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角边角第2课时角角边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课时)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课时)

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2.△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ABC_≌△DEF_.3.若△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是∠E,则∠C的对应角是∠F;AB与DE是对应边,BC与EF是对应边,AC与DF是对应边.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若△BOD≌△COE,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该如何找?【解答】∵△BOD≌△COE,∴△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AEO,∴△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图形.另外,记全等三角形时,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写出对应角和对应边了.【例2】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ABC≌△DEF,找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边,即可解决问题.【解答】∵△ABC≌△DEF,∠A=70°,∠B=50°,BF=4,EF=7,∴∠DEF=∠B=50°,BC=EF=7,∴CF=BC-BF=7-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D)A.72°B.60°C.58°D.50°2.如图,△ABC≌△DEF,BE=3,AE=2,则DE的长是(A)A.5 B.4C.3 D.23.如图,△ABC≌△FED,∠A=30°,∠B=80°,则∠EDF=_70°.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影响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元素(边、角).2.理解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或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出: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或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是可以减少的.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一个三角形经过翻折、平移或旋转等变换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至少需要两个三角形有三个相等的元素.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到△DEF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DF B.∠DEF=90°C.△ABC≌△DEF D.EC=CF【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题意,得△ABC与△DEF具有怎样的关系?【分析】∵△DEF由Rt△ABC平移而成,∠ABC=90°,∴△DEF≌△ABC,∴AC=DF,∴∠DEF=∠ABC=90°,∴A、B、C正确.∵平移的距离及BC的长度不能确定,∴EC与CF的长短不能确定,∴D错误.【答案】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三角形经过翻折、平移或旋转等变换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ABC≌△CDA,∠BAC=95°,∠B=45°,则∠CAD度数为(D)A.95°B.45°C.30°D.40°2.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D)A.72°B.60°C.50°D.58°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 的位置.(1)请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2)请找出AB、AD旋转后的对应线段;(3)若∠BAD=25°,求∠AEC度数.解:(1)由题意,得点A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角度为60°.(2)AB、AD旋转后的对应线段分别为AC、AE.(3)∵△ABC为等边三角形,∴∠B=60°.又∵∠BAD=25°,∴∠ADB=180°-25°-60°=95°.由题意知△ABD≌△ACE,∴∠AEC=∠ADB=95°.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3边角边(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2~P6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A=OC,OD=OB,∠AOD=_∠COB___,根据S.A.S.可得到△AOD≌△COB,从而得到AD=CB.4.如图,已知BD =CD ,要根据“SAS ”判定△ABD ≌△ACD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_∠ADC =∠ADB_.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AD =BF ,AE =BC ,且AE ∥BC .求证:△AEF ≌△BCD.【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AD =BF 易得AF =BD .又AE =BC ,则要证△AEF ≌△BCD 还需什么条件?【证明】∵AE ∥BC , ∴∠A =∠B . ∵AD =BF , ∴AF =BD .在△AEF 和△BCD 中,∵⎩⎪⎨⎪⎧AE =BC ,∠A =∠B ,AF =BD ,∴△AEF ≌△BCD (S.A .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例2】如图,BC ∥EF ,BC =BE ,AB =FB ,∠1=∠2.若∠1=45°,求∠C 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C 的度数,若△ABC ≌△FBE ,就可以得出∠C =∠BEF ,则由BC ∥EF 可得∠C =∠BEF =∠1,从而解决问题.【解答】∵∠1=∠2, ∴∠ABC =∠FBE .在△ABC 和△FBE 中,∵⎩⎪⎨⎪⎧BC =BE ,∠ABC =∠FBE ,AB =FB ,∴△ABC ≌△FBE (S.A .S.), ∴∠C =∠BEF .又∵BC ∥EF ,∠1=45°, ∴∠C =∠BEF =∠1=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2)学会挖掘题中的已知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AB =AC ,AD =AE ,欲证△ABD ≌△ACE ,可补充条件( A)A .∠1=∠2B .∠B =∠C C .∠D =∠ED .∠BAE =∠CAD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 ≌△ DEF 的是( C )A .AB =DE ,∠B =∠E ,BC =EF B .AB =DE ,∠A =∠D ,AC =DF C .BC =EF ,∠B =∠E ,AC =DFD .BC =EF ,∠C =∠F ,AC =DF3.如图,已知AB =AD ,若AC 平分∠BAD ,问AC 是否平分∠BCD ?为什么?解:AC 平分∠BCD .理由如下: ∵AC 平分∠BAD , ∴∠BAC =∠DAC .在△ABC 和△ADC 中,∵⎩⎪⎨⎪⎧AB =AD ,∠BAC =∠DAC ,AC =AC ,∴△ABC ≌ADC (S.A .S.), ∴∠ACB =∠ACD , ∴AC 平分∠BCD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结AE 、CG .求证: (1)AE =CG ; (2)AE ⊥CG.【互动探索】观察图形,证明 △ADE ≌△CDG ,就可以得出AE =CG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证得AE ⊥CG .【证明】(1)∵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 ∴AD =CD ,GD =ED .∵∠CDG =90°+∠ADG ,∠ADE =90°+∠ADG , ∴∠CDG =∠ADE .在△ADE 和△CDG 中,∵ ⎩⎪⎨⎪⎧AD =CD ,∠ADE =∠CDG ,DE =DG∴△ADE ≌△CDG (S.A .S.), ∴AE =CG .(2)设AE 与DG 相交于点M ,AE 与CG 相交于N . 在△GMN 和△DME 中,由(1)得∠CGD =∠AED . 又∵∠GMN =∠DME ,∠DEM +∠DME =90°, ∴∠CGD +∠GMN =90°, ∴∠GNM =90°, ∴AE ⊥CG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90°,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解决问题.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 角边角(第4课时)一、基本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 .S.A .和A .A .S.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的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6~P7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3.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D)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4.如图所示,已知点F、E分别在AB、AC上,且AE=AF,请你补充一个条件:∠B =∠C_,使得△ABE≌△ACF.(只需填写一种情况即可)教师点拨:此题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填AB=AC或∠AEB=∠AFC.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D∥BC,BE∥DF,AE=CF,求证:△ADF≌△CBE.【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AE=CF,易得AF=CE.要证ADF≌△CBE还需哪些条件?【证明】∵AD ∥BC ,BE ∥DF , ∴∠A =∠C ,∠DF A =∠BEC . ∵AE =CF ,∴AE +EF =CF +EF ,即AF =CE . 在△ADF 和△CBE 中, ∵⎩⎪⎨⎪⎧∠A =∠C ,AF =CE ,∠DF A =∠BEC ,∴△ADF ≌△CBE (A .S.A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A .S.A .”中,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是两角夹一边,且“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而不是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应用时要注意区分.【例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交于点D ,BE ⊥AC 于点E ,AD 与BE 交于点F .若BF =AC ,求证:△ADC ≌△BDF.【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要证△ADC ≌△BDF ,只需证∠DAC =∠DBF .又在Rt △ADC 与Rt △BDF 中,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DAC =∠DBF .【证明】∵AD ⊥BC ,BE ⊥AC , ∴∠ADC =∠BDF =∠BEA =90°.∵∠AFE =∠BFD ,∠DAC +∠AEF =90°,∠BFD +∠DBF =90°, ∴∠DAC =∠DBF .在△ADC 和△BDF 中,∵ ⎩⎪⎨⎪⎧∠DAC =∠DBF ,∠ADC =∠BDF ,AC =BF ,∴△ADC ≌△BDF (A .A .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在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中,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等.(2)有直角三角形就有互余的角,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是证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完成教材P70“练习”第1~2题. 略2.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BC ∥DE ,AB =ED ,BC =DB .求证:∠A =∠E.证明:∵BC ∥DE , ∴∠ABC =∠BDE .在△ABC 和△EDB 中,∵⎩⎪⎨⎪⎧AB =DE ,∠ABC =∠BDE ,BC =BD ,∴△ABC ≌△EDB (S.A .S.), ∴∠A =∠E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5 边边边(第5课时)一、基本目标会运用“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1~P7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在△ABC 、△DEF 中,若AB =DE ,BC =EF ,AC =DF ,则△ABC ≌△EFG . 3.已知AB =3,BC =4,CA =6,EF =3,FG =4,要使△ABC ≌△EFG ,则EG =6. 4.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 ′O ′B ′=∠AOB 的依据是S.S.S..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B =AD ,CB =CD ,求证:△ABC ≌△ADC.【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证△ABC ≌△ADC ,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相等. 【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CB =CD ,AC =AC ,∴△ABC ≌△ADC (S.S.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的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例2】如图,AB =DE ,AC =DF ,点E 、C 在直线BF 上,且BE =CF .求证:△ABC ≌△DEF.【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边相等,同一直线上的一组边相等,可考虑用“S.S.S.”证明△ABC ≌△DEF .【证明】∵BE =CF ,∴EC +BE =EC +CF ,即BC =EF . 在△ABC 和△DEF 中,∵⎩⎪⎨⎪⎧BC =EF ,AB =DE ,AC =DF ,∴△ABC ≌△DEF (S.S.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易证的结论确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根据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例3】如图,AB =AD ,DC =BC ,∠B 与∠D 相等吗?为什么?【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角相等,可考虑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需添加辅助线AC 构造三角形.【解答】∠B =∠D .理由如下: 连结AC .在△ADC 和△ABC 中,∵⎩⎪⎨⎪⎧AD =AB ,AC =AC ,DC =BC ,∴△ADC ≌△ABC (S.S.S.), ∴∠B =∠D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证∠B 与∠D 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但现有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线段AD 与BC 交于点O ,且AC =BD ,AD =BC ,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A .△ABC ≌△BADB .∠CAB =∠DBAC .OB =OCD .∠C =∠D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作射线OC .由做法得△MOC ≌△NOC 的依据是S.S.S..3.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AD =CB ,E 、F 是BD 上两点,且AE =CF ,DE =BF . 求证:(1)∠D =∠B ; (2)AE ∥CF.证明:(1)在△ADE 和△CBF 中,∵⎩⎪⎨⎪⎧AE =CF ,AD =BC ,DE =BF ,∴△ADE ≌△CBF (S.S.S.), ∴∠D =∠B .(2)∵△ADE ≌△CBF , ∴∠AED =∠CFB .∵∠AED+∠AEO=180°,∠CFB+∠CFO=180°,∴∠AEO=∠CFO,∴AE∥CF.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6斜边直角边(第6课时)一、基本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或H.L.).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3~P7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B)A.A.A.S. B.S.A.S.C.H.L. D.S.S.S.2.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3.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A.S.A .、A.A.S.、S.A.S.、H.L..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可以通过证△ABC ≌△ADC 得到∠1=∠2.结合已知条件,可以利用“H.L.”得到Rt △ABC ≌Rt △ADC .【证明】∵AB ⊥BC ,AD ⊥DC , ∴∠B =∠D =90°,∴△ABC 和△ACD 均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 ∵⎩⎪⎨⎪⎧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 ∴∠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是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在证明格式上表明“Rt △”.【例2】如图,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不能直接通过证△AOD 与△BOC 得到结论,需作辅助线CD ,用“H.L.”证明Rt △ADC ≌Rt △BCD ,从而得到AD =BC .【证明】连结CD .∵AD ⊥AC ,BC ⊥BD , ∴∠A =∠B =90°.在Rt △ADC 和Rt △BCD 中,∵⎩⎪⎨⎪⎧AC =BD ,DC =CD ,∴Rt △ADC ≌Rt △BCD , ∴AD =BC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B ) A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2.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直线的垂线BD 、CE .若BD =4 cm ,CE =3 cm ,则DE =__7___cm.3.如图,点C 、E 、B 、F 在一条直线上,AB ⊥CF 于点B ,DE ⊥CF 于点E ,AC =DF ,AB =DE .求证:CE =BF .证明:∵AB ⊥CF ,DE ⊥CF , ∴∠ABC =∠DEF =90°.在Rt △ABC 和Rt △DEF 中,∵⎩⎪⎨⎪⎧AC =DF ,AB =DE ,∴Rt △ABC ≌Rt △DEF (H.L.), ∴BC =EF ,∴BC -BE =EF -BE ,即CE =BF .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互动探索】要证BC =BE ,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解决,本题应该通过证明哪对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呢?【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 ∴Rt △ADC ≌Rt △AFE (H.L.), ∴CD =EF .在Rt △ABD 和Rt △ABF 中,∵⎩⎪⎨⎪⎧AD =AF ,AB =AB , ∴Rt △ABD ≌Rt △ABF (H.L.), ∴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证明线段相等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在一个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多次证明全等来创造已知条件,从而得到结论.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A.S.A.)课件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A.S.A.)课件 (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二页,共19页。
(角边角 (biān jiǎo))
第三页,共19页。
(角角边)
如图,已知两个(liǎnɡ ɡè)角和一条线段 ,以这两个(liǎnɡ ɡè)角为内角,以这条 线段为这两个(liǎnɡ ɡè)角的夹边,画一 个三角形.
M
N C
600
400
A
4cm
B
步骤(bùzhòu):
图 19。2。7
A
A′口答:BC NhomakorabeaB′
C′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锐角对应(duìyìng)相等,这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答:全等,根据(gēnjù)A.A.S.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ruìjiǎo)对应相等,这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答:全等,根据A.S.A.
第十页,共19页。
第十六页,共19页。
D
已知,如图,∠1=∠2,∠C=∠D
求证(qiúzhèng):AC=AD。
证明:在△ABD和△ABC中 ∵∠1=∠2 (已知)
1
A2
B
∠D=∠C(已知)
AB=AB(公共(gōnggòng)边)
C
∴△ABD≌△ABC (AAS)
∴AC=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第十七页,共19页。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D、 BE分别(fēnbié)是∠A、∠B的角 平分线,△ABD和△BAE全等吗? 试说明理由.
若改为(:ɡǎAiD、wéBiE)分:别AD(、fēBnEb分ié别) 是两腰上上的的高中,线△,A△BDA和BD△和BAE △全等BA吗E全?等试吗说?明试理说由明. 理由.
结 论 有两角和它们中的一边(yībiān)对应相等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角边角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角边角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13.2.4 角边角(ASA)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角边角”定理,能够运用“角边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会应用“角边角”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重点:角边角定理的探究过程。

难点:角边角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如何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所学过的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2、叙述S.A.S.的内容。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1、已知:如图,要得到△ABC≌△ABD,已经隐含有条件是_________根据所给的判定方法,在下列横线上写出还需要的两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S)2、如图,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这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又一种识别方法:两角一边。

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A.S.A.)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练习:如图,要证明△ACE≌△BDF,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指明的依据,将应当添设的条件填在横线上。

(1)AC∥BD,CE=D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A.S.)(2) AC=BD, AC∥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S.A.)(3) CE=D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S.A.)(4)∠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S.A.)三、完成例题例1:如图,已知∠ABC=∠DCB,∠ACB=∠DBC,求证:△ABC≌△DCB;AB=DC.四、巩固(1)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五、小结ASA判定定理内容:AAS判定定理内容:六、检测1、如图,∠ABC=∠DCB,∠ACB=∠DCB,试说明△ABC≌△DCB.2、已知:如图,∠DAB=∠CAB,∠DBE=∠CBE。

13.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或角角边)

13.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或角角边)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B E ∵BC EF C F
在△ABC和△DEF中,
A
D
B
\
C
E
\
F
练习
∴ △ABC≌△DEF (A.S.A.)
例1、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 CD相交于点O,AB=AC,∠B=∠C。 求证: △ABE≌△ACD
A
证明:在△ABE和△ACD中 ∠A=∠A(公共角) ∵ AB=AC(已知)
C
A
O
B
D
探究2
在△ABC和△DEF中,∠A=∠D,∠B=∠E , 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 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A D
C E B
F
探究反映的规律是:
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用数学符号表示
在△ABC和△A`B`C`中 ∠A=∠A` A
例2.如图,已知AB=AC,∠ADB= ∠AEC,求证:△ABD≌△ACE
证明:∵ AB=AC, ∴ ∠B= ∠C(等边对等角) ∵ ∠ADB= ∠AEC, AB=AC,
A
∴ △ABD≌△ACE(A.A.S.)
B
D
E
C
练习:
1.如图,AB⊥BC, AD⊥DC, ∠1=∠2.求证AB=AD
2:如图,已知∠ABC=∠D, ∠ACB=∠CBD判断图中的 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并说明理由.
不全等。因为虽然有两组内角相等, 且BC=BC,但BC不都是两个三角形两 组内角的夹边,所以不全等。
作业:
1.如图已知∠ABC=∠DCB, ∠ACB= ∠DBC, 求证:△ABC≌△DCB, AB=DC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第4课时角角边课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第4课时角角边课件

(1)公共边相等;
(2)相等线段加(减)相等线段,其和(差)仍相等,即
等式的性质; (3)第三边代换,即等量代换; (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类比这些方法,你 会总结证明两个角 相等的方法吗?
例题
【例2】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已知:如图,△ABC≌△A′B′C′ ,AD、A′D′分
别是△ABC的BC边和△A′B′C′的B′C′边上的高. 求证: AD = A′D′.
求证:△ABC≌△A′B′C′.
C
C′
证明:∵ ∠A = ∠A′,∠B = ∠B′(已知),
∠A′+∠B′+∠C′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
B A′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B+∠C′ = 180°(等量代换).
又∵ ∠A+∠B+∠C = 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 = ∠C′(等式的性质).
例题
【例1】如图,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
过点C 画直线CE, 使CE // AB, 交AD的延长线
于点 E. 求证AD = ED.
证明:∵ CE // AB(已知), ∴ ∠ABD = ∠ECD,∠BAD = ∠C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D与△ECD中,
【例1】如图,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
过点C 画直线CE, 使CE // AB, 交AD的延长线
于点 E. 求证AD = ED.
∵∠ABD = ∠ECD, ∠BAD = ∠CED(已证), BD = CD(已知),
∴△ABD≌△ECD (A.A.S.), ∴AD = E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
= ,
=.
∴△ABC≌△DFE(SSS).
讲授新课
变式2 若将上题中的三角形继续向左平移(如图),若AB=DC,
AC=DB,问:△ABC≌△DCB 吗?
D
A
B
E
C
F
解:全等.
在△ABC和△DCB中,
=,
= ,
=.
∴△ABC≌△DCB(SSS).
讲授新课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
几何语言:
在△ABC和△ DEF中,
AB=DE,
B
C
D
BC=EF,
CA=FD,
∴ △ABC ≌△ DEF(S.S.S.).
E
F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 = CB,AB = CD.
求证: ∠B = ∠D.
证明:在△ABC 和△CDA 中,
在△ABE和△CDF中,
AE=CF,∠A=∠C,AB=DC.
∴△ABE≌△CDF(SAS).
∴BE=DF.
当堂检测
8. 如图,点 B、E、C、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DE,AC = DF ,
BE = CF.求证:∠A = ∠D.并找出图中相互平行的线段,说明
你的理由.
证明:∵BE=CF,∴BE+CE=FC+EC,
b
3 cm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长为半
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4cm)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c
4.5 cm
C
a
b
3.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
c
A
B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课件:13.2.4 角边角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课件:13.2.4 角边角
问: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什么事实?
探究反映的规律是: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用数学符号表示
证明:在△ABE和△A’CD中
∠A=∠A’ (已知 ) AB=A’C(已 ) ∠B=∠C(已知 )
A
A'
∴ △ABE≌△A’CD(ASA)
ED
B
C
例题讲解:
复习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具备什 么条件?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SSS
有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SAS
创设情景,实例引入
怎么办?可以帮帮我吗?
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 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 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
D A
CE
F
B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
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 成“角角边”或 “AAS”)。
1.如图,应填什么就有 △ADC≌ △BOD
∠A=∠B(已知)
(已知)
∠C=∠D (已知)
B
∴△ADC≌△BOD(

C
O D
A
2.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证明:
D
1
A2
B
C
3.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证明: 在△ABD和△ABC中
D
∠1=∠2
(已知)
∠D=∠C(已知)
AB=AB(公共边)
1
∴△ABD≌△ABC (AAS)
A2
B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docx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点1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例1:如图,AB = AD,DC = BC,∠B与∠D相等吗?为什么?练习:如图:已知 AB=DC,AD=BC。

求证:∠A=∠C课堂练习:1、已知:如图,AD=BC.AC=BD.试证明:∠CAD=∠DBC.2、如图,点A、C、F、D在同一直线上,DCAF=,DEAB=,EFBC=求证:(1)△ABC≌△DEF (2)DEAB//A DABCDA B3、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CB AD =,E 、F 是BD 上两点,且CF AE =,BF DE =.求证:⑴B D ∠=∠;⑵CF AE //培优:如图,已知AC ,BD 相交于O ,且AB=DC ,AC=DB ,证明:△ABO ≌△DOC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注:“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课堂练习:例2、已知EF 是AB 上的两点,AE =BF ,AC ∥BD ,且AC =DB ,求证:CF =DE .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 (1)△ABD ≌△ACE(2)BD=CE(3)∠B= ∠C2、已知CE=CB,∠1=∠2,AC=DC,求证:△ABC≌△DEC;3、如图,ABC∆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E、AD交于O.∆和ECD求证:⑴BEAD=⑵︒AOB∠60=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A延长线上的点,F是AC延长线上的点,且AE=CF,说明:∠E=∠F培优:如图,D是ABC∆中边BC的中点,ACDAB=.ABD∠∠,且AC=求证:△AEB≌△AECDBEAO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注:“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例1: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边边边 【八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边边边  【八年级上册数学(华东师大版)】

原创新课堂
原创新课堂
9.(宜昌中考)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 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若DM=5 cm,则DN=( C ) A.3 cm B.4 cm C.5 cm D.6 cm
6.如图,点A,E,F,D在同一直线上,若AB∥CD,AB=CD,AE=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C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7.(娄底中考)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A_B_D__=__∠_C_B_D_或__A_D__=__C_D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原创新课堂
AB=CD, 解:(1)证明:连结 AD.在△BAD 和△CDA 中,∵ DB=AC,∴△BAD
AD=DA,
≌△CDA(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作辅助
线的意图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原创新课堂
4.(2017·福建)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
AB=DE, 证明:∵BE=CF,∴BC=EF.在△ABC 和△DEF 中,∵ AC=DF,∴
BC=EF, △ABC≌△DEF(S.S.S.),∴∠A=∠D
原创新课堂
5.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③∠B=∠E, BC=EF,∠C=∠F;④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C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角边角》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角边角》

D
E
∠C=∠B, ∴△ACD≌△ABE(ASA).
B
C
∴AD=AE.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 BC=EF,
B
C
D
∠B=∠E,
∴△ABC≌△DEF(ASA).
E
F
你是不是这样证明的,错在哪里?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ABC≌△DEF.
分析:BC,EF不是已知两对角的夹边, 在三角形中,知道两个角的关系,利用三 B 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第三个角之间的 关系.通过转化来构造“ASA”的判定条件.
E
C D
F
新课讲解
例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
∵∠A=∠D,∠B=∠E,
∠C=180°-∠A-∠B,∠F=180°-∠D-∠E, ∴∠C=∠F. 在△ABC和△DEF中,
∠B=∠E,
B
DC
E
F
BC=EF,
∴△AEB≌△ADC(AAS). ∴AB=AC.
新课讲解
思考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思考 “ASA”和“AAS”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中,“ASA”和“AAS”两个判定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3角边角的判定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3角边角的判定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版八年级下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四节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之后学习的,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于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3、中招考点全等三角形在中考试题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必考内容,单独考查的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解答题中单独成题较少,多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主要解决问题有: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2.利用三角形全等求角的度数;3.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的大小、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4、学情分析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利分散、喜爱发表见解,所以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会思考,体现其主体地位。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角边角以及角角边的含义。

2、会运用角边角以及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ASA的判定条件,能明确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夹角”)。

2、能灵活应用ASA,AAS解决三角形全等的边、角问题。

四、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4题图学习目标:会运用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自学指导2:♦自学范围:课本第67—68页。

♦自学时间:3分钟♦自学方法:独立看书,独立思考。

♦自学要求:1、能说出角角边的含义。

2、会运用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完成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2: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或_____)。

2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3、如图,已知AB=AC,∠ADB= ∠AEC,求证:△ABD≌△ACE要点归纳2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边角边(S.A.S).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边角边(S.A.S).docx

13.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S.A.S)公开课教案一、背景介绍与教学资料本教材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

教材的编排淡化概念的识记,强调图形性质的探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

在教学呈现方式上,改变了“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采用“问题——探索——发现”等多种研究模式。

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数学说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说理的必要性,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学会初步说理。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以及利用“S.A.S”判定基本事实证明三角形全等。

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所以对学生来讲是一次知识的飞跃,也为下面几节课的探索做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领会“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推理,并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会正确运用“S.A.S”判定基本事实,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

同时通过作图,论证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操作---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

怎样测出A、B两杆之间的距离呢?。

13.2.4 角边角(2)-2020秋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课件(共25张PPT)

13.2.4  角边角(2)-2020秋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课件(共25张PPT)

3.【易错题】如图所示,AC 是∠BAD 的平分线,CA 是∠BCD 的平分线,则判定△ABC≌△ADC 的依据可以是( D )
A.AAA B.ASA C.AAS D.ASA 或 AAS
4.如图,点 B,F,C,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ED,AC∥F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 的是 ( C) A.AB=DE B.AC=DF C.∠A=∠D D.BF=EC
【答案】A.A.S.
13.【中考·宜宾】如图,已知∠1=∠2,∠B=∠D.
求证:CB=CD. 证明:∵∠1=∠2,∴∠ACB=∠ACD.
在△ABC 与△ADC 中, ∠B=∠D, ∠ACB=∠ACD, AC=AC, ∴△ABC≌△ADC(A.A.S.),∴CB=CD.
14.【中考·温州】如图,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是 AB 边上一点,过点 C 作 CF∥AB 交 ED 的延长线于点 F.
A.A.S.A. B.A.A.S. C.S.A.S. D.无法证明
2.如图,在∠AOB 的两边上截取 OC=OD,连结 AD,BC 交于 点 P,若∠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AOD≌△BOC;②△APC≌△BPD; ③OC+PC=OD+PD. A.① =90°,AC=BC,AD 平分∠CAB 交 BC 于点 D,DE⊥AB,垂足为点 E,AB=12 cm,则△DEB 的周长为___1_2____cm.
11.【中考·临沂】如图,∠ACB=90°,AC=BC,AD⊥CE, BE⊥CE,垂足分别是点 D,E,AD=3,BE=1,则 DE 的 长是( B ) A.32 B.2 C.2 2 D. 10
15.【中考·漳州】如图,B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过点 A 作 AE⊥BD,垂足为 E,过点 C 作 CF⊥BD,垂足为 F.

13.2 4.角边角++++课件+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4.角边角++++课件+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 ∠,
如图,在△ABC和△DEF中, ∠ = ∠,
= ,
DEF
∴△ABC≌△______(A.A.S.).
A.S.A.S.
B.A.S.A.
C.A.A.S.
D.以上都正确
重点 典例研析
重点1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典例1】(教材再开发·P67例3拓展)如图,要测量水池宽AB,可从点A出发在地面上
画一条线段AC,使AC⊥AB,再从点C观测,在BA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D,使∠ACD=
∠ACB,这时量得AD=100 m,求水池宽AB.
【自主解答】∵AC⊥AB,∴∠CAB=∠CAD=90°,
∠ = ∠
在△ACB和△ACD中,
,
=
∠ = ∠
∴△ACB≌△ACD(A.S.A.),
4.角边角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典例研析
素养 当堂测评
课时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达成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的基本事实,并运用其解 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
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2.经过推理证明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的判定
方法,并运用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用意识
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基础 主干落实
∠ = ∠,
∠ = ∠,
在△ABC和△CDE中,
= ,
∴△ABC≌△CDE(A.A.S.).
【举一反三】
(2024·重庆期末)如图,在△ABC与△CDE中,AC=CE,AB∥DE,∠ACB=∠CED,
4
若BD=2,DE=6,则AB的长为_______.
素养 当堂测评
1.(4分·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如图,已知∠D=∠A,∠1=∠2,那么要得到△AB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K-26-1,EA∥DF,EA=DF,要使△ACE≌△DBF,则只要( )
A.AB=BC B.EC=BF
C.∠A=∠D D.∠ECB=∠FBC
图K-26-1
2.2017·内江期末如图K-26-2所示,点A在DE上,点F在AB上,且AC=CE,∠1=∠2=∠3,则DE的长等于( )
图K-26-2
A.AC B.BC
C.AB+AC D.AB
二、填空题
3.如图K-26-3,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AEH≌△CEB.
图K-26-3
4.如图K-26-4,A,E两点在线段DB上,若DF∥AC,∠C=∠F,EF=BC,BE=4,AE=1,则DE的长是________.
图K-26-4
三、解答题
5.2017·简阳镇金学区期中如图K-26-5,点C,F在BE上,∠A=∠D,AC∥DF,BF =EC.你知道AB与DE有什么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图K-26-5
6.如图K-26-6,AD是一段斜坡,AB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D的竖直高度DB的长度,欢欢在D处立上一竹竿CD,并保证CD⊥AD,然后在竿顶C处垂下一根绳CE,与斜坡的交点为E,他调整好绳子CE的长度,使得CE=AD,此时他测得DE=2米,求DB的长度.
图K-26-6
推理探究如图K-26-7①,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于点D,可知:∠BAD=∠C(不需要证明);
(1)如图②,∠MAN=90°,射线AE在这个角的内部,点B,C分别在∠MAN的边AM,AN 上,且AB=AC,CF⊥AE于点F,BD⊥AE于点D.求证:△ABD≌△CAF;
(2)如图③,点B,C分别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
∠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证:△ABE≌△CAF.
图K-26-7
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1.D
2.D由∠1=∠2,∠DFA=∠BFC,可得∠D=∠B.由∠2=∠3可得∠ACB=∠ECD.又∵AC=EC,∴△ABC≌△EDC,∴DE=AB.
3.AH=CB或EH=EB或AE=CE
4.5
5.AB与DE平行且相等.理由如下:
∵AC∥DF,∴∠ACB=∠DFE.
∵B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D,∠ACB=∠DFE,BC=EF,
∴△ABC≌△DEF.
∴AB=DE,∠B=∠E,
∴AB∥E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与DE平行且相等.
6.
解:如图,延长CE交AB于点F.
则∠A+∠1=90°.
∵CD⊥AD,∠C+∠2=90°,
而∠1=∠2(对顶角相等),
∴∠A=∠C.
在△ABD和△CDE中,
∵∠A=∠C,∠ABD=∠CDE=90°,AD=CE,
∴△ABD≌△CDE(A.A.S),
∴DB=DE.
∵DE=2米,
∴DB的长度是2米.
证明:(1)∵CF⊥AE,BD⊥AE,∠MAN=90°,
∴∠BDA=∠AFC=90°,
∴∠ABD+∠BAD=90°,
∠BAD+∠CAF=90°,
∴∠ABD=∠CAF.
在△ABD和△CAF中,
∵∠ADB=∠CFA,∠ABD=∠CAF,AB=CA,
∴△ABD≌△CAF(A.A.S.).
(2)∵∠1=∠2=∠BAC,∠1=∠BAE+∠ABE,∠BAC=∠BAE+∠CAF,∠2=∠ACF+∠CAF,
∴∠ABE=∠CAF,∠BAE=∠ACF.
在△ABE和△CAF中,
∵∠ABE=∠CAF,AB=CA,∠BAE=∠ACF,
∴△ABE≌△CAF(A.S.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