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说明要点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关键技术;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特点;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及影响因素;4.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误差检测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质量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4.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讲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选择及工艺路线设计;- 教材章节:第2章 机械加工工艺3. 机械制造材料:分析常用机械制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制造材料4.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探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产生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5. CAD/CAM技术:介绍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应用领域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5章 CAD/CAM技术6.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共计18个课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械制造加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金工实习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的基本条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生产应用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学习工程材料相关理论与性能改善方法、毛坯制造技术与加工要求、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能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进行合理选材及合理安排热处理进行加工的工程能力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熟练应用机床、夹具及工艺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能利用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的知识分析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

2.熟悉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能根据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们的极限与配合的组成与特点。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学分学时56 理论19实验13上机实践前导课程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后续课程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 技术 机械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 焊接工艺 、技能鉴定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以教授学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基础知识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各个环节的流程,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熟悉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和技术,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基本能力目标则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机械制造工作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的机械制造问题,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20学时)-机械制造的定义与分类-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工序2.机械制造的基本设备和工具(30学时)-机械加工设备的分类与基本原理-机械加工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机械加工常用的测量工具和工装夹具3.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与技术(40学时)-机械加工的常用工艺与技术-焊接、铸造与锻造等特殊工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数字化(30学时)-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5.机械制造的实践与应用(30学时)-机械制造的实验与实践活动-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机械制造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等,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112003 适用专业:机械、数控、模具、机电编制人:审核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制年月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1200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主修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工程力学》、《金工实习》学时总量:92学时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描述机械零件的制造要求、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和热处理方式、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掌握机械零件质量的检测、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各种热处理操作及零件毛坯的制作;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与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1.知识目标(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2.技能目标(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3.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养成课后“六不走”的工作习惯;(4)具有善于机械制造类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5)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码:05230241/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97 总学分数:6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学生获得从事机械加工、产品开发等工作所必须的业务技能,具备制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毛坯和热处理方法等能力的重要课程。

对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修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奠定制造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作用,增强了人才去向的适用性。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数控编程与加工、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6、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打破原来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理念,突出“够用为主”的思路,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用途;3、掌握铁碳合金相图;4、掌握钢的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5、掌握和理解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熟练应用表格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6、初步学会机械设计中公差配合及形位公差的选择依据与选择方法且能读懂机械图样中相关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7、了解测量技术的相关概念;8、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及标注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方法,分析了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习者解决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开展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加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产制造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机械制造概述具体包括机械的概念、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的基本环节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

主要介绍机械的定义、机械产品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加工方法和数控技术等相关概念。

一方面让初学者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掌握机械产品的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加工技术,熟悉机械产品加工方法,了解CAD/CAM/CAPP/CAE/PDM技术。

模块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选用具体包括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用等内容。

本部分是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机械加工的基础之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等内容。

2.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测量和检验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机械装配的技术要点等。

3.具备运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常见机械加工工艺的操作和机械装配等实践工作。

4.具备解决一些基本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包括机械加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工艺流程等内容,教授常见的机床、刀具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机械制图:介绍机械零件的制图方法和标准,包括零件的视图、尺寸标注、断面图、装配图等内容,并讲解零件图样的编制流程。

3.机械零件加工:教授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基本加工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常见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4.机械装配:讲解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装配工艺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一些实际的装配操作演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教师应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装配等实践活动,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考核可以包括出勤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评价;期末考试则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介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介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介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介绍。

一、课程内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内容。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设备的使用。

机械制图则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技术绘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则是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工艺进行介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课程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和相关设备的理解。

机械制造自动化则是介绍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学习目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制图知识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绘制;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艺,能够根据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习实践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评估方式多样,既包括理论考试也包括实践操作。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和实际操作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机械制造是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旨在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课程设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明确目标、合理布局和有效实施。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3. 课程设计内容3.1 理论学习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包括以下理论学习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加工原理与技术•机械设备与工装设计•数控技术与应用3.2 实践操作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实践操作内容:•机床操作实习•零件加工实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践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掌握实践技能;3.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机械制造相关的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3.课程设计评价:评价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学习表现与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度。

6.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模块学时安排理论学习模块15学时实践操作模块20学时课程设计与评价10学时7. 参考教材与资源•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作者:XX•实验指导书:《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实验指导》作者:XX•数控教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教程》作者:XX8. 总结通过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学分学时56 理论19实验13上机实践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后续课程焊接工艺、技能鉴定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3+3 数控技术专业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前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课内学时(学分):72学时(4.5学分)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职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导向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机械制造生产设备选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制造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热加工基础知识;2)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基础知识;3)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工程材料和热处理工艺;2)能够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选择合理的毛坯成型方法;3)能够根据工件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4)能够合理选用工、量具;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三)素质目标1)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有深入的理解,尤其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理论与实际技能有明显提高;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工艺、材料、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确定等方面的能力;3. 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分类,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熟悉热处理的方法及工艺;2. 铸造与锻造:了解铸造和锻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铸造和锻造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铸造和锻造方法;3. 焊接与连接:了解焊接和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焊接和连接材料的性能及选用,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和连接方法;4. 切削加工: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刀具、夹具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加工方法;5. 机械加工工艺: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3. 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制造的实际情况;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30%;3.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20%;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论文,占总评成绩的20%。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四)修课学分:3.5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

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

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毛坯成形基础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8学时,视频2学时)主要内容:金属材料性能,铸造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焊接工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二、课程代码:MCF002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分:3五、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材料力学六、课程目的与任务:1.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2.任务:(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熟悉机械成型、机械加工、焊接、装配等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4)理解机械制造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5)培养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程内容:1.机械制造基础知识:(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2)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机械制造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4)机械制造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2.机械成型工艺:(1)常见的机械成型工艺及其原理。

(2)锻造、压力加工、模锻、挤压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金属成型工艺的材料特性和成形性能要求。

(4)机械成型工艺中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3.机械加工工艺:(1)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原理。

(2)切削、钻削、铣削、磨削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加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4)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4.焊接工艺:(1)常见的焊接方法及其原理。

(2)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3)焊接工艺中的焊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机械装配工艺:(1)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2)机械装配工艺中的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机械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八、教学方法与考核要求:1.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服务于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要求确定毛坯获得方法,合理选择切削刀具及刀具参数;能够根据加工条件和手册制定切削用量;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选择不同的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具有初步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应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成就。

(二)先修后续课程通过先修课程《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备了一定专业技能和工程材料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数控加工工艺、特种加工技术、模具钳工工艺、金属零部件手工制作等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车工、铣工、磨工等职业职业标准,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与机械零件毛坯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典型零件表面的加工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整合确定出新的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熟悉金属材料成分、性能、牌号及应用,了解金属热处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并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促进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2.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就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就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就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就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与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与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就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

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与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置说明
制作人:王晨光、孙大海、史盼盼
孙亚光、姚丽、苏慧
课程设置说明
一、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
1.课程的开发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参考了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同时按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的开发思路
1)适用企业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基础工作,如机床操作、工艺编制,工装设计加工等,因此培养学习者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液压传动、常用机构和传动、通用机械零部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简单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初步分析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等对职业成长非常重要。

2)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企业专家访谈会的形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创立合适的学习情境。

以任务为引领,针对各学习情境,安排相应的学习和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充分融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及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对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液压元件及符号,理解液气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根据系统回路图正确的安装机电产品的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具备回路简单调试的能力。

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会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
(2)具备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会正确选用材料;
(3)能利用所学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分析一般机械的工作原理;
(4)能根据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正确选用常用的机械零部件;
(5)具备主要机械零部件的一般维护和保养技能,能够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和保养一般机械的能力;
(6)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应用,理解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的原理,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般液压设备或机械设备中有关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7)掌握主要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认识液压和气动的常用元件和符号,能正确选用常见的液压元件;
(8)能根据系统要求,正确的连接管路和设置参数,完成系统的安装和简单调试。

(9)掌握常见液压元件的一般维护和保养技能,能够分析和处理常见液压设备运行中发生的一般故障,具备维护和保养常见液压设备的基本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具备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简单机械设备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尝试进行常见故障维修和简单改进的基本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具备基本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3)具备基本的安全文明生产常识;
(4)用系统的方法管理项目和团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把液压基本原理和方法,比如:平衡、卸荷、互锁、换向、调速、调压等控制原理转化为一种方法、思想,应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载体)与学时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