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精编(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中最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地方之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设立专门的指挥部或火灾防范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施严格的巡查制度和检查制度,加强对现场各项防火防爆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安全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泄漏报警装置,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可燃气体管道和液体容器采取密封措施,以防止泄漏。
同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工艺管理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艺措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作业时,要对焊接区域进行临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防火涂料、防火布等,防止飞溅的火花引发事故。
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的存储和管理,确保其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同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应急照明设备、呼吸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检查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例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人员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燃烧及其特性(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氧气或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二是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A.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B.有助燃性物质,常见的有空气和氧气;C.有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构成燃烧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也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只有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且都具有一定的“量”,并彼此作用,才会发生燃烧。
对于已经发生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二)燃烧的种类1.闪燃各种液体表面都具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浓度取决于该液体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上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樟脑、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火点燃的危险。
2.自燃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产生的着火燃烧,通常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无外部火源条件下,在常温下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阻,热量积聚逐渐达到燃点而产生燃烧。
自燃又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叫受热自燃,如:可燃物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没有外来热源影响,由于物质内部发生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逐渐积聚,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
造成自燃自热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其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工厂、仓库、学校、医院、办公室等。
下面是一份2000字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一、总则1. 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场所,包括建筑物、车间、仓库、办公室等。
3. 所有人员必须定期接受防火防爆安全培训,了解本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4.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按照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处理。
二、火灾防控1. 所有工作区域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工作区域必须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易燃物品,如木材、纸张、油漆等。
3. 所有电器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
4. 禁止在工作区域内抽烟,禁止使用明火或未经批准的明火设备。
5. 所有人员必须了解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6. 灭火器和消防设备的位置必须明显标识,以便紧急情况下的使用。
7. 对于火灾隐患点,必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防范。
三、防爆安全1. 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储存和使用。
2. 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区域进行焊接、切割等高温作业。
3.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4. 所有涉及爆炸性气体的设备和管道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地区必须进行定期巡视,确保无泄漏和其他安全隐患。
6.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作区域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7. 所有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作业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紧急处置措施1. 在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行动。
2. 火灾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拉响火警报警器,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情况。
3. 所有人员必须熟悉紧急疏散通道和逃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指示进行疏散。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二篇)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铁路交通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铁路交通中,防火防爆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就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进行探讨,为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火灾和爆炸的预防。
针对火灾,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车厢内部设施和材料进行严格的阻燃处理,确保火源无法蔓延。
二是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置。
三是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火灾处理能力。
针对爆炸,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爆炸物品进行严格的管控,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二是在铁路站点设置安全门禁和视频监控设备,对可疑人员和物品进行识别和监控。
三是加强对铁路运输车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的机械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其次,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还需注重防范外部因素对铁路交通的影响。
例如,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雷击和山火,都可能对铁路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为此,铁路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铁路线路和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是对重要区段设置雷击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是与气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获取天气变化信息,进行防范和应对。
此外,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还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一是可以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对铁路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可以应用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技术,增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三是可以建立铁路安全信息数据库,对事故数据和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铁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确保铁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火灾和爆炸的预防措施、防范外部因素影响和应用现代科技,铁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能够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条件。
A.必要
B.充要
C.充分
D.无关
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三个要素。
【2009年真题】
A.水蒸气
B.助燃物
C.还原剂
D.二氧化碳
3、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4、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5、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其点火源是()。
【2009年真题】
A.摩擦生热
B.化学自热。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7.9)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2、燃烧的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
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2、按损失规模分: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
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15.01.05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安全环境部内部培训)2015.1.5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火基本原则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
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
1.明火(1)加热用火的控制。
加热易燃物料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
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
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上述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
如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密闭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质。
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
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不得留下火种。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
因此,在焊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在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时,应将系统和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清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爆炸过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 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 能; 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 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 和破坏。
爆炸破坏作用 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次生事故
灭火器使用范围(二)
3、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A 类物质的 初起火灾,不能用于扑救 B 类物质燃 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 C 类和 D 类火灾。也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 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 以 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网书档案、精 密仪器仪表的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 燃液体的火灾。
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镁、钠、铝等及金属过 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 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 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具有优良的灭火性能,与大气 层的臭氧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生存环境恶化。 七氟丙烷灭火剂最具推广价值。该灭火剂属于含氢氟烃类 灭火剂,国外称FM-200。 混合气体 IG —541 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二氧化碳自 然组合的一种混合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献给迎接安全师考试及热爱安全工作的同行们 ---雨辰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
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
或可见光。
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所造成的灾害。
火的“三要素”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 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燃烧过程
灭火器种类
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各类场所和设施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第三条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控的原则。
第二章火灾防控第四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火灾防控:(一)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二)设置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三)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包括消防器材、灭火器、灭火器等;(四)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电线电路的安全可靠;(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能力;(六)建立火灾报告制度,确保火灾发生后能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第五条各类场所和设施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筑结构应符合耐火等级要求,建材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二)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设有正确标识并配备应急照明;(三)设备、机械和化学品等易燃、易爆物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做好储存和使用管理;(四)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
第六条备发电机房等特殊场所和设施,应加强火灾防控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安全。
第七条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同时做好善后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第三章爆炸防控第八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爆炸防控:(一)建立健全爆炸危险源排查制度,对可能存在的爆炸危险源进行定期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二)设置有效的爆炸警报系统,当发生爆炸事故时能及时发出警报;(三)做好易燃、易爆材料的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可靠;(四)对易燃、易爆材料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五)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中级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全考点总结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中级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全考点总结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基础知识(本大点都很重要)P2441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2)氧化齐IJ;(3)点火源;2、燃烧形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边燃烧,稳定的燃烧一氢、甲烷、汽油蒸汽;(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预先混合至爆炸范围,爆炸一煤气泄漏后爆炸;(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或热源作用下蒸发氧化分解并燃烧一酒精、汽油;(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预热分解出可燃气体进而燃烧一木材、纸、油脂;(5)表面燃烧:如炭、箔状或粉状金属(铝、镁)的燃烧。
在这些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部位上,会被点燃而生成“炭灰”,使燃烧持续下去。
3、火灾分类GB/T4968-2008《火灾分类》规定六类火灾:固液气金电厨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一木材、棉、毛、麻、纸张;B类火灾:液体或可融化的固体火灾,汽油,蜡烛灯;C类火灾:气体火灾,甲烷,氢气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钾钠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4、火灾基本概念与参数(1)引燃能(最小点火能)(2)着火延滞期(诱导期)(3)闪燃(4)闪点:液体能挥发足够的蒸汽,产生闪燃的最{氐温度,是描述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液体的闪点越低,越危险。
(5)燃点:物体燃烧的最低温度,是描述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液体着火的主要指标;(6)自燃点:可燃物在没有外界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7)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发生在是固体火灾的初期。
危险性排序: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5、火灾发展规律(1)初起期:冒烟、阴燃。
(2)发展期: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是轰燃的发生阶段。
(3)最盛期: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
(4)熄灭期:熄灭的原因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作用等。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指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系列的安全技术要求和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防火安全技术规程1.建筑物防火措施建筑物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布局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等,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其次,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选择具有防火性能的材料,并进行防火处理。
最后,建筑物的消防设施要完备,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等,以备发生火灾时进行紧急处理。
2.火灾预防措施除了建筑物本身的防火措施之外,还应加强对火灾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治,例如对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消除潜在火灾隐患。
其次,加强火灾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器、明火等易导致火灾的物品。
最后,应建立健全的火灾报警和应急预案制度,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火灾损失。
3.防火设施保养与维修防火设施是预防和控制火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对防火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通道等。
其次,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提高人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施。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防火设施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修记录,以便及时跟踪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情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二)1.危险化学品防爆措施危险化学品是一种潜在的爆炸物,因此要合理储存、运输和使用这些化学品。
首先,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标识和包装,确保其正常运输和储存。
其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危险化学品,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的事故。
最后,要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2.机械设备防爆措施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产生火花、摩擦等,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汛、放毒、防尘、防爆)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汛、防毒、防尘、防爆、防雷一、防火、防爆措施(一)防火、防爆设施1、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临时木工间、油漆间等,每25m2设一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3、宿舍、食堂等临建区域内,设常规消防器材,每100m2配备两只十公升灭火器。
4、消防器材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周围不堆放物品,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氧气与乙炔瓶的使用间距不小于10m,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小于30m,氧气、乙炔瓶上应装有减压阀和回火装置及压力表。
5、消防用水设专用管线,并保证足够的水压。
(二)防火、防爆管理1、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防火安全制度齐全。
2、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
3、重点防范部位明确、防火奖惩、火灾事故、消防器材管理记录齐全。
4、在现场内主要进出入口处,按规定设置“五牌二图”,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
5、现场要有安全生产宣传牌,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设有醒目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
(三)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电气防火组织措施(1)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禁示标志。
(2)加强易燃易爆和强腐介质管理。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经常进行电气防火知识教育宣传,提高整体素质。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2、电气防火技术措施(1)合理配制多路保护器,对线路的过载、短路故障实行有效保护。
(2)电气装置线路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及强腐蚀介质。
(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如配电箱等场所配制绝缘灭火器。
(4)加强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监视检查,防止相与相之间和相对地短路。
(5)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四)消防措施建立防火责任制。
现场消防有管理规定,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
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
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
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
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
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
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
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
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
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三)烟气的危害性
⑥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 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 采用(地铁或隧道)。
⑦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 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
(四)火灾的防治
1. 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2. 火灾防治途径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设 计 阶 段 评 估 阶 段 阻 燃 措 施 火 灾 探 测 灭 火 措 施
(四)火灾的防治
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 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 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 全通道等。 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
(四)火灾的防治
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 行危险评估。 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 能源的安全要求等。
(四)火灾的防治
(二)火灾的研究手段
5. 火灾的研究手段:
相 结 合
模拟研究:设定不同的具体条件 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季节,火源 及原因等
(二)火灾的现象
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 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 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 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 加大。
(一)燃烧的过程
5. 物质的燃烧过程(历程) 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 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
点燃
4CO2+2H2O+Q
(一)燃烧的过程
⑵ 可燃液体:受热 蒸发 蒸气 氧化分解 燃烧 受热蒸发 已醇(C2H5OH)液 (C2H5OH)蒸气+3O2= 2CO2+3H2O+Q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保障工人和施工现场安全,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阐述建筑施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施工现场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源、防火和防爆措施、安全设备的应用等。
一、施工现场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源1. 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源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火灾危险源包括电器设备、焊接切割工具、燃气和液化气、易燃易爆物品等。
电器设备在长时间使用或损坏后容易引发火灾。
焊接切割工具的操作过程中产生高温和火花,容易引发火灾。
燃气和液化气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泄漏或泄露,容易引发爆炸。
2. 施工现场的爆炸危险源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爆炸危险源包括易燃气体和液体、易爆粉尘、起爆源等。
易燃气体和液体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泄漏或泄露,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后,遇到火源容易发生爆炸。
易爆粉尘在悬浮状态下接触到火源时,容易引发爆炸。
起爆源包括明火、静电、摩擦火花等。
二、防火和防爆措施1. 防火措施(1)选择阻燃材料: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尽量选择阻燃等级符合要求的材料,例如阻燃木材、阻燃保温材料等。
(2)建立临时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用电的线路设计应保持合理布局,避免线路过长,防止电线过载引发火灾。
(3)加强火源监管:施工现场应注意火源的产生和消除,避免明火接触易燃材料或气体,严禁吸烟、放炮等行为。
(4)设置火灾报警设备:在施工现场布置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设备,及时发现可疑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5)建立灭火设施:施工现场设置灭火器、灭火栓、消火栓等,保障施工人员能迅速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2. 防爆措施(1)使用防爆设备:针对易燃气体和液体的安全使用,应使用带有防爆特性的设备,例如防爆电器、防爆液位计等。
(2)控制非本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施工现场危险区域的进入应进行管控,确保非本业人员不进入危险区域,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进行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防爆设备和防护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性能正常,无损坏或泄漏。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4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一、施工现场火灾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火灾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编制施工现场灭火预案,明确火灾爆炸的预警、报警与紧急疏散措施。
3. 在施工现场设立各类消防器材,保障灭火和疏散的需要。
4. 加强电气设备和用火用电的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火源。
5. 严禁在施工现场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场地整洁,防止火灾隐患。
6. 定期组织施工现场消防演练,提升员工的火灾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7.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二、施工现场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 对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标识和封闭,设立警示标志,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 对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专人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建立施工现场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
4. 配备专业的防爆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5. 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防爆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和操作技能。
6. 加强对施工现场气体、液体等易燃易爆物品的排查和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 定期组织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三、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和有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配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的急救和救援服务,确保伤员的及时救治。
4.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应急灯具、防护装备等。
5.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危险品泄漏、有害气体等异常情况。
6. 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实时传递信息和指示。
7. 对施工现场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措施。
以上是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的一个简要概述,具体的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4篇)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防火防爆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是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与防火防爆安全相关的一些规范与技术标准的例子:1. GB 50016-2014《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防火要求、防火分区、消防设施与器材等方面的标准。
2. GB 50160-2010《工业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的设计、建设和改造工程,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防火要求和防火措施。
3. GB 50222-95《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原则、基本要求、计算方法和验收规定。
4. GB 3836-2019《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的通用要求,包括防爆结构、防护等级、防爆测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5. GB/T 15605-2008《建筑防火门》:规定了建筑防火门的分类、材料要求、结构要求、性能要求等。
6. NFPA 30《液体燃料和油库储罐的防火和爆炸防护规范》: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发布的规范,用于指导油库和油罐的防火和爆炸防护工作。
7. IEC 60079《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要求。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防火防爆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实际上还有许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具体应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进行选择和遵守。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2)防火防爆是指对各类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和材料进行安全防护和控制,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与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的例子:1.《防火法》:是中国的防火法律法规,包括对各类建筑物、场所和活动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益。
2.《防火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对各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进行规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防爆设计规范》:是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的设计规范,对设备的材料选择、防静电措施、爆炸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燃烧】【火灾】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必要条件)二、燃烧过程和形式: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在固体燃烧中,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
2.燃烧形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管道、容器的裂缝中流向空气时,遇到火源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混合以后,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的蒸汽发生的燃烧(4)分解燃烧:可燃固体预热分结出的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一闪即灭的现象叫闪燃,出现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2.靠自热或者受热发生燃烧的叫自燃,发生自燃最低的温度叫自燃点3.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4.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5.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6.引燃能、最小点火能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参数越低越危险)影响: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加热时间。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密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比如下列油品的密度: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
而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始期(冒烟、阴燃)发展期(轰然)最盛期(火势大小取决于通风情况)减弱期和熄火期。
气体分子总是按直线轨迹不断运动,其运动速度取决于温度。
链式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链的引发,链的发展(含链的传递)及链的终止三个阶段。
二、爆炸(一)爆炸及其分类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爆炸过程高速进行;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发出或大或小的声响;周围介质发生振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3 类:1.气相爆炸:包括(1)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2)气体的分解爆炸;(3)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4)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
3.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粉尘爆炸的机理:空气中飞散的易燃性粉尘,由于剧烈燃烧引起爆炸。
【爆炸过程表现】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
(二)爆炸破坏作用1、冲击波2、碎片冲击3、震荡作用→地震波4、次生事故【爆炸极限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越宽,越危险(2)压力: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初始压力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3)惰性介质:惰性介质增大,范围缩小(4)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5)点火源(五)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
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2.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4.相对密闭的空间。
(2)爆炸过程粉尘爆炸同样是一种链式连锁反应。
粉尘爆炸时粉尘粒子表面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粉尘爆炸过程与可燃气爆炸相似,但有两点区别:一是粉尘爆炸所需的发火能要大的多;二是在可燃气爆炸中,促使稳定上升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而在粉尘爆炸中,热辐射的作用大。
3.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
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粉尘粒度、②分散度、③湿度、④点火源的性质、⑤可燃气含量、⑥氧含量、⑦惰性粉尘和⑧灰分温度等。
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湿度越低,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六)燃烧、爆炸的转化P198爆炸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着火(发光、放热);而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与压力无特别关系。
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可提式灭火器系统灭火器防烟排烟系统(防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与警报系统)安全疏散设施(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199-200自动消防系统应包括探测、报警、联动、灭火、减灾等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完成探测和报警功能,控制和联动等功能主要由联动控制系统来完成。
消防系统中有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联动控制、手动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部分组成的通报火灾发生的全套设备,复杂系统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三种基本形式】区域火灾(二级保护对象)报警系统、集中(一、二)报警系统、控制中心(特、一)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控制、记忆、识别、报警;自动检测、联动控制、打印输出、图形显示、通信广播。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类型】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二)自动灭火系统P2001.水灭火系统水灭火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和水喷雾灭火系统。
2.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以气体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气体灭火系统。
3.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在20 倍以下的称低倍数泡沫,发泡倍数21~200 倍之间的称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在201~1000 倍之间称高倍数泡沫。
感光式火灾探测器主要探测火焰发出的(紫外或红外光)。
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火灾探测器等。
(三)消防梯(四)消防水带(五)消防水枪(六)消防车(一)灭火器P201-2041.灭火剂(1)水和水系灭火剂水在受热汽化时,体积增大1700 多倍,当大量的水蒸气笼罩于燃烧物的周围时,可以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主要包括:1)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2)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3)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
(2)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镁、钠、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
卤代烷1211、1301 灭火剂具有优良的灭火性能,与大气层的臭氧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
现已淘汰。
七氟丙烷灭火剂最具推广价值。
该灭火剂属于含氢氟烃类灭火剂,具有灭火浓度低、灭火效率高、对大气无污染的优点。
混合气体IG-541 灭火剂同样对大气层具有无污染的特点,是由氮气、氩气、二氧化碳自然组合的一种混合物,平时以气态形式储存,所以喷放时,不会形成浓雾或造成视野不清,使人员在火灾时能清楚地分辨逃生方向,且它对人体基本无害。
(3)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有两大类型,即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
空气泡沫灭火剂种类繁多,根据发泡倍数不同可分为低倍数泡沫、中倍数泡沫和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着火空间,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并具有灭火速度快的优点;而低倍数泡沫则与此不同,它主要靠泡沫覆盖着火对象表面,将空气隔绝而灭火,且伴有水渍损失。
(4)干粉灭火剂窒息、冷却、辐射及对有焰燃烧的化学抑制作用是干粉灭火效能的集中体现,其中化学抑制作用是灭火的基本原理,起主要灭火作用。
干粉灭火剂与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相比,在灭火速率、灭火面积、等效单位灭火成本效果三个方面有一定优越性,目前在手提式灭火器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推车式和悬挂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清水、泡沫、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7150 等。
(1)清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即 A 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
适合扑救脂类、石油产品等 B 类火灾以及木材等 A 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B 类水溶性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 类和 D 类火灾。
(3)酸碱灭火器。
酸碱灭火器是一种内部装有65%的工业硫酸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灭火剂的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 A 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不能用于扑救B 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 类可燃气体或D 类轻金属火灾。
也不能用于带电场合火灾的扑救。
(4)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宜于扑救600V 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1KG=500L;氧低于12%、二氧化碳达30-35%,燃烧终止。
(5)卤代烷灭火器。
主要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火,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
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处的初起火灾。
也能用于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6)干粉灭火器。
普通干粉也称BC 干粉,是指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氨基干粉等,主要用于扑灭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火灾;多用干粉也称ABC 干粉,是指磷酸铵盐干粉、聚磷酸铵干粉等,它不仅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但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火灾。
(二)火灾探测器分为若干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
1.感光式火灾探测器类型:红外火焰火灾探测器和紫外火焰火灾探测器。
2.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类型: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3.感温式火灾探测器类型:定温式、差温式和差定温组合式。
4.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安装位置:比重大(液化气)的不得超0.5m、比重小的在上部或屋顶;检查频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