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技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技巧。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
此外,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机会。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布置学习任务,并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任务分配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分工。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四、引导讨论,培养思维小组合作的核心在于讨论和交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保证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互动评价,共同成长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互动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总结、反思和提高。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持续关注,适时调整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合作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过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成功的重要保障。
然而,很多学生面临着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
一、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通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使自己的努力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当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时,才能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进步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规律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加强课后辅导与讨论课后辅导与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讨论问题,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知识。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实践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依托小组合作促成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依托小组合作促成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最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接收的时候已经是八年级第二学期,这个班级已经有过两位英语老师,由于每位老师的侧重点不同,性格不同,我接班以后学生们一直和我不够默契,学习上犹如老牛拖破车,很是费尽。
加上已经是八年级第二学期,一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很难改正,而且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
怎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真正的让学生们自己喜欢上英语,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幸福课堂,让我们的学习苦中有乐,越学越想学呢?这样学生轻松,我也轻松。
最终小组学习成了首选,于是我就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结合这个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中每个学生英语水平及座位分布。
班整个班级分成了8个小组。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操作。
一、排查摸底,了解学生,做好分组前的准备要想教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的因材施教。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且是外语,在农村平时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习的语言环境,所以笔者一直认为背诵是英语学习重中之重。
在了解学生时把对于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的了解应该排在第一位,刚开始接触学生不妨让他们到老师地方来背课文,这样我们在听学生背诵时,可以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还能发现那些同学是背诵上的懒虫,甚至一些考试成绩不错,但不愿背诵的学生。
接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及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
按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个子高矮,男女比例,学生的性格和工作能力把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前老师一定要细心了解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一定的统计工作。
比如,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课文时,教师就应该规定在相应的时间内背出,可以按照学生背诵的及时性,统计那部分学生比较自觉,一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哪一些需要老师催促,最后哪几个学生即使催促也没有太大效果。
分组时要把这些学生尽量平均的分到各个小组,这样能让小组竞赛更有公平性。
二、制定小组合作竞赛的规则,让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据可依笔者一直在想我们的生活中在超市购物,百货大厦买东西时,经常会有积分赠送,到了年底时还可以进行积分换礼活动。
教学计划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计划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具备合作精神的学生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协作完成任务,并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一、灵活的小组活动安排通过安排灵活的小组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计划可以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例如学校文化节筹备、社区服务等,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这样的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动性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通过设置小组长、班级干部等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竞赛、学生活动等来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勇于担当和尝试领导的能力。
五、评价制度的完善在教学计划中,评价制度的完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努力、共同反思和提升。
通过评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六、家校合作的推进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合作环境和支持。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总结起来,教学计划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方面可以通过灵活的小组活动安排、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评价制度的完善以及家校合作的推进来实现。
小学科学教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1. 鼓励观察和探索: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问和思考。
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
2. 培养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科学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 注重实践和实验: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
通过实践来强化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思考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及总结的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
6. 培养实用性和应用性:将科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7. 培养科学道德:教育学生遵守科学实验的规范和原则,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和诚实守信等。
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8.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媒体和教学资源,如实验装置、科普读物、科学博物馆等,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科学学习,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孩子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协作能力
孩子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协作能力在当今社会,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而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那么,孩子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协作能力呢?1.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首先,家长和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2. 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其次,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团队活动,比如体育运动、音乐合奏、戏剧表演等。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需要与队友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目标。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除了在团队中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让孩子有机会担任团队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完成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
4. 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另外,家长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资源和快乐,懂得与他人携手共进。
通过分享,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同时也促进协作能力的培养。
5. 鼓励孩子解决冲突在协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和冲突,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妥善解决问题。
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对方意见、尊重差异、寻求共识,并通过讨论、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从而提高孩子的协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巧,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协作精神的未来社会栋梁之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茁壮成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变得愈发重要。
合作精神不仅是一种个人素质,更是一种社会能力,它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环境。
一、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校应该创设一个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交流和合作。
例如,学生可以一起完成小组作业、讨论和解答问题。
其次,学校可以创建一些合作学习的场所,如合作学习室、小组学习区等,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和场所,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参与团队项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项目,如团体研究、社区服务活动、文化展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协调安排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合作的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团队奖励、合作精神奖等,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团队项目。
三、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协商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和协商基础上。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沟通技巧和协商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商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达成共识,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对于羞涩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逐渐融入集体,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小组学习”良好的合作习惯促进学生“善学”
“小组学习”良好的合作习惯促进学生“善学”小组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要想在小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展开论述,探讨小组学习中良好的合作习惯如何促进学生的“善学”。
小组学习中良好的合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都不仅仅是个别学生,更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一部分。
只有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小组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合作习惯要求学生们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更加乐意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学习中良好的合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问题,这样在学习中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理解更深的知识点,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
小组学习中学生们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个别学生的懒惰或者不负责任而导致的学习质量下降的情况。
良好的合作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组学习中良好的合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小组成员充分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合作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以外的方方面面都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合作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协商和互助,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一、设立合作学习的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立合作学习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活动、开展团队任务和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并借此机会让他们学会互相支持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想法,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团队精神和价值观在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时,培养团队精神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校级运动会、班级演出等,让他们体验到集体荣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合作的意义和团队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三、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组织和管理团队活动。
同时,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在团队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团队活动。
四、开展团队合作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开展团队合作的课堂教学。
通过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五、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竞争。
合理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在团队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立竞赛元素,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比拼,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设立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和价值观、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团队合作的课堂教学以及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习惯意识的培养
习惯是 能力的体 现。交流时合作学 习中的重要表现形 式, 通过交流而 展现 自我 , 探索真理 。交流 的过程 即个体从 狭隘走 向广 阔的过程 。交流具有平等性 ,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 主动性 、 创造性 和民主平等 的精神 的发展 , 也 使得学生个体
思考通过交流 与成为集体智慧。
学 习在形 上 已经成为现代 的新 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别 于传
究问题 , 培养创造性 思维 能力 。 3 . 4培养 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观点 , 通过组 内的交流 、 探讨 , 使学生 不断完善 自己的观点 , 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但 是 , 这 一切成立 的基础就是 : 学生 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 习不是 自己不用动脑 筋 , 同学一起解决 问题 , 学生应在 自己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 习 , 获得
2 . 1分 工
4 . 1 培养 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动手实践是最有效 的方法。新教材 中许多数学 知识都 是 通过分一分 、 摆 一摆 、 拼一拼 、 画一 画等动手 实践后理 解
和掌握 的。 4 . 2培养学生把 实践与思维结合起 来的习惯
分工是合作的前 提。比如教学 “ 统计” 一课时 , 在统计班
效地 开展 小组合作 学习,教 师必须在运 用小组合 作学 习方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入门学习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帮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取得成功。
1.重视合作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们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承认并重视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2.设立小组合作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任务。
通过让学生们一起完成任务,他们将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小组项目和小组作业等,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鼓励互助互补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学会互相帮助和互补。
通过互助互补,学生们不仅能够实现更好的团队合作,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4.教授合作技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合作,教师还应该主动教授合作技巧。
这包括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平等地分配任务和如何解决合作中的冲突等。
通过对这些必要技巧的教育和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克服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组织团队活动除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些活动可以是户外运动比赛、义工活动或者一些团队合作项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更深入地理解合作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出良好的合作习惯。
6.表扬与激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取得进步或者取得好的成果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和激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这种正面的反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合作,还能够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和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1、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学生3--4人一组进行合作交流,开展互助协作,共同去学习。
这样教学活动中除师生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既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习惯。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优差生进行了合理搭配,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小老师”这一学习资源。
在小组学习中后进生近距离的得到了优等生辅导,优秀生就给后进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后进生在听、说、看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模仿,解决了后进生独立学习困难的部分难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
1、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组织和管理难度大。
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学生只当观众,不动手,也不动口,只是个别优等生一言堂。
小组合作时不容易把握时间。
课堂太乱时,不利于个人学习,太静时又不利于小组合作。
讨论时,时间太短了,讨论不出结果;时间太长了,又完不成当节课的学习任务。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对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效果确实好;但对一些懒散的学生,往往自己不去独立解决问题,只知道乱问乱说和照抄优等生的。
低年级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时,不加思考,发言随便,很容易脱离讨论的议题,出现闲扯现象,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东兴区平坦小学邓顺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大部分时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
例如《统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学生实践在统计班里的同学生日是什么季节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
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
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每个小组有一个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一个学生按小组其他同学的要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物体。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分学段实施细则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分学段实施细则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我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以下分学段实施细则。
一、低年级学段(一年级至三年级)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处于学习习惯的初步形成期,因此,此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上。
1.课堂纪律与注意力培养:教师应在课堂上明确纪律要求,如按时到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等。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2.书写习惯培养:注重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定期举行书写比赛,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3.预习与复习习惯培养: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课后布置复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中年级学段(四年级至六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此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提升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上。
1.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适合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技巧、思维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3.小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高年级学段(七年级至九年级)高年级学段的学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因此,此阶段的教育重点应放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应对学习压力上。
1.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教授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学习技巧,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应对学习压力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授他们应对学习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如放松训练、心理调适等,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 教学 改 革 的不 断 深人 , 我 国大 部分
小 学在 进行 数 学教 学 的过 程 当 中 , 已经 逐渐 的将 合 作探 究 的教 学模 式运 用 到 了其 中。 对 此 本 文 将 主要 对 小 组 合 作学 习模 式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当 中 的具 体 实 施 方 法 等 内容 进 行
时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画 图或做 模型来 帮助 这些 同学解题 。这样 便可
以激发 学生 的创造力 , 发挥学 生的想象 力 。 在 数学 学 习 中 , 每 位学 生都 存 在 个体 差 异。 有 些学 生本 来就 喜欢 数学 、 思 维活跃 , 解 题 时 自然就 轻松 ,教 师 在教 这些 学 生时 , 应 该鼓 励他 们 多探 索新 的解题 方法 , 在 小组 讨 论 中探 索 新 方法 ;有 些 同学 接 受 新 知 识 较 慢, 解 题 时就 会稍 显 吃力 , 面 对这 些 学生 , 教 师要 多鼓 励他 们 发散 思 维 , 运 用所 学 过 的知 识解题。 与此 同时 , 应该 实 施分层 教 学 , 对 不 同程 度 的学 生进 行不 同 程度 的要 求 , 采用 多 种学 习形 式促 进学 生 学 习 , 例 如鼓 励 学生 多 动手 做小 制作 , 做课 题研 究 和报告 等 。
一
练, 这 样 可 以提 高 学 生灵 活解 题 能 力 , 在解 题过 程 中 , 主动 发掘 各个 解 的形 式 之 间的联 系, 学 会转 换 思维 , 增 强 抽象 逻 辑思 维 能力 , 在 教学 过 程 中加 强学 生 语 言 理 解 能 力 和思 维 能力 的训 练 。在数 学 应用 题 教学 上 , 教师 也 可 以选 择 让学 生在 原 题 的 基 础 上进 行 自 编题 , 学生 在 自编题 时会 考 虑到 各个 数 量之 间 的逻 辑 性 , 发 挥 思 维 的灵 活 性 , 这样 一 种 过程 是学 生培 养数 学逻 辑 思维 的过 程 。 教师 在 教 育 的 过程 中要 坚 持 让 学 生学 会 独 立 的 思 考 问题 ,在 思 考 中 发 现 事 物所 存 在 的 问 题, 从 而解 决 问题 。教育 者在 教 学过 程 中要 让 学生 学 会从 多个 角 度看 待 问题 , 根 据 自己 对 书本 知 识 的理 解 , 展 开逻 辑 思 维 , 对 知识 进 行更 深 入 的探 究 ,学生 自主 的考 虑 问题 , 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 学生在思考过 程 中, 既体 验 到 了学 习数 学 的 乐趣 , 也 逐 渐 的培养 了 数学 逻辑 思维 能力 。
“三人行”小组学习怎样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三人行”小组学习怎样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摘要:三人行小组互助学习数学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让每一个成员都逐步养成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三人行小组;互助学习;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数学课中深度的思考对学生的数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权重砝码。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中深度思考的习惯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以课堂实施为抓手,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思维方式的养成、引导探索的空间和练习题的开发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学习只是过眼云烟,听数学课学生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跟着教师去思考。
听课的精力要高度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要积极思考不能消极等待教师去完成知识的传授。
要提出问题或找出疑点,不能人云亦云,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主动作答,不能当看客,教师要求动手练习的内容要积极配合,勤于动手,不能只看只听不练,久而久之,才可能提高听课的效益。
我校推行的三人行学习小组,按照学生能力水平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旨在让学习较快的优生,帮助B、C两个层次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把知识技能内化于心。
但因为教师课堂上的精力有限,个别学生过分依赖优生,只重学习结果,不重视方法的理解掌握,从而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就尤为重要。
三人行小组互助学习数学课堂,更应该引导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去,积极开动脑筋,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让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每一个成员都逐步养成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三人行小组学习的特点,我们怎样做呢?首先,教师要更加注重微课的质量,让微课更具吸引力。
在平板支撑下,我们在教学中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作支持,提前录制授课微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初学,可以反复观看,并独自回答自学检测中的问题,部分没学明白的内容,留到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与老师点拨释疑解惑。
正是因为学生需要通过观看教师发送的微课,完成教师发送的问题和作业。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教学习惯、学生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习惯评价标准》doc
5、课堂上出现不良或不健康行为时能及时合理纠正,对学生的“闪光点”及优秀行为要及时鼓励表扬,如展示、声音、书写、坐姿、补充、评价、小组活动等。
6、教师要按照“跳一跳,够的着”的原则做好教学要求设计,多让边缘学生参与,多开展生生交流,并在学生活动中做好指导。
4、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有合作、有补充、有竞争、有评价等健康向上的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评价结果
三项工作评价方法:每项60%以上优秀,其余合格的即该项评定为优秀。有一条做不到的,即该项评定为不合格。其它情况的评定为合格。
5、积极参与小组及课堂讨论,积极帮助同学学会课堂内容。
6、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有不同的看法要大胆提出质疑。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评价结果
小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1、小组划分合理,组员布局恰当,角色分工明确。
2、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顺手,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目的、有程序、不随意的开展小组活动。
3、小组能训练有素按教师要求开展活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强,组员配合默契,讨论积极,富有成效。
教师教学习惯、学生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习惯评价表
评价项目
学科
授课教师
时间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
优良
合格
不合格
教师课堂教学习惯
1、课前准备充分,提前1分钟候课,不带不良情绪入课堂,中途不出教室。
2、衣服穿着得体,面带微笑,教学中站位和手位放置恰当,肢体语言运用得当。
3、用普通话讲课,语言优美有起伏有节奏,无口头禅。
7、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对“学困生”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教Hale Waihona Puke 课堂教学习惯评价结果学学生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例研讨活动记录1、主持人发言2、授课教师做反思3、课题组成员评课议课王秀娟:评价语言有针对性,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在提问题这一环节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景色奇丽,民族奇特?”老师马上评价“你的问题很有整体性,说明你预习课文是很认真。
”这种评价既肯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于是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以充分的激活,同时教师看到孩子获得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学习的情景,教师本身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情感得以巩固,这样课堂便形成了“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的学习共同体。
赵芳:评价语言多元化课堂中我们常常用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让学生获得或有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获得发展。
老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射入了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明确的努力图式,从而信其师,明其意。
如;学生想象“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情景时,老师一句:“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哪是走在街道上啊!”看似一句平常的话,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职能的优势,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奇思妙想,这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武金龙:课堂上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评价语言,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例研讨活动记录1、主持人发言2、授课教师做反思3、课题组成员评课议课崔艳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语文。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
老师的课,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标,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重点,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实践证明:学校学生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
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
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三、1—6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三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即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思,课后复习、巩固。
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
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
3.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
5.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
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
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
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
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学生的不良习惯。
4、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
在此要注意发现已学习的内容却无任何标记的同学,让组长给予帮助。
注意纠正答题时三言两语,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
从而在考试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
5、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
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
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