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按新课标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摸索一套有序、有趣、有味、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分项归纳积累,让知识系统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是升学必考内容;且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以不论是从语言延续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实在有必要学好文言文。
新课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给文言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农村学生小时文言积累少无语可“反刍”,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克服文言文之巩惧心理,首先是读书。
默读、吟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不一而论,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文言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在“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朱熹语)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朱熹语)即可。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通假字。
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如墨子《公输》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一句中,“滑”不读“huá”而应读“gǔ”。
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文言文自主-合作-教学方式论文
浅谈文言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摘要:文言文因其时代的久远而令人艰涩难懂。
加之文言文的教学中枯燥的“一言堂”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必须要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灵活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13-01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
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开发学生的智能又起到促进作用呢?笔者认为,可在教学时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下面我就“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谈谈我的见解: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优化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从课文导入入手。
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通过成语导入学生熟悉的一些成语出自中学文言文里,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学习《论语》可用“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导入;《桃花源记》可用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导入;《陈涉世家》可用成语“鸿鹄之志”导入;《鱼我所欲也》可用成语“舍生取义”导入等。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
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
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中学文言文开放式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文言文开放式教学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
惟其如此,在历年的高考应试中,它才倍受青睐。
我进行古文教学的时间很短,但学习古文的时间较长,结合我学习古文的多年来的心得,及各位同仁的经验,我认为古文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对文言的知识多积累,多锻炼,以开放学习为主,便在此说两句,实在是贻笑大方。
一、预习我认为,古文开放式教学的第一要义是预习。
教师在新授之前,必须引导学生读通古文。
预习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
预习是学生直接接触课文的开始,要重点围绕三方面进行:找出生字、通假字,并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参照注释,把文中有碍于“了解内容”的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虚词找出来,体会它的含义和用法。
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以便向老师请教。
通过预习,学生便能够很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大体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自导导言一般说来,是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围绕课文所进行的,用以引入新课、对学生说些有启发引导作用的话。
针对初中文言文的开放式教学,我认为应将导言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如解题和析题,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课外资料,对有些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准确地解题,可使尽快地“入文”“上路”。
对有些文章的题目,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作些必要的解释。
对于作者和背景,对作者的介绍,对那些写战争或重大事件的记叙文、议论文,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介绍一下当时的形势和写作背景;对那些节选的文章,应紧扣节选部分的中心介绍,窃以为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前“细读”是指入课之后学生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细读。
这是在师生共同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
读,这一环节,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力求理解字词,读懂句意,明了中心。
在读的基础上成诵。
中学文言文教学基本方法论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要反复诵读,重视积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基本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13-0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具备阅读和分析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和技巧。
文言文是构成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篇幅至少要占到课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又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很少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艰涩隐晦难懂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瓶颈。
许多语文教师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教学上,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教学要求。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想要学生学好文言文,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文言文中许多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并不相同,文章的内容与表达的思想学生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看到文言文就心生畏惧,这样自然谈不上学好文言文了。
所以,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喜欢学习,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对于这类的文章,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故事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让学生在静静聆听中理解文章意思。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讲。
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在学习《智子疑邻》、《愚公移山》等课文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善加利用。
例如在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来刺激学生感官,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学文言文学习方法浅析论文
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浅析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篇目大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佳作,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来最有利于引发师生双方浓厚的教、学兴趣。
可是,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为学好文言文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目前,学生厌学文言文的现象极为普遍,某些中学生甚至把文言文视为学习的敌人。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文言文真的就这么可怕吗?而我们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必然会考到文言文。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几个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
1、注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
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阅读文言文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我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2、要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但是同学们也要注意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语文论文)创设情境厚实文言文:以《〈世说新语〉二则》为例
(语文论文)创设情境厚实文言文:以《〈世说新语〉二则》为例学好文言文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共有34处提到“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共有6处提到“情境”。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以教学《〈世说新语〉二则》为例,对文言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一些有益的研讨。
一、创设参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般来说,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长,学习难度也会相应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也会大幅降低。
教师如果能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的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咏雪》中,兄子胡儿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接着“公大笑乐”。
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在思维定势影响下不假思索地认为,谢太傅之所以“大笑乐”是因为兄女的回答更好,所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恰当。
这样的回答缺少深度学习参与,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是小雪,怎么比拟?如果是大雪,又该怎么比拟?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这一情境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高涨,纷纷说:如果是小雪,像杨花,像蒲公英,像头屑,像白糖……如果是大雪,像鹅毛,像柳絮,像棉花……笔者继续这样引导:那兄子胡儿的比拟是否有可取之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北方初冬或初春的雪更像细小的精盐颗粒,北方严冬的大雪才像鹅毛、杨花、柳絮,南方冬天的雪大多也像精盐颗粒,谢太傅“大笑乐”不一定就是对兄女回答的肯定,也可能是对两个小孩的回答都有合理性的欣慰之笑,更可能是对他们这种敢于表达、善于质疑、勇于辩论的学习氛围感到高兴才“大笑乐”。
毋庸置疑,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教学《咏雪》的难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标签: - 分类: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
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
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一、诵读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
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
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
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
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
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
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
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
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
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走一条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添趣加新的教学之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收到了一点收获,今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
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教师的吟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得来,兴趣是从吟中产生,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初略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去理解作品。
二、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
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而是一种创造。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形成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外性、塑造个性的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论文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文言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帮助他们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会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所以,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过韩军的《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指出,“中小学生应文言和白话并驾齐驱,目的在于建设现代人的文化根基,奠定现代人运用白话的根底,由此找到回家的路。
”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搞好文言文教学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普通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多了朗读上和理解上的难度,所以,教师普遍把文言文教学看做是语文教学最大的重难点,学生也普遍认为文言文学习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教师要在课前花大力气准备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学生则要拼命地记笔记,毫无兴趣,昏昏欲睡。
师生双方都是费力不讨好,功夫下了不少,可效率并不高。
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怎样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这些是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几十年来,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反思,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愿与广大同行分享:一、培养学生兴趣。
优化文言文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论文
优化文言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摘要: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法,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两大支柱。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现的正确导向,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感悟、运用、归纳,注重基本技能(朗读、理解、背诵、鉴赏、评价)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因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有效性;主动性;创造性;情感;价值;积累;归纳;学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86-02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
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
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
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要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二、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误区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
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论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探索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反思1、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接受。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强调知识的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古汉语语法讲深讲透。
如: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语言的表达形式,词语的含义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距离。
让学生在毫无体验,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惧怕、排斥的心理,视古文为“老虎”,怯于靠近。
2、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老师们也尝试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文言文教学仍然施行“师讲生记”的传统方式,教学关系依然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造成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整个教学失去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以“背诵”为中心,强调记忆。
由于文言文的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到教学过程,无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地处理成了单纯的背诵,使教学呈现单一化,模式化。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1、文言文和现实生活“脱节”,使文本与生活相隔甚远。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中有许多特殊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尤其是文言文常使用单字,甚至在不同地方,不同情况,每个单字的用法,意义不同。
如:“之”的用法有很多,但现在有的基本上就不用,造成与现实生活“脱节”,给学生理解造成障碍。
2、“师讲生记”的传统模式,破坏了古文的“美”。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常规教学采用教师按部就班逐字逐句满堂讲,教师觉得不讲学生“学不懂”,学生觉得离开老师“啃不动”。
这种“师讲生记”的传统模式使文质兼美的文章灵魂顿失,浑然天成的精美结构被“肢解”的支离破碎,破坏了古文的美。
一篇文章毫无美可言,久而久之,学生就望“古文”而生厌。
3、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欠缺,使古文学习难上加难。
现在很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欠缺,常常是被动学习。
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
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在美感的熏陶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体悟。
一方面,让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掌握文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传承古典文化,有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语感就越强,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知识有着较大的帮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由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较为古板枯燥,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讲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翻译后再系统看文言文知识所展现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这种教学过程较为乏味,学生容易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降低文言文学习效率。
基于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进行文言文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从而主动进行文言文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中心思想,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判断该文言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营造文言文氛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学案中的内容,由组长负责校对和补充,小组成员间进行疑惑解答。
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进行归纳,通过学生之间的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点拨作用,不再进行教学主导,将学习主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一旦学生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从旁给出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营造出文言文氛围,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前,制作PPT,将文章中典型的句子,描写景物的句子配合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影响下,可以深入了解文言文表达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探析【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诵读法即熟读和背诵的方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
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背诵《出师表》时,要抓住诸葛亮由谈论形势到三条治国方针的提出,由叙述21年来的经历到“出师”战略目标的提出,由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到全篇主旨的点明这条行文线索,做到灵活记诵。
二、讲解法讲解法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先有学生预习课文,参看注解,查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试着自行讲解。
也可以在预习之前,教师先把课文范读一遍,并对难懂的词语,句式作些解释,然后再让学生经过预习,逐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及时订正。
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将课文译出来,教师有重点地提问某些词语的意义,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解答的,由教师讲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三、讲析法即“用讲述分析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理解的教学方法。
分析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抓住课文的特点和重点,紧棵扣课文的字词句来进行。
可以侧重于课文的某一方面,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结构分析,语言分析,逻辑分析,表现手法分析等,不必面面俱到。
”例如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要因体裁的不同而重点不同。
议论文着重在篇章结构,论点论据;人物传记着重在选材,剪裁和人物描写;写景抒情的散文,着重于景物描写和意境。
文言文教学实践论文题目(3篇)
第1篇《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提升的视角》摘要:本文以文言文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解读经典文本,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
本文以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1. 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字、词、句、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效果不佳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三、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经典文本,如《诗经》、《楚辞》、《史记》等。
(2)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文本背景、作者生平及文本内容。
2. 课堂实施(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课后拓展(1)教师布置与文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作、绘画、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言文比赛、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诗经》中的《关雎》(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论文
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速度的加快,文言文的学习逐渐成为现在学生的学习难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欣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同时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
关键词:欣赏传承积累(一)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引导学生对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一是要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美。
文言典籍里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诗经的质拙、唐诗的雍容、宋词的典丽、元曲的婉转都已经成为文化史、文学史的绝唱。
同时许多文言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仗、押韵、排比、对偶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让本来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洋洋洒洒,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充满了音律美;文言世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能让人心旷神怡,徜徉于文言世界,我们可以欣赏小石潭的清冷、幽静,可以留恋滕王阁的明丽、旷远,可以感受芙蕖的脱俗、清新。
二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
传统文化广博浩繁,文学有《诗经》,思想有《论语》、《孟子》,军事有《孙子兵法》,医学有《本草纲目》,地理有《梦溪笔谈》,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文言文可以说是通向古代世界的一把钥匙,除科技之外,在哲学、政治、法律、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掌握了它,就可以进入另一个融合各种丰富知识的世界,大大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三是要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文化思想的厚重,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其教育作用和美学价值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豪迈等等,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也正是通过文言文这个载体代代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至今依然激励和感染着我们。
这些文化精髓弘扬了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我们得以顺利发展的保障,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要点论文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要点分析【摘要】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现在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中笔者就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要点分析中学语文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进行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时,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很好配合是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中笔者就对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要点。
一、现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缺陷1、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结构不合理现在的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于死板、沉闷,不能很好的安排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和衔接问题。
使中学生在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中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产生和培养。
大多文言文课堂都是教师在讲解、教师在示范,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文言文知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考试和提问,这就使学生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害怕上语文课,从而不再喜欢文言文。
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课堂的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接受教学的学生,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机会,让他们快乐、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更好的认识文言文。
2、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知识偏多有些语文教师在中学生语文文言文课堂中随心所欲,为了赶教学进度,一节课的教学知识太多,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
教师在教学中是领导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收、牢记知识,中学生不像成人能够接收过多的知识。
好的教学者是能够使知识慢慢浸透到学生的记忆中。
过多的教学知识只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厌恶,反感。
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而非负担。
如果一个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不能快乐的学习,那么他以后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好感,认为学习是苦差事。
所以,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所讲解知识的量。
在教师授课中,教师应该注意那些重点知识的渗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知识的讲解和示范上。
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浅见论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浅见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可是,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把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所以错误地将文言文教学定位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字词教学,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作为“文”的巨大审美价值。
文言文教学沦于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境地。
本文从导课、朗读、质疑、归类与比较及课内外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学生发展的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点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读兴趣和品读能力,为学生独立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兴趣;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白话文难以替代的作用。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语文中考试卷,其中不少省市以课外的文言文考查学生,要求学生具备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许多教师生怕学生读不懂,就一字一句地讲解。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扼杀了,许多学生碰到课外文言文束手无策。
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很容易对古文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呢?一、善于激趣导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用“一鸣惊人”的故事导入;教学《岳阳楼记》从我国古代三大名楼讲起;教学《桃花源记》由“世外桃源”的由来讲起。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入正题就水到渠成。
二、用多种方式朗读加强诵读,夯实基础。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必须做到:第一,读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无须过深掌握,理解。
其实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
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言文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
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良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还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有效,学生就可以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文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几年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
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
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
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
“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
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
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
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
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
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理解文言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文言文的训练主要有理解内容、翻译字词句、掌握重点的词类活用、背诵默写、读后感等。
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去训练,内容容易理解,翻译也比较简单,词类活用也能互相结合运用,背诵默写也能迎刃而解。
读后感可以利用作文训练来完成,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读后感的训练效果。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作业训练、作文训练、单元测试或月考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能“日日清”(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月月清”(当月的单元测试或月考发现问题当月解决)。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去适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我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