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简策形式、卷轴形式、折叠形式和册页形式。

1.简策形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制,流行于商朝和周朝时期。

简策是将文字书写在长条形状的木片和竹片上,然后按顺序用绳子编连起来,形成了书籍的基本单位。

这种装帧形式称为简策装。

2.卷轴形式:盛行于隋、唐时期,得益于纸张的普及。

这种装帧形式是将长卷书写后,折叠而成的多页折子装,称为经折装或折子装。

这种装帧形式的书籍可以卷起来保存和携带。

3.折叠形式:也称为册页形式,是纸书向册页过渡的形式。

这种装帧形式是将长卷书写后,将长卷沿着中缝折叠,形成了前后封皮的册页形式。

这种装帧形式称为蝴蝶装和包背装。

4.册页形式:分为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三种。

蝴蝶装是每页纸有字的一面朝里对折,然后将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折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

包背装是每页纸有字的一面朝外对折,然后将折缝对齐,最后用封面包裹起来。

线装书则是将书页用线装订成册,封面的纸张较厚,通常用于珍藏本或善本书。

这些书籍装订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的装订形式也不断地演变和改进,以满足人们阅读和保存的需求。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文)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文)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文)装订(bookding)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1.简和策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图1)。

图1 早期装订——策2.卷轴装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2。

图2 卷轴装3.经折装卷轴装帧的文章,在阅读和加工,保存时不太方便,便产生了折本形式。

经折装帧就是将一张长幅的书页按一定的规格,向左右反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再在其前后两面裱上硬纸板作为封面和封底,阅读时只要把它拉开。

就成为一本书的形式。

这种装帧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故叫经折装(图3)。

图3-经折装4.旋风装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经折装帧是前面一页和最后一页分开的,如果把经折装的首页与末页粘连在一起,阅读时翻开,遇风时中间的纸页飞起,犹如旋风,保存时合拢,成为一本书(图4)。

图4 旋风装5.蝴蝶装将印有图文的面纸页对折,再把折缝粘连在预制好的订口条上,形成一本书籍,这是散页装订的最初形式、称为蝴蝶装(图5)。

图5 蝴蝶装蝴蝶装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页的折缝集中在一边,形成订口而成册。

《书籍的装订形式》PPT模板课件

《书籍的装订形式》PPT模板课件
平装书的订合形式还有很多,如塑线烫 图5-6 活页订/M&CO/美国 订、三眼订等。
图5-7 活页订
二、精装书的装订形式
精装是书籍出版中比较讲究的一种装订形式。精装书比平装书用 料更讲究,装订更结实。精装特别适合于质量要求较高、页数较多、 需要反复阅读,且具有长时期保存价值的书籍.主要应用于经典、 专著、工具书、画册等。其结构与平装书的主要区别是硬质的封面 或外层加护封,有的甚至还要加函套。
图5-17/绳结订 合/格瑞斯戴 尔·布朗尼亚斯 /荷兰
图5-18/锁线装
图5-19/锁线装
4、精装书的专属名词 (1)飘口
封面均匀地大于书心2毫米,即冒边或叫做飘口,便于保护书心,也增加 了书籍的美观。 (2)堵头布(脊头布、顶带) 是一种有厚边的扁带,粘贴在书心订口外边的顶部和脚部,用于装饰书籍 和加固书页间的连接。 (3)丝带 粘贴在书脊的顶部,起着书签的作用。 (堵头布和丝带的颜色,设计时要和封面及书心的色调取得和谐。)
一、平装书的装订形式
平装书的结构基本是沿用并保留了传统书的主要特征,被认为 由传统的包背装演变而来,外观上它与包背装可以说完全一样,只 是纸页发展成为两面印刷的单张,装订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包背装演变成平装,一是受西方书籍装订之影响,同时它是书 页的单面印刷转变到双面印刷的必然产物。
平装是我国书籍出版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装订形式。它的装订 方法比较简易,运用软卡纸印制封面,成本比较低廉,适用于一般 篇幅少、印数较大的书籍。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图5-5 书籍装订/无线胶订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出厂印刷的装帧:古代的正式印刷方式一般是霜刻木板,印刷出来的书籍在出厂时就已经装好了帧。

2. 竹简装帧:古代在官方场合使用的书籍一般是用竹简编写的,它们一般不装帧,而是在两端打上木簪,方便读者插取。

3. 手抄本的装帧:古代文人骚客手抄的书籍一般自行装帧,有的是用绢或者布扎起来,有的是用盒子装起来。

4. 签押装帧:古代文人骚客在举行答谢、庆贺等仪式时,常常赠送签押书,这些书一般是用珍贵的纸张装帧,帧内龙凤麟麒或者诗文图案相间。

5. 崇祯以后的装帧:明代崇祯时期,官方印制的书籍开始采用糯米纸、良纸和宣纸等优雅资料而人造花卉或雕镂浮雕等形象装帧,这样的书籍非常精致美观。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籍封装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籍封装

旋风装
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 来的,经折装帧是前面一 页和最后一页分开的,如 果把经折装的首页与末页 粘连在一起,阅读时翻开, 遇风时中间的纸页飞起, 犹如旋风,保存时合拢, 成为一本书。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科 学、文化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文学,诗歌几乎占据了 整个文坛,使唐代成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的发展, 特别是近体律诗的发展,一方面要求要有严格的韵律,一 方面遣词造句、运用掌故又要求典雅有据。这就促使唐代 社会相应地产生并发展两方面的著作:一方面是备查检掌 故用的类书空前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供起韵赋诗、检查格 律的韵书一再被修正、增补、传抄而流布社会。唐代的韵 书,类乎现在的字典,带有工具书的性质,是备随时查检 使用的。因此,这类书籍的书写方式和装帧形式,也就都 要以方便随时翻检为原则而作相应的改变。
卷轴装
造纸术发明后,最初的书籍装订技术是卷轴装。它是 书籍装订技术从初级阶段到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纸 卷的书一般是单行书写,后来逐渐出现了“眉 批”“加注”,卷末多留有题跋的空间,整体上已经 接近于现代书籍的形制。卷轴装从公元2世纪一直延 续到现在
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 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 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卷成一卷, 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 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 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 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 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 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 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 卷轴装具有装订书籍,具体始于何时,很难详考。 过去通常的说法是,线装书籍的装帧形式出现在明 朝中叶以后,这是很不确切的。现存于英国国家图 书馆东方手稿部的中国敦煌遗书中,有几件唐末五 代时期的遗籍,也有少数北宋初年的遗籍。这些遗 书的装订办法,有的是在书脊上端用线横索书背; 有的在书脊内侧上下端各打一透眼,然后用线绳横 索书背后,再连穿下端透眼横索书脊,最后系扣打 结;有的在书脊内侧上中下打三个透眼,然后逐一 横索书脊,竖向连穿,最后在中间打结系扣。有的 订线仍在,装式完整;有的订线虽佚,但穿孔犹存。 这说明唐末五代,一直到北宋初年,曾经出现过用 线装订书籍的方法,但由于后来蝴蝶装的盛行,又 淘汰了这种装帧形式。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文)装订(bookding)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1.简和策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图1)。

图1 早期装订——策2.卷轴装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2。

图2 卷轴装3.经折装卷轴装帧的文章,在阅读和加工,保存时不太方便,便产生了折本形式。

经折装帧就是将一张长幅的书页按一定的规格,向左右反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再在其前后两面裱上硬纸板作为封面和封底,阅读时只要把它拉开。

就成为一本书的形式。

这种装帧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故叫经折装(图3)。

图3-经折装4.旋风装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经折装帧是前面一页和最后一页分开的,如果把经折装的首页与末页粘连在一起,阅读时翻开,遇风时中间的纸页飞起,犹如旋风,保存时合拢,成为一本书(图4)。

图4 旋风装5.蝴蝶装将印有图文的面纸页对折,再把折缝粘连在预制好的订口条上,形成一本书籍,这是散页装订的最初形式、称为蝴蝶装(图5)。

图5 蝴蝶装蝴蝶装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页的折缝集中在一边,形成订口而成册。

中国古典装帧形式

中国古典装帧形式

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古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其中的装订方式大有讲究。

首先,什么是古籍?一般而言,古籍是指成书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古籍装订,便是将写就或印刷后的书籍的单页,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成为书或册,以供阅读。

根据书籍材料、用途的不同,古籍装订的形式也不同。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解锁古籍装订的几种方式。

▲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局部|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旋风装旋风装是一张张单独书页,按照不同的形式粘合在一起的。

书页逐次相错约一到二厘米的距离粘合,展卷时形如鳞次,故而又称“龙鳞装”。

宋朝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形容其:“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

唐代诗歌多运用这种装订方式。

唐朝女书法家吴彩鸾手写的《唐韵》,就是典型的龙鳞装。

南宋张邦基在自著《墨庄漫录》卷三中说:“……今世间所传《唐韵》犹有,皆旋风叶。

字画清劲,人家往往有之。

”▲龙鳞装作品| 来源:宝山区图书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刊谬补缺切韵》传为吴彩鸾写本,是唯一留世古代旋风装的书册,堪称稀世珍宝。

▲《刊谬补缺切韵》5卷唐吴彩鸾写本| 来源:故宫博物院唐朝佛教盛行,僧尼们针对卷轴装诵经的不便,发明了“经折装”(也称“旋风叶子”)。

元吾衍在《闲居录》记载:“古书皆卷轴,以舒卷之难,因而为折。

”▲“卷舒自如”经折装古代经书展| 来源:净慈寺美术馆经折装,顾名思义,便是将长卷纸沿着文字的间隙,一前一后反复折叠成长方形,再将头部和尾部分别粘裱硬纸板或木板作为封面。

大家都知道的一种经折装,莫过于奏折。

▲清佚名奏折合集二十五页|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卷轴装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盛行于隋唐时期。

唐代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可见,当时卷轴装十分流行。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们主要将文章写在缣帛(丝绸织物)或者纸张上。

所谓的卷轴装,就是将每一页书写好的帛或纸,按顺序粘在长卷上。

中国古典文献的装帧变化及优缺点

中国古典文献的装帧变化及优缺点

李致忠(《中国书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认为:
梵夹装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更不是古代 中国纸质书籍的装帧,而是专指古印度书写在 贝多罗树叶上的梵文佛教经典的装帧。
何谓梵夹装?如果用最通俗的语言加以诠释,那就应 该是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佛教经典而采用夹板 式的装帧。
唐后期,流行贝叶形的梵夹装写本,纸 叶为长条形,文字沿长边竖着写。一般的贝 叶在长条状纸叶左右中间部位,有两个圆孔, 以便系绳,汉文写本有时只钻一个孔,或者 仅仅划出圆孔,而不透空。
优点:单位空间信息容量大。 缺点:易磨损,易散开,翻检不易。
(四)旋风装(龙鳞装) 旋风装是在卷轴装盛行的唐代,为解决书籍的
翻检方便,对卷轴装实行改进而形成的一种装帧形 式。这种装帧形式的具体做法是:以一长条卷子纸做 底纸,然后将单叶单面书字的书之首叶,全幅粘裱 在底纸的右端。接着将单叶双面书字的其他书叶, 按着内容和页码次第,首先将第二叶的右边无字空 白窄条处粘于首叶末尾的底纸上。
优点:两面书写,立体装裱,增大了卷子的 容量,缩短了卷子的长度。 缺点:无法完全克服卷轴装的舒卷之难;散 叶在卷屈后不易平复展开。
(五)蝴蝶装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是
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 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 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用” 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 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
古书一面印刷,另一面没字。蝶装书翻开有时 是有字的,有时是无字的。包背装则不然,无字的 一面折叠装订后就包在里面了,翻不出来,确有其 方便之处。
优点:阅读方便,读有字的正面,看不到两 面空白纸。 缺点:虽然解决了蝴蝶装开卷即无字反面的 不妥,但若经常翻阅,则易散开。而且,用 糨糊粘书背,也容易遭虫蠹。

书籍装订

书籍装订

旋封装: 旋封装 将书页按顺序错开贴于纸卷上,可 逐页翻阅如旋风般,因而得名。卷 起后外观如卷袖。
梵夹装: 梵夹装: 仿印度贝叶经的一种装帧形式。 书页为长条形,中有孔顺序穿线, 前后用木板作封。
经折装: 经折装: 将书页按顺序裱贴成长条后,再 按书页尺寸反复折迭,前后用厚 纸作封。较为考究的书,还要装 入函套保、旋封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简策装、卷轴装、旋封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
简策装: 简策装 写有一行文字的竹(木)片称简将一篇 文章的简用绳按顺序编在一起称简策, 卷起后放入布袋称“帙”。
卷轴装: 卷轴装 将印好的书页,按顺序横向拼接起来,最 后粘上竹木制成的轴,书的外口贴以木片, 系以丝带,用以捆绑书卷,最后在卷口背 面签条上写上书名。
蝴蝶装: 蝴蝶装 有字的纸面相对折叠,中缝的背 面用胶或糨糊粘连,再以厚纸包 裹做书面。展开时,两边向外, 形如蝴蝶。
包背装: 包背装 与蝴蝶装折法相反,书页用线或 纸捻装订成册,用厚纸或绫绢包 背粘连,线头不外露。
线装:我国传统装订法,装订线外露。 线装
毛装: 毛装: 折页方法如包背装和线装。在右侧 打眼穿捻,不用订线。有的除书口 外其于三边不切齐,毛边参差。

古代国内书籍装帧形式

古代国内书籍装帧形式

古代国内书籍装帧形式
古代国内书籍一般采用绳结装帧形式。

当时,书籍基本上采用绳结装帧,绳结装帧有两种:一种是折叠式,也称为平装式,具体指将书本内部
各页折叠组成,此时书本的封底和封面各叠四页,即把书本各页折痕处摩
擦平,成为一个折叠式的状态,然后在书脊的外表面系上绳结,用来绑住
书本,但只能有一种绳结;另一种是线装式,具体指将书本内部各页用线
绑住,成为绞衣服时的状态,封面和封底的四页不需要折叠,用线穿行在
书中穿行多种绑住,其次是用绳结来绑住整个书本,以保护书本,起到装
帧作用。

这种装帧方法比较粗糙,虽然使用方便,但却不能有效保护书籍,特别是书本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损坏。

诚公包装讲述古籍装订版式

诚公包装讲述古籍装订版式

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

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1。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

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

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

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

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

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

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

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

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

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线装书的装订线装: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

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

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

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

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

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

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

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第五章-古籍的装订形式和版式PPT课件

第五章-古籍的装订形式和版式PPT课件

2021/3/12
4
• 2.卷轴体式
• (1)卷轴装(卷子装)
• 大体盛行于隋、唐时期。时至今日,除装裱字画长卷,仍 沿用卷轴装体式外,书籍的卷轴装则早已成为历史。
20称:邺侯家多书, 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 卷轴装包括卷、轴、褾、带、签五大主要部件。
(1) 书衣 即封面。一般采用质地较坚韧的 有色纸,比较珍贵的书籍采用丝织品,可 起保护作用。又称书皮、封皮。
(2)书签 贴在书衣左上方的长方形纸条或 丝条,标有书名。有时藏家也会在此写上 自己的堂号,以标明所有。亦有找名家书 写书签者,往往落款书为某某题签。
2021/3/12
33
2021/3/12
2021/3/12
24
⑷ 版心 又叫中缝、书口、版口,是印页版框中间 的那段窄行。一来用于对折书页,二来格内经常 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 处。版心有专供折叠时作标记用的鱼尾图形,其 中间称作中缝。
⑸ 鱼尾 版心全长约四分之一处的标志,因为状似 鱼尾,故名。以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 三鱼尾。以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图 案虚实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 鱼尾是折纸的准线。
15
蝴蝶装
2021/3/12
16
• (2)包背装
• 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装订方法是:将书 页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外,然后把与折缝
相对的边缘粘连在一张厚纸上,最后将厚纸向内折好。
2021/3/12
17
• (3)线装
• 一般认为线装书始于宋代。通行于明中叶,至清代而大盛。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古籍都是清人印刷装订,或前代 印刷,清人重新装订的。因此,多为线装书。因而有人甚 至以“线装书”代指古籍。它是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中 最进步的一种。其实,它只是对包背装的改进。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 共29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 共29页

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 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 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 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 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 的古籍善本颇多。
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 订 。线装书既便于翻阅,又不易散破。线装是中国传统的 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的形式,具有典雅的中国民族风格的 装帧特征。线装书的出现,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装帧艺术形式, 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 “中国书”的象征。
旋风装
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
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 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 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 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 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简牍
缣帛
纸的流行
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 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
东晋末年,有的统治者甚至明令规定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 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犊,而一律以纸代之。例如东晋的豪族 桓玄(369~4O4年)掌握朝廷大权后,在他临死的那一年 (4O4年)废晋安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停用简牍而代 之以黄纸:"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 皆以黄纸代之。"地下出土文物也表明,西晋时还是简纸并 用,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几乎全是用纸了。
3)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 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 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 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 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
4)因蝴蝶装的书页是单页,翻阅时,易产生无字的背面向 人,有字的正面朝里的现象,阅读不方便是蝴蝶装的缺点 。

中国古代图书装帧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图书装帧技术的发展

简策
为保护简策的正文不致磨损,古人编简时常在正文简前边再加一根 不写文字的空简,叫做赘简。今天书籍的封面,就仍然带有这种赘 简的遗意。 一篇文章的简编完,或一编编好的简写完,便以最后一根简为轴, 象卷竹帘子一样从尾向前卷起。这种编连卷收的做法,当时也只是 适应了竹木简的特质而形成的特定形式,但对后世书籍的装帧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帛书:将文字写在丝织品上,有两种装帧折
叠式、卷轴式,卷轴装最早为帛书

就长 叫条 “, 简并 策在 ”上 或面 “写 简字 册记 ”事 。, 然 后 用 皮 索 或 麻 绳 将 其 串 编 起 来 , 这
简 策 装
: 人 们 利 用 现 有 丰 富 的 竹 木 资 源 , 把 竹 木 制 成 片 片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 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 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 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 装"。
册页装及其发展
书籍装帧的成熟

线 包 蝴 龙 旋 经 卷 装 背 蝶 鳞 风 折 轴 装 装 装 装 装 装 ( 樊 夹 装 )







卷轴装
编简、帛书的古书装帧形式。 纸书盛行后,也效法帛书,装 帧亦是将写好的长条纸书,形 成卷子形式,故称卷子装。流 行于隋、唐时期。现在中国画 的装裱也用这种卷轴形式来保 存作品。
书籍装订发展到蝴蝶装,步入 了中国书籍装订的“册页装” 时期,随后进化到“包背装”。 包背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 籍装订形式已日益成熟。包背 装之后出现的是“线装"。线 装书为后世各代广泛使 用, 一直沿用至今。

古籍装订方式——蝴蝶装PPT优秀课件

古籍装订方式——蝴蝶装PPT优秀课件
古籍装订形式 ——蝴蝶装
—第五小组
2021/6/3
1
• 主讲人:朱雨婷 • 小组成员:朱雨婷(组长)赵晓晓 王亚平
储盼盼 姚山琴 何盛琴
2021/6/3
2
• 目录 • 一、定义与特征 • 二、形成原因与出现时间 • 三、蝴蝶装的优点和不足 • 四、蝴蝶装和其他古籍装订形
式的联系
• 五、装帧新办法
2021/6/3
9
三、蝴蝶装的优点和不足
• 优点: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版心藏于书 脊,上、下、左三边都是栏外余幅,有利 于保护栏内文字。《明史•艺文志•序》称: “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 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表明宋 元时期,蝴蝶装是普遍流行的装帧形式。
2021/6/3
10
• 不足:
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 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 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
2021/6/3
8
• 出现时间及发展:
• 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有人推 断,五代冯道组织刻印儒家经典,使用的就是蝴蝶装, 但无实物留传,还难以确定。
•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 • 北宋初年,所印经、史著作,都用蝴蝶装,并很快在全
国通行。从辽代开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装,其进程大体 和中原一带相当。 • 元代北京出版书籍的装帧形式,以蝴蝶装、经折装为主, 蝴蝶装多用于一般书籍,如政府编印的经史类书籍。 • 蝴蝶装在宫廷印刷的书籍中也有使用,曾有过清代中期 的蝴蝶装书,用上等宣纸印刷,版边留有较大空白,封 皮用硬纸板裱以黄绫,并有前后环衬页,一边裱于封皮 内侧,装帧平整,裁切跟齐,属于宫廷书籍装帧之上品
2021/6/3
3

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式

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式

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式中国图书发展史可分成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书籍制度,即:汉代造纸发明前的⽵帛并⾏时期,盛⾏简牍制度;汉⾄唐代为纸写本时期,盛⾏卷轴制度;唐代发明印刷术以后为印本书时期,盛⾏册页制度。

所谓册页制,就是积累许多单页装订成为⼀册,因⽽我国古书装订制度也随之应运⽽⽣。

下⾯具体介绍⼀下我国册页装订制所经历的⼏次变化:1、蝴蝶装,⼜称“蝶装”,因书页展开似蝶形⽽得名。

这是早期的册页装订形式。

其装订⽅法,是先将每⼀印页由书⼝向内对折,即把有字的纸⾯相对折起来,与后来的线装⽅式恰恰相反,然后将每⼀书页背⾯的中缝粘连在⼀张裹背纸上,再装上硬纸(有时⽤布或绫绵裱褙)作封⾯,便成⼀册书。

其特点是版⼼向内,单边向外,使书⼼得以保护。

蝴蝶装虽然在保护图书⽅⾯有它⾃⼰的优点,但却给阅读带来了不便。

由于书页都是单层的,纸较薄,印刷⾯容易粘连,阅读时往往是先见到纸背,⽽且读⼀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便。

于是就出现了包背装。

2、包背装,⼤约起于南宋后期。

所谓包背装,即把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字⾯向外,把版⼝作为书⼝,将书页的两边粘在脊上,再⽤纸捻穿订,外加书⾐绕背包裹。

这种装订的⽅式,基本上和蝴蝶装相同,但经过书页正折,版⼼向外,使页页⽂字相连,便于阅读。

今见包背装的早期样品则为元代装帧本。

这种装帧法⼀直延⽤到明朝中叶以后。

著名的《永乐⼤典》就是包背装。

3、线装书,起于明代中叶,是从包背装演变⽽来的。

其装订⽅法,乃书页正折,⽂字向外,版⼼为书⼝,把包背装的整封⾯换为两张半页的软封⾯,分置书⾝前后,把它连同书⾝⼀起打孔穿线订。

线装⼀般是在书上打四孔,称为四针眼装。

较⼤的书,在上下两⾓各加打⼀眼,就成为六针眼装。

讲究的线装,有时⽤绫、绢之类包起上下两⾓,称包⾓装。

这主要是为了美观,也有护书作⽤,但在潮湿地区容易致霉⽣⾍。

线装书的优点,是书本破旧了可以重装。

在修整旧书的时候,还可以衬纸、接边。

线装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的最后阶段。

古书的装帧步骤

古书的装帧步骤

古书的装帧步骤
1、卷轴装
卷轴装: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末端粘接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圆轴,首端粘接细木杆,然后以尾轴为轴心向前卷收,成为一束的装帧形式。

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后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2、经折装
经折装:经折装是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是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再粘贴书衣。

由于唐代佛经、道经长期使用这种形式,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经折装”。

3、旋风装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

它形同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

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

(因书页展开时,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


4、蝴蝶装
蝴蝶装: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得此名”。

5、包背装
包背装:书页的背面同背面对折在内,有文字的一面露在外(与后来的线装书各页相同),再用一张书衣,把折叠好的一叠散页从前到后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包背装”,也叫“裹背装”。

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采用此种装帧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數字中國分類導航數字商品交易免費建站雲計算免費空間免費域名免費推廣創業大舞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print按此返回打印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裝訂(bookding)是書刊印刷的最後一道工序,書刊印刷在印刷完畢後,仍是半成品,隻有將這些半成品用各種不同的
方法連接起來,再採用不同的裝幀方式,使書刊雜志加工成便於閱讀、便於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為書籍、畫冊等,供讀者閱讀。

我國書籍裝訂形式,自古至於有許多形式:
1.簡和策
簡和策是我國最早的讀物。

公元前,把文字寫在狹長的木片上,稱為木簡,寫在竹片上稱為竹簡,統稱為簡,如現今的“頁”。

把文字寫在較寬的竹莖,木板上,稱為牘。

將簡或牘用絲、草或籐編排串連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稱為策,策的含意與現今的“冊”相似。

策便成為我國最早的
書籍裝訂形式(圖1)。

圖1 早期裝訂──策
2.卷軸裝
以前寫在絲綢織物上的書,稱為縑帛或“帛書”,帛書上可以依文章的長短剪載下來。

卷成一卷,稱為卷裝,或把上下
兩邊粘在木軸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圖面,稱為卷軸裝,收藏時卷起來,閱讀時可將掛線扣在牆上,軸拉著帛書攤平。

如文章很長,可以分成多卷,現在有的書籍稱“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軸裝延伸出來的,卷軸裝具有我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圖2。

圖2 卷軸裝
3.經折裝
卷軸裝幀的文章,在閱讀和加工,保存時不太方便,便產生了折本形式。

經折裝幀就是將一張長幅的書頁按一定的規格,向左右反復折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冊子,再在其前後兩面裱上硬紙板作為封面和封底,閱讀時隻要把它拉開。

就成為一本書的形式。

這種裝幀最初用於佛教經典,故叫經折裝(圖3)。

圖3-經折裝
4.旋風裝
旋風裝是由經折裝演變而來的,經折裝幀是前面一頁和最後一頁分開的,如果把經折裝的首頁與末頁粘連在一起,閱讀時翻開,遇風時中間的紙頁飛起,猶如旋風,保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圖4)。

圖4 旋風裝
5.蝴蝶裝
將印有圖文的面紙頁對折,再把折縫粘連在預制好的訂口條上,形成一本書籍,這是散頁裝訂的最初形式、稱為蝴蝶裝(圖5)。

圖5 蝴蝶裝
蝴蝶裝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頁的折縫集中在一邊,形成訂口而成冊。

由於蝴蝶裝在鎖線時,線是串在拼貼條上的,所以在書頁的折縫中間沒有線縫,並且在翻閱時可以攤得很平,便於閱讀,現在重要的地圖集,精美的畫冊等,仍有採用這種裝訂方式的。

蝴蝶裝的書頁,適合於單面印刷,圖文向裡對折,現在地圖集中採用正面印了個雙頁圖,背面印文字說明或印用色較少的單面圖用蝴蝶裝,使正面雙頁圖展開平整。

6.和合裝
和合裝的特點是內芯和封殼可以分開,內芯可以調換,而封殼硬而耐用。

在封殼裡層的上下接槽處各相連著一條供串線訂本用的訂條,一般與內芯訂口的寬度相同,上面打孔2~3個(圖6)。

裝配使用時,將對折或單頁組成的內芯,在訂口部位根據訂條上的孔距位置相應打上孔洞,然後用帶子或羅釘與訂口條串起來紮緊,這種裝訂方式稱為和合裝。

圖6 和頁裝
7.包背裝
把印好的書頁白面朝裡,圖文朝外對折,然後配頁後,將書頁折縫邊撞齊、壓平。

再把折縫對面的級邊,粘著千供包背的紙頁上,包上封面,使其成為一整本書。

這樣的裝訂方式稱為包背裝(圖7)。

包背裝實是線裝本的前身。

圖7 包背裝
8.線裝本
將單面印好的書頁白面向裡,圖文朝外地對折,經配頁排好書碼後,朝折縫邊撞齊,使書邊標記整齊,並切齊打洞、用紙捻串牢,再用線按不同的格式穿起來,最後在封面上貼以簽條,印好書根字(即書名),成為線裝書(圖8)。

圖8 線裝書
9.三眼訂
折好書頁,配好頁,碼撞齊相鄰的兩邊,用重物壓住書頁,手工打眼,穿線打結後,就成為一本書籍的書芯,最後包上封面,再裁切,就成為一本平裝書籍(圖9)。

圖9 三眼訂
10.鐵絲平釘
將書帖按三眼釘同樣的操作方法,配成書芯後,用鉸絲訂書機將鐵絲穿過訂口的書芯,並在書芯的背後彎曲,把書芯訂牢,再包上封面,三邊切光,就成為書籍(圖10)。

這種裝訂方式稱為鐵絲平訂(writ side-stitching)。

用鐵絲訂書籍,因鐵絲容易生鏽,故容易損壞書籍。

圖10 鐵絲平釘
感謝讀者推薦! 歡迎您推薦、自薦印刷學文章和門戶網站 >>>分享到:0
評論(0) | 推薦 | 打印 | 關閉目前尚未有任何評論!!
我要:發表評論 | 瀏覽更多評論
/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U363G41&xpos=65 (2014-08-27 21:3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