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鸿门宴》知识点归纳资料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 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邀请。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隔阂、嫌怨。

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 约为婚姻。

-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 而听细说。

-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4. 使动用法。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率领)-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阻止;使……进入,接纳)五、特殊句式。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知识点总结:一、背景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反秦的序幕。

项羽和刘邦也在此时崛起,成为反秦的重要力量。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先入关,占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但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对刘邦先入关中颇为不满。

当时,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刘邦有大志,日后必成大患,劝项羽趁机除掉刘邦。

二、主要人物1、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勇猛善战,力能扛鼎。

但他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谋略。

2、刘邦刘邦出身平民,善于用人,能屈能伸,有一定的政治手腕。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主张杀掉刘邦。

4、张良刘邦的谋士,机智过人,多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鸿门宴上奉命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在鸿门宴上闯入营帐,保护刘邦。

三、情节发展1、无伤告密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让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2、项伯夜访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有旧,连夜前往刘邦军中告知张良,刘邦于是拉拢项伯,并与项伯约为婚姻。

3、刘邦谢罪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项羽军营谢罪,项羽设宴款待。

4、范增举玦宴席上,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让他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5、项庄舞剑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项伯也起身舞剑,保护刘邦。

6、樊哙闯帐樊哙听闻刘邦危险,闯入营帐,义正言辞地指责项羽,项羽赐酒赐肉。

7、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逃离鸿门。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展现了两人性格和处事方式的不同。

项羽的刚猛自负与刘邦的隐忍圆滑形成鲜明对比。

2、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生动地表现了樊哙的勇猛。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也是楚汉相争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下面我们来详细整理一下其中的知识点。

一、背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项羽和刘邦也在此时崛起。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驻军鸿门。

此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刘邦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劝项羽趁机除掉刘邦。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反秦斗争中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力能扛鼎,勇猛善战。

但其性格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谋略。

3、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足智多谋,主张杀掉刘邦。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深谋远虑,多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

5、项伯项羽的叔父,因与张良有旧,在鸿门宴上暗中帮助刘邦。

三、情节发展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便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表现得十分谦卑,说自己无意称王,先入关中只是为项羽保管财物。

2、范增举玦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范增于是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企图借机刺杀刘邦。

3、项伯护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刘邦,使项庄无法得手。

4、樊哙闯帐张良见形势危急,便到帐外找樊哙。

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帐中,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肉,樊哙慷慨陈词,指责项羽不该怀疑刘邦的忠心。

5、刘邦借机逃脱刘邦借口上厕所,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逃离鸿门。

四、重点语句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这句话体现了范增对局势的敏锐洞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这是樊哙劝刘邦赶快逃离时说的话,表现出樊哙的果断和勇敢。

五、文学手法1、对比刘邦的谦卑与项羽的自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2、衬托通过樊哙的勇猛无畏,衬托出刘邦处境的危险。

3、细节描写如对项羽、刘邦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六、历史影响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实词部分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具.告以事:(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者:(8)因击沛公于坐.:(9)沛公不胜桮.杓:置之坐.上: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臣战河南..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6)沛公已去.:(7)所以..:..遣将守关者:(8)我为鱼肉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吾得兄事.之:④籍.吏民: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道芷阳间行:⑧若入前.为寿:(2)名词作状语用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吾得兄.事之: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头发上.指:⑤道芷阳间.行:(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③拔剑撞而破.之:④樊哙侧.其盾以撞: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5)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8)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9)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0辞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二.虚词部分(1)为①客何为者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为击破沛公军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何辞为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12君为我呼入○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距:通“拒”,意为把守,如“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意为接纳、进入,如“距关,毋内诸侯”和“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要:通“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意为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意为座位,如“置之坐上”和“因击沛公于坐”。

不:通“否”,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头发上指,冠上”,意为向上。

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意为使……活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为使……跟随。

形容词作名词:如“此其志不在小”,意为小的地方;“今事有急”,意为危急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意为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意为接近、接触。

三、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劳辛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文言虚词若:你;你们;你(们)的。

如“~入前为寿”。

者: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客何为~?”。

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如“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也可以表示就;于是,如“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语气词。

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如“壮士,能复饮~?”。

也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动词,以为;认为。

如“窃~大王不取也”。

五、句式特点省略句:如“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主语“我”。

判断句:如“此天子气也”和“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倒装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状语后置句,“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一、重点词语解释(1)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旦日飨士卒旦日:明日飨:用酒食犒赏3.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4.亡去不义亡去:逃走5.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人6. 距关距:通“拒”,把守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9.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句式:与……比较,哪一个……10.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11.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细毛12.籍吏民籍:登记 1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1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15.于是项伯复夜去复夜:连夜(状语) 16.不如因善遇之善遇:优待1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18.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19.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2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21.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 2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意图,目的23.披帷西向立披帷:拨开帐幕 24.瞋目视项王瞋目:怒目25.目眦尽裂眦:眼角 26.项王按剑而跽曰跽:长跪2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刑:处罚(名词作动词)28.而听细说细说:小人之言 29.沛公起如厕如:去30.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拘泥辞:计较31.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32.相去四十里去:距离33.持剑盾步走步:跑 34.度我至军中度:估计35.间至军中间:顷刻/从小路 36. 公不胜杯杓不胜:禁不起3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2)虚词1.补足音节珍宝尽有之(比对:填然鼓之)之 2.代词,他为之奈何3.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定语,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5.到,往,去(动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表目的,来而待将军而 2.表承接,就、接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表转折,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趁机不如因善遇之因2.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表目的,来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以 2.用,介词常以身翼蔽沛公Wéi 1.为之奈何为:对付(动词)为 2.窃为大王不取也为:认为(动词)3.若属皆为所虏为……所:构成被动结构4.约为婚姻为:成为(动词)5.何辞为为:句末语气词(比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Wèi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替(介词)2.客何为者为:凭(何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1.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者:定语后置的标志2.今者出未辞也者:补足音节者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者:……的人4.所以遣将守关者者:句末语气词(3)词类活用①动词使动臣活之活:使……存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②名词作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用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③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④动词作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⑤名词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吾得兄事之事:对待(4)文言词汇固定组合和古今异义①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副词):偏指入,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③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④为之奈何:怎么对付这件事呢?⑤客何为者何为:为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⑥沛公则置车骑置:丢下⑦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白两次,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财物无所取所取:索取的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短语翻译为:动词+的二、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持些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在安,在哪里(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2.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以事具告:把详情告诉(他)。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秦末楚汉相争初期。

刘邦和项羽两支起义军先后攻入关中,刘邦兵力较弱,却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随后入关,兵力强大。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在谋士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亲自到项羽的营帐鸿门谢罪,于是有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二、主要人物1、刘邦:为人圆滑,善于应变,能屈能伸。

2、项羽: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4、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眼光敏锐,老谋深算。

5、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故事情节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惊恐万分,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人来到项羽营帐,态度谦卑,言辞恳切。

2、项羽设宴项羽在营帐中设宴招待刘邦,宴席上气氛紧张。

范增多次向项羽示意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

3、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企图趁机刺杀刘邦。

张良察觉不妙,赶紧出去叫樊哙进来。

4、樊哙闯帐樊哙勇猛无畏地闯入营帐,面对项羽毫不畏惧,一番慷慨陈词,让项羽对刘邦的杀心有所动摇。

5、刘邦逃走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自己的营地。

四、文学手法1、对比手法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对比,突出了两人性格的差异。

刘邦的小心谨慎、能屈能伸与项羽的自大轻敌、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

2、细节描写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十分精彩。

如樊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生动地展现了樊哙的愤怒和勇猛。

3、烘托渲染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烘托出鸿门宴的凶险。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这里的“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2.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内.)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5.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6.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0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抄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三)文言固定句式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韧。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无意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小朋友,这“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可真是多呀!就好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得咱们一点点打开来看。

先来说说里面的实词吧。

“沛公军霸上”里的“军”,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军队,而是“驻军”的意思。

这就好比咱们在操场上排队,“军”在这里就是找到地方站好。

“沛公欲王关中”的“王”,是称王的意思。

哎呀,你想想,称王多威风呀,就像在自己的城堡里当老大!再说说虚词。

“为之奈何”中的“为”,读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它是“对……怎么办”的意思。

这就好像你遇到了一个超级大难题,不知道该咋办,就会说“为之奈何”。

还有那些词类活用,也特别有趣。

“沛公军霸上”,名词“军”活用为动词。

这就像一个人本来是个观众,突然变成了舞台上的演员,身份一下子就变啦!“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动词,交好的意思。

这不就像两个好朋友,一开始只是互相看着顺眼,后来关系越来越好,变成铁哥们了嘛!还有那些特殊句式,什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听着是不是有点头疼?就说“大王来何操”,这就是宾语前置,正常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这就好比把东西放错了地方,得重新摆好才能明白。

文中人物的对话也特别有意思。

刘邦见到项羽,那叫一个小心翼翼,一个劲儿地解释。

项羽呢,大大咧咧,还听不进去范增的话。

这就像两个人在拔河,刘邦使劲儿拉,项羽却松松垮垮的。

哎呀,这“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可真是丰富得像个宝藏库,咱们得慢慢挖,才能找到里面的宝贝!你说是不是?总之,学习“鸿门宴”的文言知识,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只要咱们用心,就能发现好多惊喜!。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梳理(最新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请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部队,名词)19.说①鲰生说我曰(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只记划横线的重要信息)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史记》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称为“二十四史”之首。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化常识: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

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

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三)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四)其他
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竖子,对对方的蔑称。

三、重点字词
旦日飨士卒,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故遣将守关者,故,特意的意思。

刑人如恐不胜,胜,尽,用尽酷刑。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地
四、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不者(不,通“否”,否则)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六、一词多义
1.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2.击
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3.内
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11.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12、而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目的关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
劳苦而功高如此(而,表并列关系)
13.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项王因留沛公与饮(于是)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趁机)
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七、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
2、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

(刑,惩罚)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3、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急,紧急情况)
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
4、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5、动词做名词
亡秦之续(续,后续者)
6、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
八、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3、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4、状语后置句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5、宾语前置句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6、定语后置句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7、固定结构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②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③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九、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有一个名目,实则另有图谋。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谦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