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
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
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
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
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
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
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
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
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
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
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
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
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
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篇)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是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范文(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例子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府、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我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一、基本情况xx文体服务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文体服务中心4人,影剧院6人,全部属于自收自支。
已先后成立了xx书画协会、信鸽协会、书画研究会、诗词书画协会和篮球协会。
到目前为止,各协会共有会员322名,遍布全镇各村、各行业。
同时协助文艺骨干成立了楚剧、小品、歌舞等形式一体的的文艺团体xx文工团。
全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面积75平方米,投资6000元,篮球场15个,总投资20元;小型舞台戏台2个,投资6元,文艺体育团体协会4个,人数215个,活动范围镇内外,今年演出演出场次33次,文化中心户8个,总投资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动人数800人次;新增体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黄矶村、庙湾村等12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购买图书、报刊、棋牌等,积极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
白浒镇村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为抓手,前力抓好村级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村级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已建起健身场、篮球场。
今年8月15日还组织了全镇首届“铁牛杯”篮球邀请赛,全镇12支篮球队参加角逐。
在该项村妇联的组织下,每周开展腰鼓表演、太极剑、太极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为我市第二个“周周乐”,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周周乐”。
黄矶村运用村级民兵活动室,经常对外开放,让广大群众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二、主要做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镇采取“三驾马车”齐驱(领导重视、部门协力、群众参与)的办法,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向农村居民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了483份有效问卷。
同时,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涉及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文化设施建设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设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并且有定期的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面临着服务范围窄和设施陈旧的问题。
2. 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村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
举办书画比赛、文化讲座和舞蹈培训等活动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
但仍然存在活动内容单一和覆盖面不广的问题。
3. 传统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例如传统戏曲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然而,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老年人口多、青少年参与度低等问题。
4. 农民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民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仍然存在一些居民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覆盖面也需扩大。
再次,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缺乏后继人才等问题。
最后,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等困难。
五、建议为了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解决偏远地区的文化设施不足问题。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4篇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4篇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
20__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
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
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
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
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
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
20__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电影放映机。
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
20__年共放映数电影2021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
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
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
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
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
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XX 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XX 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
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
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包括对他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了调查。
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和农村文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三、农村文化建设现状1. 文化设施建设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部分农村都建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
然而,农村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缺乏文化设施。
2. 文化活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程度参差不齐。
一些农村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然而,一些农村由于资源匮乏和意识不足,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村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使农民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一些农村也积极开展现代文化的创新,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与挑战1. 资金不足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农村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文化设施,限制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2. 人才匮乏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人才流失和人才培养不足,很多农村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人员,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3.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平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农村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进和创新现代文化,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四篇)
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四篇)篇一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900字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_____年我市成立中共_____市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_____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23—2023年)》,现在据规划完成时间还有一年半。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市政协主席_____、副主席_____带领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深入__县、乡、村实地考察、座谈,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概况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把“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村三户”的文化工作网络格局作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将闲置中小学校舍资源合理整合、新建乡镇文化站用地无偿使用、资金和设备优先拨付等工作精神贯彻到了各县(市)区,保证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推进实施。
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大力推进“文化下乡、文化留乡、文化兴乡”工程,市、县专业剧团、图书馆、电影院、艺术馆、文化馆集中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农业科技信息到乡村。
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科技普及为主要内容的“七彩周末”和“金色田野”等活动,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考察了__县生态展览馆、县富强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长廊,保富村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时中乡共荣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听取了县文体局的汇报,对__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上“五统一”,即:“统一样式、统一面积、统一结构、统一预算、统一招标”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我对某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
调研目的:1. 了解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提出改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成果、媒体报道等,了解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框架和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选择某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农民、村民代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了解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调研结果:1.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a. 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平台,农民参与意识较低。
b. 农村基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c.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资金支持。
d. 农村基层文化传承存在断链问题,传统文化日益衰退。
2.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a.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平台,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例如成立文化委员会,建立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
b. 积极挖掘、开发和利用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例如组织农村文艺演出、乡土剧目推广等。
c. 增加财政投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领域。
d. 加强农村基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展文化教育、培训活动。
例如组织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班、开展农村书院活动。
结论与建议:1. 结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可供借鉴。
2. 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平台;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水平;开展农村基层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注重培养农民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以上是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海丰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海丰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海丰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海丰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海丰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海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推动农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培育乡村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海丰乡村现有的文化资源情况,及了解农民对乡村文化的需求,从而为海丰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步骤1. 调查问卷调研:我们根据调研的目的设计了一份针对海丰农民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农户进行调查。
2.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到海丰的村庄,考察了人文景观、乡村建设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沟通交流。
3. 文化活动观察:我们参与了一些在村庄中举办的文化活动,观察了活动的规模、内容和影响力。
三、调研结果1. 文化资源缺乏:海丰乡村的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缺少具有较高品质和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和场所。
2. 农民需求多样化:调研发现,海丰农民对乡村文化需求多样化,不仅希望能参与到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中,也渴望接触到更多的现代文化形式。
3. 缺乏专业人才支持:海丰乡村由于经济相对滞后,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
在村庄的文化活动和项目中,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指导。
四、建议和对策1. 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海丰乡村需要挖掘和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如传统工艺品展览、民间舞蹈表演等,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
2. 加强对农民文化需求的了解: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农民对乡村文化的需求,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 引进专业人才支持:海丰可以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文化项目提供支持和指导,如聘请专业的文化活动策划师、舞台设施搭建师等。
4.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海丰乡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增设图书馆、艺术展览馆、文化广场等,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体验空间。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篇)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篇)在当下社会,大家渐渐相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一一、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肯定的成果。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旺盛。
通过对调研乡镇的走访了解,详细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从我们调研的乡镇来看,除戴南镇外,其他四镇都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辟有文化活动阵地。
如大邹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茅山镇除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外,还新开拓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周奋乡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夫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
戴南镇目前也已主动规划投资20xx万元筹建将会成为“苏中第一”的镇文化活动中心。
2、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加。
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渐渐增加。
戴南镇分管负责人对我们说:“当经济建设发展到肯定的规模,农夫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
”为此,他们已起先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
周奋是经济薄弱乡镇,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运用。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
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茅山镇每年都搞一次颇具特色的会船节。
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
如茅山镇利用曾唱响中海的“茅山号子”填上新词进行演唱,周奋乡通过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珍宝“西江月”曲牌,并编排了《又唱西江月》节目参与市里演出,获得全市文艺调演一等奖。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阅读相关文献和报道,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农村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现状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传统农村文化逐渐淡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受到冷落;文艺活动和文化设施不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等。
2. 存在问题:a. 传统农村文化的淡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b. 文化活动和设施不足:由于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和设施,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c. 人才培养不足: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缺乏文化人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 发展建议:a. 加强传统农村文化保护: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宣传传统农村文化,激发农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b. 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投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c. 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五、结论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可行的发展路径。
加强传统农村文化保护、支持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发展,以及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书记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一、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
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
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一)数量较少。
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
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
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
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
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
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
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
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
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
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
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
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以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针对农村居民、村干部和相关社区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其次,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美术馆等基础设施,农民和村民无法方便地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娱乐活动。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一些地区虽然有文化设施,但存在着设施老化、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
在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大多数集中在传统节日和文艺演出上,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1.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需要加强管理,定期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3.多渠道提供文化活动。
在农村地区建立文化活动策划团队,多渠道与社区组织、文化机构等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农民的需求和欲望。
五、总结与展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次调研发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逐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文化活动和资源的便利。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了解他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期望;实地走访则是深入到农村村庄,实地了解农村的文化活动和传承情况;专家访谈则是邀请了文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深度讨论和研究。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农村文化正在失传,很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已经濒临失传状态。
2. 农村文化活动少。
很多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居民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缺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3.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四、建议
1.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
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农民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开展相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2.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五、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对农村文化建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为未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探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当地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调研过程调研团队先后前往多个农村地区,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三、调研结果1.文化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农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期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生活。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经济条件不如城市,许多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他们非常渴望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2)文化教育。
许多农村家庭欠缺对子女的良好教育,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
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加强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文化遗产。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由于缺乏宣传和保护,许多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农村群众希望有更多的措施来保护和宣传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农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2.文化现状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1)文化设施缺乏。
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很少,而且大多数建设较为简陋,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2)文化教育不足。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很多孩子不能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低;(3)文化产业欠缺。
文化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方式,但在农村地区并不普及。
3.建议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2)加强文化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
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
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
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深入联系点市教育局、兴高能源进行了调研。
结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谈讨论的情况,总的来讲,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同时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有泽州县和阳城县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和高平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0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200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
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07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9255万元,同比增长59.68%,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
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缓解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
2008年10月份,正式启动文化低保工程,4个月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付160余万元,为300个贫困村送电影3600场,送戏104场,建立农民书屋35个;累计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购书补助卡29806张,为贫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送图书56000册,全市近20万群众开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目前,县级两馆建设初见成效,沁水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陵川县文化活动中心(两馆合一)主体工程已完工,阳城县图书馆已经立项,城区、泽州县的两馆建设均已列入重要议程。
2008年,全市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
全市40%的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
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0多个,藏书100余万册。
同时,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率和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力。
就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和西牛庄村、西沟村、苏庄村来讲,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建设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一是同节庆活动相结合,如陵川县的红叶节、泽州县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县的柳宗元文化节、高平市的炎帝文化节、城区的白马禅寺祈福节等,打造了文化品牌。
二是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年春节、元宵节,市区和各县都要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杯民间艺术擂台赛、泽州县的八音会擂台赛、高平市西牛庄村、苏庄村、姬家山村的春节文艺演出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
西牛庄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发挥了农民文化主体作用。
在送文化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视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集市、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
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八音会、手工艺品、根雕、石艺、个体放映队、农民书屋等文艺团体。
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帮助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开展了特色文化村评选,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222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大专以上的只有不到4%。
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
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不平衡,城区只有190平方米,泽州县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阳城县2031平方米,沁水县在建,陵川县400平方米;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只有阳城县达到了国家最低评估标准。
84个乡镇(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除2008年新建改建的32个外,其余的均不达省定标准,其中有一半文化站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全市2337个行政村(居委会),60%的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
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产品供应不足。
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
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
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薄弱。
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
比如泽州县,1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第五,农村文化发展失衡。
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建设差异较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六,文化体制机制缺失。
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没有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农村文化投入缺乏规定性的制度保证,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第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
总的目标要求,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
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0年,县级两馆应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全部达到省定目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应扩大数量、提升档次,有效扭转我市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
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
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
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
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
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发展一批八音会、小剧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
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第四,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推动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联动对接。
在创建内容上,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治理五乱(乱倒垃圾、乱倒粪便、乱贴广告、乱设摊点、乱建房屋)、推动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达到六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街道明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适化),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十星级文明户、乡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创建活动,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儿童禁毒禁赌会等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创建要求上,突出群众得实惠,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政务、法治、人文、市场、生活、生态六大环境建设向农村延伸,使农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