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D.无法判断3.—个统计总体 (C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文字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C.统计预测和统计D.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A.普查B. 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性别 C.文化程度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小于1C.大于1A.较好B.中等C.较差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A )11 •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 )A. 0.1B. 0.9C. -0.9D. -0.112 . 在完成了构造与评价一个回归模型之后,我们可以(D )A.估计未来所需样本的容量B.计算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C.以给定的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D.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 13.回归直线方程,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则B.可以根据y 推断xD.可以互相推断若样本容量n 和置信度1-a 均不变,则对(B ) B.不变D.变低H 1,则称()为犯第二类错误 (C ) B. H 0为真,拒绝比 D. H 0不真,拒绝H 。

管理统计学试题(1)

管理统计学试题(1)

A卷一、单项选择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 职业 C. 月工资 D. 行业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 B )A、国民收入 B. 人均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 D. 设备台数3、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A、库存额 B. 总收入 C. 平均收入 D. 人均收入4、无偏估计是指( B )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时期误差最小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5、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B )A、变量和次数 B. 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 几何平均数6、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 C )A、样本B、小总体C、样本容量D、总体容量7、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工业总产值B、学生人数C、设备台数D、土地面积8、狭义指数是反映(A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A、有限总体B、无限总体C、复杂总体D、简单总体9、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10、一个由500人组成的随机样本表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工作人员,平均每月的交通费支出是20元,离散系数为0.4,则标准差为( D )A、80B、0.02C、4D、811、在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时,估计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

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B )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12、对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A、200名职工B、2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每名职工D、每名职工的工资13、以下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A、产品产量B、老王是男性C、劳动生产率D、会计班50人14、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错误的是( C )A、-0.86B、0.87C、1.25D、01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A、同质性,数量性B、具体性,数量性C、大量性,同质性D、总体性,社会性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BCDE )A 、平均年龄B 、人均国民收入C 、产品质量D 、资金利润率E 、上缴税利额2、全面调查包括( CE )A 、重点调查B 、抽样调查C 、普查D 、典型调查E 、统计年报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CDE )A 、全国人口是统计总体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 、性别是品质标志D 、年龄是变量E 、人口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BE )A 、企业个数B 、机器台数C 、产品质量D 、利润总额E 、学生人数5、在编制指数时,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商品价格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应该是( AC )A 、商品销售单位B 、 平均工资水平C 、商品销售量D 、职工人数E 、商品销售额三、判断题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含义 ( √ )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 )3、随机性是抽样调查的特点之一4、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管理统计学试卷B(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管理统计学试卷B(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统计学试卷B (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

(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

A.重点调查的方法;B.典型调查的方法;C.普查的方法;D.抽样检验的方法;2.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D.周期性普查;3.某商场销售额2004年与2003年相比为12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2%,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A.133%; B.122.4%; C.122%; D.118%;4.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 )指数。

A.综合;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可变构成;5.复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 )A. 11≤≤-R ;B. 1≤≤∞-R ;C.10≤≤R ;D.∞≤≤-R 1;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抽样平均误差比原来扩大2倍,则样本容量( )。

A.扩大为原来的4倍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 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7.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则该现象可拟合( )模型。

A.直线; B.二次曲线; C.指数曲线; D.双曲线;8.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下列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全员劳动生产率;D.投资率9.下列指标中,反映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几何平均数;B.决定系数;C.变异系数;D.回归系数;1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重复抽样误差( )A. 大于重复抽样误差;B. 小于重复抽样误差C. 等于重复抽样误差;D. 与重复抽样误差何者更大无法判定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1. 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 )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t 分布D.F 分布E.卡方分布2.下列定理中,哪两个属于统计推断的数理基础( )。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3.一个统计总体(C)A. 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平均数D。

文字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C.统计预测和统计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A.普查 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C)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 )的企业。

(D)A。

较好B。

中等C。

较差D.好、中、差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A.性别 B. 男、女C。

文化程度D。

性别和文化程度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B)A。

小于1 B。

等于1C。

大于1 D。

不等于1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A。

0.1B。

0。

9C. —0。

9D。

-0.112.在完成了构造与评价一个回归模型之后,我们可以(D) A. 估计未来所需样本的容量B。

计算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C. 以给定的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D。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A)三种;(B)五种;(C)七种;(D)九种。

4.矩估计法是用什么来估计总体矩?(A)A)样本矩;(B)样本均值;(C)样本方差;(D)样本标准差。

5.判断估计优劣的标准有哪些?(D)A)无偏性;(B)最小方差性;(C)一致估计性;(D)以上都是。

6.什么是测量的信度?(A)A)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B)测量结果的准确性;(C)测量结果的可靠性;(D)测量结果的精度。

7.什么叫做总体?(A)A)所研究对象的全体;(B)样本中的元素;(C)数据的类别;(D)数据测度的方法。

8.什么叫做个体?(B)A)数据的类别;(B)总体中的元素;(C)所研究对象的全体;(D)样本中的元素。

9.什么叫做简单随机样本?(C)A)所有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不均等;(B)随机抽样中产生的一组随机变量X;(C)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D)抽样时需要考虑样本的分层结构。

10.什么是统计量?(D)A)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B)总体的元素;(C)样本的元素;(D)不含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的函数。

14.从某厂生产的彩电中任取9台测得平均寿命为15万小时,样本标准差为0.05小时。

现在要检验这批彩电的寿命均值是否为16万小时。

假设H0为寿命均值为16万小时,H1为寿命均值大于16万小时。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t值为-60,查表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t分布的临界值为1.833.因为t值小于临界值,所以接受H0,即这批彩电的寿命均值为16万小时。

15.设某因素有S个水平,它们均服从正态分布,即N(μ,σ)。

其中,Xij表示第i个水平的第j个个体。

现在要检验假设H0:μ1=μ2=…=μs,即不同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H1为至少有两个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同。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SST、SSA和SSE,然后代入公式F=(SSA/(s-1))/(SSE/(n-s))中计算F值。

根据F分布表,查找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Fα。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管理统计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 什么叫做总体: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什么叫做个体:总体中的元素。

2. 试述简单随机样本:随机抽样中产生的一组随机变量n X X X ,,21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3. 常用的综合抽样方法有: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4. 统计量:不含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12,,n X X X 的函数。

5. 总体未知参数的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估计方法。

6. 数据测度的类别有比率级,间距级,序次级,名义级,数据。

7. 当n 充分大时近似地服从均值为μ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8. 测量的信度: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9. 设12n x x x 是正态分布2(,)N μσ的样本观察值,则2,μσ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1??i x x n μ==∑,221?()ix x nσ=-∑。

10. 设n X X X ,,21是正态分布),(2σμN 的样本,则2,σμ的极大不显然估计量为:1?i X X n μ==∑,221?()i X X nσ=-∑11. 设n X X X ,,21是正态分布),(2σμN 的样本,1?i X X nμ==∑是参数μ的无偏估计,但221?()i X X n σ=-∑不是2σ的无偏估计。

12. 普查:收集有限总体中每个个体的有关指标值。

抽样调查: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所了解的局部信息来推断总体的信息。

13.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1)电话访谈(2)邮件访谈(3)人员访谈(4)电子邮件访谈(5)网络问卷和BBS 等其他电子方式的访谈。

14. 矩估计法:用样本矩来估计总体矩。

15. 判断估计优劣的标准无偏性,最小方差性,一致估计性。

16. 设X 为测量变量,T 为变量X 的真值,S 为系统偏误,R 为随机偏误,则=X T S R ++。

若0=R ,多次测量一个结果都是不变的,则这个测量结果是完全可信的;反之,R 越大,这个变量的测量越不可信。

《管理统计学》期末(参考答案)

《管理统计学》期末(参考答案)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3 ~ 2014学年第 2 学期《管理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日期: 2014 年 6 月 日适用专业、班级:12工商、市营、人力、物流各班答题思路:简要写出关键的操作步骤;根据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回答问题注:1、数据文件为“SPSS (2013-2014-2)”(由考场提供);2、假设该(样本)数据及其所在的总体符合相关统计分析及检验的各 项前提条件和要求;3、假设该(样本)数据没有极端值,不需要前期的数据探索;4、显著性水平为0.05;5、日均住院基本费用 = (床位费 + 护理费 * 调节系数)/ 住院天数 + 其他费。

调节系数根据不同“级别”分别为:“县级”为1.2,“地级” 为1.5,“省级”为1.8,其他费根据“入院前经外院诊治”分别为:“是” 为2,“否”为3。

日均住院基本费用标准参考值为25元; 6、相关统计描述必须运用SPSS 操作,不得手工计算。

一、按以下规则排序:“住院总费用”降序,同时“年龄”升序。

(10分)执行“数据→排序个案”,将“住院总费用”移入“排序依据”框,“排列顺序”选择“降序”,再将“年龄”移入“排序依据”框,“排列顺序”选择“升序”。

二、按“治疗类别”分组,分别对“治疗费”求秩,将秩值1赋给最大值,结的处理方式为“低”。

(10分)执行“转换→个案排秩”,将“治疗费”移入“变量”框,将“治疗类别”移入“排序标准”框,“将秩1指定给”选择“最大值”,“结”按钮中选择“低”。

三、描述统计不同“入院情况”的病人的“日均住院基本费用”的:均值(数)、中位值(数)、标准差、四分位距。

(15分)执行“转换→计算变量”,“目标变量”输入“qtf”,“数字表达式”输入“2”,单击“如果”,选择“如果个案满足条件则包括”,输入“v73=1”,同理计算得到全部“qtf”。

再次执行“转换→计算变量”,“目标变量”输入“rjzyjbfy”,“数字表达式”输入“(v84+v97*1.2)/v29+qtf”,单击“如果”,选择“如果个案满足条件则包括”,输入“level=3”,同理计算得到全部“rjzyjbfy”。

统计管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管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推断法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数据B. 信息C. 现象D. 规律答案:B3. 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分析的主要步骤?A. 数据收集B. 数据整理C. 数据分析D. 数据解释答案:D5. 以下哪个是描述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标准差B. 均值C. 众数D. 频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统计数据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定量数据B. 定性数据C. 离散数据D. 连续数据答案:A、B2. 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图表包括以下哪些?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散点图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相关系数答案:A、B、C4. 统计学中,以下哪些是概率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F检验D. 非参数检验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统计学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科学,主要通过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在商业、医学、社会科学、政府决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帮助人们理解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趋势,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2. 描述统计学中“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案:在统计学中,“总体”指的是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用于代表总体,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3. 解释统计学中的“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百分数正确答案:A3.下列各项中,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是( )。

A.已知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各企业产值,求平均劳动生产率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D.已知生产同种产品各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正确答案:B4.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正确答案:A5.在分组数列中,各组变量值都增加2倍,每组次数都减少二分之一,算数平均数( )。

A.不变B.增加2倍C.减少二分之一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B6.调查几个大型钢铁企业,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正确答案:C7.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

A.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的两变量都不是随机的B.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C.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随机的D.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的两变量都是随机的正确答案:D8.比较相对指标可用于( )的比较。

A.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B.先进单位与落后单位C.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D.同类现象不同时期正确答案:B9.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组中值是( )。

A.组限变动范围内的一个变量值B.上限与下限的中点C.在组内的一个变量值D.总体单位的一个变量正确答案:B10.“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是( )。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正确答案:A11.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资料的( )。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要了解一个城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总体统计是(a)一个城市所有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b .每个城市工业企业c .一个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d .所有城市工业企业2。

如果单位a的平均值小于单位b的平均值,但单位a的标准偏差大于单位b的标准偏差,则(b)a。

单元a的平均表示比单元b的大。

单元a的平均表示比单元c的小。

两个单元的平均值和单元d的平均值一样大。

统计总体(C)A。

只能有一个指标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指标d。

可以有多个指标4。

质量指标的表达形式是(D)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平均数D .正文5。

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概括起来有两个(A)A .统计调查与分析B .统计设计与研究C .统计预测与统计D .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6。

调查上海港等10多个主要沿海港口,了解全国港口吞吐量。

接下来的调查方法是(B)A .普查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7。

一个连续变量被分成五组:第一组是40 ~ 50;第二组为50 ~ 60岁;第三组为60 ~ 70岁;第四组为70 ~ 80岁;第五组80岁以上根据习俗,(C)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

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一个城市应该进行典型调查,在选择调查单位时,应该选择有生产情况的企业()(四)A。

好的,中等的,差的,好的,中等的,差的9。

一个工厂的工人人数构成下列性别的工人人数。

下表显示了下列性别的工人人数。

大专以上、中专以上、小学文盲、半文盲的男女职工总数。

该组的分组分数为(a) a .性别b .男性,女性c .教育水平d .性别和教育水平10。

可变系列中的频率总和应为(B)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11。

下图显示了已知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

其相关系数可以是(c) a . 0 . 1 b . 0 . 9 c-0.9d-0.1|在完成回归模型的构建和评估之后,我们可以(d) a .估计未来所需的样本容量b .计算相关系数和可确定的系数c .估计独立变量的值d .估计因变量的值13。

《管理统计》复习题:

《管理统计》复习题:

《管理统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后面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统计学是一门()A.实质性科学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新兴科学2.要了解东莞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职工B.每一个工业企业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3.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A.统计学B.统计资料C.统计活动D.统计方法4.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5.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6.研究东莞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7.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中国石油工业总产值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B.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设备台数C.学生的年龄D.工业企业数10.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人的性别B.地形条件C.人的年龄D.工人的工种11.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的价格D.民族12.某运动队要统计运动员的年龄和体重,上述两个变量()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13.统计具有( )的作用.A.监督B.认识社会C.咨询D.计划决策14.数量指标是反映( )A.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B.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C.总体单位数量指标D.总体的相对数量指标15.质量指标是说明()A.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B.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C.总体单位数的指标D.总体单位质量的指标16.()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A.及时性B.真实性C.全面性D.总体性17.劳动生产率是()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问题指标D.品质指标18.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价格B.单位成本C.生产率D.总产值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棉花产量B.棉花播种面积C.植棉专业户数D.单位面积棉花产量E.农业科研所数2.要了解100户养殖专业户的生产情况,则数量标志有( )A养殖专业户的户数 B.某一个养殖户的收入C.100户养殖户的养殖头数D.某一养殖户的养殖头数E.100户养殖户的总收入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户是总体单位C.人的年龄是变量D.男性是品质标志E.人口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4.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预测E.统计分析5.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健康状况B.性别C.工龄D.职称E.文化程度6.以东莞市工业企业为总体,则统计指标有()A.该市工业总产值B.该市工业劳动生产率C.该市工人工资总额D.该市工业企业数E.该市某工业企业职工人数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机器台数B.录取人数C.数量指标D.粮食产量E.自行车产量8.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学习成绩B.单位名称C.体重D.女性人数E.教龄9.指标是说明总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则()A.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B.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E.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10.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有下列关系()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换的B.总体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C.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D.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E.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11.统计学最基本的几种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综合指标法C.调查法D.归纳推断法E.统计指数法12.统计在管理中的职能有()A.信息职能B.调查职能C.监督职能D.统计咨询职能E.参与决策职能三.判断题1.性别是品质标志.()2.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3.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指标.()4.全国人口数量是统计总体.()5.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6.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7.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8.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只能有一个标志.()9.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换的.()10.人口的性别是说明总体的品质标志.()1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四.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______._______.和______.2.指标是说明___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____特征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4.__________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_____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5.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______标志和_____标志之分.6.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_____和_____之分.7.指标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和____两类.8.统计总体有有限总体和_____之分.五.复习思考题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什么?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二者关系怎样?举例说明.4.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第一章参考答案:绪论一、单线选择题1.C2.C3.C4.C5.D6.D7.B8.B9.C 10.C 11.D 12.B 13.B14.A 15.A 16.B 17.B 18.D二.多项选择题1.ABD2.BD3.CE4.ABCE5.ABDE6.ABCD7.ABE8.ACE9.ACD 10.ABC 11.AB 12.ACDE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总体.总体单位3.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数量.质量5.数量.品质6.连续.间断7.数量.质量8.无限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D.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2.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要分为(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一次性调查()A.只能是定期的B.只能是不定期的C.可以是经常性的D.可以是定期和不定期的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统计报表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统计报表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A.1年零1个月B.1年C.1个月D.1天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1年零1个月B.1年C.1个月D.1天13.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1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17.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的不同分为()A.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B.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C.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D.电讯和邮寄两种18.统计报表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和地方的报表的依据的()A.调查范围不同B.报送周期长短不同C.报送方式不同D.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20.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不同的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2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B.510C.500D.5402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在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无联系二.多项选择题1.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每一户是调查单位D.每一户是填报单位E.人的性别是总体的标志2.统计调查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统计报表B.普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E.典型调查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A.采访法B.报告法C查询法D.直接观察法E.深入研究法4.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总体D.填报单位E.总体单位5.普查属于()A.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C.非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专门调查6.下列调查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全面统计报表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选择分组标志B.划分各组界限C.确定组数D.计算组距E.计算频率8.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是()A.区分事物的质B.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C.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D.反映总体的情况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9.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A.按性别分组B.按年龄分组C.按地区分组D.按工资分组E.按花色品种分组10.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A.按民族分组B.按工资水平分组C.按销售额分组D.学生按专业分组E.按计算完成程度分组11.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指标数值E.主词12.设计统计表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合理B.科学C.实用D.简明E.美观三.判断题1.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2.调查单位同时又是总体单位()3.调查单位同时又是填报单位()4.抽样调查可以控制抽样误差()5.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6.离散型变量数列的分组,只能是单项式的()7.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品质数列()8.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9.等距数列一般是在社会经济现象性质差异的变动比较均衡的条件下使用.()四.填空题1.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_;另一种是______2.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对统计调查的资料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有连续性.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4.______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_______则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______和_______6.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五.复习思考题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有何区别?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4.确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时应考虑哪些原则?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B5.C 7.B 8.B 9.C 10.C 13.A 14.C 17.B 18.D20.B 21.C 24.A 26.B.二.多项选择题1.BD2.BCDE3.ABD4.BDE5.ABE6.BCD7.AB8.ABE9.BD 10.BCE 11.ABCD 12.BCDE三.判断题1.√2.√3.×4.√5.×6.×7.√8.√9.√四.填空题1.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准确.及时.完整3.全面.非全面.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4.调查单位.填报单位5.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6.名称.次数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某高等院校1995年的在校生人数为9500人,毕业生人数为2000人,上述两指标( )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3.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4.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5.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6.某企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执行结果提高了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8.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9.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0.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D.总体标志总量与权数系数总量之比1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C.不受权数影响D.不受标志值影响13.假定标志值所对应的相对数都缩小1/10,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无法判断C.缩小1/10D.扩大10倍14.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为()A.1.5%B.1.6%C.4.5%D.4%15.若单项式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一倍,而权数都增加一倍,则其算术平均数()A.增加一倍B.不变C.减少一倍D.无法判断16.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17.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是()A.各变量值不相同B.各变量值相同C.各组次数不相同D.各组次数相同18.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要求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A.相差不大B.相等C.相差很大D.不等19.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平均数小代表性好D.平均数大代表性小20.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A.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不能确定哪个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二.多项选择题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D.数值不能直接相加E.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关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的主要形式有().A.实物单位B.劳动单位C.价值单位D.总体单位E.衡量单位3.下列相对数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4.下列相对数中,可以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动态相对数5.下列相对数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6.下列相对数中,分子和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7.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 B.出生率 C.每人平均年龄D.每个职工平均工资E.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8.平均数的种类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不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1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中的节奏性D.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E.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11.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12.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发现,甲的标准差大于乙的标准差,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由此可推断().A.乙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甲单位的工作均衡性好于乙单位D.乙单位的工作均衡性好于甲单位E.甲单位的标准差系数比乙单位大13.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三.判断题1.人均国民收入是个平均指标. ()2.人均钢产量是强度相对数. ()3.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4.同一总体内的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 ()5.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变化而增减. ()6.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表现形式是无名数. ()7.比较相对数的数值表现形式是有名数. ()8.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9.加权算术平均数选择权数时,应使各组的标志值和权数的乘积等于各组的标志总量.10.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11.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12.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大时,平均数就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方.()13.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四.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和.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 和三种形式.3.通常使用的实物单位有. 和.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反之称为.5.结构相对数是同一总体的与之比,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6.整个变量数列以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7.加权算术平均数不但受的影响,而且也受的影响.8.平均指标说明了变量数列中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了变量数列的趋势.9.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和平均数的大小成关系.五.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哪些特点?2.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3.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4.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5.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意义如何?有什么作用?六.计算题1.某地区抽样调查职工月奖金资料如下:人均月奖金职工人数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6 10 20 30 40 240 60 20试计算平均月奖金.2.某企业三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资料如下车间废品率% 产量(件)产品制造总工时甲乙丙23420709030001500500试计算平均废品率,若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还可以怎样算?为什么?3.某企业工人工资水平分组资料如下:工资水平(元)工人数比重(%)600以下600-700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以上4 12 36 22 14 12合计10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4.设有甲.乙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甲班组乙班组日产量(件)工人数日产量(件)工人数5 7 9 10 13 610128481214151611141465试判断甲.乙哪个班组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大.5.两种不同水稻种资料如下:甲品种乙品种面积(亩)总产量(斤)面积(亩)总产量(斤)0.8 0.9 1.0 1.1 1.2 8408101100104512000.91.01.31.31.56301208117013001680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6.已知甲.乙两乡农业收获量资料如下:按地形分组甲乡乙乡播种面积(亩)总产量(千斤)播种面积(亩)总产量(千斤)旱地水田700 315300 180400 172600 348合计1000 495 1000 520 试比较说明哪个乡的生产情况好?为什么?7.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 实际产值(万元)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680 570 1260 1840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8.在过去5年中,某国家因受严重通货膨胀的困扰,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5年的年利息率分别是25%.40%.60%.100%.120%,问:(1)若存入100美元,按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2)若存入100美元.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3)何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9某县200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按亩产分组(公斤)面积比率200以下200-250 250-350 350以上0.05 0.35 0.45 0.15试计算全县2005年粮食平均亩产量.第三章:综合指标参考答案一.单选选择题1.C2.D3.C4.B5.C6.C7.C8.D9.C 10.D 11.C 12.B 13.C 14.B 15.C 16.D 17.D 18.B 19.B 20.D二.多项选择题1.BDE2.ABC3.BC4.BD5.ACD6.ABDE7.ABE8.ABCDE9.ABC 10.ABCDE 11.DE 12.ADE 13.ABC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四.填空题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2.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指标3.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4.正指标.逆指标5.部分.全部.16.以平均数.平均数7.标志值.权数8.集中.离中9. X均值.反比第四章动态数列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关的是().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B.可比性C.连续性D.一致性3.若某车间一月份平均人数80人,二月份平均人数75人,三月份平均人数82人,四月份平均人数85人,则一季度月平均人数为().A.(80+75+82+85)/4B.(80+75+82)/3C.(80/2+75+82+85/2)/4-1D.(80/2+75+82+85/2)/44.基期为某一固定时期水平的增长量是().A.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6.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的是().A.环比增长速度B.定基增长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年距增长速度7.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02年比01年增长8%,03年比02年增长5%,04年比03年增长10%,则04年比01年增长().A.8%+5%+10%B. 8%*5%*10%C.108%*105%*110%D.108%*105%*110%-100%8.1949年为最初水平,1995年为最末水平,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需要().A.开44次方B.开45次方C.开46次方D.开47次方9.已知某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环比发展速度03年为105%,04年为108%,又知05年的定基发展速度130.41%,则05年环比发展速度为().A. 112% B .118% C. 120% D. 115%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主词 B .宾词 C.次数D.现象所属的时间E.统计指标数值2.时间数列的种类有().A.绝对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期数列E.时点数列4.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C.指标经济内容相同D.各指标具有可比性E.指标的计算方法应该一致5.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平均数称为().A.平均发展水平B.序时平均数C.一般平均数D.动态平均数E.静态平均数6.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的关系有().A.各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B.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C.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的定基增长速度之商等于环比增长速度E.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8.按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A.平均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C.定期增长量D.环比增长量E.累计增长量9.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A.平均速度B.环比速度C.定基速度D.几何速度E.方程速度三.判断题1.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2.环比增长速度也可以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比. ()3.如果逐期增长量为正增长,且年年相等,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定前提是: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是均匀变动的.()5.如果环比发展速度年年相等,则各年的逐期增长量是年年增加的.()6.累积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四.填空题1.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所构成:一个是,另一个是.2.时间数列可分为确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和时间数列三种.其中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4.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之和.5.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6.平均发展速度是的序时平均数.7.通常把数列中的第一个指标数值叫,最后一个指标数值叫,其中各指标数值叫.五.复习思考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哪些?2.计算和应用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哪些问题?3.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有哪些关系?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否也存在这些关系?六.计算题1.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工业总产值(万元)月初工人数(人)804006038010042090400要求:(1)计算一季度月平均工业总产值:(2)计算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2.已知某商业企业资料如下:单位:万元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商品纯销售额月初商品流动资1202815025117241102410023105219520。

《管理统计学》题集

《管理统计学》题集

《管理统计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管理统计学中,数据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离散数据D. 连续数据2.下列哪项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偏度3.下列哪项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4.下列哪项不属于概率分布的特征?A. 离散型概率分布B. 连续型概率分布C. 二项分布D. 正态分布的参数5.下列哪项是检验两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F检验6.下列哪项不是回归分析中的基本假设?A. 线性关系B. 误差项的独立性C. 误差项的方差齐性D. 误差项的正态分布7.下列哪项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聚类分析B. 判别分析C. 指数平滑法D. 主成分分析8.下列哪项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量?A. 协方差B. 相关系数C. 回归系数D. 判定系数9.下列哪项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用于检验模型整体拟合优度的统计量?A. R²B. 调整R²C. F统计量D. t统计量10.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A. 符号检验B. 秩和检验C. 游程检验D. t检验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管理统计学中,按照数据的来源不同,数据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极差等。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是______和______。

4.在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通常用______表示。

5.在回归分析中,如果回归系数b=0,说明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______。

6.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______。

7.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某个回归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______。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C(含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A)13%,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复抽样误差(A)A.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B.小于不重复抽样误差C.等于不重复抽样误差;D.何者更大无法判定;6.所谓显着水平是指(A)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B.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C.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D.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Array 8.(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ADE)。

A.国内生产总值;B.商品库存额;C.人口数;D.出生人数;E.投资额;2..四分位差和标准差的计量单位是(CE)。

A.与总体单位本身的计量单位相同;B.通常以百分数作为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各小题的号内标明,正确打√,错误打х)2.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X)。

3.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称两者存在负相关。

(√))(X)字,1.众数众数是统计总体或分布数列中出现的频数最多、频率最高的标志值。

在分布曲线图上,它就是曲线最高峰所对应的标志值。

2.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各标志值倒数平均数的倒数。

3.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就是将总体各单位分成若干群,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部分群,对中选的群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方式。

字,1.答: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答出各个环节给4分,完整性1分)(一)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

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二)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统计调查。

(三)整理与分析。

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四)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2.为什么人们明知彩票中奖的概率很低仍然去购买彩票。

管理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管理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管理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1.考察全国的企业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增加值; D.固定资产;2.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 .全部人口; B.每个人; C.全部人口数; D.每户家庭;3.在下列指标中,哪一指标的取值完全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中位数;4.将由显着性水平所规定的拒绝域平分为两部分,置于概率分布的两边,每边占显着性水平的二分之一,这是()。

A. 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C.右单侧检验;D.左单侧检验;5.检验功效定义为()。

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D.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6.某工厂为检查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每隔4小时,抽取5分钟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A. 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两阶段抽样;7.某地区粮食增长量1990—1995年为12万吨,1996—2000年也为12万吨。

那么,1990—2000年期间,该地区粮食环比增长速度()。

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C.保持不变;D.不能做结论;8.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

A.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相对指标;9.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是以( )界定的。

A. 一国的地理领土范围;B. 一国的主权领土范围;C. 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D. 一国常住经济单位;10.最终消费总额等于( )A .居民消费; B.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总和;C .政府消费; D. 居民消费支出;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1. 从使用价值角度看,GDP 包括( ) A .中间产品; B .消费品; C .库存增加;D .固定资产投资; E. 净出口;2.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的主要区别是:A. 无需知道总体参数 ;B. 检验结论更可靠;C. 无需设定总体为何种分布;D.不需要太多的样本观测值;E. 无需计算统计量;3.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 )A. 22R R ≤ ;B. 102≤≤R ;C. 有时小于0;D. 比2R 更适合作为衡量多元现行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E. 2R =1-∑---∑)1/()()/(22n Y Y k n e t t ; 4.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通过方差的比较,可检验各因子水平下的均值是否相等。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 A.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D.无法判断3.—个统计总体 (C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文字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C.统计预测和统计D.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A.普查 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7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A.性别B.男、女C.文化程度D.性别和文化程度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小于1 C.大于1 11.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A. 0.1B. 0.9C. -0.9D. -0.1(B )B.等于1 D.不等于112 . 在完成了构造与评价一个回归模型之后,我们可 以 (D ) A.估计未来所需样本的容量B •计算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C.以给定的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D.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13.回归直线方程' 1■',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则(A )于不同的样本观测值,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的精确度(B )A.无法确定C. 变高D.变低16 •评价回归直线方程拟合优度如何的指标有20 .若两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作均值等检验时应采用A. Z 检验B. F 检验2C. <检验D. T 检验二、判断题(每小题 2分,共10分)1. 所谓 上组限不在内”原则,是对连续型变量分组采用重合组限时,习惯上规定一般只包 括本组下限变量值的单位,而当个体的变量值恰为组的上限时,不包括在本组。

管理统计学1(选择)

管理统计学1(选择)

管理统计学(选择+判断)A1.按调查的范围不同。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A变量数列;B品质数列;C变量分布数列;D品质分布数列;E次数分布数列正确答案:ACEB3.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B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比较;C先进地区水平和后进地区水平的比较;D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比较正确答案:ACD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质量指标5.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

正确答案:错6.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可分为:A正相关;B不相关;C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正确答案:BCD7.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是: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统计数据的节奏性和均衡性;C反映总体单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D分析总体的变动趋势正确答案:ABC8.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A平均数不一致;B计量单位不一致 C 标准差不一致;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正确答案:ABC9.长期趋势是影响时间序列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

正确答案:对10.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A二点分布;B二项分布;C均匀分布;D泊松分布正确答案:ABD1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A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B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C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D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E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DE12.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随机误差;B系统性误差;C代表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正确答案:A13.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D平均误差程度14.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某一次具体抽样中,样本指标值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答案:对15.抽样误差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误差,也称偏差。

正确答案:错16.抽样允许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就:A越高;B越低;C无法确定;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正确答案:BD17.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6%则生产费用:A增加18.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19.当我们冒5%勺风险拒绝了本来为真的原假设时,则称5%为显著性水平。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管理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上、下四分位数在数据中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A、25%,50%B、25%,75%C、50%,25%D、75%,25%2、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如果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未知,则经过标准化的样本均值服从()。

A、Z分布B、t分布C、2 分布D、F分布3、箱图是由一组数据的()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

A、5B、4C、3D、24、两个配对样本T检验的前提要求:()A、两个样本应是配对的B、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C、两个样本应是配对的并且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应服从同一分布D、两个样本应是配对的并且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应服从正态分布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1≤r≤0B、0≤r≤1C、-1≤r≤1D、-1<r<16、某连续变量取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方差分析解决的基本问题:()A、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问题B、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问题C、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的检验问题D、多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的检验问题8、某公司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5%,生产费用增长了9%。

则单位产品成本是()。

A、降低了67%B、降低了5.2%C、降低了40%D、降低了6%9、当需要输出5个最大值与5个最小值时,需选用()A.DescriptivesB.M-estimatorsC.OutliersD.Percentiles10. 在方差分析中,随机误差()。

A、只存在于组内方差中B、只存在于组间方差中C、既存在于组内方差,又存在于组间方差中D、是由系统性因素造成的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横线,每空1分,共10分)1、Wilcoxon序号和检验法适合于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试卷C(含答案及评分标准)10分。

(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工作;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统计方法;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B.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3.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D)。

A.52309.013.0⨯ B. 109.013.0523-⨯C. 52309.113.1⨯ D. 109.113.1523-⨯4.总体中的组间方差表示( B )A.组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B.组与组之间平均值的变异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复抽样误差( A )A. 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B.小于不重复抽样误差C. 等于不重复抽样误差;D.何者更大无法判定;6.所谓显著水平是指(A)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D.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7.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B)。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8.以下最适合用来反映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是(C)A.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C.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D.复相关系数;9.以下方法属于综合评价中的客观赋权法(D )。

A.最大组中值法; B.统计平均法;C.层次分析法; D.变异系数法;10.以下方法适合用来计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D )A. 移动平均; B.算术平均;C.几何平均; D.首尾折半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DE)。

A.国内生产总值;B.商品库存额;C.人口数;D.出生人数;E.投资额;2..四分位差和标准差的计量单位是(CE )。

A.与总体单位本身的计量单位相同;B.通常以百分数作为计量单位;C.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相同;D.不存在计量单位;E.与总体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3.以下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BCE )A. t检验;B. 秩和检验;C. 符号检验;D. F检验;E. 游程检验;4.标准线形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ABCDE)。

A. 无偏估计量;B.一致估计量;C.线性估计量;D. 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E.随机变量;5.从价值形成的角度看,GDP包括( BCDE)A.中间消耗的价值; B.工资; C.营业盈余D.固定资产折旧; E. 间接税净额;分(请在各小题的号内标明,正确打√,错误打х)1.统计设计是统计研究的重要环节。

(√)2. 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X )。

3.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称两者存在负相关。

( √ )4.典型调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用来推算总体。

( X )5.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计算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比用其他任何方法求得的估计值更接近总体回归系数的真值。

( X )6.最大的最大收益准则适用于情况比较乐观,或者能够承担风险损失的场合。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如果总体方差未知,就无法对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

( X )9.国内生产总值不包含中间投入的重复计算。

(√)10. 恩格尔系数可以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均等。

( X )15分(每小题答题最多不超过150字,超过扣分)1.众数众数是统计总体或分布数列中出现的频数最多、频率最高的标志值。

在分布曲线图上,它就是曲线最高峰所对应的标志值。

2.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各标志值倒数平均数的倒数。

3.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就是将总体各单位分成若干群,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部分群,对中选的群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方式。

4.总体参数。

总体的参数是总体分布的数量特征,它是抽样统计推断的对象。

5.拉氏指数拉氏指数是统计学家拉斯佩雷斯提出的编制指数的公式,其特点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因此也称基期综合指数。

20分(每小题答题最多不超过280字,超过扣分)1. 简述统计研究全过程所包含的基本环节。

1.答: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答出各个环节给4分,完整性1分) (一)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

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二)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统计调查。

(三)整理与分析。

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四)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2.为什么人们明知彩票中奖的概率很低仍然去购买彩票。

试用风险型决策的有关准则解释这一现象。

2.答:人们决定购买彩票可用满意准则去解释(2分)。

购买彩票的中奖概率尽管很小,但这却是用极小的代价获得令购买彩票者满意的巨大收益的唯一机会(3分)。

3.什么是回归分析中的随机误差项和残差?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3.答:随机误差项U t 反映除自变量外其他各种微小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它是Yt 与未知的总体回归线之间的纵向距离,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2.5 分)。

残差et 是Yt 与按照回归方程计算的t Y ˆ的差额,它是Yt 与样本回归线之间的纵向距离,当根据样本观测值拟合出样本回归线之后,可以计算出et 的具体数值。

利用残差可以对随机误差项的方差进行估计。

(2.5分)4.为什么说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实质上属于收入指标?4.答:GNP 就是本国的GDP 减去支付给非常住单位的原始收入,再加上从非常住单位获得的原始收入(2分)。

该指标并没有完整的实物形态相对应,因此实际上是一个收入指标,近年来,联合国已将其改称为国民总收入(GNI )。

(3分)某高校有3000名走读生,该校拟估计这些学生每天来回的平均时间。

已知总体的标准差为4.8分钟。

现要求进行置信度为95%抽样极限误差为1分钟的区间估计,试问按照重复抽样的方式,应抽取多大的样本?(96.1z 0.05/2=)解:按重复抽样方式有: 2222∆σαz n ==18.496.122⨯=88.51取整数,即抽取89位同学进行调查。

某地区1999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400亿元,2000年比1999年的收购总额增长10%,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为102%。

试问2000年与1999年对比: (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多少收入?(2)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农民因此增加了多少收入?(3)由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2%,农民又增加了多少收入?(4)验证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能否协调一致。

解:(1)农民因交售农副产品共增加收入即销售总额增长数:400×10%=40(亿元) (2分) (2)①销售额变动指数、产品收购量变动程度和产品收购价格变动程度存在以下的关系:110111000001p qp q p q p q p q p q ⨯∑∑∑∑∑∑=所以,产品收购量变动影响程度=110102%%=107.84%农副产品收购量增加了7.84% (2分)② 由以上分析知:0100p q107.84p q ∑∑=% 而00p q ∑=400亿元,所以01p q ∑=400×107.84%=431.75(亿元) 农民因此而增加的收入:431.75-400=31.75(亿元)(4分)(3)由于价格提高,农民增加的收入=11p q ∑-01p q ∑=400×110%-431.75=8.25(亿元) (2分)(4)由于产品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农民收入的增加量:31.75+8.25=40(亿元)而农民收入总增加为40亿元,即:40=31.75+8.25,所以以上的分析能够协调一致。

对某种农作物的亩产量Y (单位:公斤)和施肥量X (单位:10公斤)进行观测得到如下结果: ∑=959y ,∑=93569y 2,∑=4.9x ,∑=28.9x 2,∑=8.924xy , n=10要求:(1)以产量为因变量,施肥量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计算残差平方和与决定系数(3)对回归系数2ˆβ进行显著性检验。

(已知自由度为8,显著水平为0.05的t 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06。

)(4)给出当施肥量为10公斤时,置信度为95%的农作物亩产量预测区间。

解:(1)5676.52)4.9(28.9109594.98.92410)x (x n y x xy n ˆ2222=-⨯⨯-⨯=-•-=∑∑∑∑∑β,4865.46109.45676.5210959x ˆy ˆ21=⨯-=-=ββ Y=46.4865+52.5676x(5分,其中列出式子3分,计算正确2分)(2) ∑∑∑∑--=xy ˆy ˆy e 2122ββ =⨯-⨯-=8.9245676.529594865.4693569373.93决定系数 7664.0(959)-935691093.373101)y -(y e 1r 2222=⨯⨯-=-=∑∑(3分,列出式子2分,计算正确1分)(3)74.468373.932-n e S 22===∑2ˆβS =2601.10)4.9(9.281074.4610)(22=-⨯⨯=-∑X X St1235.510.260152.5676t 2==β≥2.306所以,拒绝原假设。

根据观察的样本,可判断产量与施肥量有显著关系。

(4分,列出式子3分,计算正确1分)(4)0541.99152.567646.4865=⨯+=f Y (公斤) 1730.7)4.9(9.2810)10/9.41(10011146.74)()(112222=⎪⎪⎭⎫ ⎝⎛-⨯-++=--++=∑X X X X n S S t f e f所以,Y f 的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为:5409.1641.99.05411730.7*306.24105.99)2(2/±=±=-±f e f S n t Y α所以,区间预测为:115.6082.51≤≤f Y试卷C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A ; 2.A ; 3.D ; 4.B ; 5.A ;6. A ;7.B ;8.C ;9.D ; 10.D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1.A 、D 、E2.C 、E3.B 、C 、 E4.A 、B 、C 、D 、E5.B 、C 、D 、E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对;10.错;四、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不准确、遗漏要点或过于啰嗦酌情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