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进与退(5月30日)

合集下载

成功人士的故事:中国首富李嘉诚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故事:中国首富李嘉诚的故事

【导语】你在羡慕着成功⼈⼠所是得到的成就的时候,也来关注下成功⼈⼠的励志故事。

你要知道他们的成功也是来之不易的,没有⼈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吗。

以下是分享给⼤家的成功⼈⼠的故事:中国⾸富李嘉诚的故事,希望⼤家喜欢!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世,刚上了⼏个⽉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

在兵荒马乱的年⽉,李家孤⼉寡母⽣活艰难。

李嘉诚是家中长⼦,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活的重担。

⼀位茶楼⽼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嘉诚在茶馆⾥当烫茶的跑堂。

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嘉诚也抱怨过⾃⼰命不好,甚⾄希望哪天⽇本⿁⼦的枪⾛⽕,把他打死算了。

直到⼀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怨⾃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不⼩⼼把开⽔洒在地上,溅湿了客⼈的⾐裤。

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的巴掌、⽼板的训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为他开脱,⼀再为他说情,让⽼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挺有出息的。

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怎么⾏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的⼈⽣信条。

久⽽久之,竟使他练出了⼀种眼光,⼀个⼈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活习惯、为⼈处事,⼀见⾯就能猜个⼋九不离⼗。

这⼀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作⽤。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作,从塑胶⼚推销员开始,⼀直⼲到了业务经理。

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番。

⽩⼿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条⼩溪旁,租了⼀间灰暗的⼩⼚房,买了⼀台⽼掉⽛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

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于是⼤量⽣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

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拥⼊这个⾏业,好⽇⼦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裤了。

有⼈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李嘉诚 撤退开始

李嘉诚  撤退开始

李嘉诚撤退开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房地产业》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百佳超市卖了、陆家嘴的东方汇经卖了、广州西城都荟也卖了,一个月内,李嘉诚接连抛售内地资产。

若按照预期价格,总套现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李嘉诚在内地的部分港口资产也在寻找合适买家。

【总页数】1页(P1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8
【相关文献】
1.透视李嘉诚的“城”——李嘉诚投资秘笈的“三板斧” [J], 梓有
2.读《长江大撤退》学管理大智慧——从“宜昌大撤退”谈起 [J], 韩翠娥
3.我们都是李嘉诚,却又不该做李嘉诚 [J], 廖保平
4.蓄洪区灾民撤退过程动态模拟(Ⅱ)──君山农场灾民撤退模拟研究 [J], 万庆;励惠国
5.不可撤退的鲁迅——谈“鲁迅大撤退”现象 [J], 赵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别让李嘉诚跑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罗天昊智石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近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

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

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

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那就不能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

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一朝天子一朝商友,不是所有人都跟你熟。

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

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沦落为长着獠牙的怪物。

就官方感受而言,在中国经济紧张时刻,李嘉诚不顾中央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抛中国于不顾,不停抛售,严重影响大陆信心,造成悲观情绪蔓延,可谓已失道义。

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他的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和勾兑,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

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

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

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

李嘉诚“东退西进”解密

李嘉诚“东退西进”解密

“目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很高,未来的增值空间在缩小,获利前景不大。”贺军称,“而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却在增加,李嘉诚提前撤出也是为了规避风险。”
资产重组
在出售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长期持有物业之际,李嘉诚也在调整其业务形态,缩减零售规模,减缓地产投资。
百佳超市是李嘉诚旗下屈臣氏的全资公司,7月21日,和记黄埔发布公告确认,正在对百佳超市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但“仍未就完成其评估设定时间表,也不保证该评估将达至公布或完成任何交易”。
1994年,和记黄埔又在英国创立电讯公司Orange,后业务拓展到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泰国等市场,2000年以千亿港元的天价售予德国电讯巨头曼内斯曼。去年,又分别斥资9亿欧元、1.25亿美元收购了奥地利和以色列的Orange。
“新兴国家资产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形势下行,而欧美处于低谷,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套现,欧洲抄底,符合商业利益。”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称,“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面临谷底的可能性很大,李嘉诚从中国套现、投资欧洲的举行,至少表明他不看好中国经济。”
在李嘉诚的大本营香港,其盈利能力也出现滑坡,2012年香港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占比由2010年的18%回落到16%,但是所贡献的税前利润却由30%猛降到16%,下降幅度高达14%。
在利润下滑之际,精明的李嘉诚开始抛售其香港和内地资产。今年2月,长江实业拆售其在香港的四大住宅式酒店之一——雍澄轩酒店,凭借酒店为商业地产无须交纳买家印花税和额外印花税为卖点,短短两天360套房售罄,套现约14亿港元。
再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盈利下降的百佳超市,正在成为“鸡肋”。而出售百佳超市或将为李嘉诚带来超过300亿港元的收入。

李嘉诚的跳槽史

李嘉诚的跳槽史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

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

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

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

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万。

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李嘉诚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

李嘉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

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

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

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放人”。

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诚的角度看问题。

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

嘉诚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

李嘉诚开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

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

李嘉诚的进与退:看破外部环境的一个侧影

李嘉诚的进与退:看破外部环境的一个侧影

李嘉诚的进与退:看破外部环境的一个侧影来源:商业价值发布时间:2014-5-15 亿邦动力网整理:4月8日,电讯盈科有限公司及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公告,以总代价9.28亿美元(相当于约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予买方Vinter Star Limited。

至此,从2013年8月至今,李嘉诚出售中国内地商业地产总和已达到250多亿元。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99年亚洲首富,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达310亿美元蝉联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八。

作为一个在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商界人物,李嘉诚一向对市场把握很准,从当年击败怡和置地到1997金融危机,再到近几年抄底欧洲都能做到低进高出。

其2013年至今一系列举动,潜藏的信号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忽略。

〖〒〗〖EOF〗李嘉诚的退与进事实上,从2013年8月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相继在短时间内迅速抛售内地房产套现。

2013年8月,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项目,套现26亿元。

2013年9月,由长江实业持股约32%的置富产业信托,宣布以58.49亿港元收购大股东长江实业旗下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及嘉湖山庄部分资产。

置富产业信托被业界认为就是李嘉诚的套现工具,李嘉诚实际上是在变相出售在港资产。

2013年10月,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套现约70亿元。

2013年12月,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预计收获30亿元。

2014年4月8日,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予买方Vinter Star Limited,套现9.28亿美元(相当于约72.01亿港元)在逐步退出内地的同时,近4年来李嘉诚开始谋划调整业务比重,向海外拓展。

从近年来李嘉诚布局海外的路线来看,明显是以欧洲为原点,以公用事业为主线,能源与电讯并驾齐驱。

根据公开资料,记者发现,李氏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4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

李嘉诚商道真经_李嘉诚小档案

李嘉诚商道真经_李嘉诚小档案

1932年9月,进入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

年底进入香港的中学读初中。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当时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人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人“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人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夫人庄月明女士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2001年,李嘉诚及其属下长江实业集团、和记黄埔集团捐款6000万港市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实施近一年。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

李嘉诚把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的原因是什么?近日,有消息称李嘉诚“离开”香港,并且将其一半资产转移到欧洲,这使得人们不禁好奇,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些动作的背后又包含了哪些方面的考量呢? 亚太网二元期权论坛帮你解答这些疑问。

先来扯政治,上一年香港特首选举时,建制派(爱国爱党)出现了两位候选人唐英年与梁振英。

唐英年是标准的世家子弟,唐家在民国年间是无锡的纺织大亨,四九年移局香港。

唐英年五二年在香港出生,九一年当上立法局委任议员,九七年成为行政会议成员,后来又做过财政司司长,零七接任许士仁政务司司长成为香港第二把手。

唐英年从政期间政绩不算突出,不过其父唐翔千早年在上海投资时与当时在上海主政的江成为好友,唐英年曾在一电视节目上承认这事。

而梁振英算是平民出身,其父只是一名警员。

梁振英在英国进修回港后,三十多岁便成为英资测量师行仲量行二百多年来最年轻的合伙人,与此同时,他开始与亲中派频密接触,八四年的中英会议,梁振英就积极为中央提供其专业意见,及后数年不断前往内地授课。

梁振英八五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法谘询委员会,九七年与唐英年同样成为行政会议成员,九九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

此两人迥异的背景,可见两人派系有别,唐英年从港英年间就开始从政,在特区成立后,更成为公务员的第一把手,又是世家子弟,相反梁振英从未担任过政府要职,与香港上流社会,港英精英非亲不熟,牌面上看,在这一场“贵族选举”中唐英年是完全上风的。

然而梁振英一出场就打出改革的旗帜,民粹的口号,要打压高楼价,要增加社会褔利等等,而唐英年的口号却只是“全民就业”,在香港当时低失业率高楼价的情势下,谁得人心可想而知。

而李嘉诚从一开始就支持唐英年,到唐英年僭建风波出现后李嘉诚仍表示支持。

(大家可以去二元期权交流群:347937615,276523477相互交流讨论)相反其他几大地产家族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十分有趣,或哥哥支持唐英年,弟弟支持梁振英,或爸爸支持唐英年,儿子支持梁振英,到唐英年僭建风波后,更多的向梁振英方转。

李嘉诚“东退西进”

李嘉诚“东退西进”

李嘉诚“东退西进”
龚小群
【期刊名称】《房地产世界》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随着李嘉诚一系列东退西进的布局,业内对于其“撤资内地”“弃亚投欧”的猜想不绝于耳,甚至引发了国人对于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悲观情绪。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龚小群
【作者单位】《房地产世界》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李嘉诚的退与进 [J], 潇棋;
2.李嘉诚弃港西进的背后:揭秘长和系的英资背景 [J],
3.关于菏泽实施“东融西进”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J], 吴光炜
4.对职教“西进+中心基体+东出”跨境共融之研究——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跨国“接龙”透视高职发展趋势 [J], 韦羽
5.为何李嘉诚八旬不退,马云却有“八必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嘉诚宣布退休】成功非偶然,李嘉诚6个风雨不改的生活习惯

【李嘉诚宣布退休】成功非偶然,李嘉诚6个风雨不改的生活习惯

【李嘉诚宣布退休】成功非偶然,李嘉诚6个风雨不改的生活习惯李嘉诚宣布退休,大家焦点都放在他的身家、接班等安排上。

这名超级富豪白手兴家的故事,不少人都耳熟能详。

由12岁童工到成为华人首富,诚哥自有过人之处,绝非三言两语可说清。

李嘉诚办公室挂者左宗棠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指要胸怀远大抱负、求中等缘分、过常人生活;要高瞻远瞩、低调处世和做事留有馀地。

习惯一、坚持阅读拒看小说及娱乐杂志在今日(16日)的长和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忆起往事,其父亲是小学校长,他称自己曾经可以享受很好的教育,但因为战争而来了香港。

李嘉诚忆述当年自己12岁就开始工作,不到14岁就丧父,但求学时亦非常幸运,因可在文咸东街平价买入很多被当作燃料的书,透过在书中自学。

于1950年时,22岁的李嘉诚以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5万元,成立长江塑胶厂。

当时美国的塑胶工业最发达,李嘉诚经常订阅美国著名的塑胶工业杂志《Modern Plastics》,藉以了解塑胶工业的最新发展、世界市场和产品新趋势,但他指「自己正统学习英文只有3小时」,当年是身处一边工作一边求学问。

《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于此书中,李嘉诚亲口讲述其70年的商业生涯、生意上理念和做人心得,他说:「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

」只是小学学历的李嘉诚至今仍保持自学习惯,不管当日如何疲惫,总要「挑灯夜读」至少1小时,更会有系统地安排阅读主题,例如宗教、科技等。

李嘉诚曾表示个人至爱的书籍类型是科技、经济、历史及哲学,但就拒小说及娱乐刊物于门外,认为后者实属浪费时间。

另外,李嘉诚至今仍会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及各种新闻专题文章。

据称,每天早上,他的办公桌上都会放上一张当日全球新闻的列表清单,然后按自己兴趣挑选,由专人翻译,目的是为了掌握世界各地的最新变化。

在今日业绩会上,对于年青人如何重演李嘉诚的成功故事,李嘉诚表示,自己1950年创业时有很多机会,但现时年青人一样有很多机会,指现今科技改善,实际上有很多机会。

李嘉诚成功语录

李嘉诚成功语录

李嘉诚成功语录空前的危机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

??李嘉诚经过创业前期的苦心经营,长江塑胶厂逐渐步入佳境。

随着一批批产品的顺利投放市场,订单像雪片一样纷纷落在了李嘉诚的手里。

为了扩大规模。

李嘉诚开始大量招聘工人、会计、推销员。

工人稍加培训即可上岗,然后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进行生产,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然而,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工厂生产的塑胶产品质量差,一家客户要求退货。

这时,李嘉诚手中仍有一把订单,客户还急着催货,这让他骑虎难下,如果延期交货,还要罚款。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工厂使用的本来就是一些濒临淘汰的旧机器,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工人,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谈何容易!能做到现在这地步。

已经不错了。

从推销员反馈回来的消息称,客户拒收产品,要求赔偿损失。

这让李嘉诚如坐针毡。

客户是中间商,产品经他们或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海外。

现在塑胶厂家不断增多,竞争日趋激烈,粗劣产品自然在市场中无法立足。

仓库里积压了大量因质量不合格而退回的成品,有些客户直接上门要求索赔。

原料商也按契约催交原料货款,如若不然,他们将停止供应原料,甚至还要公开张扬李嘉诚“赖账的丑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银行在得知长江的境遇后,也派人来催贷款,弄得李嘉诚如热锅上的蚂蚁,痛苦不堪。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对李嘉诚来说都是上帝,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掌握着长江的生死存亡。

由于开工不足,李嘉诚决定通过裁员来缓解危机,但被裁员工家属又不依不饶,天天上门哭闹,甚至有的赖着不走。

留下的员工也是忧心忡忡,人人自危。

此时,李嘉诚温和的脾气也难免有些暴躁,时常训斥员工,整个长江塑胶厂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身临困境的李嘉诚真正体会到了做老板的难处。

做为企业的掌舵人,他有责任承担一切。

企业之主好比船长,决策就是航道,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初创时的失误,以及对未知风险考虑的不周全,才酿成了今日的后果。

李嘉诚生平大事年表PPT课件

李嘉诚生平大事年表PPT课件
李嘉诚任塑胶厂业务经理,後晋升为总经理。
5
1950 李嘉诚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5万港
元,开设一间小型塑胶厂,取名 “长江”。 1957
在香港北角创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1958
李嘉诚经过艰苦创业,积累的资金突破 1000 万港元,决定投资地产业,在北角兴 建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
6
1959 李嘉诚的北角工业大厦落成。
11
3
1940·年初 李嘉诚随父到祖母许氏出生地澄海县
隆都镇後沟村避难。不久,全家又逃往文 祠镇松坑村躲避战乱。 年终
李嘉诚随父亲从文祠镇松坑村长途跋 涉,历尽艰辛,逃亡到香港。其後李嘉诚 不忘自学,充实自己。
4
1943 李嘉诚的父亲不幸病逝。从此,李嘉诚只好
提前挑起赡养母亲和抚养弟弟、妹妹的重担。後 来到香港高升街一家钟表店当店员,两年後又到 一家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厂当推销员。 1948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963 李嘉诚与庄月明结婚,继续拓展地产
物业。 1964·8月
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出生。
7
1966·11月 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5月 北京发生“火烧英国驻北京代办处” 事件;
香港市民“骚动”。香港许多商贾及业主纷纷 “迁册异地”,而李嘉诚独具慧眼,有胆有识, 积累资金和力量,大量购入地产物业。 1968

解读李嘉诚资产大挪移

解读李嘉诚资产大挪移

解读李嘉诚资产大挪移在香港政经敏感时刻,李嘉诚频繁的资产挪移自然引起各种猜测,有论者认为李嘉诚正在“卖空中国”“脱亚入欧”,因为李嘉诚看到香港政治气氛的变化,也看到了大陆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因此把资产转移到更安全区域,为最终的财富交棒做准备。

也有论者认为这只是李嘉诚展示其全球配置资源的商业才能。

大陆和香港资产泡沫化程度严重,而相比较来说,欧洲资产价格处于低位,通过高卖低买,李嘉诚正在实现其财富帝国的再一次跃升。

这两种解释各有其道理,但真正的准确的动因,恐怕只有李嘉诚身边核心圈子才能知晓,外人只是猜测和附会。

不过种种猜测本身反映了流行的社会认知,因此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笔者留意过李嘉诚的言行轨迹(但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一个比较中庸的猜测是,李嘉诚让人眼花缭乱的商业运作,不会只遵循一个逻辑。

作为一个商业帝国的掌舵者,看到有商业机会,就像猎人见猎心喜一样,他自然是要下手的,因此商业逻辑自然是重要的驱动力。

但以李氏掌握的庞大商业帝国,他在华人政治圈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多次被政经类杂志评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政治逻辑肯定也是李的重要考量。

李嘉诚不可能像某些小商人那样逃避政治,也不可能像某些小商人那样把赌注压在某个政治人物身上,他多层次跨区域的商业利益需要他分析社会和国家风险,观望政治气候,评估政治走势,在不同的政治罗盘中安全下注,做好风险对冲机制,引导政治规则为商业服务,确保他的商业帝国不会撞上政治冰山。

正是这种非同一般的商业才能和政治智慧的结合,才使得李嘉诚逢凶化吉,笑傲江湖,成就华人商界传奇。

李嘉诚的商业和政治运作才能已经不需要赘述,但如果把李嘉诚的成功仅仅归因于他的个人能力,显然也是片面的,香港公平稳定的法治体系,高效廉洁的行政系统,高度自由的经济体,独特的区位优势都是成就李超人的基础。

这些因素是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底盘,是香港经济繁荣的制度基础。

这种制度基础孕育了一个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富豪阶层,同李嘉诚家族相类似,位列2013年香港富豪榜单前十位香港富豪群体,包括李兆基,郭炳江,郭炳联家族,郑裕彤家族,吴光正家族,刘銮雄,冯国经,冯国纶兄弟都保持着财富长期而稳定的增长,总体来说,这些富豪群体保持着适度的积极的公共形象。

李嘉诚:正式退休

李嘉诚:正式退休

34投资与理财01 February 20192018年3月16日的那天,年近90的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虽说在之前每一年的业绩会上面,李嘉诚都会被闻到退休的问题,但是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退休会视乎心血来潮而定。

就在他80多岁的时候,他还表示过,自己会退而不休!在临近退休之际,李嘉诚开始抛售内地资产,逐渐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有人说“香港的李嘉诚开始跑了”。

但实际上,90岁的李嘉诚在退休前并不是什么都没做,他与马云合作投资香港版支付宝,并不断升级新零售场景。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嘉诚应该是又回来了。

年轻时候的李嘉诚在茶楼跑过堂,也在钟表店打过工。

他凭着自己积累下来的的第一桶金,在1958年的时候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

因为赶上了好时机,他在香港地价暴跌的时候大批收购土地。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李嘉诚光是靠收租就能获得400万港元。

而在2018年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上面,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的净资产再次蝉联香港首富的位置。

与2017年相比,他所拥有的净资产增加了18.81%。

在3月16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据《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

受惠于2017年港股及香港楼市向好,净资产较上年的303亿美元增18.81%。

而在退休之前,李嘉诚就已经在加快了他的零售帝国在内地的脚步,与此同时,他还联手马云,大力打造香港版的支付宝。

在李嘉诚退休的前几天,蚂蚁金服的CEO在香港透露“香港版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百万,合作商户也超过了1万间。

在李嘉诚宣布退休之后,从长和发布的公告上面来看,李嘉诚在5月10日股东大会后退任主席这一职务。

但是,他同意了出任公司资深顾问,每年5000港元为佣金担任这一职务。

但是他也表示,自己只是顾问,并不是掌权者。

这些年来,李嘉诚不断地将内地土地和房产转让,开始大力投资欧洲市场,有统计数据的就达到390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面控制了英国的能源、移动通信等等基础行业,到目前为止,李嘉诚集团有39%的收入都是来自欧洲。

李嘉诚“退而不休”

李嘉诚“退而不休”

李嘉诚“退而不休”作者:西宁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16期尽管已正式宣布退休,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长和系依然和李嘉诚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就像几十年来一样,李嘉诚5月10日再度亲自出席长江实业的股东大会,而且谈笑风生。

5月10日下午,长和系创始人、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出席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不过他还将在集团保留顾问的职务。

他的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系主席。

对于将千亿美元商业帝国从自己手中交给54岁的长子,李嘉诚表示,“看着他工作数十年没有信心是假的”。

此前,李泽钜已经与李嘉诚并肩工作了33年。

曾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业务目前遍及全球,包括房产、港口、电讯、酒店、零售、能源、基建等。

今年初,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的总净资产,连续第二十年蝉联香港首富。

近年来,关于李嘉诚退休的传言一直不断,但最终都被事实反驳。

直到今年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召开业绩发布会时,李嘉诚本人亲自宣布了自己即将退休的具体计划,“本人决定于应届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集团主席之位,并辞任执行董事。

”因此,10日正值集团股东周年大会,外界尤其是媒体对于李嘉诚的退休这次是做足了准备。

90岁李嘉诚终于退休据香港媒体此前报道,李嘉诚最初部署自己的退休计划是在1996年68岁那年。

不过,李嘉诚真正开始对自己退休进行实质性布局则是2012年——当年他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大谈未来如何“分家”。

随后在2012年5月,李嘉诚即实施“分家”——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其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现时身家的倍数计”。

由此可见,李嘉诚一手打造起来的商业帝国交给长子李泽钜已成事实。

2015年,长和系又经历了一场繁杂的世纪重组,这时李泽钜已经实质性地走上了接班之路。

当时,李嘉诚宣布将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两家新的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名人例子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名人例子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名人例子李嘉诚:商业巨人的智慧与风险
李嘉诚,作为华人商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卓越的商业智慧和远见而闻名。

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体现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名人例子。

作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创始人,李嘉诚通过聪明的投资决策和卓越的商业目光,使得公司蓬勃发展,并成为亚洲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然而,在1997年的
亚洲金融危机中,长实集团遭受巨大挫折,市值大幅下滑。

这次危机是一次重大考验,李嘉诚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果断的决策和灵活的调整,成功渡过了难关,并最终实现了企业的复苏与壮大。

然而,挑战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长江实业集团的股价再次受到重创,但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他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低估值资产的购买,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为企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嘉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在逆境中的应对能力。

他精
准分析市场趋势和风险,及时作出调整,避免了大部分不必要的损失。

他也知道,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李嘉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商业家,他在商业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
起伏,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他的成功与挫折都是他智慧运筹和果断决策的结果,是对“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一格言最好的诠释。

我们应当向他学习,不畏惧风险,勇敢面对挑战,用智慧与勇气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郎咸平独家爆料 李嘉诚的战略转移

郎咸平独家爆料   李嘉诚的战略转移

阅读31158 60 举报郎咸平独家爆料:首富李嘉诚的战略转移2014-08-20 郎咸平MBA俱乐部李嘉诚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要退出中国地产、退出香港,他不是要离开,而是他只有一个商业思维,他才不想成为什么地产大亨、电信大王,或者是哪里的大佬,他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回报率,也就是利润。

郎咸平独家爆料首富李嘉诚的战略转移李嘉诚不是撤离香港了吗?在上周,这位香江大佬再度成为香港报刊的头条,这一次是冷嘲热讽,纷纷送上“劏房豪宅”(住:“劏房”在港指将一套住宅切割成多个套房出租)、“牢房豪宅”等称号。

长实在新界大埔区的新楼“岚山”上周开售,不声不响地刷新了新盘“小户型”的纪录——其中一套“开放式”户型实用面积仅177平方英尺,折合约16平方米,以至居室面积只有8平方米多,而香港赤柱监狱单人囚室甚至都有7.5平方米。

有着计量功底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噼里啪拉打了半天算盘,郎教授最后告诉你,李嘉诚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要退出中国地产、退出香港,他不是要离开,而是他只有一个商业思维,他才不想成为什么地产大亨、电信大王,或者是哪里的大佬,他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回报率,也就是利润。

为什么卖掉百佳超市、卖掉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是李嘉诚手里有本帐,请诸君静心阅读,看一看传奇大佬的帐本。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说:“李嘉诚都要走了,我为什么不能走呢?”所以“李嘉诚要走”似乎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那么他真的要走了吗?据媒体的报道,李嘉诚已经把几个物业抛售了,其中包括香港的百佳超市、嘉湖银座广场,以及内地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据估计总金额高达410亿港币,李嘉诚准备拿这笔钱去英国投资。

根据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李嘉诚陆陆续续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他已经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难怪英国人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那么李嘉诚真的是要退出中国转战英国吗?这才是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

【李嘉诚的创业】李嘉诚的经营观

【李嘉诚的创业】李嘉诚的经营观

李嘉诚的经营观进中求稳稳中求进李嘉诚一生坚守这样的经营理念——“进取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进取”。

他说:“我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我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得到。

不过,我注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

”李嘉诚初入地产业时,香港地产业还不冷不热。

当时,卖楼花大行其道。

李嘉诚却“逆”此“主流”而动——谨慎入市、稳健发展:不卖楼花、不向银行抵押贷款、物业只租不售。

当挤兑风潮临来,靠银行输血的地产业一落千丈。

地价、房价暴跌,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

银行界亦是一片凄风惨雨,多家银行轰然倒闭,就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不得不靠出卖股权给汇丰银行,才侥幸逃过破产厄运。

但李嘉诚损失甚微。

李嘉诚实力大增之时,仍未抛弃“稳健发展”:“聪明而谨慎的商人既然知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在经济过热、炒风过劲时,就应该认真研究整个市场趋势,要居安思危,该出货时,要毫不犹豫地出货。

”“要股票,不要钞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香港人的炒股狂热由此可见一斑。

新股上市的热浪一阵高过一阵,许多人纷纷卖掉首饰、家产、店铺、土地,甚至有的地产公司将建造楼宇的资金也投入股市。

恒生指数也升至1170点的历史新高。

被称为“股市浪潮中掌舵的老手”的李嘉诚在1972年10月趁股市处于高位之机,将长江实业挂牌上市,吸纳资金,并将其投放到大量物业的低价收购上。

三年后,李嘉诚再发行新股,募集资金。

这两次行动,集得资金1.8亿港币。

他并未将这些资金入市投机,而是在香港地产处于低潮的时候,大批购买楼宇和地盘,为长江公司的发展积聚了扩张的实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香港经济在石油危机冲击下走低,股票立现熊市,股市暴跌,市值跌去高峰时七成以上。

而此时的李嘉诚却收获颇丰,平稳前行。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文革”时,香港部分“左派”借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的事件,在市民中煽动反英情绪,引发反英行动,遭英方的暴力镇压,后来触发了“五月风暴”。

在大量“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等谣言的蛊惑声中,香港人心惶惶,发生了自“二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

李嘉诚的成功故事励志故事

李嘉诚的成功故事励志故事

李嘉诚的成功故事励志故事李嘉诚并非承继万贯家财,而是白手兴家。

他于1928年出生于动荡的中国,11岁到香港,不久慈父去世,并因此失学。

他从跑街的扒锁员开始刻苦干起,终于积累了起步所需的资金,从事塑胶玩具、花卉制造而名成利就,眼光独到的地产投资更令其财富滚滚而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李嘉诚的成功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嘉诚的成功故事2006年《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中榜刚在香港揭晓,排在第一的仍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对于这个传奇性的人物,我们不得不佩服。

但他的成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来看看他的第一桶金的故事吧。

香港首富李嘉诚,1928年7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

因为父亲去世早,14岁的李嘉诚便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后来又做推销员,在生活的磨砺下成熟起来。

1950年他筹集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60年代他转向投资房地产业,凭借他出色的经营和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

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

根据《澳洲人报》的最新调查估计,香港首富李嘉诚及其家族的身家约有110亿美元(即约港币780亿元),在亚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较去年跃升2级,而其财富只仅次于日本孙正义、文莱苏丹及印度阿吉姆。

一、辛酸的童年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

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的进与退:看破外部环境商业无国界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网作者:潇棋发布时间:2014-05-13 )
从2013年8月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相继在短时间内迅速抛售内地房产套现。

资本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利益的驱动。

商业无国界,看中的是投资环境和未来的预期。

4月8日,电讯盈科有限公司及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公告,以总代价9.28亿美元(相当于约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予买方Vinter Star Limited。

至此,从2013年8月至今,李嘉诚出售中国内地商业地产总和已达到250多亿元。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99年亚洲首富,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达310亿美元蝉联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八。

作为一个在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商界人物,李嘉诚一向对市场把握很准,从当年击败怡和置地到1997金融危机,再到近几年抄底欧洲都能做到低进高出。

其2013年至今一系列举动,潜藏的信号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忽略。

李嘉诚的退与进
事实上,从2013年8月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相继在短时间内迅速抛售内地房产套现。

2013年8月,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项目,套现26亿元。

2013年9月,由长江实业持股约32%的置富产业信托,宣布以58.49亿港元收购大股东长江实业旗下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及嘉湖山庄部分资产。

置富产业信托被业界认为就是李嘉诚的套现工具,李嘉诚实际上是在变相出售在港资产。

2013年10月,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套现约70亿元。

2013年12月,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预计收获30亿元。

2014年4月8日,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予买方Vinter Star Limited,套现9.28亿美元(相当于约72.01亿港元)。

在逐步退出内地的同时,近4年来李嘉诚开始谋划调整业务比重,向海外拓展。

从近年来李嘉诚布局海外的路线来看,明显是以欧洲为原点,以公用事业为主线,能源与电讯并驾齐驱。

根据公开资料,记者发现,李氏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4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

2010年,李嘉诚旗下集团以91亿美元(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集团收购了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

2011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以24亿英镑(309亿港元)买下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 or-thumbrian水务。

2012年,李泽钜又斥资6.45亿英镑(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

2013年,长江实业牵头长江基建、电能实业与李嘉诚基金会共同成立一家分别持有35%、35%、20%和10%权益的合营公司,斥资9.43亿欧元(约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 B.V。

通过一系列收购,李嘉诚父子已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目前李嘉诚已经掌握了英国30%的电力供应、7%人口的供水、25%的天然气供应,被英国媒体惊呼“买下整个英国”。

如果说前几年间李嘉诚海外投资主要以购买公司股权为主,而今,李嘉诚看重伦敦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价值,开始加码海外房地产投资。

据2014年4月2日港媒报道,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获批在伦敦发展涉及达10亿英镑(约129亿港元)的综合房地产项目,在伦敦金丝雀码头以东3.2公里的英国海军船坞旧所在地特福德,发展包括3500个住宅单位的多层大厦,以及写字楼、商店、餐厅及酒店。

至此,长实集团已一跃成为近年来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

退与进的预示
2013年,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时,曾引起各界议论。

为平息议论,2013年11月,李嘉诚罕见地、高调地接受了内地南方报业集团的采访,向外界表达了自己仍是一个“爱国、爱港”商人的基本态度。

但是,就在采访后不久,从南京到北京,李嘉诚还是接连抛售黄金地段的物业。

这到底是为什么?对此,李嘉诚部下、长江实业董事郭子威2013年9月5日在北京这样解释:公司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只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

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同样都在关注,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


虽然一切地产买卖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各界依然有自己的看法。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微博上直言:“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任志强称,“只要李嘉诚没有把东方广场卖了,他就没有撤资。


《商业价值》认为:资本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利益的驱动。

商业无国界,看中的是投资环境和未来的预期。

环顾整个世界,未来美国QE收缩,亚洲房地产和资产价格都会有剧烈波动,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然处在关键节点上。

在中国内地,房地产暴利时代已是明日黄花。

虽然内地出租商业地产能形成持续现金流,但中国内地庞大的商业地产供应,积聚了巨大风险,而随着从中央到地方节俭风的推行,国内居民消费随之收紧,加之电商来袭,2014年的商业地产,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招商难、销售难、开业难、经营难等问题将日益困扰业主。

再加上“商业地产很有可能成为房产税首先开征的对象”
的传闻,都使得有极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直觉的李嘉诚选择了高位套现。

而欧洲处于正在恢复元气的时期,且资产处于低位阶段。

内地和香港的高位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减持高位资产,增持低位资产,不但完全符合李氏家族的投资理念,也是外部环境的一个侧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