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据库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Visual FoxPro教程.pptx [自动保存的]

Visual FoxPro教程.pptx [自动保存的]

文件结束标志(EOF)
五、测试函数
数据表测试函数 (1)尾文件测试函数 (2)表文件测试函数 (3)记录号测试函数 (4)记录总测试函数 (5)记录和删除测试函数
五、测试函数
数据表测试函数 (1)尾文件测试函数 (2)表文件测试函数 (3)记录号测试函数 (4)记录总测试函数 (5)记录和删除测试函数
1、算术运算符与算数表达式
运算符 ^或*,— *\ % +、— 名称 乘方 乘、除 求余数 加、减 说明 乘方运算和取负运算优先级最高 乘除优先级次之 求除法运算不能除尽的余数,优先级比乘除低 一级 同数学中的加法
二、运算符与表达式
2、字符运算符与字符表达式
运算符 名称 说明
+
松散连接
将前后两个字符串首尾自然连接,构成新的字符串
七、处理表中的数据
(1)输入表记录:表文件是以字段为输入单位的 (2)打开和关闭表文件 (3)浏览表记录 (4)追加表记录 (6)修改记录 (7)删除记录
八、添加表 (3)在数据库中移除表 (4)更新表和数据库的链接 (6)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
八、数据库中其余对象的创建
一、数据库
(1)数据字典:一个数据表保存了数据库中所有 的对象信息 (2)永久关系:数据表中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 在运行时存在,而且是一直保留 (3)约束规则
一、数据表
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在 Visual FoxPro系统的数据表是数据库的最基本元 素,是库中数据的主要结构形式,在Visual FoxPro系统中,一个表已记录和字段形式存储 数据。数据常常是某一类事物的信息,如客户、 客户订单等。 一个Visual FoxPro中数据表存储于.DBF 和.FPT为扩展名的数据表文件和数据表备注文 件中。表是由表的记录、索引等元素构成,表 的结构由若干字段的结构集合决定。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实例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图,注:关系中的B C D 代表的字段名
B A B
C D 0 K1 1 N1
B
C
D
F
A N
3
0 2
H2
K1 X1
B A
C 0
D K1
请问有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的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并 B 自然连接 C 差 D 交
思考:如果R和S 进行并运算,那么分别得到的关系T是如何组成? 思考:如果上题进行差运算,那么有两种情况 (1)R和S进行差运算 (2)S和R进行运算 两种情况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问题:下面两个表是否可以使用并、差、交 运算
专门的关系运算
1、选择:从表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的操作称为选择,选择的结果是一 个新的关系(表)。选择的条件以逻辑表达式的形式给出,使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的元 组(记录)将被选出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例如:打开“学生.mdb”access数据库文档。在查询使用设计查询器,在设计查询器 中添加” HYA13“表。使用用查询,查找出性别为”男“的记录信息。 在显示表中将HYA13表添加到设计器中后,关闭显示表窗口。 双击HYA13表中的*号(代表添加所有字段并显示) 鼠标移动在字段行第二个单元格,后双击HYA13表中的性别(作为查询条件)在条 件栏中输入”男”,把显示的 去掉。因为*号已经代表显示表中的所有字段了。
13题考点:“关键字”=主关键字
10题考点:如何进行多表联系。这里的
指的是跟S和C表建立联系的外关键字
12题解题重点:题目中提到的主键,指的是表的主关键字。而表中可以作为 主关键字的字段必须是唯一的。唯一对唯一
二、关系(表)运算
关系之间的运算前提:进行运算的两个表必须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表的字段结构要相同) 1、并:是指由属于这两个表的元组(记录)组成的集合,从而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表) 2、差:是由一个表中去掉在另一个表中也有的元组(记录),而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表) 3、交:结果是由两个表中的共同元组(记录),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2.1 中央处理器1.2.2 存储器1.2.3 输入设备1.2.4 输出设备1.2.5 辅助存储设备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数据表示与数据存储2.1 数字系统2.2 位和字节2.3 基本数据类型2.3.1 整型2.3.2 浮点型2.3.3 字符型2.3.4 布尔型2.4 存储单位和存储容量2.5 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第三章操作系统3.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2 操作系统的分类3.2.1 批处理操作系统3.2.2 分时操作系统3.2.3 实时操作系统3.2.4 网络操作系统3.3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4 常用的操作系统第四章网络基础知识4.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2.1 局域网4.2.2 广域网4.2.3 城域网4.2.4 互联网4.3 网络拓扑结构4.3.1 星型拓扑4.3.2 总线拓扑4.3.3 环形拓扑4.3.4 网状拓扑4.4 网络协议4.4.1 TCP/IP协议4.4.2 HTTP协议4.4.3 FTP协议第五章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 5.2 数据库管理系统5.2.1 数据库的结构5.2.2 数据库的操作5.2.3 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5.3 关系型数据库5.3.1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操作 5.3.2 SQL语言基础5.3.3 数据库查询与应用第六章算法与程序设计6.1 算法的基本概念6.2 算法设计与分析6.3 程序设计语言6.3.1 C语言6.3.2 Java语言6.3.3 Python语言6.4 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第七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7.1 常用的操作系统7.2 办公软件7.2.1 文字处理软件7.2.2 电子表格软件7.2.3 演示文稿软件7.3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7.3.1 图形编辑工具7.3.2 图像处理软件7.4 多媒体应用软件第八章计算机安全与网络攻防 8.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 8.2 和恶意软件8.2.18.2.2 蠕虫8.2.38.2.4 嗅探器8.3 网络攻击与防范8.3.1 防火墙8.3.2 入侵检测系统8.3.3 安全策略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实例代码、数据表格等。

数据库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

数据库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2.与人工管理和文件管理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控制功能。

5.雇员号雇员名部门号工资:雇员号雇员名部门号工资001 张山02 1500010 王宏达01 1000096 马蔺02 800108 赵大04 1200在上述关系数据表,表中的列称为(字段),行称为( 记录),这个表中的关键字为( 雇员号)。

6 .在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关系)必须满足的若干条件中,下列表述哪个是错误的?(D )A.表中每一列数据类型必须相同B.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段(数据项)C.表中不应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行D.行和列的排列顺序是固定不变的2.1数据的分析与建模1.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

A.一对一联系B.一对多联系C.多对多联系D.多对一联系2.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型是()。

A.多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一对多答案C3.E-R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B.数据模型C.现实模型D.机器模型答案A4.E-R模型不包括哪个图素?()。

A.实体集B.属性C.实体之间的联系D.关键字答案D5.建立E-R模型的步骤有()。

A.确定实体B.确定相关实体的属性C.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D.设计出E-R图所表示的概念模型答案ABCD6.常用的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为实体--联系模型:,简称为E-R模型模型。

7.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第一章_数据库系统概述

第一章_数据库系统概述

2.模式/内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 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 说明逻辑记录和字段在内部是如何表示 的
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
该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
模式/内模式映象的用途
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 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 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
1、信息(information)
定义: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 运动状态反映的综合。
特点:
客观存在 可以感知 可存储、加工、传递和再生
2、数据(Data)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 象
数据的定义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种类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认 识 抽

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 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信息世界 机器世界
数据模型(续)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两步抽象
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概念模型;
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 次。
数据模型(续)
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 (1) 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 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 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 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例:实体-“明星” (950231,刘德华,Andy,香港,27-9-1961,
天秤座,牛,174 cm, 68 kg,AB)
(4) 主键(Key)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又称主键,或 关键字。
(5) 联系(Relationship)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

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

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

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

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

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

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层次: ________________ 史专________________ 授课形式:____________ 全日制 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数: ________________ 64 ______________《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适用于全日制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数据库系统已成为计算机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牢固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知识已成为我们日常学习的核心内容。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数据库技术,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应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早已超出计算机专业的范畴,各专业领域的人们都在学习和使用数据库。

根据数据库的发展情况,本书摒弃了以往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两大内容,以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实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现在数据库的流行趋势和先进的知识;初步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的基本设计方法;掌握一种流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编程技术;重点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技术和能力。

四、本课程学时安排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一章:数据库概述(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库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研究领域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与体系结构DBMS的功能与组成2.教学难点:数据库和数据模型的有关概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领域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1.1引言1.1.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1.1.2数据管理的进展1.1.3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1.2数据模型1.2.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1.2.2概念模型1.2.3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1.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1.3.1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1.3.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3.3数据库管理系统2.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数据库的有关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二级映像功能;知道数据模型的三要素,会画E-R图。

数据库技术应用基础 第1章 ACCESS数据库基本知识

数据库技术应用基础 第1章 ACCESS数据库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应该对数据 库的概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Access2010 数据库的功能有直观的认识。Access 2010 采用了全新的用户界面,这对于用户的学习 也是一个挑战。用户应当通过本章的学习, 熟悉Access 2010 的新界面,了解功能区的 组成及命令选取方法等。通过学习,用户还 应当建立起数据库对象的概念,了解Access 的六大数据库对象及其主要功能。
1.2.1 ACCESS2010产品简介
▪ Access 2010还可以通过ODBC与Oracle、 Sybase、FoxPro等其他数据库相连,实现 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并且,作为Office办公 软件包中的一员,Access还可以与Word、 Outlook、Excel等其他软件进行数据的交 互和共享。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 ①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②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③ 并发控制 ④ 数据库恢复
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 管理
因此,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 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 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BMS在
二、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简单的二维表格结构,概念模型中的
每个实本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都可以直接转换为对应的二 维表形式。每个二维表称做一个关系,一个二维表的表 头,即所有列的标题称为关系的型(结构),其表体( 内容)称做关系的值。关系中的每一行数据(记录)称 做一个元组,每一列数据称做一个属性,列标题称做属 性名。同一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即两个完全 相同的元组)和相同属性名的属性(列)。
实体间的联系也可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如学生 选课关系,既是学生关系与课程关系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对多联系(m:n)
实例 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课程 m 选修 n 学生
m:n联系
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
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 定义: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 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 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 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B 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一个实例
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1)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仓库和
零件具有多对多的联系。用库存量来表示某种零件在某个仓库中的数量。 (2)一个仓库有多个职工当仓库保管员,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仓 库和职工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职工实体型中具有一对多的联系
(3)职工之间具有领导-被领导关系。即仓库主任领导若干保管员。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对象关系模型(Object Relational Model)
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1970年美国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室的研究员E.F.Codd
一个班长只在一个班中任职
定义: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 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 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
1
班长
1:1联系
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续)
一对多联系(1:n)
2005004 王小明 2005006 黄大鹏 2005008 张文斌 … …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
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Attribute)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例1 学生、系、系与学生之间的一对多联系: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号,年级) 系 (系号,系名,办公地点)
例2 系、系主任、系与系主任间的一对一联系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例3 学生、课程、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 属性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主码(Key)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 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年级)
2.3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3.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Schema)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续)
图1.28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一、模式(Schema)
模式(也称概念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 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实体型A
1 联系名 1 实体型B 1:1联系 实体型A 1 联系名 n 实体型B 1:n联系 实体型A
m
联系名
n
实体型B m:n联系
联系的表示方法示例
班级 1
班级-班长
班级 1 组成
课程 m 选修 n
1
班长
n
学生
学生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联系的属性
联系的属性:
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 课程 m 选修 n 学生
实例
一个班级中有若干名学生, 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
班级
1 组成
n 学生
1:n联系
定义: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 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 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 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 多联系,记为1:n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续)
二、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
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
查询 插入 删除 更新
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即若干元组的 集合 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用户只要指出“干什么”,不必详细说明“怎 么干”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 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模式(续)
模式的定义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 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续)
例如:在学生选课数据库模式中,包含学生记录、课程记录
和学生选课记录
2003年的一个学生数据库实例,包含:
2003年学校中所有学生的记录 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的记录
所有学生选课的记录
2002年度学生数据库模式对应的实例与
2003年度学生数据库模式对应的实例是不同的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续)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三、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储结构
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用表来表示 表以文件形式存储
有的DBMS一个表对应一个操作系统文件 有的DBMS自己设计文件结构
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表1.2 术语对比 关系术语 关系名 关系模式 一般表格的术语 表名 表头(表格的描述)
关系
元组
(一张)二维表
记录或行
属性
属性名

列名
属性值
分量
列值
一条记录中的一个列值
非规范关系
表中有表(大表中嵌有小表)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图1.27中工资和扣除是可分的数据项 ,不符合关系模型要求
工资 职工号
86051
扣除 实发 职务
50
姓名
陈平
职称 基本
讲师 1305
津贴
1200
房租
160
水电
112 2283









图1.27 一个工资表(表中有表)实例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二、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用图形来表示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这三类联系 实体型A 1 联系名 1 实体型B 1:1联系 实体型A 1 联系名 n 实体型B 1:n联系 实体型A m
联系名
n 实体型B m:n联系
二、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续)
一对一联系(1:1)
实例
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正班长
班级 1
班级-班长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续)
缺点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
关系数据模型
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
增加了开发DBMS的难度
2.3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 1、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 数据视图
,数据视图可分为三个层次: 外部层(视图层):数据的局部逻辑视图,是针对局部用户 描述的数据库的部分内容,是用户看到的和直接操作的数据 视图,也称用户个人视图。 概念层:数据的全局逻辑视图,也称全体用户视图。 内部层:是数据的物理存储层,是数据库的整体内部视 图。也称内视图。
实例
供应商
m
供应
供应商、项目、零件三个实体型
一个供应商可以供给多个项目多种零件
n 项目
p
零件
每个项目可以使用多个供应商供应的零件
每种零件可由不同供应商供给
两个以上实体型间m:n联系
四、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
一对多联系
实例 职工实体型内部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联系
职工 1 领导
单个实体型内部 1:n联系
学校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 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 若干研究生,每个班级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 若干课程,每门课可有若干学生选修。请用E-R图 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非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三、两个以上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两个以上实体型之间一对多联系
若实体集E1,E2,...,En存在联系,对于实体集Ej (j=1,2,...,i-1,i+1,...,n)中的给定实体, 最多只和Ei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则我们说Ei与E1, E2,...,Ei-1,Ei+1,...,En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
首次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模型
计算机厂商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支持关系模型
一、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 列组成。
属性
学生登记表
元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