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
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
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
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
从功能上分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
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
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二4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5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6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7主权:在国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利中,国家权利的效度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8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
9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10国家的社会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利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
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社会权力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权利。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反对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大公、沙皇、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的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人是政治主体之一、是指在社会政治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那些主动关心社会政治事务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社会成员、是指在公民以及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权威性分配过程。
对政治的定义难以统一,对政治含义的不同理解有: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作为权利和资源分配的政治。
2、权威权威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
因此,权威的基础是公认的必须服从的义务,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强迫和控制。
根据服从形成的基础,韦伯区分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源于历史;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权威来自个人的非凡气质;合理-合法型权威则建立在一套非人格化的规则基础之上。
3、治理治理是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术语。
治理广义上是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因此政府可视为参与治理的机构之一。
主要的治理渠道有市场、阶层和网络。
4、共识共识即一致,但通常指一种特定类型的一致。
它既可指广泛上许多个人或团体的接受,也可以是根本或基础性原则的一致。
人们在程序共识和实质共识两种意义上使用“共识政治”。
5、权力权力最宽泛的意义是指达到所期望结果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通常被视为一种关系,即以非他人选择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6、政府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广义上包括维持有序通知的任何机构,核心特征是有能力制定和执行集体性决定。
7、乌托邦/乌托邦主义字面意思是理想或完美的社会,特征为消除欲求、华姐冲突及免于暴力和压迫。
乌托邦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化的形式,它构想出理想或完美的社会模式,以批判现存秩序。
8、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专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常与专制君主相联系。
宣称拥有无限的通知权力,不受外部机构的制约。
9、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一种支配范围无所不包的政治统治体系,通常建立在渗透性的意识形态操纵以及公开的恐怖与残暴统治基础上。
10、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有或多或少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不管目的是维护、修正还是推翻现存的权力关系体系,它都提供了有组织政治行动的基础。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
1、二元君主制:这是君主君主依然拥有较大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2、政治文化:所谓的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3、分权制衡:所谓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大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4、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5、利益集团: 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6、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一般是指特定社会通过一系列媒介使公民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的过程,这是公民了解、学习、形成特定的政治观念、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7、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8、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9、政党: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10、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一种公开恐怖专政11、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有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12、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通常表现为一种民族傲慢和自大情结。
政治学专有名词解释
【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政治学的名词解释
政治学的名词解释引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治观念、制度、行为以及权力关系的研究来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本文将对政治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包括国家、民主、权力、利益集团和公民社会。
一、国家:国家是指一个特定领土上的社会组织,在这个领土上,国家行使最高权力,具有独立性和主权。
国家通常具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构,拥有组织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能。
国家的诞生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共同利益为目的。
二、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基于公民的参与、平等和自由。
民主重视公民的意见表达、选举程序和政府责任制,旨在确保公民对政府的控制和决策的合理性。
民主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主权在人民手中,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人民的选举和授权。
三、权力:权力是指控制、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学中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就是权力,包括政治体系中权力的来源、性质、分配和运行方式。
权力可以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行政机构和法律规则来行使,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和背后的利益关系来实现。
四、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政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群人共同追求特定利益的组织或团体。
利益集团可以是社会阶层、经济利益群体、行业协会或政治派别等。
它们通过组织活动、游说政府、参与选举和影响公众舆论来推进自身利益。
五、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一个广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公民网络,它由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公民活动组成。
在公民社会中,人们通过民主参与、社会行动和公众辩论来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公民社会对于发展健康的民主制度和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政治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名词不仅仅是理论概念,更是我们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国家、民主、权力、利益集团和公民社会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运作的本质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读当代社会中的政治动态,以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促进社会进步。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我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政治学名词。
1. 国家(State):国家是一个拥有统一政权,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的政治组织。
国家通常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实体。
2. 政府(Government):政府是国家组织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政府由执政者组成,例如总统、国王、首相等。
3.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政治制度是规范政治行为和组织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包括国家的宪法、政府的组织方式、选举制度、权力分配等方面,是一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础。
4. 民主(Democracy):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愿。
在民主制度中,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参与决策来影响国家的政治进程,保障人权和自由。
5. 独裁(Dictatorship):独裁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少数人或个人实行独断专政的政治制度。
独裁制度通常缺乏政治竞争、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6. 政党(Political Party):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和理念的组织,旨在争取政治权力,并通过竞选来执政或影响政府决策。
政党在民主国家中起到组织选举、代表人民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7. 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制衡是政府中不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
通过制衡,各个机构可以相互监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政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的学科。
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
9. 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政治理论是对政治概念、制度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学科。
政治学名词解释
1、人民主权指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全体人民具有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
政府的权力基于人民的同意,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委托,人民有权更换或推翻它。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人民主权表现为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或通过直接创制与复决等方式,制定或修改法律,选择和监督政府。
古代的民主思想中就蕴含着人民主权观念。
古希腊和罗马的城邦时代,城邦国家在理论上属于全体自由民所有,公民大会或人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希腊文中“民主”一词的原意即“人民的统治”。
伯里克利把民主制度解释为政权在全体人民手中的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参与城邦的最高治权,是公民的本质特征。
西塞罗把国家称为“人民的事业”。
这个时代人们还不知道代议制度,所谓人民的最高权力是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的。
公民或人民的概念十分狭隘,奴隶、外邦人、妇女等大多数居民被排除在外。
在16世纪反抗专制王权的斗争中,法国胡格诺教徒中产生了一批反暴君派政治思想家,代表任务有法兰西斯•奥特芒和P•莫耐(Philippe du Plessis Mornay)。
他们或者以契约论为依据,或者诉诸于历史传统,声称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
国王的权力是人民的委托,只有得到人民的同意,才能继续行使他的权力,人民有权拒绝服从甚至反抗暴君。
他们所说的人民主要指等级议会和官吏,而不是任何个人和人民整体。
新教思想家G•布坎南(Georg Buchaan)和天主教法学家胡安•德•马里亚纳使反暴君派思想更具人民性和非宗教色彩。
他们认为,在建立国家时,人民不是通过代表而是直接与统治者订立契约,把权力委托给了国王,人民仍然是最高权力的所有者,全体人民和任何个人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代表,都有反抗暴君的权力。
反抗暴君不仅是宗教责任,也是世俗的权利。
这些思想个构成近代人民主权思想的直接来源。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这些思想被广泛接受和发挥。
以J•利本尔(John Lilburne)为首的平等派提出了激进的民主纲领,最早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
政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论述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5、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6、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10、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1、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2、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3、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4、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 政治:指人们在不同权力和资源分配方式下的争夺、管理和治理行为。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 政体: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
常见的政体包括民主、君主制、专制等。
4. 民主:指国家政权由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平等权利等。
5. 政府:指国家的执政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
6. 立法:指制定法律的过程,通常由立法机关完成。
7. 行政:指政府的管理职能,负责执行法律、政策和决策。
8. 司法:指独立的司法机构根据法律解决争议和判决犯罪。
9. 国家:指一定地域内由政治、经济、法律等构成的主权组织。
10. 主权:指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策权和行使强制力的能力。
11. 政策: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
1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系,如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
13. 制衡:指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的机制。
14. 治理:指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15. 公民社会: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组成的社会领域,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16. 公共利益:指社会共同关心的一般利益,超越个体私利的范畴。
17. 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政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共同认同和习惯。
18. 人权:指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生命权等。
19. 多元主义:指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理念和实践。
20. 公民参与:指公民通过选举、请愿、示威等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
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
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
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
从功能上分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
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
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政治学名词解释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 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11. 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 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 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17.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18. 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9. 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2 20. 新型专政: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21. 国家形式: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22. 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23. 国家机构: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24. 行政机关:所谓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常用以指称政府首脑和政府重要成员组成的核心决策中心机构,所以组织政府通常称作“组阁”25.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6. 民族运动:所谓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叫民族独立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27. 民族政策:所谓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态度和方法; 28. 民族平等: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29. 民族联合:所谓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0. 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 31. 压力集团:所谓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32.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 33. 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34. 依法制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速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5. 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36. 主权国家:所谓主权国家是<1>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2>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3>是构成3 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元和单位,在国家法具有惟一的合法性,<4>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37. 国际组织:所谓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 38. 政治格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39.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0. 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就是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41. 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42. 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43. 奴隶制国家: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4. 封建制国家: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5. 资本民主化:所谓“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手中转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 46. 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47. 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48.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立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 49.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50. 大国沙文主义:所谓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政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2: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和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监督控制的组织和个人,具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政,利益集团,公民,大众媒体,“思想库”等。
从政策主体的身份特性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3:团队理论模型:团队模型源于政治学对组织问题的思考,是以团体政治理论为基础演变而来的。
团体是个体的集合,是具有共同利益需求或理想追求的个人或非正式的联合形式。
团体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
4:博弈论模型:博弈模型是指基于博弈决策理论,对处于竞争冲突状态的两方或多方决策者相互制约决策过程进行分析的模型。
这一模型将冲突双方或多方的相互决策看作一个由博弈者,决策者集合,赢得函数构成的博弈系统,通过分析来探索竞争冲突中相互决策的规律。
博弈理论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
5: 政策议程: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6: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者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组织,实施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动态过程。
7: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确定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保障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8: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产出的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并以此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9:政策调整:所谓政策调整,就是政府部门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政策形式,内容进行修订,补充和更新的工作,既体现出改进性的特点,又体现出延续性的特点。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阶级为基础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以研究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阶级:由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团体。
4、国家契约说:认为国家本质上是自然人之间的权利契约。
由于基于某种主观假设,不符合历史事实,缺乏科学性。
5、国家历史类型:是指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顾家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概括。
6、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7、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8、国家结构: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同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1、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只能,行使国家政权,按照一定原则组织的国家机关体系总和。
12、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是一个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象征性或实际上掌握国家权力,是国家机构体系中,形式上或实际上的首脑地位。
1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二者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
14、政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实际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是在统治阶级及其认可范围内承认、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形式。
15、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
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开展政治活动的政党16、政党制度:由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现实中形成的,规范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政治学名词解释
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2)它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3)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2 政治学政治本质上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1)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政治学时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3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1)也是首要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这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2)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
(3)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4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按照这一定义,利益由三个方面因素构成:(1)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2)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利益是人们企图借助于生产来满足的需要。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的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种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国家结构形式: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国家机构: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发的权力;从阶级统治方法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民族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民族区域自治: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政治学名词解释
虚位元首,相对于实位元首而言。
是指作为国家象征但缺少对国家管理权力的元首。
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多的互益性组织,具有非营利和民间性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
利益集团,就是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
新闻媒体,亦称大众传媒,包括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两种。
第十章政治人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人民,是一个集合性的政治范畴,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的领导人物。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分配权威性价值的活动。
第十一章政治人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第十二章公共治理统治,就是掌握了社会政治权力的阶级对另一个接受权力的阶级实行专断的、按照少数权力精英的意志来展开的统领、指挥和管辖的行动。
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善治,主要指治理能够收获到良好的绩效,这种绩效表现在治理的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方面。
公共治理,则是在治理的概念上进一步具体化,涵盖治理概念的所有内涵,同时,它还继续突出了公共的价值和内容,公共治理的另一特征:公共关联。
市场化治理,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
弹性化治理,它主张政府机构不能仅仅依靠僵硬的政府组织、一成不变的制度条文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要变革政府机构、放松僵化的制度,灵活、便捷、负责任地服务于地方社区。
第十三章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031、政治关系 2、国家 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 2、政治行为3、政党 4、政治社团 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 2、利益矛盾 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 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 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091、政治2、政治革命 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1、政治(04名)(06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的权力与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③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政治就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政治学就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她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关系的外化与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
包括利益关系、政治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关系三个方面。
4、利益利益就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与特性的需要,它的形成就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就是人的需要。
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
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指的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
在纵向上,包括个人与群体、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在横向上,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利益基本矛盾既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作用与运动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
6、共同利益共同利益首先就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就是经济关系与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与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表现为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等。
其特点包括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7、利益矛盾(06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主要包括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与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纵向利益矛盾。
8、政治权力(08名)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与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与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她社会与政治力量及其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本质上就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就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特征: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她性,扩张延展性,多重职能性。
9、社会公共权力(03名)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权力,就是以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在国家产生后,表现为国家权力。
特点:普遍性、至上性、排她性。
10、政治权利(07名)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与保障的社会成员与社会群体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内容就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就是社会成员与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特点: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法定规范性、权力主体的自主性、权利义务的统一性、自由价值性。
11、政治行为(03、04、05、07名)就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就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而获得与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与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包含四个要素: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与方式。
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与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政治行为以特定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主体为物质承担者。
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就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
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就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综合。
主要包括政治统治、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行为。
12、政治统治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与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与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她社会政治力量与社会成员的控制与约束关系,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她社会政治力量与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特点: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伟出发点;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以控制与约束矛盾与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以政治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价值取向。
基础:政治权力基础,社会基础,公共职能基础,心理基础。
方式: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绩治方式,理治方式,德治方式,心治方式。
13、政治管理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矛盾性与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与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
特点:公共性,组织性,责任性,服务性,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职能: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与规制利益矛盾与利益关系。
14、政治规划政治规划就是政治权力在对于社会的管理活动中,就其管理目标、任务、条件与方式而进行计划与部署的行为。
政治规划就是政治管理行为的首要行为。
政治规划的特点就是:预见性;预测性;协调性;适度弹性;方向性;规范性。
15、政治决策政治决策就是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
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与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方式的行为。
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行为实施过程的起点。
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与公共选择性的特点。
16、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就是政治权力为实现政治规划与政治决策而对于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的行为。
政治组织行为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合理性;有序性;规则性;动态性。
政治组织本质上就是把政治权力结构化规则化的过程。
17、政治指挥政治指挥就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的政治规划与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与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
它就是政治权力意志与要求转化为社会成员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政治管理转化为现实社会后果的过程。
政治指挥的基本特点就是:主导性;支配性;协调性;操作性。
18、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就是政治权力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对于公职人员与社会成员的监督与规范行为。
政治监督具有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维护政治决策与组织规则,防止、纠正与处罚公职人员与社会成员逾矩行为的功能。
政治监督行为的特点就是: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追究性。
19、政治参与(05名)(08名)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与政策过程的行为,它就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与选择范围,体现政治关系的内容。
特征:①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②政治参与就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③政治参与就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关系。
④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而就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方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心理、政治机制、政治机会。
20、政治投票。
政治投票就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与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她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政治投票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21、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就是指国家或其她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与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
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她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
政治选举包括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在各种政治参与行为中,选举就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最有效手段。
22、政治结社。
政治结社就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
这种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但其基本目标就是影响政府决策。
参与组织本身就构成了政治参与活动。
由于政治集团组织包括政党与政治社团两大类,因此,政治结社相应的包括组织或者参加政党活动与参与社团活动23、政治表达。
(03 09名)政治表达就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与诉愿权利的行为。
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与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与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与行为。
这些途径与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等等。
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就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与支持意向。
24、政治接触。
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或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
政治接触本身既包括合法行为,又包括非法行为。
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接触仅指合法的政治接触。
在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接触包括个别接触与院外活动。
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接触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就是信访,即公民通过来信来访的形式同政府接触。
25、政治冷漠。
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
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个方面:其一,经过长期政治浩劫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其二,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与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其三,政治权力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积极性下降;其四,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故有些公民认为参与政治与否无所谓,故不参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