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语文素材-全国通用- 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教师版)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PPT精品课件3语文S版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PPT精品课件3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4034240242a8956aece44e.png)
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 是蓝色的呢?
海水Biblioteka 海水读一读huì
jiù duò
jì
yè
讳 疚惰 忌液
拉曼 (1888-1970 ),印度人,他父亲是一个 数学教授, 11岁时,他结束了中学进入A.V.N大 学,两年以 后又转入Madras的著名大 Presidency大学(现在的Chennai大学),15岁那 年,他以全班第一名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在物理 和英语科学获得多项奖励。他因为在光散射和拉曼 效应的工作而在1930年获 得诺贝尔奖,当时他是 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他同时也作了有关 声学、光学、结晶动态学、颜色和它们在感知上的 研究。
你认为拉曼发现“拉曼效应”登 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最关键的 是什么?
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 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 性和探索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果在科学研 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课后练习
1.组词。 己( ) 讳( ) 夜( ) 疚( ) 塞( ) 忌( ) 伟( ) 液( ) 痛( ) 赛( )
•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 •“他的心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
学习12自然段
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 呈蓝色的原理。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 光进行了散射。
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 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理解词语
惰性气体 愧疚 液体 闭目塞听 阳光融融 暖风徐徐 源源不断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f824e371fe910ef12df8f7.png)
说明文阅读课前预习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请你想一想】通过阅读《白颊长臂猿》,你都知道了白颊长臂猿的哪些信息呢?知识精讲【说明文】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说明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说明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0918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e.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说明文阅读。
部编版含答案说明文是一种用来解释、阐述、介绍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文体。
为了使说明更加准确、有说服力、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有条理,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下定义等。
例如,句子“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地球的渺小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在说明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是常用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注意事物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则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
在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时,我们可以考虑加点字词的作用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如,“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表示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们还可以尝试将“往往”替换成其他频率副词,如“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来分析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②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辐射雾、对流雾、边缘雾、广阔雾等。
其中,辐射雾是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表散发的热量能够使接近地表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而形成的;对流雾是在白天气温升高,地表受热,地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后形成的;边缘雾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山谷或河流两岸的地形起伏使得空气流动受阻,水汽凝结形成的;广阔雾则是在海洋上,因为海水蒸发形成水汽,与空气混合后在特定条件下凝结形成的。
③雾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会影响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农业生产等方面。
在交通运输方面,雾会造成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能源供应方面,雾会影响风力发电、日光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在农业生产方面,雾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对雾的研究和预警工作十分重要。
1.第①段末句中的“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可以改为“称之为雾”吗?为什么?2.第②段的说明重点是。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培训13【说明文】逢考必出的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培训13【说明文】逢考必出的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45f1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f.png)
【说明文】逢考必出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猜猜我是谁?我有白白的肚肚,黄黄的嘴巴。
和鸵鸟一样,我们是不会飞的鸟类。
但根据化石显示的资料最早的时候我们可是会飞的哦。
我们的兄弟全世界有18种。
1620年法国的船长在非洲南端首度惊见会潜游捕食的我们时,叫我们“有羽毛的鱼”。
我们最怕豹斑海豹啦,只要我们一下水,它就会快速游过来,想吃掉我们。
妈妈给了我燕尾服一样的羽毛~可帅气啦!你认识我吗?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
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唤醒智慧说明方法及作用(1)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
例如: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作用:简明,科学。
复合肥料打喷嚏通常是指鼻子过敏并通过不自主的喷发而释放。
喷嚏悠着不打等于吞细菌(2)分类别:按一定标准将说明对象分类。
例如:学而思网校的语文老师按教学风格分类,有精灵派、柿子派、糖果派、乐学派。
作用:条理。
(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使要说明的对象具体化。
例如:动物园里的动物品种繁多,有斑马、猴子、大象、老虎等。
作用:具体,说服力。
(4)打比方:(记叙文中的比喻)例如: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作用:生动形象。
考点突破现在让我们来辨认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吧——1. 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2. 人们把写在木片或者竹片上的文字叫做木牍或简。
3.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 苏州园林不像北京园林那样大量使用彩绘。
5. 笑有苦笑、傻笑、憨笑、假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等等。
6.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六年级语文 说明方法 教师版
![六年级语文 说明方法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fc90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d.png)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日积月累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2.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4.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5.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6.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基础复习(老师可根据需要, 删减、留空给学生练习)1.多音字我得 děi 去挑 tiǎo 战削 xuē弱上当 dàng 相 xiāng 信倒 dǎo 闭得 dé到挑 tiāo 水削 xiāo 果皮当 dāng 心丞相 xiàng 倒 dào 挂折 shé本计划 huà会 huì见调 diào 度似 shì的乘 chéng 机折 zhē腾划 huá船会 kuài 计调 tiáo 理好似 sì史乘 shèng 打折 zhé2.形近字壁(墙壁)拒(拒绝)援(支援)延(延迟)幔(布幔)顽(顽皮)遂(未遂)璧(璧玉)矩(矩形)暖(温暖)廷(朝廷)慢(慢走)玩(玩弄)逐(逐渐)援(支援)荆(荆条)甘(甘心)岳(五岳)怯(胆怯)缓(缓慢)刑(刑法)柑(柑橘)缶(击缶)却(推却)3.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削弱(减弱)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叮嘱)吓唬(恐吓)诡计(阴谋)◇上次课复习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大娘,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 永远不会。
八年来, 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 由于敌机的封锁, 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 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通用7篇)
![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3d5a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通用7篇)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为本,突出阅读课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小学6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课件篇1【教材分析】本课从从地球的资源状况和在宇宙中的地位两方面,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
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
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
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
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⑶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2、过程和方法:⑴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⑵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⑶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读激,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引情入境,乐学新知1、出示课件:(录象:宇宙与地球)师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
2、地球,你还想怎么称呼它?(妈妈,摇篮。
六年级下册全易通电子版13课
![六年级下册全易通电子版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fd56e45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3.png)
六年级下册全易通电子版13课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这些优秀作品,就是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那么大家知道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科学家、文学家很多,他们有什么成就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全易通电子版”13课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说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欧阳修说他“四十五年间著述万卷”。
王安石说他“天下才是读了几遍就会了”,都是很有名的。
而这三位最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中没有一个人不很出名!苏轼被称为千古第一才人;欧阳修被称之为千古第一文学家;王安石则被称作人间清醒之王。
除此之外“四大美男”:王维、孟浩然、陶渊明、张载。
一、三大著名文人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与黄庭坚、米芾齐名,世称“苏黄”。
苏轼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被称为“东坡居士”。
曾任苏轼宾客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礼部侍郎等职。
在文学创作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在书法上开创黄庭坚独步宋代文坛的地位。
欧阳修一生坎坷多舛、坎坷挫折不断。
他既重文也重法,且喜好修辞和比喻,将文字装饰得优美多姿、清新典雅——欧阳修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二、四大美男王维(712年-760年),字摩诘,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古文字学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他发明的。
孟浩然(约712年-824年),字浩然,又字逸少,晚唐诗人创作生涯短暂、后期隐居山中。
北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词人之一,世称:孟浩然、王维、谢公维、刘禹锡、张耒等先生。
陶渊明(约714-844年)字渊明,一字耕田,又字石田,号稼轩,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文学家、政治活动家、诗人作家。
他曾长期隐居于世,以田园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诗圣杜甫杜甫(713—780),字子美,号三坡,又号少陵野老、五陵老人、草堂居士、少陵野老,世称杜甫草堂先生,又称诗圣、诗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全国通用-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教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全国通用-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129bf10661ed9ad51f3bc.png)
第13讲概括文章内容一、记叙文概念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可以写出外貌,特点)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继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注: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北京小升初语文 第13讲.人教版六年级期中复习与检测 .教师版
![北京小升初语文 第13讲.人教版六年级期中复习与检测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72a30f6137ee06eef91843.png)
第十三讲期中复习与检测学习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新字词;2、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掌握课文中心、结构以及重点词句;3、本学期重点课文文段的讲解与记忆,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4、综合检测学习情况。
内容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较高要求重点字词 会认会写 正确使用完全掌握作家作品基本了解 深入了解 延伸理解重点文段基本掌握准确把握深入理解1《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朋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3《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熙熙攘攘远方归来的村民们……文章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5《詹天佑》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基础知识考点介绍课内知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分别是居庸关、八达岭。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扩展课件第十三讲叙述-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扩展课件第十三讲叙述-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e233b2aa00b52acfc7caa6.png)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 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 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叙述按方法 ——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
是指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发展的进行,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 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自豪》
倒叙:
是指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 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段提到前边来 写,然后再按时间的发生发展顺序展 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那天上午的课,我是怎样上的?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放学之后,我的震惊,我的激动,我的悔 恨……
那天我回到宿舍,只见靠窗的小桌上放着一个胀鼓鼓的小布袋。因为装得太满,口子已无法扎住。是酸 枣!旁边还有一张写得歪歪斜斜的纸条:
“老师,您生病了,是为我们累的。听老人们说,用山上的酸枣泡茶喝,能治睡不着觉的病……” 我的心提了上来,我的双眼模糊了。我颤抖着双手,捧起布袋里的酸枣,仿佛看见那一双满是血痕的小 手,那划破的衣服,那委屈的小脸……我惭愧得无地自容。 蓦地,我撒腿冲上后山,来到那片我从来无心光顾的酸枣林。星星点点的小酸枣挂在长满刺的树丛里, 阳光下,红艳艳的,分明是一颗颗赤诚纯美的童心。远处酸枣枝头挂着的是什么?是那个男孩子匆忙中丢下 的小书包!我忙过去取下它,紧紧地贴在胸口,心里觉得暖暖的。 我喝着按孩子们的“药方”泡制的酸枣茶,不单是为了治病,更为了珍惜孩子们的那份真情。伴着枣香, 我的失眠竞奇迹般地消失了。我相信,是那浓浓的酸枣茶,更是那真诚的童心的抚慰,治好了我的病。 从那以后,那一张张淳朴可爱的面孔就印在了我的记忆里。那一颗颗红红的小酸枣,也带着甜蜜和苦涩 的香味,留在了心底。 时间如流水,多少个秋天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小山村,回到了城里。这会儿,在远方,学校后山上那 片酸枣林,小酸枣一定又红透了吧?当年那些手捧小酸枣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儿呢?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3课 桥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3课 桥](https://img.taocdn.com/s3/m/c359425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4.png)
13 桥(一)生死抉择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舍不得离开家园又终于不得不离天家园的刘大爷,看到洪水已经漫上桥面,才拄着拐杖,扶着桥栏杆,带着孙儿,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桥。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桥栏杆有一两丈不见了,于是用木杖探试,才知道这座五孔桥中间的一孔已被洪水冲塌。
多危险哪——要不是这断栏杆提醒他,爷孙俩再往前跨出一步,就会双双葬身激流之中!于是爷孙俩赶紧掉头往回走,打算爬上屋后的小山逃生避险。
爷孙俩刚走回桥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一辆汽车正向大桥开过来。
险在眉睫!刘大爷当机立断,赶紧迎着这辆汽车奔去,站在公路中间,频频挥动手中的木杖示意并大声呼喊:“大桥断了!”然而不知为什么,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仅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挡,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喊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
“爷爷,这位叔叔为什么要自个儿寻死?”“孩子,你不懂。
他不是寻死,而是求生!他加大马力是为了尽快逃离险境。
”刘大爷一边惋惜地拾起被车碾断了的木杖,一边说。
“你给他挥手,他为什么不肯停车?”“风声雨声太大,他听不见我的喊声,他误认为咱爷孙俩要搭他的车逃难。
他不愿为咱耽误他宝贵的时间,可是他哪里知道前边等他的是这样一条死路!唉,可惜我的木杖太短,没能挡住他。
”“他怎么敢碾断你的木杖?”“这是非常时期。
别说碾断一根木杖,甚至还可能把我撞倒,从我身上碾过去呢。
”“爷爷,洪水越来越大了。
咱们还是赶快上山吧。
犯不着在这儿拿生命去冒险。
”“我还要等一等。
你听,远处又有汽车开过来了。
我还得在这儿拦车,把大桥断了的消息告诉他们。
你先抄小路上山,别在这儿等我。
”“如果他们还像刚才那位叔叔那样,甚至对着你开过来怎么办?”“不能这样想。
世上的人不都是一个样。
如果再过来的司机仍误认为我要搭车逃难,却愿意把车停下来,那么他就因此得知这一险情,同时也会因此大难不死。
如果……如果他不肯停下,一意孤行,硬要去死,咱也挡不住。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1975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6.png)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四)说明性文章阅读 一、考点要求: 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了解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注意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指导 课件人教统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指导 课件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9ceb5f680203d8cf2f2454.png)
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 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 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易于让读者接受。
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 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 得数一千多年。”
“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 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 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 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 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空间顺序)
判断下面三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 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 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 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 种书叫做帛书。
打比方:把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
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它可
以使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变得
例如:“桥洞不浅显是易普懂通、具半体圆生形动,,增而强是文像章趣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说明类文本阅读认识说明文:1、按对象分类:(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物,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2)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2、结构类型:(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3、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4、语言特点:准确、简洁、科学1、了解说明文的各种常考题型2、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燕子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
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
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堪称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
因此,它们要在飞翔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④燕子是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
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称得上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①至③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 ,第④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 。
(2分)答案:飞行本领高超捕虫本领强解析:总结概括全文2.在下面几句话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4分)①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 )②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仅仅因为它身体轻盈。
( )③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 )④燕子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 )答案:√×√√解析:结合文章内容,抓准一些限制词。
3.第①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 )(1分)[A]先总述后分述[B]先分述后总述[C]先写原因后写结果[D]按地点变化叙述答案:[A]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判断4.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答案: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解析:找准内容位置结合文章上下文去找。
5.在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 和____ 的说明方法。
(2分)答案:列数字作比较解析:对说明方法的考察6.在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A]突出中心[B]引出下文[C]总结全段[D]前后呼应答案:[B]解析:结合文章体会划线句子的作用。
昆虫的“鼻子”——触角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蝴蝶的触角像两个;白蚁的触角像一串;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1、本文说明的对象。
题目中“鼻子”上引号表示答案:昆虫的“鼻子”——触角特殊含义解析:考察说明对象的判断及引号的作用2、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答案:C B E A D解析:考察量词的搭配3、第⑦段“因此爱到启迪”中“此”指代;“启迪”具体表现为答案: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解析: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指代意义无公害塑料目前,为了根除白色污染,国外科学家研制出各种类型可以自行分解的自毁塑料,即无公害塑料。
这种塑料是“白色污染”的替代物。
科学家预言,它将在下个世纪风靡全球。
①在新兴的无公害塑料家族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生物自毁塑料。
②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20多家公司推出了生物自毁塑料。
③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提出了“种植”可分解塑料的设想。
④他们计划用土和玉米为原料,植入“塑料”的遗传基因,使它们能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
⑤德国哥丁根大学的微生物专家最近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的细胞内部生成聚酯。
⑥这类聚酯可制成物型生物塑料。
⑦这种塑料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⑧因此,这种塑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肥料而回归大自然。
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正在用农林作物的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农用薄膜。
⑩这种农用薄膜不仅抗拉强度大,而且降低了成本。
除了生物自毁塑料外,科学家还研制成功化学自毁塑料和光学自毁塑料。
所谓化学自毁塑料是在塑料制品上喷洒一种特制配方的溶液,使其与塑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塑料逐渐溶解,成为可以被水冲洗掉的无害物质。
光学自毁塑料是美国一家公司不久前研制成的一种新型的自毁塑料。
这种塑料内含一种遇光会慢慢自动分解的物质,在太阳下曝晒60天后,便成为泥尘。
1.“无公害塑料”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共10句,分别标记为①一⑩。
这10句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划分开。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第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自毁塑料”不同于其他两种自毁塑料的一点是( )A.可以自行分解B.不污染环境C.是“白色污染”的替代物D.以植物为主要制造原料5.文中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自行分解,或自毁2、1/23456789103、承上启下4、D5、分类别,举例子假如没有灰尘❶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❷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
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❸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❹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
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温漉漉的。
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
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❺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1、本文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本文第2、3、4段分别抓住灰尘的、、特征进行说明。
3、根据第④段内容,说说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受到哪些不良的影响。
答案:1、事理逻辑2、大小、反射性、吸湿性3、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温漉漉的;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某些自然景色就不会存在。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线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来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用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的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就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2﹑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一项是()。
A﹑空间顺序B﹑工艺流程顺序C﹑由主到次的顺序3﹑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