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 9.木兰诗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9.木兰诗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22c1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d.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 9.木兰诗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答案】C【知识点】互文【解析】【分析】A用了互文。
B运用了夸张。
C没有修辞手法。
D运用了比喻、反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2023七下·本溪期中)选出下列关于《木兰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详细地写出了木兰的征战生活,凸显了战斗之激烈悲壮。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情况。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的生活画面。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写出天子赏赐之多,侧面写出木兰功劳之大。
【答案】A【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木兰诗【解析】【分析】A.“详细地写出”错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并未详写。
故答案为:A【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赏析。
做此类题首先需要学生平时多读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运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其次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有误的一项。
3.(2023七下·东阳期中)下面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
B.《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C.《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第9课 《木兰诗》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第9课 《木兰诗》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353c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5.png)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卷一、按要求填空。
(共23分)1.(5分)《木兰诗》是一首(体裁)诗,选自编的,是时期的一首北方2.(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木兰当户织(2)旦辞爷娘去(3)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4)对镜帖花黄3.(7分)填写《木兰诗》中空缺的句子。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4.(7分)理解文意。
___ 。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___ ,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___ 。
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
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中考文言文同步练习题:《木兰诗》(共17套)
![中考文言文同步练习题:《木兰诗》(共17套)](https://img.taocdn.com/s3/m/820be5f0f8c75fbfc77db233.png)
中考文言文同步练习题:《木兰诗》(共17套)(共17套,27页,约13520字)《木兰诗》练习一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唧唧..鞍鞯.( )..( )....( )..机杼.( )..军帖.( )..可汗辔.头( )..( )..溅溅..啾啾....胡骑.( )..( )..燕.山( )戎.机( )....阿姊.( )..朔.气( )..金柝.( )..赏赐.( )红妆.( )..霍霍....著.我旧时裳.( )..( )..云鬓.(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 )..铠.甲(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可汗..大点兵可汗:旦辞爷娘去.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赏赐百千强.强:著.我旧时裳著:出门看火.伴火: 安.能辨我是雄雌安:3、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并指出其含义。
贴昨夜见军帖.帖:市.愿为市.鞍马市:对镜帖.花黄帖:市.买骏马市:4、认真阅读全诗,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小节):第二部分(第小节):第三部分(第小节):第四部分(第小节):5、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如课文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即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请从课文中再找几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解释。
7、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
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
《木兰诗》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木兰诗》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ae317cbe23482fb4da4c98.png)
《木兰诗》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查词典给大家讲一讲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2.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D.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中欢乐的气氛B. 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C. 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D. 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4.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B. 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C. 唧唧(jī)朔气(shuò)燕山(yān)策勋(xūn)D. 胡骑(qí)金柝(tuò)赏赐(cì)5.下面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B. 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C. 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D.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b43a7ce2f0066f433222d.png)
《木兰诗》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朔.气(shuò)复唧.唧(jī)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D.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万里赴戎机..( )(3)关山度.若飞(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出郭.相扶将( ) (6)对镜帖.花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双兔傍地走.(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亲戚(2)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个头衔(3)木兰当.户织( )A.罚不当.罪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当.之无愧 D.当.干部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气氛的紧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21教育网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对偶,突出战事紧急)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精 《木兰诗》同步检测(含答案)
![精 《木兰诗》同步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e397b998fcc22bcd10da8.png)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金柝.()赏赐.()理云bìn() pèi头()2.填空。
(1)《木兰诗》选自______朝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_____,这是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__________的女英雄形象。
(2)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3)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姿。
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骋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7.“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2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2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90e5c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6.png)
9.《木兰诗》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唧唧(jí) 机杼(zhù) 鞍鞯(jiàn) 可汗(hàn)B.鞍马(ān) 啾啾(jiū) 戎机(róng) 鸣溅溅(jiàn)C.云鬓(bin) 霍霍(huò) 辔头(pèi) 朔气(shuò)D.赏赐(cì) 策勋(xūn) 燕山(yàn) 傍地(b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关山度.若飞( ) (2)赏赐百千强.( )(3)著.我旧时裳( ) (4)愿为市.鞍马( )(5)策.勋十二转( ) (6)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B.策勋十二转C.朔气传金柝D. 赏赐百千强4.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B.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C.不闻机杼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长篇抒情诗。
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B.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可汗”是我国古代一些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D.《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6.按要求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
(2)描写木兰军营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3)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意思是: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5)用夸张手法写木兰矫健的身姿,并突出军情急迫的句子是: ,。
(6)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
二、课内精读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6439d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4.png)
第9课《木兰诗》课时练习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愿:愿意 B.赏赐百千强.强:强盛C.双兔傍地走.走:跑 D.出郭.相扶将郭:外城2.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阿姊(jiě)策勋(xūn)啾(qiū)暮宿(sù)B.可汗(kě)辔头(qèi)霍霍(huò)唧(jì)C.戎机(jiè)机杼(zù)胡骑(qí)军帖(tiě)D.鞍鞯(ān)(jiān)金柝(tuò)雄雌(cí)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A. 卷卷有爷.名B. 旦辞.黄河去C. 著我旧时裳.D. 双兔傍地走.4.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停顿无误的一项是()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C.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6.下列对《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二、填空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愿为市.鞍马()(2)旦.辞爷娘去()(3)万里赴戎机..()(4)朔.气传金柝()(5)策勋..十二转()(6)著.我旧时裳()2.解释下面的诗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263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7.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C.期气传金标(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有余)2.对木兰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替父从军,孝顺父母。
B.英勇善战,巾帼英雄。
C.淡泊名利,品格高尚。
D.女扮男装,弄虚作假。
3.关于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的几个场面,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家中欢乐的气氛 B.表现了木兰见到伙伴时戏剧性的场面C.表现了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D.表现了木兰对已逝岁月的怀念与感慨4.《木兰诗》中有两个句子,后来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事情的错综复杂,不易着清底细。
请写出这两句诗和这个四字成语。
诗句:成语:5.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木兰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蜷,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
马,为木兰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
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喻光阴迅速,谓;说年老雄心在,称为;祝事业有成,则言。
6.同格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
(2)【拟写对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主题,对出上联。
上联:;下联: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探究信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
二、阅读与理解(一)课内阅读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18dc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7.png)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9.木兰诗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机杼(shū)军帖(tiě)戎机(róng)可汗(hán)B. 辔头(pèi)朔气(shuò)雌兔(cí)阿姊(zǐ)C. 云鬓(bìn)赏赐(sì)骏马(jùn)策勋(xūn)D. 燕山(yān)鞍鞯(jiān)金柝(chāi)傍地(bàng)2.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木兰当户织(门)当窗理云鬓(窗户)B. 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策勋十二转(记)C. 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D. 赏赐百千强(强壮)出郭相扶将(外城)4.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 对《木兰诗》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 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 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 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6. 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兼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表现了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B.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归家时家人忙碌的情景,烘托了欢乐的气氛,极具生活气息。
《木兰诗》同步练习(原卷版)
![《木兰诗》同步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b5f27bcc175527072208cd.png)
8《木兰诗》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机杼.(zhù)朔.气(shuò)复唧.唧(jī)B.可汗.(hán)鞍鞯.(jiān)鸣溅.溅(jiàn)C.燕.山(yàn)金柝.(tuò)理云鬓.(bìn)D.胡骑.(qí)戎.机(rónɡ)傍.地走(bànɡ)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东市/买/骏马B.关山度/若飞C.壮士/十年/归D.可汗/问/所欲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翻译:织布机唧唧又唧唧地响着,木兰正对着窗户织布。
B.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翻译:征兵的名册有十二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壮士们十年后胜利归来。
4.选出下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根据选文,对木兰形象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勤劳善良B.孝顺明理C.勇敢刚毅D.徒慕名利6.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③段的排比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非实指。
渲染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与繁忙,烘托了木兰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雄姿。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描写边塞夜景,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生活的艰辛。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7.下列对选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B.全诗详略得当,详写代父从军的缘由,更能突出木兰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木兰诗》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木兰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84069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木兰诗》同步练习姓名:班级:《木兰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人名)编的《》。
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和《》。
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和。
给下列字词注音:机杼.()鞍鞯.()金柝.()扑shuò()策勋.()赏赐.()理云bìn() pèi头()阿z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3)关山度.若飞(4)出郭.相扶将(5)著.我旧时裳(6)雄兔脚扑朔..(7)万里赴戎机..(8)朔.气传金柝(9)策勋..十二转(10)赏赐百千强._对镜帖.花黄_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词。
(1)阿爷.无大儿古义∶_____今义∶爷爷(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_____今义∶表转折(3)出郭.相扶将(4)雌兔眼迷离..古义∶_______今义∶不清晰(5)木兰当户.织古义:今义:窗户(6)赏赐百千强古义:古义∶_______ 今义:力量大今义∶姓氏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筹,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B.①昨夜见军帖.②对镜帖.花黄C.①愿.为市鞍马②愿.驰千里足D.①军书十二..转..卷②策勋十二5.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可汗..(kèhán)辔.头(pèi)金拆.(tuò)鸣溅溅..(jiàn)B.军帖.(tiē)燕.山(yān)十二转.(zhuăn)戎.机(róng)C.帖.花黄(tiē)雄雌.(chí)策勋.(xūn)云鬓.(bìn)D.朔.气(shuò)阿姊.(zĭ)机杼.(zhù)鞍鞯.(jiān)6.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旦.辞黄河去通宵达旦.枕戈待旦.B.赏赐百千强.自强.不息弱肉强.食C.策勋十二转.回心转.意婉转.悠扬D.木兰当.户织当.之无愧当.务之急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同步练习1
![《木兰诗》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940636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d.png)
《木兰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以下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懈怠〔daì〕饭钵(bō) 畏忌〔jì) b、碣石〔jié〕藕花〔ǒu〕惭色〔cán〕c、红妆〔zhuāng〕朔气〔sù〕咋咋〔zé〕d、竦峙〔sǒng〕为学〔wéi〕可汗〔kè〕2、以下说明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杼:织布梭子。
忆:思念。
惟: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b、可汗: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日:早晨。
c、溅溅:马叫的声音。
啾啾:水流声。
戎机:军机,军事。
策勋:记功。
d、胡骑:胡人的战马。
度:过。
郭:外城。
扶将:扶持。
3、以下加黑字读音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著我旧时裳显著著作b、燕山燕国燕子c、可汗汗水流汗d、充当当心当户织4、以下各句中与原文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康肃忿然回b、我亦无他,惟手熟尔c、陈康肃公擅射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5、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有〔〕a、以我酌油知之b、无他,但手熟水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d、屏弃而不用6、与“汝亦知射乎”一句含有不同人称的一项为哪一项〔〕a、海女知之首b、子何恃而往c、吾射不亦精乎d、尔安敢轻吾射7、以下句子中的语境义说明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尝射于家圃〔园子〕b、次北固山下〔停岸〕c、明月别技惊鹊〔另一枝〕d、齐鲁青未了〔明白〕8、以下作品,作家,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次北固山下》宋代王湾b、《如梦令》宋代李清照c、《西江月》宋代辛弃疾d、观沧海》东汉曹操二、填空题。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
朔气传金拆,_____________ 。
2、,假设出其中。
,假设出其里。
3、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
答案一、1、c 2、c 3、d 4、c 5、a 6、c 7、b 8、a二、〔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同步练习
![《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7f1cb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e.png)
《木兰诗》同步练习昔时长城危楼间,木兰隐拔剑谁知。
戎衣褪去重衫暖,红粉面容可人时。
乐音盈耳寂寞行,幽兰芬芳逐风生。
弯弓搭箭心坚果断,马蹄踏碎北疆星。
童年岁月梦拳头,群雄逐鹿山河留。
百战之师犹我儿,虎狼之气有胸臆。
舍弃家园从军行,壮志豪情挫论仙。
笑傲江湖展英豪,义薄云天斩虎熊。
勇者无畏战沙场,作战艰险神机藏。
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精准剑招抵敌防。
雨打梨花深闭战,敌阵之中杀声腾。
妙招千变却不败,带领士兵胜如雷。
春去夏来秋又冬,岁月流转歌声咏。
边疆遥望木兰归,踏雪留痕心仍等。
国家荣辱同心看,为民除害共筑坚。
木兰之志永铭心,世代传扬是经典。
木兰之志,永不言弃。
她是那个勇敢的女子,用坚定的意志和磅礴的勇气,书写了一篇传世之歌。
木兰的军人生涯,岁月无声地流过。
她身穿戎装,肩负着家国重任,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血腥。
虽然面临着疆场的险恶与艰辛,她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威严和正直。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担当。
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她誓死与敌人作战,一次次冲锋陷阵,为祖国赢得了胜利。
然而,战争并非只有刀光剑影,还有惨淡的生离死别。
木兰在战乱之中,不仅仅承受着战争的残酷,而且面对着无数个离别的泪水。
她的亲人、挚友,一个个在战乱中牺牲,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忧伤和悲痛。
但木兰并没有因此动摇她的决心,相反,这些悲痛只让她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地面对战争的考验。
正是因为木兰的勇敢和坚定,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她的名字传遍大地,每个人都为她的勇敢所折服。
她的故事被歌颂,她的精神被传颂,成为了后人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对于木兰来说,战争只是她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起点。
她的内心早已被爱国情怀熏陶,她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当战争的号角吹响之时,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乱之中,秉持着"较量与天下,勇气掌兵权"的信念。
然而,战争之后,她依然不能停下脚步。
她回到了家乡,面对着被战乱摧毁的一切,她心生痛苦和无奈。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060d2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2.png)
《木兰诗》同步习题一,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北宋-(人物)---------编。
与《》并称“乐府双璧”。
二,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唯闻女叹息。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3) --------------------------,可汗大点兵。
(4)唧唧复唧唧,------------------------- 。
(5) ------------------------,从此替爷征。
(6)东市买骏马,------------------------- 。
三,阅读下面选段,回答下面1---4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关山度若飞度:()(2)当户理红妆红妆: ()(3)著我旧时袋裳著: ()(4)雌兔眼迷离迷离:()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农。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许问所欲,木着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5a791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7.png)
9 木兰诗1.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kè hán) 辔头(pèi)金柝(tuò) 鸣溅溅(jiàn)B.军帖(tiē) 燕山(yān)十二转(zhuǎn) 戎机(róng)C.帖花黄(tiē) 策勋(xūn)雄雌(chí) 云鬓(bìn)D.朔气(shuò) 阿姊(zǐ)鞍鞯(jiān) 机杼(zhù)【点拨】A项“溅”应读jiān;B项“帖”应读tiě;C项“雌”应读cí。
【答案】D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为了越过外城穿动弹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阿爷无大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亲爷爷(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但是(3)出郭相扶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雌兔眼迷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第9课《木兰诗》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d08a7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a.png)
第9课《木兰诗》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对《木兰诗》的理解和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不辞辛劳辗转多地,为出征做准备。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D.《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全文着力刻画了一位征战沙场,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表现的是木兰杀敌报国的高尚情怀。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又叫《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B.木兰替父从军既是为国尽忠,也是为父尽孝。
C.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政策的否定。
D.最后一段用双兔作比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作了赞叹,韵味无穷。
3.下列句子属于病句的是()A.他们的精神如满室的盛开的芝兰,芬芳沁脾。
B.我们应当走近父辈、走近英雄,深刻领悟他们的爱国精神精髓。
C.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D.漫步古诗苑,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古代诗(词)人强烈的爱国忧民之心。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
①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①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①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
①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①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二、默写填空5.(1)《木兰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________ 的女英雄形象。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理云bìn()pèi头()扑shuò()雄chí()bàng地走()阿zǐ()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当.户织()何所忆.()愿.为市.鞍马()()赏赐百千强.()当.户理.红妆()()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3.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4.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7)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5.简答。
(1)对《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的声音,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织机声,有人认为是叹息声,有人认为是虫鸣声。
你认为是哪种声音?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句中的“东”“南”“西”“北”是实指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
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诗中的花木兰吗?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聘沙场的矫健身姿。
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聘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文阅读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zī繁殖)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
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迁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
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
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出为幽州刺史,寻卒。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牸(z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百姓怀.之妻家不知其故.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但.归,不烦守也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远近称.之曾有行人候晓先发.以.衫蒙其头皆.大惭允济遂发.蒙或.谓曰召村中牛悉.集老母如.其言及.将异居县司累.政不能决.、元武县司闻.之时.无郡将寻.卒2.翻译句子。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____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______ 。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允济处事艺术的一组是()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②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③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④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⑤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⑥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
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武阳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
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求允济评判,允济却无法解决这次纠纷。
C.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尤其卓异。
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D.张允济后迁升为高阳郡丞,当叛贼王须拔进攻围城时,城中粮食吃光了,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草充饥,也没有人叛变朝廷。
6.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需要加注3处逗号)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叛者。
7.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张允济是怎样的人?(至少2点)四、现代文阅读《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
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
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
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自己的想像,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
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