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建设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史02第二章城市建设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丽江古城
它的最大特点: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城内无中规中 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路随地势,不求方正。丽 江古城内的玉龙河和狮子山将城市清晰地一分为二。
城墙全长6km,高约10m, 底宽8-12m,顶部宽2.56m。城墙的各个城门都建有重门瓮城,设内、外门。 环城有护城河,宽和深均为3m,城门上设吊桥,以作 通行和防御用。城门内外地面皆由条石铺成,内墙还筑 有马道斜坡,将官们可以骑马直接登达城墙顶上。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2003/7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内至今保存有近4000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 这些古民居具有典型的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是 三晋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 ⑵ 有狭长的平面布局和封闭的但极为丰富的院落空间; ⑶ 屋顶多为单坡和平顶相结合; ⑷ 民居院落整体形态为外雄内秀; ⑸ 民居中体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风水和其它民俗内容。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北京天安门及前面华表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城内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都是
皇 帝祭祀的场所,祀天地日月,而中国是农业立国,加 上先农坛。
(2)水系,南海,中海,北海,一直通到玉泉山(颐和 园一带),连通京杭大运河,把水路连起来直接可以运 到皇城)
中国城市建设史填空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的居住形式有四种: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原始的居住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尔雅》记载:邑外为之郊,郊外为之牧,牧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
《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这里记述的王城规划易将显然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
考工记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还记载: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这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管子对城市选址的总结: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燕下都为现存战国城址中最大者。
齐临淄是目前所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古城中规模最宏伟的古城。
第四章:秦汉时代的城市信宫、阿房宫及长安城的修建均由军匠出身、后任少府的杨城延主持。
5、东汉洛阳:九六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
第五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总的趋势表现在北方中原地区城市的残破以及江南和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
3、曹魏邺城: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有重要影响:1、城市有明确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
2、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的区分。
3、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仅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称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
4、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
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
绪论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5、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室内可自由分割;门窗可任意开设,以适应不同环境。
(3)抗震性好:榫卯连接有一定的活动性,可有效抗震。
(4)施工速度快:木材比石材更易于加工。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1)木材资源缺乏、且易遭受火灾;(2)难以满足大而复杂的空间需求。
(1)斗拱的主要构件:栱、斗、昂。
(2)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1、单体建筑的外部组成: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单体平面构成要素是间5、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平面轮廓和结构简明;真实:建筑结构一目了然;有机: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割空间的作用,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1)庑殿顶(四坡顶、四阿顶)歇山顶悬山硬山攒尖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出发点:古代儒家、道家都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一)善择基(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
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明代:蒯祥、徐杲等---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
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第一章穴居(黄河流域)代表性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大房子巢居(长江流域)构木为巢代表性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面积180多平方米)——我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
后期演变——干阑式建筑。
原始社会小结奴隶建筑社会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末都城——斟?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我国已知最早最验证的四合院实例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春秋: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公式用过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封建社会前期秦:(1)秦咸阳的布局:摒弃传统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地区大造离宫别馆。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 城市建设
2.2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 1.新建城市(平地起城,先秦时期) • 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采用较多采用) • 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废城不用(隋大兴城) • 旧城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共存(元大都)
• 意义: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承继了曹魏邺城以来近400年都城建设的经验,正式完成了 三城相套的格局,对后来的隋唐长安和洛阳城均有很大的影响。
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的城市布局:城周围20里,有12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至齐时才筑造城墙,外郭 始终是竹篱。
隋大兴与洛阳的建设
• 大兴城分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先建,皇城次之,郭城到隋炀帝时才开始建设。 • 隋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之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 • 东都洛阳建设:地势平坦,布局很整齐,规模比长安较小,共区划城103坊3市。 • 优势:漕运比长安畅通,皇城内城墙特别多,在防御上,比长安做了更多考虑。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
•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1.保留了金中都的旧城,在其东北另建新城。 • 2.形成大城、皇宫、宫城三重相套的格局。 • 3.对河湖水系的特别关注。 • 4.规整的街巷布局
明清北京
1.北京城的布局,形成了一条突出的、长达7公里多的中轴线。
2.2.1 汉长安的建设
•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
• 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高度在12米以上。城墙周边有宽8米的壕沟,城的每面各有3座 城门。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长安城是唐朝的首都,其规划理 念是天人合一,注重与自然环境 的融合。城市布局严谨,街道整 齐,宫殿建筑辉煌,体现了盛唐
的繁荣。
案例二
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是著名 的商业城市,其规划注重交通和 商业发展,街道四通八达,市场 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
城市之一。
案例三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继承了之 前的规划理念,强化了皇宫和城 墙的壮丽气势,形成了独特的城
智慧城市建设与创新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 理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 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 争力。
创新驱动
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通过创新 驱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 据共享与开放、提升公共服务水 平、优化城市管理流程等。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城市水利工程到现代的城市地铁、高速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和完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布局,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和 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04
城市建设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和 修缮历史建筑、古迹等文 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
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 风貌,展现城市的文化底 蕴。
提高文化软实力
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 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 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城市建设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 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规划,充分利用 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城市规划保证北京城市规划管理的条例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城市规划管理的条例,希望大家喜欢!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按照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制止违章用地、违章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北京地区进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执行规划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凡在北京地区进行下列城市建设工程的单位,均须持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的有关文件,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审查批准,发给建设用地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征地、用地;发给建设工程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1)机关、团体、部队、城市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营农场等)和这些单位与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联合经营的企事业单位的城市建设工程;(2)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定的市区范围内和郊区的城镇、工矿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等规划范围内,以及其它特定地区内的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新集镇的建设工程。
这些建设工程也视同城市建设工程。
本项所列的各类区域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划定。
市区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范围以外地区的农村建设管理办法另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建设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房屋建筑、人防工程、公用设施、市政管线、铁路、地下铁道、道路、桥梁、公园、城市绿地、行道树、河湖水系、水源井、围墙和其它构筑物等。
第五条本办法第三条所列的城市建设工程,如系临时建设工程或需临时使用土地,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临时建设工程和临时用地应严加控制。
第六条居住在城镇内的个人进行建设工程,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七条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
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十分注意合理使用和节约建设用地。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E.苑囿、寺庙。北京城园林绿化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内利用北海、 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又人工堆筑景山。清 代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F.城市南北轴线。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 正门)——正阳门(内城正门)——天安门(皇城正门)——端门— —午门(宫城正门)——宫城内6座门、7座殿——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鼓楼——钟楼。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强调封建帝 王的至高无上。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1.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由原来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 逐步增扩而来的。长安城平面很不规则 。
A.城墙道路。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பைடு நூலகம்,周边有8米宽的壕沟,每面各 有3座城门。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街 道都是土路,这些街道都分成3股道(图2-7),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 道,街道两旁植槐、松、柏等树木。
宫殿——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 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 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 前方设祖庙 ;所谓“右社”,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 。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 右在后。
太庙
4、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群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堂后室”,即“前朝后 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一般位 于南边。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位 于北半部。
B.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瓦已经出现,但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各诸 侯国为了政治、统治和享乐的需要,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C.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咸阳及其疆域内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广 袤数百里,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西汉初期有长乐宫、未央宫,后 期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等,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 。
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06.22•【字号】•【施行日期】1989.07.15•【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1989年6月22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合理调整城市布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市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服从本市城市规划,不得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道路交通和市容景观。
第四条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分管的建设规划管理,业务上受市规划局领导。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第五条进行地区开发建设(含旧区改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须报市规划局或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批准。
第六条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根据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新区开发建设与旧区改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设施先行的要求,制订实施方案,集中成片地进行开发建设。
地区开发建设的地段和规模,由市建委根据近期城市建设计划统筹安排。
第七条地区开发建设应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和建筑群。
凡属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法执行。
其他应予保护的建筑和建筑群,由市规划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确定保护范围;因公益需要,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必须报经市规划局批准。
第八条城市旧区的改建应贯彻有步骤地疏解旧区工业、交通和人口的方针,重点改建危房区、简屋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简陋、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和积水严重的地区。
城市建筑
宋东京绘图
????????????????????????
?
??????????????????????????????????
1、布局——三重城墙、四水贯都、城门与水门结合 。 四水贯都: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汴 河上有桥13座,蔡河上有桥11座, 五丈河上有桥5座, 金水河上有桥3座。东门外七里的虹桥——木拱构架 ,桥下可通航,在造型、创意和结构上,都很有创 造性。 2、突破——街巷式 商业、娱乐性建筑发展,宫殿重 要性下降。 3、历史意义——转折点、宫城居北、水陆交通。 4、问题——管理混乱,治安、防火不利影响。
3、佛寺道观 兴庆宫、曲江、大明宫、太极宫、禁苑。 4、评析:对国内外的城市的影响极大。
唐长安城复原图
四、宋东京的建设
唐时商业受到城市 制度、坊墙的限制不得 发展,五代时已有打破 坊墙,沿街设店的商业 现象。宋朝则完全取消 了街坊制,沿街设店, 以街为市,街道变窄。 这是一次城市革命。 皇家苑林、郊外风 景区、瓦舍、茶楼、娱 乐、杂货等商业场所。
中轴线的序列是: (永定门)——正阳门——大清(明)门— —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太和 门,太和(奉天)殿、中和(华盖)殿、保和( 谨身)殿——〖后三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 殿(明嘉靖年间〈1523—1566〉时加建,原为一 廊)、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 —神武门——景山——鼓楼——钟楼。内城分割 为东半城和西半城。
1、布局——皇城与 宫城、郭城,道路 唐长安城利用南 北中轴线控制城市, 东西对称,方整规则 ,皇城居首,东西大 街14条,南北大街11 条,人口百万。
唐长安
2、里坊、东市—都会市、西市—利人市。 里坊:108个,朱雀大街两侧的最小;坊 内有一条街或十字街,称“曲”;坊墙墙基厚 :2.5─3.0m,居民宅院开门向曲,只有寺院的 山门,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府门才可开向街道。 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 ,再北是宫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含 元殿到曲江池(位于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 ”相通。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_城市建设
三、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 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 来有“龙蟠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 朝都建都于此。
六朝的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总数在
500所以上。作为六朝古都的300多年中,建康一直是 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大兴城分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先建,皇城次 之,郭城到隋炀帝时才开始建设。
大兴城规模浩大,郭城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 8651米,全城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史,也 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 1.新建城市(平地起城,先秦时期) 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 (1)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隋大兴城) (2)旧城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共存(元大都)
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明初南京和北京) 都城建设的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围绕着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先宫城、皇城,后都城和外郭城;
5.绿化: 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多,南
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
都城中轴线上御街的绿化布置:路中设御沟,引 水灌注,沿沟植树。
6.城市防火: 五代与北宋建都后,城内每隔1里设负责夜间巡逻
的军巡铺,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瞭望,屯兵百余人, 备救火用具。
南宋时,军巡铺更密。
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设鼓楼、谯楼,供报 时或报警之用。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 与鼓楼。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二节 东罗马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
四、日本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 天守阁 ① 前身:领主们在卫城府
邸的屋顶上建造望 楼。 ② 1615年,幕府将军下令 不许兴建天守阁。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三节 文兴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一、社会背景及特征 1.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内涵及衰竭 2. 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想 3. 文艺复兴带来的崭新城市生活
1、改建 • 罗马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三节 文兴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四、城市建设
2、广场的建设(广场源于希腊人的户外公共生活) • 罗马市政广场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三节 文兴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
四、城市建设
2、广场的建设(广场源于 希腊人的户外公共生 活)
• 圣马可广场
五 城市规划思想——宗教图景与自然秩序
1. 凸现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2. 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3. 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 4. 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二节 东罗马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
一、东罗马的城市建设
1、社会背景 2、东罗马的城市文化 3、城市建设 拜占廷城市建设的发展可分为三期: • 前期:即兴盛时期(公元4—6世纪),建筑有城墙、城门、宫
四、法国广场建设
3、南锡(Nancy)
1、意大利中世纪城 • 锡耶纳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建设
四 西欧城市建设实例
2、法兰西中世纪城市 • 巴黎罗马营寨城
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建设
四 西欧城市建设实例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
(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与固有特征。
(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
(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
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一、商(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绪论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两两者的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
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中国建筑史-第2章城市建设2.3地方城市的建设
子城制度:
在南宋平江图中,也可看
到城由罗城与子城组成。衙
第
署区外围以城墙,形成的小
二
城叫子城。这是南北朝到宋
章
地方城市的一种制度性做法
城
,称为“子城制度”。
市
子城城门,即衙署区的入 口,往往在城门上建楼,楼 上挂鼓,负责向全城人宣告 时间,称谯楼,明清以后称 为“鼓楼”。
二、地方城市的代表(二):重庆
城隍庙、先贤庙等。
一、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
(一)防御工程:即城濠、城墙及其附属设施。这是关系
全城居民安危及政权存亡的大事,所以历代都十分重视
。早期的城墙为土筑,掘濠筑墙,土方平衡,顺理成章
。到明代,绝大多数府县都修筑了砖包城墙。为了利于
巡守,城上筑有城楼、角楼、窝铺等。南方城墙上多建
有“串楼”,以避烈日风雨。为了保护城门口外发展起
区。在小东门、钞关、东关街、河下街一带最为繁荣,集中
着码头、客栈、旅店、饭店等。大商人也多在这一带居住,
建有许多大型的庭院式住宅。住宅多附有私家园林,有些保
存至今:如个园、何园、片石山房等。这些园林是按传统的
园林艺术手法建造,以假山、水池、花木取胜,因扬州地处
南北要道,所以园林艺术也融合了南北不同的风格,故与江 南园林有所区别。
苏州现在还保存着绍定二年平江图碑,这是我国最早
的城市地图,相当准确地表现了南宋时苏州城的平面布置:
城内有主要河道组成通向城门的干河,由此分出许多支河,
第
通向各居住巷,傍河两岸是街道市肆与住房,环绕城墙内外
二
各有一道城濠,既是交通环道,又是双层护城河。全城河道
章
形成一个交通网和排水系统。城内中部偏南为府治和平江军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0号•【施行日期】2019.03.24•【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
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九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条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中国建筑史》课程复习要点
《中国建筑史》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适用专业:建筑学、建筑工程技术等辅导教材:《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7版复习要点:绪论1、中国木架建筑的特征;2、木构架建筑类型;3、中国古建筑类型。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括1、河姆渡文化时期建筑特征;2、仰韶文化时期建筑特征;3、西周时期瓦发明的意义;4、唐代建筑特征;5、宋代建筑特征;6、明代建筑特征;7、清代建筑特征。
第二章城市建设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2、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类型;3、汉长安城布局特征;4,北魏洛阳城市特征;5、隋朝大兴城布局特征;6、北宋东京城市布局结构;7、元大都城市特征;8、明清北京城布局特征。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1、住宅的演进;2、住宅构筑类型;3、土楼建筑特征;4、北京四合院的特征。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唐大明宫建筑特征;3、明清北京故宫特征;4、坛庙的历史发展与类型;5、北京天坛特征;6、明十三陵布局特征。
第五章宗教建筑1、我国佛教寺院的两种基本类型;2、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建筑特征;3、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东大殿)建筑特征;4、河北正定隆兴寺建筑特征;5、天津蓟县独乐寺建筑特征;6、佛塔的种类;7、北京妙应寺白塔建筑特征。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1、颐和园布局特点;2、避暑山庄布局特点;3、私家园林设计基本原则与手法;4、苏州留园布局手法。
第八、九章木构建筑特征、大木作小木作1、斗拱;2、梭柱;3、金厢斗地槽;4、雀替;5、直梁和月梁;6、椽、檩、瓜柱、叉手和托脚;7、屋顶形式;8、中国古建筑有着特殊的曲面屋顶的用途;9、举折、天花、藻井、须弥座、如意踏步、斜道;10、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中国建筑史》复习范围1、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2、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3、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4、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5、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6、写出五种中国古建筑屋顶名称,并绘制立面简图7、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8、试举出建筑近代建筑师3位及其代表作品9、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10、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11、试举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塔一座,简要描述其特征12、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13、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14、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15、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16、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17、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18、元大都的规划特点19、简述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20、北宋东京城的特点21、《营造法式》及其成就22、结合实例论述中国民居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3、论述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24、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25、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26、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成就27、论述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28、结合实例分析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29、试论唐代到清代木构建筑单体造型的演变30、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31、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32、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33、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34、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35、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03第二章 城市建设
二 都城的选址
2.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因素
古代都城的建址地点多在统治范围的几
何中心,目的在于政治上便于统治全国。
为了发展经济,晚期都城向东南转移,加 之黄河流域受战争破坏严重,而南方相对 稳定,因此南方城市形式较为稳定。
第 二 章 城 市
三 古代都城的营造制度
1.“城”、“郭”之制 古代建城思想: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统治中心地带且 便于北退兵,地形有利于附会礼制,元是北京建城 的基础。
第 二 章 城 市
第二节 实 例
三元大都的规划 特点 1.总体布局 2.道路系统 3.规划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第 二 章 城 市
第二节 实 例
四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明朝从洛阳迁都北京后对城市格局进行了改动,
礼制所限制的独特 体系,为中国历代 城建特有。
第 二 章 城 市
第二节 实 例
一 汉长安城的建设
1.基本构成要素
北 宫
桂 宫
未央宫
长乐宫
第 二 章 城 市
第二节 实 例
•隋大兴(唐长安)的建设
二隋唐长安的规 划特点
1.总体布局 2.道路系统 3.里坊和市肆 4.水系及园林绿化
城市重心随城市轮廓而有所改动。
第 二 章 城 市
1.总体布局 2.道路系统 3.规划特点
课后阅读作业
1,分析明南京城市规划特 色,并用图说明。 2,分析唐长安、元大都水 系规划特点。
第 二 章 城 市
第 二 章 城 市
5.宗教建筑
6.规划特点
第二节 实 例
•隋大兴(唐长安)的建设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隋唐长安城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严整 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到日本、朝鲜的城 市建设。 2设置有利于防火的建筑形式。
3.城市社会学-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二、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章
(一) 城市化 (urbanization)
★ 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同时城市的边界向周 边地区扩展的过程。 • 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城市提供大量专业服务、各种高素质的教育机会,以及参与、
发展和寻求新社会共同体的机会; • 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条件、文化多样各国城市化道路
★ 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长的城市可分为三类: • 因国家或王朝统治建立; • 因殖民者控制资源和贸易而建立; • 因文明古国发达的内部贸易而建立。 ★ 以巴西为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城市集群和“边缘化”城市问题 2. 城市化过程中的贫民窟问题 3. 城市化与无地农民问题 ★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1. 城市化发生较晚,但速度更快 2. “过度城市化”,城市化速度和特征变化的自主性小 3. 很少出现“内城衰落”
在经济贸易活动中能够控制更多的资源;而伦敦因有效控制远东贸 易和非洲贸易,后来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和金融控制中心。 ✓ 17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欧洲的大规模制造业,一批工业城市迅速 兴起。 • 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城市社会学
(一) 欧美国家
三、各国城市化道路
第二章
★ 美国 ✓ 美国最早的城市是由殖民者沿着哈得孙河建立的贸易与运输港口,功
★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和文化多元化 在现代城市当中,社会组织伴随企业和行 政等理性组织的发展而变得更有活力并且 多元化。城市居民通过参与组织而进入公 共空间,参与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改造的 讨论。
城市社会学
四、政治效应
第二章
★ 社城市化带来的政治效应是城市治理关系复杂化 人口和组织在城市大量聚集,必然产生资源竞争,让城市成为权力冲突的场域。 ★ 治理是城市化带来的重大政治挑战 城市的权力关系模式不是固定的,必须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特征的变化相一致, 城市规模越大,权力关系越复杂,治理方式越需要更有灵活性和协商能力。 ★ 地区开发和城市规划变成一种决定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方式 如今城市规划的生成方式从精英决定变为多方协作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建造技术 9 其他
汉至明清主要都城建设
北京:北依山险、 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 南京:虎踞龙盘、 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 西安:南阻秦岭、 西安:南阻秦岭、北滨渭河 洛阳:天下之中、 洛阳:天下之中、山河拱戴 开封:北据燕赵、 开封:北据燕赵、南通江淮 杭州:天目余脉、 杭州:天目余脉、山青水秀 银川:四塞险固、 银川:四塞险固、贺兰作屏
太极殿复原图
唐长安城大明宫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隋唐洛阳城
109个坊
宋东京
开封四野平畴万里,无 开封四野平畴万里, 险可守, 险可守,除加强城垣防 御性建设之外, 御性建设之外,只好悉 举天下之兵宿于畿甸。 举天下之兵宿于畿甸。 开封之兴起主要得利于 水陆交通之便, 水陆交通之便,城市盛 衰与运河通塞息息相关。 衰与运河通塞息息相关。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
百声,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日落前1.5 至2小时)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不遵循 者,以犯夜论罪,重 罚70大扳。到了唐后 期,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这种门禁制度 逐渐被破坏。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
宋代及以后的城市模式 取消宵禁和里坊制,沿街设店。
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
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5公里
东西长3.5公里, 南北宽2.5公里
城郭之制: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或称子城、罗城,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国城)
城郭相邻 城郭相含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胜期
相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严整、 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 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 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
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思想 1.选择城址的区位原则——“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证自然经济 条件下,中心位置是管理全区的最佳区位。 2.选择城址的自然背景原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3.城市的总体布局原则——“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祖庙、社 稷、外朝、市场环绕皇宫对称布局,以宫为中心的南北中轴成为 全城的主轴。这一布局原则对都城有深远影响。在皇宫内部,前 朝后寝,“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4.城市功能分区原则——“仕者近公,工买近市”。从政的住 在衙门附近,从商从工的住在市场附近,“农民”住在城门附近, 出入耕作方便。 5.道路布局原则——“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根 据车流和人流密度,城市道路可分为不同等级。 6.城市规模等级原则——“国都方九里,公国方七里,侯、伯 方五里,子、男方三里”。
元明二代 北京城 发展示意
南抚中原,北连朔 南抚中原, 漠,地处华北平原 同东北地区和蒙古 草原交通联系的门 依山带海, 户,依山带海,形 胜可恃。 胜可恃。
清乾隆 时期 北京城
胡同名称趣闻
发音不同造成的名称衍 变 原名 白帽胡同 何纸马胡 同 孔家胡同 扬州胡同 江米巷胡 同 衍变名
斗城
周长二万五千 一百米
北 魏 洛 阳 城
伊洛盆地有关河之固,具备凭险以守的建都条件, 伊洛盆地有关河之固,具备凭险以守的建都条件,土地虽不如关中广 却靠近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平原地区, 袤,却靠近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兼有水陆转输 之便,少有乏粮之忧。 之便,少有乏粮之忧。
都城
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又称 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 都城、国都、京城。 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 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 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 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 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 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 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 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在中国历史上,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 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 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 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 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 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 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
明清时代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明清时代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有"内九外七、皇七禁城四"之说。 "内九",是指内城墙共有九门。内城墙系通过正阳门的城墙,总长度23.6公里,高11.8 公里。九门各有分工严明的用途:正阳门(前门)走皇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 阜成门走煤车,西直门走水车,德胜门走兵车,安定门走粪车,东直门走木材车,朝阳门 走粮车。 "外七",是指外城墙有七门。外城墙系通过永定门的城墙,又称罗城,总长度28公里, 高10米,明朝嘉靖年间增筑。外城墙是内城墙南墙的外围部分,其七门为:永定门、左安 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皇七",是指以天安门城楼两侧为起点的红墙,即皇城,共有七门。皇城城墙的总长度 约为9公里,环绕着紫禁城,共有七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大明门(大 清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禁城四",是指紫禁城有四门。外城之中有内城,内城之中有皇城,皇城之中是紫禁城。 所以,紫禁城是城中之城。紫禁城呈长方型,城墙的总长度为3公里,高10米,共有四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1.汉长安城
关中盆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阻三面而守,东出足以制内, 关中盆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阻三面而守,东出足以制内, 有扼拊亢背之势;当来自西北方面的匈奴、 有扼拊亢背之势;当来自西北方面的匈奴、突厥和吐蕃先后构 成主要威胁时,择都关中还便于抵御外侮, 成主要威胁时,择都关中还便于抵御外侮,向西北开拓疆土
羊肉胡同 交民巷胡 同
最短的胡同:琉璃厂东街东口,桐梓胡同东口到樱桃胡同北口的一条东西走 向的胡同,原称一尺大街,约为十来米长。 最窄的胡同:前门大栅栏一带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为44厘米,仅有供单人 通行的空间。 最古老的胡同:位于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侧的三庙街一带,迄今已经有 九百余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是辽时的建筑遗留,在元建大都城确立胡同 在都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湖北黄陂县盘龙城 商城宫殿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
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 促成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的高潮。
1800*1230 城市总人口 当在30万 当在30万
里坊制 把全城分为若 干个“里”作为居住 区,商业和手工业限 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 “市”中,统治者的 宫殿、衙署占有全城 最有利的地位,并用 城墙保护起来。 “里” 和“市”都环以高墙, 设里门与市门,由吏 卒与市令管理,全城 实行宵禁。
明南京
东西墙9721米,南北 8451米,周围36公里 城墙范围内用地8300 公顷,总加上唐代 后建的大明宫,达 8700公顷。 东市:都会市 71000x 924米 西市:利人市 1031×927米
除了大明宫,唐长安的西内太极宫为朝会大宫,以凹字形平面的宫阙为正门 (承天门),内有太极殿,两仪殿两重殿庭,即唐代的大朝、常朝和日朝,相 当于周制的天子三朝。两仪殿以后还有甘露殿院庭。中轴线左右各有对称布置 的一串院庭,安置宫内衙署,形成一片井然有序的大面积组群。此外,宫内还 有其他殿亭馆阁共36所。太极宫东连东宫,西连掖庭宫,分居太子和后妃 有其他殿亭馆阁共36所。太极宫东连东宫,西连掖庭宫,分居太子和后妃
1 历史沿革—— 新建城市
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在旧城基础上扩建
2 地理地形 3 政治经济 4 功能分区——1统治机构(宫廷,官府),
2 手工业和商业区 3 居民区
5 道路系统 6 防御系统——城郭制度、三道城墙(宫城、皇城、
外城)
7 基础设施
道路——方格网道路系统 绿化 防火——钟鼓楼(报时、报警) 排水
南朝建康城
虽然邻近富庶的江南地区, 虽然邻近富庶的江南地区, 又有大江之险为其屏障, 又有大江之险为其屏障, 足以建都而守其国, 足以建都而守其国,然而 长江巨防毕竟只能“ 长江巨防毕竟只能“固天 所以隔南北也” 所以隔南北也”,适于保 东南半壁江山。 东南半壁江山。
隋大兴城与唐长安城
宇文恺
大明宫
上 课 啦 !
第二章 城市建设
“城”是防御性设施, “市”是交易场所“城”与“市。 结合在一起就是具有商业交换职能的有防御设施的居 民点。
“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三个基本要素: 1 统治机构(宫廷,官署) 2 手工业和商业区 3 居民区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随着三个基本要素发展而不 断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各阶段: 断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各阶段:
粗俗原意被淘汰出局 原名 母猪胡同 后改名 梅竹胡同 时刻亮胡同 高义伯胡同 光彩胡同 奋章大院
文革时政治时髦闹剧 原名 南下洼胡同 景山东街 官房大院 豆角儿胡同 安定门大街 被改名 学毛著胡同 代代红路 红思想大院 红到底胡同 大跃进路
白庙胡同
屎壳郎胡同
黑芝麻胡 同 孔雀胡同
狗尾巴胡同 棺材胡同 粪厂大院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 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 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胜期 相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 宋代及以后的城市模式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
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城市中的居民(包括平民与贵族)仍按氏族关系聚 居,除了从事手工业外,还从事农业,城市仍带有氏族 聚落特点。 原始社会城址,城垣用夯土筑成,技术原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都斟郇,还没有发现 城墙 商代三座都城遗址:早期为郑州商城遗址及河南偃 师尸沟乡遗址;中期为湖北盘龙城遗址;晚期为安阳殷 墟
元大都
“幽燕之地,龙 幽燕之地, 蟠虎踞, 蟠虎踞,形势雄 南控江淮, 伟,南控江淮, 北连朔漠。 北连朔漠。且天 子必居中以受四 方朝觐, 方朝觐,大王果 欲经营天下, 欲经营天下,驻 跸之所, 跸之所,非燕不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