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不同版本的比较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粱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

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除此以外,

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姑勿论怎样,说《粱祝》是这几十年来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实不为过,而它的受欢迎程度亦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艺术团体的演出时都被这个《梁祝》情意结牵着鼻子走。在很多地方的乐团和民族乐团上座率最高的音乐会,节目往往包括有《梁祝》协奏曲。

而市面上,连带所有的改编版本,《粱祝》的录音起码有二十多款。但凡有一些名气的中国小提琴家,他们最早的录音的曲目,首选的往往是《梁祝》。这些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见经传的乐队或演奏家的录音。近来,中国音乐CD的市场竞争得如火如荼,很多唱片公司都争相灌录一些较为流行的曲目,《梁祝》和《黄河》几乎是必选的了。

因此,现在如果想购买一只《梁祝》协奏曲的录音,真是花多眼乱。

以下我就拣选了这十多年来,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录音作一比较分析。我会先就各版本的演奏作一粗略简介,然後后再依据总谱的一些要求再作进一部的分析。

这几款录音是:

(依据录音日期的先后)

1.余丽拿演奏,陈爕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中唱上海)

2.西崎崇子演奏,林克昌指挥、名古屋爱乐乐团协奏(HKRecords 1978)

3.盛中国演奏,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协奏(中唱北京)

4.窦君怡演奏,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PHILIPS1985)

5.薜伟独奏,汤沐海指挥,柏林电台交响乐团协奏(巨石

1990年4月)

6.西崎崇子演奏,甄健豪指挥,捷克电台交响乐团协奏(MARCOPOLO

1990年6月)

7.孔朝晖演奏,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HUGO

1990年11月)

8.薛伟演奏,黄胤灵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协奏(Hugo

1997年4月)

9.吕思清演奏,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MarcoPolo1997年)

10.陈军(二胡演奏),胡詠言指挥,广州乐团协奏(Marco Polo

2000年1月)

在所有的《梁祝》录音里面,余丽拿最早在中唱的录音始终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余丽拿是当年首演的A角。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梁祝》的首演的B角是上音的另外一位青年女小提琴家沈榕,她也曾在六十年代在中唱留下录音。这个可能是她唯一的录音,后来雨果再版过一次,也很快没有了。现在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位当年的B角。余丽拿的演奏委婉抒情,和B角沈榕的明快流畅比,她更适合演奏这首作品。在西崎崇子的录音出来之前,《梁祝》的录音只有这两个录音,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且在“文革”期间,这首作品遭到过

封杀,余丽拿的这个录音实际上是很多人认识《梁祝》欣赏《梁祝》的唯一途径。因此,很多乐迷对余丽拿的这个录音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余丽拿的演奏是非常认真投入。《梁祝》里面以女性为基调的情绪,表现得真挚感人。陈燮阳和上海乐团的协奏也是这样投入,虽然录音效果已经岁月留痕,当时乐器的音色不好,但那种气氛和感受,相信是以后的录音难以再有的。

提起《梁祝》当然不能不提西崎崇子。《梁祝》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崎崇子的录音在国际上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她丈夫,当年“香港唱片”,今天Naxos的老板克劳斯·海曼的精明的生意头脑。是海曼首先察觉到《梁祝》作为中国音乐的商业价值,邀请西崎崇子做了当年那个首个国际发行的《梁祝》的录音,还当了西崎崇子的演出经理人,成就了他俩的一段姻缘。这是题外话了。除了以上所选的两款录音,西崎崇子还有其他的四个录音版本的,但以上所选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她最早期的录音,一个是她稍后期的录音,这样比较方便分析。没有选她和甄健豪及香港管弦乐团合作的另—个版本是因为那个版本所用的谱是陈钢作过修改的,而那份修订谱不但不见得高明,反而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再者,其他的演奏版本都是用五九年的原装谱的。

西崎崇子在七十年代末期的录音在当时曾引起一阵哄动,因为在那时,无论就演奏或是录音而言,《梁祝》都没有较好的版本,与现时花多眼乱的情况

实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款录音可以说是《梁祝》录音史的一个里程碑。而这也是西崎崇子众多演奏版本中最好的一个

(包括她无数次的音乐会演出)。很明显西崎崇子在这款录音中是花了很多功夫去琢磨乐句和捉摸乐曲中的民族风格,虽然奏来略嫌过硬,但也总算疏畅。而林克昌对乐队的控制也很好。可能当时的H.K.Record想兼走发烧录音的路线,因而这款录音的强弱对此很夸张,夸张到有点不大自然,尤其是一些铜管声部奏旋律的乐段,破坏了原曲的纯朴风格。

PHILIPS的版本是一个黄金搭配——监制是何占豪;乐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中央交响乐团;窦君怡是八四年上海音乐学院《粱祝》小提琴比赛的冠军;指挥的是以理智严谨见称的老一辈指挥家韩中杰,加上PHILIPS一级的荷兰录音师,单是这个配搭,任何一个版本已无可比拟了。事实上这个版本确实奏得不错,音响效果也是我听过众多版本中最自然的。韩中杰的指挥对乐队控制得恰到好处,速度和强弱都很自然。可能是何占豪亲自督师这关系(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窦君怡是上音的学生),因此窦君怡的演绎细腻动人,音色很女性化,句法亦很好。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音准不大好,这可能是她太着重于演奏中国作品,缺乏西方基本功训练的缘故。八六年她到香港演奏,听她拉《梁祝》,她走音的程度令人不忍卒听!虽然同样是中央交响乐团,但雨果的版本与PHILIPS的却是两个模样,独奏者孔朝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年青教师,对于乐曲的处理颇为冷静,慢板自然流丽,快板从容不迫;而他也没有窦君怡的音准问题。至于指挥胡炳旭对于乐队的控制则大致上可以,只是一些连接部份与原谱的要求有出入(这个往后再谈)。整个录音最大的问题

是乐器的音色不好,这与中国的乐器素质有关,其实PHILIPS的版本亦有这个问题,不过是给录音的“演奏厅效果”掩盖了一些罢了,而雨果的录音则没有这种大HALL效果,但却较真实乐曲的细致要求自然。

薛伟、汤沐海及柏林电台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是台湾唱片公司的制作,论组合实不应差于以上任何一款录音。薛伟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此赛的亚军,汤沐海是卡拉扬的门生,而德国乐团是出名的严谨整齐的。但不知怎的,整个录音给人一种很粗糙的感觉,乐队的表现虽然较捷克电台交响乐团来得好,但乐曲奏来顿松散,音色亦很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