需求,让学生除了了解到眼睛成像的机理、近视眼远视眼成像特点与矫正外,更多的通过眼镜的发展,比如从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再到激光手术的矫正,让学生认识到激光手术的利弊从而更珍爱眼睛,同时也能从这些精密的手术操作中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带来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愿意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
4.在保护视力这部分,除了传统的“明视距离、眼保健操等”又增加了科技感十足的“专业防护镜”,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眼睛,还要让学生知道不同情况该具体怎样保护眼睛。
5.课堂把控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课堂层层推进。
对学生积极的回答予以肯定,对语言表达不足的学生予以鼓励并适时帮助。
二.不足1.课堂引入中,以视频“眼睛发展史”30秒引入,似乎没能直接进入眼睛成像的正题,如果换做“水透镜”实验引入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正常眼睛看远近物体的时候,原设计中全程让学生设计与参与,由于学生刚用到“水透镜”,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设计方案与实验操作费时较多,可以尝试老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先找一些设计灵感,便于重点内容“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中能更顺利的完成。
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对比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认识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2.认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图4-6-1)眼睛是由睫状肌、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如图4-6-1所示。
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物体。
拓展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近点大约在10 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
例1 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能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析: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变强,从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会聚,造成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4-6-2甲所示,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可以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图4-6-2乙),使光线变得发散,使远处物体的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教材问题全解(见教材第79页实验探究)(1)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2)器材:蜡烛、近视眼镜、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光屏。
(3)探究过程:①近视眼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成清晰像时,光屏的位置)②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表示的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③保持蜡烛与透镜位置不动,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神奇的眼睛(解析版)
神奇的眼睛(解析版)神奇的眼睛(解析版)眼睛是人们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它不仅能捕捉到周围的图像和颜色,而且能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认知。
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之外,眼睛还有一些神奇的能力,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色彩辨识能力眼睛作为感知色彩的重要器官,能够辨识出丰富的颜色。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感知到大约100万种不同的颜色。
这一能力得益于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从而使我们眼睛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二、深度感知眼睛除了能够辨别颜色,还能提供空间的深度感知。
这是因为我们双眼处于头部的两侧,视角有所不同。
当我们观看远处物体时,双眼的视角较小,物体看起来离我们较远;而当我们观看近处物体时,双眼的视角较大,物体看起来离我们较近。
通过双眼的深度感知,我们能够判断物体的距离和位置,从而进行准确的行动。
三、适应能力眼睛还具备适应能力,即眼睛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焦距。
当我们从室内走到室外时,眼睛能够快速调整焦距,使我们不会因强光而感到不适。
这一能力得益于眼睛中的晶状体,它可以通过变换形状来改变焦距,从而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
四、快速反应能力眼睛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是其神奇之处之一。
当我们遇到突发的危险或意外时,眼睛会立即发出警示信号,让我们的大脑做出及时反应。
这种反应能力是因为眼睛中的视网膜上有透明突起物——玻璃体。
玻璃体可以将外界光线迅速传递给视网膜,从而使我们能够迅速意识到周围发生的变化。
五、隐形保护层眼睛有一个神奇的保护层,它将眼球表面与外界环境隔开,防止眼球受到外界物体的伤害。
这个保护层就是我们常说的泪液。
泪液能够清洗眼睛表面的尘埃和杂质,并且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保护眼睛免受感染。
六、幕布效应当我们暴露在强光和刺眼的环境中时,眼睛会自动调节来保护视力。
这种自动调节的现象称为幕布效应。
幕布效应的原理是瞳孔的自动调节,瞳孔会在强光下收缩,减少光线的进入,从而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
《神奇的眼睛》 说课稿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眼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以及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然后,教材重点阐述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视力问题的本质,并学会如何保护眼睛。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传播和成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眼睛和视力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眼镜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眼睛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眼睛的成像原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2、教学难点(1)眼睛的调节作用。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6神奇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球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角膜有什么作用?”,“晶状体如何调节视力?”等。
2.通过提问,让学生探讨视觉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为什么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需要调节晶状体的厚度?”等。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眼球模型和视觉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眼球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视觉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得课堂教学既严谨又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眼睛健康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球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提问:“你们对眼睛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眼睛的认识,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案例分析《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麻斗波物电学院2011级物理学一案例背景一个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
这些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整体功能。
这些因素包括: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和媒体。
其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主题动作于客体而实现的。
教学是教与学两种活动的统一为特征的。
这种统一是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由教师指导着进行的。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地位,其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在灌输物理知识的地位。
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体现。
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环境,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受到全面的物理基本训练。
所以,在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一节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放弃传统讲授课的模式,采用自学讨论模式。
二案例描述1.备课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置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及眼睛的视物原理;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情况;3.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4.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懂得爱眼护眼,拒绝近视。
2.新课教学主题是自学的起点。
所以,首先,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眼睛吗,知道我们是如何看到世间万物的吗?要了解我们的眼睛,就需要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主题是《神奇的眼睛》接着,我发给学生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光屏,用来模拟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概况以及其矫正的方法。
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课件 4.6神奇的眼睛
眼睛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来得到清晰的像的。
三、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 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 视眼镜。
四、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 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 视眼镜。(老花眼镜)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知识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照相机和眼睛的相同点:
它们的成像原理相同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 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
近视眼
远视眼
正常眼小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爱眼日: 6月6日谢谢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没有回报。 当你被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记住,碳正是因为压力而变成闪耀的钻石。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有人将你从高处推下的时候恰恰是你展翅高飞的最佳时机。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努力希望没有。——王敬花 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神奇的眼睛》PPT课件 沪科版物理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 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视 网膜上。
看近处——晶状体 厚,焦距小
看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远处——晶状体 薄,焦距大
人眼调节原理——改变晶状体的厚度(焦距)
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
成因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远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视网膜前
远视眼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 (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小结
第2课时 生活中常用的几种透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么?
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可以将较小的、肉眼不 易辨清的物体“放大”,以便人们能看得更清楚。
F
F
f
照相机
照相机成像原理图
照相机
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
成因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近处物体的 视网膜后 成像位置
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矫正
在近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 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 情况。
远视眼矫正
在远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 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 情况。
怎么预防近视眼?
预防近视要做到: 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25 cm. ②看书约一小时后休息或远眺几分钟. ③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 ④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⑤不躺卧着看书. ⑥不在走路时看书.
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显微镜成像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各种用途的显微镜
手
电
术
子
显
显
微
微
镜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分析
2、人眼看清近处物体的原理:
当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 肌 收缩 ,晶状体 变厚 ,对光 的偏折能力 变大 ,近处物体的 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 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 远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成像于视网膜前。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成像于视网膜后。
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矫正
远视眼矫正
水放大 镜
练一练
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远视眼 (C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2、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在酒瓶
镜头----凸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 相当于屏幕。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平面镜
镜头
投影片
投影仪的原理
B‘
A‘
A
B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1.放大镜实质就 是一个凸透镜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正立、放大的虚像。
眼睛的视物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人眼视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人眼看清远处物体的原理:
当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 肌 放松 ,晶状体 变薄 ,对光 的偏折能力 变小 ,远处物体的 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眼睛就 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第六节_神奇的眼睛
5.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片做成像实验时,不能得到 ( D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6.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相当于凸透镜的 ( D ) A.物距变大 B.焦距变大 C.物距变小 D.焦距变小 7.关于近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一般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 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 C.需要配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 D.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上太短
四、透镜的应用
一、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
一个短焦距的
凸透镜 成像原理: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 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 器替代胶卷,把光信 号变成电信号,再变 成数字信号,由相机 内的存储器保存.
胶卷 凸透镜 镜头
光屏
四、透镜的应用
2、照相机
A F B’ B F A’
原理
缩小 倒立 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 (倒立、正立)____ 实 (虚、实)像。 (放大、缩小)的____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不走路看书 不躺卧看书
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 网膜上形成( D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老花眼用凸透镜矫正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Hale Waihona Puke 近 只能看 视 清近处 物体 眼 远 视 眼
只能 看清 远处 物体
晶状体 太厚
视网 膜前 方
配戴 凹透 镜
晶状体 太薄
视网 膜后 方
配戴 凸透 镜
视 角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知识点讲解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知识点讲解
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希望上面对物理中关于神奇的"眼睛"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初中物理关于神奇的”眼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神奇的眼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神奇的眼睛神奇的眼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习透镜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神奇的眼睛为后面学习,理解“通过透镜看世界”和“走进彩色世界的做了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①了解眼睛结构②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③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①通过与照相机比较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
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二、媒体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节课是以探究为主,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有如下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三)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四)应用新知解释现象(五)巩固评价,形成能力(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通“找朋友’游戏和听海伦凯勒故事(背景音乐为二泉映月)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眼睛的爱护意识。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学的章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例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激光笔、平面镜、水槽、玻璃棱镜、光屏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保证光线适宜,便于展示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学资料:相关光学知识的课件、视频资料和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日食、月食、水中的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探索光的传播- 利用激光笔和光屏进行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3. 光的反射- 介绍反射定律,并通过平面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现象。
- 举例说明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光镜等。
4. 光的折射- 通过水槽和玻璃棱镜实验,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从水中射出时的折射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偏折,并解释折射的原因和规律。
- 讨论折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潜水镜等。
5. 课堂小结- 总结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 强调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复习
物距 u
u>2f u=2f f<u<2f u=f u<f
像的特点 大小 倒正 虚实
像 距v
应用
缩小 倒立 实像 等大 倒立 实像
放大 倒立 实像 不成像
f<v<2f 照相机
v=2f ----
v> 放大镜
凸透镜的 厚薄影响凸透 镜的焦距。凸 透镜的厚度越 大,焦距越小, 对光线的会聚 能力越强。
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 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折光 能力太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 _______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聚在视网膜,到达 视网膜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我们可以利用 ________镜能使光成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
5.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片做成像实验时,不能得到 (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6.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相当于凸透镜的 ( ) A.物距变大 B.焦距变大 C.物距变小 D.焦距变小 7.关于近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般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 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 C.需要配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 D.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晶状体 太厚
视网 配戴
膜前 凹透
方
镜
只能
远 看清 视 远处 眼 物体
晶状体 太薄
视网 膜后 方
配戴 凸透 镜
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 网膜上形成(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老花眼用凸透镜矫正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眼睛是一“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 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当睫状体 ________时,晶状体变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 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当睫状体 ________时,晶状体变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 光会聚在这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的物体。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一、眼睛 1、眼睛的简单构造:晶状体,睫状 体,玻璃体,视网膜 2、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晶 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3、眼看远近物体原理:睫状体对晶 状体的调节作用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 位置
矫正的 方法
近 只能看 视 清近处 眼 物体
眼睛和眼镜的动画演示
视力的矫正
凹透镜
※远视眼用 凸透镜 矫正;
青年/少年叫远视眼. 老年患者俗称老花眼.
信息一: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用“度” 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为单位)倒数 (焦度)的100倍。即:眼镜的度数=100/f,例 如:200度的眼镜,说明该眼镜的焦距为0.5米.
信息二:对于眼镜的度数,凸透镜的度数用正 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例如:小 明的左眼是+200度,右眼是-300度,小明的眼 镜情况是:左眼是远视眼,右眼是近视眼.
上太短
8、桌子上放着哥哥的近视镜和奶 奶的老花镜,小明的奶奶让他帮 忙把眼镜拿过去,请帮他分清该 拿哪一副眼镜?
用眼镜看书上的字,若字被放大 了,即为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