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问题类型及答题角度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6+1”答题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6+1”答题法

剖析 (1)指向情节: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 (2)指向人物:突出吴秋明对孩子们的爱。 (3)指向手法(结构上):承接上文,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为下 文吴秋明在儿童村的表现做铺垫。 (4)指向主题:突出文章主题,表明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感情上的 关怀,需要亲情和爱。
二、小说“6+1”答题法的使用 小说“6+1”答题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说阅读的规律和答题特点,应该成为 我们答题时主要思考的角度与方向,甚至说融进我们答题的血脉中。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角度与方向,绝不可以成为答题模式而 机械化。近年来,命题者为了反对答题模式化,在题干的限定上下了不少功夫。如 2017年江苏卷第15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该题本可以命成:小狗奎尼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而考生本可以按照情 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答题。但是由于命题限定为“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这就 只能从“人物”这一角度去答题,而且必须答得具体。这是一个反对答题模式化的很 好的例子。可是,即便如此,也仍然可以借助“情节”和“人物”两个概念来答题: 小狗奎尼出现在小说几处情节中,分别“映衬”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与性格。因 此,对于这种方法,我们既要让它成为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化为思考、答题的血脉, 又要因题而异,灵活使用。
示例3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7年江苏卷第16题)
答案 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 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剖析 (1)指向手法(结构上):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2)指向人物: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 (3)指向环境: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4)指向语言: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5)指向情节、标题、读者、主题等方面均无。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与解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与解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题型与解读考点:1.董改正《七块红烧肉》2.伊尔斯•艾青格《被捆缚的人(节选)》3.奚同发《女法官的泪水》4.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5.叶伟民《父亲的 66 号公路》【考点研究】一、考题类型1.语句赏析(1)情节角度——为下文铺垫(2)人物角度——人物特点,同一个人前后对比,或与别人对比。

(3)主题角度——思想情感。

(4)修辞、表现手法角度2.原因分析题(1)两大原因①客观原因——环境特点,具体事件等;②主观原因——心理因素,事件中产生的某种情绪。

(2)答题模式材料句(环境,事件)+分析句(观点,情感)3.重复事件题(1)类型——两次类似事件,多次类似事件(2)作用①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或到高潮),丰富和补充前一次事件,做铺垫。

②叙述角度——选材上的详略③主题角度——突出事件的普遍性,暗示主题。

④人物角度——丰富人物形象。

(3)答题模式材料句(概括情节内容、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4.反转性结尾题(1)答题角度①情节——逆转,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人物——丰富形象,内心变化③主题——深化或升化主题(2)答题模式手法句+材料句(概括情节内容、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3)对比不同点非反转性结尾——呼应标题或开头,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空间,揭示主题。

(1)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2分)(2)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2分)1.(1)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短句)写出了女人的形象特征,与“她”的自私冷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不交换食物等情节做铺垫。

(2分。

手法1分,分析1分)(2)通过想象(动作描写、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用衬衣换取食物失败后极其愤怒的心理。

(2分。

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准确判断出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还要注意结合画线句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环境类+情节类+人物类+语言类)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环境类+情节类+人物类+语言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一、环境类【常考题型】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类【常考题型】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散文化小说答题思路思考角度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散文化小说答题思路思考角度阅读练习

散文化小说知识点总结(笔记+精选好题)散文化小说特点【答题思路】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

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③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

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

④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

本文不像传统小说一样,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

⑤语言散文化。

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详解知识点】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

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向梳理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向梳理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向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向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1)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2)0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3)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4)看是否是一语双关(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褒词贬用(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等;(5)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题型及答题方略(最全)一、关于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表现,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散文)阅读不用怕。

【描写手法知识点】(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标题分析题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标题分析题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标题分析题型考点解读一、题型总览通常情况下,小说类文体标题命题分为题目理解、题目含义、题目作用、拟定标题、题目比较五类。

而题目理解属于综合性理解,相对较难,占分也较多,一般4或5分。

小说标题作用序号类型解读1结构标明线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2内容交代对象、环境等。

3情感表达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4写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5语言生动形象,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6主旨揭示(或暗示)主旨,点明中心。

【答题公式】标题理解=含义(表层+深层)+作用(结构、修辞、内容、语言、情感、主旨)二、考点解读(一)小说题目含义小说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这类题型通常包括含义分析、综合性理解两类。

无论哪种命题一般都会有两个及以上的部分组成,赋分2~4分。

需要注意的是,除含义、内涵外,问妙处的也常从含义角度作答,一般不答作用,但答案里有时也会涉及作用。

至于题目“理解”型题,作答时要考虑含义和作用两方面,但不一定二者俱备。

【答题公式】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用)(角度:字词、手法、内容、情感、主旨等)(二)小说题目作用小说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结构、写法、语言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此类题型赋分2或3分。

需要注意的是,作用类试题按说不需答含义,但很多答案常包含含义。

因此,建议作答时将含义也答上。

【答题公式】标题作用=(含义)+选角度+答作用(角度:结构、内容、写法、语言、情感、主旨等)(三)小说标题拟定文章的标题空缺,由学生对文章仔细阅读和整体理解后,给文章拟定恰当、合理、准确的标题。

这类题在以往中考试卷中有涉及,但出题概率较低,解答常从核心人物、景物、事件、情感角度入手。

【答题公式】自拟标题=线索(主要事件、人物、环境、情感、主旨)关键词(四)评价标题好坏以其他标题作参照,分析评价原标题优点是历年中考常见题型。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高考小说阅读结尾题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结尾题答题技巧

【导语】⼩说通过⼈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活。

⾼考⼩说阅读鉴赏也是⼀个常考考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考⼩说阅读结尾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1(⼀)⼈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简要分析⼈物形象。

②对⽂中⼈物进⾏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物的态度和读者对⼈物的评价)——XX是⼀个怎样的⼈物?③概括⼈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说对⼈物进⾏描写的具体⽅法及其作⽤。

⑤分析某⼀次要⼈物的作⽤2、解题思路:通过⼈物的描写(语⾔、⾏动、⼼理、肖像、细节)分析⼈物的性格特征。

⼈物(⾃⾝的性格特点,与另⼀个⼈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先总体把握⼩说⼈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分析⼈物外貌、动作、细节、语⾔、⼼理活动的描写,从多⽅⾯准确地把握⼈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物与⼈物、⼈物与环境的⽭盾冲突;思考和发掘⼈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说中关于这个⼈物⽣活的环境及⾔⾏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了什么描写⽅法,在此基础上进⾏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XX是⼀个……的⼈物形象。

作为什么⼈,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次要⼈物的作⽤:①这⼀⼈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物…的性格,是⼈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表达⼩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描写了……的情节,这⼀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附:⼈物形象描写的⽅法⑴正⾯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描写(对话/独⽩)、⾏动描写、细节描写、⼼理描写等⑵侧⾯描写——间接描写侧⾯描写,通过其他⼈物的⾔⾏,间接写主⼈公。

如⽤有关⼈物的对话,⼼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小说阅读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答题技巧(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 )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 )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

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如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多次描写祝福的情景,并在写景时总是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着笔,把写景和叙事揉和在一起,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主题(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2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一、关于人物: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内容型:关于文章内容的考查,常见的有两个考查方向:【提问方式】本文阐发的主旨是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情感。

【答题示例】《阳光的香味》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

[参考答案](1)通过..夜来香和昙..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06、2《绵绵土》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7分)(1)通过...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2)通过...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3)通过...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或行文思路或: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比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主旨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

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寄托人物的情感。

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

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意等。

⑤思路结构层面:贯穿全文的线索、抑扬、呼应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语文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语文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小说的答题方略
1.分析情节结构问题 一般来说,梳理情节有三种方法:一是按小说的叙述顺序、 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一是 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此类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人物鉴赏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环境(特定环境下的特 定人物)→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定 位)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 质)
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 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 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 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 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归纳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 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 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 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 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高考小说阅读题常见提问形式及答题格式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题常见提问形式及答题格式总结

提问形式一:概括某人物形象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答题角度: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性格;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3、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格式: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再结合文章内容分点分析,即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题目示例: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答: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

①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②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

提问形式二:塑造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1、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

总的来说,人物形象的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

题目示例: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①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

②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对胡笛的不信任,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

提问形式三:如何塑造某人物形象答题角度: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对比、反衬、烘托、虚实结合、先扬后仰、欲扬先仰、似褒实贬、似贬实褒。

答题格式: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梳理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进行梳理。也可以看作品中写了几件事。也可以根据情节发生的不同地点。
要依据题目分分值,确定几个步骤,几个答案要点
9
小说情节构思的特点及作用
小说情节构思的特点及作用,可以从线索、情节的顺序安排、叙述的角度等三个方面思考。
特点:一、线索:1.指出以什么为线索,2.看看有没有两条线索;
10
景色(场面、环境)的特点
首先要分清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要指出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描写要从四季早晚等自然景物的特点思考。
11
描绘景色(场面、环境)的方法
注意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动静的结合,整体与细节的变化,和修辞手法的使用
12
景色(场面、环境)的作用
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3.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5.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4.作用,要根据位置与类型的作用,综合2、3、4、5、6、9、13等问题类型的答题角度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完美的猎物、药、
2
第一段的作用
首先分清第一段文字是属于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的那一部分。
一、如果是情节: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推动情节发展
二、如果是环境,看清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如果是自然环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2.推动情节的发展;3.营造氛围、渲染气氛;4.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如果是社会环境:1.交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2.暗示人物的命运
从人物塑造、小说构思和对主题的表现三个方面思考
15
探究作品的主题
作者通过……的命运或故事……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对……的赞美与批判、反思等
16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位置:注意句子所处的位置,是开头还是中间或结尾。
2.类型:属于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哪一类,
3.手法:采用了什么手法(如人物的外貌、语言,环境中使用了修辞手法;
三、如果是人物:1.突出人物的特点;2.暗示人物的身份;3.推动情节的发展;4.暗示人物的命运;5.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与后面做对比;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一段没有深化主题、呼应结尾的作用
3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要从正面和侧面两大方面;正面分析就是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思、貌;侧面分析要注意人物居住的处所、环境,以及他人的评价和反应。(如鲁四、一个人死后众人的反映)
5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作用
1.反映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2.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3.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作品的主题;5.衬托其他人物
第1、3点是主要作用,第2、4、5点要做全面考虑,另外还要清楚这个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6
在人物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
1.对人物本身的情感;2.对人物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的情感;3.对影响人物命运的因素的情感
注意是概括人物特点还是分析人物特点
4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思考。
正面:看作者是不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思、貌”来塑造的,尤其是一些动作的细节描写,人物心理和言行的对比等;作者是不是通过矛盾的情节冲突来塑造的;
侧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人物的住所对人物形象的揭示;他人的对比,他人的评价和反应
如《祝福》作者在祥林嫂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有对祥林嫂的同情、对祥林嫂所处时代的批判、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封建思想及世人冷漠的批判
7
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1.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特点);
2.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
3.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烘托其他人物、寄托作者的情感、表现思想主题)
答题时要综合前面3、4、5、6的答题方式和角度
自然环境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渲染故事气氛;3..推动情节发展;4烘托人物形象(内心世界);5.暗示人物的命运;6.深化小说的主题
13
情节、景(物)、人物动作、语言反复出现的作用
1.反复出现①强调,突出人或物的某一特点②对比③呼应
2.每次出现的具体作用与目的要结合语境分析
14
对小说结尾进行探究
二、情节:1.顺叙:①情节自然;2.倒叙: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使情节跌宕起伏,富于变化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④突出主旨,强调主题;3.插叙①使情节更为合理②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4.补叙①使情节更为合理或更加曲折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主题更加鲜明;5.伏笔①铺垫②使情节一波三折③暗示情节的发展④结构上前后呼应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类)常见问题类型及答题角度
问题类型
答题角度(方法)、体现作者的用意
1.点明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2.概括小说的情节,线索;3.暗(揭)示小说的主旨;4.含义丰富(表面义、内涵义、象征义);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的含义要能从表面义和内涵义两个方面思考,如《药》;另外,也要注意标题中某些词可能是双关
三、人称:1.第一人称①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②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④作品情节的叙述杂而不乱,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第三人称①可以客观的叙述事件的经过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便于故事的展开。
注意补叙和插叙的区别,补叙一般在小说的结尾,而插叙在小说的中间。
二、情节: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哪些叙述方法;是否设置有伏笔;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作用:
一、线索:1.小说的情节以**为线索展开,结构严谨;2.两条线索明暗交织,给人新鲜与新奇的感觉,引起读者的兴趣;虚实明暗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