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省宿迁中学2020届三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省宿迁中学2020届三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届三校联合考试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三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2.请用2B铅笔和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华社▲相关媒体发布。

②阅读活动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

大胆地去▲、去交流。

③时间就如▲,刚迈入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可一转眼,我们距高考只剩几

个月了。

A.授权质疑白驹过隙

B.受权置疑白驹过隙

C.授权置疑行云流水

D.受权质疑行云流水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

▲。▲。▲。▲。▲。▲。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

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①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

③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

④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

⑤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

⑥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份

A.⑥②①⑤③④

B.⑥②⑤①④③

C.③⑥⑤①④②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但上映以来遭到一些观众的反对,有的说“安娜是破鞋”,卡列宁是“正人君子”。这和有人说“《红楼梦》是吊膀子的书”情况差不多。这反映了某些观众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水平还很低,识别能力也很差。这里就有一个文学的启蒙和启蒙的文学的问题。我希望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写一部文学的启蒙书,来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使许多优秀作品不致变成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而让那些趁潮趋时之作仅仅由于其本身迎合猎奇的趣味与别人对它的吹捧而享有虚妄的声誉。

文学需要启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对高级读物不能与启蒙的通俗读物一样看待,一样要求。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诱发读者的想像,使他的想像生动活跃,广泛开阔,并产生一种欲望,要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作品中似乎言犹未尽的虚线,那就标志着它的失败。同样,文艺理论如果不能激起读者的思想,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头脑中出现许多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它们,那也标志着它的失败。

过去,有些理论著作对佛学的论述有些简单化,认为佛学只是“迷信虚妄,蠢国殃民”,几乎一无是处。我觉得对佛学不能一概否定,佛学也有经过批判可以吸收的成分。比如鲁迅翻印的《百喻经》和其他一些佛书,其中一些故事如“唾面自干”、“瞎子摸象”等等,今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我们实际上已受到不少佛书的影响,甚至在生活用语中也有不少成语、词汇来自佛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最早见于古希腊人和古代佛教徒的著作。魏晋时代有个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说过一句话,“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很足以发人深思。把嚼过的饭喂人,既不卫生,也不利于增强人的消化力。理论文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能采取嚼烂了喂的办法,使人一览无余,从而造成思想上的惰性,只知就现成、图省力,这不是好办法。因为思想是不能由别人来代替的。我们要培养读者的思考能力,这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是有关系的。提高精神文明就要善于独立思考,而不能随声附和,必须要有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的能力。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下半叶,阶级概念的式微与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巨大的转折。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同时投射到文化领域,一批陌生的观念迅速卷入雅俗之辩。“俗”所依赖的大众从平民、无产阶级更换为消费者,“雅”代表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精英。脱离阶级形成的文化对立之后,雅俗之辩的阵营围绕艺术与商品两个范畴开始重新组织。

通俗文化可以追溯至工业化与都市化,二者造成了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一方面,土地不再成为劳动的基础,乡村社群的瓦解、宗教的衰落以及机械化与异化的工厂劳动动摇和侵蚀了古老的社会结构与价值结构,心理与道德的认同感正在消失,这时的“个体就很容易受大众媒介和通俗文化这样的核心公共机构的操纵和利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异于古典社会,而且,市场经济将向文化消费提供发达的商业网络。这个意义上,一些批评家力图更为严格地区分“通俗”与“民间”——譬如“通俗文学”之中再度派生出“民间文学”概念。现代性降临对于文化生产与消费形成不可忽略的后果。一种观点认为,“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之别的标志是生产者。“通俗文学”生产者是作家个体——他们同时享受知识产权获取的经济报酬;“民间文学”多半是民间无名氏的集体创作,并且按照传统的民间社会脉络传播,诸如瓦舍勾栏的说书演唱、乡村祭祀之际的社戏以及市井之间的道听途说。

“艺术”与“商品”催生的雅俗之辩投射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五四新文学曾经拥有的活力开始逐渐复苏。重温“现实主义”口号的时候,“现代主义”美学突然降临,两种美学的激烈交锋带来音量超常的理论喧哗。然而,进入80年代后期,这种交锋开始演变为“高雅文学”的内部事件,大众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另一批作家,譬如金庸或者琼瑶。“朦胧诗”的诗人或者先锋小说家曾经毫不掩饰地向世界摆出一副孤傲的姿态——雅俗之辩开始的时候,孤傲与“高雅文学”的相互认同不言而喻。然而,金庸拥有如此庞大的读者数量意味了什么?一些批评家力图复述阶级革命时期曾经赋予“俗”的强大意义:大众的“喜闻乐见”即是至高的美学标准;另一些批评家将金庸列为20世纪小说大师,文学史座次隐含的经典遴选机制毋宁说谋求“雅”的肯定。多数人仿佛不屑于考察庞大的读者数量与发行量、版税、作家经济收入之间的联系,尽管金庸的小说出现大量的盗版以及某些浑水摸鱼的状况,例如以“全庸”署名发表武侠小说。即使涉足雅俗之辩,“俗”似乎仅仅是审美趣味而不是庸俗的商品和金钱。雅俗之“俗”与市场的联系不可能长期遮蔽,“畅销书”的概念形象地揭示了印刷文化带来的利润。这时,经济收益不再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电子大众传媒的运行要求巨大的成本投资,同时形成高额回报,雅俗之“俗”具有十足的含金量。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盐城市第三次模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朝寨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8) 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泰州市第二学期调研测试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至人无己,,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 ,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8)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11.(1)寄蜉蝣于天地(2)奈何取之尽锱铢(3)神人无功(4)金就砺则利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陟罚臧否(7)有情芍药含春泪(8)本立而道生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学生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们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有人说,与人合作,才能攻坚克难。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江苏各地高三语文二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一及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各地高三语文二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一及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各地高三语文二模卷

【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 A 的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真是令人_ B __。

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似乎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继续缓缓移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我们的星球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木星巨大的引力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系,而是向 C

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似乎”和文段中加点的“似乎”,表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实验进行到一半,他们似乎就要找到突破点了,可惜结局并不令人如意。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及参考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信誓旦旦,▲。(《诗经·氓》)

(2)不义而富且贵,▲。(《论语·述而》)

(3)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5)▲,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6)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11. (1)不思其反(2)于我如浮云(3)辩乎荣辱之境(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海上生明月(6)凌万顷之茫然(7)赢得仓皇北顾(8)无意苦争春(8分。每句1分)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年级9月联考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7)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8)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书斋对联)

2020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数据得永生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读者可能觉得这实在是胡言乱语,但事实上,大部分的科学机构都已经改信了数据主义。数据主义是由两大科学潮流爆炸性汇流而成。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50年后,生命科学已经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此外,在图灵想出“图灵机”(Turing Machine)这个概念的80年后,信息科学家也已经学会写出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算法。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并期待电子算法终有一天能够解开甚至超越生化算法。

对于政府、企业或一般消费者来说,数据主义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和强大的全新力量。对于学者和知识分子来说,它也能提供几个世纪以来渴求的科学圣杯:从文学、音乐学、经济学到生物学,所有科学学科都能统一在单一理论之下。根据数据主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股市泡沫和流感病毒不过是数据流的三种不同模式,能够使用同样的基本概念和工具来分析。这个想法十分吸引人,可以让所有科学家讲一种共通的“语言”,在学术的鸿沟上搭起桥梁,并轻松让某种见解跨越不同学科。

终于,音乐学家、经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也能互相理解和沟通了。

在此过程中,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但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或智能。于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实际上,这也就代表着数据主义对人类知识和智能有所怀疑,因而倾向于信任大数据和计算机算法。

2020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②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③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拿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④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2020届江苏省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及参考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及参考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苏州期初调研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8)牢骚太盛防肠断,▲。(毛泽东《和柳亚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1)凌万顷之茫然 (2)蟪蛄不知春秋 (3)只是当时已惘然(4)汩余若将不及兮

(5)苔痕上阶绿 (6)直挂云帆济沧海(7)力行近乎仁(8)风物长宜放眼量南京市六校联合体期初测试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7)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8)判天地之美,_______________。

11.(1)夙兴夜寐 (2)欲辨已无言 (3)术业有专攻 (4)玉盘珍羞直万钱 (5)渺沧海之一粟 (6)扈江离与辟芷兮 (7)就有道而正焉 (8)析万物之理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考试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

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

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

八、作文(70 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 分)

某开发商宣传,将在一商业区和住宅楼盘之间配建一所中学。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远离商业区,给孩

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周边最好没有餐饮、购物及娱乐场所。也有专家认为,校园是“小学校”,社会是“大

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切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开发商则认为,学校建在住宅和商业区之间最合理,能解决就近

入学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龚明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规划局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2.写一篇“告家长书”,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3.给报社写一篇评论文章,负责任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生活中,处处有局限。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局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话题的准确解读。审题: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局限”。第一句指出“局限”在生活中的普遍性;第二句通过“看不见”和“看得见”两个方向相反却又互相补充的视角,证明“生活中处处有局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材料也可以有另一种表述方式: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也是一种局限,所以生活中处处有局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含答案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从道家《庄子》起就十分重视美与丑的辩证关系,像《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德充符》里的申徒嘉,这些丑的形象形貌粗陋怪异,但被庄子以“齐美丑”的思想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确,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以“道”“气”为核心的本体论视万物为一体,事物无论美丑皆“通天下一气耳”;另一方面,中国“天人合一”的诗性思维重视感性,多以直觉感悟的方式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对人的非理性精神要素有相当程度的重视。因而中国文化显现出美丑兼审的特点。所谓的美丑是主观的情意和想象力赋予的对象。概括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两个重要观念:

第一,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这种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宝玉挨打》,写宝玉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而“茫然不知何往”。宝钗到王夫人处道安慰,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人”,并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种冷冰冰的话,正反映出宝钗灵魂深处的冷酷无情。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薛宝钗的冷漠,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丑的特征因美的对照而更加显著,反之亦然。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死寂病态的丑来衬托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和自然的壮美,这种以丑衬美的认识早于西方近千年。

第二,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这是中国美丑观的又一重要观念,其效果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因为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想象的对象,它的内容会引起人们道德伦理的批判,而形式却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甚至很多人认为丑的形象比美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这里的化丑为美又分两种,即由人物外表丑化为对象心灵美的,和化人物丑为作家美的。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数英学科模拟(二)

语文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历史悠久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财富。独特的服装款式总体风格以平易为主,追求的是衣随人动,流露出悠然之美,体现出汉民族▲ 的民族性格。汉服服装艺术在当今服饰▲ 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文化历史舞台奏响辉煌强音的时刻,又一次振兴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威望。从汉服中得到灵感而创作时装的世界顶尖级设计大师更是▲ 。

A.自得其乐时尚不胜枚举B.安贫乐道风尚不胜枚举

C.自得其乐风尚不可思议D.安贫乐道时尚不可思议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类发展的实践理性表明,知识成果只有“善”用才具有力量,才具有道德价值。

▲所以学者要关注学术结果的“善”,关注学术结果的道德价值,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

①甚至关系着社会的历史走向和国家的发展。

②这就是说,知识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的目的之善。

③否则有些知识对人类的公众福祉将是一种损害。

④因此,学者应当关注学术行为的社会效果。

⑤自由的学术实践活动是最具力量性和决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⑥因为某一项影响深远的知识成果应用会迅速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⑤⑥①④②

C.⑥⑤①③②④D.⑥⑤①④②③

3.下列各句是某大学校长告诫2020 级新生要珍惜时光的诗句,最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南京市第三次模拟、盐城市第四次模拟、南通等七市第三次模拟、江苏省压轴卷、江苏省考前押题密卷、盐城中学5月模拟、扬州中学5月质量检测、金陵中学6月模拟、如皋中学模拟试卷三、江苏省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试题2-5)语文试卷汇编而成

南京市第三次模拟

三、诗歌鉴赏(11分)

病中绝句八首

(其四)

病中心境两俱降,犹忆江湖白鸟双。

一夜雨声鸣纸瓦,听成飞雪打船窗。

(其五)

檐头排溜密如帘,溪上层阴定解严。

最是看山奇绝处,白云堆絮拥青尖。

9.这两首诗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组诗描写的“病中心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角度:前诗是声音,后诗是形态。手法:前诗运用了听觉、想象,后诗运用了比喻。(5 分。角度2 分,手法 3 分)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练习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中西二元对立的现象: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出身的人,倾向于主张从古代文论中直接建构出当代文论来;研究西方文论出身的人,主张要不断追逐外国最新文论,与外国同步发展。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理论到理论。

从理论到理论并不一定不好,因为理论都自有其传承性。这包括理论中的派别内观点的发展和延伸、理论发展中新派别对旧派别的取代等等,这就形成了文学理论的自身独立性,以及它们与文学实践的距离。

然而,要论理论对实践的原创性指导,除了在理论的传承性上生发之外,还得从当下社会中具体的事物出发,通过注视,形成认识,并使其反作用于具体的事物。曾经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文学的学习者,只要先学习一些关于文学的原理,然后深入生活,就能成为作家这种观点来自于这样的认识:做某件事,或者从事某个行业的工作,需要先懂得其基本原理,再通过实践,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行不通。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中国文论原创的主要途径。当然,文学理论并不能只是从纯而又纯的文学实践(创作、欣赏和批评实践)中生长起来,文学实践与诸多方面的关联必然会带来文学理论范围的突破。在文学理论史写作中,有些学者只写理论的历史,不谈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不去论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样的理论史尽管也有丰富的例证,但终完是空洞的。有的是固于当时的条件,有的则纯粹是认识问题。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语文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

A.展现同仇敌忾彪炳千古

B.展现同舟共济名垂青史

C.呈现同舟共济彪炳千古

D.呈现同仇敌忾名垂青史

的一项是(3分)

2.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浅黄的草木,聆听一双眼睛的低语,我看到一缕期待,▲,▲。▲,▲,▲,▲,与一条通往人间天堂的阶梯邂逅。在离红尘很远的地方,我爱上了一双藏羚羊的眼睛,那双眼睛常常在我的意象中闪烁。

①萌生爱情的枝芽

②身穿精致服饰的藏族姑娘临水唱起了曼妙婉转的歌

③在湖边的星光里

④在雪山回荡,在湖面漫游

⑤穿越苍茫的原野

⑥徐徐渺渺的歌声

A.③①②⑥④⑤B.③④⑤②⑥①C.④①⑥③②⑤D.④⑤⑥③①②

4.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植物学家认为,只有腐殖土增厚,植物才能有强旺的生长。一个时期的各种参照多了,也是幸事。浮躁激活了沉思,无耻激活了正义。各种各样的情况也构成了许多机会,思想的萌芽在寻找腐殖土。只有在各种思潮的交织冲荡中才有可能出现崭新的思想、崭新的人。

A.植物强旺生长,离不开增厚的腐殖土。

B.各种思想在同一时期出现是一件幸事。

C.浮躁和无耻反而激发人们的沉思和正义。

D.崭新的思想的诞生需要各种思潮的交织。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庄太常传

全祖望

庄太常元辰,字起贞,鄞人也。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释.褐.南太常博士,八载不迁,冷曹

清望,泊如也。

..

甲申之变,公一日七至中枢史公之门,促以勤王。赧王即位,议选科臣,总宪刘公、掌科章公皆举公为首。而马士英势方张,欲尽致.朝臣出其门下,遣私人来致意曰:“博士曷.持门下刺一谒相公,掌科必无他属也。”公峻拒之。是时虽东林宿老亦俯首称门下于马、阮之门,而考选诸臣能抗.之者,则公一人而已。

钱忠介之起事也,诸乡老最同心者莫如公,破家输饷。初,降臣谢三宾欲梗师,而为王之仁所胁。及忠介与王之仁将赴江上,三宾潜招兵于翠山,众人疑之。王明经家勤谓忠介曰:“公等竟欲西行乎?何其疏也!”忠介惊曰:“计将安出?”家勤曰:“浙东沿海,皆可以舟师达盐官,倘彼乘风而渡,北来捣巢,列城且立溃矣,非分兵留守不可。”忠介曰:“是无以易吾庄公者。”于是共推公任城守事,分兵千人以属公,以四明驿为幕府。忠介乃西行。公日耀兵巡诸堞,里人呼为城门之军。是役也,危城人岌岌,赖公镇之,而三宾不敢动。

王召公入朝,晋公吏科都给事中,寻迁太常少卿,仍兼吏科如故。公言:“中旨用人之非,乃赧。”王不能用,公累有封驳。马士英又至,公言:“士英不斩,国事必不可为。”于是公贻王之秕政

..

忧愤,无事不痛心疾首,以致形容骨立,愿得以微罪成其山野。”举朝书同官林公时对,言:“区区

..

共留之,而公决意去。

未几,大兵东下,公狂走诸深山中,朝夕野哭。公故美须眉,顾盼.落落,至是失其面目,巾服似头陀。一日数徙,莫知所止,山中人亦不复识。忽有老妇识之曰:“是非廿四郎耶?”叹日:“吾晦迹尚未深。”丁亥,疽发于背,勿药,谓侍者曰:“吾死已晚,然及今死,犹未迟。”遂卒。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的一项是(3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

A.欲尽致.朝臣出其门下致:招引

B.博士曷持门下刺一谒.相公谒:进见

C.而考选诸臣能抗.之者抗:相当

D.公故美须眉,顾盼.落落盼:观看

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A.释褐,意为脱出平民衣服,常喻始任官职。文中指庄公起初担任南京太常博士一职。

B.冷曹,指在京城僻静的衙门做官。“冷曹清望”即指庄元辰官居闲职,声望清白。

C.秕政,意为不良的政治措施。“乃赧王之秕政”可译为这就是赧王的不良政治措施。

D.区区,少的意思,如区区之数不必计较。“区区忧愤”即为小小的忧愁和愤怒。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5分)

(2) 是役也,危城人岌岌,赖公镇之,而三宾不敢动。(5分)

8.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庄太常“严气正性”的具体表现。(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注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