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伏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附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岳池伏龙初中2021春部编历史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附有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
2、《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A.辽
B.北宋
C.金
D.元
5、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
A. 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
B. 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
C. 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
D. 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
6、下图中的帐幕车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活?()
A.党项族B.傣族C.蒙古族D.藏族
7、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8、《东京梦华录》里详细描述了“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盛况。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杂剧、杂技、木偶戏等娱乐活动,亦在寺内出现。

材料直接体现了宋代( )
①寺院建筑宏伟②商业贸易发达
③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④生活奢侈腐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9、“世界千年四大奇,胶泥一版印东西。

何凭纸册留青史?赖有江淮隐布衣。

”材料中发明“胶泥印版”的“布衣”指的是()
A.毕昇B.李春C.李冰D.玄奘
10、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11、“澶渊之盟”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
“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
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面为火炕结构示意图。

火炕是我国古代生活在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民冬季的“取暖神器”,一直沿用至今。

该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
C.突厥
D.女真
13、“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
A. 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
B. 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 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14、毛泽东曾作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位“天骄”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15、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是由满族建立的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元朝灭了北宋D.元朝的版图比唐朝小
16、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计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

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

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17、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这三种发明”取得突出成就是在()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什么?
(2)“二敌”在哪些方面仿效了“中国”(中原王朝)?
(3)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对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二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5)你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

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言语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为巩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

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实行了行省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元世祖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
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弗朗西斯·培根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明创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四川岳池伏龙初中2021春部编历史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附有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C
2、《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4、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A.辽
B.北宋
C.金
D.元
【答案】C
5、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
A. 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
B. 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
C. 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
D. 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
【答案】A
6、下图中的帐幕车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活?()
A.党项族B.傣族C.蒙古族D.藏族
7、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答案】A
8、《东京梦华录》里详细描述了“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盛况。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杂剧、杂技、木偶戏等娱乐活动,亦在寺内出现。

材料直接体现了宋代( )
①寺院建筑宏伟②商业贸易发达
③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④生活奢侈腐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C
9、“世界千年四大奇,胶泥一版印东西。

何凭纸册留青史?赖有江淮隐布衣。

”材料中发明“胶泥印版”的“布衣”指的是()
A.毕昇B.李春C.李冰D.玄奘
【答案】A。

10、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答案】C
11、“澶渊之盟”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
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下面为火炕结构示意图。

火炕是我国古代生活在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民冬季的“取暖神器”,一直沿用至今。

该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
C.突厥
D.女真
【答案】D
13、“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
A. 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
B. 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 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答案】C
14、毛泽东曾作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位“天骄”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答案】C
15、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是由满族建立的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元朝灭了北宋D.元朝的版图比唐朝小
【答案】B
16、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计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

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

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答案】D
17、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这三种发明”取得突出成就是在()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什么?
(2)“二敌”在哪些方面仿效了“中国”(中原王朝)?
(3)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对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二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5)你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答案】(1)指辽和西夏。

(2)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3)加速了辽、西夏政权的封建化的进程,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4)澶渊之盟。

(5)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在胜利的前提下,反而签定送“岁币”
的和议,所以是屈辱的,它反映了北宋政治的腐败,北宋以金钱换得了和平,也反映了辽宋实力的均衡;对辽而言,因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条约的签定满足了辽统治者不断的掠夺财富的欲望,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双方保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

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2)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言语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答案】(1)农业: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或水稻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手工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商业:市舶司的设立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或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朝代:南宋。

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
量的劳动力。

(3)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重视科技进步;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为巩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

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实行了行省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元世祖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行省制度;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2)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仍然沿用此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3)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弗朗西斯·培根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明创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等等。

(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