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乡村文化振兴情况分析
一、引言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情况,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合适的建议。
二、方法
1. 访谈:我们选择了多个乡村地区的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文化的传承情况、乡村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村民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等。
2. 调查问卷:我们在不同乡村地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其中4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主要探究了乡村居民对于乡村文化的认知程度、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文化振兴的期望等。
三、调研结果
1. 乡村文化传承情况
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约有50%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文化的传承情况不足,主要是因为年轻一代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且缺乏相关的传承机制和资源支持。同时,约有
30%的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一些优秀的村民具备丰富的传统文
化知识,并积极传承给下一代。
2.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程度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乡村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较低。约有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家乡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乡村
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到位。然而,约有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等,吸引了一定的参与。
3. 村民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对乡村文化振兴持积极态度,并且提出了一些期望和需求。受访者普遍认为加大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是关键,包括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设立专门的文化展览馆以及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等。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摘要:
中国的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乡村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文化逐渐衰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生活。为了推动乡村发展,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和目的
1.1 调研背景
乡村文化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城市化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面临严峻挑战。
1.2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问题,找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之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乡村发展和保护乡村文化。
第二部分:调研方法和内容
2.1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人们对乡村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对乡村文化发展的看法,实地访谈主要针对乡村文化的相关组织和乡村居民,了解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需求。
2.2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问题、乡村文化保护和振兴的措施、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
第三部分: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问题
3.1 乡村文化的现状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面临着严重衰退的情况。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年轻一代更是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手艺人减少或失传,乡村文化的根基逐渐松动。
3.2 乡村文化面临的问题
乡村文化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乡村的教育资源缺乏,无法培养年轻人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其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年轻人的流失,乡村文化没有传承者;再次,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乡村文化无法得到保护和振兴。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第1篇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就概述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文化网络、文体设施基本健全
据调查,全市20个镇区全部建有文化机构。镇文化服务站、文体健身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332个行政村中,除了村村建有村文化室和村农家书屋外,全市投资20xx多万,已使每村都建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的休闲活动中心,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文体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同时,文化部门还拟定了《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和《文化志愿者管理意见》,招募了418名农村文化志愿者,缓解了基层有阵地无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正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投入主体逐步由单纯公办向公办、民办、个体办方向转变。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益。
(二)公益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为载体,不断创新公益文化活动,使城镇文化向农村渗透。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也初显成效,大多数镇村基本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各镇文化站全年开放不少于200天,能正常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多项活动。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书平均不少于1000册,每天接待读者50人次以上。基本达到镇每月、村每季一场文化活动,平均每阵地每月接待群众均在200人次以上。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剧团118个,被各镇村聘为文艺宣传队,常年为百姓演出,年均演出20xx0多场,观众累计达600多万人次。市文化部门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4400多场次,图书流动服务点遍地开花。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已成为文化惠民的经常性活动。常年不断的公益文化活动让农民的生活渐趋丰富多彩,文化公益活动改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拉动了农村的文化消费。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一、引言
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包括对他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和农村文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三、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 文化设施建设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部分农村都建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然而,农村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缺乏文化设施。
2. 文化活动开展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程度参差不齐。一些农村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然而,一些农村由于资源匮乏和意识不足,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村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使农民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一些农村也积极开展现代文化的创新,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与挑战
1. 资金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农村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文化设施,限制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2. 人才匮乏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乡村文化振兴情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了实施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际情况,本次进行了相关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当前情况。
2.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就和问题。
3.寻找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乡村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乡村文化振兴的认知、期望和评价。
2.实地访谈: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项目、活动和发展计划等。
四、调研结果
1.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调研显示,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例如,有的地区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和比赛,有的地区进行文化节庆和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一些地区通过开发文化产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例如,有的地方依托独特的风景和历史人
文资源,开发了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创造了就业机会。
3. 意识提升还需加强:虽然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农民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此外,一些地区的文化设施和资源管理不够规范,限制了文化振兴的发展。
4. 合作共享逐渐成为趋势: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开始推行合作共享的模式,通过协作,在资源共享、项目合作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种合作共享的模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四篇)
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四篇)
篇一关于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900字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_____年我市成立中共_____市
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_____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五年规划(2023—2023年)》,现在据规划完成时间还有一年半。为
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市政协主席_____、副主席
_____带领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并深入__县、乡、村实地考察、座谈,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概况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把“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村三户”的文化工作网络格局作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将闲置中小学校舍资源合理整合、新建乡镇文化站用地无偿使用、资金和设备优先拨付等工作精神贯彻到了各县(市)区,保证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推进实施。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大力推进“文化下乡、文化留乡、文化兴乡”工程,市、县专业剧团、图书馆、电影院、艺术馆、文化馆集中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
农业科技信息到乡村。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科技普及为主要内容的“七彩周末”和“金色田野”等活动,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主要在于法治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1)
为了进一步推动例子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府、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我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一、基本情况
__文体服务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文体服务中心4人,影剧院6人,全部属于自收自支。已先后成立了__书画协会、信鸽协会、书画研究会、诗词书画协会和篮球协会。到目前为止,各协会共有会员322名,遍布全镇各村、各行业。同时协助文艺骨干成立了楚剧、小品、歌舞等形式一体的的文艺团体——__文工团。
全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面积75平方米,投资6000元,篮球场15个,总投资20元;小型舞台戏台2个,投资6元,文艺体育团体协会4个,人数215个,活动范
围镇内外,今年演出演出场次33次,文化中心户8个,总投资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动人数800人次;新增体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黄矶村、庙湾村等12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购买图书、报刊、棋牌等,积极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白浒镇村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为抓手,前力抓
好村级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村级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已建起健身场、篮球场。今年8月15日还组织了全镇首届“铁牛杯”篮球邀请赛,全镇12支篮球队参加角逐。在该项村妇联的组织下,每周开展腰鼓表演、太极剑、太极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为我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现状和发展趋势,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结果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类型齐全,但建设相对薄弱
调研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类型齐全,如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室、博物馆等,但建设相对薄弱,存在设施老化、管理混乱等问题。
(2)农村文艺活动丰富,但活动缺乏规范
农村文艺活动如影视展播、群众音乐舞蹈、书画等丰富多样,但机构管理和活动规范化存在缺失。
(3)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开展缓慢
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仍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规范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此外,人才的流失现象也不容小觑。
2.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仍在于基础建设,而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比例较低,为形成留人用人的环境带来了不小挑战。
(2)管理和运营模式缺失
农村文化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缺失,导致设施的使用率低,设施老化等问题。
(3)文化人才储备不足
文化人才的培养极度依赖城市资源,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文化教育课程和教学人员。
三、建议和措施
(1)重塑农村文化生态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注重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明确农村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统筹解决农村文化发展与其他社会建设的协调和结合问题。
(2)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应大力拓展农村文化设施投资渠道,鼓励有关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机构和社会组织,增加投资,扩大资源,并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补贴与扶持。
农村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农村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特编写本自查报告。
二、自查内容
1.文化设施建设
- 规划文化设施的布局,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 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 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如何?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 过去一年内,我们举办了哪些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 这些活动是否得到了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
-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3.文化队伍建设
- 农村是否有专业的文化队伍,如文艺团体、书法、舞蹈、音乐等?
- 这些文化队伍的组成、水平和活动频率如何?
- 文化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是否得到了重视?
4.文化产业发展
- 农村是否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措施?
- 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 文化产业发展是否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自查结果
1.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 文化设施的布局基本符合实际需求,但有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设施不足的情况。
- 大部分文化设施的质量还可以,但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设施较为简陋。
- 文化设施的使用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设施的认知和使用意愿。
2.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情况
- 过去一年内举办了一些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但参与人数较少,活动效果一般。
-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冷落。长期以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缺失、文化素质低下、文化传承缺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状况,找出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目标农村地区的居民、官员、文化组织等人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文化建设现状,对文化设施和活动的需求和愿望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范围与对象研究范围:目标农村地区研究对象:农村居民、官员、文化组织等
五、研究内容与结论1. 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
题(1)公共文化设施缺失。目标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公共文化
设施如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等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是这些设施在当地却缺失严重。(2)文化活动缺乏。在目标农村地区,虽然有一些文化活动,但整体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无
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3)文化素质低下。由于长期缺乏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支持,目标农村地区的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人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文化教育。(4)文化传承缺失。目标农村地区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多种原因,文化传承并不完全,这使得当地文化底蕴逐渐流失。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新时代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了解农村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我们开展了一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研所涉及的对象为四川省某市下辖县的农村地区。调研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设施、文艺活动、文化队伍、文化传承和保护五个方面。
三、调研情况
1. 文化设施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普遍缺乏。虽然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文化设施的建设速度缓慢。大多数乡村只有简陋的文化广场,文化室的设施和硬件条件均比较落后。此外,文化设施的管理也亟需加强,部分文化设施存在使用不规范、设施破损等问题。
2. 文艺活动
农村地区的文艺活动种类丰富,但是普遍缺乏特色和个性化,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大多数活动只
有少数群体参与,很难真正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此外,文艺活动的质量也亟需提高。
3. 文化队伍
农村地区的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着薄弱的问题。文化工作者数量少,管理不规范,文化队伍缺乏人才和领军人物,使得文化队伍的建设面临较大的困难。
4. 文化传承和保护
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村庄的文化传承近乎断掉,甚至大部分乡村都已经淡忘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协调解决资金难题,加快建设农村文化设施。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一、概述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文化
需求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在
省农村地区进行,并针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馆以及农村图书馆
进行调查。
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1.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
在调查的120个村庄中,有80%的村庄建设有文化活动中心,但约有40%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施较为简陋,存在设备老化、场地狭小、空调、音
响等设备缺乏等问题。
2.功能利用情况
大多数村庄的文化活动中心主要用于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如舞蹈、电影放映、歌唱比赛等。但少数村庄把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村民聚集、开展
集体活动的场所,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乡镇文化馆
1.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
调研发现,在乡镇层面,文化馆的建设相对较好,普遍有一定规模的
场馆。但也有一些乡镇文化馆存在管理不规范、设施陈旧、维护保养不到
位等问题。
2.功能利用情况
大多数乡镇文化馆面向公众开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供群众参与,如书画展览、戏曲表演、文化讲座等。但也有少数乡镇文化馆只能在部分
时间对外开放,限制了农民的参与度。
四、农村图书馆
1.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仍然有一些
图书馆规模较小,图书资源不足,特别是缺乏农业、科技、经济等专业书籍。
2.功能利用情况
近年来,农村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得到了拓展,除了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开展了农民培训、阅读推广等活动。但也有一些农村图书馆受到读
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基于对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调研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情况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已有的文化场所的利用,配置更多适合当地文化需求的资源和设施。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然而,由于资源的缺乏和管理的不到位,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现状,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为了准确了解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 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的文化场所,包括图书馆、文化站、文艺室、美术馆等,向工作人员和村民了解了资金投入、设施设备、文化活动等情况,并对参观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文化场所的满意度和需求。
2. 对比分析:我们还对比了各地文化场所的建设情况,
以及城市和农村文化场所的发展差异,从中找到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调研结果:
1. 目前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投入较少,设施设备落后。
农村地区的文化场所鲜有新建,大多只是对原有的场所进行改造而成。对于新建的场所,投入不足,设施不够完善,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和更新的成本也不断增加。
2. 农村文化场所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不足。一
些农村文化场所的资源配置缺乏考虑对当地的适应性,大量资源被浪费,服务能力不足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以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针对农村居民、村干部和相关社区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其次,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美术馆等基础设施,农民和村民无法方便地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娱乐活动。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一些地区虽然有文化设施,但存在着设施老化、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在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大多数集中在传统节日和文艺演出上,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
1.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于农村文化基
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需要加强管理,定期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3.多渠道提供文化活动。在农村地区建立文化活动策划团队,多渠道
与社区组织、文化机构等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农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联系点市教育局、兴高能源进行了调研。结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谈讨论的情况,总的来讲,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同时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
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泽州县和阳城县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和高平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0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200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07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9255万元,同比增长59.68%,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缓解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2008年10月份,正式启动文化低保工程,4个月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付160余万元,为300个贫困村送电影3600场,送戏104场,建立农民书屋35个;累计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购书补助卡29806张,为贫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送图书56000册,全市近20万群众开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县级两馆建设初见成效,沁水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陵川县文化活动中心(两馆合一)主体工程已完工,阳城县图书馆已经立项,城区、泽州县的两馆建设均已列入重要议程。2008年,全市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全市40%的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0多个,藏书100余万册。同时,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率和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和西牛庄村、西沟村、苏庄村来讲,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建设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一是同节庆活动相结合,如陵川县的红叶节、泽州县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县的柳宗元文化节、高平市的炎帝文化节、城区的白马禅寺祈福节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年春节、元宵节,市区和各县都要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杯民间艺术擂台赛、泽州县的八音会擂台赛、高平市西牛庄村、苏庄村、姬家山村的春节文艺演出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西牛庄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发挥了农民文化主体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视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集市、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八音会、手工艺品、根雕、石艺、个体放映队、农民书屋等文艺团体。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帮助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开展了特色文化村评选,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
222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大专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不平衡,城区只有190平方米,泽州县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阳城县2031平方米,沁水县在建,陵川县400平方米;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只有阳城县达到了国家最低评估标准。84个乡镇(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除2008年新建改建的32个外,其余的均不达省定标准,其中有一半文化站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全市2337个行政村(居委会),60%的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比如泽州县,1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
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第五,农村文化发展失衡。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建设差异较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六,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没有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农村文化投入缺乏规定性的制度保证,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