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2.对于学生的家庭故事,反馈时可以关注故事的情节是否合理、情感是否真挚、主题是否突出等方面。对于家庭角色扮演,反馈时可以关注学生的角色扮演是否自然、沟通是否流畅、场景是否生动等方面。对于家庭活动策划,反馈时可以关注活动的创意是否新颖、策划是否详细、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对于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反馈时可以关注学生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分析是否深入、结论是否明确等方面。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 家庭的记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是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所组成的小团体,了解家庭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2.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一个家庭中诞生和成长的,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珍惜和尊敬父母。

3.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像心灵的桥梁一样将家庭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是什么?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家庭的定义与组成,家庭的作用与重要性。

教学活动:1.向学生问:家庭是什么?家庭有哪些成员?你认为家庭对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组讨论,让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姓名,并描述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功能。

3.通过家庭照片、小故事等素材,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温馨、爱和责任等。

2. 家庭的教育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所做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体谅及感激父母的辛劳。

教学活动:1.学生分组登记学生家庭成员的职业,负责人讲解职业的特点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家庭中该如何感恩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尊敬和爱护父母,并列出每名家庭成员的特别之处。

3.学生分享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家庭成员对不同方法的反应。

3. 家庭成员的亲情交流通过情感体验和亲情交流,让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教学活动:1.给学生展示一些简短但感人的评论或小事,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亲情故事,并和家庭成员一起分享。

2.引导学生在家庭成员中找一个聆听者,并让学生练习倾听对方感受的技巧。

3.在班级内部开展家庭成员联系的小活动,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讲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秀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3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3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家庭关系图”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

2.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

三、教学难点:
理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老师做自我介绍,(我是周溪小学的老师,我有一个“大肚子”老爸,他不喝酒,却也有个大肚子,我还有个“大脸”表姐,整天吵着要减肥,却也没瘦下来,我有个勤劳的妈妈,我每次回家,她都会做很多好吃的,我非常爱我的家。


1.新课导入
出示诗歌《家》,师朗诵(配乐)。

听完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想?
2.活动新授(家庭称呼抢答赛)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78-82页的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自学: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单上面的知识问答题,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发言补充。

4.互学:请小朋友们完成表格内容。

要求:小组展开讨论,并将你们小组的答案工整地写在表格里。

5.展学
要求: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作说明。

6.游戏: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老师背对学生敲黑板,学生依次传递手中的花朵,当老师叫“停”,花朵落在谁的手里,“他”就要站起来回答屏幕上面的问题,回答准确的学生,将会得到老师的奖励。

五、课堂总结。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6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6

《家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家庭日常生活中幸福的时刻与难过的记忆,使学生加深对家的意义的更深刻理解。

2.学会珍惜家人,学会感恩家人3.有国才有家,在对小家的感受中,渗透家国情怀,实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活动重点加深对家的意义的理解,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三、活动难点在寻找“小家”的过程中,渗透“大家”的家国情怀四、活动过程1.出示“家”字形体演变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感知猜想2.对“家”字实行组词。

能说一说有哪些?生:家庭,家人,家长,家门......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家的记忆活动二:家的开心记忆与难过记忆师: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么你有哪些关于家的开心的记忆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总是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生:放假回家,爸爸妈妈总会做很多的好吃的给我吃生:爸爸妈妈会带我出去玩生:......师:看来大家过得是真幸福,老师很羡慕你们。

但是,我想你们应该对家也有一些难过的记忆吧?有吗?生:有师:那谁来说一说?生:考试没有考好,爸爸妈妈会骂我生:犯了错误,爸妈会打我生:爸妈总是拿我和别人实行比较生:......师:是的,说起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回忆起自己的家,我们有很幸福的时刻,也有一些悲伤难过的时候。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爸妈确实是真的非常爱我们,关心我们,有的时候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才会离我们而去打工赚钱。

他们听说老师要上这节课,有些同学的家长特意向老师发来了一些视频。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三:观有爱视频,写心中情话1.观看父母发来的短视频师:看完爸爸妈妈对我们发来的视频,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些感受,请你把心里相对爸妈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组讨论:为了幸福的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3.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4.为心发声请同学们将自己对爸妈说的话大声的说出来。

活动四、小家聚大家,有国才有家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家,他有他的家,我有我的家,当我们班上所有人的家汇聚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我们班集体这样的一个大家。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家庭称呼抢答赛”,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家史’小调查”,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传统节日中的家”,目的是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语言文字中的家”,目的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根据教学实际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前两个话题为第一课时,后两个话题为第二课时。

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传统文化可能会与当下学生的生活相脱节,通过课前调查与采访的形式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借助传统节日及语言文字让学生寻找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的切入点。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情分析: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

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端午节、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

因此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教学目标:1、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采访记录表和调查表、《回家过年》视频片段、课件。

2、学生完成采访记录表和调查表,搜集和“家”有关的成语、谚语、格言、古诗、故事等。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感受“家”味播放视频《回家过年》,感受浓浓的“家”味,观看视频谈感受。

【点评:利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公益纪录片《回家》的视频片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在过春节时,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的期盼之情和“父母盼儿归”的厚重亲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课题:《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一)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教师:图片出示,说说家庭成员的称呼2、播放歌曲《家庭称谓歌》并展开“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3、学生交流、抢答。

4、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5、学生实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完成课本P79页填空。

6、出示家庭称谓结构图,理清称谓关系。

7、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当前,绝大部分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二)活动二“家史”小调查1、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出示多媒体图片)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持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2、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3、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三)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1、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是如何过春节的?2、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3、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4、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5、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新】部编版道德法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二课《家庭的记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部编版道德法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二课《家庭的记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学生自由发言
。 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
你长一辈。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
教师:孩子们,除了刚才说的夫妻关系、母女关系以外,请再看看“家庭关系
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学生自由发
言。 了解“四世同堂”。
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家是 最温暖的地方 第十二课《家庭的记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 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 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 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 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 的文化传统。
PPT出示小组分享要求: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4.小组推荐的学生全班分享。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要多和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 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
(四)比比童年。
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 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课下老师让学生们采访自己的爸爸 妈妈,让他们给我们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然后画成画讲给大家听,同学 们完成的非常好,老师从中挑选了几张,我们一起来看看。 让学生边 讲解自己的作品边比较我们和父母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PPT: 1.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 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总结提升
板书
家庭记忆第二课时
1、传统节日中的“家”
2、语言文字中的“家”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祝福家庭的成语。
关于家庭的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讨论。
分享。
分享。
讨论。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语言文字中的“家”】
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
(2)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
(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2、知识窗:年夜饭。
3、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4、春节习俗大观: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
5、过渡语: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回家过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
2、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观看视频、参与讨论。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2课《家庭的记忆》。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立依据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及解读。

课程目标(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第2条: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三)能力与方法第5条: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课程内容(二)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指出“爱亲敬长”、“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本单元的主题围绕家庭展开,让学生感受家人的关爱,学会去感激关心家人,养成家庭的责任感。

本课主要定位在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的渗透。

因此本课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研究户口本,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血脉联系和法律身份。

(二)教材分析:1.构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与本单元其他两课都是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而设计。

2.特点: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我和我的家》这节课,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家庭称谓,而三年级教材在认识称谓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在家庭认知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历史和家庭文化,深化爱家的情感与家的归属感。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
2、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观看视频、参与讨论。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传统节日中的“家”】
1、春节的重要节目——年夜饭:
(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
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祝福家庭的成语。
关于家庭的谚语。
家书抵万金(关于家庭的古诗)。
4、小发现: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讨论。
分享。
分享。
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提升
板书
家庭记忆第二课时
1、传统节日中的“家”
2、语言文字中的“家”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2)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
(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2、知识窗:年夜饭。
3、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4、春节习俗大观: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
5、过渡语: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回家过年!
课题
家庭记忆第二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的重要性,感受家国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3、知识目标:认识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了解“家”文化,做到爱家、爱家人。
重点
了解关于“家”的文化。
难点
了解关于“家”的文化。
竞答。
小组合作。
思考、发现。
先通过对年夜饭的讨论,引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为后面的讨论奠定情感基础。
通过过年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让学生明白,家对于每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在此环节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中与“家”相关的文化都很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课堂小结
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家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我们最爱的人,我们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语言文字中的“家”】
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