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临的经济形势判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日益复杂。
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
一、形势分析:1.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发动了一系列贸易战,对我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多端,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造成了一定影响。
2.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我国经济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新兴产业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亟待解决。
3. 经济增速放缓: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2019年,我国GDP增速为6.1%,为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导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企业利润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二、对策建议:1. 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稳定贸易关系,促进多边贸易合作,搞好地区贸易合作。
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国际贸易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市场支持。
3.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稳定我国经济增长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动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减少税收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6. 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新变化的看法
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新变化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科技进步、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经济的新变化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这意味着我们要逐渐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的模式。
其次,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变化还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
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现在我们正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绿色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这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将使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
此外,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变化还涉及到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理解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只有加强创新、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新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变化的认识,并给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我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然而,我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其次,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较为艰巨,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我国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客观、全面的态度,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
然而,中国也正因此加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步伐,寻求机遇并应对挑战。
首先,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为其创造了机遇。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经济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依然存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这为中国内需的扩大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中国正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政府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
中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人才不断壮大,大量科技企业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第三,扩大开放是中国回应挑战的重要举措。
面对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坚持开放的态度,并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为中国吸引国际资本、技术和市场提供了机遇,也增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然而,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增长速度必然会转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需要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规模扩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仍需要时间和力量。
中国经济仍然依赖传统的制造业,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中国需要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
2020中国发展观察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的自我恢复能力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严重冲击。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3.2个百分点,为有季度GDP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和最大降幅。
名义GDP 较上年同期减少11558亿元;若无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GDP预计将增长6.1%,名义GDP增量为18863亿元(平减指数设定为2.5%),两者相加,一季度名义GDP总值较正常情况减少30421亿元。
名义GDP总值的减少,也表现为供给与需求方面多项指标的大幅度下滑。
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8.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表明疫情对供给侧的冲击十分严重。
从需求侧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都有明显影响。
疫情使居民普遍采取宅家生活模式,除食品药品等必须消费品外,80%以上的消费品,特别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额消费品,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受到很大影响。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降幅。
疫情严重冲击了房地产销售市场,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预期和信心;严重冲击了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加剧了制造业困难,使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显著下降等。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全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张立群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
疫情对出口产品的生产、运输等环节也产生严重影响,一季度我国出口(美元)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4.6个百分点。
与名义GDP总量的缩减相联系,各方面收入也明显减少。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下降3.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3个百分点;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0.5个百分点。
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文章标题:深度解析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战略,以稳定经济、促进消费、拉动就业等一系列目标。
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将为您深度解析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和具体内容,以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经济政策。
1. 背景分析1.1 全球经济形势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方面挑战,包括贸易摩擦、疫情冲击、金融风险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1.2 国内消费不足尽管中国经济总体持续增长,但国内消费却一直相对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潜力发挥。
扩大内需成为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2. 扩大内需战略的具体内容2.1 促进消费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比如推出消费券、扩大消费领域等。
这将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改善民生水平。
2.2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够刺激需求、拉动投资,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2.3 改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一部分人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改善收入分配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等措施,来促进收入均衡分配。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而国内消费市场仍有潜力可挖。
通过扩大内需,不仅可以稳定经济、促进消费、拉动就业,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我相信您对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如果您对此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疑惑,我很乐意进一步为您解答和撰写更多相关内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在继续深入解析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和具体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扩大内需战略进行更为全面的理解。
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在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我们深度探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近期经济情况,希望能够对我们制定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先扫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再稳住现有经济增长”的态势。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去产能、降杠杆、防风险等综合措施,不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了经济喘息、易位发展的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透露出一些鼓舞人心的信号。
首先,GDP增速维持在 6.8%的水平,超过了预期。
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较为平衡,增长依然稳健。
第二,消费升级成为经济新动能,就业保持稳定,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第三,国内外形势总体有利,全球贸易有所回暖,中美、中欧等区域与国际的合作紧密,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机遇空间。
面对即将到来的下半年,我认为我们需要将稳步前进作为主旨,围绕去杠杆、去产能、防范金融风险等重点任务,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强化企业竞争力。
同时,还应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重点发展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经济业态,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发掘和创造更多的机遇,促进多边贸易的平等和自由化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敏锐地把握市场变化,紧密合作,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更好的品牌服务,打造更多的优质企业,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谢谢大家。
同样,我们也要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自然不能忽视。
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增长迅速,促进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和推进力度,政府需要提供更为稳定、可持续、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企业需要注重推进信息化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后续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的带动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谈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形势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准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于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谋划发展、个人做出决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复杂而多元的特征。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复苏进程后,虽然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面临着诸多结构性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
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乏力等问题使得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尚需时间;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扩张。
而对于一些新兴经济体而言,虽然在过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
部分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债务水平,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
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这些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经济形势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过程中。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困境。
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另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以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从需求方面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投资方面,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成为关键所在。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但受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浅析中国仍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
浅析中国仍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自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经济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
但由于我国现有体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化解,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的需求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回升的好势头,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我们仍应该锲而不舍地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标签:扩大内需继续消费投资一、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是我国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提出来的。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使扩大内需由短期的经济政策上升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自此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和保持了近几年的良好的增长势头。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势头有着较大的回落,为了减轻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在当前正确认识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仍有重大意义。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扩大内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国内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1)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市场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日益提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潜藏着世界级的需求增量。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规模仅占世界的5%,人均GDP世界排名在130位左右,但人口多、潜在和持续上升的需求大,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2)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的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别大。
但差别大、不平衡,既是发展的障碍,也是增长的空间。
尤其是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城镇中等收入家庭,以及急需开拓的农村市场,为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打开了广阔天地。
(3)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家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形势与政策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心得体会近年来,国内外形势一直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形势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关注经济发展的人员,我从多个角度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仍然良好。
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为6.2%,虽然相比去年的6.6%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调控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扩大内需、加大对外开放等。
同时,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各项指标也保持着较快增长的势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当前经济形势的一大风险。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国际油价的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等也加大了经济形势面临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展市场,降低对外依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三,结构性的任务仍然艰巨。
尽管经济整体保持了较高增长,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水平薄弱、环境污染严重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的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其中包括加强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
只有通过结构性,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金融风险防控仍然是重要任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不可忽视。
尤其是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问题,可能对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稳定金融市场,遏制金融风险的扩散。
总之,当前经济形势既有稳定增长的基础,又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我们需要正确判断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同时,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加重大的贡献。
202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经济形势判断
2024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随着经济体促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全球经济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下面将从2024年的经济形势入手,分析2024年的经济形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但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7%,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较2024年的7.8%有所下滑。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增速也较上年出现下滑。
其中,对民间投资信心下降、居民消费回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全球需求疲软、新兴市场增长放缓等因素均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
其次,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了经济增长。
投资拉动减弱、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仍需解决。
再者,金融风险隐患增加,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力度,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动力。
其次,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保持通胀水平稳定。
再者,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深化,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这些措施将在2024年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但政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我对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相信中国经济将会在各种挑战面前取得更好的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结构调整
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也存在一些稳增长压力,需要采
取有效措施应对。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动力放缓。
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和投资驱动,但是随着消费升级和投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出现疲软迹象,需要进一步拓展内需,优化外部环境,增加市场活力,提高投资效益,才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其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是仍面临艰巨的转型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显著
成效,消费和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但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如产业升级缓慢,生产力
增长不足等问题。
需要加大新旧动能转换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提高生产力,优化经济结构。
第三,面临外部不稳定因素和市场风险。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战、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需
要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控制市场风险,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经济合作,稳定
市场和增强安全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压力,需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加强改革,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拓宽内需,加强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稳定市场风险,增加经济增长动力,合理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这样
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同舟共济,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连续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
针对近期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蔓延和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牢固的基础、强劲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
只要积极应对,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落实好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就能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按照国际标准,通常是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幅度、就业人数增减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这四大经济指标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四大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虽然经济增速呈回落态势,但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达9.9%,这个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而且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步入衰退或处在衰退的边缘;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三个国家今年以来虽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但仍明显低于我国9.9%的增长速度。
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6.7%,但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8、9、10三个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6%、4.0%,呈现明显的逐步回落趋势。
与以往比较,1985-198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时间;1987-1990年,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1997年,从8%回落到5%,用了52个月。
而今年从2月份8.7%的高峰值回落到5%以下,只用了半年时间,表明控制通货膨胀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在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
一、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内经济形势对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以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下,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些举措使中国经济更加内需驱动,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中国经济增速逐渐平稳。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合乎预期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和推动金融改革,以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通过创新引领、互联网+等政策,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再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企业扩大招聘和提高员工待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
此外,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外部经济形势分析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经济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出现疲软,多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一定的困难,出口需求相对减弱。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商品进行限制性贸易政策,给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全球产业链调整和供应链重组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加强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破产重整和市场化债转股,以优化市场环境。
形势与政策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有哪些?答:-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以什么样的形势判断为基础?答:①.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十二五”是适应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第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的经济短期内难以再现上一轮高速增长的景象,世界复苏的可能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而又艰难复杂的一个过程。
第二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在明显分化,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方面,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
第四方面,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问题更加凸现。
②.“十二五”规划是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规划。
总的看来,“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以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内需增长乏力和产业升级的压力等。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中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包括降低企业税负、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促进消费升级等。
其次,中国政府通过推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包括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
最后,中国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市场化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和活力。
二、当前的经济政策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首先,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减轻企业税负等。
其次,中国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等。
最后,中国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这些政策的综合效果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质量。
三、政策的效果与问题当前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首先,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并且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其次,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依赖于投资,而消费和出口的贡献有限。
其次,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最后,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包括区域发展差距、环境污染和产业升级难度等。
四、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挑战,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建议。
首先,加大对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
下面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第一,经济增速放缓。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设施的趋近完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
对策之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转型升级。
我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二,产能过剩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应对策之一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行业产能优化升级,减少过剩产能。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缓解国内市场供应压力。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应对策之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
第四,金融风险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资产泡沫、债务风险等。
应对策之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推动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五,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给社会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应对策之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需求。
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
只有及时采取对策,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控制金融风险,加强就业培训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但是,当前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1.国际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剧,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遇到严重挑战,新的保护主义思潮不断抬头。
此外,全球金融风险、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2.国内经济的新特点中国经济已进入新时代,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振兴北方地区和集成不同地区的不平衡等问题。
3.科技革命的新发展科技革命不断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正在互联网初创企业内迅速发展。
同时,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建设,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任务1.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民收入。
要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加强分布式和平台经济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
2.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国内市场构建创新型和服务型的经济,加快推进新一轮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国内市场,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3.扩大对外开放和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贸易结构,加强与世界范围内的多边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合作,同时保护中国的正当权益,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建立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保护生态环境,处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随着新形势的出现和新任务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适时地调整和升级,以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浅析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浅析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扩大内需现实困境对策建议论文摘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内忧外目的阶段。
其最现实的困境在于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居民消费持续下降的压力。
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需求,特则是扩大内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扩大内需已成为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剂良药。
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震荡多变的不利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果断决策,采取了_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做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此次会议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由“一保一控”转为“保字当先”,将“保持”改为“促进”,并明确提出1O条具体措施,计划~U2010年总共投A.4万亿元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呢?在当前国际需求不足的前提下,扩大内需成为有效的途径。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扩大内需的前景也是很乐观的。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大量的投资。
地区协调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也需要大量的投资。
消费投资的着力点更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总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对于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虽然前景乐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制约因素,这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认识前提。
1扩大内需政策的现实困境1.1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农“剪刀差”依然存在并继续扩大;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一些产品不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少数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却无力购买;消费预期不高直接导致了消费率的偏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视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五大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视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五大趋势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肯定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要求 2023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在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不动摇”、吸引利用外资、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五大方面做出了政策部署,并回应社会关切。
本次会议中,经济形势定调、宏观政策、扩大内需、产业发展、房地产等5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显效等多因素支撑, 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本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延续 2021 年的判断,认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
但同时指出, 2023 年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具有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会议明确 2023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释放了较为强烈的积极信号。
第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是2023年经济回升的重要基础。
本次会议提出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以2022 年 11 月的“二十条”为起点,中央和各地方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尤其是“新十条” 落地,北上广等多地响应调整,跨区域流动人员不再查验健康码与核酸阴性证明。
2023 年,在流行期平稳渡过后要素流动和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有望大力缓解,经济活动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第二,稳增长政策保持较大力度,存量叠加增量政策同向发力。
本次会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提出 2023 年要突出做好“三稳”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会议同时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住房、教育、医疗等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内需的扩大。过高的住房、教育、医疗价格,使大多数居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只能省吃俭用,压缩消费,从而造成严重的内需不足。住房、教育、医疗等过高价格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二是社会保障问题制约内需扩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以及保障面较窄的现状仍未根本改观,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大部分被排斥在社保体系之外。在此情况下,居民的理性行为只能是减少即期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以备未来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等不测之时使用。这也降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使得内需与GDP不能同步增长。
【现状与问题】
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判断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所汪田姣指出,广东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危机史无前例,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第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已完全改变。一是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其对广东未来所造成的危害将超乎想象。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案件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的75%,广东更是首当其中,涉案共47起,占了41%的比重。近两年在这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无一幸免。二是西方国家消费模式因危机而改变,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制约进口需求。比如美国,2009年居民的储蓄率从原来的几乎为零上升到7%左右,需求锐减。大体要经过3-8年的后危机期,其储蓄率、国内消费才可以逐步恢复到危机前正常水平。短期内,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需求不会有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三是主要经济体经济的脆弱性为经济复苏平添了不确定性,并暗含新的危机。全球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国高额赤字和债务可能导致新的危机,全球通胀预期上升。世界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很难再有前几年的宽松环境。
第二,内生性动力不足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度外向的发展模式使得原材料、市场高度依赖国外市场,长期惯性的粗放式投入,又忽略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育,已严重阻碍了广东经济的发展。二是低成本的优势丧失殆尽,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已量变为致命的稻草。截至今年5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6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汇率方面,截止到今年5月份,半年来人民币相对欧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13.33%,相对美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2.87%,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后,未来半年将有望再升值3%左右。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人工成本方面,最近广东以27.8%的幅度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外贸粗放式的发展已不堪一击。三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导致相继被其他省份超过,劣势愈发明显。《省域经济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显示,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江苏首次超过广东位列第三(前两位为上海、北京)。
广东消费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新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消费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强东、副主任曾鸣认为,对广东来说,由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消费不足不仅影响了广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严重地影响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和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
第一,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抑制了消费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长期奉行“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经济方针,因此,各地市都陆续选择了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发展第二产业为突破口,力求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阶段能收到明显成效,但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缺点却在发展中逐步显现:一是资本积累挤占消费资金,减少和延缓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是资本向生产和重化工业倾斜,消费品的开发受到抑制,消费空间被压缩;三是导致了工业一业独大。居民收入与GDP和财政收入相比,增幅较低,居民消费力提升缓慢。
第二,投资以基建和重工行业为主,“墙里开花墙外香”,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2009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但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重工行业。这种内需刺激政策已经对国外经济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客观上暂时起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然而从国内看,对基础设施和重工行业的大规模投资尽管能够在短期内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却不能够创造充分的社会就业。而且,经过近十年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我国的公用基础设施面貌已有很大改善,在该领域继续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空间已较为有限,以此作为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推动力值得探讨。
第三,投资以政府及国有企业为主体,对民营经济的溢出效应不足。2008年底,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对经济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刺激效果。但从实施结果看,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大部分都落入国有企业的口袋,对民营经济的溢出效应不足。如2009年上半年,浙江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同比增长31.6%,而民间投资仅增长10.4%。广东也存在类似情况,说明民营经济在经济刺激政策中的缺位。如果民间投资不能启动,单靠政府及国有企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就会面临独木难支的困境。
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新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要求,“十二五”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是:继续以扩大汽车、住房消费为重点,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热点不断扩散,逐步形成从大中城市到中小城市直至城镇汽车、商品房的波浪式消费热潮,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着力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把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适度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住宅、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十二五”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反对奢侈、浪费型消费,促进和谐消费、绿色消费。宏观经济政策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清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消费、实行内需主导的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消费政策,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5(信息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20期)
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消费欲望受到压抑。广东大部分居民都没有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庇护,由此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影响消费欲望的提升。广东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覆盖面窄,而且基金收缴困难、统筹层次低,城乡之间严重失衡。另外,对贫弱人群的福利服务也严重不足,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GDP比重很低,近年还一直下滑。这不仅使居民直接负担了过多本应由财政负担的教育、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而且使居民支出预期增加,从而抑制了居民即期消费,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第三,消费安全问题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打击消费者信心。广东与全国一样,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展,消费活动日趋活跃与复杂。由于消费市场环境与市场秩序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与消费文化,消费安全监督也不到位。同时由于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不法经营或套利手段层出不穷,假冒伪劣甚至有毒的产品肆无忌惮地进入市场,使消费者深受其害,消费信心因此受到巨大打击。
第四,消费补贴政策对内需的刺激作用存在递减趋势。2009年以来,政府推出家电和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以及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消费补贴政策。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有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居民会加快消费,在一段时期内,此类补贴政策对耐用品消费的刺激效果比较明显;但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达到饱和,而余下的居民家庭即使有消费的愿望,大多也无消费的能力,此时消费补贴政策的作用就会趋于下降。因此,消费补贴政策也只能暂时起到刺激居民消费的功效,同样不能作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政策使用。2(信息来源:《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当前内需刺激政策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第一,投资未有对应需求,加剧经济的产能过剩或设施闲置。投资的本质是资源的跨期配置,目的是在未来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因此,不论是政府和私有企业的投资,都应考虑当前的成本和未来的社会或市场需求。如果投资不对应需求,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产能的过剩。尽管在短期内,这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确实具有立竿见影的推动效果,但当这类投资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时,就会因没有社会或市场需求而造成某些产业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如在新能源、基建设施等领域,又将增加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
第三,外贸发展方式快速转型,已迫在眉睫。一是人口红利的终结显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来临。过去20年来,当劳动力供给旺盛的时候,低廉的工资支撑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当前几年珠三角“民工荒”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表明“刘易斯拐点”正在悄悄地靠近;当“本田罢工”事件以及富士康等以极端方式来实现工资突然的较大程度的恢复性上涨时,标志着人口红利开始终结。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珠三角将迎来更为严重的“劳工荒”并伴随着工资的持续上涨。通过转型消化人工成本的压力再也不能忽视了。二是外资搬离给广东产业现状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富士康公司以66%的加薪承诺平息了外界的压力,却以快速的搬迁逃避了此次突然增大的成本压力。虽然它的搬迁符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但是这样一个出口规模超过500亿美元、解决30万人就业的大工厂突然搬离,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它的离去,实际上在给出明确的警示,即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信息来源:《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对策与建议】
“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