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doc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依据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依据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各位老师好,很荣幸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用好现行统编教材。
2022版课程标准发布以来,老师们在学习实践这个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
比如有老师就提出:低年级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学生识字不多、读写刚刚起步,学习任务类型到底如何选择?如何用好现行教材中的单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呢?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到底怎么提炼和确定,才能保障学习任务顺利而有效开展?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否也需要调整教材的顺序、优化课时、整合相关内容?如何将学习评价贯通学习任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当发现老师们的困惑围绕着学习任务群实施中的系列关键要素提出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如何在教材使用中进一步落实转化,就成为了我们当下一线教师们亟待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多年来一线老师们从为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对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经验。
今天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一、课程标准和现行统编教材的关联(一)2022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先来谈谈2022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我们发现:1.确立了素养型首先是确定了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基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4个方面等9个具体目标表述的。
2.建构了结构化课程内容以三大层次、6个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形态来呈现的,包括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
这也正如困惑中,老师们所提到的学习任务群这一内容组织形态的结构化该如何转化实施的问题。
3.开发了学业质量标准(二)课程标准与现行统编教材的关联以及转化我认为当下要以现行统编教材为基础,尝试以学习任务设计作为教学转化的依据,进而会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相关的要求。
第二点就来谈谈课程标准与现行统编教材的关联以及转化。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使用的现行统编教材是早于2022版课程标准出版的,好在现行统编教材和课程标准在诸多要素上具有内在的关联。
从课程目标来看,统编版教材目标指向清晰,关注学段衔接,着眼于指向素养发展的学生语文关键能力,这与课程标准的素养导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一脉相承的。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其设计理念应该围绕着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展开。
在语文课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首先,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写作和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
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
文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语文课的设计工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浅议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法
教育前沿Jiao Yu Qian YAN摘要: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每一个家庭都关注教育,关注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对于教育方针了解的透彻,对于新的教学理念认真解读。
尊重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层次,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笔者在教学中始终致力于研究新课程标准,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教学,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努力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和语文结合起来,用大语文观去指导教学,指导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实际运用;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把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做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合作者,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去练习,让学生去朗读,让学生去品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把学习的内容和其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语文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教师要俯下身子做好基础教学,从学生的识字教学开始,并且贯穿到阅读教学之中,合理处理教材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把语文教材教活,通过三维目标教学来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
1小学语文课程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程度,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将语文教育确立在公共基础的地位。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上,都需要课程设计来填充,因此,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及其基本技能是理所应当的,同时还应确保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最终启发他们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的完美转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处理,这是备教材,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效,教师还应该备学生,备学生不是在课下一下子就能够了解的,需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在准备教案时深入浅出,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一、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部编教材,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也包括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
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需要老师们增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意识。
(一)国家意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要为社会主流集团培养合格的人才,必然会用社会主流价值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还应体现育人的过程,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信仰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里,体现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
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教育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凭借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因此,部编教材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基本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发挥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第二,革命传统教育。
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如选编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为人民服务》等课文。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
成为 学生学 习的教 材 。特 别 是儿童 活动 区域有 限 ,生活 的
如 在 学 习 《 雨 的色彩 》一 文 时 , 笔者 让 学 生 自己 春
积累也 相对贫 乏 ,教师在 教学 时就 更需要 将教 材 内容 与学 想办法 把课 文读 正确 ,读通 顺 , 自己最喜 欢 的部分 多读 几 生生 活进 行链 接 、拓展 。例如 人教版 语文 第二册 《 丽 的 遍 ,还 可 以把 自己喜欢 的部 分读给 同桌 听,把 读懂 的内容 美
/ 学园地 / 教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0 0 . 9 03 6/ . Sl 17— 8X 2 1. 40 1 q
语 文 教 学如 何 体 现 新 课 标
田翠 语文 是最 重要 的交 际工 具 ,是人类 文 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语 文作 为一 种交 际工 具 ,它主要 培养 学 生运用 语 言的 能
的 愿 望 。 那 么 在 教 学 中 , 笔 者 就 给 学 生 留 一 个 思 考 的 机 习 惯 。 首 先 在 平 时 上 课 时 ,笔 者 总 是 对 听 得 认 真 的 学 生 及
会 ,给 学生 一 个 自主 的空 间 , 然后 再 听 听他 们 的发 现 。
时表扬 ,对听 得不认 真 的学生及 时提 醒 ,把 学生 的积极 性
( 作者单位 :河北省 内丘县幼儿 园 )
2 1 年2 0 0 月上 第4 ( 期 总第 1 o ] 9¥)
技, 网
一
9 — 1
就 为 语 文 能 力 的形 成 引 入 一 泓 微 波 荡 漾 的 清 水 。
己去 读通课 文 , 自己去读懂 课文 ,让他 们会读 课文 。在书
声 中 , 教 师 已不 是 主 导 者 、 支 配 者 ,而 成 为 学 生 阅 读 的 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
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
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
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学会运用课标中的方法,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课标中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标中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课程标准》解读2. 内容: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阅读一篇短文,并写出读后感。
(2)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答案:2. 交流分享: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所学所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情景。
例如,在解读《新课程标准》时,可以通过展示一组学生熟悉的、运用了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方法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实际成效。
详细补充:1. 情景选择: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有趣的阅读素材等,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篇: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
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回想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对孩子们要求的比较严格,然而现在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忽视的是什么,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应该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记。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
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
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
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和很多老师一样,拿到新课标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标的变化,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并且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许是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
先来说说新课标的明显变化: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我们来看第一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中,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第二方面“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新课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三方面“立足生活,实践主线”,2023版新课标,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
在一定程度上把课程做了整合,整合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增项目“梳理与探究”正是语文学习立足于生活的一种表现。
第四方面“主题统整,强调情境”,新课标中强调了用“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把原来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统整为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当中,从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实践。
因此,学习任务群,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次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解读《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解读】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被人们广泛地引用,那么究竟何为理念呢?我想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观念和思想;其次,它还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它实际上是实施语文教育的“总纲领”。
(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课程标准中采用“语文素养”这一名称,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这是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调整和整合的结果与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两层意思: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提 高地 理 课 堂教 学效 果 之我见
一
●毕 锦 芬
、
了解 学生 心理 。 全面 激发 学 生学 习兴趣
的 责任 ; 堂 之所 以没 有生 机 活 力 , 课 变得 如 同一 潭 死 水 、 澜不 波
挑 战欲 望 强 烈 、逆 反心 理强 烈 是 当代 中学 生 普 遍 存 在 的共
三、 加强 地理 课 堂的 实践性 课 堂 教 学不 拘于 教 室 , 以让课 堂 知识 传授 和 实践 活动 相结 可 合, 在应 用 中学 习知识 , 而使课 堂 教学 形式 多样化 发展 。以往地 从
教 师 要不 断 提 高 自 己的 素质 , 括道 德 、 想 、 包 思 业务 及 工 作 素质 , 还 有业 余爱 好特长 素 质。
业 知识 、 尚的职 业素 养 、 高 某一 个特 长 等等 , 这些 都 可成 为 学生 崇
拜的 焦点 。 是 良好 关系建 立 的 条件 。这 样就 可 由 崇拜 到 愿意 和 也
你 接近 , 愿意 上你 的课 , 学效 果 自然会 达到 最佳 效果 。这 就 要求 教
块构 造学说 等 , 大大地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高教学效 果。 这将 提
重 视 朗 读
、
阅读 教学 以“ ” 读 为本。朗读能 发展学 生 物 。在 教学《 傲 的孔雀 》 骄 一文 时 , 先要 求 探 求新 知 的动 力 。 断发现 问题 , 出问题是 不 提
的思维 , 激发 学生 的情 感。学 生 朗读 能力 逐 学生 自 己对 照图文 仔细读 课文 , 然后 让学
姿 态扑面 而来 的 。对 学生 来说 , 个世 界并 不见 得是 统一 的 、 这两 相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以《祖父的园子》为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以《祖父的园子》为例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新课程改革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本次改革中进行了大调整。
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本文将以《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在《祖父的院子》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思路,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教学能力可以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掌握足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可以轻松地领悟课程标准,能够分析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
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明确的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知识,具备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是教师的教学操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整洁的书写水平,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必须得熟练地运用新兴的电子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
以《祖父的园子》这一堂课为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仔细地研究这篇课文内容,教师自己要先对这一课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确立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够进行流利通顺的朗诵。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刘军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
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
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二、重视合作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
结果学生把孔雀的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重视想象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
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研课标,说教材
研课标,说教材今天我解读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记得有人说过:“不看不识君,一看就动心”,当我初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之后,确实是“动心”了。
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四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么,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呢?心动要看行动,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
第一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
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
首先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年段目标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年段。
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
而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
中年级,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抓住文章大意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
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在听人说话时抓住要点来做简要转述。
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研读新课标重新定位新课堂——2022版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近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同时,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参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通过观看专家教授视频、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学习,反复思考,对新课标的内容、变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如何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
一、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六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
与2011版做比较,新增添的内容包含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第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它在教学的方向上,指引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我们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原来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知识性和知识点的解读,而现在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当然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总纲叫做课程目标,当然是立德树人,不光是在语文学科,应该是我们的所有学科都必须以这个作为基础进行。
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没有界定得这么清晰,而这一次的重要内容主题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内容主题。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
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
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一」"与智者同行,是上帝对我的眷顾。
"感谢教办领导给我这次到三门峡培训的机会,让我与这些教育精英有了隔空对话的机会,受益匪浅。
一、释疑解惑,提升了教学能力。
聆听了柳宝珠校长涓涓细流般的教材解说,如同学会了写作文时的列提纲,对二年级课本编排清晰明了,不再如往日教学时的糊里糊涂。
1、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如教学古诗《梅花》,主要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古代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顺应万物,不能逆水而行。
而不是我们教育学生学习大禹不怕艰难困苦、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们在发挥育人功能时,更能准确把握侧重点。
2、如何进行整体书的阅读指导?先让学生认识书。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读书计划。
最好有一个阅读记录手册,让学生的阅读留下一点痕迹。
可以是"和大人一起读"要有分享和交流。
3、如何指导学生写话?二年级上册写话练习的编排有两条途径:一是随机安排在课后练习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练习。
二是教师安排"写话"栏目,指导学生写。
①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
如:带学生去秋游,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落叶的美丽,写《美丽的秋天》。
②写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③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写话④落实基本的写作要求。
阅读整本书和写话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最头疼的问题。
柳校长通过生动的范例让我豁然开朗,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充满了信心。
二、精彩的观摩课,促我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
李静老师的识字教学《杨树之歌》为我打开了一扇识字教学新视窗。
她的识字课那么生动有趣,孩子们可以通过图片直观地认识了各种树,知道了它的名字,并以拍手游戏的方式记住了每种树木的形状,记住了生字。
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会厌倦!张晓娟老师的绘本《犟龟》让我深深折服于她那高超的朗读能力。
例说小学语文课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
例说小学语文课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当今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我们的语文课标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它能指引我们正确的去看待学生,钻研教材,并能够适当的组织教材内容和上课的活动,从而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但是,我们的很多老师不是很重视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对语文新课标的认知只是一知半解。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对新课标的认识并以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谈谈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
一是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
二是,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
三是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
下面,我们以《火烧云》为例来谈谈如何体现上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的。
我们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
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过去的“大纲”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但是这句话在“标准”里改成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
”虽然只是将“语言文字”改成“语文”,但其内涵不一样了。
“语言文字”主要是就这一套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而言的。
“语文”就不同了,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标准”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编写教材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编写语文教材,我们不能只见“语”,不见“人”,我们要从语文与人的发展关系着眼,来考虑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
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
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