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五点现实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个问题。
政策制定不协调导致制度实施效果不佳,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环境治理。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聚集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京津冀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绿色发展中心和治理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解决,并且需要明确发展方向。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区域协同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区域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
为了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明确发展方向。
包括加强产业合作、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和未来展望。
2. 正文2.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构建更加协调高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配置和互补性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京津冀地区相邻紧密,交通便利,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效益。
京津冀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实现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不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改善区域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健康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1.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利于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北京市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创新,才能有效解决。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仍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要持续加大力度,才能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发展对策1.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需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各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各地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建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中国近年来推出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构建更为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与更好的民生福祉。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在加速推进,然而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战略思路和实践建议两个方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战略思路1.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推动城市群发展京津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需要通过建设城市群,实现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来促进共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应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的内部联系。
同时,该城市群还应该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2.深化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注重产业协同,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打破产业间的壁垒,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京津冀各城市也应注重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基础,形成资源互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3.加强人才合作,共同提升综合竞争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合作,打破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壁垒,实现人才共享,共同培育高质量人才,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同时,各城市还应加强产地精英结合,鼓励各产业界精英之间的交流,促进创新合作。
二、实践建议1.推进“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建设为了实现更加有机与高效的区域发展,应根据京津冀城市群的特点,设计相应“一体化”发展体系。
在体系建设中,需注重推行统一的信息与服务标准,且配备完备的物流、采购、营销、金融等一系列支持体系,为产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2.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协同区域内各城市应在合作中让各自具有优势的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产业互融。
同时,建立产业相关政策的信息共享机制,降低市场进入难度,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注重民生保障与环保建设正所谓“强制于巨流之下,方为器上之物”--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应重视其民生保障和环境建设。
京津冀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京津冀企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1. 寻求优势、扬长避短企业运行中都会用比较优势增加自身经济效益,在区域企业合作中各企业逐渐形成优势互补。
在新产品研发时,企业无需为此投入大量资金设置研发中心,可以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
北京的首钢总部就是作为研发基地,生产工作就是由河北部分地区完成。
首钢与中国科学院进行长期技术合作。
通过寻求自身优势,企业可以在生产的各环节利用地方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以期各部分的高效率运转提高整体的微观绩效。
2. 完善产业链京津冀企业合作的缺陷之一表现在产业链上,一方面企业间的地域关联效应不强,结构相似,互补性不足。
在京津冀地区内,由于合作观念的缺乏、行政边界的阻隔和特殊的财政、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维护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趋同现象,京津两市尤为严重。
其占工业产值半数的行业几乎完全相同。
北京虽然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但新兴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地方财政和就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因此与津冀的差别还未形成。
由于京津冀区域在历史基础、社会文化、资源结构等条件上具有较多相似性,产业趋同现象更多的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催生的。
因此容易产生各自市场内部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均质化的环境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难以形成层次分明的产业聚集,产业间难以感应到相互依赖,由于关联度低,产业间的联系和依赖性就小,合作愿望也就低。
另一方面是产业链的残缺。
以手机生产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其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设在天津,但是天津仅有两家企业为摩托罗拉生产电池芯及配套路板。
河北有一家企业为其生产液晶显示屏,其他绝大部分零配件产品来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表面上形成了京津冀区域中摩托罗拉手机的企业合作,但是三方合作并不是完成生产的整个或大部分环节,其合作实质是北京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合作,天津与河北所享受的经济利益少之又少,这样难以达到京津冀地区企业合作的最终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一个关注者和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在此,我将分享我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区域内的一体化合作。
在我认识中,这种合作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大大缩短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交通时间,加强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优化经济结构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优化经济结构布局。
通过统筹利用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京津冀一体化区域能够提高整体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城市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了新兴产业,提高了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合作机制的建设,京津冀三地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协同,推动城市间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实现了更加协调统一的城市发展。
我所在的城市与京津两地在产业合作、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改善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例如,近年来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使得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优化经济结构布局、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了京津冀三地的协调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条件。
作为居住在京津冀地区的人民,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设,共同为我们的家园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感悟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感悟1. 引言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话题挺高大上的,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
但其实,咱们的生活中早已融入了这个概念。
想想,平时你是不是常常听到北京的朋友说:“我去天津吃个狗不理包子”,或者天津的朋友说:“我到北京看个大戏”。
嘿,距离不再是问题,大家都在“跨省游”。
1.1 交通的变化说到交通,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以前从北京到天津,开车得两小时,有时候还得堵在路上,心里那个急啊,现在可好了,高铁一蹬脚,半个小时就到了。
简直是“飞”的感觉,真是方便极了。
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这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大家可以随时“走起来”,工作、生活、游玩,真是一站式服务。
1.2 产业的升级再聊聊产业,京津冀这片地方,真是个宝地。
北京有科技和文化,天津有制造和港口,河北则在农业和生态方面大展拳脚。
你看,大家各有千秋,就像一场美妙的合奏,只有大家一起配合,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很多企业也开始在这个区域内相互合作,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感觉就像打麻将,大家一起赢,才是真正的“赢家”。
2. 文化的交融说到文化,这可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京津冀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咱们一起逛故宫,看看天坛,听听老北京的京剧,再去天津的意大利风情区走一走,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各种文化碰撞,就像一锅热锅上的蚂蚁,闹得欢实。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互相借鉴,不仅是在饮食上,甚至在节庆上,什么庙会、花灯会,都是让人乐此不疲的好去处。
2.1 生活的便利大家都知道,生活的便利程度也是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比方说,咱们北京的朋友,想吃到正宗的天津麻花,过去可是得开车去,现在呢,网上一搜,外卖小哥就能把它送到你家门口。
你想,真是“宅”在家里,吃遍整个京津冀的美食,简直是人生巅峰。
2.2 人才的流动还有人才的流动,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区域内来回奔波。
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毕业后选择在天津、河北创业。
这样一来,既能把先进的理念带到新的地方,又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经济协同程度有待提高。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河北等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加强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河北等地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让其与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
京津冀区域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这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各地正在加强环保治理,加强协同行动,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型经济模式,努力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交通和交通设施存在不足。
尽管京津冀三地被称为华北交通中心,但三地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仍需解决,以便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
另外,地铁、轻轨等现代交通设施在河北等地的普及率不高,这影响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潜力。
要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布局,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营机制。
第四,社会服务平衡有待调整。
不同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存在差异,例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需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合作,并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
最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需要加强。
京津冀三地有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需要进行深度适应和融合,促进社会共识和共同发展。
这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
总体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来,在逐步推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推动经济社会的并进。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指中国政府在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口密集地区之一。
为了协同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下面我们将深入理解这一战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区域合作。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着协同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连接,使得整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是共建生态文明。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共性的,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是什么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之一,而且三地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是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使得整个地区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改善区域环境。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四是促进人口流动。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人口流动,实现人口资源的有机转移和配置,使得人口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地区的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政府重点推进的一个重要战略,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改善区域环境、促进人口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居民,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一进程,深刻体会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对于推动协同发展进一步提供参考和思路。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化合作,京津冀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
例如,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上具备较强的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源,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促进物流和人员流动,提高区域的整体效率和吸引力。
因此,我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区域间的合作,京津冀可以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城市群,实现各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优势互补。
例如,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可以承担起货物的进出口任务;北京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可以提供高级人才和科研机构;河北省可以发展农业和制造业,形成产业链和服务链。
这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升级,可以提高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京津冀地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三地可以合作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另外,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发展成果将影响全国的发展进程。
通过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可以在政策创新、改革经验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还不够紧密,各地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产业结构不够互补。
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艰巨,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人才交流方面,三地之间人才流动不畅,跨地区就业受到一定阻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现状分析】。
1.2 问题意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天津和河北省则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
产业协同程度不高,各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协同发展的效果有限。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才交流不畅,缺乏高端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区域协同规划、强化产业配套支持、推动人才共享等。
各级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区域协同发展给予了支持和倡导。
政府还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未来,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篇一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该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1.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发展滞后,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尽管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较大难度。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体制机制问题: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差异可能成为阻碍协同发展的因素。
如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区域内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对策1.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同时,加强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2.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4.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协调。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目前仍存在困境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困境出发,提出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协调利用等措施。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产业协同、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人才流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经验借鉴。
1. 引言1.1 概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三地之间的产业结构不够协调,资源利用不够高效,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动和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起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城市之间功能分工不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现象,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不同,如果不加强协同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存在城市间竞争和合作不足问题,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商平台。
只有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
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
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
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心得体会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心得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几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一名广泛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观察者,我对此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进程。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经济的互补性,三地之间的合作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现状的差异,三地在城市规划、人口流动、产业布局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和挑战。
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政府的领导和市场的推动相结合。
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需要政府的领导和决策。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调,明确分工,形成合力,推动协同发展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市场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给予市场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激发各地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京津冀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第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互联互通。
作为一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互联互通是非常重要的。
要优化道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等,并加强三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为人员流动、物流配送、产业协同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人才是支撑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地可以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打破户籍限制,优化人才流动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京津冀地区工作和创业。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胡梦琪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6期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主导地位,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配置资源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做好这篇文章,让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从国家层面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指导,地方层面科学分工协同,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尊重市场主导地位。
一、京津冀要有立足环渤海面向全世界的对外改革开放战略格局经济学界、实业界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动力一是改革创新、二是城镇化。
做为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要有立足环渤海面向全世界的对外改革开放战略格局,除区域内部资源配置外要全球思考资源配置,要有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考定位,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和这个区域内高科技人力资源比较富足的优势,大力鼓励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成生产力,培育大批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重点,在区域内建立科技创新分部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在城镇化方面,新型城镇化不是单一的经济进程,而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进程,在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方面首都的世界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与天津河北的全国重要航运口岸和环渤海口岸经济区定位要明确。
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要均衡协调发展,土地城镇化是重要载体,产业城镇化是重要基础,人口城镇化是核心。
除首都、天津世界级城市外,打造市域次中心城市和首都周边地区各具特色的卫星城。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
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
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
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张立鹏来源:《投资北京》2016年第07期“十三五”开局之年已经过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亦有两年多时间,区域内各项规划相继落地,尤其是省市交界处的京东、京南地区不断取得新进展。
投资北京发展研究院作为长期跟踪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方,诸多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言正在体现战略价值,此时有必要进行一些总结和展望。
协同发展离不开桥头堡的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战略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2年,我们就开始以“重点带动、产业协同,点轴结合、网状布局”的思路为京津冀发展积极建言——在《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我们为北京市相关部门提出构建京张方向、京承方向、京津方向和京西方向四条产业发展轴,引导首都核心区资源与产业向周边辐射,填平首都经济圈内外层间的产业悬崖。
建设生态硅谷(延庆、怀来)、环渤海商谷(顺义、通州、平谷、密云、蓟县、兴隆、三河)、中国低碳谷(大兴、亦庄、房山、保定、廊坊、宝坻、武清)、燕赵绿谷(涿鹿、门头沟)四大产业协作区,作为腹地支撑四条产业轴线,以线带面,促进区域产业协同。
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如建设大外环高速公路,将上述四大产业轴与四大产业协作区横向连接起来,打通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环线通道,促进首都经济圈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北京市各区“十三五”总规相继出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时期,房山区的发展总目标是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平谷区则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后花园。
这也是北京市16个区中两个以“桥头堡”作为战略定位的区。
而这恰好与我们的主张相符,即,于京东(通州、平谷)、京西a南(房山)方向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于京南的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西北的延(庆)怀(来)地区建设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协作区。
上述思路,已在投资北京智库崭新力作《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一书中得到全面阐释并获得广泛认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京津冀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交通拥堵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地区。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使用范围。
二、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广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企业的生产,同时加强对机动车的排放管理。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城市扩张过快、城市建设过于密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的建设密度,同时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
四、人才流失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但是由于房价高昂、生活成本高等原因,很多人才选择离开这个地区。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区域协同不足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政府应该加强区域协同,促进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得到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人才引进和区域协同的投入,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感悟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感悟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员,我深感这一战略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和观察,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感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
京津冀地区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协同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北京的高端产业可以向河北和天津等地转移,降低北京地区的生产成本,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地区交通发达,但在城际交通和交通拥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例如,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网,这将进一步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为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互补性强,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例如,北京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可以与天津的制造业相结合,形成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
这种产业协同创新对于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可以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协调和合作。
京津冀地区涉及到多个省市的利益和发展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协商和合作,形成合力。
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例如,可以建立定期的高层会议和工作组,协商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协同发展的落地和实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政府协调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五点现实思考
阎金明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五年来,天津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此过程中,天津应该如何定位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城市群建设中又存在哪些短板,今后如何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些都是各地方政府应该从长计议的课题。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城市群;短板;资源配置;“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4-0014-17 收稿日期:2019-02-18
作者简介:阎金明,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有分析认为,在2014年便已提出的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地的抓手和重要体现。
同时,京津冀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京津两极过于“肥胖”,而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
当前,目标锁定为“世界级”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建设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短板要补?天津如何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担当重任?
1 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三地联合的突破口,首先是京津两市,然后是京津冀。
三个地方同属“京畿重地”,但又各有各的特点。
京津冀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历史上的北京是一座传统的消费型城市。
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漕运港口城市。
开埠后,天津在引领消费,接受外来文化,南北方经济和文化融合度方面发展都比较领先,号称“南有上海,北有天津”。
天津的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很好的基础,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高,服务“三北”地区的功能比较发达。
在计划经济时期,北京逐渐上马了诸如汽车、钢铁、纺织、化工等重大工业项目,京津经济出现结构趋同的问题,“同构化”竞争问题逐渐显现。
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天津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应该借助这个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天津的传统及后发优势,融入其中,加快发展,做出贡献。
天津扮演的角色也很明确——找准定位,积极配合,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契机,与京、冀两地搞好分工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乘势而上,同时把协同发展的机制扩展至自己的传统腹地,在促进沿线省区发展的同时,使天津在“一带一路”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扬。
2 如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主要有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及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等。
它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有机的分工,比如伦敦以金融功能为主,制造业则分布在周边的一些城市。
我们目前已经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
前些年有国外学者提出,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可能会相对弱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凸显出来。
同时中心城市的“体量”,亦及占一国GDP的比重也是考察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国际上大的知名城市群相比,我们大城市的经济“体量”还不够大,因此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这也正是京津冀地区以及雄安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
3 建设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短板
一是公众服务的均等化。
三地在这方面的差距很明显,补上这个短板又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
伴随着“一亩三分地”思维的进一步打破,三地在交
通、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正加强合作,在某些方面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动作,如交通的互联互通,医疗检验报告的互认等。
北京已将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外迁,京津两地在科技产业示范区建设、中央企业和知名公司来津投资置业等方面进展迅速,联系愈加紧密。
但公共服务方面,如在农业以及绿化补贴、农村医疗和养老、修路等的相关扶持政策上,三地的差距明显,特别是北京和河北省之间,往往一村之隔,因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就产生很大差异。
二是在发展大交通的同时,要防止中心城市周边成为“睡城”。
在交通更加便捷后,通勤时空的缩小可能使资源更加向中心城市过分集中,人们涌向中心城市去创业、去消费,而周边中小城市则成为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睡城”。
有鉴于此,京津冀地区的中小城市应积极从吸引人才、创新发展环境、增强和提升多层次消费功能等方面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三是要加快中心城市周边特色小城镇建设。
在发展城市群过程中,京津等大城市周围要加快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对中心城市的“反磁力吸引”能力。
这也有利于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机遇,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区域协同也好,疏解“非首都功能”也好,加快小城镇建设也好,都应在政府积极引导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十九大报告在论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这些精神都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予以认真落实。
4 政企如何配合,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好的环境,具体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就是要提供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2018年11月16日,天津市出台了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津八条”,目标是三年培养百名国际级企业家,这在业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为什么大城市堵车、雾霾经常发生,生活成本也较高,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去?毕竟三地发展环境不一样,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的便利化具有强大吸引力。
以北京地铁为例,预计至2020年增加到19条线,再加上相对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就是现实。
在区域发展水平悬殊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抵消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这就要求天津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创新创业环境要有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单位和个人的配合。
当年天津开发区(泰达)提出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就很说明问题。
目前突出的是要在吸引人才、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人居环境等方面再有一个明显提升,更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更好地引领创新。
前几年天津就提出了服务贸易与投资和生活服务便利化的目标,在这方面每年都有显著提升。
以地铁建设为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线路开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今年底地铁5号、6号线也全线开通。
有数据显示,一个城市的地铁晚开通1个月,私家车就会增加300-400辆/月。
所以,诸如地铁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越多,城市功能就
会愈加完善,从而增强吸引力。
5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要借助“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着力突破现行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发挥天津滨海新区、港口、自贸试验区、空港物流区及经济中心城市优势,与国内沿线省份打造利益共同体,与国际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贸易与投资关系。
天津港是我国唯一具有三条国际陆桥通道的港口,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和阿拉山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极为明显。
要在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和中欧班列、机场和港口货运的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统筹谋划,优势互补,努力巩固自己在京津冀城市群中走向国际市场重要桥梁和纽带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发挥天津港在物流航运中心方面的优势地位,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加快内陆地区的无水港建设步伐,在已有20多个内陆无水港的基础上,向中亚和欧洲地区扩展,形成沿大陆桥的无水港体系。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要鼓励非公经济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深远。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注重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友好往来十分重要。
在国内沿线可以开展科技兴农、医疗救助、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并对沿线民族乡、村进行帮扶,促进发展,尽早脱贫。
在国际沿线则可以重点提升我国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多地“走出去”,进一步加深了解,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的旅游资源应当进一步得到发掘和宣传。
有别于北京传统的皇城文化,天津在自然资源上包含了山河湖海;观光内容上可划分为都市风光、工业旅游、异国建筑、文博场馆、名人故居、近代工业等系列;在地域划分上则至少有十二大板块——大沽烟云、金融名街、小站练兵、意奥风情、洋务溯源、扶桑市井、莱茵小镇、老城津韵、欧陆风韵、津卫摇篮、东方巴黎、杨柳古镇等。
在滨海新区还新上了不少现代游乐项目,可谓洋楼里的故事和市井文化并存,现代化的城市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很多精彩之处需要好好挖掘,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内涵,为建设人
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