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复习(含气候类型)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与外部空间的分界层,维持了我们的气候、支撑了我们的生命。
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由氮气(占78%)、氧气(占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组成。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水汽、二氧化碳和氧臭化物等。
二、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可以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外空层。
1. 对流层是最接近我们的一层,大约有8-16千米厚,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降水等。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持续下降,高度约为10-50千米。
在此层中,气流以水平、平行层流的方式移动。
3. 中间层温度开始上升,层次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和均一,高度约为50-85千米。
4. 电离层位于地球表面之上,常含有游离的电子和离子,是无线电传播的关键区域,高度从85千米到600千米不等。
5. 外空层并不完全属于地球大气圈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行星际空间和太阳风等。
三、大气运动1. 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上升气流通常伴随着云和降水,是形成气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下沉气流则有助于形成干旱地区和高压系统。
2. 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风、涡旋以及气压系统的形成和传递。
地球上的风主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四、大气中的环境问题1. 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主要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液体和气体的污染。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以及燃烧行为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气污染不仅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发生能量再辐射,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中地理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总结 新人教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复习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世界气候类型及判断1.比较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续表)2.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利用气温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气温高,12、1、2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利用气温确定所属温度带。
利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地理位置推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以及所处的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3.根据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判断气候类型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依此确定该地所处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
处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又有哪些。
在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综合影响下又有什么气候类型。
最后还要根据地面状况对气候类型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海陆位置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等进行判断。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解析:读图可知,A、B两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雨热同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项错误;乙地位于29°N附近,最冷月气温小于0°C,应位于青藏高原,C项正确。
答案:C。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必修1复习提纲《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注:.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3 ,高空则形成高压;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低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B=C=E气压值。
所以,气压值A>D气压越低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白天海;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形成“海风”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夜晚陆风)11复习提纲《地球上的大气》必修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二: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2.季风环流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三: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间隔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外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外表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程度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程度气压差→程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间隔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间隔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消费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27张)
高 (考 经一 典轮 课复 堂P习PT)专高题考三一:轮地复球习上专的题大三气:地3.球4 上天的气大系统气(天共气2系7张统P(PT2)7张PP T)-导 学课件 (最新 版)
高 (考 经一 典轮 课复 堂P习PT)专高题考三一:轮地复球习上专的题大三气:地3.球4 上天的气大系统气(天共气2系7张统P(PT2)7张PP T)-导 学课件 (最新 版)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例子
夏季的暴雨、冬季寒潮 、 冬春的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长江中下游“梅雨” 昆明的准静止锋;
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3.4 天气系统(共27张PPT)
高 (考 经一 典轮 课复 堂P习PT)专高题考三一:轮地复球习上专的题大三气:地3.球4 上天的气大系统气(天共气2系7张统P(PT2)7张PP T)-导 学课件 (最新 版) 高 (考 经一 典轮 课复 堂P习PT)专高题考三一:轮地复球习上专的题大三气:地3.球4 上天的气大系统气(天共气2系7张统P(PT2)7张PP T)-导 学课件 (最新 版)
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3.4 天气系统(共27张PPT)
团
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3.4 天气系统(共27张PPT)
(一)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符号
速度较快 冷锋锋后降雨
锋后 C
B
锋前进的方向
暖气团
A 锋前
冷、暖锋过境前、中、后天气变化
冷气团
暖气团
甲地
气团运动 过境前
低 低压槽
低压 气旋 气流辐合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与巩固一、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风的形成。
2.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能够理解气压中心形成和分布的原因,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熟悉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气候的自然规律和特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对策。
知识经纬二、要点精析关键词: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天气系统气候(一)大气的分层结构与受热过程【典型例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 。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 。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 。
(4)霜冻多出现在晴天夜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云量的多少既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影响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大,夜晚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故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由于白天削弱量少,故气温高,而夜间逆辐射弱,故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故夜间易发生霜冻。
答案:(1)B (2)低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3)高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4)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二)逆温的类型及其影响1.辐射逆温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大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
一般日出后,辐射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2.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
冷气团在下。
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便形成逆温。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大气是地球上固有的一层气体包围层,包括对生命和气候至关重要的各种气体。
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天气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的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平流层:对流层的上方,直到约50公里处,没有云层,风向平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同温层:平流层上方,气温保持不变。
4.中间层:约80-400公里,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5.热层:约400-60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以下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78%。
2.氧气(O₂):占大气中的次要成分,约21%。
3.氩气(Ar):占大气中的0.93%。
4.二氧化碳(CO₂):占大气中的0.04%,起到重要的温室效应。
5.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甲烷、氮氧化物等。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吸收和折射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保持温度平衡: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制造天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通过水循环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4.运输功能:大气层中的气流和风向可以运输热量、湿度和气象物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5.吸收和放射能量:大气层吸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使地球的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四、大气变化与环境保护1.酸雨: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落至地表引发酸雨,对环境和植被造成危害。
2.臭氧空洞:含氯化合物等人为排放物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增加紫外线辐射,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提纲
附主要考点答题模式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提纲第一节:冷热不均的大气运动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概念的区别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辐射经大气层,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近地面大气增温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影响因素(参考地图册P2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下垫面热力性质(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裸地大于绿地)地形地势(山地、高原大于平原)、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应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影响年温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大陆大于海洋;内陆大于沿海。
(3)气候:干旱气候区大于湿润气候区。
(4)地形:平原大于同纬度高原、山地。
4、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和步骤(参考地图册P23)5、影响陆地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参考地图册P23)6、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原理:a.一般情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100米/0.6o c(垂直递减率)。
b异常情况下:逆温现象。
危害:逆温的存在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阴、雨、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见低,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方法:(1)垂直递减率的算法:垂直方向上某两点的温差/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是否出现逆温的判断:a、某一高度的t(实际)>t(理论);b、某一高度范围内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6、热力环流的概念7、热力环流注意的几个方面8、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①热岛效应与城市风的形成;②海陆风的形成;③山谷风的形成;④冬夏季风。
专题4 地球上的大气(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
专题4 地球上的大气(专项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为“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为“冷平流”。
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图为某日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8:00时易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点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0时,a处气压可能为994百帕B.20:00时,b处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C.8:00到20:00,c处风向均为西北风D.20:00时,d处受暖平流影响,阴雨连绵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下图示意2019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和风向大致是()A.3时前后东风B.11时前后西北风C.18时前后北风D.24时前后东北风4.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坡地相比,谷底()A.白天多上升气流B.夜晚多下沉气流C.夜晚多上升气流D.白天多下沉气流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
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甲地12号-14号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A.雾霾加剧B.对流雨盛行C.烈日炎炎D.大风降温6.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是因为该方法可以()A.增加土壤肥力B.减弱地面辐射C.增加大气逆辐射D.提高土壤比热容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图1)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
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
现在雁栖湖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图2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北京市民暑假去图示度假村度假,其主要原因是()A.夜晚有清凉的湖风B.白天有温暖的湖风C.白天有清凉的湖风D.夜晚有温暖的湖风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宇宙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呼吸、保持温度、促进农作物生长等重要功能。
作为一个地理复习专题,本文将从大气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等方面对地球的大气进行探究。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水汽、二氧化碳、氢气等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的主要部分,分别占据78%和21%。
氮氧化合物、氮流、生物作用等都是大气中氮的重要含量,二氧化碳在自然循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汽则是最重要的天然温室气体。
此外,大气中还含有许多微量气体,如氖、氦、氚等。
二、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大气层和大气界两个部分,大气层根据其温度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两部分,以70千米为分界线。
对流层的高度为0-16千米,温度逐渐降低,是大气中能够观测到的最低层。
平流层的高度为16-70千米,温度逐渐升高,其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界则是指大气空间中的不同层次,包括太阳风球层、磁层、热层、轨道层等。
三、大气的功能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障,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水分、温暖等生命所需条件,并形成强大的电磁场保护地球免受强烈太阳辐射的侵袭。
此外,大气中的水汽也为灌溉和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同时还具有对地球的保温作用,使得地球温度适宜人类居住。
四、大气的变化大气的变化是自然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通常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
自然变化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大气温度周期性变化等,而人为变化则主要是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是大气环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产生的原因包括工业废气、交通排放、农业化肥等。
温室效应则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它会引发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
总之,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学习和考试中常常涉及到类似的问题。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当中,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为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3.3气候
-30
200 温带落叶阔叶林;
-45
100
-60
0
1 4 7 10 月份
典型的欧洲 温带海洋性 气候景观
(一)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 东部
1.分布: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2.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15 0
············654000000
(一)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 东南部
1.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2.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
降水量/mm
600 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30 ··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 · 大陆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15 · · 最冷的月份气温在10℃以上,
南北回归线经过 的内陆地区及大 陆西岸地区
信风带、副高交替 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沙漠带
1.热带(4种) 热带雨林性气候
气
热带草原性气候 热带季风性气候
候
热带沙漠性气候
类 2.亚热带(2种)
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分
地中海气候
类
3.温带(3种)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亚热带气候(2种)的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
300
——热带荒漠带
※常见气候类型快速判断
大陆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30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气温在20℃以上。
其他的气候类型(2种)
2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降水量200mm以下,气温在25℃以上。
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
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
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上的大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1)大气受热过程(2)大气的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形成原理示意图(2)温压关系:(如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如甲地),空气膨胀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如乙地、丙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
(4)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同一个地点,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
(5)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处等压面弯(凸)向高空;低压处等压面弯(凸)向低空。
(6)气压高低与天气的关系:低压区多阴雨天气,高压区多晴朗天气。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由于赤道和极地间受热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全球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就北半球来说,相对于二分日,大致是夏至日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
4.锋面(1)锋面的判读(2)锋面气旋的判读(以下图为例)①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
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②锋面性质: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低压槽处形成冷锋。
③天气: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会形成雷雨、暴雨、暴雪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冷锋锋后),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暖锋锋前)。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点6.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7.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起伏状况、海陆分布、寒暖流等)、人类活动。
专题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优质参考)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12月10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该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回答1-2题。
(1、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2.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D.丁4.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回答第5题。
5.该日20时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读图,回答8~11题。
8.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9.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10.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12~13题。
地点纬度平均气温/ ℃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 614.1②39°48′-4.7 26.0 2.6 196.6 682.9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④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12.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13.④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2013·河北邯郸模拟)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4~1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复习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注意:①大气的运动:②等压面的判读:高低低高高低热冷冷E F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模式; (1)城市风:(2)海陆风:(3)山谷风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2)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作用:10101008100610041002(hPa )三、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1)形成:(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热湿)(热干)(冷湿)(冷干)热力热力动力动力低中高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极地东风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季风环流:(1)1月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2)7月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四、常见天气系统1、锋面天气系统:锋面:冷暖气团交界面。
(1)冷锋: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③冬季爆发的寒潮。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②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②一场春雨一场暖(3)准静止锋: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注意: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四周(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鞍部、高压脊、低压槽、脊线、槽线)热带气旋项目台风飓风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源地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影响地区亚洲东部,如我国沿海地区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东海岸例:读下图回答:(1)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的天气系统?是气旋还是反气旋?(2)判断甲乙两处的锋面分别是冷锋还是暖锋?(3)AB两地何处此时可能正在降水?例:读下图回答:(1)若图中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aC.图中③④两地处阴雨区的是③地D.图中①②两地风力较大是②地(2)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①地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①沙尘暴②台风③春旱④暴雨⑤寒潮⑥伏旱A.①③B.④⑤C.②④D.①⑥AB例:下图表示某地近地面气压状况,n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判断此图位于_半球(南或北)2、L1、L2的锋面类型:L1:----------------- L2:-----------------3、如果锋面系统都能引起降水,那么图中A、B、C、D出现降水区域的是五、大气逆温现象1.辐射逆温: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
离地面愈近,大气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加厚,黎明时达最强。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3. 地形逆温: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夜晚山坡散热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地,谷底暖空气被抬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地形效应。
山区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在山脚到山腰间往往有一段温度是随高度而升高,这就是山脚逆温想象,青藏铁路沿线也有逆温存在。
)4、锋面逆温:例: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天气和气候:2、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气温分布规律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地区温度高,高纬度地区温度低,冬季是陆地温度低,海洋温度高,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A、对流层内,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B、在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最初温度下降,然后不变。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过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影响日较差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变化)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海陆陆地大于海洋气候(天气)晴天大于阴天地形平原大于山区植被裸地大于绿地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度出现在1月。
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变化)随纬度增高而增大海陆陆地大于海洋气候(天气)晴天大于阴天地形平原大于山区植被裸地大于绿地(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原因: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原因是赤道附近地区终年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②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原因是两极地区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原因是大陆东岸夏季季风来自海洋,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④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原因是沿海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内陆地区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⑤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原因是迎风坡气流上升,背风坡气流下沉,世界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称为世界“雨季”;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
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及对应植被、自然带。
(1)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2)世界气候类型及对应自然带(3)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图5、气候类型的判读:(1)定半球:6、7、8月气温高为北半球,12、1、2气温高为南半球。
(2)以温(最冷月均温)定带:(3)以水定型常见气候类型图:①②③6、全球气候的变化:(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的气候变化(关注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时间尺度时间气候(气温)变化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的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的时期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近代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注意: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况状而言,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上升。
就我国而言,西北、东北、华北地区气温增加比较明显,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不明显,甚至下降。
从季节来看,冬季增温最明显。
(3)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①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危害(影响)极地和山地冰川融化加快;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
②臭氧层的破坏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臭氧量污染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氟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③酸雨危害: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成为重酸雨区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控制酸雨。
七、气候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主要对农业、建筑、交通、旅游影响较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