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理解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29e9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3.png)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C) A. 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 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 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 给作 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C. 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 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之比较结束全文。 D. 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 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特形状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我还未曾知道 西山的奇异独特。 (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它觉得它 奇特。
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
![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0c01074b35eefdc8d333fa.png)
辅导资料三答案辅导资料三《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棒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 (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下列句子: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译:;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译:;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译:;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三.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课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
初二时学过他的《》。
2.本文题目中“始得”两个字表露出作者。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层:第一段:(1)写被贬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含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9ec3da28ea81c758f5782c.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受)刑辱,文中指受贬谪。
二、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漫漫..而游古义:任意。
今义: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2、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开。
今义:盖或搭在肩背上。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
今义:所有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承接,接着。
5、颓然..就醉古义:喝醉酒摇晃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先前。
今义:介词,朝着。
7、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承接。
8、则凡数州之土壤..古义:疆土。
今义:泥土。
9、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古义:两个词,天空,交会。
今义:天边。
10、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
三、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 、其(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连词,表假设如果(2)日与其徒上高山代词,自己的,我的(3)其高下之势代词,那些2、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结构助词,的(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3)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4)穷山之高而止结构助词,的(5)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
3、而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然后。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承接。
4、为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是。
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下。
5、以醉则更相枕以卧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着故为之文以志连词,表目的,来6、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不与培塿为类名词,同类。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名词,事理。
佛印绝类弥勒动词,类似;像。
8、际外与天际动词,交会,会和。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名词,边际。
受任于败军之际名词,前后交接的一段时间。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用法和含义。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e2bc8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e.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一、注音僇人( ) 恒惴栗( )( ) 施施而行( )梦亦同趣()斫榛莽( )( ) 焚茅茷( ) 箕踞而遨()衽席()岈然( )若垤( ) 攒蹙累积( ) ()遁隐()萦青缭白()培塿()()灏气()引觞满酌()()二、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①遂命仆过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第一篇。
⑥柳宗元,字_________ ,唐代大散文家、诗人、哲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县),后世称其“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节选自《柳河东集》,书名便源于此。
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与韩愈齐名,故世称“ ___________________ ”。
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得西山宴游记试题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983d6551810a6f5248661.png)
文言選讀‧始得西山宴遊記‧分析與探究(參考2013年閱讀題1)1 課文分四個自然段,按內容又可分成兩個部分,試填寫下表。
(3分)整合考核重點:掌握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大意。
2 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和課文第1段內容,作者居永州之後,為甚麼終日遊山玩水?(2分)永州景色奇特。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表示有奇特景色。
抒解不安情緒。
「恆惴慄」有不安意思。
● 考察風俗,以利施政。
課文、題解均沒提及。
❍ 職務輕鬆,遊山消閑。
「其隟也」表示有閑暇,題解也提及他遭投閑置散。
⏹ 向政敵表明無意再爭名逐利。
課文、題解均沒提及。
A 、 、●B 、 、❍C 、●、⏹D 、❍、⏹整合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課文的內容緊扣住文題「始得西山宴遊記」發揮,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始」字在文中多次出現,但意思卻不盡相同。
試選出下列各句中「始」 字的意思。
(3分) A 開始 B 曾、嘗 C 才 D 當初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第1段) B 始‧指異之。
(第2段) C● 遊於是乎始‧。
(第4段) A解釋考核重點:掌握字詞的含義。
A B C D ○ ● ○ ○(2) 以上哪一句的「始」字跟文題的「始」字意思相同?(1分)答:遊於是乎始。
解釋考核重點:掌握字詞的含義。
(3) 課文哪些內容回應文題「宴」、「遊」二字?試摘錄原文,填寫下表。
(6分)整合考核重點:掌握文章的結構。
(參考2013年閱讀題18)(4) 作者「遊西山」的「宴」、「遊」,跟「遊西山前」的有甚麼不同?(4分)「宴」:「遊西山前」和「遊西山」作者都痛飲至醉,但「遊西山」時他飲至頹然倒下,(1分)而且連快要日落也沒有注意,即使發覺後也不欲離去,可見作者更為放開懷抱、寫意盡興。
(1分) 「遊」:「遊西山前」,作者的「遊」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遊西山」時,作者坐.遠眺,感到西山的景色廣闊壯觀,彷彿跟大自然一同遊覽,不知它的盡頭。
(1分)作者還覺得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大自然暗暗相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1fc7d3b3567ec102d8a79.png)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始得西山宴游记班级:姓名:一、基础检测1.一词多义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始指异之(才)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D.攒蹙累积攒:聚集【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梦亦同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解析】际:交会。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写作;对,向。
A项,从前。
C项,沿着。
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59051fe4733687e21aa7c.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lù)惴.栗(zhuì)施施..而行(yí)半身不遂.(suì)B.斫.(zhuó)榛.莽(zhēn)簸箕.(jì)盘踞.(jù)C.衽.席(rèn)岈.然(yá)洞穴.(xué)垤.(dié)D.培塿..(pǒu lǒu)攒.蹙(cuán)颢.气(hào)觞.(shāng)答案:D解析:A项中“遂”应读为suí二声;B项中“箕”应读作jī一声;C项中“岈”应读作xiā。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C.①舳舻..(互相劝酒)..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答案:C解析: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B空明:月光下的清波;D共食:一同享用。
所以选C。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句读之不知B.凌万顷之茫然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例如,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来分析判断,例句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
所以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D.居是州,恒惴栗..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46d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8.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句子: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1)感到惊奇(2)从前
2.是:这例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1)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
(2)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a89d979563c1ec4da7121.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习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D.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
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d7982e8e9951e79b8927f9.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
_______(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 。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 。
阅读训练二:9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 . 皆在衽席之下虽席地不容闲也B .而莫得其涯学海无涯苦作舟C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 .而不知其所穷穷山之高而上10 .赏析有误的一项( )A .文段的“ 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 三组画面,生动、准确的描绘出西山的“ 怪异” 之景。
B .文段中的“ 过、缘、斫、焚” 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 从对面着笔” 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 .翻译下列文句。
①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习题2
![《始得西山宴游记》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7a5907bbf242336c1fb95e3c.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习题积累与应用、基础巩固引:持,拿,端起B 、颓.然.就醉C 、入深林,穷.回溪D 、缘.染溪,斫榛莽 颓然:精神萎靡不振 穷:穷尽 缘:沿着【解析】选B 。
颓然”是形容醉倒的样子。
【解析】选A 。
以为”古今义相同,认为。
B 项,古义:两个词,然,这样;后,以后。
今义:(时间、地方 )长而无边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因坐法华西亭C 、故为之文以志【解析】选D 。
D 项为被动句,A 、B 、C 三项均为省略句。
规律方法】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觞满酌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居是州,恒惴栗B 、皆在衽席之下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解析】选C 。
趣”同趋”D 、故为之文以志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 A 、攀援而登,箕 .踞而遨 B 、萦青.缭白 C 、望西山,始指异之D 、四望如一【解析】选A 。
例句与A 项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名词作状语。
B 项,青;形容词作名词;C 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 项,一:数词作名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C 、 游于.是.乎始D 、 漫.漫.而游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C 项,古义:从此。
今义:连词,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D 项,古义:漫无目的,任意。
今义:A 、居是州 D 、皆我有也(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 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介词宾语,一种是省略动词宾语。
例如本题 之文以志(之)”中就省略了动词宾语之”(4)省略介词 文言中介词 于”也常常省略。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52b5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d.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答案)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四单元第18课始得西山宴游记 Word版含答案 (1)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四单元第18课始得西山宴游记 Word版含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63f9c7fc58f5f61fb736664b.png)
(时间:45分钟 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梦亦同趣B .自余为僇人C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C 。
A 项,趣,同“趋”;B 项,僇,同“戮”;D 项,受,同“授”。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空隙 B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C .外与天际.际:交会 D .故为之文以志.志:记 解析:选A 。
A 项,隙:公务之暇。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为其然.也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解析:选C 。
A 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 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承接关系;C 项,都是介词,和,同;D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
4.下列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萦青.缭白.A .日.与其徒上高山B .穷.山之高而止 C .箕.踞而遨 D .自远.而至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游于是..乎始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解析:选B。
B项,认为。
A项,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C项,古义:从此;D项,古义:漫无目的。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是岁,元和四年也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居是州解析:选A。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1fc7d3b3567ec102d8a79.png)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始得西山宴游记班级:姓名:一、基础检测1.一词多义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始指异之(才)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D.攒蹙累积攒:聚集【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梦亦同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解析】际:交会。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写作;对,向。
A项,从前。
C项,沿着。
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4.4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4.4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附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bd41ab84ae45c3a358c24.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测试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地读音不正确地一项是A.僇.人(lù)惴栗.(lì)施施..而行(yíyí)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C.岈.然(yá)攒蹙..(cuáncù)颢.气(jíng)D.引觞.(shāng)满酌.(zhuó)颓.然(tu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A.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C.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浑然一体)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地一项是A.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4.下列各组中加点地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地一组是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课文研读阅读课文,回答第5—8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5E2RGbCAP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p1EanqFDPw5.翻译下列句子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6.作者笔下地西山最突出地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地词句来回答.7.前后两段话,作者地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地词句来.8.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地游览得到了怎样地人生感悟?探究拓展下面这篇《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地最后一篇(课文则是第一篇),读后回答第9—12题.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边界).其上为睥睨(城上地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竹子),益奇而坚.其疏数(cù,稠密)偃(卧倒)仰(上仰),类智者所施设也.DXDiTa9E3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RTCrpUDGiT9.对下列加点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直B.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用弓发射到远处地兵器C. 其上为睥睨..城上锯齿形地有孔地小墙D. 其疏数.偃仰稠密10.下列句中地“之”字地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地一项是A. 环之.可上 B.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C. 其气之.灵D. 是二者,余未信之.11.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上为睥睨(城上地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12.对文意地理解错误地一项是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地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地愤懑表现了出来.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地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地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地地方,“不得一售其技”.5PCzVD7HxAD.文中“造物者”“神者”都是指创造万物、有灵地上帝,作者把在现实中无法排解地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地感情色彩.jLBHrnAILg运用提高13.请写一个景物片断,运用寄情于景地手法,寄寓自己由自然景物而生发地某种感悟,300字左右.始得西山宴游记1.C 2.A 3.A 4.C 5.①(西山)那高低地态势,(高地)山谷(一副)空阔地样子,(低地)深池(一片)低陷地样子,(有地地方凸起)像积土,(有地地方凹下)像地穴,(从山顶往下看去)千里之远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聚集收缩,没有能逃出我地视野地.②(自己仿佛)邈远地与天地自然之气在一起,没有边际;广阔绵远地与创造万物地上天一同遨游,不知道它地尽头 6.异;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7.前面是“恒惴栗”,后面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8.作者由山而己,明白西山实乃自己,自己应当像西山一样卓然特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保持自己地高洁品格 9.B 10.C 11.①积石上面有地像高低相同地城垛子,有地像纵横支撑地房架子;积石旁边耸立着一座天然地小石头城堡,上面有个石洞像城门一样.②历经千年也没有一次展现它地景致地机会,这本是劳而无功 12.D xHAQX74J0X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 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LDAYtRyKfE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Zzz6ZB2Ltk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obligee.dvzfvkwMI1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qyn14ZNXI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copyright.EmxvxOtOco。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7ea2c52d380eb62946db9.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lù)惴.栗(zhuì)施施..而行(yí)半身不遂.(suì)B.斫.(zhuó)榛.莽(zhēn)簸箕.(jì)盘踞.(jù)C.衽.席(rèn)岈.然(yá)洞穴.(xué)垤.(dié)D.培塿..(pǒu lǒu)攒.蹙(cuán)颢.气(hào)觞.(shāng)答案:D解析:A项中“遂”应读为suí二声;B项中“箕”应读作jī一声;C项中“岈”应读作xiā。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C.①舳舻..(互相劝酒)..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D.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答案:C解析: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B空明:月光下的清波;D共食:一同享用。
所以选C。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句读之不知B.凌万顷之茫然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徘徊于斗牛之间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例如,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来分析判断,例句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
所以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望美人..兮天一方D.居是州,恒惴栗..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2ad11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9.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时隙也,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那么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但凡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那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低之势,岈然洼然,假设垤假设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入深林,穷回溪穷:走遍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C.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载【小题2】以下选项能说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到那么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B.攀援而登,箕踞而邀,那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施施”“漫漫”,是慢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悠闲、随意、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这一绘声绘色的描写,既表现风光的优美奇特,作者的抑郁的胸怀因此开阔起来了。
C.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游于是乎始”完毕全文,一个看似简单的“始”字,在篇中不可或缺,语约而意丰。
03始得西山宴游记(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
![03始得西山宴游记(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fdb26bd64783e09122bc9.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恒()(2)隙()(3)披()(4)觉()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作者对众山的漫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作者为什么先写漫游众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测试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戮.人(lù)惴栗.(lì)施施
..而行(yíyí)
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
C.岈.然(yá)攒蹙
..(cuáncù)颢.气(jíng)
D.引觞.(shāng)满酌.(zhuó)颓.然(t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 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年
..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C. 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而.止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
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第5—8题。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
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
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6.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
7.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8.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探究拓展
下面这篇《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课文则是第一篇),读后回答第9—12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
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边界)。
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竹子),益奇而坚。
其疏数(cù,稠密)偃(卧倒)仰(上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直
B.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 其上为睥睨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 其疏数.偃仰稠密
10.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环之.可上
B.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 其气之.灵
D. 是二者,余未信之.
11.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城上的小墙)梁欐(中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是固劳而无用。
12.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
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
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技”。
D.文中“造物者”“神者”都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中无法排解的矛
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运用提高
13.请写一个景物片断,运用寄情于景的手法,寄寓自己由自然景物而生发的某种感悟,300字左右。
始得西山宴游记
1.C 2.A 3.A 4.C 5.①(西山)那高低的态势,(高的)山谷(一副)空阔的
样子,(低的)深池(一片)低陷的样子,(有的地方凸起)像积土,(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山顶往下看去)千里之远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聚集收缩,没有能
逃出我的视野的。
②(自己仿佛)邈远地与天地自然之气在一起,没有边际;广阔绵远地与
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遨游,不知道它的尽头 6.异;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7.前面是“恒惴栗”,后面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8.作者由山而己,明白西山实乃自己,自己应
当像西山一样卓然特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9.B 10.C 11.①积石上面有的像高低相同的城垛子,有的像纵横支撑的房架子;积石旁边耸立着一座
天然的小石头城堡,上面有个石洞像城门一样。
②历经千年也没有一次展现它的景致的机会,
这本是劳而无功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