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种植管理技术优选稿

合集下载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交流发言稿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大姜种植管理技术。

大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大姜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大姜的生物学特性大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属于姜科姜属。

它原产于我国南部,具有喜温暖、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

大姜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10个月左右。

在生长过程中,大姜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二、大姜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要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2. 种姜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种姜。

将种姜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3. 种姜的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4月,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播种前,将种姜切成小块,每块带2-3个芽眼,芽眼朝上,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

4. 覆土与浇水: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厚度约1厘米。

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大姜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1. 浇水:大姜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初期,可每隔3-5天浇水一次;生长中期,可每隔7-10天浇水一次;生长后期,可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

在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次数。

2. 施肥:大姜对肥料需求较高,一般采用基肥、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猪粪等,每亩施用量为3000-5000千克。

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生长中期和后期各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施用量为20-30千克。

3. 病虫害防治:大姜易受病害和虫害的侵害。

常见的病害有姜瘟病、姜疫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姜螟、姜蛆等。

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可促消化、解油腻、活血祛湿、温脾暖胃、醒酒清神。并具有防眩晕、止呕 吐、清除体内沉淀、轻缓身体负重、美体养颜等效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这是我国民间 常流传的话。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1、效益——“姜二代”“姜你军”
生姜作为高产作物,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0斤左右,种植收益比其他蔬菜类产品更有优势。 尤其是近几年,生姜种植户收益都很不错,例如,2014年种植户的平均利润就达到4.40 元/斤,2019年9月精品姜价格在4.6元/斤。现在精品姜在4.8元/斤,从目前的行情来看, 农户亩收益也能达到9000-13000元
盛长后期 30%
幼苗期 14%
幼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较少。 三股杈期以后(旺盛生长期),植株
盛长中期 21%
盛长前期 35%
生长速度加快,分杈数量增加,叶面积 迅速扩大,根茎生长旺盛,因而需肥量
迅速增加。
施肥技术
大姜施肥原则
1、”足“施底肥,足施生物有机肥 2、”轻“施壮苗肥,防治苗期旺长 3、”重“施开杈肥,三股杈期后用肥增多 4、”巧“施膨大肥,采收前1—2月施高钾肥 5、”补“施叶面肥,全程补喷叶面肥
•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CONTENT 目录
P1 大姜的独特魅力
P2 大姜的种植管理技术
P3 大姜的施肥技术 P4 大姜的病虫害管理
一、大姜的独特“魅力”
“菜中之祖”
生姜供食用和药用的部分为其根茎。根茎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 物、蛋白质、 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脂褐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
二、大姜种植管理过程
大姜根系
姜属浅根系作物,肉质根吸收能力弱,根系不发达。姜根分为纤细的吸收根和 粗短的肉质根。吸收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肉质根起贮藏养分和固定作用。

生姜的种植技术

生姜的种植技术

生姜的种植技术第一篇:生姜种植技术(一)生姜是一种常见的香辣调味料,也是中药材之一,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止咳化痰等功效。

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栽种,是一种喜温怕寒的作物,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生姜的种植技术。

一、土壤要求生姜适宜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壤质土,最适宜的土壤是深厚、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或黑土。

在栽种前应进行深翻、平整,并添加充足的有机肥料和磷酸钾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性。

二、生姜种植时间生姜适合在气温稳定在16℃以上,春季到秋季播种。

在南方地区,一般在2月底至4月初为佳,而北方地区则应等到气温稳定在18℃以上,才能进行栽种。

三、生姜种植方法1. 翻耕与平整:进行种植前,需进行整地翻耕,翻深20~25公分,平整化土。

2. 制种:将种姜晾晒于空气流通处,晒干后,与农家肥一起搭配压实培育于坑沟中,灌足水分,3~5天左右出苗。

出苗后,可以将新发的嫩芽稍微压一下,帮助芽体分散。

3. 下薄膜: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可以在种植后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薄膜,有助于保湿、保温,同时能压实土壤,提高养分含量。

4. 转运:到了适宜生长的时期,可以上山摘检,再次挑选未生长势弱的分生姜转栽植。

5. 施肥:生姜的生长速度很快,需经常施肥,每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多用有机肥料,如鸡粪、豆饼等。

四、生姜的管理1. 保持湿度:生姜生长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支持,水分不足会影响姜根的生长和产量。

2. 管理温度:生姜喜温,热量充足可以加速生长,应适当控制湿度和温度,同时注意通风,避免病虫的滋生。

3. 除草控害:生姜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除草和害虫的控制,以防害虫危害和带来疫病。

4. 定时摘芽:生姜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长出新的芽体,需要定时进行摘除,才能保证生姜的营养质量和产量。

以上就是关于生姜种植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文章将继续介绍生姜的种植注意事项和病虫防治方法,敬请期待!。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癞皮病”是姜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主要由根结线虫引起。
一、农业措施
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姜种播种前一周,沟施绿力 元生物菌有机肥(100公斤/亩),通过生物菌有 机肥的改土沃土作用,创造不适宜线虫生活的环 境,减少大姜癞皮病的发生。
姜种播种时,宜选无病无虫的种姜。 大姜栽培期间,每半月随水冲施“发根力”,补
三要追好“断奶肥”。
该时期,正值大姜根系下扎生长,茎叶开始
分枝时期,需及时追施“断奶肥”,促根 提苗,为培育壮棵打下基础。可用“发根 力”随水冲施,10天1次,既能提高肥效, 又可通过“以菌抑菌”的作用,预防大姜 苗期茎基腐病(大姜“烂脖子”)。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植保篇
如何有效防治大姜“癞皮病”?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篇
大姜催芽
大姜催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其产量、 品质的高低,那么,如何做好大姜催芽呢?
催芽前的准备:主要是做好一掰 二浸三晒的工作。
一掰姜种
按照1斤姜种分5—6小块的原则进行均匀掰 姜种,但注意每一小块上至少要保留1个完 整的休眠芽,以备催芽之需。
二浸姜种
把已掰好姜种放在筐内,分批分次,进行浸 种(海星有机钙800倍喷施+阿维菌素1500 倍),可杀死姜种所携带的病原菌、根蛆 及线虫,保证芽齐芽壮。
大姜“截虫子”
每年的“三伏天”下,高温、多雨逐渐增 多,对于防治该虫带来困难,主要是因为 姜农用于防治该虫的药剂不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短。再加上害虫已对药剂产生了抗 药性,因此,防效较差。据了解,一些姜 农每隔3天就打一遍药,仍难以达到理想防 效。
大姜“截虫子”防治方法
若姜田内大姜“截虫子”已普遍发生,且虫体较 大,需先喷施甲维盐进行防治,隔5—7天后,再 喷施杜邦康宽(5毫升/袋,兑30斤水)进行预防 即可。

大姜管理方案

大姜管理方案

大姜管理方案引言大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一种常见的食药兼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管理大姜种植过程,提高产量和质量,本文提出了一套大姜管理方案。

方案一:土壤准备1.大姜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酸碱适中的土壤中。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情况。

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土壤调理。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调整土壤营养平衡,并改善土壤结构。

3.在耕地前,进行杂草清除和翻耕。

确保土壤表面光滑,便于大姜的生长和管理。

方案二:种植材料选择1.种植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大姜种植材料。

可以通过种植材料的外观、质地、色泽等方面进行评估。

2.种植材料可以通过分株或种子进行繁殖。

分株繁殖通常更为常用,可以保证种植材料的遗传稳定性和品质。

方案三:种植技术1.大姜的种植季节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

在种植前,适当选择好天气,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的影响。

2.种植前,将种植材料放在温水中浸泡一天,增加其发芽率。

3.在种植过程中,留意大姜的水分供应。

大姜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当的浇水。

4.在大姜生长过程中,及时清除杂草,并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

注意选择环保的农药,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5.大姜生长期间,适时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并根据大姜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方案四:病虫害防治1.大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根结线虫、螨虫等。

在大姜种植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2.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使用生物防治剂、植物提取物等。

3.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清除感染部分等。

方案五:收获与贮藏1.大姜的收获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

可以通过挖掘的方式,小心地将大姜块取出。

2.收获后,将大姜晾晒一段时间,使其表皮变干燥,方便贮藏。

3.大姜的贮藏一般选择通风、干燥的环境,避免高温潮湿,防止大姜腐烂。

大姜的种植技术

大姜的种植技术

引言概述:大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材,其种植技术对于保证产量和品质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大姜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选择土地、育苗、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选择土地2.土壤要求:大姜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 值在5.57.5之间为宜。

3.前作与轮作:避免连作,最好进行23年的轮作,并选择前作为豆类、玉米等。

二、育苗1.种子选择:选择形状完整、无病虫害的大姜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器浸泡、温水浸泡等。

2.播种时间: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育苗,具体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3.育苗基质:选择黄河粉土、稻壳灰、腐熟的有机肥等材料混合作为育苗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4.育苗方法:选用适量的种子在育苗盘中均匀撒播,保持适当湿润和光照条件,约710天后幼苗出土。

5.苗期管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适时进行适量施肥和灌溉,保证苗期良好的生长。

三、种植方式1.整地和覆膜:在选定的土地上进行整地,破碎土壤团块,平整土壤表面,并进行覆膜处理,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

2.种植距离和深度:适宜将大姜种植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种植深度约为35厘米。

3.灌溉管理:大姜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及时的灌溉,并注意避免积水。

4.杂草控制:及时除去野草和杂草对于大姜的生长非常重要,可采用物理除草和除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5.支撑管理:大姜生长过程中容易倾倒,可采用竹杆等支撑物进行支撑,保持植株的稳定。

四、施肥管理1.基肥施用:在整地和覆膜前,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腐熟有机肥、氮、磷、钾等基本肥料的施用。

2.追肥施用:大姜生长期的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进行追肥施用,注重氮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3.农药使用: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农药防治,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4.喷灌施肥:可以采用叶面喷施肥料的方式进行补充营养,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1.适期播种。

当地面温度达到16℃以上时,在清明节前后播种;潍坊地区生姜的人工萌发一般在清明节以后的四月中旬和Gu Yu之前。

2.整地施肥。

耕作前,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壤4~7立方米和杂肥,大水灌溉,深耕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施50公斤双效中微量元素。

其中有机肥含钾100公斤,有机肥含钾100公斤,有机肥中含腐殖酸钾30%。

一般按沟距55~60cm、沟宽25cm、沟深20~25cm开沟。

在沟底每667平方米施一次腐殖酸氮磷钾有机肥,含有机质30%,腐殖酸镁10%,铁5%,锌2%,氮磷钾12%,总养分59%100公斤播种。

3.播种。

播种前,用生姜浸种剂和直播剂浇灌,在阳光下浸泡3~4天,每粒生姜种子约70克,破碎保存30~40分钟,按25厘米的株距播种,覆土2~3厘米,每667平方米施用200~250克田间补充除草剂,均匀喷洒45~50公斤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4.出苗期管理。

播种25天后出芽,需要及时钻孔和通风,为遮荫做准备。

幼苗准备好后,应在薄膜下用少量水灌溉一次。

如果发现地老虎危及幼苗茎,可以结合灌溉。

每667平方米可冲洗2~3瓶辛硫磷,严防使用含DDV的辛硫磷。

5.幼苗期管理。

当生姜苗高20~30cm时,结合灌溉,每667平方米灌一次双效有机水肥,每10~15天灌一次20kg,共两次。

当生姜有两个以上分枝时,可以去除地膜,并沿背面施用生姜专用氮、磷、钾有机肥。

它含有400千克有机物30%和腐殖酸铵20%,80千克有机物30%和腐殖酸磷20%。

小后沟用大水灌溉一次后。

病虫害防治期间,注意防除姜螟、叶螨、蓟马、跳蚤等害虫。

防治姜螟的有效杀虫剂是杀虫、杀虫,每喷40CC,增效剂5G1代。

防治叶螨、蓟马和跳甲的有效药剂是阿维菌素和增效剂。

当上述害虫同时发生时,它们可以同时混合。

该病以碳黄疸为主,部分有茎腐病,有效防治剂为杀菌50~100cc加双效2号50g加增效剂5g,每7天1次,共2~3次为一个疗程。

生姜高产关键种植技术

生姜高产关键种植技术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生姜高产关键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种植生姜要选择排灌条件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保持碱性环境。


植生姜前,要深翻整地,耕翻的深度要达到25-30厘米,并施入腐熟的
有机肥,供应基础的养分供应。

2、选种播种
种姜应当保证无病虫害,所以要选择色泽金黄、肥大饱满的品种。


种前,需要晒种2-3天,还需要使用温水浸种,捞出晾干,待生姜露芽
后,就要留意将生姜定植到地块里,定植的间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并准时浇好定根水。

3、追肥培土
在生姜定植一个月后,要留意准时补肥,主要肥料为氮肥,可以促进生姜快速生长,生姜膨大期,还要追施复合肥,追肥要掌握用量,并把握在雨前或早、晚撒施,然后进行多次培土,培土总高度以20-30厘米
为宜,保证生姜质量。

4、浇灌排水
生姜种植过程中,要留意合理浇水,苗期浇水要适量,而且每施肥
一次浇一次水,不过积水不能过多,不然会造成生姜根系腐烂,造成
生姜产量过低,生姜膨大期要加大浇水量,以促使姜块充分老熟。

5、病虫害防控
生姜简单发生腐烂病、斑点病、姜螟等病虫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
质影响很大,用8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可以防控腐烂病发生,喷洒
龙克菌800倍液可以用来防控斑点病,叶面喷施甲维盐1500倍加新买
灵2000倍液,防控姜螟。

种植生姜技术管理

种植生姜技术管理

一、选地与整地1. 选地:生姜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种植,忌连作。

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

土壤以沙壤土、壤土为宜,pH值在5.5-6.5之间。

2. 整地:种植前,对选定的地块进行深翻,深度为20-30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翻耕后,将地块整成畦面,畦宽1米,畦高20厘米,畦面横开播种沟。

二、种姜处理与播种1. 种姜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姜块作为种姜。

将姜块切割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每块重约50克。

用2%福尔马林浸种消毒68小时,或用农用链霉素浸种消毒67小时,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2. 播种:播种适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

播种规格为株行距0.25米×0.4米,每亩播种姜块3500-4000个。

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1厘米。

三、田间管理1. 适时追肥:生姜生长过程中,需进行3次追肥。

苗期追肥以轻、淡肥为主,可施用复合肥或尿素。

6月上旬至7月上旬,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复合肥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2. 中耕除草:生姜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中耕可结合培土管理进行,也可单独拔除或铲除杂草。

中耕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生姜生长。

3. 适当遮荫覆盖: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

可在畦边间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荫。

同时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

4. 病虫害防治:生姜易受病虫害侵害,要及时进行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姜瘟病、姜蛆、姜螟等。

可选用农药进行防治,如多菌灵、辛硫磷等。

四、收获与储藏1. 收获:生姜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收获时,选择晴天,将姜块挖出,去除泥土,晾晒至表面干燥。

2. 储藏:生姜储藏前,需进行挑选,剔除病烂、损伤的姜块。

将挑选好的姜块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可堆放或用竹筐、木箱等容器进行储藏。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

一、生姜生物学特性1.生姜属姜科,根系属肉质根,不发达,一般每个姜块只能生7~9条根,入土浅,对肥水吸收能力弱,根系分布在土壤0~30厘米,深度超过30厘米无吸收能力。

2.大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大姜喜温但怕高温,不耐霜,5℃以下受冻害,15~16℃以上开始萌发,生长适温在20~23℃,26℃以上生长受阻,超过35℃时可造成死亡,昼夜温差在12~15℃时茎块膨大最快。

(2)光照姜喜阴凉,不耐强光,光照强度在3~5万雷克斯,幼苗期间需中等光照,否则易伤苗,发芽及茎块膨大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3)水分大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对水分要求严格;前期苗小吸收水份较少,湿度大,不利提高地温,易造成姜种腐烂;地面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易造成伤苗,生产上以小水勤浇,不干地表为准;后期,地上苗生长过旺需水量大,应每隔7~10天浇水一次。

(4)土壤大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沙壤,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姜;土壤PH5.5~7之间均可种植。

大姜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生产上主要收获姜块,姜块膨大对产量影响较大。

对肥吸收,每生产1000公斤姜块需氮4.44公斤,五氧化二磷1.21公斤,氧化钾6.96公斤,前期需氮量较大,后期需钾量大。

除此之外需钙,硼,锌量较大。

二。

种植大姜栽培技术1/品种大姜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以它生长旺盛/分芽多/块茎鲜黄/肉质细嫩/辛辣味浓/产量高/深加工价值高而具称,适合我市大姜生产。

2/栽培时间及催芽(1)晒种根据我市气候条件,露天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拱棚栽培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

中午气温达到15℃以上时(二月下旬)即可从储存窖中取出姜种晾晒。

注意:时间要掌握在好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前高温时进行,早晾晚收,晚上堆放室内,连晒2~3天,将姜块表皮湿度晾干为止。

在晒种过程中可结合喷施20%噻菌铜300倍液消菌。

(2)困姜结合晒姜进行,每天晾晒完毕将将种姜堆放困种。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

大姜高产种植技术1. 引言大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和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提高大姜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种植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大姜高产种植的技术方法,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2.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的地块对于大姜的高产种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地块选择的要点:•土壤条件: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大姜喜欢中性或稍微酸性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

•水源:地块附近要有可靠的灌溉水源,以保证大姜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光照条件:大姜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建议选择阳光较好的地块。

3. 前期准备在种植大姜之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前期准备的步骤:•土地翻耕: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基本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排水情况。

•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合理施入有机肥或化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

•病虫害防治:清除地块上的杂草和病虫害源,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4. 大姜品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种植的大姜品种对于高产种植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大姜品种。

•早熟品种:适合种植在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或者需要提前收获的情况下。

•高产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大姜品种。

5. 种植技术种植大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种植技术:•整地:在田地上进行整地,将土壤杂质和石块清除干净,平整地表。

•整行整株:根据大姜的生长特点,每行间距一般为30-40厘米,株行距为20-25厘米。

整齐地按照行列种植大姜苗。

•灌溉:在大姜的生长期间,保证适量的灌溉,但避免过度湿润。

灌溉要注意地下灌溉,避免浇水直接落在大姜茎部。

•施肥:根据大姜生长的需要,在生长期适量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按照包装说明进行施肥。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注意选择对大姜安全无害的农药,并按照包装说明使用。

6. 管理与维护在大姜种植的过程中,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措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杂草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杂草对大姜的竞争。

种植大姜管理技术

种植大姜管理技术

大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药材,其种植管理技术如下:一、选地与整地1. 选地:大姜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

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同时,应避免连作,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 整地:耕前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4~7方,大灌地,深耕30cm,然后每667平方米撒施双效中微素50kg,结合大姜专用肥氮磷钾有机肥(含有机质30%、腐植酸铵20%)100kg,撒后备沟。

一般按沟距55~60cm,沟宽25cm、沟深20~25cm开沟。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1. 种子选择: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

2. 种子处理: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

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三、播种与栽植1. 播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

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

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

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2. 栽植:当幼苗长至15-20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地施加尿素或硝酸铵钙25-30公斤以提苗。

等大姜进入生长旺季后,再为其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四、田间管理1. 除草: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2. 松土:适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3. 浇水: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姜瘟病;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防治姜螟。

大姜优质高产技术

大姜优质高产技术

大姜优质高产技术大姜是一个高产、优质大姜新品种,随着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姜农迫切需要与良种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大姜高产栽培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种植前期要挑选姜球肥胖、组织紧实、皮色光亮、无病虫、无伤害、未受冻的当年的子姜球和孙姜球做姜种,种块大小以60;80g为宜,一般每亩用种量300;400kg。

在种姜前将选好的姜种取出,用清水洗净泥土,掰成小块;接下来将选出的种块晒2;3天。

选气温高的天气晒姜种,一般于上午9:00时前后取出,下午3:00时前后收进室内,以防冻害。

在晒姜过程中,把变褐、变黑和变软的姜块挑出淘汰;困种,把晒后的姜种堆于室内,覆盖草帘或棉被,闷放3;4天,促进姜种内部养分转化。

催芽阶段,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为宜、湿度大容易生根,会严重减产。

前期5-7天,22-24℃,中期15天左右,25-27℃,后期7-10天,20-22℃。

当姜芽长到1-1.5厘米时,挑选姜芽,每块姜种只留一个壮芽,其余的一律抹掉,将温度降到16-18℃,再按姜种块的大小分类种植;备沟行距要保持在65-70厘米,沟深28-30厘米。

将垄整成梯形,踩压拍打紧实。

施肥阶段要注意,每亩施生物有机肥100-120kg、硝酸磷或通用复合肥25kg、中微量元素肥20-30 kg、免深耕2kg。

先将各种肥料掺混均匀,再均匀撒施到姜沟中,最后划锄,使肥料与土壤混匀,种植前浇水镇实。

种植时间、种植密度要把握好。

大拱棚栽培的最佳时期在“春分”前后,小拱棚栽培在“清明”前后,地膜覆盖栽培在“谷雨”前后;普通片姜类(俗称小姜),适宜密度为6500-7500株/亩,株距16-18厘米。

肥胖生姜类俗称大肉或面姜,适宜密度为5000-5500株/亩,株距18-20厘米。

另外,出土前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薄膜破损或被风刮开,要封堵好;该期一般不用浇水,如果姜沟土很干,可少量浇水。

该期的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苗出齐后,搭好遮阳网,冲施氨基酸或多肽类全营养水冲肥,隔半月再冲一次,每次用量15-20kg,浇水要浇透,保持姜垄湿润;当膜下温度高于28℃时,就要进行通风;采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当姜苗长到离膜5-10厘米时,就开洞放苗,以免烤伤姜苗;当气温稳定在20℃时,即可撤掉薄膜,立即防治姜螟虫,预防姜瘟和姜癞;旺盛生长期间要结合松土破垄每亩追施生物有机肥60-80kg、专用型复合肥20-30kg,半月后结合平垄再追施一次,用量跟破垄时一样。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研究起来并不是太复杂,由于大姜对能力和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因此,种植大姜可以简单地归结为5步。

首先,要确定所选择的大姜地块的类型。

选择地块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和肥力,避免选择病虫害多的地方,以免把病虫害带入大姜地块。

其次,进行大姜地块的种植前准备工作,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准备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主要包括排水,播种,耙地,翻耕,加瘤等,或者薄耕,平整等,都是为了丰富土壤,准备种植。

第三,在种子到植物的转变期间需进行施肥撒施,可以根据大姜的品种及土壤质量来按照种子肥,套肥等方式进行施肥。

第四,施肥完成后,要进行行距调整,这些调整可以使大姜植株出现均匀的成长,确保植株的有效散射避免大姜植株疏松或者过度拥挤。

第五,大姜的修剪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植株的质量和产量,大姜的修剪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例如,对大姜枝条进行定期修剪,调整气孔,便于大姜散射等。

总之,通过以上步骤的完成,就可以得出良好的大姜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以获得高质量的大姜及高产量的果实。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措施•一、选好xx用地•选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作姜田,最好选新垦的山坡地,要避免前作是姜、烟草、茄科作物或花生、大白菜等植物作姜田,否则会引发姜瘟病的发生。

•二、搞好种姜消毒•选择无病虫害、个头饱满、色泽金黄的姜块作种姜,种前种姜要经日光曝晒2天,然后用托布津800倍或福尔马林1000倍液浸8~10分钟,再用草木灰堆放催芽,待芽长1.5厘米时即可种植。

•三、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由于生姜的根系较弱、分布土层较浅,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既不耐旱也不耐涝。

从根的生长条件来看,需要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供其生长,为此,在催芽的同时,姜田要精耕深翻,起畦宽60厘米,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并施足基肥,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60担混过磷酸钙50公斤施下。

•四、适时种植,合理密植•生姜的播种适期是4月10~20日,播种时要注意做好合理密植,适当密植能提高产量,要求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亩植8000株左右,亩用种量400~450公斤。

播种后要进行覆土,然后亩用丁草胺0.25斤兑水150喷于畦面,以防杂草丛生,喷除草剂后再用山草进行覆盖面。

•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做好病虫防治•生姜是喜温暖、耐阴湿。

怕高热的作物,要求姜田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为此,要求种后切实搞好排水沟,防止积水。

出苗后至封行前每20天要中耕除草松土及覆土一次,封行后不宜中耕,以免伤害植株。

齐苗后即追施第一次提苗,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水10~15担或尿素8~10斤兑水500斤淋施;当苗高30厘米,有1~2个分枝时,追施第二次肥以壮苗,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施肥时注意离苗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一般离苗5厘米为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加大,引时应追施长效持久的完全肥混适量的速效肥,每亩施花生70公斤混复合肥1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季节不宜追肥,有条件的可在盛热夏天拾遮阴物遮阳。

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导读:品种可选择山东莱州的玉皇大姜或昌邑的金昌大姜,这两个品种植株粗壮,姜块肥大,外形美观,产量好,商品性好。

关键词:大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一、大姜的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喜温不耐寒不耐霜,幼苗不耐强光,因而生产上采取遮阴措施,以利于幼苗生长。

大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能力较弱,对水分要求严格。

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为宜。

大姜不耐旱也不耐涝,土壤积水,可致根系发育不良,进而引发姜瘟病,引起减产。

大姜适宜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呈微酸性的肥沃壤土、沙壤土,大姜喜肥耐肥,生长旺盛期吸肥量最大,应加强肥水管理。

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氮(N)38%-42%;磷(P2O5)10%-12.5%;钾(K2O)46%-49%,吸收钾最多,磷最少。

二、主要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和栽培季节品种可选择山东莱州的玉皇大姜或昌邑的金昌大姜,这两个品种植株粗壮,姜块肥大,外形美观,产量好,商品性好。

山东地区一般在2月末3月初开始催芽,4月初播种。

2、土壤选择,整地施肥种植大姜,应选择有机质较多,水浇条件良好和排水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地块栽培,每666.7平方米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6000千克(或芝麻粕生物活性有机肥25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

深翻25-30厘米,整平后按照60厘米的沟距开播种沟,沟深25左右厘米。

将垄整成梯形,踩压拍打结实,姜沟长20-30米为宜,然后向沟中施底肥,每666.7平方米施底肥的标准:生物有机肥120-150千克+复合型复合肥30-40千克+锌肥2-3千克+硼肥1-2千克,先将各种肥料掺混均匀,再撒施到沟中。

3、选种在播种前30天左右,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

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质地硬的健康姜块作姜种。

生姜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栽培种植技术

生姜栽培种植技术第一篇:生姜栽培种植技术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药材,它的栽培和种植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下面介绍一下生姜栽培种植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选地和准备土壤生姜喜欢温暖、湿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因此选地需要考虑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和风口位置。

在土壤方面,生姜偏爱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磷、钾等元素的土壤。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地面平整、松土和施肥,以便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选种和繁殖生姜可以通过种子和根茎繁殖。

种子繁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但是生姜种子具有低发芽率和长发芽期的特点,因此选种需要注意品种质量和发芽率。

而根茎繁殖可以利用生姜植株自身的繁殖能力,将生长良好的根茎分割插入土壤即可。

三、播种和育苗生姜在温度达到20℃以上时开始生长,因此选在春季或夏季播种较为适宜。

播种前需要先将生姜根茎处理好,去掉老化和虫蛀的部分,然后将它们插入土壤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大约2周后,生姜开始发芽,并形成细小的根。

此时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过度浇水。

四、管理和养护生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充足的光照和湿度,因此需要定期施肥和浇水。

生长初期需要注意保温,避免夜间温度过低,可以在土壤上覆盖一层稻草以减少散热。

同时,生姜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及时除草、防止病虫害和损伤,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五、收割和贮藏生姜生长期为8个月左右,当茎叶黄枯时即可收割。

收割后需要将生姜根茎挖出并晒干,以便贮藏和使用。

生姜的贮藏需求比较严格,需要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总之,生姜栽培种植需要注意选地、选种、播种、育苗、管理、养护、收割和贮藏等诸多环节,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姜产量。

大姜种植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

大姜种植技术大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许多国家。

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还具有药用价值。

在中国,大姜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种植大姜的纪录。

本文将介绍大姜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要求、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帮助种植者更好地进行大姜的种植和管理。

一、土壤要求大姜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选用在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的地区。

同时,大姜也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因此需要进行中性化处理。

中性化处理的方法包括石灰、石膏、生石灰等。

二、肥料管理大姜生长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在肥料管理方面,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大姜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在大姜种植前,应充分耕深,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如腐熟的畜禽粪便、腐熟的秸秆等。

在大姜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大姜的生长期和需要,进行适时的追肥。

一般情况下,大姜的追肥可以分为三次,即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

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避免施肥过多或过少。

三、病虫害防治大姜生长期长,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有益生物,如蚜茧蜂、寄生蜂等,对大姜病虫害进行控制。

在物理防治方面,可以采用覆盖、拔除、旋耕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化学防治方面,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采收和储存大姜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大姜生长期结束后,即在秋季。

采收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大姜挖出后晾晒,使大姜表面的水分蒸发干净,然后将大姜储存起来。

在储存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虫、防霉等措施,避免大姜受到损坏。

以上是大姜种植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姜种植者有所帮助。

在进行大姜种植时,应注意土壤要求、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储存等方面,以保证大姜的生长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一、生姜生物学特性1.生姜属姜科,根系属肉质根,不发达,一般每个姜块只能生7~9条根,入土浅,对肥水吸收能力弱,根系分布在土壤0~30厘米,深度超过30厘米无吸收能力。

2.大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大姜喜温但怕高温,不耐霜,5℃以下受冻害,15~16℃以上开始萌发,生长适温在20~23℃,26℃以上生长受阻,超过35℃时可造成死亡,昼夜温差在12~15℃时茎块膨大最快。

(2)光照姜喜阴凉,不耐强光,光照强度在3~5万雷克斯,幼苗期间需中等光照,否则易伤苗,发芽及茎块膨大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3)水分?大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对水分要求严格;前期苗小吸收水份较少,湿度大,不利提高地温,易造成姜种腐烂;地面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易造成伤苗,生产上以小水勤浇,不干地表为准;后期,地上苗生长过旺需水量大,应每隔7~10天浇水一次。

(4)土壤大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沙壤,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姜;土壤PH5.5~7之间均可种植。

大姜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生产上主要收获姜块,姜块膨大对产量影响较大。

对肥吸收,每生产1000公斤姜块需氮4.44公斤,五氧化二磷1.21公斤,氧化钾6.96公斤,前期需氮量较大,后期需钾量大。

除此之外需钙,硼,锌量较大。

二。

种植大姜栽培技术1/品种大姜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以它生长旺盛/分芽多/块茎鲜黄/肉质细嫩/辛辣味浓/产量高/深加工价值高而具称,适合我市大姜生产。

2/栽培时间及催芽(1)晒种根据我市气候条件,露天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拱棚栽培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

中午气温达到15℃以上时(二月下旬)即可从储存窖中取出姜种晾晒。

注意:时间要掌握在好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前高温时进行,早晾晚收,晚上堆放室内,连晒2~3天,将姜块表皮湿度晾干为止。

在晒种过程中可结合喷施20%噻菌铜300倍液消菌。

(2)困姜结合晒姜进行,每天晾晒完毕将将种姜堆放困种。

(3)选种上炕催芽前进行,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艳/皮色有光/质地硬/不软化/无病虫的姜块作种用。

将选好的姜种进行掰分,掰后的姜块以80克为宜(一斤姜块掰六块左右)。

(4)催芽因地制宜,我市在火炕上催芽,先在火炕上铺垫10厘米左右麦草并压平,然后铺放姜种,铺放姜种高度以60厘米为宜,上覆草毡或棉毡密封保温避光。

温度保持在20~23℃,经25~35天当姜芽在0.5~1.0厘米时(胖而壮,仅见根突起为宜)既可保护地播种。

(5)分芽将姜芽按大小分开,一般情况下按0.5厘米以下/0.5~1.5厘米/1.5厘米以上尽心分级,超过2.0厘米幼根已长出的尽量不作种用(试验表明:0.5~1.5厘米的姜芽种植后能使产量1000公斤的话,0.5以下的芽能产700公斤,2.0厘米以上幼根已长出的芽只能产300公斤。

)。

按姜芽大小分播。

3/播种(1)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病(虫)源基数。

年前使用机械深翻,深度在25cm以上。

第二年3月上旬耙实,达到深、平、细、净、实,并按行距65~70厘米,深度15cm.开沟。

(2)基肥施用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整地前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5000kg作基肥。

开沟后每亩施生物有机肥80kg(N P 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75-100kg、硼肥1 kg、锌肥2 kg,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0kg,顺沟撒施,划锄混匀待播。

(3)播种?将开好姜沟的地块灌透水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距22~25厘米播种,播种时姜芽朝上,姜种西南向排列(与行向成45度角),播后覆土2~3厘米。

干旱年份播后再次浇水。

(4)喷施除草剂选择40%新姜蒜草克(乙氧氟草醚加二甲戊乐灵)乳油120~150 ml/667m2或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25 ml/667m2兑水50~75kg均匀喷雾。

(4)腹膜?如使用地膜,一定将地膜与土壤贴近,不留空隙,以防出苗是“烤苗”。

如使小拱棚应及时扣棚以利提高地温。

(5)苗前管理主要是温度和水的管理,大姜出芽前应以提高地温为主,少浇水或不浇水,地表干躁时应较小水,下午浇水最好。

4/苗期管理(1)及时破膜放苗地膜或小拱棚如发现姜芽出土应及时破膜放苗,以防温度过高而“烤苗”,此时如地表干旱应及时浇小水降温。

(2)防治地老虎/蓟马,结合除草中耕划锄保墒提高地温。

(防治方案见后)(3)遮荫适宜采用宽80厘米黑色遮荫网遮荫,东西行用木棍支撑遮南部,南北行遮西部。

5/大田管理当大姜“三马叉”时进入生长旺期,是大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管理也进入重点。

(1)撤膜/撤荫当气温保持在18℃以上时将地膜或棚膜撤掉;当大姜自身能遮荫时将遮荫网撤掉。

(2)浇水?大姜进入生长旺期需水量增加,这时应7~9天浇水一次,保持地表湿润,同时浇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此时浇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最好在早晚时进行;下雨注意排水。

(3)追肥?大姜根系属肉质根,吸收肥的能力较弱,喜少施勤施,“多餐少食”一般按如下规律施肥:第一次三叉期前结合浇水冲施纯氨基酸2kg,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第二次三叉期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 23.5% P2% K25%氨基酸8%)12-16kg.提苗促根;第三次第二次施肥后25天左右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 23.5% P2% K25%氨基酸8%)12-16kg.培育壮苗;第四次?立秋前25天左右结合小培追施50%硫酸钾20kg.利于茎块膨大;第五次?立秋结合培土追施有机生物肥50kg(N P 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50㎏;50%硫酸钾20kg;第六次?培土后30天左右冲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kg;喷施叶面肥,在根茎膨大期喷施福施壮地下根茎专用型30g/667m2,或坤奇尔生物菌肥400ml/667m2,隔7天一次,连喷3次。

(4)培土?大姜茎块膨大最佳深度在地表以下8~10厘米处,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姜块生长,所以根据大姜生长特点应不时进行培土,始终使姜块保持在8~10厘米土中;立秋时我市进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应及时进行培土,一般情况下立秋前十天小培一次,立秋深培一次,立秋后找培一次。

一定要培好,培严,不露姜块。

(5)病虫害防治?这一时期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期应注意放控。

(详细见后)5/收获与贮藏(1)收获大姜不耐寒,我市在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

收获前3~5天要浇透水,使土壤湿润以利收刨。

收后自茎杆基部将地上部茎杆剪除,不许晾晒即可收贮,种姜另收单储。

(2)贮藏大姜收获后不需晾晒,不过夜随时放入地窖/衡温库内贮藏,贮藏温度在15℃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左右;贮藏大姜应在恒温下,“冬天不晾,夏天不热”,贮藏前将病/伤/虫害姜块剔出,大小分贮。

5/病虫害防治(1)大姜幼芽芽害A/症状?大姜出苗期,前期嫩芽受害出现水浸状腐烂,后期表皮干枯,一般整个芽不枯死,但不生长。

后期大姜由于第一个芽受害,出现二、三四芽群出现象,造成大姜减产。

B/原因?①幼芽遇高温,特别是雨后或浇水后遇高温引起;②在栽培过程中嫩姜芽受凉风侵害,受冻害;③有机肥腐熟不好,造成肥害;C/防除措施①基肥使用腐熟好的土杂肥;②及时防风,降低棚内温度,浇水选在早晚阴凉时,雨后晴天采取降温措施;③种姜时注意天气变化,放姜种的器具最好覆盖一层保温被。

(2)大姜苗期叶片畸形生长A、①、症状: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下一叶片也不能抽生,几个叶“绞小辫”,外层叶背变白(叶片不展日灼),剥开后叶的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如图)②、发生原因:苗期叶片畸形生长,原因有三:1、苗期土壤干旱,气温高,浇水不及时或不均匀,高温害处。

2、施肥不当造成,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腐烂的过程中生成氨气或亚硝酸气体,使大姜幼根和幼芽受到伤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施肥方式不当,使幼芽受害也能造成叶片生长畸形。

3、病虫为害造成,大姜苗期受到蓟马为害也能使叶片畸形生长。

4、地膜覆垄的姜田,由于地膜和土垄接触不严,留有间隙,形成“小棚”,高温时气体从姜苗处外泄,高温气体对姜芽形成为害造成叶片畸形生长。

③、防除对策:A、苗期合理浇水。

大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田中地面保持湿润,利于提高地温和降低地表以上气温。

B、使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多时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复合肥一般不超过50斤,尽量采用沟施,使后要和土壤混合均匀,点施时将肥使到姜种之间,不能接触种子。

C、及时防治蓟马,喷施5%啶虫脒1500倍液或97%巴丹5000倍防治,5-7天后再防治一次。

D、如使地膜覆盖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

(3)蓟马黄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又叫节瓜蓟马、瓜亮蓟马等。

属缨翅目蓟马科除为害大姜外还为害多种蔬菜(包括茄科、翁芦科、豆科等)、棉花、大豆、玉米、甘薯等15余种作物,由于黄蓟马为害猖撅,防治困难,是近年来大姜田突发的一种灾害性害虫。

①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

②生活习性:黄蓟马在山东地区发生代数不详,至少10代。

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

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

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数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有孤雌生殖能力,卵散产于植物叶肉组织内。

温湿度对黄蓟马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其发育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

出现暖冬现象,为它安全越冬和大发生提供了适宜条件,导致黄蓟马暴发成灾的条件还有干旱、少雨。

③防治方法:A、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脒2 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B、黄板诱杀:每667㎡使用30X40CM黄板20-25块,立作物上部高处15-25CM排放。

(4)小地老虎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又称“土蚕”,属鳞翅目,夜蛾科。

该虫分布广,危害大,是大姜苗期主要害虫。

①、为害症状幼虫一般为6龄,一至二龄群集于大姜或田间旋花科杂草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针孔状花叶,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三龄后分散为害,白天潜伏于杂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间出来咬断幼苗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以黎明前露水未干时活动最频繁,常把咬断的幼苗嫩茎拖人土穴内食用。

②、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一25毫米,翅展40一45毫米;前翅黑褐色,中部有一条圆形的环状纹和一个肾状纹,肾状纹外方,有一个三角形的楔状纹,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缘毛灰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