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浅谈当前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突出表现、原因及对策
浅谈当前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突出表现、原因及对策思想认识偏差。
村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相对较少,思想道德水平较差,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严重。
有的村干部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有的村干部存在“给人办事,受人钱财”的观念,不择手段,见钱就捞,见利就钻;还有少数村干部存在着“小贪小占,大贪不犯,公安不逮,法院不判”的错误思想,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把党的纪律和勤政为民的宗旨置于脑后。
监督机制不到位。
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对用权缺乏有效监督。
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常集领导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
在监督上上级太远,同级太软,下级不敢。
以至作案时有恃无恐,导致腐败。
二是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公开的内容有限,表面东西过多,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三是还有些村干部不是党员,成了“监督盲区”,现行的党纪条规对这类干部是鞭长莫及。
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使一些人心存侥幸,胆敢以身试法。
惩处力度不够。
一是认识不到位。
有的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基层工作难度大,特别是村干部出点问题在所难免,怕查了案子伤了感情,影响工作积极性,于是能捂则捂;有的把查案和稳定对立起来,怕查了案子乱了班子,于是能拖则拖;有的不愿查案,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予以袒护,用组织处理代替党纪政纪处分,搞“内部消化”。
二是一些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较多较杂,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乡镇纪委委员基本上都是兼职,对纪检监察工作业务不熟悉,难以发挥作用。
惩处力度不够不仅使违法违纪者愈发无忌,产生惯性,而且诱发另一部分农村干部私欲膨胀,致使违法违纪者日益增多。
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职责。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村干部存在问题的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剖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其原因。
二、腐败问题1.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基层蔓延。
由于个别村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和工作方法不当,他们往往过于强调形式,喜欢以会议文件和报告等形式代替真正解决群众需求的行动。
这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
2.权力滥用与贪污腐败有关。
一些村干部由于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资源,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滥用职权,并通过受贿、挪用资金等手段牟取私利。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也破坏了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问题根源分析1.教育水平不高导致能力不足。
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无法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并且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意识。
这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方法简单,容易误判和做出错误决策。
2.选调机制存在问题。
在村干部选调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有些地方政府将充当村干部的职位作为政治资源用于权谋,从而使一些推动领导上位和个人关系密切的人士占据重要职位。
这种行为削弱了选调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对于村干部工作监督机制尚未得到有效建立和运行。
一方面,由于信息通道不畅、举报渠道不畅等原因,很多违纪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另一方面,由于监管责任分散、执法力量薄弱等原因,对村干部的管理和制约不够有力。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应高度重视提升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岗位上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参加培训班、研修班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2.改进选调机制。
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选调机制,依法依规选调村干部,并加强程序监督和舆论监督。
通过公正选拔人才,使得优秀人才具备条件成为村干部,从而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优秀范文五篇)
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农村干部腐败形式、原因及防控途径探讨摘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农民安居乐业,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本文从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形式、特征、原因及防控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近年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从整体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安居乐业,应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
1、村官腐败的形式1.1按主体可分为个案腐败与集体腐败:个案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某一位干部利用权力为自己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集体的腐败是农村基层组织中两位或两位以上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为各自谋取私利或滥用权力侵吞集体财物的行为。
1.2按性质可分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指贪污受贿,侵吞财物等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腐败。
政治腐败指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思想政治作风相关的腐败。
1.3按是否容易被村民所意识到可分为隐蔽的腐败和显露的腐败:隐蔽的腐败指不经仔细审查清算不能被发现的腐败,如做假账,挪用资金。
最新-农村党员干部违纪特点及治理 精品
农村党员干部违纪特点及治理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从我们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发现,当前农村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
虽然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少数村干部身上,却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利益,疏远了党群关系,造成了地方的不稳定,甚至群众集体上访,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此,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应当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肃查处入手,全面系统地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案件的特点⒈以权谋私,贪污受贿,非法占有集体资产。
个别村干部上任不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侵吞集体资财。
几年来,在我们查处的件案件中,有件涉及这方面的,非法占有集体资产达万元。
⒉挪用、外借公款。
这类违纪行为多发生在一些经济较富裕的村,违纪人员一般是村里的“一把手”,他们有的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或建私房,有的挪用公款给亲戚朋友做生意。
有的村干部因涉案金额较大,案发后至今仍未全部追回。
⒊铺张浪费,挥霍公款。
个别村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用公款大吃大喝。
特别是村“两委”到届时,突击花钱,挥霍公款,给村集体造成严重浪费。
例如,我们查处的一个村,由于书记王某某管理不善,造成天的时间里,竟吃掉万元,租车费用万元。
⒋巧立名目,乱发补贴,私分公款。
个别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巧立名目,滥发各类奖金补贴。
或采取多收少入、多记少支等手段套取公款进行私分。
⒌违反规定购置贵重物品,贪为私有。
有的村干部无视上级有关规定,用村集体的公款为自己购买手机,安装电脑;有的将支出直接入村集体帐;有的采取变通手段入帐,掩盖真实支出;有的购置后,隔段时间便归为私有。
⒍官僚主义严重,失职渎职。
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级事务特别是处置集体资产、工程施工时,不按照议事程序办理,不按规定对工程进行招投标,该研究的不研究,该公开的不公开,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甚至官僚主义严重,导致失职渎职。
对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对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状况的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干部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社会上重要的议题之一。
村干部的职务犯罪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的状况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状况村级干部职务犯罪是指担任村级干部职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干部纪律,造成损失的行为。
近年来,村级干部职务犯罪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数量呈上升趋势。
从近年公布的案例来看,村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2、性质越来越严重。
村级干部职务犯罪大多是经济犯罪,包括贪污、受贿、侵吞公款等,这些犯罪涉及的金额惊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较大损失。
3、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村级干部担任重要岗位,执行的工作涵盖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些村级干部的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财产,也损害了社会民众的利益和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村级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1、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方的村级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缺乏制度保障,为村级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一定的空间。
2、道德败坏。
一些村级干部由于道德底线降低,利益驱使下陷入贪腐漩涡,不可避免地制造了一系列的义务犯罪。
3、脱离群众。
一些村级干部忽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需要,甚至通过权力手段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公众对村级干部信任度低下,成为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的滋生土壤。
三、对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村级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应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建立村级干部派驻、巡查和待遇管理监督等管理机制,保障村级干部清廉自律。
2、严格执法,加大惩戒力度。
对于村级干部职务犯罪,应当依法予以严惩,体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建议加强对村级干部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构建高效的监察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村务管理环境。
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他们的行为事关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结合我区近年来查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分析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和原因,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应引起重视建区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上是好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逐渐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的排头兵、致富的领路人。
然而,也有少数村级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腐化堕落,在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路上折翅落地,走向违法乱纪的深渊,问题严重,影响深远,应当引起各级党的组织高度重视。
建区以来,全区共查办违纪案件51件,其中村级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2件,占43%。
其中,受开除党籍处分8人,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3人,被依法判刑6人。
从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主要有五个特点:(一)从违纪人员担任的职务上看,“一把手”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一把手”14人,占43.6%。
其中,党支部书记9人,村委会主任5人。
目前从我区村级组织的现状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支部和村委的“一把手”,由于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致使个别人胆大妄为,公然违犯党纪国法,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经济上严重侵犯了集体利益,在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干群对立。
有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认为财力雄厚,与上级领导关系密切,党组织和群众拿他们没办法,由于违纪违法,往往引起干群矛盾激化,群众频频上访。
“一把手”不仅违纪违法比例高,而且错误的性质也比其他村干部恶劣,侵害党和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的情节也比其他村干部严重。
(二)从违纪人员所处的地域上看,经济较发达村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违纪违法人数与各村的经济富裕程度成正比。
村官违纪违法调研报告
村官违纪违法调研报告近年来,村级官员在执行工作中,频频出现违纪违法行为。
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开始重视,对村官违纪违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文将针对该调研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村官的工作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
一、村官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1、政策理解不到位。
目前,基层政策变动比较频繁,村民普遍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也比较有限,导致一些村官在执行工作时,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
2、利益之争。
一些村官往往在财政案件中,自己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推行一些不合理的决策或者偏听偏信。
3、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
基层村官相比上级领导,手头工作负责范围大、任务繁重,所以,像项目投资、审批等违纪违法行为较为常见。
4、道德失范。
一些村官,为了个人的私利,通过发放奖金、开展公款旅游等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也是导致村官违纪违法的原因除之一。
二、如何提高村官违纪违法风险防控能力1、加强村级干部“三项基本工作”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
2、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当地政策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村民的政策知识,鼓励村官维护村民切身利益,以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推动各项工作。
3、加大监督力度,科学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公开村干部每一项工作,掌握每位基层干部的工作实际,切实保障基层政权的廉洁与公正,实现基层干部对自身权力的自我约束和监督。
4、严格遵守纪律法规,树立遵守法律纪律的意识,通过加强“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及时处理村官不正确的行为,把一些可能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事先制止,切实卫好“红线”。
三、结论村官作为联系政府和村民的重要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村庄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村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全面而深入的政策知识,更要具有协调、沟通和应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村干部的作用,解决村官违纪违法的问题,社会各界要互相合作,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基层干部“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办事”的目标。
村(居)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贪污类
利用职务便利,侵占、骗取或其 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1、利用协助政府从事计划生 育工作之便,贪占计生罚款或社会 抚养费。如原众兴镇洪南居委会原计 生主任葛军和案; 2、利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增减挂 钩、土地征用工作之便,虚报冒领土 地补偿补偿款。如临河镇漕渡村原支 部书记阚安国、云渡村原支部书记云 元胜、临河镇杨工村支部书记王兴 付等案; 3、利用协助政府从事惠农资金发 放工作之便,虚报冒领、擅自截留惠 农补贴款。如众兴镇二桥居委会会计 徐波案。
七、公款私用“生”钱。
该类 人 员 将 自己手中保管的 公款或集体资金 挪借给他人使用, 自己从中获利。 如众兴镇众东村 支部书记沈正军, 利用职务之便先 后三次将自己保 管的村土地补偿 款 160 万借给他 人使用,个人获 取 利 息 收 入 24.45万余元。
八、大操大办“收”钱。
该类人员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借机敛财。如三庄乡文化 站站长、团结村支部书记胡卫,利用儿子结婚之际,宴请庄 邻、村组干部、亲朋好友等计245人,置办酒席24桌,收受 礼金5万余元,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主要“捞钱”手段
2009年以来,共查办的村(居)干部经济案 件数125件,占同期村(居)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总 数的40%,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查处24人。村(居)干部 “捞钱”手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八种:
一是虚报冒领“套”钱。 二是欺上瞒下“骗”钱。 三是利用职权“要”钱。 四是虚列支出“挖”钱。 五是隐瞒政策“扣”钱。 六是欺压百姓“敲”钱。 七是公款私用“生”钱。 八是大操大办“收”钱。
利用职务之 便,非法占有本 单位财物。如史 集街道办姜桥村 原书记姜金田将 镇里补助给村里 的2.7万余元计生 经费占为已有。
二、案件主要特点
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提高廉 洁从政 自觉性 ; 三是加 强后备农村 基层党员干 部力量 ( 一) 容 易引发集体 性信 访事件 , 影 响农村和谐稳 定大局。农 育 , 民的切身利益在农村党员干部违纪 中受到直接影 响, 非常容易引 的储 备 。
起 民愤 , 造成干 群关系 紧张 , 引发群体性上 访 、 非正常上访 、 越 级 上访 等 事 件 。
分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一) 主观 原因。 一是宗 旨意识欠缺 , 当权动机不纯 , 部分农村
情。 二是文化水平较低 , 个人素质不高 。 文 化 水 平 低 的干 部 , 抵 御
决反 对 “ 四风 ” . 大 力整 治 清 除作 风 之 弊 、 行为之垢 。 在 这 样 的 形 势 党员干部想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这些人员非常容 易做 出违 纪的事 题 的 原 因对 策 , 对 于 贯彻 落 实 上级 规 定 , 密切 党群 干群 关 系 , 有 十 诱惑 的能力相对较 差 , 一旦立场不 坚定 , 便容易 作出放纵 自己的
数的 7 0 % 以上 。
的情况 。四是制度原 因, 权力运行制度和权力监 督制度等制度 在 ( 四) 违纪类 型多样 。违 纪行 为往往会涉及到贪污 贿赂 、 违 反 执 行 上 可 以进 ~ 步 优 化 。
三、 对策分析
廉洁 自律规定 、 失职渎职等多种行为 , 而在农村 , 违纪 问题 的重 点 主 要 集 中在 妨 害 社 会 管 理 秩 序 和 违 反 财 经 纪 律 。
( 一) 提高工作实效 , 理 顺 管 理 体 制 。一 是 党 委 政 府 要 敢 于 担
( 五) 违纪人员职务化 、 权力化 , 交 叉违 纪现象较 为突出。 村 党 当高 度 重 视 ; 二是职 能单位要提 高工作主动性 和积极性 ; 三 是 纪 律 检 查 机 关 要 发挥 组 织 协 调 作 用 ; 四是 调 动 农 村 基层 党 员 干 部 的 支部 书记 、 村主任 以及村文书 占农村违 纪党 员总数的近 半数 。村
调查研究-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三)监督不够得力。
一是对村干部监督的制度建设滞后。一些村干部既不是党员,又不是行政监察对象,对这些人的纪律约束存在“空档”。
四是经济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其一,用集体资金注册、经营公司牟取私利。如青羊区草堂村2000年开始拆迁,在1999年底即成立了以村支书王天贵为法人代表的“成都天亿建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由村财务“借出”,而王天贵等村委会的部分成员一分钱不出,声称是“个人出资”,成为该公司“股东”,享有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从1999年成立至2003年8月,违规转入该公司属村集体收入的拆迁补偿款达250余万元。其二,收入不进帐、私吞公款。如新津县一村支书多次将“三金”农税及承包款、农网改造款等收入不进帐,5次作案共侵吞公款1.2万元。其三,巧立名目挥霍公款。一种是滥发“离岗补贴”或解散费,如青羊区草堂村发放“离岗补贴”40万元,战旗村土地转让款300余万元中的大部分被以发“解散费”的名义侵吞;一种是以旅游及“外出考察”名义挥霍,如草堂村将公司账上的拆迁补偿款62万元套出,用于游山玩水;一种是滥发奖金、补贴,如青羊区西窑村通过禾峰公司和企办,向有关人员发放“奖金”、“误餐补贴”共计17万元,原村长谭德辉因病去世后开支的各种费用11万余元也在禾峰公司账上列支。
二是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因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一些村干部对乡镇和村党组织的管理置若罔闻。乡镇和涉农街道办事处担心与现行有关规定发生冲突,对村干部也不敢大胆进行管理。还有个别乡镇、街道重抓经济、轻抓管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不重视,甚至对某些村干部的问题捂着盖着,助长一些村干部为所欲为。
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一)
浅析“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且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易激起民愤,引发村民群体性上访,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比例高在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往往窝、串案多,共同犯罪、共同作案的较多,一旦查处即涉及到整个基层领导班子,一般表现为村支书或村主任与会计共谋作案或是由一人主谋,其他村干部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作案。
由于村干部大多知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在利益趋动下很容易达成犯罪共识。
(二)贪污、受贿居多、涉案金额较大随着村级经济的加快发展,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在履行职责或代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尤其是在土地和拆迁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涉案金额已不是几千、几万,而是达到数十万之巨。
(三)作案手段直接、简单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集中表现为:截留侵吞、虚报冒领或是收受他人贿赂。
(四)案件的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由于基层干部和群众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而且村干部的违法犯罪往往触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当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演变成变水火不相容时,必然会引起民情激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于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影响恶劣。
二、“村官”职务犯罪滋生的原因(一)村官职务犯罪的内在原因1.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宗旨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享乐主义作祟,工作时不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仅仅从个人利益考虑,把群众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发财致富的筹码,并不惜以身拭法,走向犯罪。
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查办的所有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在悔过书中无不谈到忽略了思想改造,淡化了宗旨意识。
2.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涉及民生民利的惠民资金大量倾斜于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在资金管理上拥有很大权力,职务犯罪的频频发生,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结合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现阶段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监管机制不到位乡镇党委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
例如,韩城市检察院在查办城乡接合部某村道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中,该村村主任刘某伙同原村组长刘某一,采取冒名顶替等方式,假借他人名义,侵占他人拆迁款共计46余万元。
此案反映出该镇办党委政府监管不力,镇办监管人没有充分履行监管职责,镇办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党性缺失谋私利乡镇领导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为项目建设化解纠纷,甚至个别镇办干部不及时汇报,与村组干部沆瀣一气借机敛财,中饱私囊,侵吞了企业与村组财产。
例如:新城办项目办主任赵某某,在企业征地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本着对党委政府负责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手中权力,介绍贿赂村组干部并从中捞取好处30余万元。
(三)权力集中搞内耗村级两委会主要成员,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搞内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差。
两委会成员及群众代表利用手中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想当然地把手中权力转换成获取不法利益的资本,把党的纪律和宗旨抛之脑后,不认真给村民办事,没有从集体利益出发,为村民谋福利,相互争利搞不团结,相互告状影响了社会稳定。
例如,有一案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作案7起,涉案金额370余万元,他在交代中称:“我当村长就是为自己捞钱,不捞钱,那么我当村长干什么。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某安不但不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作用,而且身为基层党的干部与村委搞不团结,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取私利,作案3起,涉案金额31万元。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第一篇: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村级组织是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中的最基层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村级组织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由村级组织实施的项目增多,可支配的资金和资源越来越多,村级组织的权力明显增长。
随之而来,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也日益显现,引发的群众上访越来越频繁,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也越来越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以**乡为例,简要分析探索农村村级组织腐败问题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一、村级组织腐败的主要表现现阶段村级组织腐败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贪污资金来源增多。
有向群众收取的,如村饮水工程、道路硬化集资款;有骗取国家和专项资金补助的,如粮食直补、移民扶贫资金等;有收入不上帐截留的,如卖集体土地、山林和资产出租的收入。
二是窝案、串案突出。
村支书、主任、报账员等村干部集体参与,往往是查一案,带一窝。
如2012年至2014年,某村村主任许某与报账员许某某三次挪用种粮补贴款,直到2014年6月,乡纪委开始调查该村粮补发放问题时,许某和许某某才意识到挪用粮补款的严重性,上缴挪用款并接受处分。
三是腐败的手段隐蔽。
有的村干部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等,有的以各种名义虚报冒领各种补助款,有的虚列支出、开假票据等。
如2012 年3月某村党支部书记许某某和村干部许某把个人消费用的5782元拿到村财务报销,以2012年2月至3月计生工作费用的名义虚开9张单据在村报支。
四是监督查处力度不够。
之前乡镇纪委干部大多都分管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变动频繁,把纪委的工作当成了“副业”,查处的案件少、力度不够,很难达到震慑村官腐败的目的。
乡镇经管站、财政所对村级帐务审核不及时,乡镇分管领导没有真正履行到监管责任。
如2013年新林村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违反规定大量使用自制凭证报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乡分管领导因监督管理不力,也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村级组织腐败问题的出现,这对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就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村级组织腐败的成因1、制度漏洞随着村庄内部的改革开放,村级组织也随之改革,但是在改革设计中,制度上存在着漏洞,容易出现诸如村委会及村干部权利过大、责任过小、选择方式存在人情关系等问题。
2、村民经济落后由于种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等原因,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民经济条件仍然相对较差,容易被村干部利用,出现一些腐败现象。
3、村民权利缺乏保障在村庄的改革过程中,有些村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或保障不够充分,缺乏对基层组织的监督和约束,而村干部也依赖于个人的行为能力去承担村庄里面的行政职务,权利相对比较集中。
4、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村庄里面很多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容易被村干部甚至是非法借款人操纵,获得个人利益,而农民则经常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地位。
二、治理对策1、加强制度制定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村委会和村干部在本职工作中的责任,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制度漏洞,减少腐败现象的出现。
2、推行透明化操作在村庄内部推行透明操作,记录每一次会议的内容,使村民有机会随时了解行政部门的决策过程,村民可以受到保护,村民更加信任村委会的工作。
3、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建立有效的民主选举制度,对村委会的职位竞聘公开透明,避免个别干部的推举或钦点,防范一些领导骨干的垄断,减少腐败产生的环境。
4、加强农民权利保护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对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和参与决策的能力进行培训,增强其参与村庄管理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村庄管理的控制能力,并加强对其权益的保护。
综上所述,要想治理农村村级组织腐败问题,就需要深入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加大制度规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村民的权力保障,建立有效的民主选举体系,并保护农民的知识产权,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腐败现象。
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中,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在农村落户、大批工程在农村展开的同时,增大了农村干部腐败的可能性,由此而引发的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当前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浅析,并提出几点预防对策。
一、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主体多为实权在握者。
村干部犯罪主体多为有决策权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有掌握经济账本的会计、出纳,这些人拥有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要么相互勾结,共同作案;要么各自为战,中饱私囊;要么拉拢乡镇干部和其他村干部,共同腐败。
他们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二)触犯罪名比较单一。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上级党委政府划拨的建设款会越来越多,而掌管建设款的村干部往往见钱眼开,往往把国家的扶贫资金作为自己的私人提款机而大肆贪污挪用。
另外,村委会利用协助各级机关开展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发放补助款等工作上便利,拥有较大的权力,也往往成为村干部受贿犯罪的源泉。
因此,村干部涉嫌犯罪主要集中于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
(三)犯罪环节相对集中。
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和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附城地带的农村,由于有较多的可支配的土地等集体资源,土地征用补偿款、搬迁补偿款和支农拨款成了不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款项往往额度较大,在操作中又存在非常规性、临时性以及使用管理的非规范性,成为村干部非法谋利的主要目标。
(四)窝案串案比较突出。
一般情况,每个村干部对掌握村里的每笔资金来源都比较清楚,村干部想一个人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很容易出事,于是常常串通其他村干部共同合谋犯罪。
如我院查办的朱某案,其就是和副主任兼出纳黄某共同预谋,贪污公款8万多元。
(完整版)当前村干部违纪问题的类型及对策
(完整版)当前村干部违纪问题的类型及对策当前村干部违纪问题的类型及对策——反思农村干部违纪心理构建和谐农村,基层干部是关键。
通过对2011年大通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办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汇总分析,探究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心理和原因,力求提出对策措施,供决策参考。
一、村干部违纪违法特点2011年,大通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查办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件,涉及10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75%和76.9%。
结案4件,给予党纪处分7人。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违纪主体集中。
涉案村基层组织人员多为村支部书记、村会计、出纳等。
二是违纪手段简单。
所发生的村干部违纪行为,以利用手中权力乱收费、贿选等占多数。
三是窝案串案多。
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单干”风险较大,往往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湿鞋”相互制衡,“谁也不会说出去”。
今年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为村干部两人以上互相勾结。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心理分析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上升势头明显,特别村两委的负责人违法违纪案件较多,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成为乡镇纪检工作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必要对村干部违法违纪时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是特权心理。
一些村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高人一等,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责任,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致富的筹码、捞钱的工具。
二是眼红心理。
在城市化建设中有些农民拆迁获益或者有些人铤而走险暴富等,一部分村干部看到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便心理失衡,眼球变红,认为自己能力强、资历深,更有资格享受,于是在工作中依据自身“优势”以权谋私。
三是侥幸心理。
乱收费、贿选等行为是犯罪却铤而走险。
这其中除了金钱的诱惑力外,就是他们大多心存“不一定就抓住我吧”的侥幸心理,最终侥幸战胜了理智。
四是失落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分配制度的改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看到的是别人的口袋鼓了起来,住别墅、开名车,而自己每月薪水还请不了一次客,在这种失落心理的作祟下,很容易使他们滋生受贿的念头。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当前,广大群众对有些村干部侵犯农民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怨声载道、深恶痛绝。
对此,群众采取的回应措施一是“骂”,二是“告”,三是“闹”,骂不出效果,告不出结果时,便采取极端措施,给村干部堵门、挂花圈,甚至到市里闹,到省里闹,到北京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使农村干部既能当好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又能遵纪守法,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在所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比重。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不但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犯罪嫌疑人绝大部分是村级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即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而村会计由于在村委会掌握一定职权,往往也会单独作案或者参与共同犯罪。
2、犯罪的形式和手段简单原始。
贪污的手段基本上是白条下账、收入不记账、重复支出、做假票据等。
受贿基本上以权钱交易,收受好处费为主。
3、共同犯罪现象突出。
往往是村委会主任、书记、会计、出纳中的两人以上共同作案。
4、犯罪涉案金额不大,但作案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危害大。
侵害了几十户,甚至几百上千户农民的利益。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本上没有村集体企业,村集体的资本积累为零。
在任村干部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在村村通电、通路、通水、通有线电视中截取工程款;有的虚报冒领小麦、柴油、化肥直补款;有的私卖宅基地等等。
2、乡镇干部给农村干部造成的负担。
乡镇一般干部,以各种检查指导工作为借口,赖在村书记、村主任家里不走,村干部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管烟、管酒、管饭,还顺送些土特产。
村干部自己不会掏腰包,只有歪门邪道的法子弄钱。
3、财务管理存在漏洞。
没有建立并实施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人为地造成帐目混乱、“家底不清”、多人管帐管钱。
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首先,人为因素。
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产生与一些干部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上存在问题有关。
一些干部意识形态混乱,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宗旨,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陷入腐败泥潭。
另一方面,一些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对法纪法规缺乏了解,心存侥幸心理,故意违法。
其次,监督不力。
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产生与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力有关。
一些地方干部对违法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官官相护,有的还参与其中。
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干部违法行为屡次得逞。
还有,利益诱惑。
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产生与乡村资源利益的争夺有关。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等利益分配问题成为一些干部的追求目标。
一些干部借职务之便,以各种方式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获取利益,从而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
针对乡村违法违纪案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其次,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公正、严格的监督体系,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力度。
探索建立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在内的多元化的监督机制,将监督权力下放到基层,增加监督的有效性。
另外,加大惩处力度。
对涉及乡村违法违纪案件的干部,要依法依纪予以严厉处罚,树立打击腐败的震慑力和威慑力。
同时,要加大追责力度,对监管不力的地方干部也要严肃处理,倒逼地方监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此外,要加强公开透明。
加强政务公开,建立乡村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通过信息公开、财务公开等举措,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加强对乡村利益分配和资源管理的监督程度,减少潜在的腐败风险。
最后,加强道德建设。
加强乡村干部的党性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倡导廉洁正气和廉政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乡村风尚。
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引领,增强乡村干部的道德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行为水平。
浅析村干部贪污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村干部贪污的特点及对策浅析村干部贪污的特点及对策作者:彭涛杨晋军发布时间:2014-01-14 19:14:51 打印字号:大 | 中 | 小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村干部协助政府从事公务的情况增多,贪污现象也开始在农村滋生、蔓延,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既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降低了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通过对我市近三年来村干部贪污犯罪案件的浅析,探讨该类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一、我市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2010年至2013年8月,侯马市人民法院共审理职务犯罪案件31案,涉案人数37人。
其中村干部职务犯罪占8案,均为贪污罪,涉案人数12人。
村干部职务犯罪占全市所有职务犯罪总数近1/3。
从文化程度上看,涉案的12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8人,占67%;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人,占17%;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2人,占17%。
从职务上看,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7人,约占58%;村报账员3人,占约25%;支部委员1人,约占8%;村民小队长1人,约占8%。
从政治身份看,有10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占83%。
二、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一)主体固定化。
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报账员成为“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犯罪主体。
侯马市人民检察院近三年查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总共8件12人,综合对其分析发现,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体以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报账员居多,他们或单独作案、或共同作案,或伙同其他人员共同作案,每起案件几乎均有书记或主任参与。
(二)罪行单一化。
均是以贪污为主要犯罪类型,且涉案款项逐步增多。
如我市检察院近三年查处的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均为贪污案件,犯罪款项涉及国家粮食补贴款、征地补偿款、占地青苗补偿款、道路修复补偿款、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村干部是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少数村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为此,江西省新建县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大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力度。
近年来,该县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46件,25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8件,102名村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占受处分总人数40.5%。
一、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近年来,该县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从涉案人员职级来看,被查处人员绝大多数是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
2003年至2009年6月,我们共查处村干部102人,其中村支书81人,村主任15人,村小组长6人,分别占被查处村干部总数的79.4%、14.7%、5.9%。
二是从案件错误性质来看,失职渎职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贪污贿赂类错误最多,分别为56件,21件,19件,共占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94.1%。
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中又以违纪生育或包庇计划生育案件居多,失职渎职类案件主要是森林防火工作失职案件。
三是涉案金额较大。
如望城镇青山村原支书程某、主任程某违纪案涉案金额13万元,长凌镇礼步村原支书熊某收受开发商赠送的小轿车一辆,价值20余万元。
四是村干部违纪案涉及救济款、扶贫款、专项资金、灾借粮等“高压”领域。
如,生米镇南路村原主任周某贪污退耕还林款2880元,原大塘坪乡长胜村副主任饶某倒卖灾借粮4000斤等。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村干部作出违法违纪案件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村干部教育管理不严。
一些基层党政组织片面强调农村工作繁忙,加上村干部居住分散,集中不便,从而对村干部教育培训抓得不够,虽然每年也举办村干部培训班,但往往是业务学习多,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内容少,致使村干部廉政意识不强;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要求不高,认为只要能完成经济发展指标,吃点拿点无关紧要;由于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致使对村干部的监督苍白乏力;个别乡镇党委政府不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当发现一些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存在违纪问题时,往往考虑到“后继无人”,“村干部能力强”等因素,总是捂着、盖着,不愿查处,不及时查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纵容了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
近年来,该县各乡镇实行了“村帐乡(镇)管”等制度,对整治农村财务帐目混乱状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农村帐目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乡镇财务人员只负责给村里理财做帐,不去审核、监督村里的收支,只要票据正规就可以入帐,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有的甚至不正规、不合理的票据也可入帐,致使白条报帐现象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屡见不鲜。
此外,还有少数村,由于班子成员调整频繁,未及时办理财务交接,导致村级账目混乱,甚至出现几年不做帐的现象,使得一些村干部有空可钻,从而出现贪占挪用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
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级财务公开,包括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等事项。
但实际上,有的村干部为谋取私利,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加上上级部门对村务公开督促检查不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
主要存在三种情况:即半公开,将一些群众不关心、无关痛痒的事项予以公开,而群众真正关心,诸如征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助、上级下拨资金等不予公开,糊弄群众;假公开,将一些公开的事项进行“艺术处理”,公开虚假数据,欺骗群众;再者就是不公开。
四是干部待遇偏低。
一些集体经济不发达的村,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加上干部人数众多,干部工资待遇偏低。
有的村支书、主任每月只能领500元左右工资,副职每月只有400元,有的还不能及时发放。
离开村干部岗位后,工作年限长的,每年能拿到千元左右的补贴,工作年限不长的什么补助都没有。
工资待遇偏低,使得一些干部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思想,有机会能捞就捞一些。
五是权力过分集中。
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依法治村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组织权力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村里事务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作用。
因此,这些人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如果一旦把握不住,经不起诱惑,就会滑入腐败的深渊。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争权夺利有余,对群众对工作负责不够。
工作中被动应付,敷衍塞责,对集体、群众生命财产漠不关心。
2003年以来,就有34名村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失职受到查处。
二是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但一些村干部由于不重视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他们认为,事务是实的,学习是虚的,身处最基层,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即可。
因而忽视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服务,为谁掌权等重大问题,价值观错位,人生观扭曲。
对当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见怪不怪,跟风效仿,最终“自然”地走向岐途。
三是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幸心理。
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低,一些村干部对贪污受贿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都知道,但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收受他人好处时,认为“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合情合理,不知不觉中收受贿赂。
但也有少数村干部并非不懂法纪,而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贪污受贿是在“一对一”情况进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发现不了,还有的认为别人在违法犯罪,也没有被查处。
因此,自己做了也不会被查处。
结果是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拨。
四是封建腐朽思想严重。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村级领导干部,本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为群众做出榜样,但是有一些村干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带头破坏计划生育政策,搞计划外生育。
在102名受查处的村干部中,有11名是因为违纪生育或包庇亲友违纪生育受到查处的。
三、遏制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坏、危害大。
遏制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显得尤为紧迫。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当前,村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
因此,加强对村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村干部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根本措施。
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增强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村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学习,见贤思齐,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利用反面教材,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既要对村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采用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生动活泼的反腐倡廉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重点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强化宗旨教育。
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村干部对照先进性标准,查找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差距。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坚持立党为公,掌权为民;增强宗旨意识,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勤政为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是要强化法纪教育。
要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刑法》、《行政许可法》等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懂得什么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
自觉用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身从政行为,切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依法照章办事。
三是要强化艰苦奋斗传统教育。
要教育村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一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
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
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半公开、不公开。
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它应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
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村帐乡管制度、乡镇定期对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等。
各村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报帐工作,要依法选举成立村民理财小组。
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必须逐笔审核原始单据,监督财务收支,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对未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
对不按规定报帐,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要改变目前有的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不管事情多么重要、是否可行、结果如何,动辄就自己拍板的情况。
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的还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决不能个人说了算。
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则是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发生腐败,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加强党内监督。
要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基础。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将素质高、作风实的人员选进干部队伍。
一是要把好选举关。
实行“两推一选”等制度,选举出了一些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干部。
但是,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现象,使人民群众不能选举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
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
二是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