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本实验总结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的体积,从而粗略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药品:红磷(足量)、水。
3.实验装置:4.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 ,并放出热量。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6.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7.误差分析(1)在空气中容易点燃,所以不能选用细铁丝替代红磷。
(2)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所以不能用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能反应)替代红磷。
(3)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装置内溶液吸收,所以用硫粉替代红磷时应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NaOH溶液。
9.装置的改进(1)改进的原因: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2)改进的思路;在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装置始终保持密闭,如下图:10.实验方法的创新设计原则: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反应,从而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减小量即为氧气所占体积。
图④⑤⑥:利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入活性炭和食盐水;图⑦:利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刚开始加热时,注射器活塞向运动,冷却至室温后,活塞最终停留在m的 (填“左侧”或“右侧”)。
二、燃烧实验1、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现象:2、硫燃烧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反应方程式3、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大量白烟。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中考复习资料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一、化合反应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4、注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二、分解反应1、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2、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3、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MnO24、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2H2O+O2↑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加热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三、其他反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 H2O +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CuO为黑色粉末)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放热、发光、变色、释气和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空气主要由氧和氮组成。
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造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梳理
考查角度 1
2
(3)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 标号,下同) cabde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d 。
考查角度 1
2
解析 (1)根据实验步骤加入固体药品可知,缺少的仪器是镊子;根
据使用的两种药品知,缺少稀盐酸。(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 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3)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收集气体, ④验满,⑤清洗仪器、整理桌面,所以顺序为:cabde.验满时应把燃 着的小木条平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从上图看出此处错误。
②排空气法可分为:
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29),如:O2、CO2;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相对分子质量<29),如:H2。 操作时注意事项: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a.用排空气收集时,导管要伸入试管或集气瓶底部;
b.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倒置于桌上。
要高温,条件较高,不适合在实验室内进行;D、大理石(碳酸钙)
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钙,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会附着在大理石表
面,影响进一步的反应进行。
所以应该选C。
考查角度 1
2
3
4
5
6
考查角度2: 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取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 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B )
验证: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这种
无色气体是CO2。
检验二氧化碳
(6)注意: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口,缓慢倾倒。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1-2毫升.
教 学 过 程
瓶塞倒放口紧挨, 标签防腐向手心, 试管倾斜注药液, 盖塞向外放原处。
教 学 过 程
三.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使用时, 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
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
般要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
2、液体药品的取用(或量取) 悬空滴液防污染,
切勿横放或到放, 滴管未洗莫混用。
滴加
倾倒
教 学 过 程
错误
错误
正确
教 学 过 程
〈2〉从细口瓶倒取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
倒放在桌上,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
着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
蚀标签。同时使瓶口紧靠在试管口或仪器
附加: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白光,放 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C O2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2、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水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水的净化
3、将④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4、 ⑤加热试管; 5、用排水法⑥收集氧气; 6、将⑦导管从水槽中拿出来, ⑧熄灭酒精灯。
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不漏气现象: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操作要点: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 在离试管口1/3处,用手握住试管夹的长柄。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上册实验总结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点燃2P2O5原理: 4P + 5O2装置: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翻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本卷须知:①装置气密性要好;②红磷的量要足;③待装置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间的燃烧现象对照:木炭〔 C〕硫磺〔 S〕铁丝〔 Fe〕反响物颜黑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银白色固体色、状态生成物颜无色气体,可使澄清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黑色固体,有磁性色、状态石灰水变浑浊可造成酸雨燃烧方程式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不燃烧,只发生红热现在空气中燃发红光烧现象气味的气体象光明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激烈燃烧,火星四射,在氧气中燃发白光烧现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黑色固体3. 实验室制取氧气:KMnO 4法KClO 3法H2O2法暗紫色固体白色固体无色溶液反响方程式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较贞洁〕或向上排空气法装置图KMnO 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检验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小木条复燃验满排水法不用验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复燃那么证明收集满4.过滤操作(1〕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2〕“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本卷须知: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5. 电解水实验通电〔 1〕反响原理: 2H 2O2H 2↑+ O2↑(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无聊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水雾6.木炭、一氧化碳、氢气复原氧化铜木炭复原一氧化碳复原氢气复原反响方程式装置图①酒精灯火焰加网罩:集中火焰,提高①先通气,后加热注意事温度②停止加热后再连续通气至冷项②预热可以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同时却,防范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排出试管中的空气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大理石、稀盐酸(2〕反响原理: CaCO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3〕装置: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4〕步骤:查、装、收、验(5〕本卷须知:①装置气密性要好②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起到液封作用,防范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总结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三种方法比较如下: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固体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排水法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左侧进气)向下排空气法(左侧进气)选择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各成分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不用加热,节约能源;生成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入药品: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单孔塞塞紧。
③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
⑦再熄灭酒精灯。
3.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塞紧橡皮塞。
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入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滴加液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④收气体:收集气体。
4.制取氧气实验中的问题①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反应物全是固体物质并且加热制取气体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吗?答:对!目的是防止冷凝成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③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④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九上常见化学实验1.蜡烛燃烧①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②生成的产物:水(H20)和二氧化碳(CO2)③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④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方程式:【注意】蜡烛燃烧的产物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⑤为什么要放上下两层?为了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⑥确定水的生成: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雾生成)2.红磷燃烧①目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上升至五分之一的地方。
③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燃耗时必须先关闭止水夹,结束后要等集气瓶冷却再打开止水夹(气体膨胀导致倒吸入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④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
方程式:⑤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硫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产物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方程式:②注意事项: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5.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液常温型方程式:②二氧化锰的作用: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的作用】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缩短或延长反应时间,但并不改变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生成,以及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性质③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④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已满6.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方程式:①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②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试管口塞一块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沿导管滑落从而堵塞试管③收集装置与检验、验满方法同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收集装置发生装置7.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①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方程式:③注意事项: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生成水,使局部过热炸裂试管④收集装置: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8.电解水方程式:①实验现象:正氧负氢(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二氧一(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②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9.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烧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许多常见的化学实验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15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这15个知识点的简要描述:1. 火焰颜色实验:火焰颜色实验是通过燃烧不同的物质,观察其火焰颜色来推断物质内部元素的种类。
2.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碱溶液,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酸溶液被中和的终点。
3.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从而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的差异。
4. 金属与水反应实验:此实验旨在观察不同金属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及其它变化,以区分金属的活泼程度。
5. 氧气和燃料的反应实验:通过将氧气和不同的燃料进行反应,学生可以观察到火焰的不同颜色和产物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本质。
6. 硬水和软水比较实验:通过比较硬水和软水在与肥皂、洗发水等物质混合后的起泡情况,学生可以了解硬水和软水对清洁用品的影响。
7. 酸碱中和产生盐的实验:在此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应产生盐,观察盐溶液的性质并了解盐的结构和组成。
8. 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实验:通过测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了解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9. 放烟花实验:燃放烟花是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燃放烟花,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火花,了解不同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元素发射光谱。
10. 气体的制备实验: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制备气体,观察和了解各种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生成与收集的原理。
11. 溶解度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与溶剂的溶解度,进一步理解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2. 物质的燃烧实验:通过点燃不同物质,观察它们的燃烧性质,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13. 气体的压强实验: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和温度,观察气体的压强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气体的性质。
14. 蒸发结晶实验:通过加热溶液并使其蒸发,观察溶质在结晶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浓度和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归纳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讲解(11套实验)1.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闻气味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步骤2.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火焰先熄灭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较少步骤4.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较多步骤1、2、3、4具体操作见下图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件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木炭和氧气点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5.实验室制取氧气特别提示:催化剂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B或C所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D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化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制备与应用
实验目的: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酸碱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甲基橙、酚酞、邻氨基苯酚等。
2. 分别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制备上述三种酸碱指示剂。
3. 利用制备好的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的测试。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到其在酸碱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溶液中离子的反应,并判断其产生的物质。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银溶液、溴化银溶液等。
2. 将不同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
3.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反应产物中的离子类型。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规律,并学会了通过观察沉淀反应来判断离子的类型。
实验三:元素的火焰颜色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并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钠、钾、锶、钡等金属。
2. 分别将不同金属样品放置在火焰中,观察其火焰颜色。
3. 根据观察结果,了解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特定颜色。
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元素在火焰中的颜色
现象,并理解了其原理。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汇总。
通过
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和观察记录的习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总结
【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笔记问花笑谁绪言1有的物质。
2.化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1)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动力;2)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农药和化肥;3)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药物保证;4)为人类改善生存条件提供新能源和新材料;5)为人类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而保护环境。
3.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有: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制青铜器,冶炼铁和钢等,其中前三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456.1)从宏观上讲,世间万物是由100多重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铁,氧气;硫等。
有的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2)从微观上讲,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
3)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了物质的结构。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23)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不是一有上述现象就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要以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判断。
如灯泡发光,放热,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放出:达到某一条件就能自发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冲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物质的性质1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表现这种性质时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34.温度升高,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物质的沸腾温度叫沸点,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高,沸点高。
5.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体积大,质量小的密度小;体积小,质量大的密度大。
6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燃烧实验1)实验步骤:(1)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全部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部实验讲解
哎,今儿个咱们来摆一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那些实验咋个做,咋个看结果。
先说哈那个蜡烛燃烧的实验。
蜡烛嘛,主要就是石蜡做的,加点硬脂酸、蜂蜡、香精这些。
你点燃它,看到那个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温度最高;内焰温度就低点了;焰心嘛,暗暗的,温度也最低。
你吹熄它,还有股白烟冒出来,那是石蜡蒸汽。
再用火柴去点那白烟,蜡烛又燃起来了。
再来说氧气的制取。
我们用高锰酸钾,把它装在试管里,试管口塞个带导管的橡胶塞,试管口还要放团棉花,免得高锰酸钾粉末飞出来。
然后加热,等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来,就可以收集氧气了。
记得要先移导管再熄酒精灯,免得试管炸裂。
还有胆矾的实验也很有意思。
你把胆矾研碎,加点水就溶解了,这是物理变化。
然后你再滴点氢氧化钠溶液进去,就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了,这是化学变化。
最后说说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你把石灰石放到试管里,倒点盐酸进去,就看到石灰石体积变小了,还有好多气泡冒出来。
那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你再把导管伸到澄清石灰水里,石灰水就变浑浊了。
这些实验都挺有意思的,不仅好玩,还能学到不少化学知识。
同学们,动手做做看嘛,你会发现化学其实很有趣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手册:知识总结与试题训练
知识点 1 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使用 1.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
知识点 2 药品的取用方法 2.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知识点 3 实验基本操作 4.(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块状固体 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倾倒液体 5.(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1)
;
(2)
;
(3)
;
(4)
。
11.以前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
一些的树叶(如桂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 100 g 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 10~15 min(不搅
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手册——知识总结与试题训练
专题一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知识导图
➢ 知识点一 药品的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 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在制作过程中,需称取 12 g 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取时,要将其放在 中,
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填序号)。
[问题探究] 如何将细口瓶中的液体转移到试管中?使用胶头滴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提升]
吸取液体之前,先要挤压胶头排出滴管中的一部分空气;取液后,应使滴管的橡胶胶帽在上, 竖直放置,不要平放或倒置;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要碰到容器内壁;用 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清洗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④验满: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收集满
⑤检验: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9..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现象
结论
10.灭烛实验
现象
结论
.11.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现象
结论
12.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
结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室制取氧气:
KMnO4法
暗紫色固体
KClO3法
白色固体
H2O2法
无色溶液
反应方程式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排水法(较纯净)或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图
KMnO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
检验
带火星的小木条伸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1先通气,后加热,防爆炸
2停止加热后再继续通气至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大理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3)装置: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
(4)步骤:查、装、收、验
(5)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起到液封作用,
铁丝(Fe)
反应物颜色、状态
黑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生成物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造成酸雨
黑色固体,有磁性
燃烧方程式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发红光
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只发生红热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发白光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收集满
4.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现象
结论
5.过滤操作
(1)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
(2)“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电解水实验
(1)反应原理:2H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⑷现象
⑸结论
7.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
一氧化碳还原
氢气还原
反应方程式
装置图
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火焰加网罩: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预热可以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同时排出试管中的空气
上册实验总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装置: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进入了1/5体积的水。
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
③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当中的燃烧现象对比:
木炭(C)
硫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