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摘要:语文学习,除了掌握其工具性作用外,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意识;培养方法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地更为广泛和突出。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强化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1、审美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

同时,当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追求美,本身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需要的。

只有当学生把寻求美感作为一种动机时,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感觉到学习的内在意义,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性。

让学生理解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性。

课文中有着很多教育人的地方,是学生真正明确美的内涵的知识之源,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通过对高尚情操、优秀的品德等美的感悟,在美的熏陶过程中,使思想和心灵上得到升华。

二、语文教材审美培养的主要蕴涵在语文教材的设计上,美的内容无处不在,具有极广地普遍性。

在美的展示过程中,也呈多元化的网络分布。

1、展现了实用美。

语文知识的应有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语文课程在实践中的表现是综合而又多元的。

在语文教材中,也处处安排着生活中所遇到的事,这在应用文和说明文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语文所强调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的交流,从而达到和谐美。

2、再现了自然美。

自然的陶养比较恬静,能够把我们转移到旷达的心境和赏玩的态度中去。

人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在自然山水中得益,在天地间放怀。

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篇章。

从这些课文中会体会到美的存在,从而得到自然美陶冶,用审美的眼光来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能使他们更乐观的对待生活。

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张世海语文教学的实质从审美角度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感知文本中了解社会生活,把握作品思想内涵,从中受到鼓舞和教育,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文学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等等常常对读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能使学生神潜其中,他们时而精神振奋、时而斗志昂扬、时而欢快愉悦、时而……意想天开。

总之,其可以使人物我两忘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以说,文学作品中美的力量足以能使人对其好和乐,甚至陶醉其中。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喜、怒、哀、乐皆成文章,但它都高于生活,又能对人以教育和鼓舞。

既然语文中的美学思想那样广泛,力量如此强大,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要真正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必须从认识美、寻找美、感悟美和实践(欣赏)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审美”。

学生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它是学生寻找美感悟美和实践美的关键之所在。

所以,可以设问,引导学生回答,去认识。

如当你漫步西子湖畔饱览湖光山色的时候,当你聆听见多芬的《月光曲》或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否被那自然和艺术的美所陶醉?当你阅读屈原、文天祥、岳飞等情操高尚气节凛然的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时,是否会产生一种壮美之感呢?回答是肯定的,这种被自然和艺术的美所陶醉、被英雄故事对壮美之感的产生,就是对美好事物的观察、欣赏、评价即“审美”。

那些游览、听音乐、观看绘画、戏剧、舞蹈等活动也就是审美活动。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孟子提出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理论、孔子《论语、阳货》中谈到的人的性格美、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等所阐述的美学思想都会有清楚的认识。

其次,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美”。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座位上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审美出现偏差,甚至良莠不分,把怪诞当时髦,把粗野当豪放,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我们认为这是教育中偏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陈旧,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让审美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绚烂开放呢?一、指导诵读,体验情感美一般地说,作者总要通过文章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通过感情诵读,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

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诵读,悦耳传情的声音会使学生深受感动,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反复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情感美,读的过程能加深对教材的印象,形成体验的过程,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到陶冶净化。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线,采取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悟,体味思想美写文章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审美情趣是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就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

一、唤起想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家创作是对生活的复现,是将生活记录为文字符合;读者欣赏是对生活的复归,是根据文字再造生活画面。

但受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中学生在欣赏文字作品时,往往难以体会其间的意境之美。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想象去接触作家创造的优美、新颖、深邃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生动、真实、美好的生活画面;必须引导他们去体验客观的境和主观的意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这样,学生一旦发现了美,就能受到审美的熏陶。

比如,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民》一文时,笔者采用这样的形式展开:在舒展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放几张乡村生活的幻灯片,让学生的想象得以激活。

教师在旁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说:有一户人家,住着低矮的茅屋。

门前有一湾小溪,周围长满了嫩绿的青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相对而坐,操着十分好听的南方口音,一边唱着美酒,一边拉着家常。

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老二在家里纺织鸡笼,老三是个小淘气,正仰卧在溪边剥莲蓬……这样的意境,很自然能引起强列的美感,把学生带到美的境界,其原因有三,一是这意境有生动的形象。

如小儿“溪头卧剥莲蓬”的模样儿,栩栩如生,很逗人喜爱,充满了童稚的美;二是这意境中饱含着诗人的情感。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着浓厚的感情,笔下必然涌出深沉的爱;三是这意境还包含着精湛的艺术技术。

如那个“卧剥莲蓬”的“卧”字,既含蓄地刻画了小儿的天真神态,又形象地描绘了小儿顽皮的动作。

作家运用语言的匠心在“卧”字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现阶段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通过典型形象去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常常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抽象理解作品内容。

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悟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伴随对形象的感悟,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笔下的“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着”的斯科特及其队友为了祖国的荣誉,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南极探险行列中。

虽然葬身冰原,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科学探索欲望让人肃然起敬。

在课堂上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在浓烈的课堂气氛中,他们行为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感动了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个个深有感慨,并纷纷对照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

二、语文课堂上启发学生对“美”的想象“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感世伤怀,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原本是春暖花开的三月,京城里却杂草遍地,民不聊生,连娇弱之花亦在为国都的残破落泪,形只影单的鸟儿发出阵阵哀鸣在为失散的家人担忧……这合理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诗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进一步领悟到诗歌的精髓。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推敲一是品味语文教材中的精彩篇章。

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常常依靠整齐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二是推敲语文课文中的点金之笔。

精美的文章常有精妙之用词。

所以,推敲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文将从阅读、鉴赏和创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和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

老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美的力量。

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涉及当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如励志故事、青春小说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也应该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鉴赏语文教学中,鉴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鉴赏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话剧,让他们从中体会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和文学形象的形象化,从而延伸到对文学形象的审美体验。

在鉴赏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评价作品。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艺术技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通过比较不同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特点,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通过评价作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审美品味,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三、创作创作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作活动,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增强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创作,如读后感、随笔、作文等,使学生在文字中感悟生活的美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已提上日程。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已提上日程。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得到情感的解放和灵魂的净化,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都会把学生引进美的圣殿,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审美。

一、审美教育需要创设审美形式。

(一)在情境中,感知美。

审美是需要情境的,再美的东西,如果不让其出现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它的美是不能突现出来的。

而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氛围,首先需要的是老师优雅的语言教学,渲染出美的氛围。

其次,审美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运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如投影片、持图、播放歌曲、影碟,音乐、,或弹上一曲,表演一段等方式。

创造出和谐的审美气氛,使学生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

(二)在诵读中,体会美。

诵读是语文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

重视诵读不仅能使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离尽致,也能使听的人有更逼真、更深切的感受声情并茂的音韵美和丰富细腻的情感美,这是激发学生美的情趣,增强美的感受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声情并茂的范读(录音)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甚至熟读成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仅靠他人讲解、分析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会、揣摩其内在的意蕴。

尤其是对诗歌的教学,短短几十个字,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旷远的意境。

这必须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层次地、深切地感受诗的形象,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三)注重品词析句,鉴赏美。

“春城无处不飞花”,文章处处皆有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美是一门艺术,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均有体现,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了本质的改变,不仅仅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还需兼顾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为了辅助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良好的教学能力,深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如何借助现有的课堂文本进行审美素养的提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探讨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学生审美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原则,提出几项相关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学生审美素养的内涵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落实一直在进行中,中学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素质教育,德育和美育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美育重点就是本文所说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一项素质,只有审美素养有了本质的提升,学生在发现美、探索美的道路上才能更加具备积极性和追求,中学语文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旨在通过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内心对美的感受的敏感程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此唤醒学生心中对美的事物的感受。

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从四个方面铺陈开来,一是情感教育,通过发现美的眼睛看待身边的事物和问题,提升学生个人审美情趣的层次;二是智慧教育,通过新的美学空间的激发和探索,使学生拥有发现美、学习美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品德教育,通过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对生活有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四是价值教育,这里的价值重点在于人生价值、生命价值,提升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确认,为了发挥自己的价值而更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二、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原则(一)丰富性语文学科贯穿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整个学段,是从古至今的人类智慧的缩影,中学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育的时候,传道授业解惑之时,不仅要传播普及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更要从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的角度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和作用。

想要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方式,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丰富性原则,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和考虑,发挥语文学科的“海纳百川”的优势,丰富教学设计的形式和主题。

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关键词:审美教育感知人物体会意境揣摩构思品味语言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使人变得更高尚、积极,美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

初中语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矿藏,这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本文拟就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一孔之见。

1.感知人物美作家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美学思想,告诉人们生活真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对丑恶形象的唾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

正面人物都是能给人以美感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场景、人物外貌以及人物行为、心理、细节描写等具体可感的地方入手,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

例如引导学生体会《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时,就从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入手,通过文中具体写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中,从不同侧面体会藤野先生的人格之美。

反面人物给人厌恶的感觉,教这类文学作品时要启发学生透过他们的外在表现,认清他们丑恶的本质。

例如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九下)中奥楚蔑洛夫形象时,先让学生找出他先后五次的变化来,看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细节。

然后让学生思考:他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当学生知道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时,再让学生揣摩他的心理想法,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从而就认识了他的丑恶本质。

2.体会意境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我的理解,境界即意境。

诗歌讲究意境、情趣,意境审美对学生透彻理解诗歌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深层,由此获得自己的感悟。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九上)是一曲雪的赞歌,词的上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山河,构成了无数清新明丽的画面:千万里冰封雪飘,长城内外白莽莽一片,黄河消失了奔腾咆哮,群山似银蛇一样逶迤曲折,高原如白象奔腾;雪霁天晴,冰雪为大地裁剪洁白的衣衫,旭日为大地披戴鲜红的艳妆。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走进新课程》其中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美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单纯造就几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单纯普及美学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美育是以特殊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它需要人们像春风化雨般地让人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领悟,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见诸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课文之中。

课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

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材料,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不仅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作者的审美理想。

阅读这些作品就像徜徉在美的艺术世界。

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就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灵性,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主要谈一下五个方面1.努力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相关推荐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美学基础告诉我们:“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那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认识。

一、阅读中把握作品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品的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目标。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加强作品的语言分析语言美主要是指具有审美性的语言,也可以称为艺术语言。

在欣赏(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将语言文字“转换”成形象,从形象中感悟出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作品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而且能为学生进入审美的意境奠定基础。

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学习中,只要抓住“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就行。

一个“独”字,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垂钓者的形象,或者有孤独之感,或者是独来独往,或者是孤高清傲,如此等等。

这一“独”字,使诗歌的意蕴更为深厚,可以说,一个“独”,使诗歌的境界全出。

2.提高形象的感悟能力“美离不开形象。

”审美教育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形象,因此,学生在阅读中要感受到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也感受到自然景物(第二自然)所蕴涵的美。

例如,《木兰诗》生动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女主人公木兰是一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织布的勤劳、善良、坚毅、勇敢和不图荣华富贵的劳动妇女,是一个古代女英雄形象。

通过分析,学生就能理解所表现出来的美——优美与壮美结合而成的综合美。

因而,这一形象给人的感染力强,她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中国的传统美德,而且富有传奇色彩,充满着诗意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摘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

本文旨在探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让供我们解读的课堂教学文本发挥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一、审美情感的形成前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一位智者曾说过:“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自然,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的引导,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问题的趣味性成了形成他们审美素质的前提,学生立场变化快,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形,首先应培养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这是授课首要考虑的因素,笔者曾在此基础上作过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在一个语文素质较好的班级开设了“唐诗宋词比较鉴赏”课,一开始学生只热衷与朗诵,也较有感情,一时蔚然成风,有部分学生能将摘抄给他们的诗词全文背诵,于是我趁热打铁,举行了一次朗诵大赛,气氛十分热烈,说明学生兴趣已有了,但习惯尚未形成,我又采取了以下措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目能祥的诗词名句制成贺卡或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

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有些别致的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

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目的就有不经意间达到了。

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无法从根本上领悟到课文的内容、意义、意蕴等。

由此,不仅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同时还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高尚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

一、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对其审美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首先,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同时还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在今后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最后,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鉴赏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培养审美感受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和意境。

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作品中的图画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河师大实验中学杨华摘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将它们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完善自我。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由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语文学科的美育素材,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能让学生赏心悦目,又能使他们获益匪浅。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呢?一、精讲美文,熟读重点语段,培养审美情感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关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那段议论,教师只有通过精讲,充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探寻其言辞表达的精妙和思想意蕴的深远,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充溢于文章挥洒中的情志之美,也才能让他们体会到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推崇“磨炼”对人成才的重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这种体会过程,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的过程。

它可以激励主体的肯定性情感,如崇高的爱国主义,战胜邪恶的正义感等;又可以调节和净化否定性情感,使有害情感得以排除;还可以调节情感的强弱,变换情感的节奏。

课本中这样的美文不胜枚举,如《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爱莲说》等,它们都需要师生共同下大力气去把握,去体会。

二、情文并茂,挖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感知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帮助学生精识文章,肤浅或机械地疏通文意、总结中心,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品评,去体会作者所创造的审美境界。

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丰富感受、熏陶情感的材料。

如《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大海波浪壮阔的气势,这意境壮阔的美文能让学生感受到曹操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关键就是看教师能否通过自己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对于美感的认知和追求。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美的元素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并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优秀的艺术品,如画作、音乐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热爱。

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散文演讲、小说剧本创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来深入体验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文学赛事、诗歌比赛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分享,激发他们对于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必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如观察一幅画、一首诗、一段音乐等,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并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机会,如写一篇景物描写、写一首诗歌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教师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展文学活动、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提高自己的美感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意识培养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和阅读习惯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1. 创设艺术氛围在课堂上营造艺术氛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课文,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布置中注重美的呈现,比如挂上学生的画作、展示经典文学作品的图片,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环境。

2. 运用多媒体手段现代化教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经典诗词、文学名著以及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视听感知美,进一步培养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通过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引导他们参与文学创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作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 鼓励广泛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逐渐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 注重文学鉴赏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讲座、读书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情感和艺术特点。

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培养对美的判断力和鉴赏能力。

3. 提供交流平台为了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发现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比如学生读书分享会、文学论坛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得到启发和反思,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结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一片沃土。

那怎样才能在这片沃土上让学生们的审美之花绽放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来说说为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么重要。

就拿我之前遇到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带着学生们去公园踏青。

公园里的花开得那叫一个美,红的、粉的、白的,争奇斗艳。

可是当我让同学们描述一下这美景时,大部分同学只会说“花好美啊”“真漂亮”这样简单的话,完全没法把眼前的美景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来。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缺乏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如果我们能在语文课堂上好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那他们就能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也能更准确、更有感染力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老师得先把课文讲得美美的。

比如说,讲古诗《钱塘湖春行》的时候,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解释诗句的意思,得带着学生们想象诗人漫步在湖边,看到的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动画面,听到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婉转鸟鸣和轻快马蹄声。

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还有啊,课堂活动也不能少。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记得有一次,一个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在朗诵《沁园春·雪》的时候,那气势,那情感,把全班同学都震住了。

从那以后,他对语文的兴趣大增,审美水平也跟着提高了不少。

写作练习也是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写的作文可能干巴巴的,没啥美感。

这时候老师就得耐心指导,告诉他们怎么运用修辞手法让文字更生动。

比如,写秋天的树叶,不要只说“树叶黄了,落了”,可以说“金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慢慢就能写出有美感的文字了。

另外,多媒体的运用也能给审美培养加分。

讲《苏州园林》的时候,给学生们放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园林的布局美、建筑美和意境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存在诸多问题,压抑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阻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新课标突显其人文性,倡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从课文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培养语感、提高素质。

关键词: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

本文拟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课文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

”新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篇章或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或对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或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进行审美教育。

(一)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也有摧山坼地、不可遏制的长江之美;既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极光之美,也有瑰伟奇特、壮丽无比的楼阁之美;既有一望无边的草原之美,也有清雅秀丽的兰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

[2]
(二)语文犹如生活美与丑的一面镜子,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
社会美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对人们的熏陶感染也往往更强烈,因而更具有审美价值。

[3]诸多描写社会生活、沧桑人事的课文里表现出来的情感,如父母至爱、儿女亲情,忠贞的爱情、纯洁的友谊,高尚的情操、傲岸的人格,大公无私的凛然正气、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无一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美与丑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侧面,作为生活反映的艺术当然既反映生活中的美,也反映生活中的丑,但艺术本身却只能是美的,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化为艺术美,丑和美一样也属于美学范畴。

作为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丑恶现象,反映在艺术中便成为反面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反面艺术形象,从而认识到丑的可恶,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

[4]
二、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塑造的形象、描绘的自然和环境,都要由语言来体现,如果不理解作品中的语言,那
么作品的形象无论描绘得如何生动,也无法从中感受到。

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披文是入情的手段,也是鉴赏的准备,真正的鉴赏过程是借助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感知到作品的美才开始的。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在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和审美主体(即学生)之间巧妙地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开辟一条审美通道,把学生带入审美的情景之中。

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

[5]
(一)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及韵文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既通篇为对,又错落有致;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尽情诵读,通过对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蕴含的情感思想,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

(二)语言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王国维在论文学之时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撼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也就是说,意境是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生活、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和“景”的结晶。

语言的竟境美在于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象,激起人们的想象,在想象中认识到蕴涵在形象背后的无限的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获得具大的审美享受,语文教学只有把学生带入作
品的艺术境界,学生才能鉴赏作品的艺术美。

[6]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田田的荷叶,朵朵的荷花,缕缕的清香,溶溶的月色,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透着一种离奇的意韵,氤氲着一种浓浓的诗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一特点,从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浓淡错落入手,引导学生欣赏这荷塘之美,领悟“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才能体会到委婉含蓄中所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作品中这些美的东西,研究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知识殿堂里快乐地飞翔,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享受美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荆学民.审美学基础[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2] 梁巧琴.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6年02期.
[3]曹明海.陶养性灵使之同进高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4] 谢婷梅.严志芳,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0期.
[5]刘永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9期.
[6]鲁澄南,语文审美教育学引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作者简介:张玉芹,女,安徽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龙德中学语文教师,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