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的本质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作者:张睿王蓉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6期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

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因此“师生互动”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1.;;;;; 师生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的结果。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

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

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即班级中的一个群体与另外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

研究表明:同辈群体有利于消除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内疚感和焦虑感。

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互动在三种互动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情感互动,以及对两者产生直接影响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 师生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言语为媒介的交互作用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发生的。

杰克逊在《教室中的生活》中写到:“在这个狭小而拥挤的世界里,事件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更迭,有证据显示,一个典型的小学教师在其工作日的每一个小时要介入200—300次人际交流”。

如此大量的人际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方式进行的,言语行为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的行为的80%左右,课堂言语行为提供了整个课堂行为的充足样本。

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

发现 , 而达到共识 、 享 、 从 共 共进 , 实现教学 相长与共
己的潜能 , 深入理解学生 的内心世 界 , 视学 生为发展
} 的人 、 独立的人 、 独特的人 , 教学中千方百计 给予学生 2 堂师生互动的含义 . 课 J 能够享有 的权力 、 能够参与 的机会 , 努力激 发和调动 互动是指人与人 、人 与群体或群体 与群体之 间,一 生学 习的主动性 、 学 积极性与创造性 。 借助语言 、 文字等进行的交互 活动 和交互影响。课 堂 { 2倾听与理解 . 师生互动不仅是 开展 主体性教学的前提 条件 , 开 { 也是 倾听是理解 的一种方式 , 是对话 与交往的一种态 展 主体性教学的手段 。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 l , 度 也是实现课堂 师生互动的一种能力 , 正尊重 是真 生在民主 、 平等的基础上 , 通过交流 与沟通 、 与对 : 理解 和理解生命 内涵 、 平等接纳对方 的条件 。我们必须坚 话, 对其共同的课程文本达成共识, 从而实现主体问 } 决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 “ 知识权威” “ 与 话语霸
rI成” / 、 的观点审视课堂教学, 从而为课堂赋 I 无疑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 , 念, 是对历史上众多课堂
予了全新 的含义。 在这种 “ 动态生成 ” “ 动式 ” 的 互 课 理 论的超越 , 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与现实意义。
堂中, 教学的本质是 以对话 、 交流、 合作为基础的双 l 边、 多边活动 ,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 同发展着的教 l 共
释以及他人为何对知识作如此解释 , 而且还要在对教 f 、 出乎 意料 的讨论等 , 解 因此 , 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些
学内容的共 同解释中实现进一步的理解 。
l 要素 , 时重组课堂信息 , 及 优化课堂结构 , 调整互 动策

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学术界曾有过深入的探讨,无论是从理论的高度和视角的广度,都体现出内在的深邃思想,充满
着让人向往的美好景象。

可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理论上的探讨在实践中并不是那样,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一种需要和意图,结合个人的能力在进行着不断的衍生和发展。

所以,从另类角度看,我想课堂教学的本质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曾在德国出现的交往教学流派,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而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是把教学的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那就是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因此,像过去那种“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过程,这样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学生学的东西都是死的,没有生命价值。

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有了活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大家共同研究问题,通过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向导,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构建自己的逻辑架构和知识体系。

而有些科目(如文科)就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灵感,而老师的知识也仅仅是老师个人的理解所表现的产品。

如果老师能够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把问题都纳入到
老师说的一些题外语却很有兴趣,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以上是我今天上了三个班的课后突然产生的一个想法,也是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或许以后能够用的上,所以,现在把它先写下来。

师生互动的本质及其模式研究

师生互动的本质及其模式研究

师生互动的本质及其模式研究作者:赵彦荣李群英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2期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被应试教育扭曲了的课堂中,存在着单向传播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情感、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课堂气氛是紧张的、冷漠的,这种状态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态,代之以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1.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互动(Interaction)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

双向互动式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在互动的实践中,根据互动主题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1)师生互动。

在单向传播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被看做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创造性、发散性,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的结果。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即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式。

合作是基于积极的互相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互相依赖。

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

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

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间的互动。

研究表明,同辈群体有利于消除青少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和焦虑。

但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自由直接的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

2.教师的互动模式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构建了一些理论模式。

以下介绍佛朗德斯的师生交互作用模式:一是在教学活动的较前阶段里,限制学生参与的自由,将增加其依赖性,而且降低其学习成绩。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位没 有真 正平等 , 其责 任 、 义务也有 所不 同 学生 要
在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到 知 识 、 握 能 力 , 这 种 交 往 活 掌 是 动 的最 大 受 益 者 ; 教 师 作 为 交 往 的 另 一 方 们 更 而 他
解决 问题 的机会 , 供跨 学 科 的 学 习机 会 : 用 和 提 运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及 好 课 的评 价 标 准
◇ 胡 学文
展进 步 中实 现生 命价 值 、 获取 劳 动报酬 。双方地 位
不 同 , 任 不 同 , 的不 同 责 日 、


课 堂教学的本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 于 课 堂 教 学 本 对 质 的认 识 也 经 历 了 由浅 入 深 、 表 及 里 的 过 程 , 细 r 臼 细
作 者单位 江 苏省徐 州 市 第三 中学 I
础 教 育 参 考
学 中 进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学 习 、
件事都应 该有 明确 的 目的一 , 然 而 , 生 关 系 中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是 师 生 双 方 师
并 不 平 等 。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 同 学 习 ” “ 互 交 共 或 相
流 ” 除人 格 应 该平 等 以外 , 他 各 方 面都 不 对 称 , , 其 教 师并不 能真正 与学 生“ 同学 习”“ 同发现 ” 共 、共 这 种 以 “ 往 ” 主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双 方 不 仅 地 交 为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 否 进 行 了 学 习 , 习 活 动 是 否 是 学 有 效 , 经 验 的 教 师 可 以 从 学 习 者 某 些 外 在 表 现 中 有 推 断 其 内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这 种 推 测 、 断 的 正 确 但 判

互动,课堂的本质——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互动,课堂的本质——小学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天是怎样过的 . 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 “ 好, 接 着, 我们来听一首《 快 乐的一 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 , 音 乐是 门情感 的艺术 , 音 乐教育 的评价更 应
天》, 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 听音 乐的第~ 段 “ 早早 起”, 请 学生说一说 听 体现人文的精神 。 过这一段后 有何感受。看图 。 这一段 表现 了小朋友 早晨起来 的情景 , 请学 首先 , 教师要从 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 赏识学生。 以教学 为例 , 当请
感悟 、 欣赏、 体 验音 乐。因此 , 在 小学音 乐课 堂教 学中 , 教 师就要充 分发挥 后又收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 , 要来与 老师讨论。于 是, 教 师尝试对不 同的 自己的主导作用 , 通过 多种 方式来引导 学生积极 参与到课 堂 中, 在 互动 中 学生 , 针对性做 出相应 的评价。对待学 习稍 有起色 的学 生 , 就对他 说: “ 你

天在 哪里呀? ( 学生回答 : 春 天在青翠 的山林里、 春天在 湖水 的倒 影里 、 春 天在小朋友 的眼睛里 ) ……
从 案例 中也 不 难 看 出 , 在 整个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生 问 除 了 以 对 话 、 问题 方

以 问题 为 引导 。 带 领 学 生 逐 步 深 入
题来充 斥整个课堂 , 而是根据一定 的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和学生 的设计 , 针
对性 、 层次性地提出问题 以引导 学生。如在《上学歌》的教 学中 , 教 师引导 作为催化剂 。在小学音乐课 堂教学 中, 通过评 价 , 使学 生在音 乐课 程的 学 语如 : “ 同学们 , 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 上学 , 高兴 吗?那 谁能说一 说你 的这 习 过程 中不 断 。体 验 进 步 与 成 功 , 认 识 自我 , 建立 自信 , 促 进 学 生 综 合 语 言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作者:张淑霞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3期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出现的活跃但又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思考。

为了使课堂教学进入新课改精神要求的轨道,有两个本源是必须把握的。

课堂教学要回归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属性的本源。

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应该是公平、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

公平性、开放性、和谐性、发展性是新课改精神所要求的课堂的四大基本属性。

课堂的公平性是指: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己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穿着的好坏,家长的财富、地位、权利的高低等等,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人格都得到尊重,潜能都得到开发,学习都能够自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尊严的学习。

课堂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更开阔的视野,身在课堂,心系世界。

要破除“学科本位”,教与学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

做到从生活、社会走向学科,又从学科走向生活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当保持更大的开放度。

课堂的和谐性是指:课堂所涉及的诸多子系统,如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子系统均能和谐共存,实现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和谐。

过去,我们搞“教师中心论”,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宰,当作真理的化身,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错误的。

今天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学生中心论”,把学生捧上神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纵,可以随意,教师只能认同,这也是错误的。

在新课改中,教师首先必须认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这里又必须弄清楚,真正地主体、主人表现在什么地方?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取得思维的主动权,就确立了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否则是谈不上的。

学生取得课堂思维主动权的标志是:思维激活了;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更多、更深的问题。

《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读书笔记

《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读书笔记

《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读书笔记1. 介绍在《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探讨了教育中的关键元素,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理论,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并共享一些个人的见解。

2. 学习的本质在《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中,作者强调了学习的本质是互相启发和鼓励。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而应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老师不应该只是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启发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 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学习。

《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强调了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而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4. 课堂氛围的营造另外,书中还谈到了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积极的氛围,例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互相帮助的氛围等。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书。

在我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在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总结通过《课堂是照亮彼此的地方》这本书,我意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学生和老师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希望我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育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照亮彼此的地方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讲课

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讲课

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讲课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沟通、合作、对话的过程。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还要对学生有一片爱心。

下面,我谈一点切身的体会:一、从第一堂课开始,赢得学生的初步信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生关系密切了,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二、把书本知识“讲活”,以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一直认为: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

知识是人类灵感与智慧的结晶。

它是博大精深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关键是你能否讲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讲授知识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喜欢学、乐于学,才学得好。

所以,案例教学是“讲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动的事例,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应通过师生对话来完成教学不理应是教师的独脚戏,理应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所以,不要把课堂搞成老师一个人的单向输出。

老师讲课要“善于引导” 学生,参与到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探讨中来。

如何引导呢?古人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就是说要引导而不给以牵擎,鼓励但不强加逼迫,启发思考但不急于表述结论。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已理解并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师生对话共同探讨来完成教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以“应用”为目的,是讲透基础理论的关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与社会需求接轨,尽快融入社会大舞台去施展才华。

五、实行情感教育,对待学生要像朋友一样教师不应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关爱学生。

师生携手,才能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善于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对学生应以激励为主,不要指责、漫骂,尽量不伤他(她)们的自尊心。

因为,老师和学生是一起持续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伙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我叫同学回答问题,若答对了,我会马上表扬他:“回答得很好,请大家和我一起以掌声鼓励。

脑科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机制与实践策略

脑科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机制与实践策略

脑科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机制与实践策略一、前言随着脑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脑科学视域下的教学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和机制,更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旨在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本质、机制和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课堂教学的本质1. 教学本质的理解: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和认知加工过程,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促进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2. 脑科学视角下的认知活动:在脑科学的视角下,认知活动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学习等过程,这些过程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脑部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本质。

三、课堂教学的机制1. 多感官刺激的重要性:脑部通过多感官刺激来接受和加工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2. 工作记忆的限制性:工作记忆是人类进行思维和学习活动时的短期储存系统,其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应避免一次性输入过多的信息,而应多次、分散地进行信息输入,以促进信息的转化和记忆。

3. 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促进认知活动的进行。

4. 指导性的重要性:脑科学研究发现,合理的指导对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提供符合学习规律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认知活动。

四、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1. 注重多感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感官刺激,如利用图片、视瓶、实物等多种形式来呈现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2. 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设计:针对工作记忆的限制性,教师应采用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避免信息输入的过载。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广泛参与、双向互动的角度,对课堂教学中的本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本质问题策略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互动(Interaction)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

与单向传播相应的则是双向互动式学习,双向互动式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既取又予,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2.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形式(1)师生互动。

在单向传播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从提问的方式看,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

在中,教师往往把教材的逻辑结构直接平移为课堂的教学结构。

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发散性。

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仅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产物,教学的组织与教学的手段也是师生互动的结果。

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的结果。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

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

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强的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

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

即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外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但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

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互动在三种互动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

课堂的互动与生成

课堂的互动与生成
3
多向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一 对一”或者“一对多”(全体或小组)的互 动,还存在着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 群体(班级或小组)、学生群体之间、学生 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每一条互动渠道,都是一种学习途径。在课 堂中,教师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激活多种互 动渠道,通过课堂中的多元互动,不断生成 知识,这是班级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
25
3.逻辑与生成
截流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结果,不重视知识 形成过程。很多老师会辩解说,自己的教 学是十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在这里, 实际上一些老师又走进了另一误区,把推 演知识的逻辑过程与知识的生成过程相混 淆。
26
顿悟式学习
对某一问题,主体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 酝酿,通过相关认识的积累,在某一时刻 突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然后通 过反思、细化、与相关知识相联系、整理, 形成合乎逻辑的系统认识。
21
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希望老师回答,磁体和电流是怎样
“生出”磁场的。
22
从磁场概念的提出角度讲,是人们为了统一解 释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 的相互作用引入的。
从“怎样产生”的角度讲,磁场是物质的一种 基本形态,它与其他物质形态相互联系相互转 化,而不是通过某种方法“产生”的。
29
总之,个体的知识,一定都是生成的。 这个生成的过程,是直觉的,顿悟的, 还有大量不能意识从而也无法用语言 表达的因素参加。作为可意识、能表 达的知识成果,我们才把它加工成以 逻辑相联系的体系。所以,逻辑推理 是认识的成果而不是认识的过程。
教师常以为自己把知识按逻辑线索逐步 展开,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接受,就是 重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这种认识是错 误的。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以外•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特殊交往理论”“交往实践”,“主体间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懂课堂》读后感:课堂的本质篇1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和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分别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课堂的实质,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归纳的话,其实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尊重钟教授在《读懂课堂》开篇序言中便直接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有类似的阐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保障(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要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认为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尊重儿童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分析各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果,让他们明白自己选择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儿童的选择,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成就独立人格与精神的人,成就符合不同领域不同阶层需求的人才,甚至可以成就独立创造与引领新领域的领袖。

然而现实中,如何将尊重儿童的选择权与应试体制下急功近利的普遍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融合,这对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依旧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佐藤学对实验学校的教师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无论学生怎样调皮,课怎么上不下去,在教员室和学校以外的地方,绝对不说学生的坏话。

”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在应试成绩的高压下,能做到佐藤学“不说学生坏话”这个简单要求的能有几个?急躁情绪常常让我们口不择言。

二、倾听钟教授专门用一个专辑特别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倾听“不仅听取儿童的言说,而且听取儿童的内心世界。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然而,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它只是传授知识点,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了解世界和探索人生的途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发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正因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互动和协作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既要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又要像舵手一样掌舵指引学生航行人生之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和耐心,敏锐地洞察学生思想和动机,投入并引导学生的参与,指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评估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兴趣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公。

他们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反思,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和协作活动。

他们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和他人相处,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探寻世界的奥秘。

四、应对教学挑战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挑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学科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教师需要灵活地应对这些挑战。

他们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多样化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互动问题、讨论和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是学生走向知识、成长和成功的重要阶段。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代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因此而呈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项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流—互动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通融的、在学习上是互助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种交流—互动课堂教学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两个显著特点:开放性和创新性。

一、开放性开放性首先是指教师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特长、不足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坦诚、真诚地进行交流、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自己依然封闭得严严实实,使学生根本看不到教师真实面目,真实心态,那么,所谓交流也不会发生,所谓的互动也就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单动”。

所以,在交流—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开放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开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光强调教师的开放,而不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的开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发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也不能形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开放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

教师的示范就是教师自身的首先开放,教师的这种开放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感召力、呼唤力,它能使学生看到教师的真实面目、真实心态,从而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敢于、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

教师启发是指交流中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启发诱导,重新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引导是指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脱离了主题或滑向某个无意义的枝节问题时,教师可适时引导,使交流能够逐步走向深入丰富。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民主、平等、和谐、友爱、宽容、尊重、信任、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这种关系,就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教学格局,这样一来,真正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就出现了。

二、创新性开放意味着自由,开放意味着创新。

抓好课堂质量才是教学的根本(一)

抓好课堂质量才是教学的根本(一)

抓好课堂质量才是教学的根本(一)教育的本质是协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

为实现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抓好课堂质量,因为只有在课堂中作出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受益。

我们如何才能抓好课堂质量呢?以下是我对抓好课堂质量的几点建议:1.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一个好的课堂质量所必须有的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

因为只有在学生中间创造教学互动,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针对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

在同一课程内容下,针对学生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重复传授知识。

3.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多样化,加强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在一些通识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小组讨论等趣味性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思考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提出问题,再根据这个问题去更深入地讲解这个知识点。

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更好的理解并吸收知识。

总之,要想抓好课堂质量,教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才能够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填满知识,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辩论赛:老师在课堂上的出错,应不应该当场指出来(正方一辩稿

辩论赛:老师在课堂上的出错,应不应该当场指出来(正方一辩稿

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探讨“老师在课堂上的出错,应不应该当场指出来”的话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教学上的出错在所难免,指出教师出错,对学生和教师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我方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出错,应该当场指出”。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辩题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给出了教师的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因此教师的是教书育人专业人员。

《汉语大辞典》中“出错”的界定是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当场”指的是就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

辩题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当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学生发现教师出错时,应该不应该课堂上及时指出。

我方认为,教学错误不可避免,而错误具有双重属性,及时指出教师的出错,利大于弊,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错误不可避免,课堂因出错而精彩。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教学错误,或学生会出现认识的偏差或失误都不可避免,这是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教学错误具有双重属性,教师如何认识错误,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教学错误是成为教学的“羁绊”还是宝贵的教学“错误资源”。

当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不再文过饰非,死不承认,训斥学生,而是实事求是,心胸坦诚,从错误中引出教训,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错误;进而设法巧妙更正,将“事故”化为“故事”,在“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将错误动态生成课程资源。

其次,指出老师的出错,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出错,当场指出错误容易避免同学们记住错误答案。

锚定效应指出“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知识很难被扭转。

因此,当犯错伊始及时指出并纠正老师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敢于质疑权威才能获得前进的原动力,勇于突破权威才能获得成功的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的本质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倡导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基于学习活动并伴随着一定的问题而进行。

同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因此,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需从活动出发,围绕问题和情感因素来构建。

一、以问题为引导,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多建立在问题和反馈过程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合作探究中,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在总结过程中,问题能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抓住重点。

同时,教师借助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教学策略调整,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进行。

但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并不是随意进行的,也不是要用问题来充斥整个课堂,而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设计,针对性、层次性地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

如在《上学歌》的教学中,教师引导语如:“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这一段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
请学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问题引导,“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通过话题来导入新课,通过听后看图,在看图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

二、通过活动组织,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堂注重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唱来引导学生去感悟、欣赏、体验音乐。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互动中获得音乐知识的构建。

以《春天来了》的教学为例,本课时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教师过渡: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接着教师引导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话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过渡: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
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第二遍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设计提问:春天在哪里呀?(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从案例中也不难看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除了以对话、问题方式进行沟通外,活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深入到作品中去体会和感悟,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教学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三、以评价来鼓励学生,促进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自身的兴趣为鼓励,还需要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来作为催化剂。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使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

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音乐是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评价更应体现人文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以教学为例,当请学生起立单独唱一段曲谱或请他说说听赏后的感觉时,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他纠偏补漏。

这些做法就比批评委婉得多,学生也容易认同合作。

其次,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言加以“渲染”,使课堂上真情涌动,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获得理解的深入,心灵的感动,情感的升华。

如教学《闪烁的星星》时,用导入的方法请学生说出有关的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个学生说了很多,教师对他说:“你很好学,知道的天文知识真多,老师都不如
你。

”结果,学生课后又收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要来与老师讨论。

于是,教师尝试对不同的学生,针对性做出相应的评价。

对待学习稍有起色的学生,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健康地成长。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琼.小学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2009,(9).
[2]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杨清.小学音乐课互动学习中的问题及策略[j],教师,201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