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图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安图银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明安图银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内蒙古地槽褶皱系和华北地台内蒙地轴的结合部位。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在构造破碎带中及附近,常发育有赤铁矿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后期热液蚀变,这些蚀变具浅源相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故该矿床为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标签:矿体花岗岩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明安图银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多伦复背斜(Ⅱ11)中西部南缘,南侧为华北地台与内蒙地轴的结合部位,矿区靠地槽褶皱带一侧。康保—赤峰大断裂,在测区南部横贯东西。

1区域地质概况

测区内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南部为地台区,称之内蒙地轴,经吕梁运动褶皱升起之后,长期裸露地表,整个古生代到中侏罗世以前未接受沉积,后经燕山早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沿地轴边缘大断裂继续活动,伴随有大量的岩浆喷发,造成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北部为古生代地槽区,由于中生代大面积火山岩覆盖,面貌已不十分清楚。

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全区以差异升降为主,褶皱微弱,断裂发育,形成多处北东向断陷盆地。沿其边缘有大量的酸性、中基性岩浆岩喷发和多次岩浆侵入,火山岩及侵入岩广泛分布。燕山晚期运动,以断裂为主,较大的断陷盆地在该次运动末期进一步扩大,奠定了现代地貌景观的基础。

新生代沉积发育在燕山期断陷盆地及带状洼地中。喜山运动以上升为主,表现为南北差异升降,地貌上形成剥蚀堆积地形,南部表现为上升,北部下降,形成腾格里新断陷。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第三系(N2)及第四系(Q4)、其它地层无出露。第三系(N2)勘查区内仅在钻孔中见到。厚度1—35米不等,由砖红色泥岩组成。第四系(Q4)广泛分布矿区负地形地段,主要为风积、洪积、残坡积物,第四系厚度5—25米不等。

2.2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二组,一组为北西走向,为储矿构造;一组为北东走向,

为破矿构造。

蚀变带一般呈北西走向,局部为近东西向,宽度一般从0.5米到几米,部分蚀变带沿走向延伸较大,可达数千米。蚀变带常集中分布,各蚀变带呈平行状或雁行式斜列分布,蚀变带间距几米到几十米,深部沿倾向裂隙带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局部蚀变裂隙带密集发育形成蚀变裂隙体。蚀变裂隙带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目前发现的矿化现象至矿体均受蚀变裂隙带控制。

2.3岩浆岩

勘探区50%的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其它为岩浆岩,其中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γπ52(3)),其次为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π52(3))。花岗斑岩(γπ52(3))是银铅锌矿体顶底板岩石,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期第三次侵入。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期第二次侵入。

矿区内脉岩不发育,主要见有与矿化有关的石英脉及萤石脉及矿区东部的闪长玢岩脉。

2.4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以线型蚀变为主,蚀变沿花岗斑岩中构造破碎带发育,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萤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峰窝状褐铁矿化,远矿围岩为黑云母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其中绢云母化、硅化表现为绢云母、石英呈鳞片状或细粒状交代原岩的长英质矿物。绿泥石化则表现为绿泥石交代原岩中暗色矿物,呈细脉穿插岩石中,钾化则表现钾长石交代斜长石、石英,碳酸盐化则表现碳酸盐矿物呈细脉状穿插岩石中,萤石化则多为紫色萤石矿物,也可见少量绿色萤石矿物,沿裂隙呈小透镜状分布。

2.5矿体特征

目前矿区已圈出7条银、铅、锌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赋矿岩石为蚀变碎裂花岗岩(花岗斑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具有上贫下富,上薄下厚的特点,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又有重新变贫变薄的趋势。矿体形状以脉状为主,次为扁豆状、透镜状,矿体沿倾向、走向均有变化较大、分枝复合、膨大缩小、局部尖灭再现的特点,其形态产状与矿化蚀变破碎带密切相关,矿体特征见下表。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

据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报告及1:2.5万化探普查结果,Ag、Pb、Zn、Cu 等元素在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中含量较高,为矿体的赋集提供了矿源,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

形成矿床,而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充填、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矿体赋存空间即为断裂,以近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为主,而矿体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构造破碎带顶板和底板。在构造破碎带中及附近,常发育有赤铁矿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后期热液蚀变,这些蚀变具浅源相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故该矿床为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3.2找矿标志

①燕山早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为成矿部位,是找矿的方位。②该矿床与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的次生蚀变为褐铁矿化、铅化及硅化、高岭土化。上述蚀变是该区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③矿体受近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地表风化剥蚀较强,近北西向负地形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此外,该区物化探测量的高极化率和化探异常为找矿的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彭恩生,孙振家. 脉状矿床成矿构造研究法[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2]孙志伟,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隐伏矿体的发现及其预测的基础与方法[J];云南地质;1998年02期.

[3]息朝庄;戴塔根;刘悟辉,湖南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2009年01期.

[4]宫本涛周艳升,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姚家店铅锌矿地质特征[J]; 《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2期.

[5]匡文龙,刘继顺,朱自强,刘石华,西昆仑地区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