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重维度
作者: 乔荣生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9
出版物刊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61-61页
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维度;科学维度;价值维度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伟大社会实践的不懈探索中,即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总结、升华和提炼出来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其历史的形成过程而言,具有历史的维度;就其实践的客观性而言,具有科学的维度;就其实践的主体而言,具有价值的维度。
正是这三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障 ,三 者 统一 于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伟 和创 新 。改革 开 放 的伟 大 实 践 是 中 国 符合 国情 、符 合 民意 ,显 示 了 巨大 的 大 实践 。 中 国特 色 社 会主 义 道 路是 我 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创 新 发 展 的逻 生命 力 和 优越 性 。通过 坚 持 巩 固根 本 们 党在 长 期 的探 索 和 实 践 中 ,找到 的 辑 起 点 、动 力源 泉 和 经验 积 淀 。我 们 制度 和 基 本制 度 ,创新 和 完 善具 体 体
党政 千■ 论塌
坚定道路 自 信、理论 自 信、制度自 信的三维解读
魏 海青 徐 常勇 张志华
(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0 5 0 0 3 1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邯郸 0 5 6 0 3 8 河北省胸科医院 河北石家庄 0 5 0 0 4 8 )
【 摘要】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 由道路 、理论体 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 大报告提 出了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 自信 、
党 的十 八 大 指 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信 主 要源 于 中国特 色 社 会主 义 理论 体 列 充满 活 力 、富 有 成 效 的制 度模 式 实 主 义 是 由道 路 、理 论 体 系 、制 度三 位 系 更加 成 熟 ,源 于 我 们党 对 它 的认 识 现 着人 民 当家作 主 , 实现 着 人 民不 断
一
条符 合 社会 发 展 规 律和 本 国国情 的 党在 改革 开 放 的伟 大 实 践 中逐 步形 成 制 和运 行 机 制 ,增 强 了制 度 体 系 的 民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 制度 在 维 护社 会 公
正 确道 路 。这 条 道 路 紧 紧抓 住 解放 和 了g l  ̄ d , 平理论、 “ 三个 代 表 ”重要 思 主 性 、科 学性 、系 统 性和 可 操 作 性 。 发 展 生产 力 ,实 现 共 同 富裕 这 一根 本 想 、科 学 发 展观 和 中 国梦等 新 理 念 、 任 务 ,从 经 济 、政 治 、 文 化 、社 会 、 生态 “ 五 位 一体 ” 的建 设布 局 入 手 , 新 思 想 、新 论 断 ,不 断探 索 和 回答 了 平 正义 、促进 社 会 和 谐 、实 现 共 同 富 建 设 什 么样 的社会 主 义 、 怎样 建 设社 裕 的价 值 承 载方 面 既 有 先 天 的基 因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个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个维度
宋尧
【期刊名称】《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0)00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四个自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制度自信”包括三个维度:一是理论维度,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二是历史维度,即对历史选择的自信;三是实践维度,即对其优越性和实践成效的自信.只有正确认识这三个方面,才能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宋尧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个维度 [J], 吴大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个维度 [J], 宋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r——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制度自信 [J], 秦颢馨;刘顺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制度自
信 [J], 秦颢馨;刘顺英;
5.从三个维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J], 姚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自觉”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
就如何把握十八大的重要精神,记者连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杨金海,他认为,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要求全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
这就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内涵、特征等,并以此为坐标总结过去,开辟未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这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才开辟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需要倍加珍惜。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的无数有识之士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发奋努力,但收效甚微。
历史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走过不少弯路,这就是仿照苏联模式,加之我们缺乏经验,造成了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少失误。
改革开放后,我们决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新思路,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思想解放,社会和谐,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世界经济危机仍然持续、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中国道路愈益显得光彩夺目。
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受人尊重,享有尊严。
一句话,中国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作者:魏海青徐常勇张志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论断。
“三个自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观点和新论断。
“三个自信”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蕴含着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为构筑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的信心指数和价值含量。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入手,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实践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蓬勃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和谐有序,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底气所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意蕴的三重维度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意蕴的三重维度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人民性,要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逻辑起点,尊重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动力源泉,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向努力,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才能更好更多的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标签:中国特色;制度;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承着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践行“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必然要抓住贯穿其中的人民性意蕴。
当前,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意蕴。
唯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始终坚持巩固与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治理效能中的根本优势。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起点“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她的创党立党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她永远不变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她深深的人民性为我们党不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制度保证,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根本宗旨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同样也服务于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而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做到不能脱离人民和凌驾于人民之上,否则的话,我们党就会失去力量源泉,就会像安泰一样被扼死。
坚持党的三个自信
坚持党的三个自信作者:秦岳来源:《卷宗》2014年第10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十八大报告阐明了三者的相互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 三个自信” 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贯穿其中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以及所确立的制度的高度自信。
1 从何自信三个自信的理论依据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长时段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这是“ 三个自信” 的历史文化源泉。
中国地域辽阔、多种民族共存、人口众多,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沿,是因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正式这种内聚式发展模式的产物,因而可以在普遍范围内获得认同与支持。
第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历程之深刻总结的结果。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曲折的现代化之路。
从19 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历了三次现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当时的现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没有推动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革新,最终以失败告终。
20 世纪30 年代国民党政府推动的现代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广大民众,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最终流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以及受苏联模式的影响,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和挫折。
洋务派的现代化,执着于船坚炮利的梦想,未能吸收西方制度和文化为中华文明所用,谈不上“ 聚” 因此更谈不上“ 内聚” 式发展;南京政府的现代化,得西方制度文化之形却未得工业化之实,广大民众更是在现代化努力的范围之外,有“ 内聚” 之尝试却无“ 内聚” 之成功;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现代化,过多借鉴苏联模式,在建设道路上没有完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相结合,实际上没有能够“ 聚” 他国社会主义经验为我所用。
考研政治毛中特19大高频考点终极整理
毛中特19大高频考点终极整理1、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4、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个“为什么”与中国发展的三重维度
三个“为什么”与中国发展的三重维度作者:石琳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是总书记多次提及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的重大问题。
回顾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光辉历程,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发展都与这三个重大问题息息相关。
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这三个问题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拥护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理论与信仰相统一的现实维度三个“为什么”从理论高度解答了中国的发展逻辑,又从根源上提供了不竭的信仰动力,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支持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指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工作。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具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上的坚定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从理论层面来看,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美好发展前景,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坚定的信仰的力量坚定的信仰源自于坚实的理论基础。
经过历史和实践的反复探求,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就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了理论上的坚定性,同时也具备了信仰的坚定性。
道路、理论、制度: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作者:许凤鸣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作者简介:许凤鸣(1987),男,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时期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0080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1]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刻把握这三重维度的内涵、关系到以后怎样坚持、拓展、丰富和完善这三重维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不移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的基本内涵(一)道路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进行了全新、科学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作者:郑云天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02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表现为指导能力、外在支持和实现价值。
这三重维度尊重中国国情、迎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强劲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思想指导。
[关键词]理论体系;实践性;三重维度[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2-0030-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用于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
这种特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为三重维度:指导能力、外在支持和实现价值,它们以特定结构凝聚成一种正向驱动力,推动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较强的指导实践能力表现为能够解答和应对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问题、情况,并通过自我完善实现理论创新、推动发展和凝聚力量。
1.与时俱进: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力。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者,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新的理论品格,通过分析国内“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和国际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并发展出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一国两制”论等一系列新颖又实用的理论,使中国重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创造性回答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大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实践性思考,继承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作者:夏泽宏来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夏泽宏(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范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视角,传递出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见解和治国理政主张。
在历史视界,表现为一个带有时间指向的概念,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新生的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制度之维,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发展形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总方向;在社会视域,表现为新时代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所要建设的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态,勾勒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及其远景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制度;社会【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8.05.003【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8)05-0013-0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判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范畴。
该范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视角,传递出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见解和治国理政主张。
鉴于此,要全面领会其丰富内涵,必须从多维着手,立体透视。
因此,可以从历史、制度和社会三维致思,对其作一整体认知和把握。
一、历史视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的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历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相关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等。
历史为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纵向的时间视角。
透过该视角,为澄明其理论来源、生成逻辑、发展赓续关系等,提供了一种分析方式;为比较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所呈现的新特征、新变化、阶段性等,提供了历史参照。
理解“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
理解“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作者:孙代尧来源:《前线》2013年第12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十八大报告阐明了三者的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贯穿其中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以及所确立的制度的高度自信。
从何自信“自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表达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份、能力、成就及价值的信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自信一定有其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我们的自信从何而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长时段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这是“三个自信”的历史文化源泉。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聚式发展的文化。
所谓内聚式发展,指的是中国的农耕汉文化在遭遇周边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文化冲击时,以包容的姿态吸收他们的先进之处,同时保留自己的核心内容,从而把外来文化都融合到同一文化体系之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明。
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内部整合机制、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地域辽阔、多种民族共存、人口众多,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沿,是因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制度自信何以可能的三重维度
制度自信何以可能的三重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这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论断,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定力和成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归结为一点,即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这种制度自信何以可能?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历史维度: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背后始终隐藏着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从现实出发,以“现实的个人”为靶,说明人类历史发展不是哲学家玄妙的构思和形而上的遐想,而应从现实中来考察和寻找其中的奥秘。
那就是要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规律,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人类社会无论从低级走向高级,还是从原始社会走向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始终受到这种规律的支配。
而只有遵循这种规律,人类社会才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切反映,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因其阶级立场、指导思想等缘由,都无法担当起领导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重任。
而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历史的具体特点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并在不断吸取国内外教训和总结经验中,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更高水平,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现实维度: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成就了气势磅礴的东方传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感悟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三重维度
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维度感悟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前进方向的理论指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是深刻感受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过程,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过程。
首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出发,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主要抓手,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通过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立德树人、成人成才,把青年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学习典故,就要与自身的本职工作相结合,把理解的要义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回应解答学生在人生“拔节育穗期”所遇到的各种现实困惑和具体难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熟读经典、参与平台学习等,了解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和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自觉思考,正确把握意义和时代价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学业和职业规划与承担民族复兴大期 下 / 总第践悟主持人:单 洁 xmlcc520心使命筑牢制度根基。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涵盖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都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为践行初心使命设定了“法定性”的“硬目标”,为规范践行初心使命的行为提供现实依据,为评价践行初心使命的效果提供了参考标准。
其次,强化“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对这一执政理念落实于践行初心使命的全过程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
尤其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并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抓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推进工作,并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为工作重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工作内容。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作了深刻阐述,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首先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的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 创造 、 积 累 的根 本 成 就 , 必须 倍 加 珍 惜 、 始终 坚 持、 不 断发 展 。 ” l 1 ] 这 一 重 要 讲 话 深 刻 揭 示 了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 三重 维 度 , 即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路、 中 国特 色 社会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制 度 。深 刻 把 握 这 三 重 维 度 的 内涵 、 关 系 到 以后怎样 坚 持 、 拓展 、 丰 富 和 完 善 这 三重 维 度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2 3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政 治发 展 道路 研 究 ( 1 1 AZ D 0 4 1 )
作者简 介 : 许凤呜 ( 1 9 8 7 ~ ) , 男, 安徽枞 阳人 , 南京师范 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与
进一 步深 化 对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认 识 , 更 加 坚
定不 移定 地 高 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伟 大 旗 帜 ,
开创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新 局 面 , 为 全 面 建 成 小
*
力, 建设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 、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 社 会 主 义
实践 研 究 。
・
8 ・
生态 文 明 , 促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 逐 步 实现 全 体 人 民
命 不失 败 的 。 - E z J 中 国共 产党 领 导 中国革 命 、 建设、 改革 事 业 , 都 经历 了寻找 正 确道 路 的艰 难 过 程 , 在 寻 找道 路 的过 程 中也 出 现 过失 误 , 曾一 度 使 社 会 主 义道 路脱 离 了正确 的轨道 和方 向。直 至 党 的十
2 0 1 3年 5月
重 庆 邮 电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Ma y 2 0 1 3
第2 5卷 第 3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 o 1 . 2 5 N o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 度的基本
特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义 制 度 , 是 党 和 人 民九 十 多 年 奋
内涵
( 一) 道路维度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道 路 。道
路关 乎 党 的命 脉 , 关 乎 国家 前 途 、 民族 命 运 、 人 民
一
共 同富裕 , 建 设 富 强 民 主文 明 和 谐 的 社 会 主义 现 代化 国 家 - E a J 。从 内涵 中 可 以 看 出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道 路 包括政 治 保 障 、 根本 任 务 、 总体 布 局 和根
本 目标 四个 方 面 , 它 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指
道路 、 理论 、 制度 : 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三重维度
许 凤 鸣
( 南京 师 范大学 公 共 管理 学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三 重 维 度 即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道 路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制
关键词 : 道路 ; 理论 ; 制度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中 图分 类 号 : D 6 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i 6 7 3 — 8 2 6 8 ( 2 0 1 3 ) 0 3 — 0 0 0 8 — 0 5
胡锦 涛 同志在党 的 十八 大 报 告 中指 出 : “ 在 改
度 。三 重 维 度 之 间相 互 关联 , 道 路 是 实现 途 径 , 理论是行动指 南, 制度是根 本保障 , 统 一 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伟 大 实践 中 ; 新 时 期 要 开 创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新 局 面 , 最 根 本 的 就 是 要 坚持 和 拓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道 路 、 坚持 和 丰 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坚持 和 完善 中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中 国人 民开
明 了政 治保 证 、 发展 方 向 、 社 会性 质和 价值 目标 。 ( - - ) 理论维 度 : 中 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 。 理 论是 实 践 的 行 动 指 南 。党 的 十 八 大 报 告 中指 出: “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就 是 包 括 邓 小 平理 论 、 ‘ 三个 代 表 ’ 重要思想 、 科 学 发展 观在 内的
革 开 放三 十 多 年一 以 贯 之 的 接 力 探 索 中 , 我 们 坚
康 社会 具有 重 大 的理 论 意 义 、 现 实 意义 和 深 远 的
历 史 意义 。
一
定不 移高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旗 帜 , 既 不 走
封 闭僵化 的老 路 、 也 不 走 改 旗 易 帜 的 邪 路 。 中 国
幸 福 。胡锦 涛 同志在 党 的 十八 大 报告 中对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内涵 进 行 了全 新 、 科 学 的界定 , 指 出“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道 路 , 就 是 在 中国共 产 党 领
导下 , 立足基 本 国情 ,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心 , 坚持四 项 基 本原则 , 坚 持改 革 开放 , 解 放 和 发 展社 会 生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