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pptx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78723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9.png)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方法: 结合文章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归纳)
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做事不 能急于求成。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 螂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 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 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掘株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 )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 (4)童子方欲弹黄雀( )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3.下面句子中的“其”分别代指的事物。 其上有蝉( ) 曲其颈( ) 举其颈( ) 4.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 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 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 以不翻译。
例: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注意:补 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声音)。
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
4.路转溪桥忽见。
“见”通“现”
1.一字多义
一人虽听之。 ( 指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天鹅 ) 虽与之俱学。( 指前一个人 )
在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叫做一字多义。
道 ①说,讲 ②道义 ③道路 ④方法
会在大雨,道不通( ③ ) 伐无道,诛暴秦( ② ) 策之不以其道( ④ )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 )
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做事不 能急于求成。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 螂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 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 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掘株也。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 )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 (4)童子方欲弹黄雀( )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3.下面句子中的“其”分别代指的事物。 其上有蝉( ) 曲其颈( ) 举其颈( ) 4.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 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 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 以不翻译。
例: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3.“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注意:补 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声音)。
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
4.路转溪桥忽见。
“见”通“现”
1.一字多义
一人虽听之。 ( 指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天鹅 ) 虽与之俱学。( 指前一个人 )
在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叫做一字多义。
道 ①说,讲 ②道义 ③道路 ④方法
会在大雨,道不通( ③ ) 伐无道,诛暴秦( ② ) 策之不以其道( ④ )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 )
六年级下册语文训练课件-14 文言文二则 (共23张PPT)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训练课件-14 文言文二则 (共23张PPT)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537b902f60ddccda38a0b0.png)
守株待兔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无论有多困难,都坚强地抬头挺胸,人生是一 场醒悟,不要昨天,不要明天,只要今天。活 在当下,放眼未来。人生是一种态度,心静自 然天地宽。不一样的你我,不一样的心态,不 一样的人生活在人类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 以是高枕无忧,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永远的一帆 风顺,但是,遇到挫折没关系,应该打起精神 ,善待一切,安安静静的能够坦然的面对,你
14 文言文二则
③ ②
③ ①
C
因为
不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 好吗? 说:不是这样的。
认为
离
正午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 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谁
你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对比
孟子·告子上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 与? 曰:非然也
B
列子·汤问
一天中太阳什么时 候离人们近
视觉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也
日 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触觉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
善于质疑,喜欢探索 A
B
撞到
得到, 扭断了脖子而死。
于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农具,天 天 守在木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2220127c1cfad6185fa7aa.png)
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
“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
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
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
我不行礼。”
2021精选ppt
18
——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酒——宴—)。—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守__信____ 品德
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2021精选ppt
6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 (4)守信
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瞳子:瞳
人,瞳孔中的人像202。1精选ppt
11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尝月下戏( )( )
(2)人语之曰( )
(3)不然( )
(4)无此,必不明。(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021精选ppt
12
【译文】
个,一定看不见。 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他没有正面直接
回答,而是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 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机智巧妙地回答 了别人的问题。
2021精选ppt
14
•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 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 “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 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 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 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
式不同的一项是(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小古文专项阅读 重点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小古文专项阅读 重点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72ae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8.png)
爱的老师,是您,引 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是您,_______ ____劝__勉__我__们__在__取__得___成__绩__时__不__要__骄__傲___________; 是您,____鼓__励__我__们__在__遇__到__困__难__时__不__要__气__馁______。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第2课时 主题素养特训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憧憬未来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 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
B.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情感。 C.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歌唱的对象也是诗人自
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激励。
【注释】①智:同“知”,知识。②致:送来。③ 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⑥校:同 “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 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群下
(1)
(2)
置 (3) 称 (4)
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群下 (2) 咸莫能出其理
4. 如果用一句格言诠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合适的是( C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C. 言必信,行必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依依惜别 重点习题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课后练习
第1课时 语基素养专训
《给老师的一封信》:感恩老师
4.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窗外的栀子花又盛开了”这处环境描写衬托出
作者兴奋、得意的心情。
第2课时 主题素养特训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憧憬未来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 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
B.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情感。 C.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歌唱的对象也是诗人自
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激励。
【注释】①智:同“知”,知识。②致:送来。③ 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⑥校:同 “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 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群下
(1)
(2)
置 (3) 称 (4)
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
群下 (2) 咸莫能出其理
4. 如果用一句格言诠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合适的是( C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C. 言必信,行必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依依惜别 重点习题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课后练习
第1课时 语基素养专训
《给老师的一封信》:感恩老师
4.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窗外的栀子花又盛开了”这处环境描写衬托出
作者兴奋、得意的心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ppt精品课件-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 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ppt精品课件-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 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ec8b9baa00b52acfc7ca7a.png)
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3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
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 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 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 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 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 古义: 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 穷尽。 今义: 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3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
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 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 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 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 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 古义: 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六 年 级 下 册 语文pp t精品课 件-小 升初专 项训练 ——文 言文 p p t【部 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归类复习古诗文阅读(共24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归类复习古诗文阅读(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7887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3.png)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卜算子”是词牌名。( √ ) 2.《出塞》和《凉州词》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 是边塞生活。( √ )
三、诗海泛舟。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 D )。 A.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题型训练】 一、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在六年 的学习中,你一定积累了很多首古诗词吧?试试看, 你能根据要求把古诗词写正确吗? 1.刘禹锡的《竹枝词》一诗中,含有反义词的两句 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 的生活情趣,集中表现“渔夫乐而忘归”的一句 是: 斜风细雨不须归 。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乞:求,讨
予:给予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
冻还远着呢。你为什么(还)要赶走那只猫呢?
3.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
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在鱼与熊
掌不可兼得时,要有取舍。
1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方法
六下 D.白草红叶黄花
3.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 景物中透着冷清萧瑟的氛围,着力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冷寂。 B.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是写空中一群哀鸣的鸿雁,增 添了秋日的凄凉感,“一点”说明远、高,“影下”说明 速度快。 C.最后两句作者用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 多层次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色,使整个画面 充满了诗意。 D.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透露出当时的 社会环境,可是摆脱这些,再看着明朗的秋日又分明有着 无限的美好与活力。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289d564a7302768f99393f.png)
8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 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着马 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资用,即 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课外文言文阅读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13
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
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6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1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 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着马 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资用,即 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课外文言文阅读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13
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
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6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1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专项练习 文言文 PPT课件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专项练习 文言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e7e87ab14e852458fb57e1.png)
意蕴美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意蕴美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 代“正史”所传承 ◎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文之美
精炼美 节律美 意蕴美Biblioteka 课外拓展⑤句首语气词。
精炼美
◎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 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现代汉语词典》:①荒唐的,不合情理的;②出生,生日。 《古代汉语词典》:①大言、虚妄;②大;③出生;④欺诈;
⑤句首语气词。
节律美
①选自《诗经·小雅》。薇,植物名。 ②[昔]从前,指出征时。 ③[往]指当初去从军。 ④[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⑤[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⑥[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⑦[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节律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人谈读书》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
节律美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走进文言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春秋·孔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汉·司马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六年级上册优秀课件-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优秀课件-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afc6ab83c4bb4cf7ecd19c.png)
阅读文段示例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 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分析读这篇文言文,我们应马上与揠苗助长的故事结合起来, 知道是描写的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故事。结合这则寓言故事,我 们也就能明白这段古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3.做好必要知识储备
小学阶段较为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 乎、然、焉、何、夫、尔,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 其、而、以、于五个。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 “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 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
二、成语故事与文言文
我国语言文化宝库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多是四个 字,却有着生动的历史故事衬托和深刻的哲学意义。“高山 流水”、“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程门立雪”、 “胸有成竹”等。把文言文学习与成语故事结合起来,由易 到难,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
知识点回顾
文言文断句方法
弄通文意 借助对话标志 借助虚词 文言文断句方法 借助名词、代词 借助关键动词 借助语法结构 利用总分关系 借助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 利用对称句式
下次课见!
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 度有关 ,如果 平均密 度小于 临界值 ,它就 会永远 膨胀。 如果平 均密度 大于临 界值, 宇宙就 会坍缩 。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 某种看 不见的 暗物质 ,它的 引力足 以把高 速旋转 的星系 牢牢抓 住,不 至于使 这些星 系或星 系团飞 散开去 。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堂PPT)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4e0b4e50e2524de5187ee0.png)
文言文阅读
1
句 读(dòu)
2
考点
实词、虚词意思 翻译 主旨(评价人物、作者观点、揭示道理)
3
现代词语解释方法:
1.扩展法。如:羞愧--感到羞耻和愧疚。 2.近义词反义词法。 如:模糊--不清晰 3.联系上下文解释。如:书信成了我俩沟通心灵的桥梁。
4
答题技巧
文言词语解释方法: 1、课文迁移法 例:其里之富人见之 其:代词,这个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代词,他,他的
11
三、“乎”的用法 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乎:句末语气词,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介词,相当于“于”,在
12
四、“者”的用法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者:代词,……的人(物,事) 2、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表停顿,无义
13
五、“以”的用法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介词,用。 2、以一饭为节。 以:介词,把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动词,认为。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介词,因为
5
2、成语印证法
例:1).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草木皆兵、节衣缩食
皆:都;节:减少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
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名:说出。
6
3、组词推断法
例: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诲、教导 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
7
4、古今对照法
例: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老婆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8
5、语境推断法
例: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陷:刺穿。 例: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拉。
1
句 读(dòu)
2
考点
实词、虚词意思 翻译 主旨(评价人物、作者观点、揭示道理)
3
现代词语解释方法:
1.扩展法。如:羞愧--感到羞耻和愧疚。 2.近义词反义词法。 如:模糊--不清晰 3.联系上下文解释。如:书信成了我俩沟通心灵的桥梁。
4
答题技巧
文言词语解释方法: 1、课文迁移法 例:其里之富人见之 其:代词,这个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代词,他,他的
11
三、“乎”的用法 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乎:句末语气词,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介词,相当于“于”,在
12
四、“者”的用法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者:代词,……的人(物,事) 2、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表停顿,无义
13
五、“以”的用法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介词,用。 2、以一饭为节。 以:介词,把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动词,认为。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介词,因为
5
2、成语印证法
例:1).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草木皆兵、节衣缩食
皆:都;节:减少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
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名:说出。
6
3、组词推断法
例: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诲、教导 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
7
4、古今对照法
例: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老婆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8
5、语境推断法
例: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陷:刺穿。 例: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拉。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7f72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3.png)
2 “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 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__岳__飞__撕__开____ __衣__裳__,__把__后__背__给__何__铸__看__,__有__ “__尽__忠__报__国__”__四__个__大__字__,__字__迹__ __深__入__肌__肤__里____。结合“资料袋”,你对这句话的感受是 __在__母__亲__的__教__导__下__,__岳__飞__把__“__尽__忠__报__国__”__铭__记__在__心__,__并__以___ __实__际__行__动__践__行____。(8分)
人物。请帮天天完成下面图表。(9分)
事情
表现
王戎心里可能这样想:(3)_示__例__:
(1)_其__从__子__婚__ 与一单衣
我__家__的__李__子__太__好__吃__了__,__要__是__卖__给__
女适裴,贷钱 戎色不悦。女遽 别__人__,__别__人__用__我__家__李__子__的__种__子__拿__
三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19分)
姜从树生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 “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 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选自《雪涛小说》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12分)
四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20分)
尽忠报国(节选) 桧①遣使捕飞②父子证③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 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④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 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⑤阅实无左验⑥,铸明其无辜。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桧:人名,指秦桧。②飞:指岳飞。③证:查证。 ④鞠:审讯。⑤既而:不久。⑥左验:证人、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翻译下面句子。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2、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 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2、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 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 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 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 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七、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 伯牙绝弦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 钟子期 是 伯牙 的知音,从“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知音难觅 。 3、高山流水比喻 知音 ,人们把知音比作 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有共同语言 的人。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 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 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 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 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 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 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 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 它 们)是害怕狐狸.
二、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 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翻译下面句子。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 言的思想意义。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 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 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一寸光阴不可轻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 ,无自信也。”?
1
一寸光阴不可轻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 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 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四、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 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翻译下面句子。
六、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 2、《刻舟求剑》中体现寓意的一句话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事告诉人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 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翻译下面句子。 唯 其 言 之 时 也 。 只 有 在 切 合 时 机 的 情 况 下 说 话 才 有 用 . 2、从某一个角度概 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因为他不会灵活的处理问题,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规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 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 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 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