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中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第42卷 第2期2016年4月环境保护科学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Vol.42 No.2Apr.2016,22~28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要打造经济“升级济活动之间真实图景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而与此同时,传制度,系统地测量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成效,无疑统的GDP核算中没有反映出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的代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1 联合国力推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测量绿“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色发展真实水平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因此,在现有益凸显,如何真实地反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纳入资源环境核算体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专家、系,扣除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学者、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环境经济污染损害成本,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收稿日期:2015-10-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技术集成研究专题(2014ZX07510-001-01-06);环境保护部财 政预算项目环境经济政策制定研究(1441401800019)基金资助作者简介:管鹤卿(1980-),女,工程师。
研究方向:环境管理政策。
通信作者:董战峰,博士。
E-mail:dongzf@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803/ki.issn.1004-6216.2016.02.005Abstract: Keywords: CLC number: X22分析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综述了我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最新研究和实践进展,建议我国要加快完善核算技术方法体系,继续深入开展试点研究,加快建设完善的核算制度,适应国际潮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制度。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加强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加强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化已经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
在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一系列推动经济加强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绿色产业的潜力未来十年,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转变,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机会。
政府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中国企业有望抓住机遇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
2. 政策支持的加强中国政府已经将绿色发展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未来十年,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税优惠、推动绿色金融等措施,以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投资。
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机遇,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绿色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
3. 国际合作的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合作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十年,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推动全球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有机会吸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将其融入自身的绿色发展模式中。
二、挑战1. 环境治理的困难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环境治理的巨大挑战。
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加强绿色发展需要解决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中来。
2. 资金支持的问题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中国在绿色金融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对于绿色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金融制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捷的绿色融资服务,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谢韵王志颖黄进近年来,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相对以前来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环境经济政策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此,本文对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实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发展的一些建议。
目前一些国家的环境政策主要是命令控制型的,因此,想要将其有效地执行下去,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执行成本也是非常大的。
为了在保证环境执行效果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成本支出最小化,很多国家就会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也就逐渐形成了环境经济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政策体系方面虽然也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来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但是真正实施有效的政策却是非常有限,政府和企业也并没有因为某些经济手段的刺激而做到对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具体表现在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方面。
排污收费排污收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规范,使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排污标准进行污染物的排放,并通过改进工艺的方法减少排污量,因此说排污收费对于环境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就目前而言,排污收费政策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排污收费缺乏激励作用。
想要将排污收费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出来,排污收费的标准就应当等同于排污治理的费用。
但是实际上我国的排污收费标准是非常低的,要远低于环境污染以及治理的费用,也没有做到根据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对收费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很多工厂宁愿去进行排污费的缴纳,也不愿意进行污染治理。
再加上现阶段排污政策的执行系统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排污收费也没有一个科学透明的标准,因此无法确保排污政策的顺利实施,使其不能发挥出自身的激励作用。
2.环境管理资金不足。
环境管理对于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主要包括了教育培训、科研、环境监测等内容,因此想要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管理需要有足够经费作为保障。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发展现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与策略。
本文将介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专业概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2.环境污染与修复:探索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及其修复方法,寻找合理的环境政策与技术手段。
3.环境评估与政策制定:分析环境政策的效果,并提供决策支持,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能源经济的调控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现状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设立越来越多。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经济学、环境科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在资源和环境经济领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政策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就业前景与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他们可在政府机构、环保组织、能源公司、咨询公司等领域就业,从事环境政策制定、能源管理、环境评估等工作。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事大数据分析、可持续投资等与环境相关的金融工作。
研究方向与成果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能源经济与政策、碳排放交易、环境资产评估、土地利用研究等。
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改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与运营、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未来展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该专业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新兴领域,如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等,以应对环境挑战。
同时,跨学科合作将成为发展的趋势,促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更好地与其他领域相结合。
环境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环境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讨论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对新时期环境经济学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展望。
在新的时期,环境经济学应更加注重以环境问题表现的社套利益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实证分析,并对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和微观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环境经济学;中国;发展。
1 引言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最早兴起于20世纪50、6O年代,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环境污染激起了社会的强烈抗议,引起许多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重新考虑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从而把环境和生态科学的内容引入到经济学中。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在两个方面为人类知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二是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之上得到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而这二者又都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环境经济学虽仅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境经济学是在本世纪7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的,其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是一致的。
十多年来,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但其一般理论和前沿成果得到及时引入和传播,而且结台中国实际所进行的环境经济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总体上看,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沿着两条路径来追寻:一是环境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理论发展和学科教育的完善;二是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所起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在这两个方面,环境经济学都表现出它鲜明的特点,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来对待,从而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本质并提供有效的政策选择。
环境经济学是联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桥梁。
2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1环境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简要回顾比较正式地提出在中国开展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应用,是在1978年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上,当时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和环境理论工作者提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必须运用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法展开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环境保护任务尤为艰巨。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将从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1. 环保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已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
环保产业涵盖了废物处理、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创新研发和技术引进,中国的环保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成为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
同时,在废物处理和水处理等领域,我国的环保技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3. 环保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多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环保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已达到500余万人,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有就业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工作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中国环保产业的前景展望1. 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将继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战略,提高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动力。
2. 绿色技术将迎来新的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技术将迎来新的机遇。
中国的环保产业将加大对核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3. 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以及一些较为流行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研究现状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的最优配置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研究者们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优化模型等方法,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策略。
例如,在某些地区实行排污权交易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2.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也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环境政策和治理方式,如何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研究者通过建立模型和评价体系,提出各种政策和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1.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从纯经济学角度出发,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模型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模型两种,静态模型主要考虑当前的问题,而动态模型则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2.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和环境污染控制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最小化和最大化等优化方法,确定资源最优配置和环境污染控制的最佳策略。
3.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常用工具,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和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4年生态环境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态环境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市场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的现状,并探讨市场的发展前景。
1. 生态环境建设市场背景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领域。
2. 生态环境建设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来源),截至2020年底,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市场总规模达到xx亿元。
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xx%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3. 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热点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源保护与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市建设等。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煤炭清洁化、工业企业排放治理等措施。
水源保护与治理方面,中国加强了水资源监管,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节约利用。
生态修复方面,中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和植被恢复。
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生态城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4. 生态环境建设市场发展趋势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的重要趋势。
节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的发展。
4.2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强监管和执法,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4.3 市场竞争的激化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环境经济学:中国的进展与展望

构 筑 环境经 济 学理论 体 系 的基 础 是西方 经济学
中 的微 观 经济学 和 福利 经济学 。随着 中 国市 场化改
收稿 日期 t 2 0 — 1 1 0 6 0 —6
作 者简 介 ;王 金 南 ( 9 3 ) 16 ,男 ,浙 江 武 义 县人 ,研 究 员 ,博 士 ,研究 方 向 :环 境 经 济 学 。 逮元堂 (99 ) 1 7 一 ,男 .山 东 沂 源 县人 。助 理 研 究 员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t环 境 经济 学 。
政 策 、环境 保护政 策 和可 持续 发展政 策 的理论基 础
得 到进 一 步 的 发 展 。8 O年 代 中 期 以后 , 中 国涌 从 西 方 国家 引 入 ,如
(F ( F环 境经济学 丛 书》 ( 尼斯 、马 中等 ,1 9 ) R 克 92 、 《 世界无末 I q:经 济学 、环境 和 可持 续发 展 》 ( 张世
在 中国未来一段 时间内的发展 与研究做 了展 望。随着 中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和公 众对 环境 质量需 求 的 提高 。环境经济 学所关注 的内容会更加全 面并逐步深化 ,环境经 济学在 中国环境 管理 中的作用也 将 日
益显著 。
关 键 词 :环 境 经 济学 ;最 新进 展 ;研 究 展 望 ; 中 国
理论等研 究 。
、
最 新 进展
( )环境 价值 棱 算 二
环 境经 济学 作 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主要涉 及环 境 经 济 理 论 、环 境 价 值 核 算 、环 境 经 济 政 策 等 内 容 。在 中 国环 境 经 济 学 专 家 和学 者 的 努 力 下 ,近 2 O年来 环境 经济 学在 中 国取得 了较 大的进 展 。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资源环境经济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领域和新方法两个方面讨论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一、新领域1. 资源周期研究资源周期是指资源的供需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研究资源周期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资源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新的资源周期正在形成。
因此,在国内开展资源周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战略性资源研究战略性资源是指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掌握在少数国家或地区手中的资源。
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战略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
因此,研究战略性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能源经济研究能源作为现代工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能源经济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能源,使其最终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
4. 生态保护研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稳定发展。
生态保护研究对于推动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生态保护研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领域。
二、新方法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旨在评估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意见。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是一种评估生态系统提供服务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 资源和环境管理决策支持方法资源和环境管理决策支持方法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为人们提供科学的资源和环境管理决策支持。
该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系统地分析、评估和管理资源和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进展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进展当前,我国在绿色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规划中,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首先,在能源领域,我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光电站,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此外,我国大力发展水电、核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
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减排,控制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建设了一批环保设施,改善了环境质量。
此外,我国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水资源利用和自然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再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加大了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财政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此外,我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了一批绿色金融基金和绿色债券,推动资金流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同时,我国还成立了绿色债券市场,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其次,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仍然较弱。
再次,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绿色技术的应用水平。
其次,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再次,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加快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步伐。
最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 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2. 就业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2.1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毕业生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资源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测。
政府对于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2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理想选择。
毕业生可以参与各类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研究项目,进行数据分析、政策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研究机构通常与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有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高校高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毕业生可以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成为高校的教师或研究人员。
高校通常会提供稳定的职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毕业生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领域。
2.4 企业企业也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环境咨询公司、可持续发展部门等企业工作。
在企业中,毕业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和资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3. 就业前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
以下是就业前景的几个方面:3.1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都在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力度,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
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2 产业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增加。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企业从事战略规划、市场分析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2023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2023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等各种趋势的深入发展,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一、就业方向1.政府相关职位政府职位对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比较友好,包括环保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职位。
2.能源、化工等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需要保护环境并减少环境损害,所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这些企业中获得就业机会,例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海油、中化等。
3.金融机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毕业生也可以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中找到相关工作,例如农行、工行、建行、交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
4.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一般关注慈善、环保和社会事业,可以提供给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多种岗位,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西雅图环保组织等。
二、就业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环境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增长由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各个行业的环境需求增长,这就意味着对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2.薪资提高随着需求增长,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也随之提高。
3.多元化和国际化职业发展毕业生可以从事研究、教育、政策制定和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对于那些有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毕业生,国际化职业发展也是可能的。
总的来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人才培养,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L U a I Gu ng— ln L o g 一. AN Ye— fng e
( . i h a o a y N c e a d C b l R sac s t e , ic a g G n u hn 3 1 ; 1 J c u nC mp n , i l n o a ee rhI tu s J h n , a s ,C i 7 7 0 n k t n it n a 4 2 a zo U i r t o T c n l y Ma r l S i c n n i e n ol e L n h u , a s ,C ia7 0 5 ) .L n h u u nv s y f e h o g , t a c n ea dE g e r gC l g , a z o G n u hn 3 0 0 e i o e s e i n i e
环境经济学就业前景

环境经济学就业前景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在不同领域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首先,环境经济学在政府部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政府承担着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而环境经济学可以提供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有关环境保护的经济评估和政策制定建议。
例如,环境经济学可以评估不同环境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和效益,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协助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
因此,环境经济学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发展计划部门等职位上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其次,环境经济学在国际组织中也有很高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环境经济学家可以为国际组织提供有关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协助组织制定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协议和政策。
因此,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机构中都有很高的就业机会。
再次,环境经济学在企业界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环境责任。
环境经济学家可以为企业提供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管理的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因此,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在环保技术、环境管理等领域的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最后,环境经济学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也有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广泛需求的提升,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都设立了环境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学科。
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界以及科研机构和高校都需要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他们可以为各种机构提供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评估、环境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建议。
因此,选择环境经济学作为专业,将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新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新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入者获得预期利益的过程,很多户籍制度改革采用的蓝印户口、购房落户、积分落户等都是采取的 这种路径。邹一南 (2018) 指出,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采取差别化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二元路 径,延续了户籍改革的利益扩散和利益剥离模式。利益扩散模式和利益剥离模式均着眼于单个城 市,其成功的前提是户籍利益差异主要在城乡之间。在户籍利益的主要差异转变为不同规模城市之 间的情况下,两种改革路径都陷入误区:作为利益扩散式改革的积分落户演变为大城市 “抢人 (才)” 大战,而改革原本的目标受益对象农民工被排除在外,造成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在大城市与 小城市之间失衡配置,加剧城市发展差距;作为利益剥离式改革的居住证制度,使城市非户籍利益 和户籍利益差距缩小,客观上提高了大城市的吸引力,促使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非户籍迁移, 增加了改革难度。
2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积分落户 政 策 为 超 大 城 市 户 籍 改 革 的 重 要 政 策,其 目 标 在 于 大 城 市 人 口 调 控。李 竞 博 等 (2018) 指出,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表面上对流动人口落户超大城市提供了可能和途径,但实质上 仍是选择性落户政策,只是为流动人口设定了新的落户限制条件,仅仅放开了高层次流动人口落户 超大城市的条件,却依然在挤出低层次流动人口。他们以天津市为例考察发现,具有相对优势的 城—城流动人口虽然仍是永久迁移人群的主体,但是其迁移比例正在下降,而乡—城流动人口并没 有因积分落户制的门槛设定而回流户籍地或是迁出大城市,他们是事实性的永久移民。积分落户制 依然是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权宜之计,是不彻底的户籍改革政策。 3户籍门槛制度。 城市户籍门 槛 仍 然 在 新 一 轮 的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中 存 在,一 些 大 城 市 甚 至 设 立 了 更 高 的 “门 槛”,侯新烁 (2018) 以地级市 “市辖区” 为样本,构建空间异质分析模型研究户籍门槛设置与 人口城市化之间的联系发现,人为设置的户籍门槛对城市化产生抑制,而这一负向影响有多渠道 效应:一是人力资本渠道。户籍门槛高虽然对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有筛选作用,但也会抑制 潜在人力资本积累而抑制城市化。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户籍门槛有利于吸引人力资本从而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提升。三是产业结构。高户籍门槛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但同时抑制投 资的城市化。此外,户籍门槛的作用具有空间梯度性,高户籍门槛在东部地区对城市化有更明显 的抑制作用。 (二) 人口流动 学者们继续深化了人口迁移、人口集聚等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拓展了人口流动的影响 因素研究,并关注了高学历人才流动的新现象。 1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人口迁移、人口集聚等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者们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区域经济层面。杨东亮等 (2018) 区分了人口集聚和人口迁移的差异,利用 2000~2015 年 31个省份的常住人口数据计算人口密度指标,证实我国人口集聚程度按照东—中—西依次降低 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城市仍有很充足的人口集聚空间。人口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最大。此外,人口集聚对提高集聚地区的城镇化 率、人力资本水平和降低地区人口抚养比也有正向作用。 第二,劳动力配置效率层面。史桂芬等 (2018) 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框架下,将劳动力结构和
学术研究中的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与挑战

学术研究中的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与挑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例如,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税费制度、环境市场机制、生态补偿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为环境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环境税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效果评估、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环境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
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环境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依据。
二、环境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尽管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收集和统计方面的问题。
由于环境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然而,目前的环境数据往往存在统计口径不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这给环境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给政策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此外,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交叉性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环境经济学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需要考虑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科融合度是环境经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未来研究方向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口径的统一性;二是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加强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科融合,提高研究水平;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环境经济学的国际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第一章:前言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其研究问题涉及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回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型方法、实证方法和政策分析方法等。
其中,模型方法是理论研究的基石,实证方法则可以对各种政策进行评估和优化,政策分析方法则是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
此外,实证研究常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等。
第三章:研究内容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配置、环境污染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其研究成果影响了政府决策、企业战略以及个人消费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的加重,该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资源配置方面,研究者一直以来关注的是资源的供需平衡及其效率,常用的方法有优化模型和计划模型等。
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失衡和资源的过度利用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引发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方面,主要关注环境污染控制,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不同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控制政策。
此外,可持续发展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常需要考虑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第四章:研究进展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研究者运用了最新的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了资源供求关系和效率问题。
一些研究者从宏观层面出发,构建了能源、土地、水资源等的动态优化模型,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与此同时,微观层面的企业和个人决策对资源的消费与使用也在受到深度探讨。
其次,在环境问题方面,研究者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政策研究日益深入。
伴随着雾霾和水污染问题的加重,政策研究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了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政策的实施效果。
高质量研究不仅揭示了政策设计上的问题,也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方案。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在环境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环境发展现状1.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重工业和汽车等排放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限制汽车使用以及加强环境监测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2. 水资源短缺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
但要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仍需更多努力。
3. 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土地开发和过度的资源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
然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二、环境发展趋势1.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环境投入,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增加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将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快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培育和引进高端绿色技术人才,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一系列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严格控制和规范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此外,中国政府还设立了许多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如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扩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覆盖范围。
其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发和破坏。
同时,中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另外,中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监督能力。
政府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发布环境质量报告等方式,及时掌握和公开环境质量数据,推动企业和公众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的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中有了一定的改善,部分地区的水质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保护等,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另一方面,中国的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存在,包括土地沙化、森林滥伐等。
此外,中国还存在一些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形势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未来,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将继续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将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格控制企业的排污行为。
其次,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加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环境 经济政策 排污 收 费 制度是中国主要的环境经济政策。1994- 1996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世界银行《中国排污收费
2.2 环境 价值核算 环境 价 值 核算是国内外环境经济学界极为关注但未
完全解决的课题(王玉庆,2002),环境价值核算正在经历
由粗到细的阶段。
作为 宏 观 政策方面,建立基于环境价值核算的绿色国
民核算是目前国内的热点。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
在20世纪 90年代推出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失进行了研究。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 2004一2006
年期间开展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目前这项工作正
在筹划之中。最近,世界银行正在开展《环境成本模型》第
二期项目,帮助国家环保总局建立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系
统。
在生 态 破 坏计量方面,20世纪 90年代初由金鉴明主
持的“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使得对
性贸易措施和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 显。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失学等 1999年完成的国家“九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子项 目《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 的研究》,研究了绿色壁垒的成因、实质及其对我国贸易发 展影响和我国的相关对策。200()年,国家教委“九五”人文 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环境保护和外贸关系的研究》,从可持 续发展角度探讨国际环保措施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以及环 境保护和外贸协调发展的机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 2001年 9月完成了《绿色壁垒 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课题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了《国家绿色贸易行动计划》的建议。目前,中国环境科学 研究院正在开展“十五”科技攻关《环境服务业国际贸易标 准体系研究》。
环境 经 济 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涉及环境经济 理论、环境价值核算、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在中国环境 经济学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下,近 20年环境经济学在中国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 最新进展
下面 主 要 从环境经济理论 、环境价值核算 、环境经济 政策、环境投融资、循环经济、环境与贸易、国际环境问题 经济分析七个领域出发,对环境经济学这些领域的最近 10 年的进展作一概述。
随着 中 国 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与总量控制的逐步实施,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中国在包头、开远、柳州、太原、平顶 山、贵阳六个城市进行了大气排污交易政策试点。在中国 环境规划院专家帮助下,2002年9月太原市人民政府通过
了(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办法》,排污交易在太原
市全面开始启动。2002年 11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完 成了中美环境合作项目“中国利用市场机制削减二氧化硫 排放的可行性研究”,出版了《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中国的 可行性》一书(王金南等,2002),探讨了在中国施行二氧化 硫排污交易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案例研究。
2.4 环境 投融资
中国 的 环 境保护投融资体制和政策的发展是随着中 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发 展和完善的。
200 2年 ,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批准 成立了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组,并得到了日
王金南等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本政府的支持。2002年 11月,召开了环境保护投融资机 制国际研讨会,促进了环境投融资机制的研究工作。2003 年 10月,中外专家共同完成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 委员会项 目“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与此 同时,中国环境规划院与经合组织(OECD)合作,研究环境 投融资分析工具,并在四川省的 14个城市进行试点。目 前,环境投融资研究正在转向投融资工具,如利用市政债 券、BOT等加快环境融资(王金南等,2003)0
2.7 全 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 全球 气 候 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产
生一系列的影响,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近几年来已广泛 开展了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九五”以来,科技部、国家环 保总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组织了一批科研项 目,其中包 括全球变化对农业 (张金屯,1999)、能源战略 (何建坤,
1引 言
环境 经 济 学是在 20世纪 70年代末期被介绍到中国。
1978年中国制定了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 发展规划(1978一1985),开始组织人力研究。1981年召开 了“环境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论环境经济》一 书。此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作为经济
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
制度设计及其实施研究》项 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国排污 收费制度的改革研究。基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政府 于2003年7月 1日起,实施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 例》。
环境 税 收 政策的研究是 目前环境政策领域的一个热 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 1995〕年向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和北京市财政局分别提交了有关建立环境税的政策 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广义环境税和污染产品税两个实施 方案。同时,中国也在开展对资源税、消费税等进行改革 的研究工作,使中国的税收更加绿色化。2003年 10月,中 国环境规划院开始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环境税收政 策及其实施研究”专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将提出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环境税收制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 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基本框架及其结构要素。 目前该课题正在进行中。
等)进行了研究。 全球 气 候 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中
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占年 GDP的 3%一6% 0 2 002年有关部门决定成立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编制领导小组,开展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及其支撑性研
估(周悦先等,1999)。胡雁对青岛市区 1981一2000年大气
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青岛市 1998年大气污染
对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计算(胡雁,2003)。另外,
阮俊华等对受污染土壤的农业损失评估法进行了探讨(阮
Hale Waihona Puke 俊华等,2002)。世界银行、哈佛大学、未来资源研究所和
国内学者合作对全国、北京、沈阳、重庆等环境污染健康损
目前 , 国 内有很多科研院校作为一个群体,专门从事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并主持了许多环境经济领域的国 家科研项 目。中国环境规划院、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政策研 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专家已多
年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工作,在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价值 核算、环境投融资、环境与贸易、环境经济分析等方面取得 了许多成果,并出版了许多专著。90年代末期,中国人民 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环境经济学的硕 士和博士学位专业,为加快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和环 境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SEEA)”和“真实储蓄率”。北京市党校在“九五”期间完
成了《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并对
北京市 1997年绿色 GDP进行了核算。在 2001年,王树林
的著作《绿色 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大趋势》由东方
出版社出版。国家环保总局与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开
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由中国环境规划院和中
2.1 环 境经济理论
环境 经 济 学构筑理论体系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 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西方现 代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引人,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 础,扩展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夏光,1999a)。基于环 境经济学理论的引人与中国学者的努力,中国环境经济理
收稿 日期 :2004-03一29
作者简介:王金南,研究员,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
万方数据
2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年 第5期
论基本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前沿水平(夏光,1999)。环境经
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 经 济 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在很多著作中得到充分
体现。一是直接从西方国家引入,如《RFF环境经济学丛
书》(克尼斯、马中等,1992),《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和
可持续发展》(张世秋等译,1993);二是国内学者借鉴利用 西方环境经济学理论,如《环境经济学》(王金南,1994), 《环境经济学》(厉以宁,1995),《环境经济学》(张象枢等,
1998)等。目前,更多的学者把环境经济理论研究转向环
境与经济的关系、实用化的循环经济理论等。
80 年代 中 期以后,中国涌现出一批环境经济学专家, 并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环境价值核算、环境 污染损失计量 、环境经济模型建立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 果并有很多专著问世,例如:《生态经济学概论》(姜学民, 1985),《生态经济学》(马传栋,1986),《资源核算论》(李金 昌,1991)、《实用环境经济学)(张兰生等,1992)、《环境经济 学:理论·方法·政策》(王金南,1994),《环境经济学》(厉以 宁,1995),《环境经济学)(张象枢等,1998),《环境与资源经 济学概论》(马中,1999),《环境经济学》(王玉庆,2002)等。
加强了循环经济的研究力量(青树凡,2003)02 003年 10 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战略与机制课题组完成了“中国
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战略与机制研究”报告,对循 环经济原理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推行循环经济案 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推行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2.6 国际 贸易与环境 随着 中 国 加人 WT(〕后关税壁垒的大幅度降低,技术
万方数据
2001)、自然资源(张云霞等,2003)、传染病流行(曾四清等, 2002)、森林生态系统(刘国华,2001)、土地荒漠化(常影等, 2002)、野生动物(彭少麟等,2002)、未来地表径流(游松财 等,2002)等产生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变化所造 成的实物性影响评估,对造成的经济影响分析研究较少。 最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对减缓全球 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如碳税、排放贸易、清洁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