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家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七三1、2国家的宏观调控

七三1、2国家的宏观调控
我们了解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那么宏观调控能达到什么目标呢?
生:略
师:宏观调控能达到的目标:
其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的。
其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
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教学过程来自课题引入:请同学们参阅书本P65相关链接:
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出面对经济实行必要的干预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宏观调控
那什么叫宏观调控?
同学们看书,然后分别回答,宏观调控的主体,手段、对象、实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备注:
知识呈现: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a.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b.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体会怎样认识经济概念和理论,要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使其学会。

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

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点及解决办法】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

对这个问题,教材是从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市场经济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明确,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来看,宏观调控对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请说明其含义。

3. 市场经济有哪些优越性?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这种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而爆发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运用了计划手段,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2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2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

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改革以坚持原有制度不变为前提3.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政府间多边协定,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科学理论的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

2.培养学生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2.新课内容(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让学生明白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让学生了解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讲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每种手段的具体运用。

3.案例分析选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1)你认为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采取哪些宏观调控措施?(2)你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这些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6.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程度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3.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国家宏观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认同感,为今后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呢?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图表展示:通过展示一张包含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图表,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目标。

宏观调控体系的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体系的名词解释

宏观调控体系的名词解释宏观调控体系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调整经济总量、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的一套完整的机制和制度安排。

一、宏观调控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与风险也日益增加,如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经济波动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单个企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宏观调控体系的出现,正是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保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宏观调控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在规模上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其次,它可以调整各种经济政策,提升经济效益。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引导资源流动、配置和转化,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体系还有助于协调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二、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要素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定量调控工具定量调控工具是宏观调控体系中的核心。

它们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通常表现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产业政策通过引导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2. 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宏观经济监测系统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信息依据。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及时把握经济形势,发现问题和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包括国家统计局、货币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各级组织和机构。

3. 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是宏观调控体系应对经济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金融风险管理和调控机制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4. 经济决策协调机制经济决策协调机制是宏观调控体系中保持政策一致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机制。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

一、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概念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享有经济职权,行使计划、组织、指导、调节、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

此处的社会实体特指国家机关。

1、国家名义;2、享有宏观调控权、市场管理权、经济监督权和经济法规制定权;3、间接调控为主。

1、地位法定;2、法律关系的单方面性和隶属性;3、权责一致性。

二、种类(一)基本分类1、中央管理主体和地方管理主体;2、宏观调控主体、专业和行业经济管理主体、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主体。

(二)专业分类1、宏观调控主体:综合管理部门。

主要是对国民经济全局进行管理。

中央的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央银行、国家税务总局。

2、专业和行业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负责行业管理。

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

包括: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及各个专业国家局。

3、资源管理主体:保护各种资源。

包括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国家环保局等。

4、社会保障管理主体:负责社会保障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三、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1、宏观调控权。

包括:宏观决策权和经济调节权。

前者主要包括预算计划的审批,后者包括汇率、税率的制定。

场管理权。

包括:命令和禁止权、批准确认和撤销权、人事上的任免权。

3、经济监督权。

包括:计划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银行监督、经济行政监督和会计监督。

4、经济法律规范制定权。

四、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经济职权的完善1、用法律手段完善宏观决策和经济协调,以加强宏观调控;2、建立健全经济监督的法律体系,以完善宏观调控;3、提高经济立法水平,完善经济法律体系;4、经济职权是一个完整的权利体系,必须做好各类职权的衔接与协调。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

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历次宏观调控实践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

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上”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

1979 年、1980 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 年通胀达到6%,这就是第一轮的经济过热。

1979年3月,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写信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现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

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月,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然而,在1979年、1980年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贯彻执行不力,基建总规模并没有降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为此,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大调整。

至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宏观调控得以有效实施。

当时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有:解放思想,搞好综合平衡;注意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加强物价管理,坚决制止乱涨价;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办更多的事情。

国务院在1980 年12 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高一政治二、国家的宏观调控.doc

高一政治二、国家的宏观调控.doc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能根据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说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并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其手段。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对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领会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手段的学习,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自觉规范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本框难点: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宏观调控手段【网络提纲】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3)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3.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要点阐释】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具有优越性,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是因为:(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消防、助人为乐等;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如枪支、毒品、不健康书刊等。

所以,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也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明显。

所以,必须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

202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新政策一、政策背景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新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些新政策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注入了新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政策内容1. 财政政策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重点支持民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另一方面,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 货币政策2021年,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产业政策我国政府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

一方面,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4. 区域发展政策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区域发展政策。

包括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旨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5. 对外开放政策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国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优化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三、政策效果分析1. 经济增长稳定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新政策的支持下,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达到8.1%,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经济恢复。

2. 结构优化升级新政策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民生保障加强政府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确保了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外部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有效应对了外部风险挑战,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首先,三者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第五,特点不同.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和强制性的特点,它的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呈垂直性.行政手段是国家直接向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或规范企业行为的指令,它通过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强制力量进行.在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等非常时期,间接的经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

政治宏观调控政策例子

政治宏观调控政策例子

政治宏观调控政策例子
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以下是一些政治宏观调控政策的例子: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加息等措施来减少货币供应;反之,则可以采取降息等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

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采取增税、削减支出等方式来抑制经济增长。

3.产业政策:政府通过对不同产业的扶持和限制来调节经济发展。

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而对于传统制造业,政府则可以采取限制产能、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来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4.区域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例如,政府可以在西部大开发中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些宏观调控政策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制定的。

它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2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和手段

§2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和手段

§2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和手段§2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和手段一、模式1、调控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2、模式特点①调控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②调控以指导性计划形式为主③对企业调控以间接方式为主④调控手段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二、目标总体上: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具体说:1、促进经济增长2、促进总量平衡3、促进结构平衡 8><#004699'>4、促进物价稳定5、促进就业率提高6、促进国际收入7、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三、宏观调控手段1、经济计划2、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汇率);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目前是重点)3、法律和行政手段§3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转变政府职能1、实现政企分开2、推进机构改革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2、健全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①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息率市场化②建立现代银行制度③加强金融监督④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国业务⑤扩大金融对外开放3、健全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与分级调控三、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依法调控观念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3、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004699'>4、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加强行政监督期末《政治经济学》思考题导轮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004699'>4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15——18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条件、内容及作用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价值形式的演进,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的决定、货币及纸币的流通规律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资本的含义及特点资本价值增值和利润(表示方法)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应职能形式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联系预付资本总周转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两大部类的划分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第六章信用资本与虚拟资本股份资本与股票价格第七章垄断与竞争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与剩余价值生产流通手段的货币与资本货币的区别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第九章资本主义分配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含义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价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各个科目的学习侧重点,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先富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经历的过程,“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我国为什么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领域市场都能够调节,同时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大固有弊端,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引发严重后果;③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讲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6)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产值中占优势。

公有制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必然客观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2)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4)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2、国家宏观调控:(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国家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5)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知识扩展】(1)正确理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优点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联系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3)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①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控,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②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

④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④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 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 展,不仅要求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 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 行的调节和控制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 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法律和法规:《企业法》《劳动法》 《合同法》《商品质量法》等
(三)行政手段 含义: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行 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等行 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特点:直接、迅速 运用中要注意:行政手段必须反应客观经 济规律的要求,不要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否则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
(四)关系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 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 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 总体功能。
市场调节与宏观体调控的关系是怎样的?
资源配置 的手段
市场 调节
国民 经济
宏观 调控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
谢 谢 大 家
形式: 价格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价格等 税收政策:征收个人所得税、调整税率 货币政策: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货币发行量 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增加投资、直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法律手段
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 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可以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 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 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 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 结果是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分散的、独 立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结果必 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由于是事后调节,有时间差, 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盲目性
★滞后性
在高利润的诱导下,投资者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三)是市场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
-------- 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稳定物价 ---------- 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家主独立
三、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一)经济手段 含义:它是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 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 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高利润的诱导下,投资者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市场对某些领域(如国防、治安、 消防等)不能起调节作用 ★某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 不健康的书刊等)市场不能让市场 起调节作用
(二)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 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