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
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
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
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硫化氢检查管理制度
硫化氢检查管理制度
一、硫化氢涌出异常区域,禁止采用串联通风。
二、封闭巷道恢复通风时,应制定恢复通风措施,严禁一风吹。
三、对硫化氢应进行定期检测(7天一次);硫化氢检查表应填写检查地点、时间、浓度和检查人。
四、硫化氢浓度超限时(达到10mg/m3及以上)严禁作业,撤出人员,加强通风,待硫化氢浓度降到安全浓度一下时方可恢复生产。
五、确需进入不通风或回风巷道工作,要制定专项措施,由矿调度室统一协调,至少2人以上,前后相距5-6m,并必须使用硫化氢检测仪检查巷道内的有害气体,当硫化氢浓度达到10 mg/m3时,人员要立即撤出。
六、进入采空区时,要检查有害气体和氧气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七、发生硫化氢突出事故时,发现人员要立即向现场人员发出警告、迅速沿避灾路线撤出,同时向矿调度室电话报警;报警内容:时间、地点、危害程度、救援要求、联系电话、报警人等。
八、矿调度室接到报警后,要立即向矿领导、矿值班人员汇报,并通知医务室及车辆管理部门做好抢救及车辆准备工作,必要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九、接到发现硫化氢突出事故的警告或者撤离指令,所有人员应
保持平静,屏住呼吸,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全风压进风流中),如距离过长时,可掐开进风风筒进行快速换气。
硫化氢检查管理制度
山西柳林鑫飞毛家庄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且具有高毒性的气体,由于其易于混合、扩散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公共安全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掌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普及一些基本的学问、技能和管理制度至关紧要。
一、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对于一些装有燃气、热水器、燃气炉、油炉等的住宅、学校、医院、酒店、公共场所、工厂、商店等场所,建立具有相应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化有关方面的责任和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点:1. 实现检测和检查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规范检测过程,削减差错和失误。
2. 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强化主体责任,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本领。
3. 建立适合国情的一氧化碳检测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本领和监督管理水平。
4. 通过检测和检查结果,提高有关部门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本领,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优化升级,推动国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
二、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检测目标和对象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一氧化碳的检测目标和对象,包括各类燃气、油炉燃烧器、汽车、火焰切割及熔炼等火源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比如一些塑料品、化学品、厨房及烧烤食品的产生的一氧化碳等。
2. 检测标准和方法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一氧化碳检测标准和方法,如GB/T12269-2005《电子一氧化碳测量仪》。
对于一些紧要场所,如医院、学校、酒店等,定期进行一氧化碳综合检测,提高检测和检验精度和牢靠性。
3. 检测周期和频率对于潜在不安全较高的场所,如医院、学校、酒店等,应实行“每年至少一次”;对于其他场所,如居民楼、住宅等,应依照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测。
另外,对于一些装有燃气、燃油器具的公共交通、工厂、商店等场所,则可以实行“定期全面检查并抽查”的方法来进行检测,保证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硫化氢危险场所安全管理规定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目的为有效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强化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在污水池、排水管道、电缆井、化粪池、粗苯加氢装置、火炬现场区域、污水处理站等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危险场所(以下简称硫化氢危险场所),从事施工或者维修、保养、清理、操作、巡检等作业(以下统称作业)适用本规定。
3、现场管理第一条从源头抓起,防止硫化氢中毒,消除硫化氢对职工的危害。
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防止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使作业环境中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器。
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完好率、使用率必须达到100%。
第三条有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危险场所,必须设置警示牌和风向标,警示牌上要明确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第四条按照谁作业,谁负责的原则,作业单位全面负责作业现场硫化氢气体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负责制定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包括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负责办理作业批准手续,并对作业人员经行安全作业告知;负责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防护器具。
每日硫化氢危险场所的排查,辨识工作。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
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账。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
第七条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
其低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
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企业职能部门内硫化氢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依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内全部硫化氢相关岗位的管理和操作。
第二章硫化氢安全管理标准第三条安全设备和设施1.硫化氢相关岗位必需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防护面罩、防护服、耳塞等。
2.岗位必需配备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
3.硫化氢相关区域必需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语。
第四条硫化氢操作规范1.硫化氢相关作业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
2.硫化氢操作必需在设定的操作区域内进行,严禁在办公区域或封闭空间操作。
3.硫化氢操作必需依照安全程序进行,严禁随便操作或擅自修改操作流程。
第五条应急预案和演练1.硫化氢相关岗位必需订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和应急反应本领。
第六条安全培训1.新员工入职时必需进行硫化氢相关安全培训,包含危害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三章硫化氢安全考核标准第七条安全设备和设施考核1.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岗位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且处于良好状态。
2.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3.检查硫化氢相关区域的警示标识是否完好清楚。
第八条操作规范考核1.对硫化氢相关岗位的操作流程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2.察看员工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第九条应急预案和演练考核1.对硫化氢相关岗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演练。
2.检查员工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
第十条安全培训考核1.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估其掌握情况。
2.对定期安全培训进行考核,评估员工的学习效果和安全意识。
第四章惩罚措施和嘉奖措施第十一条惩罚措施1.对违反硫化氢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依据违规程度予以相应惩罚,包含警告、罚款、记过、降职等。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一氧化碳(CO)的检测和管理,确保员工及生产环境安全。
适用于我公司全部生产车间、办公楼以及其他相关场合。
2. 责任与义务2.1 管理层负责:—订立和审查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调配必需的资源,并确保检测设备的合理运行;—负责组织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一氧化碳检测的认得和应急响应措施的理解;—定期检查和评估一氧化碳检测记录,采取必需的矫正和防备措施。
2.2 员工责任:—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和规定;—自动搭配一氧化碳检测工作,并按要求供应必需的信息;—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对一氧化碳检测的认得;—在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或异常情况时,立刻采取紧急措施,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3. 一氧化碳检测设备3.1 公司将配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一氧化碳检测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检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记录应妥当保管,并定期进行审核。
4. 一氧化碳检测频率4.1 初次检测:在新车间、办公楼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全面且全员参加的一氧化碳检测。
4.2 定期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且全员参加的一氧化碳检测。
4.3 特殊情况下的检测: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一氧化碳检测:—更换一氧化碳相关设备;—大规模的装修或改造;—锅炉、燃烧器等设备的检修、维护或更换;—近期发生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事件。
5. 检测流程5.1 提前准备:—确定检测时间和地方;—确保检测设备的准备就绪。
5.2 检测操作:—由专业人员操作一氧化碳检测设备;—对全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设备和区域进行检测;—记录读数和检测结果。
5.3 结果分析:—专业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有异常,立刻采取必需的措施并上报管理层。
5.4 结果通报:—对全部员工和相关部门通报检测结果;—如有必需,供应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响应的引导和指令。
6. 应急响应与处理6.1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或异常情况,应立刻采取以下应急响应和处理措施:—尽快撤离受影响区域的全部人员;—关闭一氧化碳泄漏源;—启动紧急通风设备;—快速通知相关负责人和应急救援队伍。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背景介绍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常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它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并在无意识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很多场所,如室内停车场、工厂、机房等地方,一氧化碳的浓度很高,对人的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检测标准一氧化碳的浓度通常用ppm(每百万份)来表示。
对于特定场所的一氧化碳检测,通常采用以下标准:•在公共场所,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25ppm;•在工作场所,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35ppm;•在室内停车场,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50ppm。
检测设备要进行一氧化碳检测,需要使用相关的检测设备。
通常,以下设备可以用于检测一氧化碳浓度:•空气质量检测仪:可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一氧化碳探头:可以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吸入探头,进行定量分析;•一氧化碳报警器:当检测到一氧化碳超过安全限制时,会自动发出声音警报。
管理措施为了确保一氧化碳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管理措施:定期检测定期检测是确保检测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
对于公共场所、室内停车场等场所,应定期进行一氧化碳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如果超出了安全范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
报警装置在公共场所、室内停车场等场所,应当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报警器会发出声音警报,并自动通知管理人员。
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场所的一氧化碳检测,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应包括检测频次、检测标准、报警处理流程等。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检测结果、处理记录等信息。
职责分工对于公共场所、室内停车场等场所的一氧化碳检测,需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例如,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处理报警等事宜。
告知公众在公共场所、室内停车场等场所,应当告知公众一氧化碳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
在适当的位置放置相关告知标语,提醒公众注意防范一氧化碳危害。
结论建立严格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一氧化碳(以下简称CO)检测工作,预防和控制CO中毒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生CO的工艺过程和设备,以及可能存在CO危害的场所。
第三条 CO检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检测、分级管理。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CO检测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职责,确保CO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设立CO检测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CO检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CO检测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第六条 CO检测管理部门负责公司CO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和更新CO检测方案、组织实施CO检测、建立和更新CO检测档案、组织CO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
第七条 CO检测人员负责现场CO检测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校准,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以及CO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CO检测与评估第八条公司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制定详细的CO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点设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
第九条 CO检测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对CO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检测部门应建立和更新CO检测档案,包括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检测设备校准记录等。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对CO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CO危害趋势,提出改进措施。
四、CO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CO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组织、应急资源等。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组织CO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CO事故的能力。
第十五条发生CO事故时,检测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六条公司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湖北·武汉二○二一年五月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监测内容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所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以及包括有毒有害气体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使用。
本项目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如开挖钻眼)后,由于稳定的渗入、严重散发或者突然涌入,在开挖区域将出现有毒有害气体。
伴随一定地质扰动,有毒有害气体也会以强烈爆发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尘)产生。
溶在地下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气体进入隧道后,气体会从水中释放出来,进入隧道空气中。
隧道里有毒有害气体(CH4)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S)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浓度小的有害气体作为辅助监控对象。
第三条人员配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工程部、物资部、安质部以及现场负责人为组员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配备专人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保证有害气体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一旦发生情况直接撤离作业人员并向有毒有害气体管理小组领导汇报。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
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用火安全管理制度,不得在隧道内抽烟、携带火种等,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提供电力安全防范等级。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第四条管理职责1、工程部是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使用、被检测点的检查监管责任部门,对仪器是否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检,定期和不定期校验,建立校验检查档案,确保仪器可靠准确。
硫化氢管理制度
硫化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硫化氢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生产安全,减少硫化氢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硫化氢的生产单位,包括硫磺制备、化工生产、石油炼制、生物燃料生产等相关行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对硫化氢的使用、存储、运输、泄漏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生产单位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硫化氢的危害特点,制定本单位的硫化氢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生产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事硫化氢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硫化氢相关工作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生产单位应当建立硫化氢事故应急预案,设立专门的应急处理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硫化氢使用管理第七条生产单位在使用硫化氢前,应当对硫化氢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全面了解,并严格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使用。
第八条生产单位应当建立硫化氢使用登记制度,对硫化氢的购进、使用、存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第九条硫化氢的使用应当在封闭通风的设施内进行,严禁在开放的环境中使用。
第十条使用硫化氢的生产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使用硫化氢的生产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流程和标准作业程序,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二条使用硫化氢的生产单位应当定期对硫化氢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硫化氢存储管理第十三条生产单位应当建立硫化氢存储登记制度,对硫化氢的存储量和存储地点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四条硫化氢的存储应当在符合标准的存储设施内进行,严禁在开放的环境中存储。
第十五条硫化氢存储设施应当具备防火、防爆、防毒的性能,设有严格的存储管理制度和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硫化氢存储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存储设施安全管理档案。
第四章硫化氢运输管理第十七条生产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单位进行硫化氢的运输,并且应提前做好运输计划,并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规定进行运输。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1. 背景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是它的毒性非常大。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会导致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引起窒息和死亡。
因此,对一氧化碳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些工业、商业、住宅等场所,由于燃气等设施不当使用或老化,可能会出现一氧化碳泄漏的情况。
为了预防和应对这些情况,制定一套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2. 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理体系,以保障员工、客户、居民的生命安全,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所,包括实验室、工厂、商场、餐厅、学校、医院等。
3. 管理要求3.1 环境检测所有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所应当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的频率和方法应当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用途来确定。
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通报相关部门或人员,如果发现超标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另外,应当定期对一些重要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减少一氧化碳泄漏的风险。
3.2 员工培训场所内的员工应当接受定期的一氧化碳安全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一氧化碳泄漏的原因、危害、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员工应当掌握如何运用检测仪器,以及在发生一氧化碳泄漏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应急预案等知识。
3.3 应急预案场所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一氧化碳泄漏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职责、应急设备的使用等情况。
应急预案应当得到全体员工的知晓,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演练目的的实现。
3.4 管理责任对于一氧化碳检测和管理工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负责人,并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
管理机构或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可以通过培训、考试等方式进行认证。
4.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停职、开除等方式。
对于因违规导致一氧化碳泄漏,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硫化氢气体检查制度
硫化氢气体检查制度
1. 有硫化氢气体的矿山,采掘作业地点均应配备合格的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并实现连续检测;
2. 硫化氢涌出异常区域,禁止采用串联通风。
3. 对硫化氢应进行定期检测、动态监控管理,并严格执行硫化氢班检查制度。
严格硫化氢检查交接班制度和硫化氢报表审签制度。
4. 采掘工作应设置硫化氢检查牌板,瓦检员每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及时填写到检查牌板和检查手册上;
5硫化氢检查日报表应填写井下所有采掘作业地点的检查时间、地点、浓度和检查人,矿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必须对日报表审查并签字。
6 采掘单位兼职硫化氢气体检查员由瓦检员担任,负责对施工地点及周围的硫化氢气体浓度随时检查。
7 硫化氢浓度超限时(达到10mg/m3及以上)严禁作业,撤出人员,加强通风,待硫化氢浓度降到安全浓度以下时方可恢复生产。
8 硫化氢异常区放炮后至少30分钟方准进入。
放炮时严禁撤风筒,解除放炮警戒后,当班瓦检员,安检员共同进入迎头,由外向里进行硫化氢气体、顶板等检查;当巷道内硫化氢浓度在10mg/m3以下时,作业人员才能进入作业场所。
9. 硫化氢检测仪宜采用便携式检测仪,必须悬挂在人员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悬挂高度1.5米左右;使用铲运机的作业地点在司机头部附近固定(悬挂)一台硫化氢检测仪;使用耙装机的作业地点在司机处固定一台硫化氢检测仪。
一氧化碳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氧化碳(CO)排放量逐渐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被人体感知,但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和执行一氧化碳管理制度对于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二、管理制度内容1. 一氧化碳监测体系建设(1)建立一氧化碳监测网络,对重点工业企业、车辆尾气排放等进行监测。
(2)制定一氧化碳监测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一氧化碳超标排放问题。
2. 一氧化碳减排目标制定(1)根据行业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相应的一氧化碳减排目标。
(2)对各类企业和单位提出具体的一氧化碳减排要求,督促其履行环保责任。
3. 一氧化碳排放管控(1)严格执行一氧化碳排放标准,对超标排放的企业和单位进行相关处罚和整改。
(2)推动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实施节能减排,降低一氧化碳排放量。
(3)加强一氧化碳排放源头治理,通过技术改造、燃烧优化等手段降低一氧化碳排放。
4. 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一氧化碳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一氧化碳污染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2)开展一氧化碳应急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5. 公众宣传教育(1)开展一氧化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2)组织一氧化碳防治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一氧化碳防护和处理能力。
三、管理制度执行1. 设立专门的一氧化碳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全市一氧化碳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对一氧化碳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一氧化碳监测数据和排放情况进行审核评估。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一氧化碳管理的合力。
4. 对一氧化碳超标排放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追责问责,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管理制度效果评估1. 制定一氧化碳管理制度评估指标和方法,对一氧化碳管理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
硫化氢管理制度
硫化氢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工作场所中硫化氢(H2S)的安全管理,防止硫化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涉及硫化氢的工作场所。
二、定义1. 硫化氢(H2S):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强烈的毒性。
2. 硫化氢危险区域: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或浓度超标的区域。
3. 硫化氢监测:使用特定设备对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进行监测。
三、责任和义务1. 上级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硫化氢管理制度,保障工作场所中硫化氢的安全。
2. 所有员工应遵守硫化氢管理制度,参与培训并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3. 监测人员应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四、风险评估与控制1. 对于存在硫化氢泄漏或浓度超标的区域,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 必要时,应设立硫化氢警示标志,并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并遵守标志上的安全要求。
3. 对于高硫化氢危险区域,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等。
五、硫化氢泄漏应急处理1. 对于发生硫化氢泄漏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切断泄漏源、通风和疏散等。
2. 维修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硫化氢泄漏的紧急处理程序,并及时进行维修和修复。
六、培训和教育1. 所有员工应接受硫化氢相关培训,包括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应急处理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2. 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硫化氢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记录和报告1. 监测人员应定期记录硫化氢浓度监测数据,并进行及时归档。
2. 硫化氢泄漏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记录和分析。
八、违规处理和处罚1. 对于违反硫化氢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违纪处理。
2. 对于故意或严重违反硫化氢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开除。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变更将另行通知。
总结:硫化氢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明确责任和义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规定,能够降低硫化氢带来的风险,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硫化氢管理制度模板
硫化氢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员工健康安全,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
三、责任部门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更新和监督执行。
四、硫化氢的识别与评估1. 对所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区域进行风险评估。
2. 明确硫化氢的来源、可能的泄漏点以及潜在的危害。
五、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硫化氢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培训。
2. 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识别硫化氢的存在并知晓应急措施。
六、防护措施1. 在硫化氢工作区域安装通风系统和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2.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七、操作规程1. 制定详细的硫化氢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操作步骤、泄漏应急措施等。
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硫化氢泄漏。
八、应急处理1. 制定硫化氢泄漏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急救措施和通讯联络方式。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
九、监督检查1. 安全环保部门定期对硫化氢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结果。
十、事故处理与报告1. 一旦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中毒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
十一、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硫化氢管理档案,包括培训记录、检查记录、事故记录等。
2. 确保所有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追溯和分析。
十二、制度的修订与更新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定期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2. 更新后的制度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
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为了防控硫化氢危害,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1. 建立清晰的硫化氢防控管理体系,包括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和操作规程等。
2. 进行硫化氢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硫化氢风险程度,确定必要的防控措施,如气体监测、工作程序、个人防护装备等。
3. 制定气体监测要求。
对涉及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气体监测,确保硫化氢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将个人防护装备列入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确保所有从业人员佩戴适当的呼吸器具、防护眼镜、手套等。
5. 建立适当的培训和教育计划。
对从业人员进行硫化氢相关知识和安全操作培训,确保他们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和正确的防控措施。
6. 实施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硫化氢泄漏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包括人员疏散、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
7. 加强监督和检查。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硫化氢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从业人员的遵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硫化氢防控管理办法的基本要点,实施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硫化氢的危害,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化工企业气体检测操作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气体检测操作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气体检测操作规程,保证检测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气体检测结果准确。
2范围2.1适用于公司可燃气体和含氧量的检测。
2.2固定动火区外的动火作业一-般分为二级动火、一级动火、特殊动火三个级别,遇节日、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2.3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所在单位安全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证》有效期不应超过8小时;二级动火作业《动火证》有效期不应超过72小时。
3职责化验员负责气体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班组主管负责监督检查。
4程序4.1取样前准备4.11取样人员在取样前,要了解所取气体的性质,必须戴好合适的防护用品(安全帽、手套、防毒口罩等),准备好取样器、标签等。
4.1.2取样容器洁净,保证样品不被污染。
4.2取样取样时将胶管伸到容器的中下部,反复抽拉取样器活塞到底5次,将取样器内的气体进行置换,然后取气体IOOnII,胶管用夹子夹紧。
标注取样时间和取样地点、位置等信息。
动火作业的监测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
在设备外部动火,应在不小于动火点10米范围内进行取样。
4.3检测4.3.1可燃气体检测对于一级动火作业和特殊动火作业要用气相色谱仪对可燃气体进行检测,使用设备GC-9790.条件:CO1-100°C;INJ—-200o C;DET-—200o C;进样体积40微升,色谱柱为空柱。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1. 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以及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2. 检测方法2.1 仪器设备在进行一氧化碳检测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一氧化碳检测仪。
该仪器能够准确测量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并提供实时数据。
2.2 检测点位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点位。
通常应选择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通风设备周围等位置进行定点检测。
2.3 检测频率一氧化碳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通常包括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查。
定期检测可根据工作场所性质和危险程度制定;不定期抽查则可根据工作场所使用情况和员工反馈进行。
3. 检测内容及标准3.1 检测内容根据地区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的检测内容,通常包括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通风系统运行情况等。
3.2 检测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制定的一氧化碳浓度标准,通常根据场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应低于规定标准。
4. 检测记录与报告4.1 检测记录对于每次一氧化碳检测,应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仪器类型、一氧化碳浓度等信息。
确保检测记录真实、准确。
4.2 检测报告依据检测记录,编制一氧化碳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检测地点的描述、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等,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整改建议。
5. 检测结果处理5.1 合格处理如果检测结果低于相关标准要求,则认为是合格。
在正常情况下,应当保持一氧化碳浓度低于规定标准,以确保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
5.2 不合格处理如果检测结果超过或等于相关标准要求,则认为是不合格。
在发现不合格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包括修复通风设备、增加通风设施等,以减少一氧化碳浓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1. 简介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能够影响人体的呼吸和其它生理功能,当浓度较高时,可导致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的生产、办公、居住场所。
这些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生产车间等生产场所•公共场所包括宾馆、酒店、商场、剧场等•各类车辆、公路隧道等3. 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3.1 设备检测要求检测设备的准确性、精度和灵敏度对于一氧化碳的检测至关重要,故设备检测应该进行下列要求:•检测设备应当能够实时检测出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它与其他气体•审核检测设备定期校准记录•检测设备应该设在离员工最远的污染源处,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准确测量3.2 检测频率与地点要求•对于工厂、车间等生产场所,检测采用即时检测方法(可实时监测),请根据不同场景适当调整检测频率•对于公共场所包括宾馆、酒店、商场、剧场等,检测应每若干时间段进行一次定期检测,或作为消防安全例行巡查的重点之一•对于车辆、公路隧道等,由于环境更加复杂,检测需要更严格的要求,检测设备应当置于车辆或隧道入口等位置,确保及时检测出一氧化碳污染源3.3 污染源处理要求当一氧化碳检测出现异常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污染源进行处理,常规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停止污染源的排放•对污染源进行维修和更换设备等,以降低或消除污染源•增加通风换气或引入其他清洁手段进行治理3.4 紧急处理措施万一发生一氧化碳泄漏或事故的紧急情况,应及时调用专业的化工污染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同时需疏散相关人员,确保安全和稳定。
4. 管理监督公司应设立一氧化碳检测负责人,对一氧化碳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实施,同时应对员工或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一、为准确地掌握矿井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浓度,避免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超标中毒事故,依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标准及本实际,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我矿井的密闭的火区气体检测。
三、矿安全管理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对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全面负责,通风科对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通风科指定检测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落实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记录负直接责任。
四、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仪的配备和检测人员的设置。
1、便携式多参数测定器2台,CZY-50气体检测管用园筒形正压式采样器1台,气体检测管多盒。
2、检测人员主要由通风科技术人员负责每三天对火区进行一次检测并记录,驻矿救护队不定期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告知矿通风科。
3、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携带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仪对火区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五、硫化氢气体控制标准为:按体积计算<6.6PPM,按质量计算10毫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气体控制标准为:按体积计算<24PPM,按质量计算30毫克/立方米。
六、检测范围
1、火区附近
2、火区的下风流中煤矿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
3、发生事故应急抢救时。
七、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人员职责
1、检测人员必须遵守检测制度,尽职尽责做好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必须熟记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制度、检测方法和控制标准。
3、检测人员检测时,必须不少于2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前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禁止单人检测。
4、检测人员每次检测后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负全面责任,每周将检测记录及时报安环局存档。
八、超限处理及撤人制度
1、检测后若发现硫化氢、一氧化碳浓度超过最高容许值,马上汇报矿调度室,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下风流中所有人员撤至主井进风流中,并通知通风科与总工,同时通知救护队进行处理。
2、通风科接到通知后对风路进行调整,控制有害气体进入各工作面,并配合救护队进行处理。
3、处理结果必须有记录。
九、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那精煤矿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广西都安县那精煤矿
火区硫化氢、一氧化碳检测管理制度
通风科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