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傣医方剂学的特色
傣医方剂题目
傣医方剂题目摘要:1.傣医方剂的概述2.傣医方剂的分类3.傣医方剂的特点4.傣医方剂的应用5.傣医方剂的现代研究正文:傣医方剂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它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一、傣医方剂的概述傣医方剂,又称为傣族医药方剂,起源于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
傣族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就开始使用草药治病。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傣医方剂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疗效的疗法。
二、傣医方剂的分类傣医方剂按照治疗功效可分为解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祛痰剂、补益剂、收敛剂等。
每一类方剂又可根据药物组成、治疗方法、适应症等方面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各种具体的方剂。
三、傣医方剂的特点1.注重整体观念:傣医方剂强调治疗疾病时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
2.强调辨证施治:傣医方剂治疗疾病时,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3.注重预防保健:傣医方剂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原则,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增强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四、傣医方剂的应用傣医方剂广泛应用于傣族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治疗,如感冒、咳嗽、胃痛、腹泻、风湿病等。
傣医方剂不仅在傣族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国内外患者的关注和认可。
五、傣医方剂的现代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傣医方剂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许多傣医方剂的疗效得到了科学验证,一些傣族草药被开发成药品或保健品,走向更广泛的市场。
四大民族医学,传承千年的傣族医药,用药治疗有什么特点
四大民族医学,传承千年的傣族医药,用药治疗有什么特点傣族的医药有着“药来自雨林,方来自经书”的说法。
经书指的是《贝叶经》,起源于古老的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成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叶。
《贝叶经》囊括了傣族民族文化的整体内容,覆盖面是超过西双版纳、德宏以及所有的傣壮族地区,推及到整个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地区。
傣族人民把《贝叶经》视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加以保护,除了记载经文、佛像外,还包括抄写的唱本、生产生活常识、医药、理发、伦理道德、占卜、法律等,涵盖了大部分的傣族医药方理论。
傣医认为药物的疗效和其生长环境关系密切,生长环境不同,药效也不同。
凡生长在悬崖峭壁和带肿节的药物,大都有续筋接骨、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骨折、跌打损伤等病症;凡长在深山菁沟的药物,大都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湿痹等病症;凡长在树上的寄生大豆油脂类节食、节育、抗过敏和补肾等作用;凡长在胡泊、沟塘水边、田边地角的药物大都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麻木、肢体疼痛、水肿等病症;凡开红花、带红色的药物多可用于益气补血、止血、调经止痛;凡开白花、流白浆的药物,可用于镇静安神、镇痛、解毒、消肿;凡带黄色的药物,多具有清火解毒、调补气血的作用,可用来治疗肝炎和热病等。
傣族传统药物到目前记载的就有1800多种,涵盖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亦吸收借鉴古印度医学、汉族医学。
其中很多与汉族中医药学药品相同,但在临床运用上有所差别。
如芦子用于提神醒脑,草寇用于风湿酸痛,益母草用于湿疹,射干用于月经过多等等。
还有很多药物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药源较少,如犀鸟、象牙、孔雀毛、野牛胆等。
傣医药学对植物药的划分一般以形态、气味、药用部位来划分。
如“埋”(傣语)指乔木一类的药物。
例如“埋亥忍”,即臭木;“埋嘎筛”,即龙血树。
“嘿”(傣语)指藤本一类的药物。
如“嘿多吗”,即鸡矢藤;“嘿罕”,即无根藤等。
“摆”(傣语)指用叶,“哈”(傣语)指用根。
傣族传统药医学简介
“
正
塔都
血)
”
塔喃
,
”
( 即水
;
气
主
”
。
其由
①阿托嘎 玛
,
,
在 人体 内 起 着 滋 润 和 补 益 作用
”
巴
他塔 糟粕 他塔
, , ,
,
系 指这 种 风 ( 气 )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是
他维 塔都 铃
“ ”
(有 0 2 种组 织器官 )
, ,
现称
,
`
塔 是
管 肚脐 以 下 的器 官
系 指 主 管 机体 各系 统生 长
发育 的生 理 功 能 坐卧 行走
、 ,
也就 是说 四 塔 中 所以
,
之风 ( 气 )
、 、
它 能使人站 立 跳
、
某一 塔都 失调 均可 造成人体病变 的
、
说
哭
笑
跃等
。
⑥ 呼 吸之 风 ( 气 )
即气体从 肺 中有规律 地输送 到 心 脏
血行 为
. ,
,
气 行则 傣医 认
必 须 精通
“
四
广 义上 讲 主 要 指生 命 活 动在外 的 表 现
之说
。
狭义
;
塔
雅 都 挡细
是 傣 医 用 于 解释 人 体
,
在 机体 内起输 导作用 的皆 属 风 气 所
”
生理 现 象 和 病 理 变 化 的基 础 理 论 临床辨 证 论 治 立 方 下 药 的依据 二
“
、 。
也是指 导
辖
“
是 维 持 人 体生 理 机 能活动 的元 素 之 一
傣药知识简介
傣药知识简介一、傣医药的理论体系据贝叶经的史料记载,傣医药早在2500多年前文字的起源(傣族文学简史记载)时就有了记录,傣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瑰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千多年以来,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出了大量单、验、秘方,形成了以“四塔”(风、土、水、火)、“五蕴”(色、识、受、炽、行)为基本理论的一门传统医药学。
(一)“四塔五蕴”理论是傣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核心,其内容主要源于傣医实用用经书《罗格牙坦》(坦乃罗)、《巴腊麻他坦》和《档哈雅聋》等中。
“四塔”顾名思义是由4种物质所构成的,即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血)、巴他维塔(土),傣医通过风、火、水、土解释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傣医药学以“四塔”理论为指导,将疾病分为四大类,即风病、火病、水病、土病。
并根据疾病分类把傣药分为四大类即治风病类、火病类、水病类、土病类药。
从概念上看,傣医的四塔论与中医的五行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五蕴”傣语叫“夯塔档哈”。
傣医色蕴(鲁巴夯塔)是指人体形态、容颜等外貌及人的精神状况,是人体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
识蕴(维雅纳夯塔)指人对外界的认知、识别、判断能力。
受蕴(维达纳夯塔)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和耐受力。
想蕴(先雅纳夯塔)指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思想及欲望等。
行蕴(山哈纳夯塔)指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生命运动变化[4]。
从概念上来看,五神和五蕴论述的是人的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二)“雅解”学说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色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傣医认为:人食五谷嗜烟好酒,这些食物中也会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体的排毒功能将之排除而不生病。
若食用过量或机体的解毒排毒功能低下时,体内的有害物质难以排除,蓄积在体内,导致人生病。
因此,提出了“未病先解、常服解药和解毒食品”。
另外,傣医又指出人体不会无缘无故的生病,所以应先服用解药以解除致病之因,然后对证下药,因而又创立了“先解后治”的理论。
论特色傣药—雅解(解药)
景 洪 660 ) 6 10
功 能、 主洁厦临床常 用傣药解药的单方和复 方。
1 傣药解 荮的起 源与发展 傣族传统 医药学具有两 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来
素 素 素 毋 素 素 素 素素 素素 素素 素六 素素 素 素 素 素 素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毋 素 素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素 六 六六 六
22 0 年第2卷第3 O 3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急胀等的服用利尿解 毒药而治之。血中有热毒、 出血 、 呕血 、 便 血、 颜面、 皮肤生疔长 疖, 黑斑疮痈 的应服用雅解把龙( 大解毒
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积 累了大量的防病 、 治病
的理法方药 , 解药即为最具特色的药物之一。起源于两千多年
[ 湖南医学院 生理学[ ]北 京: 3 M. ^民卫生出版杜 , 7 6 1 840 9 [] 4毛腾敏 . 韩建 和 血癌 理模型探 索 ( 北京医科大 学学报 “ 病 ~) [ , 8, ()2 1514:6 9 7 4
c] 5马新亮 . 心血管病学进展 [ 18 . : 们, 9 1 3 9 0 4
随之以寒冷刺激 , 模拟外寒 侵袭 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复制 出大鼠急性 血瘀” 证模型。可见血液增牯 ( 全血 比牯度和血浆
比牯度增 高) 增旅 ( B 、 R C压 积增大 )增 聚 ( B 、 R C电泳 指数增
【] 2翁维 良 血液流变学研究方 { 及其应用 [ ] 北京: 去 M . 科学出版杜 .
0 ,) ‘O 0 13P 5
模型组 R C电泳指数明显增高 , B 复方丹参片组和温心通胶囊
傣医认药识药,配药心得体会
傣医认药识药,配药心得体会
关于傣药,你了解多少呢?
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
据统计,我国傣族药物有1200种。
《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傣族人民经过千百万年的艰苦实践,懂得了对各种动植物服食的经验,并根据其复杂的味道,逐渐产生了理性认识,并给予分类命名。
为了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远古原始群的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常把一些御寒,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的叶、皮用来做衣御寒,煎煮当茶饮,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这一演变过程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二是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
三则是吸收并发展了古印度医学理论知识,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
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
傣医药涉及的这些丰富药材,大部分只有地处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丛林密布、多附生植物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和多条大
江沿岸才能出产。
傣药虽重视发展,但仍处于高、中级各类人才欠缺的境地,据调查,精通傣医药理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傣医寥寥无几,处于后继乏人之境地,他们的经验秘方将面临失传。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对继承、发掘、发展傣医药具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傣族医药的特色疗法汇总
傣族医药的特色疗法汇总傣医治病,除采用内服、外用(包括涂擦包敷)或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种治法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傣医特色疗法:睡药: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多用鲜品)切碎加水煎煮或炒或蒸(视病情而定),取出药渣拌入酒或炒热之酒糟,拌匀平摊于木板上,上铺席芭(亦可用布单)。
患者趁热睡于药床上,上盖被子,使药物熏蒸身体以达治疗目的。
本法亦多用于风湿麻木、肢体疼痛各症。
敷药: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取鲜品,切碎捣烂,视病情分别加入酒、芝麻油或淘米水等拌合均匀,用芭蕉叶包好,置于火中烧热,趁热包敷于患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主要用于接骨、跌打扭伤、风湿麻木疼痛、头痛、腰腿疼痛等症。
蒸药:此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配好方的药物切碎装入容器内,置于甑内蒸一定时间,取药物蒸馏液内服(芳香类药物多用此法)。
二是将药物直接放入甑内蒸制一定时间,取出加酒趁热外敷患部。
多用于腹痛、肢体麻木疼痛等各种病症。
熏药:按所需配方取药物切碎(多用鲜品),置于锅内(或金属大盆内)加水煎煮,患者坐于锅(或盆)之上方,借药物蒸气熏蒸肌体以达治疗目的。
本法主要用于因体内风、水失调而致之肌肉、关节风湿疼痛、肢体麻木、产后虚弱、不思饮食等症。
研药或磨药:在碗内盛适量冷开水或米汤,可根据不同疾病而定。
按配方将各种药物蘸水或米汤在小磨石上研磨成合剂药汁于碗内,内服或外擦。
一般贵重药品及紧缺药物多用此法,主要治疗因风失调引起之疾病、妇科疾病和一些危重病,亦用于药物及食物中毒。
刺药:将配好方的药物切碎,干燥,共研为末,拌入鹅油内浸泡备用。
用时医者用洁净之铜针(状如直杆梅花针)浅刺患部皮肤,再涂以配好之药油。
本法亦用于体内风、水失调而致的风湿麻木、关节疼痛等症。
神奇的黎族医药“海南植物王”钟义教授经常对媒体讲起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无用的植物,只有人类没有发现其用途的植物。
”世代居住在中部山区的黎族人民,对身边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的认识和利用,有别于其它民族。
他们对植物药用功能的独到用途,在千百年来的流传和完善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无形遗产——“黎族医药”。
傣医方剂题目
傣医方剂题目
摘要:
1.傣医方剂的概述
2.傣医方剂的特点
3.傣医方剂的分类
4.傣医方剂的应用
5.傣医方剂的现代研究
正文:
傣医方剂是傣族传统医学中应用的一种药物剂型,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
傣医方剂以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独特的炮制工艺制成,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傣医方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疗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
再者,傣医方剂以草药为主要原料,具有天然、绿色的优势。
此外,傣医方剂的剂型多样,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傣医方剂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功能和主治病证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药物的性质可分为寒性方剂、热性方剂、温性方剂等;根据功能可分为解表方剂、祛湿方剂、活血化瘀方剂等;根据主治病证可分为感冒方剂、咳嗽方剂、胃病方剂等。
傣医方剂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傣族地区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傣医方剂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
症,如慢性病、肿瘤等。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傣医方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傣医方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掘傣医方剂的潜力,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同时,傣医方剂的研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傣医方剂作为傣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药用价值。
浅谈傣药的制剂特色
浅谈傣药的制剂特色
熊丽娟;胥筱云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14)2
【摘要】通过傣医传统药物制备方法,探讨傣药的制剂特色.傣药常用剂型:有芬雅(水磨剂)、雅喃(汤荆或煎剂)、雅牢(酒剂和酊剂)、雅喃满(油膏剂)、雅鲁(丸剂)、雅捧(散剂)、雅咪(片剂)、雅姐喃京当腊(茶剂)、雅烘(气雾剂)、麦泡否(灸剂)、汁液剂等.傣药在其给药方法、制剂及辅料的使用等方面,处处体现了傣药纯天然、无污染、地道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现代健康理念.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熊丽娟;胥筱云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6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5.3
【相关文献】
1.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制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2.浅谈医院傣药房中傣药的管理
3.傣药制剂治疗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4.傣药和拉祜族药资源、炮制与制剂研究进展
5.傣药保肝Ⅰ号颗粒制剂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奇的傣医传统疗法,鲜有人知
神奇的傣医传统疗法,鲜有人知傣族传统医药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列为“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傣医与中医同属传统医学,但两种医学体系的方法理论却大相径庭,傣医以“四塔五蕴”理论为基础,药物以性味入塔进行归属分类,通过调整人体及脏腑的四塔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而后者则基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通过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体现其功效主治。
(四塔连心图)傣医和中医因为理论体系不同,治疗所用方法也有很大区别。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傣医的外治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以外治为主的用于机体保健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其内容包括“烘雅”、“暖雅”、“阿雅”、“难雅”、“沙雅”、“果雅”、“过”、“咱雅”、“闭”、“抱”,是傣医治疗体系的重要内容。
傣医十大传统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效果显著等特点,易于被人们接受,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应用于康复治疗,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烘雅”(熏蒸疗法)按病情需要选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的鲜品,切碎放人锅内煎煮至沸状,让患者坐在锅(盆)上方的支架上面,然后用被子或毯子围在身体周围,使药气不得外散,借药物之热气熏蒸机体;康复治疗适用范围:中风后遗症、风湿病、肥胖病、妇女产后病等。
“暖雅”(睡药疗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炒好后将药摊于药床上,让患者直接睡于药上,用药覆盖全身再盖被子;康复治疗适用的范围:风湿病、中风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阿雅” (洗药疗法)按病情配伍适宜的药物煎煮取水浸泡全身肢体;康复治疗适用的范围:中风后遗症、妇女产后保健、老年保健等。
“难雅”(坐药疗法)按病情取适宜傣药切细、研碎。
加猪油或水,烧热让患者坐于药上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康复治疗适用的范围:脱肛、子宫脱垂、湿疹、股癣等慢性病。
“沙雅”(刺药疗法)即用配好的药酒、药油边刺(用梅花针)边擦局部患处,或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进行刺擦机体,以梅花针刺皮肤不出血、有微感热为度;康复治疗适用的范围:风湿病、末梢神经痛、皮肤病等慢性病,且能促进外伤后血肿消散。
傣医外治法中暖雅的治法方药探讨居中
傣医外治法中暖雅的治法方药探讨居中标签:傣医;外治法;暖雅傣医传统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探索,总结而创立的。
它以傣医“四塔”“五蕴”为理论基础,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相合沿用至今,具有很好的疗效。
它主要包括:烘雅(熏蒸疗法),暖雅(睡药疗法),阿雅(洗药疗法),喃雅(坐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咱雅(擦药疗法),果雅(包药法),闭、抱(推拿按摩、口功吹气疗法),过(拔罐疗法)等。
现将傣医暖雅的治法方药总结如下。
1暖雅—睡药疗法暖雅是指患者全身覆盖药物,通过平卧方式进行治疗的方法。
傣医在临床工作中按配方将所需药物切碎加少量水煎煮或炒一定时间,取出药渣拌入酒或炒热之酒糟,拌匀平摊于木版上,上铺席芭(亦可用布单),患者趁热睡于药床上,盖被子,使药气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除痹止痛的功效。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久病或体质较差外的中风偏瘫、急慢性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等。
同时有解困除乏、芳香醒脑的作用。
2治法方药21主要药物贺故(九翅豆蔻)、贺嘎(草蔻)、贺哈(红豆蔻)、辛(姜)、毫命(姜黄)、补累(野姜)、呆亨(姜花)、比比亮(红花丹)、比比蒿(白花丹)、莫哈郎(大驳骨)、莫哈蒿(鸭嘴花)、贺罕郎(长序岩豆树)、竹扎令(宽筋藤)、摆嫩爹(菠萝蜜树叶)、摆贵沙保布(公木瓜树叶)、摆宾(白花臭牡丹叶)、摆拢良(腊肠树叶)、保龙(光叶巴豆)、保囡(中华巴豆)、管底(蔓荆)、摆景(柚子叶)、摆麻祝(桔子叶)、摆麻庄(酸桔叶)、摆麻威(佛手叶)、摆麻闹(柠檬叶)、摆麻溜(大柠檬叶)、摆麻忍(香椽叶)、皇旧(旱莲草)、皇曼(马蓝)、皇丈(火焰花)。
以上诸药均根据傣医治法理论和患者病症,合理组方。
22治疗方法(1)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材约10 kg左右,切段(或破碎)后混匀,加水适量,以药材湿润为宜,随后置于锅中用文火人工翻炒至有药香(锅中微冒青烟),药料出锅后均匀拌入适量药酒,保温备用。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作者:李琼超郑进程颖郭太品李玉霞张超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07期摘要:傣医“雅解”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特色理论,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解“食物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对于丰富和发展特色“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解“食物毒”;雅解理论;四塔;五蕴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68-02傣医学是傣族人民在两千多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以“四塔”、“五蕴”为核心,“三盘”学说、“雅解”学说、“风病论”等为理论特色的一门学科,其中,傣医“雅解”理论最具特色,包括“未病先解、先解后治”的核心内容及“雅解”方药[1],而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医解“食物毒”历史悠久,大量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述,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如医祖龚麻腊别用文尚海(百样解)解“食物毒”;《阿皮踏麻基干比》、《罗格牙坦》、《档哈雅龙》等傣族医学文献记载医学大师腊西达菲创立“雅给”方解“食物毒”;2000多年前傣族地区已经运用“雅解”(百解片)解“食物毒”[2]。
20世纪七十年代,云南民族医药工作者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傣医药[2],解“食物毒”受到广泛关注。
深入研究傣医解“食物毒”,有助于全面认识“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傣医“食物毒”的概念“食物毒”在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只有病名或者症状,尚无明确规范性概念。
在2007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临床学》中将“食物毒”做出规范定义[3]:“食物毒”是指因饮食不洁(节),误食禁忌或误食有毒食物或过食等各种原因导致“四塔”、“五蕴”的失衡,毒邪内蕴,内伤脏腑而发病。
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系统症状、皮肤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等,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及口舌发麻,口唇、指端青紫,皮肤瘙痒,皮肤疔疮,斑疹,心悸,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死亡等。
傣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综述及思考
傣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综述及思考
傣医药是指傣族传统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一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在进行傣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综述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可以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傣族传统医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可以从药物学的角度对傣族药物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对其药用部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综述。
同时,也可以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傣族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和发展。
在进行这样的研究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傣族传统医药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对傣医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综述,可以促进傣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傣医方剂题目
傣医方剂题目【原创版】目录1.傣医方剂的概述2.傣医方剂的特点3.傣医方剂的种类4.傣医方剂的应用5.傣医方剂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傣医方剂的概述傣医方剂是指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
傣医方剂是傣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二、傣医方剂的特点1.民族特色:傣医方剂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独特认识。
2.方便实用:傣医方剂以草药为主,采用简单的加工方法,易于制作和使用,适合于基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需求。
3.疗效显著:傣医方剂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风湿病、消化不良、皮肤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三、傣医方剂的种类傣医方剂种类繁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功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解毒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虫蛇咬伤等。
2.治风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肌肉酸痛等。
3.消食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肠不适等。
4.疗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烧伤等。
5.妇科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6.儿科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儿科疾病,如小儿疳积、小儿惊风等。
四、傣医方剂的应用傣医方剂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风湿病、消化不良、皮肤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傣医方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五、傣医方剂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傣医方剂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傣医方剂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有望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傣医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望在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傣医方剂有望在养生保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傣医心得体会
傣医心得体会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语言、建筑、服饰、饮食、艺术、医药等方面各具特色。
其中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各成体系,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历史,服务于广大人民,有着较好的疗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保护与传承对于祖国医学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四大民族医学之一的傣医学主要盛行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宝贵的医学经验总结而成,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为祖国民族医药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成为了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医学以“四塔”、“五蕴”学说为基础理论核心,认为人体是一个由物质与精神组成的完整有机体;从物质范畴看,傣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塔拢(风塔)、塔喃(水塔)、塔菲(火塔)、塔拎(土塔)”四塔所组成;从精神范畴看,傣医学认为人体由“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所组成,其中四塔在五蕴中属于“色蕴”[1]。
四塔五蕴协调稳定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体保持着一种从精神到物质的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2],当打破这种平衡,人将处于疾病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等特点,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
基于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成为大势所趋,民族医药联合西医治疗在增强疗效及减轻副作用方面具有优势。
傣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拢蒙沙喉”病范畴,在其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具有独特见解。
1 病因病机傣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因为体内四塔五蕴失衡,加之风寒湿热诸邪侵袭,内外合邪而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功能失常而发为本病,根据体质、发病季节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临床易感性[5]。
除此之外,一些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名老傣医康朗香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平素过食香辣辛燥、肥甘厚味,导致长期体内积热,加之感受外在邪气,内外相合,最终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塔风偏盛、气机逆乱,塔土壅塞、阻塞运化水湿之道,最终气血瘀阻而发病[6]。
《傣医适宜技术》
八、操作程序
4.治疗完毕,协助患 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整理床单。 5.清理物品,做好记 录并签字
九、护理及注意事项
1.搽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搽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 3.将药油(药水、药酒)等摇匀后再搽药。
九、护理及注意事项
4.搽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 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 药物试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服抗过 敏药物。
六.物品准备
❖ 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棉签、傣药酒、双 层纱布袋两个,炒具(竹铲或竹筷)、炒锅、电 炉、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七、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拖擦药部位,注
意保暖。 ❖ 3.将遵医嘱所配制的傣药用少许白酒搅拌后置
于锅中,用文火炒后,装入布袋,用大毛巾保温, 即可使用。
❖那现在呢,傣医学发展渐渐走向成熟, 傣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也趋向时代化、 规范化。
傣医果雅(包药疗法)
一、概述
果雅(包药疗法):是指傣医根据病情所 需,配备相应的傣药(鲜品捣烂或干品碾 细粉)包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果雅(包 药疗法)分为冷包和热包。
❖ 冷包:即按病情所需,取配备好的傣药加酒或淘 米水拌匀(不需加热)直接包敷于患处。适宜于 治疗急性盆腔炎;高热抽风、风热感冒头身疼痛, 偏正热性头痛;急性风湿热、痛风、类风湿病出 现肢体关节肌肉红肿热痛或痉挛剧痛;疔疮肿痛、 皮肤癌症等。
法)。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出汗情况。(热睡 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4.睡药治疗结束,两名以上护士协助患者穿 衣裤,嘱咐患者当天不宜洗澡。
5.使用过的塑料布、纱布床单交洗浆房清洗 晒干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 中之 胀 气 得 以 消 除 。 2 傣 医 方 剂 的 特 点
2 1 组 方 特 点 . 2 11 寒 温 并 用 : 指 寒 温 两 种 性 质 不 同 的 药 物 同 时 组 . 是 合 在 一 个 方 剂 中 , 各 自发 挥 其 作 用 的 同 时 , 者 对 前 者 在 后
2 2 治 法 特 点 . 2 2 1 未 病 先 解 :未 病 先 解 ” 傣 医 的 未 病 先 防 重 要 内 .. “ 是
12 方 剂 的 组 成 及 方 解 :傣 医 方 剂 由 主 药 ( 对 主 病 或 . 针 主 证 起 主 要 治疗 作用 的药 物 )辅 助 药 ( 助 主 药 加 强 治 疗 、 辅
中 图分 类 号 : 2 7 2 R 9 。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号 :0 6—6 1 【0 7 1 10 80 2 0 10—0 4 0 5一O 2
傣 医方 剂 是 遵 行 傣 医学 理 论 , 据 一 定 的 组 方 原 则 的 根 组合 , 傣 医 应 用 单 昧 药 治 疗 疾 病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理 论 是 其 与 技 法 是傣 族传 统 医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从 有 关 傣 医 学
发 为 本 病 。 治宜 温 补 胃火 , 火 解 毒 , 肠 止 泻 。 清 涩
2 12 单 方 应 用 : 医 以 单 昧 药 治 疗 疾 病 , 当 广 泛 , .. 傣 相 一 般 用 于 病 情 比较 单 纯 , 证 不 太 复 杂 的 情 况 , 固 脱 汤 , 发 扁 由扁 少 火 ( 粗
1 傣 医 方剂 的内 容
1 1 以傣 医理 论 为 指 导 : 医 方 剂 是 在 傣 医 药 的 核 心 理 . 傣
论“ 四塔 ” 论 指 导 下 进 行 分 类 统 方 , 体 分 为 : 四 塔 总 理 具 调
方 ; 风 塔 方 、 火 塔 方 、 水 塔 、 土 塔 方 ; 解 方 ; 他 调 调 调 调 雅 其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0月 第 1 0期
中国 民族 医药杂志
4 5
论 傣 医方 剂 学 的特 色
云 南 中 医 学院 ( 明 6 0 0 ) 贾克 琳 胥 筱 云 戴 翥 陈 普 昆 5 2 0
关 键 词 : 医方 剂 ; 色 傣 特
诸 药 作 用 的 药 物 ) 引和 药 ( 药 直 达 病 所 ) 成 。 目的 是 、 引 组 通 过 配 伍 之 后 , 方 既 有 分 工 又 有 合 作 , 有 协 同 又 有 制 全 既 约, 能增强 药物的 治疗作用 , 能调和 偏性 , 其 毒性 , 既 也 制
藤 、 藤 、 雪花 为主药 , 药性 大热 , 辣, 火 风土 塔, 青 紫 三 昧 入
具有补火 健 胃, 通 止痛之 功, 强 壮火 塔, 补土塔, 温 能 温 散 中盘 寒 邪 而 止 胃 中冷 痛 。 呕 吐 ; 可 通 达 气 血 , 活 血 化 除 又 强
方 等 四 大 类 , 床 常 用 方 剂 有 2 0首 ; 傣 医 的 “ 塔 五 临 0 以 四
摆 ( 子 藤 )沙 干 ( 藤 ) 比 比亮 ( 雪 花 ) 竹 扎 令 ( 筋 芦 、 青 、 紫 、 宽 藤 ) 成 。 补火 健 胃, 通 止 痛 。 治 疗 慢 性 胃 炎 , 窦 炎 , 组 温 胃
胃脘 胀 满 冷 痛 或 刺 痛 . 寒 加 剧 或 复 发 之 症 。 方 中 芦 子 遇
主 病 或 主 证 的药 物 , 是 针 对 重 要 的 兼 病 或 兼 证 起 主 要 治 或 疗 作 用 的 药 物 ) 抑 制 药 ( 除 或 减 弱 主 药 、 助 药 的 毒性 , 、 消 辅 或 抑 制 主 药 、 助 药 峻 烈 之 性 的 药 物 ) 调 和 药 ( 和 方 中 辅 、 调
叶木 ) 味药 组成 。功 能 是通 气 活 血, 一 调经 止 痛, 补益 水
血 。治 疗 产 后 贫 血 引 起 的 形 瘦 体 弱 , 色 苍 白 , 乳 , 汁 面 缺 乳 清 稀, 露不绝 。或月 经不调 , 经 , 经。方 中粗 叶木 , 恶 痛 闭 性 平 , 风 、 、 、 四 塔 , 有 通 气 活 血 , 经 止 痛 , 益 入 火 水 土 具 调 补 水 血 之 功 。 妇 女 平 素 泡 水 当茶 饮 , 调 经 养 颜 , 年益 寿 。 可 延
立 的 “ 大 要 方 ” 迄 今 为 止 , 医 方 剂 的 应 用 已 有 上 千 年 八 , 傣 的 历史 … , 漫 长 的 医 疗 实 践 中 不 断 丰 富 和 完 善 , 成 了 在 形
傣医方剂的特色。
又起着抑制作用。 比如 : 雅补领 菲 想( 芦子 青藤汤 ) 由嘿 ,
蕴”“ 、 风病 论 ”“ 解 论 ” “ 盘 理 论 ” 为 方 解 理 论 基 础 , 、雅 、三 等 阐述 疾 病 的 病 因 病 机 及 治 疗 方 法 。 如 : 鲁 短 ( 泻 汤 ) 雅 腹 的
瘀 。 血流通, 则不痛 ; 筋藤性凉 , 苦, 风、 塔 , 气 通 宽 昧 入 土 通
血 化 瘀 止 痛 , 补 气 血 , 能抑 制 主 药 性 热 , 之 温 热 而 不 调 兼 使 过燥。全方寒热相配 , 火不过热 , 毒不过寒。 补 解
病 因病 机 分 析 为 : 方 治症 为 “ 塔 ” 能 失 调 , 盘 温 哈 本 四 功 中 给 ( 纳 腐 熟 之火 ) 足 所 致 病 证 。 本 病 发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受 不 是“ 四塔 ” 能 失 调 , 盘 受 纳 腐 熟 之 火 不 足 , 之 感 受 外 功 中 加 在 的寒 冷 毒 邪, 过 食 酸 冷 性 寒 之 物 , 误 食 禁 忌 和 不 洁 或 或 之 品 , 伤 火 、 塔 , 土 塔 的 转 运 失 常 , 邪 蕴 积 胃 肠 而 损 土 使 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