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良武七上《多民族的国家》导学案

合集下载

《 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方案

《 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方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图版)《多民族的国家》教学方案
通过游戏比赛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赏民族-------中国的民族特色
课堂活动:大家谈:民族风情知多少?
教师通过图文和视频展示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元宵节……以直观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民族特色。

进行课堂小测验。

(四)爱民族---------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A3:演示文稿设
计与制作
A6:技术支持的
课堂讲授
A9:学生信息道
德培养
跃课堂气
氛。

第三环节:
赏民族
教师通过图
文资料,以
及播放视频
资料,了解
我国多姿多
彩的民族风
情与文化。

通过课堂小
测验加深学
生对民族分
布的掌握
第四环节
爱民族
通过大家交
流并阅读教
科书帮助学
生认识到各
民族间应互
相尊重,求
同存异,共
同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有56 个民族。

-了解汉族人口占91.5%,其他55 个民族占8.5%。

-知道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通过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巩固和拓展民族知识。

-结合本课掌握一些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增加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2.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设疑法、温故知新法。

四、教学准备1.“爱我中华”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行政区图。

3.有关民族风情、服饰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气氛。

-抓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导入并掌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

2.讲授新课-展示中国行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我国的5 个自治区,并提问: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问: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9 个少数民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了解相对片面,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案例,分析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提高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各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

2.难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民族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观民族风情园、民族博物馆等,亲身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图表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民族风情园、民族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场所。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精编]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复习导学案.doc

[精编]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复习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复习目标: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重难点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难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三、回顾梳理:知识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秦的暴政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3)(4)知识点3: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复习目标: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时期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3.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4.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陇西,北至,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3)(4)2.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知识点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 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多民族的国家-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有多少个民族在中国,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简单概括。

2. 新知传授(10分钟)1.以PPT形式呈现多民族国家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学习。

2.然后,提问:“中国由哪些民族构成?”3.让学生利用教材找出答案并进行总结。

3. 讲解(20分钟)1.通过地图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的讲解。

2.对一些代表性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4. 拓展(10分钟)1.讨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所在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识。

5. 布置作业(5分钟)1.听从家长指导,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并写下一篇作文,发表对其感受和看法。

2.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材料。

四、教学效果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1.在课程进行时,教师会随时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作业评估,主要检查学生对多民族国家概念和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1.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穿插学习民族音乐和歌曲、学习民族舞蹈和手工制作等。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内容和进度,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导学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理解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学习重难点:1.认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有关民族的问题:1.我国的民族构成:2.少数民族的含义、民族分布特点: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5.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怎样的原则?6.公民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公民应如何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统一战线: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3.港澳回归的意义:4.台湾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中央政府对台立场:(3)中学生在维护统一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二)探究质疑1.胡锦涛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我国在新疆实行的是哪项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2)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3)促进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我们青少年能做点什么?2.材料一:2010年6月28日到30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

双方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于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附件早期收获清单中两岸互相开放货品贸易有806项,其中大陆对台湾开放539项,惠及农业、石化、机械、纺织等多个行业。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情和习俗,以及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地图,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浓厚,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案例,学会分析民族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难点:民族问题的分析方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情。

2.讨论法:分组讨论民族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课堂提问。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案例,呈现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 了解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基本史实。

3.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

4.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

学 案 内 容【时空定位】【知识整合】一、朝代更替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 秦朝秦的暴政西汉王莽篡权新朝 公元9年王莽 西安农民起义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权二、考点梳理考点一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秦始皇的巩固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 秦汉时期 --------------------------------------r11 1 1 1 I公元前 138 年. 张骞第 一次出 使西域公元前 22 1年 秦始英建 立秦朝公元前公元前1 1 9 年,6。

年. 张骞第设立西 二次山域都护 使西域公元9公元25 年,西年.刘 汉灭T :秀建立 东汉 公元筋 公元前207年, 2Q2年•秦朝灭亡刘邦建立西汉公元 22Q 年 东汉 灭亡课题 姓名 编号类型 课时复习预习得分 使用教师班级 组号 时间主备考点五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夯实基础】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3《 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3《 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多民族的国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3.了解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色。

4.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现在的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借助地图及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点,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归纳【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

二、新课学习(一)众多的民族1.民族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8页“众多的民族”第一段内容,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汉族(民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55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统称为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状况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8页“众多的民族”第二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共9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1600万多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约有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单位)(二)中国的民族分布1.民族分布状况活动:读图找出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看看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西南、西北、东北)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遍布全国)2.各民族分布特点活动:读图少数民族分布与汉族分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由图可知,汉族聚居地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汉族。

归纳:大杂居、小聚居阅读:回族的“大杂居”与“小聚居”回族散居在全国,与我国众多民族杂居。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难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辅助材料: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各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准备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各组代表分享所研究的民族风俗习惯,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中图版_七年级地理上册_多民族的国家_导学案

中图版_七年级地理上册_多民族的国家_导学案

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的少数民族;2、运用民族分布图,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及特点;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及特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一首歌--《爱我中华》。

听完谈谈自己的感受。

(2分钟)(二)新知学习:一、众多的民族(阅读课本P48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注:少数民族指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

)图: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比重2.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3.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400万的有、、、、维吾尔、、彝(yí)、、九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族,有人;最少的是族,约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

二、少数民族的分布1.课本49页活动:阅读图B“中国民族分布”,找到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2. 是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等边疆地区。

3.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族的那达慕大会,的雪顿节,族泼水节,族的古尔邦节。

三、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阅读课本P52)1.我们中华民族家庭中的各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

2.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自治权。

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和1.我国自治区的五大少数民族是()A.蒙、回、藏、维、苗B.蒙、回、藏、维、壮C.回、藏、布、满、朝D.回、白、蒙、壮、土2.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400万的民族有()A.蒙古族和京族B.满族和回族C.朝鲜族和怒族D.土家族和高山族3.泼水节是()的传统节日A.傣族的B.彝族的C.哈尼族的D.高山族的4. 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B.朝鲜族C.哈尼族D.土家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节内容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知识了解较少,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等内容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概念;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的讲解与探究:(1)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展示民族分布地图,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介绍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展示各民族的风情图片,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美好。

3.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情和习俗,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情和习俗,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情和习俗,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情和习俗。

2.教学难点:各民族分布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各民族的风情和习俗,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风情和习俗,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分析各民族分布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4.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情和习俗,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族的分布地区和民族政策了解不深,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我国的民族政策。

2.教学难点: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民族政策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分布地区和民族政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和练习题。

3.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时间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民族分布的地理格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民族分布会有这样的特点?3.操练(10分钟)针对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准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制定课堂互动环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操练(10分钟)分析民族政策,让学生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

4.巩固(10分钟)讨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5.拓展(10分钟)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程良武七上《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程良武七上《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课题众多的人口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解释原因。

2、能指出我国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出我国人口国策3、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能阐明原因学习重点1、会计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知道我国目前平均人口密度2、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解释原因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合作探究一】:(抽到一号签小组派代表展示)各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读右图“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钟)(1)AB两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____________(2)C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阶段人口增长有所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所控制,但增长还较快的原因是(4)为了使人口增长同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流程】独学——互学——展示【合作探究二】:(抽到二号签小组派代表展示)读46页图G,小组合作探究完成(6分钟)1、从图中我知道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为:2、从图中我发现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为:3、我认为影响我国人口这种分布规律的因素有: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②社会原因(交通经济)【流程】独学——互学——展示【评价】科代表指定梅花居士颁发合作星拓展延伸8分钟)【流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批改,荷花盟主上报结果【评价】班长根据各小组均分颁发智慧星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表现怎么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多民族的国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的构成和民族政策。

学习重点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2分钟)。

【流程】独学——互学——展示【评价】科代表指定兰花仙客展示,颁发合作星
拓展延伸8分钟)
【合作探究】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读下列四幅图后回答:
(1)A_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B_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省
C族,主要分布在地区 D族,主要分布在。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D.我国的东部和中部没有少数民族分布,有的省级行政单位全为汉族
8、上图中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哪一个()
【流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小黑板展示,荷花盟主上报结果
【评价】班长根据各小组均分颁发智慧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表现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