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大纲
2024心理学考研大纲原文
2024心理学考研大纲原文考查目标1. 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
2. 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1.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2.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3. 自我的发展规律与教育自我发展概述; 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发展; 自我发展的教育启示。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3.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三)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1.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4. 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1. 智力差异与教育2. 人格差异与教育3. 性别差异与教育二、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 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关于学习的定义;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2. 学习的分类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水平分类; 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行为矫正技术;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3. 社会 (观察) 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结构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学习的发现与接受之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020401心理学原理与研究方法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
2.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
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方法概论,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
(统计概论、差异分析与假设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潜变量
与因子分析),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
究类型、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设计、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心
理学描述研究的类型与设计),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与技术(变量
数据的获得方法概述、变量数据获得的测评方法、变量数据获得的
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
变量数据获得的眼动实验技术、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神经科学范式),心理学研究的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
告的撰写);
5.心理测量学考点:心理测量理论,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测。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注意到本学科的知识经验,同时又尽量避免与后面课程的重复。
大纲包括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包括13章,其中的重点是心理的实质、想象与思维、记忆、需要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气质与性格)等。
并且在授课中补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向等内容。
三、授课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总学时为48学时,课时较紧,再加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
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情绪、情感的内涵二、情绪、情感的结构三、情绪、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一、情绪的理论二、情绪的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情绪、情感?它们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 .举例说明情绪状态和情感种类。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考研应用心理硕士考试大纲
考研应用心理硕士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 变量与控制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3. 反应时法4. 心理物理学方法(二)观察法(三)个案法(四)心理测量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4. 人格测验5. 智力测验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1. 描述统计2. 推论统计(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二)颜色视觉(三)声音的心理维度第四节知觉(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二)知觉组织1. 知觉组织原则2. 形状知觉3. 深度知觉4. 运动知觉(三)错觉第五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功能3. 睡眠与梦(二)注意过程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特征3. 选择性注意第六节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理论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 观察学习(三)记忆的含义(四)记忆的种类1. 感觉记忆2.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 长时记忆(五)遗忘1. 遗忘曲线2. 影响遗忘的因素。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标本的验查
2
专业
选做
验证
25
3
神经干动作电位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2
专业
必做
验证
25
4
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观察脊髓模型和标本
●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
●观察间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小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大脑模型和标本
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
●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辨别反应时的测定
●考察三种反应时的区别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2
表象的心理旋转
●使用反应时来检验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反应时的减数法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3
准备时间与简单反应时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减法反应时实验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3
基础
选做
验证
6
2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
《心理学实验1》实验大纲
《心理学实验2》实验大纲课程编码:1013104701课程名称:心理学实验2实验总学时数/学分:16/1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心理学实验2》是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它是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课程的综合实验课程。
其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反应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认知心理的记录和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实验课程的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应对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仪器有所了解,因而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有关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
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课中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课后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考察,作为学生评分的依据。
做好心理学实验,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预习:实验前应认真阅读试验教材和教科书相关内容,根据老师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如遇到异常现象,应仔细找出原因,并始终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3.总结: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科学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标准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或训练活动总结。
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部分报告法1.实验内容(1)采用Sperling的研究范式,验证Sperling的实验。
(2)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及三种方法的结果对比。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二、医学模式及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任务三、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及其相关学科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二、心理测验法、心理评定量表法三、调查法四、观察法五、前瞻性研究法和回顾性研究法、纵向发展研究法和横向研究法第四节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五节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学派二、行为主义学派三、心理生理学派四、人本主义学派五、认知学派掌握关键问题:1. 何谓医学心理学?2. 何谓医学模式?3.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4. 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了解关键问题:1.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4.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5.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
第二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二、心理活动的定义及分类三、心理的实质掌握关键问题1. 何谓心理学?心理活动及其分类是什么2. 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3. 怎样理解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第二节认识过程一、感觉与知觉二、学习与记忆掌握关键问题:1.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2. 知觉的一般特性?3. 何谓学习?何谓记忆?4. 人类记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是什么,各有何特征?5.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遗忘?了解关键问题:1.学习的基本形式2.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三个重大突破是什么?第三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的概述二、情绪的生理反应与健康三、情绪的表达与识别四、情绪理论掌握关键问题:1.情绪的基本状态有哪些?(每种状态的具体特点、表现)2.情绪的主要理论有哪些?(三种主要理论的主要观点、根据和意义)了解关键问题:情绪如何表达与识别?第四节意志过程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二、不良意志特征三、意志与健康掌握关键问题:1.意志的概念?2.意志的特征了解关键问题:不良意志特征与医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第五节需要、动机、挫折与防御反应一、需要的概念与理论二、动机三、动机冲突与挫折四、心理防御反应掌握关键问题:1.什么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2. 何谓动机?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3. 何谓挫折?人遇到挫折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何谓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了解关键问题:1.人类的需要有哪些种类?2.心理学中有哪些重要的动机理论?3.怎样增强动机?4.心理防御机制有什么作用?第六节能力与智力一、能力的概念及分类二、能力理论掌握关键问题:1.何谓能力?何谓智力?2.主要能力学说有哪些?了解关键问题:智力差异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第七节人格一、人格的概述二、气质三、性格四、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论(二)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三)人格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掌握关键问题:1.什么是人格?2.什么是气质?3.主要人格理论的观点有哪些?了解关键问题:1. 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其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有序和全面的指导。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意义;2. 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培养系统收集、分析和解读心理学数据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1.1 研究方法的定义和分类1.2 科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 研究设计2.1 实验设计与非实验设计2.2 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2.3 受试者选择与配对3. 实验变量3.1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3.2 操作性定义和测量4. 数据收集与分析4.1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分析4.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3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5. 信度和效度5.1 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评估5.2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6. 混杂变量的控制6.1 内部相关变量的控制6.2 外部干扰变量的控制7. 科学伦理7.1 人类试验的伦理问题7.2 动物研究的伦理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案例讲解,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2. 实践操作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研究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并实施一项研究,并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R. McDermott, J. H. Fowler, T. A. Christakis.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Unles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Too: Social Network Effects on Divorce in a Longitudinal Sample Followed for 32 Years." Cacioppo, J. T. & Freberg, L. A. (2013). Discovering Psychology. Cengage Learning.2. B. H. Funder. “The Personality Puzzle”. W. W. Norton & Company.3. L. M. Justice, C. A. Rice, S. E. Royce-Davis. “Method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七、参考资源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官方手册2. 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官方网站3. 顶级心理学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等。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医学心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探讨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二、课程目标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3、学习心理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了解心理障碍的识别、评估和治疗。
5、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课程内容1、医学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感觉和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
2、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包括应激、焦虑、抑郁、压力等。
3、心理评估与干预:介绍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验等;学习心理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
4、心理障碍: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睡眠障碍等;学习心理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5、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技巧、询问技巧、共情技巧等;了解患者权利和医生义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内容。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旨在介绍心理学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涵盖了人类认知、情感、动机、发展、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一、研究方法概述1.研究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二、研究设计1.实验研究设计a.定义实验研究及其特点b.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定义c.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d.研究设计的内部和外部效度2.相关研究设计a.定义相关研究及其特点b.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概念c.相关研究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3.观察研究设计a.定义观察研究及其特点b.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区别c.遗留观察和参与观察的特点d.观察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三、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1.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a.测量方法的基本概念b.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的特点c.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d.实验证明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e.观察方法的使用和限制2.信度和效度a.信度的定义和计算b.效度的定义和计算c.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区别四、研究方法的数据分析1.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a.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的区别b.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的特点c.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d.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使用2.实验设计的比较分析a.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比较b.方差分析的分类和计算c.研究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的分析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a.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解读b.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c.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和解读五、研究伦理1.研究伦理的定义和意义2.人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的伦理问题3.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和保密权4.研究结果的公正和透明性六、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1.临床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2.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3.组织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4.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总结: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概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伦理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心理学问题,并深入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标准和应用领域。
科目347应用心理专硕大纲解析(预览版)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1、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2、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3、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4、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1、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
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3、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
华生的主要观点:1、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2、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①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②口头报告法③条件反射法④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1、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2、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3、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三、机能主义机能派认为1、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2、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3、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4、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的有关资料,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测验工具对被试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3、感觉的规律包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等。
(二)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三)记忆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4、遗忘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四)思维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2024 心理学大纲
2024 心理学大纲一、导论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二、认知心理学 1. 信息加工理论 - 感知和知觉的基本过程 - 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 - 思维和推理的过程2.学习与记忆–古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记忆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原因和防范策略3.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组织和理解–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比较三、发展心理学 1. 儿童发展 - 儿童认知和感知的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性别认同和角色形成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身体和性别发育–青少年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3.成人发展–中年危机和生涯发展–老年人认知和情感变化–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四、社会心理学 1.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 社会认知和情感的作用 -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社会支持和人际冲突解决2.领导与影响–领导理论和风格–影响和说服的机制–领导力的发展和培养3.集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群体决策和合作–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后果五、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 1. 精神障碍和心理治疗 - 常见精神障碍和病因分析-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 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2.应激与适应–应激的类型和反应–应对和适应的方式–应激管理和心理韧性的培养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组织文化和领导行为–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的预防六、实验与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 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 -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问题2.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样本选择–量表的设计和信效度检验–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解读3.观察和个案研究–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的特点–个案研究的设计和分析–观察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综上所述,本文档概括介绍了2024年心理学的大纲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以及实验与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内部效度: 书P62 是指能否准确说明观察效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程度。
如果研究结果是按原计划或方案的实施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则研究结果具有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影响我们对研究结果取得的数据是否信任。
2.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概括力和代表性。
3.随机化/组:书P71 用某些相当明确的步骤和方法,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然后将数量相等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条件中去。
4.甲/乙型操作定义书P470就是按照某事物被测量的方式来定义它,如智力的操作性定义为IQ分数。
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5.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
法则是假定每一项目或态度语都有同等量值,项目之间没有差别量值。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她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有几个(通常5个)等级点,各点之间的距离假定是相等的,并提供一组对应的答案,与这几点一一对应。
1.调节变量:书P48 调节变量是影响自变量在因变量上效应的次要自变量。
属于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为了研究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2.无关变量:指那些与实验设计无关、不能控制、但又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3.控制变量:是研究者需要消除或使之成为对因变量无影响效应的因素。
4.重测信度:书P299 用同一种量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然后根据两次测验的实得分数计算相关系数,即为重测信度系数,也叫稳定性系数。
5.准实验设计:书P137 又称类似实验设计,是指这种设计与真实验设计有些相似,用于实验能够控制一部分内在无效源,但达不到像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而广阔的控制偏差来源:不像真实验设计那样随机选择被试确保随机等组;不能完全主动的操纵自变量、控制实施处理和随机分配被试接受特定处理。
6.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研究者是把一组被试作为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以替代两个等组被试。
即只用一组被试,既作实验组又作为控制组,分别先后循环接受相等时间情境中的不同处理,以便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7.完全参与性/非参与性观察:书P225 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主动参与,进入他所正在观察的情境中。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其双重身份一般不易被其他观察者或者被观擦者所察觉。
目的在于洞察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书P227 非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不参加所要观察的团体或组织的活动,也不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出现。
一般包括对实验室场所、自然场所和人工情境的观察。
8.测验装备:书P66 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工具以及测量或者测量或者观察程序中的观察人员。
9.析因设计:书P131书P105 是多因素交叉设计,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因素(自变量),各个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
不仅可以检验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有无差异(主效应),还可检验两个或者多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
若存在交互效应,表明因素间不是独立的。
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对被试的选择与分配都是完全随机的。
10.完全随机设计:是用于在实验中仅主动操纵单一自变量或因素的一种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完全是按照随机化原则,从某一明确界定了的总体中抽选和分配两组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样本,以比较实验处理的效果。
11.事后设计:是指在一种研究中,不是由研究中事先提出处理设计,也不是由研究中主动操作自变量以获得处理结果。
而是在原有事件已经发生之后,研究者对于已自然发生过的处理效果进行检验研究。
试图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12.所罗门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为四个等组。
包括两个接受实验处理的实验组,其中一个实验组接受前测验;另有两个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其中一个控制组接受前测验;然后对四个组同样都进行后测验。
13.自变量混淆:实验者所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与另外一个已知的或潜在的自变量的变化相混淆。
14.序列效应:指先发生的处理条件将影响被试在随后处理条件中做出的反应。
匹配选择:(1)整组比较设计 a.无前测验效应的真设计(2)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b.重复两次的单组设计(3)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验设计 c.不能控制历史或选择(4)一次个案研究(单组后测设计) d.有前测验效应的真设计(5)等价时间序列设计 f.不能控制选择(6)个别抽样前测验-后测验设计g.增加历史控制但削弱外部效度(1)→f;(2)→d;(3)→a;(4)→c;(5)→g;(6)→b。
(1)测验的反映效果 a.实验中人们表现各异(2)选择偏向的交互作用 b.预试对处理发生敏感(3)实验安排的反映效果 c.2个或多个处理的组合(4)多重处理的干扰 d.事后测验对处理发生敏感f.处理成果发生干扰g.样本的非代表性(1)→b ;(2)→d ;(3)→a ;(4)→c。
(1)非等价实验组与控制组设计 a.关于多个自变量的真实验设计(2)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设计 b.不完善的控制选择但比前实验设计好(3)时间序列设计(准) c.无前测偏向的真实验设计(4)单组前测后测设计(非) d.不完善的控制历史,但比前实验设计好(5)因素设计 e.两种前实验设计的组合(6)修补设计 f.不充足的控制历史(1)→b;(2)→c;(3)→f;(4)→d;(5)→a;(6)→e1.控制选择偏向的方法;随机化和匹配2.信度类型;书P297-(1)重测法:重测信度- 稳定性信度(2)复本法: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3)分半法:分半信度3.变量类型;书P47- (1)自变量与因变量(2)调节变量(3)控制变量(4)中间变量(5)无关变量4.影响效度的来源;书P62 内部效度:历史或经历、成熟、选择、统计回归、测验设备、消失率、被试效应、实验者效应、序列效应、无关变量的交互作用。
外部效度:测验的反应作用/交互作用效应、选择与实验变量交互作用效应、实验安排的反应作用效应、多重处理干扰5.准实验和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书P137- 不对等两组前测后测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修补设计(分隔样本前测后测设计两个前实验设计不同模式相结合的设计)非实验设计:书P172 - 单组后测验设计;单组前测验后测验设计;整组/ 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设计(相关研究设计准则组设计)简答论述:1.科学研究主要特征;书P2 (1)科学研究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由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所组织起来的过程:选择界定变量,并检验这些变量,规定它们对其它变量产生影响的办法,还要把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题目和假设联系起来,并采用有系统的方法做出结论。
(2)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在有效的研究中,逻辑是制定决策的工具。
(3)科学研究的实验性:科学研究对资料的收集是研究程序的结果,故而,科学研究是一种实验过程。
2.简要回答调查研究中问题提出的基本模式?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的问题形式;概括提问与具体提问的问题形式;提供事实提问与征询意见提问的问题形式;选择式提问与量表式提问的问题形式;预定提问与关键项提问的问题形式。
3.使用操作定义的原因;笔记P13 (1)交流的需要(2)准确传达信息的需要 (3)重复的需要4.调查研究中问题提出的基本模式及真实性的保证;书P259 (1)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的问题形式:采用目的性不太明显的间接提问的问题形式,更易获得真实回答。
(2)概括提问与具体提问的问题形式。
要对具体问题的真实性进行分析。
(3)提供事实提问与征询意见提问的问题形式:用间接提问和概括提问相配合来控制社会赞许性效应。
(4)选择式提问与量表式提问的问题形式。
(5)预定提问与关键项提问的问题形式。
5.调查研究中,选择回答形式的考虑事项是什么?:考虑到试图测量的变量性质;考虑到所期待得到的数据类型;考虑到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考虑到答案可能具有的潜在偏向性;考虑答案计分的难易性。
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书P4797.内外效度之间的关系8.Ipad、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积极作用?实验设计:1.定向假设、非定向假设;?2.确认自变量、因变量和操作定义,常量及中间变量;书P473.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书P954.所罗门区组设计结果比较分析;书P103 (1)确定前测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直接比较4组后测的平均数。
(2)无法确定前测验是否对实验有影响:O1 、O3做协变量,对O2、O4进行协方差分析;O5、 O6用平均数差数T检验。
若两个都显著,即得实验处理有效。
若不一致,不能忽视前测验的影响。
(3)2(实验处理)x(前测验)2方差分析,可得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5.控制变量、变量混淆及增强控制的方法;书P50 控制变量是研究者需要消除或使之成为对因变量无影响效应的因素。
书P54 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此时自变量和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无法区分因变量的变化到底是由一个或另一个变量引起的,或者是两个变量的某种联合引起的,此即为自变量混淆。
6.时间序列设计及优缺点;书P144 基本上是借助多次重复测量的前测验后测验设计。
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很多方便,并能较好的控制无关来源与处理效应。
(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2)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降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概率。
(3)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如处理前的几个测量属于极端数据,则无此优势)。
7.因素(析因设计):书P1051.预示:接受程序化数学教学的学生要比未曾接受这种教学的学生在数学成就方面的收货更多。
但是,在数学才能高的学生中,要比在数学才能低的学生中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编制一个实验设计检验这种预示。
(10分)2.一名教师要设计一个实验以确定在高等代数课中作为辅助教材的学习材料的效果。
自变量是一学期教学中代数学习的数量。
该教师所教高等代数班的学生有83名,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作为实验的被试。
一组学生用辅助材料,另一组则不。
为该情景提供一个实验设计。
教师需使用前测吗?怎样才可能增加内部效度?改实验有外部效度吗?若有,到何种程度?讨论一个可使用均衡设计的实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